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淺說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全書僅6075個字,簡約而深邃,抽象又實用。其戰爭原則之闡述已超越時空限制,百世而不惑。今日軍事科技的發展,雖使戰爭形態與傳統迥異,仍在動於九天,藏於九地之範疇內。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19個字是該書的戰略指導思想,其餘皆為戰術與戰法之闡述。旨在說明要慎戰。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與老子: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不得以而用之",意同。故其核心思想是一個" 全"字,全國為上,乏謀制敵。

中國古代以道德治國,戰爭是貴族的紳士揖讓行為,方正之師,堂堂之陣,如同比賽,有其規則,不用謀詐。遠非現代人對 "戰爭"兩字的理解,謂" 宜將剩勇追餘寇 "。左傳: 宋襄公之言:「君子不傷傷者,不捉頭髮花白的人。古人打戰時,不在險隘處扼阻敵人。我雖然是亡國的後代,還不至於攻打還沒列陣的敵人。 」因此被冠以婦人之仁,為後世所訕笑。就知人論世言,宋襄公為其時代思想所限,泥古而無大錯。

孫子兵法則一反周朝之仁義治國思想,說" 兵者 詭道也 "。打仗就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善兵伐謀。但孫子兵法之<詭>字又不能盡以欺、騙概念來蓋括,而是變也。勢者因利而制權。戰場瞬息萬變,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否則無異紙上談兵。僅熟讀兵書,無法成為傑出軍事家,趙括就是佳例。岳飛說"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最能說明。

今世對孫子兵法的運用早已超出軍事,其原理原則廣泛被工商企業界衍申運用。惟用致勝爭強之兵法,套用在互利共榮的非軍事部門,如何運用的恰到好處,最為關鍵,過當則形成詭譎紅海一片,蓋勢用盡矣,恐禍大於福,亦超出孫武著兵法之本意。

戰爭被視為是貴族的紳士揖讓行為,不僅存在於古老中國,在古歐洲的騎士精神,其決鬥也同樣有禮、有節、有規則,點到為止。
有人評孫武,說" 詭道有餘 ,仁義不足 "。我也常在想,孫子兵法畢竟是2千年前,孫武一人所為,究竟有無罅隙缺漏 !? 遍觀孫子兵法,似未提到長期消耗戰之【拖】字訣,抗日戰爭就藉此轉劣勢為優勢。



**  孫子兵法 :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中國的崛起,在國際社會裡,激起一股疑懼、不安的氛圍,不確定未來中國會怎樣對待他們。在東南亞,中國衰弱時,華人在政治上被歧視的情況下,藉自身的勤奮已高份額的控制當地經濟,一旦中國強大,其恐懼心理可以理解。因其原因、實力各有不同,相對應中國心態與方法亦大不同。

美國是現行霸主,不願見挑戰勢力的崛起,但也已無法以武力壓制。中國面對美國,在戰略上高喊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太平洋容得下中美兩國,同時強化與蘇俄與歐洲關係,在戰術上全方位外交為表,投資加金援為裡,在經濟上則是東協加三,RCEP對抗美國。這就是典型的伐謀。外在沒有絲毫煙硝味兒,但棉裡針。

對日本,中國則採關閉一切官方溝通管道,政府對外回應亦止於外交部發言人層次,下駟對上駟,僅私下民間留有一小門開放交流。中國駐外使館則藉歷史事實,運用駐在國媒體全方位批日。這就是典型的伐交,縱橫捭闔,言詞交鋒尖銳。

至於越南,中國應對之道是以三戰舖陳伐兵之勢。所謂三戰是指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除外交部門之嚴正警告,要求道歉、懲凶與賠償外,已兩次端出正式文件,如九段線之劃定在1947年,當時各國均無異議,國際海洋法成立在1982年(1994才正式生效),再如1954年越南總理范文同正式書面承認南海是中國固有之疆域的外交文書,要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放文件給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家,先求師出有名,站在道德制高點。宣傳越南之失,促其自知警悟,懸崖勒馬。同時兵陳邊境,軟硬兼用。若仍一意孤行,戰火煙硝,恐隨時會起。這就是典型的伐兵,為攻城做準備。

附記 : 一個社會乃至於整個國際,在某種體制或力量下運作久了,人民會去適應而安於現況。對於任何新的,或潛在可能來到的改變力量,總是充滿疑惑而產生恐懼。看歷史上變法大多失敗,其原因一言以畢之, "民曰不便"的抗拒心理,最為明證。若現況惡劣到無法忍受,相對應而起的則是革命。歷史上的革命成功,絕大部分是基於" 厭舊" 而非" 喜新"。新,最多只是憧憬,共產主義快速興起,就是憧憬的證明。

一般所說的文明只能說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即使未被揚棄,也已變成物質的附帶。衣食足知榮辱,倉廩實知禮節,飢寒則必起盜心,最能說明。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後三者早已名存實亡,埃及、印度早已非古文明者,巴比倫也只是伊拉克、伊朗之一部,唯中國一以貫之,實拜祖先英明,把文字和語言脫鉤,拜始皇文字統一的早,使域內即使語言不同,不妨害文化傳承與溝通。但百年的失落與屈辱,外人有中國文明西來說之議,自己則也早已喪失自尊心與自信心,附和洋議,高唱全盤西化說。睽諸歷史,中國亦數次迭經起伏,南北朝更長達四百餘年。好在歷史是循環式前進,也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只是期間的長短。當人類文明載體毀壞,就全體滅絕入一大劫,新生命,新人類文明再重新次第發展。依據佛教"留形住世"說,佛陀涅槃前曾囑咐四大弟子留形住世:大迦葉 賓頭盧尊者 羅睺羅 君屠缽歎,無始劫文明仍有所傳承。因此,就長期言不必太在意,只是對當世人,有些情何以堪虞?  20140624 FB


** 戰事思想之演變: 以實例說明。一次大戰,德國施行無限制潛艇戰術,美國被迫參戰,採取大規模報復手段,不惜成本大破壞獲勝。二次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瞬間美國死傷慘重,遂參戰,諾曼地登陸與跳島戰術、轟炸東京也是大規模報復手段,不惜成本大破壞,外加兩顆核彈獲勝。越戰期間,美軍仍採大規模大破壞之戰爭手段,無奈越南以坑道游擊戰對應,舊戰術戰法失靈,且自身陷入" 費留泥淖 ",政治、道德、軍事成本極大,國內反戰,引發政治危機。1999年,20世紀最後一場的科索沃戰爭,美軍零傷亡,一時" 以信息技術為主導之精確指導武器,使戰爭走向局部非暴力,少傷亡之仁慈化謂為主流。但再從日後戰事如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觀之,慈化戰爭是理想,與孫子兵法" 伐謀,全國、軍、旅、卒、伍為上;攻城、野戰,破國、軍、旅、卒、伍為下相對照,攻城野戰也仍是必備之必然最後手段。

對於' 費留 '的解釋引用了《中平兵典》的思想對'費留'解釋為'戰無功、勝無利,費道也,行無為、治無用,留道也,戰勝攻取,不隨其功,主亡主凶,主亡主凶者;命只曰'費留''費留'並非一種概念,而是強調了費道和留道,簡要的說;雖然戰爭勝利了,卻未能達到戰爭的目的,戰爭勝利後,又不能很好的鞏固勝利的果實,即使戰爭勝利了,也會迅速的導致失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