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讀" 底特律往事 " 看政策擬定的前瞻性 兼說工會

 讀" 底特律往事 " 看政策擬定的前瞻性

底特律是全美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大本營,上世紀70~80年代風光無限,造就無限繁榮。但2013年0708 底特律市政府因負債185億元而宣告破產。跌破眾人眼鏡,不禁要問孰令致之 ?  ( 我們的苗栗怎麼還未破產!?)

三家公司在全盛時期的全美汽車市占率是80%,海外市場也獨佔鰲頭,錢多得淹腳目不足以形容。1984年與汽車工會簽訂協議,對工人工作保障、福利條件極為優厚。如新進員工須透過公會招聘、退休工人死亡其配偶仍享有公司生活費用與醫療補助福利,最嚴重是工人失業,前48周,照原薪領95%的薪資,48周後仍未有工作,員工進入一個稱為" 職位銀行 "的部門,只要員工每天準點打卡"上下班",在裡面喝茶看報、發呆冥想...均可,仍可繼續領95%薪資。最高紀錄有人在職位銀行呆領了12年。每天準點打卡"上下班"的要求,原是想激發個人的自尊心與羞辱感,努力激發潛能另找工作,但人的依賴惰性顯然比原設想的要嚴重。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壽命的延長。當年美國工人 65歲退休,那時男人的平均壽命也就是67~8歲,真正能享受福利的時間就2~3年沒多長。現在是服務滿30年即可退休,平均壽命延長至80歲左右,若22歲進公司服務,52歲退休,福利安享期長達近又一個30年。歐豬五國之財政崩潰,歷歷在目;施羅德的Agenda2010削減福利、延後退休等不僅使德國避免了財政危機,成為歐盟的支撐獨木,但他卻因此而競選失敗下台,選民是短視無理性的。

90年代,日、德汽車湧入,接著韓系汽車殺入,削價競爭,三大的市佔率跌破50%,海外市場也節節敗退,致頻頻減產關廠,失業工人激增,但原協議在強大工會運作與罷工威脅下繼續有效,致入不敷出。公司營運不佳,市府抽不到稅,稅賦轉向可以控制的如房屋稅則稅率節節拉高,不儲蓄的美國人生活立刻陷入困境,新貸款無門,舊貸款成呆帳,如此惡性循環,市政終致破產。這是典型富裕的任性所造成,若稍具居安思危的想法,下場恐不會如此嚴峻。

"前瞻性"向來是個高大上的詞,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不然不會有天下沒有後悔的藥或千金難買早知道之類的諺語。台灣現在面臨的很多困難似乎有些類似底特律陷阱,錢淹腳目時各種打著照顧所謂低收入農民、勞工...等的年金福利頻頻開出且逢選舉必加碼,經濟不好就舉債發福利,反正國家大的很,初期只有幸福沒有痛苦,當百姓感到切身痛苦時,補救的時機已嫌晚。看所有的甚麼勞保、公保、教保、健保、退撫基金都頻破產邊緣就可證明,當然這也與社會老齡化有關,食之所眾,生之責寡,只把矛頭轉向最弱勢的退休軍公教身上砍福利根本於事無補,只能激化怨懟。說穿了這是人性問題,當未來的長痛與切身立即之短痛面臨抉擇時,人一定選擇先解決切身短痛,不燃怎麼會有飲鴆止渴的成語留下。民主社會更是滋養這人性惡魔的沃土。

附記 :   對付工會的硬漢 : 

從幾件事例來看,打著維護工人權益的工會組織,實已形成是黑社會收保護費的頭頭,是極自私、短利邪魔歪道。( 並不是每位工人都願意加入工會,只有總量的10~15%,也間接說明工會並不是工人的守護神。會員要承擔5%薪資的會費與承受非己意願之罷工期間的損失。當一個國家勞工保障法日趨完整時,自然不必再加入所謂工會。)

二次大戰後,杜魯門接棒戰時聲望極高的羅斯福為總統,工會在戰時一致對外的情況下尚能配合國家政策。戰後則工會運動四起,予取予求,動則罷工威脅政府與資方。煤礦工會大罷工,影響到鐵道部門勞工,杜魯門被逼無奈祭出鐵腕,首先想讓軍方接管鐵道部,同時把罷工鬧事者徵招入伍,此舉牽涉面大,後來他以美國總統的信譽威望向全國民眾發表演說,訴諸民意、尋求支持和煤礦工會黑幫頭子路易士對決,這是一場政治豪賭,最後迫使工會讓步。

1970~80年代,英國煤礦工會帶頭頻頻連鎖串聯罷工,搞垮兩屆政府,國家幾近癱瘓 。1979年首相是鐵娘子柴契爾當選,挾福克蘭群島戰勝之餘威,強硬面對。嚴肅駁斥公會假愛國之口號,行誤民害國之實,迫使工會退讓。( 1926年 ,英國印刷工會拒絕刊印反對罷工得事情,此舉以罷工來限制民意言論自由已觸及英國憲政底線,當時的政府高管如張伯倫、邱吉爾...,決定停止談判,以對耗的方式來抵制工會,如此當然是政府贏,給工回嚴肅打擊。)

1998年美國汽車工會大罷工,使原已不振的汽車工業更加困頓。德爾芙汽車零組件公司頻臨破產保護。2005年新上任的CEO米勒,被迫放棄原有之薪金150萬美金,自己每年只領一元象徵性薪水,與其他高管共同放棄分紅協議,杜絕工會肥貓之指責,這是以苦行僧方式逼迫工會共體時艱,挽救公司也是挽救自己。

出身工會 Fitch寫了一本" 出賣團結 ",批判工會內部之腐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