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權謀至尊 嘉靖皇帝

說起嘉靖皇帝,一般人會有一個模糊的映象,也說不出個什麼,很容易和清朝的嘉慶皇帝搞混,因為台灣有嘉慶君遊台灣的戲碼。稍微涉獵些歷史的知道大禮儀事件,嚴嵩、海瑞罵嘉靖已是不錯了,細讀他一生,發現他是史上最善權謀的一位皇帝,且"殆天授也",較曹操、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遊龍戲鳳這齣戲裡有一段明武宗正德皇帝的話" 大圈圈裡有個小圈圈,小圈圈裡有個黃圈圈,黃圈圈裡住的就是我 "。有自嘆如囚徒的意思。中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在漢朝是學界尊、政界不尊;自三國到南北朝五代基本上是佛學大盛;唐代是儒、道、釋並尊而偏李家道教;直到宋朝中晚期儒家才獨大,但朝尊野普普;元朝入主,說的是八娼、九儒、十丐通通打翻;直到明朝皇權高度集中,儒家講究臣子尊君忠義,才朝野皆重,蓋八股取士唯四書,但是久了,儒家也成為皇權唯一的制約。明朝中晚期的皇帝都想衝破此一制約,消極怠政如正德的豹房不理、萬曆30年六不( 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的躲,天啟的沉溺木匠,而以嘉靖積極迎戰為最。

1521年正德皇帝死,無子,在張太后與首輔楊廷和商議下,把封在湖北興獻王
14歲的遠房庶子朱厚熜招來當皇帝。這種天下掉餡餅的好事,一般人皆喜出望外甚至得意忘形,但朱厚熜具有超齡的政治敏感度與權謀。當車駕快抵皇宮時,他首先問從什麼門進宮 ?禮儀如何 ? 當得知是從偏東的崇文門進,經東華門先入繼皇太子再即位皇帝( 意思隱含: 先成為張太后之子,再繼皇統,如此太后寶座無虞 )。 他說不行,遂止轎不進。好說歹勸,相互讓一步,改從正陽大門進 ,先見先皇兄遺體,再拜見張太后。原本的即位詔書是說" 奉皇兄遺詔,入奉宗祧....",( 意思是繼嗣孝宗為子,以正皇統 )。他說這不行,我有親生父母(父親興獻王已過世)如何棄父母而過繼他人?又是一番折衝,但不破分寸,終算即位。他一聽原本大臣定的年號是"紹治",又堅決不受,紹有承繼的意思,如克紹箕裘,堅決自己另定年號嘉靖。這一切已讓張太后與首輔等一班大臣始料不及,頭疼不已。記住,他才不滿15歲。

即位第二天立刻下詔,接親生母親進宮。又問禮部該如何稱呼自己親生父母。禮部上"皇叔父興獻大王,皇叔父興獻王妃",不滿意,退回再議,反覆折騰三年,最終稱興獻帝,廟號睿宗,入祀太廟,史稱"大禮儀"事件。這一切今日看來皆屬瞎胡鬧,但在當時可是皇權正統與否的大問題,其中發生200餘儒生群臣左順門告天抗議事件,嘉靖毫不遲疑,抓來廷杖,當場血肉橫飛,自此群儒禁言。接下來十餘年,天天與大臣討論儒家的禮制問題,後來還編了" 明倫大典"與"大禮全書"兩本,成為禮制專家。這一切都是為權力,鞏固皇權。( 清朝多爾袞之尊號也是由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逐步而上,異曲同工,死後被加封為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的葬禮依照皇帝的規格舉行。)

在用人方面亦極具權術,嘉靖任內的首輔,較廣為人知的如楊廷和、張璁、夏言、嚴嵩、徐階等,就能力言皆是一時之選,人品、權謀各有千秋,除楊廷和是被嘉靖罷黜,其他都是刻意安排要後任鬥前任,避免朝臣結黨營私。被後世罵為奸臣的嚴嵩,任大學士20年,首輔15年( 獨相二年 ),最得皇帝用人三昧與信任。他任獨相時,天天要求補人又絕不自荐,硬要皇帝派;要加封其為上柱國,堅決不受,說上字唯天子能用,絕不落皇帝圈套,整日為皇帝寫拜神青詞。對前任夏言,畢恭畢敬,邀夏言到府用餐,夏言賞以閉門羹,但嚴嵩仍在餐桌為夏言準備首位,並恭唸歡迎詞,話傳到夏言耳裡,既驚喜又悚懼。對後任徐階之邀宴,則令閡府家小跪迎,並對徐階說" 他們的命運皆在你手中,望請日後妥為照顧。"足見其為人處世之低調謙和甚至委屈,卻有獨到老辣之處。

嘉靖在位45年,前20餘年忙禮制事宜同時也頗勤政除弊,後20餘年則潛心煉丹求長生,雖不上朝卻未荒廢政務,透過特務監控群臣,約談首府對應時政,又不時用模稜兩可之手諭駕御首輔,故弄神秘。為避免" 二龍相見 "折壽之弊,遂不立太子,連兒子面也不見,敢言立太子者殺。一切作為都為固權。

天下第一罵的海瑞《治安疏》,嘉靖閱後,大怒,把奏疏摔在地上,對左右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跑”。宦官黃錦在一旁說:“這個人素有書呆子的名聲,聽說他上疏時,自知冒犯悖逆之罪當死,就買了一口棺材,與妻兒訣別,待罪入朝,因此他是不會逃走的。”後來,明世宗又把海瑞的疏章取出來讀,一日讀二三遍,或許是惺惺相惜,或許是保護如此大膽的稀有動物,抑或是為避免借他的刀而成海瑞之名,沒有立刻殺海瑞。只命令逮捕海瑞,關進詔獄。兩個月後,嘉靖駕崩,海瑞大哭嘉靖被釋。

嘉靖與嚴嵩可說是君臣絕配,能共事20年,都極具權謀。兩人後世的歷史評價也呈兩極化。史書評嘉靖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竞之委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民間戲劇評價卻不高,甚至昏庸。嚴嵩最能為嘉靖背黑鍋,又掌朝政20年,毀譽交雜,一般多從道德方面評價,自是貶多於褒。網上有一篇【 大學士嚴嵩新論】是很有份量的一篇翻案文章,有興趣可以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