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幾篇短文
人這一生,都是在“渡”。渡人,渡心,也渡自己。
渡人,是一種胸懷。
常言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對生活中的不公平,能够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去接受;生活的不堪,也能做到看破不說破。而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做個大方的人,不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不為芝麻而丢了西瓜。
渡人,也是一種格局。
只有格局大的人才能做到寬容、原諒,才能在生活當中真正地善待他人。生活的每一段經歷都是在“渡”,所以該來的總會來,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接受與包容。 以後,做一個心寬的人,帶著善良的心去好好生活,帶著包容的態度去接受生活。
渡己,是一種成長。
有這樣一句話: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每一個人都存在著不完美,而每一個人都希望能活成完美的樣子。因為這個目標,我們不斷地努力、進步,並在追求完美的過程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完美。人的一生,只不過是一場修行。
生活當中,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只有正視自己,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接納自己,是直面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更是對自己的一種包容,所謂渡人先渡己,在包容生活的同時,也請給自己多一點包容。 只有能够包容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包容他人,包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
渡心,是一種昇華。
有人說:内在的修養是對靈魂的一種昇華。修養,是不與人爭、不為事懮,而渡心,就是一個提高修養的過程。無論生活是什麼樣子,都能以淡泊的態度去面對,都能帶著感恩的心去善待身邊的一切。
修養是一種靈魂的品質,有的人有錢有權,靈魂却低賤卑微;而有的人生活普通,心靈却高尚華貴。修養是一種博愛,温柔地與每個人相處,友善地處理每件事。餘生,做一個灑脱的人,不糾纏於生活的瑣碎,不為生活的磨難而感到懮愁。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包容自己,才能更好地包容生活;充實内心,才能更好的做到包容。從此,做一個凡事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也不念過往的人。
*不知你是否發現,一一個人無論年齡多大,無論看起來多麼頂天立地,無論是否已成家立業,只要父母健在,他們就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就可以感受到來自父母最無私、最深沉、最厚重的愛。
老舍先生曾說:“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父親在女兒婚禮上的致辭,他隊新郎說:“第一個抱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個親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個愛護她的人,是我不是你。而能陪伴她一生的人,我希望是你。不過,如果有天你不愛她了,你不要跟她說,跟我說,我會帶她回來。”
我們曾以為,只有在我們是孩子時才需要父母的照顧。後來才明白,原來人這一生,都需要父母。你年少時,需要他們的教育和培養;你年長後,需要他們健證你的成長和輝煌,又或者在你人生最挫敗時,需要他們對你的不離不棄。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請善待你的父母,因為有他們在,你的奮鬥和努力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前幾天,在捷運裡聽到幾個媽媽在吐槽孩子。有的說,戴孩子勞神傷財,又傷筋動骨,尤其在輔導作業時;有地說,有了孩子,從此就有了始終割舍不斷的牽掛和担心;還有媽媽說,有孩子之後,失去了很多自由,失去了許多瀟灑的底氣,甚至還為他忍受過許多無奈和委屈……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那麼需要孩子呢?
我們需要孩子,需要他們幫我們找回童心,找回好奇心,找回最單純的快樂和初心;我們需要孩子,因為嘎們可以成為我們内心最柔軟的一部分,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能找到人生的安慰和支撑;我們需要孩子,因為無論我們對他們如何,哪怕偶爾生氣爭執,在他們的心裡,父母永遠是他們最愛的人。
有人曾說,孩子經常不知道,父母有多麼愛他們。其實,父母可能也常常不知道,你的孩子究竟有多愛你。珍惜你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吧,抽空多陪陪他們。因為孩子很快就會長大。
什麼情况下,你才更懂得伴侣的重要性?有個高贊的回答說:在升職後躊躇滿志却無人傾訴時,在良辰美景却無人分享時,在生病了急需一杯温開水時,在人生低谷最需要陪伴和鼓勵時。
其實,即使你的另一半再完美,生活中都惠有許多矛盾,需要互相包容、理解和體諒。於大多數人而言,婚姻是一種風雨同舟的承担,是一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承諾,也是一種有人問你涼粥可温、有人與你共黄昏的平淡相守。
看過這樣一句話:“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長。”
在你最吳助和軟弱的實候,在你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一個人扳直你的脊梁,要求你堅強,並陪伴你左右,共同面對風風雨雨。這一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嫌你老眼昏花、不嫌你兩鬢斑白,依舊與你朝夕相處、冷暖與共的人,就是你該珍惜的伴侣。
我們為什麼如此需要家庭?
是因為家是我們身心的港灣,是我們人生的支撑点,更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滿足和快樂。因為有父母在,我們才會感到更加安心和坦然;因為有孩子在,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因為有伴侣在,前行的道路才不再感到孤單。
家,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最终歸宿,也是我們拼搏奮鬥的最初動力,更是我們生命中最强的盔甲和最柔的軟肋。願你我學會珍惜,這看似最平凡却最珍貴的幸福!
**長壽,被嚮往;養生,被推崇;百歲,被期望。
人生步入老年,該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氣。這個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過程和形式,即所謂的仁者之壽。然而,當你鄭重其事,以至孜孜以求地關注起長壽的時候,十有八九為時已晚。
一生被名利所折磨、奔波的人們,又開始忙於琢磨如何長壽?於是,又開始折騰起自己身體來了!
電視廣播,報刊網絡,街談巷議,道聽塗說,高人全出來了!專家說,學者說,醫生說,禪師說……講動的,說靜的,吃素的,喝水的,拍手拉筋的,泡脚的,打坐的,打拳練功的,游泳的,爬山的,戒酒戒烟的……聽來聽去,仿佛越活越不會活了?
試問一下,這些說教者,他們自己長壽嗎?恐怕他們自身時見和理論也未必統一。原來他們靠這個為三餐謀 !
長壽的條件,天好,地好,水好,人也好,如此奢侈,能自主嗎?
長壽的要素,遺傳,習慣,性格,心態,如此複雜,能優選嗎?
問問山村的老農吧?他們不懂養生,只求謀生;不懂健身,只愛勞動;不懂休閑,只慣安眠;不懂營養,不懂健身,但腰腿靈便;不懂旅游,但門外就是大自然……
你問問百歲老人吧 ! 他們大概連半套養生也講不出來。講出來也未必符合“標準"!他們反倒有愛喝酒的,常抽烟的,吃肥肉的,從不體檢的,很少洗澡的……而且,多是歷經艱難,不輟勞辛,一生粗衣疏食的人。
别人的活法兒,只能欣賞不能照搬,跟風的模仿,邯鄲學步,適得其反。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標,誤人不淺!
老年體徵的退行性變化,應該視為正常,何必當做病變?天天測血壓、量體重,形成負担,為此食寢不安,反生大患。抗衰老?衰老豈能抗,天下哪有長生不老的妙藥靈丹?
老年之福,不再是占有、貪婪;這個福也不由主觀的設計、策畫。老來之福,在於随遇而安,及時行樂。【長壽的前提是能自理,是不麻煩、少麻煩别人。不然,則是孔子所言:長壽多辱了。“辱”就是失去了尊嚴。】
如果,老來還可以給予他人(包括兒女)幫助,那已經不屬於我們的責任,而是“老有所為”的自我快活的樂事了。比如,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優雅地老去,是文化的境界;體面地老去,是物化的支撑。二者的内涵太講究了。我想,還是心平氣和從容地老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