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這次大陸閱兵的東風-41與東風17導彈
我看這次大陸閱兵的東風-41與東風17導彈
中華民族的驕傲
随著科技的進步,戰馬已經不再代表顛峰的軍事力量,取而代之的,是坦克、飛機、航母、導彈、衛星。飛速進步的人類科技,讓強國的軍事可以做到威懾整個地球,從四面八方,都有可能被外敵進攻。
要守禦國土,就必須在多個方向,都布下重兵。在1980年時,大陸保有600萬現役部隊,和數千萬預備役部隊,軍費開支極為浩大。
古人通過長城來節約軍費的精髓,就是因為長城可以遲滯敵軍、快速調兵,從而達到只要駐軍一處,就可以威懾大片疆域的效果。古長城已經不適合現代戰爭的防禦,大陸也曾一度用血肉築成的新長城,也過時了。現在中國迫切的需要新的長城。
1980年5月18日中國成功公開試射東風--5洲際導彈,射程9000公里,落點和預設地點僅偏差250米左右。這次試射,標誌著中國具備了洲際核導彈的遠程實戰能力,一枚東風-5核導彈,就可以威懾9000公里内的所有潛在敵人,從而鑄造出了中國新的長城。
没有導彈和原子彈,就不可能有洲際核導彈,没有衛星,就不可能有精確制導,而為了研發兩彈一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謂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東風--5洲際核導彈,在結合了兩彈一星的精華之上,還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研發出來,但是大陸,依然咬牙堅持下來了。
大陸從無到有,一步一步循序漸近研發東風-5洲際核導彈的過程,恰似古人耗費巨資修建長城的過程,看似燒錢,實則省錢。長城一旦修建完畢,節約的軍費開支,是一個天文數字。在東風--5洲技核導彈試射成功,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有洲際核打擊的能力之後,大陸就開始了瘋狂的裁軍。目前只有230餘萬人。習近平在閱兵典禮上再次宣布裁軍30萬。什麼敢於連續裁軍,因為核洲際核導彈在手。
從東風-5,逐年升级換代成了東風-41,射程比東風-5要提升了接近一倍,威懾全球,成為了守護中國人安全的新長城。 東風-41,官方解讀是:戰略制衡、戰略懾控、戰略決勝,是中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撑。該導彈在末段的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25倍音速,時速超過3萬公里),據說東風-41導彈從大陸打到美國僅需12分鐘。而其携帶的核彈頭數量是10枚。這樣高速的導彈是無法被攔截的。東風--41強壓美國的民兵-3,俄羅斯的白楊-M,英國的三叉戟,法國的M-51。
原因有三:一是大陸幅員遼闊決定了,美國無法在核彈發射初段攔截機動性高的東風-41;二是因為美國中段反導一直没有解決技術問題,再加上中國具有變軌技術,可以肯定美國在中段是無能力攔截東風-41的;三是因該導彈末段速度高達25倍音速,這樣的速度根本無法攔截。
東風-17的官方解讀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東風--17常規導彈具備全天候、無依托、强突防的特點,可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準打擊。東風-17是全球第一款也是現在唯一一款服役了的高超音速全滑翔的"錢學森彈道" 。據披露東風-17可以達到20倍音速。20倍音速是什麼概念?意味著,現行的攔截方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打却無可奈何。美國在中國周邊的主要軍事基地就是日本和韓國的軍事基地、薩德雷達,都在1500公里的射程範圍之内。所以,如果美國介入台灣問題導致矛盾激化,日韓的美國軍事基地幾個小時就可能灰飛煙滅了,保障東風41的威懾效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東風-17做到了!
日前,美國撕毁與俄羅斯簽訂的的中程導彈條約,試圖在亞太周邊部署中程導彈,這是一個重大威脅。因為每個導彈都可能加掛核彈頭。面對美國的威脅,最新亮出的東風-17,不啻向周邊國家直接宣布美軍中程導彈一旦部署,中國的導彈就會直接鎖定該國部署地。只有敢於亮劍,公開亮劍,才能為本國赢得戰略生存空間。
華山之顛,劍氣縱横,屠龍倚天,誰與爭鋒?主動曝光了這兩款国之重器後,美國幹了兩件事:
一、美國國防部新增負責中國事務副助理部長。新職位是目前21個副助理部長級别崗位中,唯一一個專注於單一國家的。
二、美國10月2日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事實上,受到刺激的也不止美國,俄羅斯也於10月1日當天,進行“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戰鬥訓練發射。
有了這些大殺器,至少起到如下三點戰略作用:
一、中美之間戰略平衡了,美國在軍事上威嚇中國的時代一去不返。
二、中美貿易談判單純化了,不再受其他因素如香港顏色革命、台灣問題、人權問題等等干擾了。美國想拿什麼給中國施壓,都會遭到反制。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底氣將更足,腰杆將更硬。
三、美國介入台灣問題的戰略支撑没有了。過去美國在軍事上還可以僥倖強壓介入台灣問題,有終極反制武器,就能與美國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基地實現強勢對冲。對來自大陸的强大反制壓力,美國需要好好掂量,慢慢適應!
對台灣來說,這是天大的福分,甩開美國棋子的束縛與擺布,朝兩岸統一大踏步前進。讓中華民族再現漢唐"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輝煌。
附記 :
一般的彈道飛彈,是以火箭射到大氣層外,對方可以依據雷達偵測到的軌跡資訊,推算出飛彈攻擊的目標位置。即使新一代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往往彈頭在返回大氣層後,還能一定程度調整彈道,但變化幅度仍然有限。
反之,東風17則是以火箭射至大氣層外之後,以淺角度滑翔的方式重新進入大氣層,由於飛行軌跡類似一架超高音速前進的飛機,因此轉向的幅度更大於一般彈道飛彈,攔截難度自然更大;再加上其彈道最高點低於一般彈道飛彈,使得敵方發現機率更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