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蘇伊士運河

網上有個頗含深意的段子:一群印度人開著台灣從日本租來的美國控股的輪船,掛著巴拿馬國旗在蘇伊士運河,將威脅與中國簽署協議的伊朗的美國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航母艦隊給堵在了地中海,---《到底誰是卧底》。充分說明蘇伊士運河在全球經濟和軍事上具有的双重意義。

美國五角大樓28日證實,蘇伊士運河交通中斷,已影響到美軍軍艦的行動,但美國海軍發言人没有透露具體的影響,只能拍桌子、打椅子,仰天吐大氣 。

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特拉華州曾表示願意向埃及提供幫助,媒體稱美國海軍準備在27日派出疏浚小组前往運河地區,等待埃及政府批准。不過埃及並没有回應此事。幸好危機及時正在化解,否則,一旦由美國來負責運河疏通工作,事情會更加複雜,甚至是政治性的問題。

蘇伊士運河堵船,據說全球每小時損失近4億㺯元,並引發蝴蝶效應,全球油價、期貨交易、甚至活畜、咖啡、衛生纸等都受到了影響。但這場突如其來危機的影響並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對海洋安全線的憂慮,許多國家可謂心有餘悸。

*大國對蘇伊士運河的爭奪

蘇伊士運河,被稱為“東方偉大的航道”,處於亞非拉三大洲“十字路口”位置,北通地中海,南連紅海,將大西洋與印度洋連接起來。比繞道非洲好望角最多可以縮短8000公里航程。經濟價值頗大。根據專業機構勞氏測算,每小時大約會減少全世界4億美元的貿易量,也就是少了4億美元以上的GDP,埃及還會因此少收很多過路費。

1859-1869年,奥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人民開鑿寬約400米蘇伊士運河。這條運河並不是埃及修的,是法國領事館在1858年規劃開鑿的,並於1869年正式通航。可以說,這條運河是法國的。法國人修運河,英國人最初是强烈反對的,英國人花了大量的錢經營非洲航線,沿途設置了無數補給站和炮台,現在法國要抄近路,英國人當然不能接受,畢竟“百萬漕工衣食所繫”,而且打通運河後,英國確實會遭到法國的挑戰。

但1882年,英國武裝占領埃及,這條運河又成了英國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22年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1936年英國以防止德國擴張為由,逼埃及簽定條約,獲得在運河地區的駐軍權,為期20年。英國和法國結盟來對抗德國。經過協商,這條運河又成了英法共有。所以從開通那一天起,運河便控制英國和法國手中。

二戰爆發,希特勒派元帥隆美爾遠征北非,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控制蘇伊士運河,建立德國在三大洲“十字路口”的軍事堡壘,控制兩洋之間的海上生命線。希特勒最終失敗了,而與納粹德國存在著同樣意圖的英國,却想在戰後繼續對運河進行控制,無視埃及主權,將其視為自己的殖民地。

在二戰結束後,美蘇開展了一次肢解英法的狂潮,把英法從超級强國徹底削弱成了普通强國。蘇伊士運河,就是在那次肢解狂潮中被剝離的。

美國宣傳自由,提倡人人平等,殖民地要民族自決,獨立成為主權國家,本可以過上和英國人一樣的好日子。蘇聯宣傳民主,宣布要解放人類,人民應該當家作主,只有人民政府才是正義的,英法的帝國統治者都是邪惡的。印度就這樣沒有了。

1952年,埃及軍官納瑟爾發動“七月革命”,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建立共和國,並要求英國撤軍。1954年英埃簽署協議,英軍在20個月之内撤出運河。1956年,最後一批英軍撤出運河,表面上英國不再用軍事手段控制運河,其實英國改用資本手段繼續控制運河(持股45%)。1960年,蘇聯援建的埃及阿斯旺大壩正式動工,歷時十餘年建成。

從蘇伊士運河歸埃及的這一刻開始,英法的虚弱和美蘇的真實態度暴露無遺,全世界的殖民地掀起了獨立狂潮,50多個國家擺脫殖民地,獨立建國 。 

同年,埃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美國和英國在7月份直接掐斷了埃及阿斯旺水壩的援助贷款,撕毁合同,杜勒斯指責埃及將中國影響力帶進了非洲。面對西方的羞辱,納瑟爾7月26日在亞歷山大港發表聲明,宣布江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用運河航運收入來建設阿斯旺水壩,並退回英資股份。英國怒不可遏。西方對埃及經濟命脈---棉花出口實施制裁,企圖令埃及經濟崩潰,任由西方擺布。

棉花當時占埃及75%的出口收入,西方還刻意下壓全球棉花架格,在納瑟爾遭到極大困境的情况下,周恩來總理向納瑟爾提出,按原價進口埃及15000噸棉花,並長期購買。中國及社會主義國家、阿拉伯國家對埃及的支持,使得納瑟爾新政權在得到了穩定,決心與英國抗爭到底。

7月28日,英國將埃及政府、企業、私人存在英國銀行裏的所有財產凍結,29日,法國也跟上配合英國。蘇伊士運河危機就此爆發,由於蘇聯在安理會動用一票否決權,英法兩國無法通過聯合國否決埃及的國有化行動。

於是,英國設計了一場戰爭:與以色列勾結,讓猶太人出兵進攻埃及西奈半島,埃及軍隊將會與之交火,然後,英國和法國以保衛運河航行安全為由向埃及發出停火“最後通牒”,埃及必定不願任由西奈半島被以色列占領,接著,英法聯軍就有了出兵運河地區的理由。

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根據計畫進攻西奈半島,後面的過程就跟英國設計的陰謀一樣。英法聯軍一動手,美國態度就變了,它扮演起了反殖民主義角色,美國在安理會上要求英法以停止軍事行動,並指出這是侵略行為。美國提出了双方撤軍議案,得到了蘇聯支持。英國首相艾登在震驚之餘,要求駐聯合國代表動用否決權,法國也動用了否決權。

聯合國會員幾乎都是同情埃及,反對殖民主義者,只有澳大利亞這個認為英法軍事占優,就能重新控制蘇伊士運河,選擇支持英國,後來此事被稱為澳大利亞的“外交災難”。

蘇聯警告以色列:它是不是打算繼續以一個國家形式存在下去?美國則對英國實施了經濟制裁。埃及雖然在軍事方面處於下風,但得到了美國、蘇聯、中國等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英法以三國在政治處於極度孤立地位。所以,雖然英法打赢了戰爭,却無法達到控制蘇伊士運河的目標。

美國正想利用這個機會主導中東,赢得阿拉伯人好感,再則說,蘇伊士運河是如此重要,放在無力的埃及手中,遠比由英法控制要令各大國放心。美國的立場,致使英法不得不放棄武力,11月2日,英法在安理會接受了撤兵決議。11月6日停火,12月22日,英法軍隊在美蘇監督下全部撤離埃及領土。這就是所謂的蘇伊士運河時間,也是公認英法自此退出大國之林。

雖然後來幾次中東戰爭讓運河出現了一些波折,但埃及國有化行動取得完全成功。埃及對運河的政策在1958年就已經在聯合國確定:無論戰爭還是和平時期,都向所有國家商船開放(與埃及交戰國不在此列),軍艦通過需要提早48小時通知埃及,得到批准後放行。也就是說埃及只賺錢,不管别的事情。

但埃及在客觀上難以擺脱美國的影響,比如說,伊朗現在要將石油通對運河送到叙利亞,埃及不會反對,但美國就會干涉,這時,埃及就很為難。

通過這場危機,更加可以看出,蘇伊士運河在全球貿易和軍事方面的重要性,盡管是否是人為事故尚不清楚,但已經給世界敲響了警鐘。

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中國海洋運輸線受制於人,還可以在陸地上進行大量運輸。但蘇伊士運河對中國來說,随著我國貿易範圍和規模一天天擴大,其戰略地位重要仍然極其重要。因此,中國要未雨綢繆,審時度勢,與埃及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建立蘇伊士運河的長期安全機制和應急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一艘超級貨輪就能癱瘓一條兩洋航線,說明它是如此重要,却又如此脆弱!天有不測風雲,不可不防。雖然不防君子,但也得防小人,千萬不要高估某些國家的道德底線。


附記 : 

1. 實況比段子更複雜---日本的船,台灣長榮租用,技術管理是德國公司,船長和船員是印度人,領航員是埃及人,裝的是中國大陸的貨,掛的是巴拿馬國旗,保險是英國公司,成功的把美國“艾森豪威爾”航母艦隊給堵在了地中海……話說美國人本來想在中伊談判期間跑到波斯灣去示威,結果到現在還没法動彈,那邊中伊25年的合作協議已經簽完了。牽扯的方方面面太多,所以到底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呢?天知道 !

好在29日的潮汐發功,終於把開挖掘機的小哥給解脱了,長賜號被拖到了運河中間的苦湖接受調查。這次運河大堵船善後---賠償與責任歸屬---工作且長著呢。不出意料,歐美將會一致把管理則任推給埃及政府,說不定還會一起要求埃及搞搞自由化,把蘇伊士運河給資本化,以提升效率,避免再發生類似事故。中、俄有否決權,前途恐難合美歐心願 !

2. 中歐班列一趟只能拉200個箱子,而這兩天被卡住的那艘船,裝了20000個標準箱。2020年全年中歐鐵路一共發了113.5萬個標準箱,同年的港口吞吐量是2.6億個,差了兩數量級。鐵路速度是海運的三倍,但是成本又是海運的兩三倍,所以吧,陸運這事道阻且長,一時半會兒没法替代海運。

而且就算將來陸運大發展,海運依舊是我國重要的一環,他俩是互補關係,没法取代。海運貨運量大,而且不需要修路,成本低這個優勢簡直是無敵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