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孽障 !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阿富汗戰爭;賴債有理

 **孽障 !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阿富汗戰爭

這場改變世界的戰爭,也是美國迄今發動的最漫長的一場戰爭,就這樣要輸了。當然,美國人肯定會辯解:誰說我輸了,我們是完成任務後離開。

4月14日的歷史性演講中,拜登這樣解釋:我們去阿富汗,是因為20年前發生的一場可怕的襲擊。但這不能解釋,我們為什麼在2021年還應當留在那裡……一晃,這場因911事件引發的阿富汗戰爭,已經持續了整整20年了。

拜登接著說:我們不能繼續這樣一種循環了,也就是不斷延長或擴展我們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希望為我們的撤軍創造理想的條件,期望出現不同的結果。我現在已經是督管駐阿富汗美軍的第四位總統,其中兩位是共和黨人,兩位是民主黨人。我不會再把這個責任交給第五位總統。

在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我們的軍事領導人和情報專家、我們的外交官和發展專家、國會和副總統哈里斯、以及(阿富汗總統)加尼和世界其他人,進行了密切磋商後,我得出結論,是時候結束美國最長的戰爭了。現在是美國軍隊回家的時候了。

拜登的意思其實也是很明確的 。

1,美國一直賴著不撤軍,一直期望情況發生變化,“為撤軍創造理想的情況”,但這種希望破滅了。因為,談判桌上沒有的籌碼,美國人曾想在戰場上多要點回來。但結果卻是,美國遭受更大的損失,繼續打,美國也不可能打敗塔利班。哪怕有再多再先進的無人機,再多再厲害的巡航導彈,面對藏身大山中的塔利班,美國人是一籌莫展。

2,美國換了四個總統,戰爭還沒結束,不能再撐下去了。這點,拜登倒是和特朗普一樣。

先進武器是有價錢的,美國士兵價格更高昂,但塔利班就是打不死,相反,過去兩年,還加大了對美國的反攻。如果把時間放長到過去20年,在這個帝國的墳墓,美國已經付出了2200多名年輕士兵的生命,2萬多人受傷,耗資高達1萬億美元。美國實在耗不下去了,還是回家吧。

3,這是一個重大決定,看拜登的說法,這個撤軍決定,是在與各方商量後確定的。搞得美國好像替天行道完,勝利班師回朝一樣。但這顯然是粉飾,因為這樣灰溜溜撤軍,至少一部分美國人覺得太寒磣了。共和黨就強烈反對。共和黨參議員麥格雷厄姆就抨擊:拜登全面撤離阿富汗比泥土還笨,跟魔鬼一般危險。

但不管怎麼說,一個強大的美國,付出了這麼慘痛的代價,最後灰溜溜走了,而且,留下這樣一個爛攤子,難道還不是輸嗎?

對美國人來說,這場最漫長的戰爭,教訓是太慘痛了。是第二場越戰 !

當年攻打阿富汗,美國自認為勝券在握。一方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另一方只是一個游擊隊性質的政權。而且,當時美國站在道義制高點,發誓要為911事件報仇,誰庇護本·拉登,誰就是敵人。

塔利班當時也沒拎清形勢。按照阿富汗部落的傳統,本·拉登是他們的客人,客人是不能驅逐的。於是塔利班拒絕交出本·拉登,結果,美國對阿富汗發動了戰爭。  剛開始確實是一邊倒。2001年冬天,塔利班就被趕出了喀布爾。但美國萬萬沒想到,這場戰爭只是開了一個頭,一打就是20年。美國徹底陷在了阿富汗的泥潭中。

山地民族的彪悍,確實讓人嘆服。阿富汗人很自豪地告訴我,這裡是帝國的墳墓,他們已經打敗了兩個帝國:大英帝國和蘇聯,肯定又會打敗第三個帝國——美國。

但阿富汗就是阿富汗,塔利班就是塔利班,塔利班得到底層民眾的支持,強悍的游擊戰能力,讓美國無計可施。每一屆美國政府都意識到,美國必須盡快走出這個泥潭;但每一屆政府都期盼奇蹟出現,盡可能打殘塔利班,這樣走也走得從容。但結果,卻是一次比一次糟糕。塔利班就是打不死,而且越戰越勇。

特朗普執政最後時期,與塔利班簽訂了和平條約,然後,他在白宮感嘆:塔利班是偉大的戰士,偉大的戰士,不信,你問問蘇聯人就知道了……

拜登最新的撤軍決定,倒是基本遵守了特朗普政府的承諾,但也有所改變:原來美國承諾,分階段撤軍,今年5月前全部撤出;現在,拜登以“戰術原因”為由,將時間延長到9月11日前。

塔利班勃然大怒。本來,土耳其出面,本月24日要召開十天的阿富汗和平會議,但塔利班已經拒絕參加。美國人不遵守承諾的本性再現,塔利班那就不客氣了,不排除走之前,再來一場新的較量。

但大趨勢已經定了,美國很快就會走,對阿富汗來說,卻意味著新的血雨腥風。  這不由讓人想起當年蘇聯撤軍後的慘劇;也可能是 塔利班( 北越 ) 消滅( 南越 )美國扶持的現在阿富汗加尼政府的翻版,屠殺那些曾與美國合作的人---這都是美國作的孽 !

納吉布拉是當時蘇聯扶持的阿富汗傀儡政權領導人。蘇聯撤軍後,游擊隊攻占喀布爾,納吉布拉政權垮台,他本人不得不躲進聯合國辦事處避難。1996年9月27日,攻入喀布爾的塔利班士兵,找到了納吉布拉。可憐這位前領導人被侮辱性的處決了,他嘴裡被塞上鈔票,生殖器被割掉,然後亂槍打死,屍體還長時間懸掛在燈柱上示眾……

美國前中情局官員歐漢龍就警告:美軍撤離後,不排除阿​​富汗變成敘利亞一樣的國家---由多個競爭地區拼湊而成,死亡人數達幾十萬,不是幾萬,會有幾百萬難民,國家的部分地區徹底陷入混亂,淪為恐怖分子的據點。

打了20年,美國人才發現,似乎什麼都沒發生改變。美國拍拍屁股就要走人,哪管背後洪水滔天。阿富汗就被他無情地抛棄了,一同抛棄的還有他們推動了20年的阿富汗民主進程。聽到拜登宣布撤軍的消息時,塔利班在慶祝,而阿富汗政府在哭泣,總統加尼在地上舖一條毯子,面朝西方跪好,磕上若干個頭以後,淚眼迷蒙地問真主:我,還有機會嗎?

機會應該是没有了,因為主動權在塔利班手裡。最受苦的,是可憐的阿富汗人民 。

附記 : 

對美國的撤"軍"我並不完全樂觀。奥巴馬執政期間在阿富汗的美軍認為 9800人,但是私人承包商數量( 雇傭軍 )高達28626人,數量接近1:3。拜登正是奥巴馬的副總統,現在距離 5月 1日美國開始撤軍的日子近了,美國是否會改以如黑水承包商的雇傭軍來替代,還有待觀察。


**美國的主動撤軍對中國來說未必是什麼好事兒。

當大宋朝廷經歷多年苦戰,被梁山的土匪武裝武力逼和之後,方臘和田虎是應該嘲笑大宋,還是應該打起警惕呢?

大宋不是沒有力量剿滅梁山,而是因為剿滅梁山的成本過高,但收益微乎其微,而且,其地理上的特點也會繼續滋生恐怖分子,從經濟角度打下去不合算而已。  尤其是,彼時大宋外有大遼西夏,內有方臘田虎,哪一個的威脅都比梁山要大,從利益角度選擇和平甚至詔安,才是大宋朝廷的最優解。

撤軍的背後,還是力量的此消彼長。

就像大宋朝廷下決心跟水泊梁山和談類似,背後是主和派的宿太尉壓倒了主戰派的高太尉。同樣,美國下決心撤軍的背後,他們頂著阻力跟塔利班和談的背後,是美國對阿富汗的主和派壓到了主戰派。

拜登在為這四年的任期鋪路,需要對內有所動作和調整,阿富汗就是一個契機。而這種調整也必然帶來連鎖反應。看似是美國灰溜溜的從阿富汗撤離了,但實際上,我們很快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未來四年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美國的戰略力量從中亞和西亞撤離,東亞必然會成為美國戰略力量投射的重心。

除了要擔心美國轉移戰略力量之外,我們也需要擔心拖住美國20年之久的塔利班選擇接受“詔安”。對於塔利班來說,在和談過程中一次次的襲擊以及對政府軍的圍剿,跟梁山宋江集團的策略也是類似的,目的都是以打促談,為了和談時從談判桌上拿到更多的利益。

因此,在阿富汗的問題上,中國的做法或許會跟在伊朗很相似,都是要搶占在美國“詔安”之前,搶先佔據“股份”,股權越大越好,擁有更高的話語權。


**賴債有理

一戰1914年打到1917年,大英帝國也被拖的奄奄一息,協約國還面臨嚴重的財政問題,物資正在逐漸耗盡,人民和軍隊對於勝利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而這時候對於協約國最大的主力,就是4月6日美國的参戰,疲憊不堪的協約國急需要得到新秀美國的幫助,而擺在美國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幫助協約國獲勝?是直接派遣軍隊幫助協約國作戰,還是向協約國輸送物資?答案是:維持協約國的信貸。

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在海外的購買力。

戰爭逐漸消耗了英國的物資和國力,也在漸漸侵蝕英鎊的購買力,英國要求美國動用所有的資金維持英鎊在國外市場的購買力,尤其是在美國市場场的購買力,這樣英國才能在美國採購大量的物資,武器和彈藥。

美國同意了,筹款委員會立即在國會提出了《自由公債法案》,允許美國財政部以美國政府信用為担保向民眾借款,从1917年4月到戰爭结束,美國財政部一共借了110億美元,貸款主要目的是用來戰時貸款,戰後貸款以及戰後重建。提供信貸的模式很簡單:美國財政部長以票面價格從外國政府手中購買債券。

110億美當年GDP的23.91%。當年的超級巨富洛克菲勒的財產不過 9 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的約5 萬億美元。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馬上就面臨一個問題:這筆帳怎麼還?

戰爭期間,由於戰事所迫,什麼事都可以承諾,什麼要求都可以答應,而在戰爭結束以後,有些小九九就出來了。

對於欠債的問題,英國表示,國家間的債務應該互相免除,作為英國當然可以免除法國的債務,但前提是:美國也必須免去英國的債務。

一戰的時候由於戰爭所需,國家間的欠債非常平常,意大利欠法國的,法國欠英國的,意大利又欠英國的,俄國也欠英國的。

由於美國不欠任何國家的,當所有國家都免除債務的時候,最後倒霉的必然是美國人。因此美國財政部不同意。何況,美國没有從這場戰爭裏面得到什麼好處,相反,在戰後條約裏面,其他協約國獲得了大量的领土,人口,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因此協約國没有道理讓美國政府作出犧牲。

不取消債務是吧?好的。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對外說:英國很遺憾,不能取消各國的債務,之所以英國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美國不愿意豁免英國的債務,只要各債務國的還款數目能够達到償還英國欠美國的債務即可。

這一宣傳,明明在一戰期间救了協約國的美國,轉瞬之間就變成了“吸血鬼”,因為,要不是因為美國要求歸還美元貸款,那麼德國的賠償早就可以不用賠償了,協約國之間也不用支付戰爭債務了。

1920年,此時一戰已經過去2年了,美國財政部也停止了對外的貸款,但是對於各國來說,無論是戰後重建,軍人撫恤等等,還是需要錢,歐洲國家在政府借不到錢,自然把目光瞄準了民間借貸----華爾街。其實這時候歐洲各國欠債還不是那麼嚴重,此後歐洲對美所欠的巨款,大部分都是華爾街貸款導致的。

美國仍拒絕免除債務,英國人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英國前財政部長賣肯納出訪美國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觀點:即便是各國想還美國債,那也是還不成的。為什麼?

由於當時各國發行的貨幣都是金本位,但是目前的欠債如果用黄金來還,那麼全世界的黄金都不够支付。而如果還美元的話,債務國必須能够得到美元。要得到美元,就要對美國出口,對美國出口,就需要美國取消貿易壁壘,取消貿易壁壘會嚴重威脅到美國現在的工業生產,比如說美國汽車行業就會受到打壓。因此,債務不能還。而且不用還的原因是“偽了美國好”。美國人目瞪口呆,居然還有這種藉口。

此後在英國一直糾纏不休下,美國人終於妥協,1923年英美達成第一筆還款協議,英國以80美分的價格支付原先1美元的方案來償還債務。

如果說英國人好歹還糾纏不放,最後拿到了折扣价的話,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肆無忌憚:直接無視掉債務,無視美國财政部手里的期票,不但如此,還跑到華爾尔街繼續大肆借貸。1926年,美國財政部終於受不了了,對外表示:任何拒不承認美國財政部債務的國家,不得從美國私人手中借錢。

對於法,意,比之類的國家來說,對付這個政策太容易了,以意大利為例,意大利先到美國財政部,死纏爛打的要求以26美分支付1美元年的方案來償還債務----如果你要認為意大利是真的還錢,那你就錯了,意大利剛償還債務,立即又從華爾街借了1億美元。

由於國家償債的問題容易頻繁上新聞,而歐洲各國在華爾街的融資則變成了“一般性金融交易”,這給歐洲人一個印象:在歐洲被戰爭摧毁的面目全非的時候,美國人居然還在吸歐洲人的血。

但是實際上源源不斷的美元從美國流出,一戰後一直到大蕭條前,歐洲的經濟恢復的不错,但是“共同抵抗債權人”的心理作用下,歐洲各國對這種情况心知肚明,又不說破,而歐洲老百姓對當時各國在華爾街的借債情况一無所知,反美情緒高漲。

最可笑的是德國,德國本來是戰敗國,是理應受到懲罰的,但是在一戰打完以後,德國双手一攤:要錢没有,要命一條。為了當德國償還債務,各國又不得不重建德國經濟。

德國政府对德國公眾說:如果不還協約國的借款,那麼各位的生活水平就會上升。而協約國說:我們之所以要德國的賠款,是因為我們欠了美國一大筆債務,如果我們不用還美國的借款,那麼我們也不會找德國要錢。所以德國人民之所以生活的不好,其罪魁禍首是誰?----美國。

但是實際上,德國正在賠協約國的錢,又恰恰是從華爾街借來的。结果就變成了:美國借德國錢,德國拿這筆錢的一部分作為戰爭賠款賠協約國,協約國又把這筆錢償還給美國。

由於答成的借款協議裡面總是有折扣的,無非多少而已,英國折扣80%,意大利折扣26%,其結果是歐洲各國都趴在美國身上吸血,並且還在罵美國黑心。向哪兒去說理去 !?

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債務國,但不會按照債權國的要求進行改制,甚至會反過來憑藉其占據全球貿易結算貨幣和儲蓄或幣的地位,把債務演變成資產交易,藉此擴張資本市場而不再承担還債義務。(温鐵軍原話)

今天的美國已經具備了當年一戰時期歐洲國家的一切:國力正在被新興國家衝擊,對外高債務,美國人有足够的動力搞當年英國人的那一套:在其他國家欠中國債務的時候,美國發動宣傳機器,要求中國豁免貸款,並且藉口極有可能和一戰後一模一樣。

目前對中國欠債的很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現在外部已經有聲音在催中國加入巴黎俱樂部,從2016年起,美國和法國就多次催促中國加入巴黎俱樂部。( 巴黎俱樂部是一成立於1956年的國際性非正式組織,現時由全球最富裕的22個國家組成,專門為負債國和債權國提供債務安排,例如債務重組、債務寬減、甚至債務撤銷。如經過多番努力仍未能改善債務問題,負債國通常由國際貨幣基金轉介予巴黎俱樂部協助。)

有一些中國學者認為,俄羅斯早在1997年都已經加入巴黎俱樂部了,因此中國當然也可以加入巴黎俱樂部,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當中成長起來的債權國,更了解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和需要,因此中國的加入有助於巴黎俱樂部對債務國盡行更加切實有效的重组安排,從而更好地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云云。

但是不要忘記了,俄羅斯本身經濟並不强,其他國家欠俄羅斯的並不多,俄羅斯加入巴黎俱樂部,俄羅斯又能豁免他國幾分錢的債務?中國就不一樣了,且目前矛盾尖銳,一旦中國加入,歐美之類的國家必然利用種種藉口來施壓中國豁免更多的債務。

而到時候,中國即便是豁免債務,歐美只要開動宣傳機器,就變成了“這些國家的債務豁免,是歐美的功勞”,中國出錢反而討不得好。而一旦中國不答應豁免債務,则中國就會承担一戰後美國人的角色。

這就是個陷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