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生理的反饋機制 智慧的力量 南腔北調說方言 說筷子 龍生九子 蟻鼻錢

**  滿足生理的反饋機制  政客們要注意群眾掌聲的危險性

殺君馬者道旁兒是什麼意思 ? 馬克思 瑋柏 : 人不過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一張意義網上的動物。這東西方兩句話有什麼關聯 !?

人會有熱情去做自認為有意義的事,若這事又能有即時的回應反饋,就會做得更起勁兒,因為立刻滿足生理上的反饋機制。意義是自認虛擬的,回應反饋卻是真實的即便只是禮貌的。如臉書的讚、軍隊的勳獎章、電子遊戲的分數等級紀錄,打鬥遊戲重擊聲與異樣畫面、下載、登錄進度百分比的顯示等都是。減肥為什麼很難成功,因為沒有反饋系統。若幾個人相約每天兩萬步,不達標或最後一名的人將被如何如何,減肥者就會想盡辦法那怕是作假也要達標,有了計步器的數字回饋就容易成功。男孩追女孩數載無功決定放棄,沉醉在被追求快感的女孩反過來問你為什麼不追了呢 ? 男孩說你好歹給我一個回饋,讓我知道我離成功還有多遠,那怕是毫無希望。道旁兒的歡呼、鼓勵就是賽馬者的即時回饋,只是回饋太多,馬累死了 ! 同樣,政客們要注意群眾掌聲的危險性。

社會是真實與虛擬交織的,真實的是柴米油鹽,虛擬的是醬醋茶或說是遊戲。平日我們太著重真實社會而鄙視虛擬社會,實則倆著缺一不可,尤其當生存這最大基本慾望已被滿足後。虛擬的一面,遊戲是一個動力系統,運用恰當將促使真實社會更豐富多樣有活力。

** 智慧的力量 

死諸葛走生仲達 VS 蘇秦死前授計抓凶手VS 死姚崇賺張說碑文

救時宰相姚崇與張說有隙,張善撰墓銘但性貪珍物。姚死前囑子"我為相,言行頗有可述,當今文章宗匠唯張說。我死後,在我靈前,陳設珍玩。張來,若視而不見則表猶念前仇,汝等當速逃歸故里;若一一摩挲,則悉數奉贈並求作碑銘,碑銘完竣,隨即勒石,並呈御覽。"果然,治喪之日,張對陳設之珍玩,個個讚賞,不忍釋手。姚崇子弟即依父囑全數贈送給張說,利令智昏下,張說欣然答應撰寫墓銘。不數日一篇歌功頌德的碑文送到姚家,姚家連夜請石工鐫刻,同時將稿底進呈玄宗,玄宗讚謂" 似此賢相,不可無此佳文讚楊。 " 鑑賞珍玩後之張說,驚悟被人設計,遣人謂稿有誤,請退回修改。當知道墓銘已鐫石並呈御覽,乃頓足道" 我一個活張說,竟被死姚崇所算。" 

名縱橫家蘇秦與燕太后傳緋聞,往齊。在齊國被刺於朝,蘇秦按腹而行,見訴齊湣王。蘇秦說" 臣死之後,願大王斬臣之頭懸於齊市,號令於市曰< 蘇秦為燕來齊施反間計,今幸誅死。有知其陰事來告者,賞千金。> 如是,賊可得也。" 說畢 ,拔匕首而亡。湣王依計而為,須臾,有人見賞格,乃誇於眾曰" 殺秦者,我也。" 市吏往送湣王,王令司寇嚴刑鞫之,盡得主使之人。史官謂 " 蘇秦雖身死,猶能用計自報其仇,可為智矣 ! 

諸葛亮死五丈原,楊儀、姜維依諸葛亮遺囑,祕不發喪。但將屍骸安於車上,拔營徐退。司馬懿聞諸葛亮死,放膽追來,將及蜀兵,忽見蜀兵回旗鳴鼓,前來截擊,並有喧囂聲謂" 司馬懿休走,此番中計快來受死"。司馬懿大驚遁走,魏軍棄甲逃曳。數十里後,喘息甫定,始確知蜀兵已退入斜谷,樹白旗,為諸葛亮發喪。人稱" 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並不以為仵,自嘲道" 我能料生,不能料死。" 

姚崇、蘇秦、諸葛亮皆洞悉人性,熟透人情,故能依人之弱點,誘使其為本不欲為之事,所謂智慧,不外洞明、練達,就是這個意思。

**  南腔北調說方言 : 

文明(價值觀)趨同,文化卻要多樣紛異,方言的呈現是文化趨異最好的說明。方言是豐富的文化遺產,但方言多沒有既定文字傳承只能靠口語相傳。中國自古多建都於中原,因此北方方言的音與現行國字的讀音較易對應,是國語的基礎,只要能懂國語,多少能聽懂些北方方言。沿海或南方的方言在語調與擇詞應對方面就相對困難些,懂國語也同樣完全聽不懂。

由於上述方言與文字的特性,對不同地區居民在日後事業上隱隱有影響。像北京、陝北、四川、湖南四地區比較容易出作家,因為更貼近於母語寫作,像老舍、賈平凹、巴金、沈從文皆是。讀魯迅的文章,總覺得有些地方在遣詞用字有些詰屈聱牙,不是那麼順暢,類似翻譯作品;台灣有人試圖純用閩南語話音套國字寫文章,作者與讀者兩難,效果不佳。( 魯迅其祖父周福清為兩榜進士出身,一次丁憂在家,是逢兒子要參加會試,主考官殷如璋與周福清為同年,就要家僕陶阿順致贈程儀一萬兩給主考官,僕人器小短視,眾目睽睽下非當面要有回話好交差,激怒了殷如璋,退回銀子如實舉報,周家的仕途家道從此衰落,爾後魯迅兄弟對社會、人際憤恨之情極深,弟弟周作人當漢奸,恐與此事有直接影響 )。

有些地區如潮汕、閩南、寧波、溫州、廣東等濱海地區方言,因地理、氣候關係致生活方式與中原差異大,音域廣、音調又變化大,非使用者極難了解,更難用文字書寫。但這一如密碼的特性反成為經商的利器,自己人可當對方面商量如何討價還價、應對之策。所以這些地區的人多出商業人才。據說當年遠征軍在戰場上用溫州話傳達口令與情報,無洩密之虞。

有些地區如東北、山東、天津、上海方言,具有碼頭文化與土洋結合的特性,語音詼諧往往成為娛樂、說笑模仿的樂子。若能適當的把國語與些許方言穿插結合使用,往往有畫龍點睛之效。

全世界方言消逝的速度和物種消逝的速度一樣快。現今不論在台灣或大陸,50歲以上的還能說些本家方言,50歲以下的可能會聽不會說,再下一代更年輕些的連聽都有困難。這固然與社會發展趨勢有密切關係,方言平常較少使用不覺得其重要性,但一經失傳就再也無法恢復。現各種錄音科技或能把語音留錄保存,後人即使鸚鵡學舌的學下來,但缺乏實際感性的交流對談,就覺得少了那股味兒 ! 

** 說筷子 

筷子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食物以煮熟食為主,煮需要筷子,刀叉在水裡沒有用。中國最早筷子稱"箸",尚書即有" 紂始為象箸",到了宋代才普篇稱為筷子。據說與行船有關,水上人家忌諱說翻、沉、駐(箸)等音,因此稱為快 (筷 ),姑且一聽。湯匙也有,多用做輔助品。西方文明以漁獵為主,先以刀叉吃生肉為主。中世紀之前,西方人多用手吃飯,印度人至今用手吃飯。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蔡元培曾說從餐具看就可看出中國人尚文明、不尚武力。刀叉不上桌。

筷子不僅文明,還富有極深哲理。關於筷子有段文字解釋得極好。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為一。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西方人不懂。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有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韓國和日本受漢文化影響也使用筷子,但各有差異。中國筷子較長且前端是平頭,與中國人圍桌共食有關,用餐時忌諱用筷子扎食物。日本筷子偏短,且前端是稍尖的。因為日本是個人據盤獨食,生魚片之類又滑膩難夾,尖頭為便於扎食。韓國筷子一定是金屬筷子且扁薄,恐與其便於燒烤有關。

至於有人說使用筷子共食比較不衛生,沒有確切資料統計是否使用筷子較使用刀叉更易於染病,即使有,這也只是個別使用人的道德與衛生習慣問題,與筷子無涉。隨著中國經濟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文化也日益被重視,看滿世界使用筷子的洋人越來越多,而且使用的極為漂亮就是一例,他們並沒有顧忌什麼易於染病而放棄學習使用筷子。

**  龍生九子 :  

贔屭( 似龜有齒善負重);睚眥( 好鬥、飾於刀劍柄 );嘲風( 好險望遠、殿角走獸 );蒲牢(畏鯨好鳴、鐘飾 );狻猊( 似獅好烟、香爐頂 );囚牛( 好音樂;二胡琴頭 ); 狴犴 (ㄅ|ˋ ㄢˋ 似虎好訟、衙門 );負屭( 似龍好斯文,盤繞在碑頂 );螭吻 ( 防火消災宮殿頂 )。另說:贔屭 |睚眥;椒圖 ( 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他物侵入其巢穴,鋪、門首銜環爲其形象。);蒲牢;狻猊;螭;狴犴;饕餮 ( 好食、飾鐘鼎彝器); 螭吻。其他:麒麟(象徵祥瑞,公麒母麟 );犼( 朝天犼、蹬龍,華表柱頂 ); 貔貅 ( 吃萬物不泄、聚財 );. 蚣夏、 趴蝮( 好水雕鑄橋柱欄镇水)  。唐宋以前的龍造形似獸;元代以後才似現代龍之想像形象。

  **  較陌生的蟻鼻錢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從形狀和分佈上分為布幣( 三晉 )、刀幣( 齊 )、圜錢( 秦 )和蟻鼻錢( 楚,鬼臉錢 )四種。楚國所處的南方江淮地區遠離中原,具有自己獨特的經濟社會生活,貨幣也自成體系。楚幣有兩種:一為愛金(一種金鑄幣 ),一為蟻鼻錢。這名兒就很討喜 !

蟻鼻錢是有文字的貝狀銅幣,亦稱銅貝,俗稱鬼臉錢、鬼頭錢,由商周時期的無文銅貝演變而成。蟻鼻錢面凸背平,大小如貝,形似背面磨平的貝殼,錢有穿孔,幣面文字為陰文,如「」、「」、「君」、「行」、「金」、「忻」等。「」字最為常見,這是「貝」的變形字,形狀就像鬼臉,鬼臉錢因此得名;「」字像一隻螞蟻,而帶「」字者又有高鼻形,合此兩點,遂又稱蟻鼻錢。

秦始皇統一貨幣,秦雖短命,但貨幣影響極大。秦朝貨幣是計重制,稱秦半兩;漢代貨幣是計分制,稱為五銖錢。成語錙銖必較,一兩為四錙,一錙為六銖。五銖錢使用至唐代,到開元期間才有開元通寶出現。現今泰國貨幣稱銖,證明受漢文化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