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都是太太惹的禍 霍光vs汪精衛 

都是太太惹的禍 霍光vs汪精衛 

西漢霍光輔政是漢朝的一件大事,就輔政一事言可媲美伊尹、周公,但他的家族下場卻極為悽慘,可以說是滅族之禍,原因安在!?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家與劉家有姻親關係可以說是皇親國戚,霍去病對漢武帝打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晚年昏聵鬧家變,竟誤信江充讒言釀成巫蠱之霍,致父子兵戎相見,太子劉據被迫自殺。晚年漢武帝立八歲幼子昭帝劉弗陵為太子,並指派以霍光為首的輔政四人組(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輔政13年尚稱政經和順。劉弗陵21歲仍未掌權親政,同年死無子嗣,經輔政大臣與上官皇后(上官桀的孫女、霍光的外孫女)研議,決定立劉弗陵侄子18歲的昌邑王劉賀繼位。

劉賀在位僅28天即被廢,史書載係因輕佻荒誕,令人費解。資治通鑑第一句話就說他是"在國素狂縱,動作無節",口倦於叱咤,手厭於箠轡。但從書中的其他記載,"昌邑王既立,昌邑官屬皆征至長安,往往超櫂拜官,相安樂遷長樂宮(太后居所)衛尉;在位實際27天發布1127條詔令,不禁令人懷疑所為何事!?。劉賀被廢的原因是作為嗣皇帝於治喪期間"大不孝",引孝經"五辟之屬,莫大不孝"之罪名。劉賀聽罷,也引孝經反唇相譏 "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亦不致失天下",霍光等無言以對。昌邑王的屬官200餘人被殺時高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是否也說明昌邑王及其臣屬對皇事是有所計畫的,唯恨未先下手為強也。如是說來這是一場典型的權力鬥爭,劉賀不是如書所說的輕佻荒誕,更不是乖乖牌任憑擺布,只是尚未站穩腳步,坐實帝位就爭權,操之過急致一敗塗地。歷史為凸顯霍光,保護正統,非抹黑劉賀不可。 

接替劉賀的是廢太子劉據流落在民間的孫子(劉病已、洵,漢宣帝),已是成年人的劉洵深知霍光掌權十餘年,權勢正盛霍半朝,對霍光極為忌憚,兩人同車祭廟,宣帝感覺芒刺在背。宣帝一進宮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把霍光的封地由三千戶增加為兩萬戶,其他各級官員皆有封賞。劉洵在民間時已娶妻,但因出身微寒,進宮初只被封為婕妤,霍光夫人霍顯欲將幼女霍成君嫁給皇帝俾使終身富貴。宣帝對大臣們說"故劍情深"一事,婉拒霍顯,遂立許氏唯后。不久許皇后懷孕將生子,霍顯收賣皇后身邊醫務侍人淳於衍,於所進湯藥中下毒,皇后服後立覺不適說有人下毒後死亡。所有醫護人員皆被打入大牢準備接受諊訊,淳於衍自亦在內。霍顯懼怕事發,始將事情經過告知霍光,霍光驚訝但也無奈,只能藉權勢干預,先撈出淳於衍,使訊問無疾而終,不了了之。次年霍成君終如願以償成為皇后。3年後霍光死,宣帝以比照皇帝禮儀治喪。

霍光及其家族家族歷世三朝,尊盛已久,霍光雖恐無篡位之心,然不知告誡家族謙遜避讓。霍氏家人遍布朝野樹大根深,跋扈招搖,致上下忌恨,招怨已多而不自知。霍光死,劉洵首先立魏相為宰相並改革政事上報程序,凡事直接上報皇帝,不再經宰相篩選以杜絕壅蔽,接著調整軍事領導班子,霍家子弟逐步被拔除軍權。在此同時,許皇后毒殺案再被提及,傳言箭頭直指霍家,霍顯被逼無奈向子侄們道出實情,雖驚嚇,然事已至此,決定鋌而走險,請上官皇太后邀宴,當席發動宮廷政變,殺皇帝親信黨羽,逼皇帝立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宰相。但事機不密,劉洵先下令逮捕霍氏家族所有成員,霍禹等男子皆腰斬,霍顯及其他女子皆殺頭棄市,霍皇后被廢打入冷宮後憂憤致死。

劉洵沉潛忍耐的功夫令人佩服,才未步上劉賀的後塵,也同時鬆懈了霍光及其家族的警惕,終得以剷除權相,收回皇權,乾綱獨斷,成為一代中興明君。霍顯為愛其子女,然不循正道又不知節度,致變質的真愛成招禍的軟刀,不僅害了最愛的幼女,更成為家族的催命符。

歷史上這樣相似的例子不少,如麗姬、戚夫人、杜太后,最明顯也最為大家熟知的是同代的陳水扁的夫人吳淑珍、近代汪精衛的夫人陳壁君,所謂"沒有陳壁君,汪精衛不足以成事,但也不致敗事"。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霍光與霍顯。班固評霍光"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無術,闇於大理。"此不學無術應當指修身、齊家保家之術。


附記 : 劉據罹難,劉洵剛出生僅數月被關入牢中,江充等人誣稱長安監獄有天子氣,宜趕盡殺絕。漢武帝乃下令格殺,幸獄長(也是巫蠱案承辦人之一)丙吉一心維護,不僅擇兩婦人餵奶照顧,當宦官郭懹挾令來殺劉洵時,丙吉關門拒之,並說" 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 !" 郭壤回報漢武,漢武赦免之。丙吉施恩不言真君子,直到劉洵當了皇帝多年後,劉洵才輾轉得知丙吉之恩,劉洵拔丙吉接替已過世霍光的職位。

劉賀與明朝嘉靖朱厚熜都是因先帝無子嗣而在無意中當上皇帝,然個性決定命運。劉賀與首輔霍光的鬥爭,相較於朱厚熜與楊廷和的鬥爭,劉賀是失敗者,朱厚熜是勝利者。差別在於朱厚熜從各項禮儀之爭著手,鬥而不破,步步為營,俟皇位坐穩後再乾剛獨斷。劉賀則是一朝權在手,便來把令行,進宮就立刻安插、拔擢自己人、撤換皇太后長樂宮衛尉以架空...,是直接硬碰硬的權力鬥爭,權力尚浮的劉賀直接爭權,其注定失敗也是理所當然。

【向太太致敬】
“太太”一詞,源自“周朝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這三位、三代妻子都非常偉大,分別是周朝八百年江山開基創業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 “三太”母儀天下,帶來一堆聖人,施化家國,為天下女子所效法。後世便尊自己妻子為太太,表示自家妻子的賢德可比這三位國母,既是感恩ˊ又是期許。太太二字,拿“太”来说,拆开是一“大”、一 “、”,“、”是“小” 的意思,太太可大可小,只有夫妻在場而言,太太最大;有公公婆婆在場时,太太又是最小。
你稱呼自己老婆什麼,取個親密外號? 皇帝稱老婆叫梓童。 宰相稱叫夫人。 文人稱叫拙荊。 雅士稱叫執帚。 商賈稱叫賤內。 士人稱叫妻子。酸秀才稱叫娘子。 莊稼漢稱叫婆姨。 有修養的人稱叫太太。 沒文化的人稱叫老婆。 年輕人稱叫媳婦。 老頭子稱叫老伴。各地風俗不同,也各有不同地稱謂。有叫姨婆的、有叫孩子他媽,有叫燒鍋的,還有些頗粗俗,就不贅述。倒是台灣人叫牽手,挺恰好又含情。
就男人言:  太太對一個男人言極為重要。俗話說,娶進一個好老婆,不僅帶來一窩好子孫,又幸福一輩子。誠哉斯言  !

丈夫何以叫「老公」、妻子何以稱「老婆」?據說源於唐代的一段故事。唐代有一個名士,名叫麥愛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產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並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對聯中看到了丈夫棄老納新的念頭,於是便提筆續了一副下聯:「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不僅對得十分工整貼切,新穎通俗,而且,「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便放棄了棄舊納新的念頭。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這個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很快被流傳開來,世代傳為佳話。從此便有了「老公」和「老婆」這兩個名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