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變形組織 說八旗制度

變形組織 說八旗制度  

在冷兵器時代,人、錢與民心向背是戰爭勝敗之關鍵。但觀出身漁獵、少兵寡財的蠻夷清軍,僅以不足20萬之少數軍隊 ( 滿八旗不足10萬,蒙、漢八旗各不足5 萬 ) 能如摧枯拉朽般的擊敗人、財與民心向背遠勝於清的南明,必有其可資學習的道理。 

教課書總是說南明之敗在於 1. 不是明軍不爭氣,只怪清軍鐵騎太厲害;2. 明朝大漢奸太多如范文程、吳三桂、洪承畴等、3. 明末士大夫們太無恥怯於公戰如錢謙益,頂多再加上崇禎昏君聽信讒言、陷害忠良等原因。不能說是錯,但太局部、表面且蒼白未抓及重點。書上又說怒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是否會感覺奇怪,怒爾哈赤若只是將軍隊分群俾便於如臂使指,則自古皆然何可言創立 !?八旗制度必有其特殊處,八旗組織制度就是戰勝南明的關鍵。可惜教課書從未詳細解釋說明。( 對八旗制度之了解多係來自高陽的大清系列歷史小說。)

一般言,血緣組織皆親人家屬與地緣組織皆老鄉故舊是自古來最常見的組織。這種組織的缺點是控制力弱,不能適應環境劇烈變化的需要如戰爭,它們只利主場私鬥不利客場公戰。八旗制度( 正黃、正紅、正藍、正白與鑲黃、鑲紅、鑲藍、鑲白 )則不同,其最基礎核心是由300位能征戰之士 ( 丁 ) 家庭組成既非親人又非老鄉的牛菉,其頭頭稱之為佐領,一旦被編入,則終身世代屬之,受其控制不能脫離,不論佐領家人日後發達落破與否,極為嚴格。五牛菉組成一個甲喇,五甲喇組成一個固山、幾個固山為一旗。例如直到嘉慶年間,皇帝要大學士松筠去辦事,松筠卻說不行,明天要請假,因為佐領過生日,他要去拜壽,佐領生日大過皇差。

就組織言,控制越嚴則個體活動力越差、戰鬥力越弱,但八旗則雖控制甚嚴但鼓勵各自抒發才能往上爬,個人與組織同享其利與榮成為一利益集團,最調動個人積極性,這就是八旗戰鬥力的來源。不論人種只要有貢獻,皆可以抬籍入旗。如康熙的母親佟佳氏、雍正的舅舅隆科多是徹底漢人佟養性(佟半朝 )的後人、入籍後再在本姓後加一佳字,就如同滿姓。嘉慶的生母魏佳氏、戴灃的母親劉佳氏皆同,酷吏田文鏡受雍正寵信,入籍正黃旗。用現代話來講,八旗制就好比是互聯網上無中心化的組織如那斯達克,每個成員是一獨立節點,旗只是一個平台供個人發揮才能,無限創業上升。吳三桂創業成平西王,尚可喜、耿仲明成靖南王、平南王。與元代的"四民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永遠無法翻身,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明朝是中心化極強的組織,這種組織比較適用於承平時期因為控制力強,較不適用於變遷快速的環境需要。一旦中心不穩則全盤皆輸。如揚州的福王政權( 萬曆與鄭貴妃的孫子 ),因東林黨之故,根本否定福王的合法性,得不到擁護很快就倒了。更麻煩的是一個中心化組織倒台,馬上出現多個中心化組織,每一組織心中又只有一個中心,內鬨遂起。近代的如國民黨的寧漢分裂、寧粵分裂;遠的如明朝接著福王出來的福建唐王與浙江魯王兩中心組織。即便坐轎的王願意放下爭執一致對外,但抬轎的人則必不同意,非得爭一高低。另外還有什麼桂王、靖江王一團亂。桂王朱由榔稱帝( 永曆 )於廣東肇州,一路奔逃,廣西、貴州、雲南到緬甸邊境,後又被緬甸送交給吳三桂,吳三桂用一根弓弦絞死朱由榔。( 據傳今日緬甸的少數民族果敢就是當時永曆帝一部分人的後裔。)

中心化組織只要有一點問題,就必須先解決內部問題,也即是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因。任何一個無中心化組織,一但有中心化出現的傾向,馬上就發生中心化組織的弱點而趨於敗壞,八旗制度隨著清朝的承平與皇帝集權達到極致,到中期後已呈瓦解之勢,看太平天國之亂,不論滿八旗或漢八旗皆毫無戰鬥力,也算是組織成住壞空的循環定論。

中心化組織的另一個缺點,若中心的主事者軟弱如永曆,則周邊有能力辦事的就失去機動力,如兩蹶名王的李定國,否則就有背叛謀反之心成寇賊,只能徒呼負負。相反的是鄭成功曾被唐王賜姓朱,但從未改姓,最多只在延平郡王封號前加上國姓爺三個字,意思就是不奉中心保持獨立機動;魯王後落入鄭成功之手,養在深宮成廢人,在永曆帝死亡後,有人勸鄭成功再立魯王,鄭成功堅決不立,就是為避免中心化組織的缺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