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期待陣痛後的感恩掌聲

近日報章上頻頻出現今昔(四年前)馬英九對比的照片,除去瘦了一圈可能是好事外,只見一臉憔悴與疲憊,說話的語氣與手勢也收斂溫和的多,沒有過去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的氣勢與信心 。到底是什麼動力,使他即使被罵到臭頭仍然堅持" 辛苦做,甘願受",是使命必達的信念,還是權力的誘惑。以馬英九夫婦的工作能力與過去收入來看,這個年齡大可退休,過個衣食無虞任我行的富豪級生活,他必有留美名史冊於之意圖。

自元月14日總統大選底定後,馬英九針對一些行之有年,但明顯扭曲社會公義的行政措施,如免課證所稅,油電凍漲,土地增值稅,備受爭議關注的兩岸關係,與涉及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牛瘦肉精放寬案等,推動一系列類似變法的改革。就每一個案的事理來說,明理的人都應同意改革。當把理論化為行動來推動時,則和歷史上變法一樣,遭受既得利益者巨大地抵制,配合反對黨政客,蠱惑裹挾短視近利,忘恩負義又貪婪的中產階級,括起無理智的民怨旋風。值此關鍵時刻,期許騎在虎背上的馬英九,一定要檢視,對的,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發揮湖南人騾子脾性。對獻身從事改革的人,其第一心理準備不該是成功,而是犧牲。要有耐心,不急於看到成果與收穫。若就此中斷放棄改革,立刻陷入父子騎驢的窘態 ,政府威信再受摧殘,自己所追求的歷史地位也會被加註為"庸碌誤國"之評定。

在改革的過程中,備受指責的技術性失誤,如時機的選擇,配套的計畫作為,與民眾的溝通等。有些當然有可議處,有些則是反對者的遁詞。時機的選擇,套句售屋業界的名言, "任何時間點,都是買屋的最佳時間點"。影響時機的因素太多,根本無法掌握,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若因此打轉,就永遠做不成。與民眾的溝通,一定要主題明確,不含糊籠統遮遮掩掩,一次底線說清楚,不能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加減碼,就像戰場上最忌逐次增加兵力 。宣導醞釀期亦不可太長,避免預期等待心理之混亂情形。此點可能是馬政府成員多是學者從政,最易為人詬病之處。配套計畫之釐定,力求周延,務實可行,勿流於求全之理想性,工作的推動成果,能達道計畫的六七成就已經是了不起。

5 20當天傾盆大雨,天公不作美,既冷清了就職的喜悅,也澆熄了反對黨規劃示威遊行參與者的熱情。冷靜的分析覺得,馬政府第一任期內作了不少實事,如開通直航,大陸團客旅遊 ,自由行,近20項兩岸人民權益相關協議,ECFA的簽定,台北花博,2017世大運的主辦權,與國人出國旅遊落地簽國家大幅增加等,不能說不多,不重要。但始終沒有讓人立感振奮的施政績效 ,此固與反對黨惡意宣擾,凡事一波三折,斲傷了民眾認知與熱情有關,馬政府本身拙於宣傳實要負主要責任。元月的投票亦可解讀為,人民對馬政府團隊雖有高期待落差的失望感,對民進黨只一昧指責,閃躲問題,拿不出一套較國民黨施政更佳的替代方案,也沒有信心,再回顧歷史經驗,國民黨至少讓民眾安心些。同樣的,此次民進黨"日子歹過,總統踹共" 為訴求的遊行,亦只流於口號,失焦打高空,並未能也不敢對造成民怨的應改事項,提出自己的一套。參與者寥落,仍只是死忠的一群。此一現象亦可解讀為,人民雖有怨氣,但很清楚這些改革是遲早一定要面對的,不負責任的反對黨只是帶頭漫罵,如何能讓民眾信服支持。

馬政府施政大方向是正確的,態度作為也是積極的,技術上的缺失固然可議,但這是可以修正改過的,應予以鼓勵。只是民眾的熱情是短暫的,對任何施政短期陣痛的忍耐性是零,只顧今朝,那怕陣痛後的是長期喜悅幸福。因此,施政的重點應擺在建全法制,創立平台,供人民自由舒發創意,盡情揮灑,不操作細務,自縛手腳只會徒招怨尤。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自2003年起在經濟大好時,推動 "Agenda  2010 " ,即號召人民在體質好能承受痛苦時,作一些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事。他削減財政赤字,減縮失業救濟福利,要求減薪,減低退休金等一系列不討好的事。果然,輿論大譁,民怨抗議聲強烈,反對黨更抓住機會附和民眾,大加撻伐,終致2007年大選失敗。當2010年"歐豬"事件暴露,風暴越演越烈,歐元區一片愁雲慘霧。唯有健康的德國經得起考驗,經濟還能正成長,有餘力支援他國。自此,德國人民開始懷念感謝施羅德,現執政黨梅克爾亦不得不承認,她是在收割施羅德的成果。謹以此例期許馬總統,展政治家風範,堅持做對的事,民眾的感恩掌聲或許會遲到,但終究會來,也在歷史上留下高瞻遠矚,開創新局的美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