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令人佩服的女人( 二 )大周皇帝 武則天

駱賓王寫"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 一文,第一段站在男尊女卑宗法制度的立場,把武則天重重的羞辱責罵一番。千百年來讀者多為其文所感,為李唐抱屈。但武則天本人看了哈哈大笑,贊文章寫得好且責宰相失職如此人才竟失之草野。就如同曹操讀陳琳寫的"討曹檄文", 並不生氣,只說罵我就行了,何必辱我先人。曹愛其才而不究,放了陳琳,武則天也未因此殺駱賓王。撇開文中情緒性的字眼來看,除弒君鴆母 ,多為事實,她為什麼會不顧宗法禮教之束縛與歷史譴責,既敢又有能力去做驚世駭俗之事,並改元立朔,最後還得善終。其人其事必有令人佩服之處。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雖目不識丁卻具商業眼光,看準隋煬帝大興土木,木材需求必殷,乃為經營木材商人而致富。但當時來說商為四民之末,社會地位確是"寒微",後隨李淵起事累官至工部尚書,李淵並親自為新鰥的武尚書作媒,娶宰相楊達之的43歲女兒楊氏。李淵的女兒桂陽公主又是楊氏的堂嫂,如此武家躍龍門拐著彎成皇親顯貴。楊氏老蚌生珠, 一連生三個女兒,武則天行二,出世時適逢家世初貴。八歲武父死,武家由異母兄支撐,楊氏四母女由天堂落凡間,嘗寄人籬下白眼冷遇的苦酒。寒微與高貴的交織沖擊,與其日後冷酷堅毅個性有極大關係。再加上一個偶然命相之言,成就了武則天一生的遭遇。唐朝是巫術盛行時代,武則天兩歲時著男童裝,星相家袁天罡看相,驚對武父說" 此童龍額鳳頸乃伏羲像,若為女身,當為天下主" 。( 註一 ) 此命相說激盪著武父,俟女兒稍長,此說同樣激盪著武則天的心。心性結合終成為一股改變歷史方向的力量。

唐朝皇帝姬妾分20級,武則天14歲入宮,充任李世民第17級九位"才人" 之一的小妾,距天遙遠,如進豪華監獄,一幹12年仍為才人真折磨人呀! 但李世民不寵的才人,兒子李治愛;爸爸看好的佳媳佳婦,兒子偏不想。小武26歲時,世民病重,22歲的太子李治侍疾,小武奉藥,乃抓住難遇的出頭機會,小武展開病榻秋波攻勢,仁弱,浪漫多情,又缺乏母愛的李治,在嘗試偷情滋味,且母愛與情欲兼具的溫柔鄉裡 ,遂立墜情網。不久世民崩,所有未生育的姬妾,依皇室規定進感業寺作尼姑,面對青燈古佛前途更是絕望。小武心裡害怕被棄,又存有對預言的盼望,李治內心也為分離燒慾火燒得難捱。兩年之後,李治借上香之名才與小武再行巫山雲雨,自此難分難捨。對從不缺女人的帝王來說,小武必有過人之處。懷孕了! 這本不算大事,但爸爸的"才人" 懷了兒子的孕,而母親又是個該戒色寡欲的尼姑,事變得棘手。懦弱的李治一籌莫展,小武則是恐懼又興奮激動,雙雙陷入悖倫駭俗的困境,此時李治後宮,王皇后與蕭淑妃正為爭寵而勃谿四起,本因未曾生育而居劣勢的王皇后竟"引狼入室",派人至感業寺要小武蓄髪,引還入宮,欲藉小武打擊蕭淑妃。為掩人耳目,暫封為第六級"昭儀"。小武亂竄不安的心才平靜下來。喘口氣,一想,奔30的女人,自知色日無多,必須盡快取得皇后之位才能立於不敗。小武乃與後宮廣結善緣大施手腕,又先助王皇后打垮蕭淑妃,反過手來不惜犧牲剛出生地親生女兒,栽贓皇后行兇,又鬥倒王皇后。李治憤怒下 ,不念舅舅長孫無忌當年擁立之功,並放逐諫阻的褚遂良,強立小武為后,那年武則天31歲,立后過程就已在朝廷立威。

李治是一個長於深宮,未離保傅之手,缺乏人生經驗的年輕男人。一旦落入飽受風霜,富有心機,成熟又美麗的女人之手,就像蛛網上的蒼蠅,除了粉身碎骨很難逃生。坐穩后座的武則天自知,自己的身世永遠是被人攻擊的口實。唯有掌握最高的權力才能保住自己,抓權是她下一步的目標。首先,要李治廢庶出的皇太子李忠,改由自己的長子李弘為太子。並且彈劾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鏟除唐代向由外戚,功臣,門閥把持朝政的痼疾,為自己爾後抓權鋪平道路。又迫李治幸駐東都洛陽,遠離存有身世烙印與血腥味兒的長安。接著慫恿李治封禪泰山,致李治宿病風疾( 高血壓類心血管病 )復發,頭痛難忍,雙目暈眩,乃命武后代理朝政垂廉幕後。由於武后精力旺盛,思路清晰,處事得體,建言12事更是施惠百姓攏絡群僚,贏得贊譽,歷史順利進入"雙聖"共治時代,實權為武后掌握。李治如同傀儡,這最合武后現階段需要。她聰明的知道,把傀儡供在那兒,比立刻除去他要好。也知道威望,除了權力還要時間來培養。為加速消除反對勢力,培養自己的勢力,武后又要李治下詔自稱天皇,稱武后為天后,提高自身與女人地位。次年,天皇本欲禪位給天后,有大臣諫阻,謂"陛下為何把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子孫,而委之天后?" 李治隨即改口傳位太子李弘。不久,年24歲的壯年太子突然暴斃,究係病死還是因毒暴斃,史載不詳,但令人遐思。武后自此大搞神秘,頻頻更換年號,換太子。公元683年,多病的李治終於駕崩,在位35年。遺詔 "皇太子(李顯)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是年武后60歲晉升太后。

李顯登上皇帝寶座,初嘗權力滋味。為鞏固帝權擺脫傀儡之嫌,但不先拉攏李氏權貴高第,竟首先欲立外戚韋皇后父韋玄貞做宰相,群臣諫阻,李顯竟說出略謂"就是把國家熱給他又有何不可 ? 不僅有以相權分奪架空太后權力之嫌,在位不及兩個月( 36天 )就在太后斥責聲中下臺,封廬陵王,改由幼子李旦即位。唯唯諾諾的李旦,只能垂拱啄磨母親的意圖。此期間武則天雖大權在握,但總覺得前面隔了個"假"皇帝,既便皇帝是她兒子也不行。因廢李顯引發的徐敬業楊州兵變,武則天毫不遲疑派兵掃蕩,三個月彌亂。再施鐵腕,處死企圖以相權抵制女人當政的宰相斐炎,並清洗李唐皇室,殘殺殆盡。武則天深感宗法的阻撓,與儒家的反對羈絆力量極大,乃首開特務政治,開啟告密之門。藉白色恐怖消除反對勢力,遺臭萬年的周興,來俊臣為其兩大爪牙。同時在意識形態方面,揚佛抑道貶儒 (佛教講男女眾生平等,道教為唐之國教),並打擊貶抑女性的儒家。修<姓氏錄>提高武姓的社會地位,令人寫 "大雲經" 廣傳 謂 "太后陛下乃彌勒佛下凡" 的信仰,並廣建佛寺形成時勢潮流。如此七年,風雲際會條件成熟。公元690年,李旦請求"賜姓武" ,懇請太后即皇帝大位。67歲的武則天正式登基,國號大周,年號天授。在專制男人世襲的領地裡,男人第一次屈膝於一位身著冠冕女皇的羅裙下。

登極的武皇帝對預言的實現自是狂喜,但也立刻感受到困惑與孤獨。大周的建立意謂鬥爭暫時結束,治國開始。首先要痛苦的廢除自己精心設計的特務告密制度與大雲經,並將執行者一一請君入甕。她同時發現,她無法像男性皇帝一樣,推行女人對男人的全面專政,必要回頭再找原本是她打擊對象的男性儒家士族來治理國政。在宗法制度下,她更顯得蒼白無力,根本無法建立己出的"武氏嫡系",侄系的武氏情感上還不如兒子親,沒有繼承人,此意謂著大周只能一世而亡。她也找不到一部規範女皇帝像"禮記"的經典,使她能像男皇帝一樣遴選天下美女(俊男)充塞後宮。若此,天下人將如何看待她? 只能坐在世俗的倫理中焦躁發怒。幸好有乾女兒 (李淵70多歲的千金長公主,拜67歲的侄孫媳武則天為乾媽 ) 體解聖意,找到理論依據,謂"陛下的煩躁乃陰陽不調所致,天下生靈,陰陽相合而生而存。.......陛下以陰之玉體,長年進行陽之操勞,不免陽虧於陰......所以玉體要吸收陽氣,以使陰氣相增"。並獻上一服長生不老藥----年紀可作她孫子的未弱冠妖美奶油小生張昌宗。半個月後,小生體力不堪負荷,又把同樣俊俏且善曲的兄弟張易之找來。經歷了40年緊張戰鬥的疲倦肉體,只能傾身於易之兄弟的歌舞慰藉與嬉笑中,開始追求安適與解脫。易之兄弟因寵而驕橫一世,致朝臣群起而攻,以貪污為由將兩兄弟下獄,並堅持問罪。老太太置群臣憤怒於不顧,赦免二張。終導致公元705神龍年初,在宰相張柬之領導下發動政變,斬殺張氏兄弟。年邁的武則天只能依臥在病褟上,眼睜睜的看著大周的火炬倏然熄滅。當年老太太82歲。

李顯復辟,立刻面臨棘手問題,如何處理武則天。篡唐的武則天理應視為李唐叛逆,可罪殺九族。但李顯是她兒子,皇帝可殺,親娘不能殺。非但不死,又坐回皇太后寶座。若要夷九族,李顯第一個要被殺,李唐只能拒絕承認武氏為叛徒,不提政變冷處理。在李顯即位赦文中說" 仙駕不追,逆臣開衅,敬業挺災於淮甸,務挺潛應於沙場,天柱將搖,地為方橈,非撥亂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危矣。..在朕躬則是慈母 ,於士庶即是明君.." 肯定武則天扶唐之將傾,整頓後遜位給兒子 ,非篡逆之人,大周亦非偽朝。11個月後武則天死,諡號則天大聖皇帝,仍享皇帝尊崇。死前囑去帝號,附廟,歸陵與李治合葬乾陵,並立無字碑,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說評。倒楣的李治,生前懼武,死後仍要受其"折磨",真是陰魂不散。

回顧武則天的一生,先後嫁兩皇,自己生兩皇,又自為女皇帝15年。 她是幸運的,生長在男女社會風氣較開放的唐朝,使她能以一人之力,滿懷激情,熱情奔放地追求愛情,去尋找女人失去的權利。她的長壽,更助長她窮畢生精力要打破男尊女卑桎梏的機會,並頻頻向男人提出挑戰,摧毀牝雞司晨的咒語。權力的追求使她像一團電火球,光熱所到之處無不低首臣服。但她終無法超越生老病死之人生規律,假如她能解決繼承人問題,歷史會隨她的意志再向前奔馳。始於叛逆傳統,臨終回歸傳統,一生充滿矛盾性。宋元明清的史學家,慣性的站在儒家男性立場,大加撻伐其在追求至高無限權力過程中,殺三子滅兩孫的殘忍面,與蓄 "男寵" 的情慾面。宋朝的胡致堂罵的最兇,但最後也要說 "使其生為男子而臨天下,其雄才大略殆與孝武等矣",來肯定其政治智慧與領導才能。其實首創密告制度,不實誣告者也不加罪,重用酷吏使人際關係崩潰才是其最大罪惡。就現代人立場而言,個人覺得她展現本性,敢愛敢恨,人世間瀟洒走一回,雖有諸多可垢病處,但比絕大多數畏首畏尾,以自甘平凡來解嘲的人來說,太適意,太精彩,太值得,能不令人佩服嚮往之。


附註 : 有關相命一節請參閱拙文 "天命之事,努力了最壞的結果是零"。

陵墓為帝王立碑始自武則天為李治立述聖碑,無字碑到底是武則天自立之本意,還是李顯難以為母親定位而未書寫已無可考。據查,無字碑上雖無文字,卻畫有供刊刻文字定位的縱橫線條,原本恐是撙被題字的。也間接說明 "功過留待後人評 " 的傳說可能只是後世附會之說。另相傳河南龍門石窟最精美的盧舍那大佛,其造型尤其是臉部,就是依照武則天的原型雕塑,有銘文紀載武則天自捐脂粉錢兩萬貫( 相當今日3000萬台幣 ),也的確與其他佛像造型不同。皇帝與佛合一的說法始自北魏,相傳山西雲岡石窟的佛像就有些可對應當時北魏的皇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