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婚姻制度從雜婚,到群婚、對偶婚,再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的專偶婚

我這輩子能搶了皇帝的老婆,值當了!

原始人類不需要婚姻,但需要性,而且是高密度的。與靈長類動物一樣,一切都讓位於繁衍後代,包括狩獵覓食。所以,當時所謂的婚姻是雜交群婚,没有長幼親疏之别。但是,這種婚姻制度經過漫長的演變後,人類逐漸發現一個問題,痴呆、弱智、殘疾越來越多,這是亂倫帶來的近親繁殖問題。

後來,人類發現了解覺的法,那就是“混血生育”——我這氏族男性或女性集體嫁到你那個氏族去。這就是集體群婚,這樣避免了近親繁殖,氏族的戰鬥力一下子强大起來了。近親繁殖開始受到限制。

集體群婚還有一個重要理由是,“維持成年雄性的相互寬容,消除嫉妒”。嫉妒,幾乎刻在所有哺乳類動物的爭奪交配權上,它很可能導致族群“團滅”。

人類學家發現十幾萬年前,歐洲有一個被稱為尼安德特人的種族,根據骨骼化石表明,其身材高大,體魄强健,後却神秘消失。人類學家推測,這一族群可能滅於因嫉妒引發的内鬥。

後來,氏族社會的戰鬥力越來越强,三五成群地開始分化,獨立祖建“家庭”各謀前程。這就進入了對偶婚制。通常是一女人配多個男人的母系氏族社會。雲南、四川一帶摩梭人的“走婚”實際上是这一婚姻制度的延續。為什麼不是一男多女?

當時,生產力低下、死亡率高,一個“家庭”延續是關鍵,所以生育權大於狩獵權,女人主宰著生育權,自然成了對偶婚制時代的神祗。精壯能幹、狩獵强悍的男性容易成為“寵妃”,反之,羸弱的男性很可能被淘汰。

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即便是女性當家主做的時代,人類都是依據生育能力、供養能力來決定交配權,而不是血缘關系,更不是什麼愛情主義。

再後來,又不知過了多少萬年,人類的戰鬥力越來越强,生育權的重要性逐漸被狩獵權所替代,女人生育權没能完全碾壓男人的經濟能力,母系氏族逐漸向父系氏族過度。對偶婚制就變成了一個男人配多個女人,並演化為專偶制。此時,供養能力對交配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這段歷史,是現代人比較清楚的,也是現代女人主要撻伐的。恩格斯對這部分做了精彩的描述,他認為這個階段的婚姻制度屬於專偶制,並且由財產私有制來推動的。

人類學家發現,鹽的發現和使用,推動了男權社會的崛起。男人狩獵的戰利品可以通過醃漬來保存,男人的地位增加的同時,腌漬的剩餘財產逐漸催生了私有制。這樣人類就從原始狩獵生活,過渡成為定居的農耕生活。

恩格斯認為,財產私有制確立後,男人要確定財產是被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這樣就必須獨占女人,從而形成專偶制。如果是一對一的專偶制,會帶來較大的繁衍風險。於是男男人會選擇限制女人來確認私有權,同時又與多個女人生育,增强繁衍能力。

恩格斯的結論是,私有制下的婚姻,男人徹底统治了婚姻和性,女人淪為男人的附庸和財產。“男子的勞動就是一切, 婦女的勞動是無足輕重的附屬品。”

古代蒙古部落之間相互征戰,搶奪對方的妻子,而女人也跟從勝利者。成吉思汗英勇善戰,但有一次戰敗,他的寵妃孛爾帖被擄走。幾個月後,當他重新奪回孛爾帖時,孛爾帖已經懷有身孕,而後生下了术赤。

恩格斯指出,女性逐漸走向被壓迫和被剝削的地位,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私有制的產生。最後,他提出解放女性的口號,號召“女性除了真正的愛情原因之外, 不會也不應該出於其他動機而委身於男子。”

其實,財產私有制是否導致專偶婚姻,還是值得商榷。按照奥地利學派主張的“自發秩序”,專偶婚姻很可能不是財產私有制下催生的。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婚姻催生財產私有制。

氏族社會再逐漸分化成小氏族、“家庭”單位。在“家庭”單位中確認自己的成員,最好的辦法就是母系而不是父系。“孩子卻定是我(女人)的,但不一定是你(男人)的。”在漫長的母系氏族社會,先有家庭成員的“私有化”,然後一起戰鬥,獲取剩餘獵物,形成家庭私有財產。

“姓”源於母系社會,“姓者,生也”,用來“别婚姻”,防止亂倫。到了父系社會才有“氏”。早期的“姓”不少都有女字旁,如姬、姜、嬴、姒、妫、姞、妘、婤、姶、嫪等,說明出自早期母系氏族社會。

氏,一般是强大的部族有功賞賜而來的,用來“别富貴”。很多氏,源於姓,被母系某姓大族所封。如皇帝姓姬,軒轅氏,又稱有熊氏;秦始皇,姓嬴氏趙,司馬遷在《史記》里稱他為“趙政”;商鞅,“商”就是“氏”,是因為變法有功被封在商地的,獲得商氏。

從“姓”到“氏”,是一個漫長的權力演變過程。最開始,婚姻還没完全被男性統治,女人在婚前還有性自由。歷史上,不少地方都存在“殺首子”的風俗,以求保證血缘的純淨,而這種殘酷的做法實際上說明女性的地位在下降。

到了先秦時期,父系氏族已經强化,不過還是能够感受到愛情浪漫主義。《詩經·衛豐·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可見,當時民風比較開化,但大多數是男子追求女子,也體現了地位的嚴重傾斜。在當時哪位男人掌控著文化及信息的壟斷權,則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無疑是酋長、皇帝了 。

先秦時期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詩經·齊風·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裏際·曲禮上》:“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

後來,西漢董仲舒提出了三綱五常說,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七綱”,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這各學說基本上確立了2000年的婚姻制度,即一夫一妻多妾,妻妾從夫,也就是恩格斯所批判的專偶制。

這個制度加入了很多“智慧”,但是也是遵循“活下去”的法則。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為七綱”、“一夫一妻多妾”教條,確保家族繁衍穩定、快速、高質量繁衍。當時生產力和醫療水平低下,壽命和生育期都很短,信息又不對稱,男女如果自由戀愛很容易錯過最佳生育期,而導致“無後”。

所以,最佳的解決辦法是,父母之命把關,媒婆信息相對充分,幫助找到門當户對人家,最大限度地降低搜索成本,提高契合度。

秦朝的刻石就有婚規:“貴賤分明,男女禮順”。到了漢代門閥盛行,更加强化門第,唐代有“民間修婚姻不記官品,而上閥閱”的婚姻等級觀。

同時,妻妾從夫,確保血緣遺傳不出紊亂。然後,還有一整套教條以及宗族法令,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來固化這一體系。在農耕計畫經濟時代,婚姻制度絕對比現在的貨幣制度還重要,它關系到勞動人口以及國家戰鬥力的延續。這套制度保障一國之戰力,同時也保障了普通家庭的穩定延續。

這種婚姻制度依然遵循的是供養能力和繁衍法則。富人娶妻妾解決繁衍任務後,還能與秦淮女在江畔河邊、花前月下談情說愛。但是,缺乏供養能力的窮人則可能找不到對象。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帕累托最優的婚姻制度,實際上是用計畫分配方式分配婚姻資源。富人獲得滿意的婚姻,使得其他人的婚姻狀况更糟糕。歷史上光棍累積如山之時,預示著改朝換代要開始了 。

恩格斯說,這種婚姻制度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的,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的,也不是男女性愛的結果,而是私有制確立的必然節果。恩格斯這本《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實際上是在向私有制宣戰,也在向封建包辦婚姻宣戰。

1931年的一天,天津張園裏,太監趙常慶神情慌張地將三封律師函和一封離婚書交給溥儀。溥儀看後臉色大變,迅速命人趕往國民飯店力勸“皇妃”文秀回心轉意,不過此時文秀已不知去向……

妃子膽敢把皇帝給“休了”,可謂千古奇聞,這讓溥儀和皇族顏面掃地。

8月28日,雙方律師一同來到法租界龐那律師事務所,文秀携妹文珊來到。文秀控訴溥儀“事帝九年,未蒙一幸”,九年仍是“處女”之身,還常遭家暴。

溥儀的律師林廷琛奉“聖旨”力主和解。但文秀提出五個條件,其中“贍養費五十萬元”、“個人行動自由”、“不得損其個人名譽”。後經討價還價,溥儀東借西凑給了文秀5.5萬元贍養費,並提出“不得另嫁”的要求。文秀念及舊情,答應下來,結束了這段 9年的無性婚姻。

休皇帝、無性婚姻、爭寵、家暴,這些足够讓報社、評書及街頭巷尾調侃一整年。在外界的圍攻之下,文秀說出了那句振聾發聵的名言:“我不能再用封建倫理觀念,來强行維繫這種不幸地婚姻了!”

最後溥儀命胡嗣瑗代自己寫諭旨:“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训,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次日,這道“諭旨”,出現在京津兩地報紙之上,轟動全國,傳至海外。

溥儀試圖用一道“諭旨”挽回皇家顏面,怎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無奈反為文秀的“時代之音”增添幾分注脚,將轟轟烈烈的包辦婚姻中結運動推向高潮。

百萬年來,人類遵循“活下去”的婚姻法則,在20世紀初迅速瓦解,取而代之是羅曼蒂克式的愛情宣言。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者們,紛紛斬斷封建舊婚姻,掀起了一股落寞的離婚大潮。

當時,廢棄舊式婚姻,成了一種思想解放的新時尚。這些學生天天鼓動身邊的人與原配離婚,當時著名的師生戀有鲁迅與許廣平、沈從文與張兆和、舒新城與劉舫、孫俍工與王梅痕、瞿秋白與楊之華等。

最轟動的故事莫過於徐志摩與陸小曼。在追求林徽因失利之後,徐志摩與陸小曼暗生情愫,此時徐志摩與張幼儀,陸小曼與王賡都是包辦婚姻。但是,二人硬是在双方家人的强烈反對之下,成功終結舊婚姻。後來,經胡適幫忙周旋,最終二人結為連理,一時間成為反抗就婚姻、追求愛情自由的典範。

有趣的是,結婚當日,徐志摩請老師梁啟超作為證婚人,試圖借梁之口打擊封建勢力,頌揚自由戀愛。怎料,在大喜之日,梁先生却教訓了徐志摩一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用情不專,離婚之後又再娶,希望以後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願這是你最後一次結婚。

鲁迅、郭沫若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那個時代的激情與落寞的愛情交響曲。不過,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鋒,胡適倒是一個可愛的人。

胡適的原配妻子江冬秀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女子,還裹著小脚,不論從外形還是文化涵養,都與文質彬彬、才華横溢的胡博士極為不稱。胡適在外面找了一個“小三”,便回家向原配提出離婚。

江冬秀一聽勃然大怒,直接拎起一把剪刀對著胡適吼,如果你敢跟我離婚,我先殺了你,再殺你兒子,最後自殺。胡適被嚇到了。胡適有傳過一些緋聞,但一生還是與原配相守不分離 。有終身"不二色"之美稱。

其實,文秀“休了”皇帝,相當於休了2000年來的包辦婚姻。包辦婚姻與自由婚姻,前者壟斷與控制,地位不平等,以人口繁衍為目的;後者崇尚自由,因愛驅動,追求婚姻效用。文秀後來與一位少校軍官劉振東結婚,劉臨終前說了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話:“我這輩子,能搶了皇帝的老婆,值當了!”

柏拉圖說: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缺失了的那一半。

耶和華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的。

包辦婚姻在自由婚姻的衝擊下一敗塗地,最終婚姻走到了一夫一妻制双方都“限購”的契約時代,一個激情、自由、鬧心、浮躁的時代。

1981年,美國經濟學家加里·斯坦利·貝克爾走上演講台脱口來一句:“生兒育女是投資耐用品。”台下哄堂大笑,貝克爾習慣性會心一笑,然後接著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上個時期六七十年代,歐美家庭的解體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

當時,“與一個有20年婚姻歷史的愛人離婚,就如同辭掉一個雇用了20天的傭人一樣容易”,“為了愛情,就可以不斷地離婚”,很多夫妻結婚没多年就曲終人散,大量家庭解體,單親家庭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丁克、一夜情、毒品、放縱、“我時代”、“自戀主義”成為了一種文化思潮。社會學家大驚失色,但貝克爾顯得很冷靜。

貝克爾在他那劃時代的《家庭論》(1981年)中告訴人們,人類的婚姻也是一種市場行為,人們會根據成本和收益来選擇使自己收穫最大的對象結婚。

結婚的成本主要來自兩類:一是交易費用,比如尋找配偶,了解對方,相親吃飯,領證辦酒席,拍婚纱照,度蜜月等花費;二是機會成本,在一夫一妻制時代,選擇了木婉清就意味著放棄了王語嫣。

在農業計畫經濟時代,婚姻最大的收益不是性愛和愛情,而是繁衍後代。而自由結婚的收益則主要來自男女双方生理上的互補性快感,以及夫妻情感、兒女情感、安全感、歸屬感等。

經濟越獨立,尤其是線代女性經濟越獨立,越追求情感上的效用,而不是經濟上的依賴。這也是随著經濟增長離婚率上漲的重要原因。

另外,避孕套的發明起了不少推動作用,避孕套將人類從繁衍任務解放出來,男女双方則可盡情享受性愛快感及其帶來的情感。

此時,婚姻更多遵循的是市場法則,而非氏族規則、家庭倫理。在現代婚姻中,人們可以承受更大的交易成本,可以不斷提探索自己心儀、滿意的對象。

自由戀愛婚姻是一種市場發展程序,一種帕累托改進。從初戀、多次戀愛,再到結婚,離婚,再結婚,就像一種幸福的自發程序。市場存在競爭機制,在成本與收益的考量下,遵循科斯定律,“誰用得最好就歸誰”。

從年齡上來說,一般女性在年輕時便是人生的黄金期,而同齡男人還没有展現足够的魅力,年輕女性吸引力要大於年輕男性,年輕女性變得搶手,年輕男性面臨年級相對大一點、事業有成的男性的競爭。

此時,男性一般都有緊迫感追求女性,編故事、講段子、說瞎話、造氣氛讓年輕女性與其發生關系。

但當男性步入事業巔峰期時,男性的魅力值更大,而同齡女性朱顏逐漸衰退,魅力指數則下降,男女之間的地位往往會發生逆轉,一些女人可能要哄著、騙著讓男人回家。有些人抱怨,為什麼追我的時候,我是小甜甜,如今却變成牛夫人。

一夫一妻制對優秀男人和優秀女性“限購”,增加了“機會成本”。“限購”後,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出軌、通奸、“買春”,這就出現了違約。所以,恩格斯才會說:“通奸和賣淫是對專偶制的必要補充”。

“七年之癢”受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支配。而出軌、通奸、“買春”、再婚,實際上是在構建新的生產效用函數,試圖獲取更大的邊際效用(幸福感、性刺激)。

市場除了有競爭機制外,還有獎懲機制。如果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獲得一段滿足的愛情,那麼這個獎勵會讓双方感到幸福。相反,如果双方不適合,那麼懲罰可能很痛苦,有些人選擇離婚,再根據市場自發程序去尋找一個合適的對象。這時,離婚是及時止損。

離婚成本是一個關鍵因素。一些婚姻離婚成本低,可能因為“做飯難吃”、“睡覺放屁”、“閨蜜說醜”等就把婚離了。而一些離婚成本高,比如胡適想離婚,他老婆提刀來見,没離成。

除了結婚、離婚、出軌,其實不婚、不生,也是遵循市場法則。

婚姻制度從雜婚,到群婚、對偶婚,再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的專偶婚,實際上都遵循一個生存邏輯——經濟能力越强,婚姻群體越小,當經濟到達今天這個水平,一些人不需要結婚也可以很好地生存,解決了安全感的問題 。

所以,古代將婚姻制度服務於經濟增長和人類生存。今天,婚姻的選擇遵循於自身的效用與成本。養育成本是城市家庭中非常高的一項費用。其中,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不婚、不生、出軌、離婚的高發,說明家庭逐漸在走向衰落,越來越多家庭解體和消失。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說明,市場力量的强大正在瓦解家庭組織。按這個趨勢推演下去,人類這種古老的家庭組織、人類情感寄托的家園,最終會消亡嗎?

市場的問題終歸由市場法則來解決:

發現老公出軌,舉頭暴打,同歸於盡,這是胡太太。胡太太增加離婚的成本,放棄一方則損失慘重。

發現老公出軌,增加涵養,打扮漂亮,這是梁太太。梁太太則是加大婚姻的機會成本,對方回頭一看,原來最好的在身邊。“讓自己男人永遠害怕自己的女人被别的男人覬覦”,打擊男人的生殖擴張的野心。

婚姻中,需要避免滑落到中年油膩男人或中年庸俗大媽的難堪境地。如此,婚姻的邊際效用會大幅度下降。避免邊際效用遞減的辦法只有一種,那就是不斷提高婚姻的技術含量。

比如,改變相處的方式,改變過生日的方式,改編關心的方式,改變送禮物的節奏,等等。經營婚姻就像經營一家技術公司,如果技術不迭代,客户的邊際效用必然遞減,最終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斷地迭代技術,幸福感才會增加,婚姻才會更好。這是經濟鐵律。

不要試圖挑戰人性,人性是脆弱的。

婚姻遵循的是市場法則,有市場就有價格,有價格就有成本收益的核算,没有絕對的忠誠,只是價碼不够。當年,陸小曼的老公王賡就大意了。

敬畏,依然是最重要的。

很多婚姻其實是被自由以及自我膨脹所毁滅,自由的放縱以及經濟上的成功讓我們失去了對人性與世界的敬畏。

正如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时所說的:

“恰恰是自由主義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成就會給自由主義帶來災難。它具有檢直是“自我毁滅”的性質,‘在將來很可能被看作這一成就的最有意義和最有深遠影響的作用的東西,是人們對於由自己掌握自身命運的新感覺,是人們對可以無止境的改善自己的處境的信念,一種由已實現的東西所喚起的信念。


附記 : 

比爾蓋茨和梅琳達離婚了,說明"牛衣相泣"的不只是窮人 !

“經過深思熟慮,在我們的關系上下了很大功夫,我們決定結束我們的婚姻關系。過去27年,我們養育了三個不可思議的孩子,建立了一個遍布世界各地的基金會,使所有人都能過上健康、富有成效的生活。我們繼續對這一使命抱有同樣的信念,並將繼續為基金會共同努力,但我們不再相信我們可以作為夫婦繼續走下去。當我門開始新的生活時,我們要求我們的家庭有空間和隱私”。

比爾蓋茨和梅琳達的婚姻本來就存在畸形,當年他們結婚時,比爾蓋茨曾要求梅琳達同意他繼續和前任保持聯系,每個月至少有一周的時間要和前任獨處,按照他的說法,他們在一起只是談談物理學和計算機,但難免讓人生疑。同時他的重大事情都會和前任商量,就算結婚也要經過前任同意。也許梅琳達很優秀,但前任才能和他一起提升吧?

1999年,已婚的比爾蓋茨還曾發生過桃色新聞,被曝80億美元泡妞,44歲的比爾蓋茨,喜歡上了25歲的銷售經理斯特凡尼,比爾蓋茨經常帶其参加重要場合和機密會議,以至於在美國司法部對微軟進行壟斷案調查時,斯特凡尼和比爾蓋茨站在了對立面,顯些要了微軟的命。在一般情況,很多見不得光的事,都是被"小三"給硬曝光的。比爾也是 ! 

老毛病不改,土已經埋到口邊了,又聽說比爾蓋茨和華裔王喆( 最近爆紅的口譯員 )產生情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