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中國圍棋戰略 VS 美國象棋戰略 ;美國打壓中國的Deep Mind

中國王道的圍棋戰略 VS 美國霸道的象棋戰略  

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對中美貿易戰局勢的見解

有關貿易戰,我說中國其實不願意戰,而且也並没有主動發起貿易戰,美國很多的指責都是無稽之談。教授說他知道,但這根本不是本質與重點,他認為貿易戰本質上依舊是中國對美國的戰略進攻,不管貿易戰是不是美國主動挑起的,就算是,那不如說也是中國人“逼迫”美國人主動挑起的貿易戰,這要從98年到08年以及08年至今的局勢演化說起了。

美國依靠美元、美債、美軍與美國價值觀,從全世界收割社會財富與吸引人才,餵養美國本身並削弱他國實力,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組合拳與方法,而蘇聯的解體加劇了這種依賴。具體方法是這樣的:依靠美國的影響力與國力支撑的美元,以貿易逆差的方式為全世界提供流動性,讓美元在全世界流動,我們可以把這批美元看做是魚苗或羔羊。

然後依靠美國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人為的製造地區衝突與危機,可以是很多形式;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加息、甚至以國際衝突從而使特定國家的資產價格相對於美元大幅度波動,本幣劇烈貶值,從而以超低代價收割他國的優質資產與外匯儲備,一方面讓這批增值的財富飽入美國囊中,一方面回收美元的流動性,為下一輪收割做準備,釋放和回收美元流動性中間的具體操作就是加息與降息,整個流程已經形成一套系統的組合拳,就像養羊一樣,放出去吃草,吃肥了宰割。

這套方法很多時候行之有效,為此美國才建立起了它的全球公鑰體系與推行全球化,為美元的自由流通設立保障。

但從98年以後,這種方式遭到了極大的挑戰,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中國的崛起不單是另一個頂替了蘇聯位置的强國那麼簡單,它的存在和方式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挑戰。中國的崛起是美國21世紀以來最大的挑戰與隱患,政府控制力强,並且在金融領域對資本有諸多管制措施,這使得美國難以只通過資本操作方式收割中國的財富,且中國日漸强大的綜合國力,和穩定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使得美國更難以制造政治危機的方式去製造中國的資產價格跳水,那怕製造了,由於中國的管制措施,財富也難以流出中國。

從98年以來,無論是以通過製造國際衝突的方式造成中國内部不穩定,或以更換一個讓資本自由流通的政府的方式,都已經宣告失敗,而且花費了美國很多的“成本(Cost)”,包括金錢或者國際影響力,可以說,21世紀以來,中國對於美國,就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熱、捶不扁的鐵杵,

炒不爆的一粒銅豌豆。美國除了直接宣戰之外,已經没有什麼手段能打斷中國的上升進程了!如果僅是如此,中國還稱不上是美國的心腹大患,或者換句話說,比起中國,蘇聯應該是更嚴重的威脅。現今對美國而言,中國之所以比蘇聯更危險的原因在於,它採取了完全迥異於蘇聯的方式,這方式正在侵蝕和腐化美國的根基。中國的崛起不但使中國自己成了美國無法收割的對象,並且使美國以往對其他國家的收割組合拳,在效果上都大打折扣。

中國首先保護自己不被美國收割,然後通過持有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在美國收割他國的時候,向美國“收一道税”,搶優質資產。

具體表現是使用自己的巨額外匯儲備,如影隨形的在美國製造了“危機”後,和美國人一起低價收購資產(包括油田的開發權,競標基礎設施建設,或者只是收購一些資源,或者参與重建或者投資),對美國來說,回到手裡的只有美元並非實體財富,只有通漲而非實際的好處。

他稱之為這是中國對美國的“寄生”,但這種趨勢在08年以前並没有讓美國人警惕,或者說,還没有讓美國人疼到警惕。轉折點在2008年,經濟危機使美國的力量受損,根據以往,美國需要找一個對象來輸出危機並且收割財富。中國毫無疑問不可能使美國如願。美國發現不但對中國不可能,連帶對其他國家,也收不到多少好處了。原來中國從改革開放起就在積累實力,在2008年美國受損的實力和中國自身一直没有停下來的實力積累,兩者到達了一個微妙的引爆點。

他說:我不知道你們中國人的看法,但在2008年後,中國的國有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影響力和等級上忽然都提高了一個級别。中國有計畫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同時開始關注產能輸出,幾年後更推出了一帶一路計畫。從2008年後,美國發現一個事實,使用以往的收割手段,不但是有没有利益的問題,還是可不可以回本的問題!

原因在於,以往,在認為製造價格波動後,能以美元低價收購優質資產並且回收流動性,雖然被中國截留一部分,但絕大部分收益仍然是美國的,但08年後,大部分收益居然被中國收取了。因為08年以後大量的貨幣互換協議、一帶一路計畫、以及中國開設的諸多國際融資通道(中國主導的)開通,以非洲為例,中國改變了過去直接使用美元收購資源或者資產的方式,而是向部分第三世界國家提出,以工業製品和基礎設施折算美元,對方可以本國優質資產的期權折算美元達成交易。雙方只是"聲稱"使用了美元,實際而言“一美分”都没有流動!如今,美國製造了各種地區衝突與危機以後,就連在歐洲地區,中國也以這種方式介入,結果美國不但收益被截留,甚至可能没有收益。

例如伊拉克,中國以基建和產品出價,伊拉克以基建收益的期權或者其他資產的期權抵押,達成交易。這中間僅僅是物資的流動,美國無法在其中以美元收割任何收益。並且中國還有自己的資金渠道(亞投行/崑崙银行等等)美國人終於發現,以往中國人只是用吸管吸一口,以前或者是九一分,四六分,現在卻是三七分,中國七,美國三,甚至有時候美國人還要賠本,這就挑戰了現在美國的根基。布雷頓解體以來,美國為了收割更多,幾乎改變了國家形態與政治觀念,構建了美國自己的全球體系,蘇聯解體更加劇了這一趨勢,一切都是為了使資本流通得更好,方便美國收割利益,包括去工業化與讓金融業高度繁榮。美國為全球化而改變,

美國的觀念也為全球化而改變,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1939年那個美利堅了!為了構建和維持這個全球體系,美國付出了巨額的成本,不得不維持超高的軍費和巨額的貿易逆差,只要可以繼續收割下去就好了,那麼美國的貿易逆差和高額軍費都是值得的,都能得到超值回報。

但現在,美國付出了成本,消費了影響力,却得不到相應的收益了,錢你出,惡人你做,桃子別人摘。

美國為了壓制俄羅斯,持續壓低國際油價,早年在中東抬高了國際油價,讓美國的一票石油公司賺更多的錢,開採石油的技術研發上升了一個台階,甚至使得美國自身因為頁岩油的開發都變成了產油國。也就是說,美國現在已經無法以製造地區緊張局勢,後再以石油美元得到很高的收益了,而且抬高了油價,只會肥了俄羅斯,甚至到時連拉丁美洲如委内瑞拉這些國家也會翻身而失控。再則,美國因頁岩油開採成為石油淨輸出國,此舉對石油美元的外循環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至於低價收購優質資產呢?就拿伊朗為例,美國能够戰勝伊朗嗎?如果要在伊朗扶持一個親美政權,比如扶持遜尼派政府,那美國就必須大量輸血,否則,看看塔利班、伊拉克就是一個例子。新政府如果没有美國的持續輸血,毫無疑問坐不穩政權,但如果持續輸出,一個阿富汗加伊拉克就差點把全盛的美國吸乾,以現在的聯邦政府而言,要在伊朗那麼大的地方維持一個親美政權,不啻是天方夜談。

先不說一個被戰爭摧毁的國家到底有没有所謂的“優質資產”,就算有,新的政府為了戰後重建,也會拍賣優質資產來籌集資金進行戰後重建,那麼中國可以直接以基建出價,新政府用資產期權抵押,到那時侯關美國人什麼事?鐵路、電力、通信網、公路,為了以美元收割全世界,而已去工業化的美國在這些基建領域,已經完全無法與中國競爭了,就算一些尖端技術部分仍有優勢,但缺乏市場,也缺乏資金使其商業化的聯邦政府,已經没有逆轉趨勢的能力了!

聯邦政府已經没錢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對大國而言,要再調回頭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如果能輕易改變生存的方式或者社會制度,那麼蘇聯也不用解體了,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必需著手,直接的,有力的,實質性的開始打擊中國。只要中國以這種方式活著的一天,美國的全球體系都可能有解體的風險,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岌岌可危,然而不得不花的支出卻是年年高升,再加上美國每年所創造的財富,到底有多少進了私人的口袋,有多少進入聯邦政府的國庫,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以往增量時期無所謂,但從08年至今是美國進入消耗存量的時期,以往種種的社會問題都會日漸凸顯。

如果美國抛棄它的全球體系回歸門羅主義也是一條道路,但教授對此持悲觀態度,國家體制和社會與觀念的巨變,都會是催生混亂與内戰最好的温床,如果大國轉向如此容易,蘇聯也不用亡國了!所以他覺得貿易戰,本質上是中國對美國的戰略進攻,無論是不是美國主動挑起,其實都是中國在“逼迫”美國做出的戰略抉擇。

美國對於發動貿易易戰並没有必勝的把握,甚至有没有一半的把握都很難說,但它仍然不得不去賭一賭。這對於國家戰略的選擇而言,無疑是最糟糕的情況。看似有選擇,實際只有糟糕和更糟糕的區别而已。如果不解決中國問題,美國那怕找到再多的錢包,也填不飽自己的肚子,甚至會越來越餓。加州高鐵項目的失敗證明了美國目前社會運行的成本極高,黨爭、地方本位主義、金融和法律障礙拉高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對華貿易戰風險極大,但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别無選擇了。

看來中國技高一籌,用王道的方法賺錢,老美用霸道的手段先摧毀別人,然後再強迫式的賺别人的錢。還是文化底藴深厚才能有此智慧。就像一個壞蛋把別人家摧毀了,還要叫人家拿錢買他東西重建家園。老中是看到窮人,拿錢給他渡難關,但是條件是要拿東西抵押多少年,像是開當舖同一原理,亦像簽賣身契約。高下立判。

若說中國是戰略進攻,逼迫美國回以戰術性打擊,那麼,只要中國能扛住美國的極限施壓挺過去,美國將再無計可施,美國俯首認輸的蘇伊士運河時刻就到了。


附記 : 

**美國打壓中國的 Deep Mind 

美國想割中國羊毛已是不可能,也很難制止中國攫取市場更大份額,於是,趁還能有打壓中國最後3~5年的機會,逼迫一些國家禁止中國製造,騰空的市場由美國企業填補,擴大美國掠取財富的份額,以滿足國內所需。

美國巨頭們在印度的布局主要有兩個套路。

套路一,親自入場,大幹一番。典型代表,谷歌。

今年7月13日,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在印度谷歌大會中說:“我們為支持總理莫迪的數字印度願景感到驕傲”。谷歌在未來 5到 7年將在印度“撒幣”100億美元,重點推動經濟數字化、並打造印度優先的產品和服务。說白了,就是谷歌在印度跑馬圈地,占領市場。

套路二,躲在幕後支持印度本土品牌成長為獨角獸(類似韓國三星),通過持有股權,享受長期紅利。亞瑪遜、微軟、臉書分别和印度首富旗下的Jio平台(Jio Platforms)合作,拓寬在印度市場的份額。

換句話說,美國之所以無底線打壓中國企業,製造兩國對抗的假象;從而讓美國企業在别處(如印度)開疆闊土。這是美國人的精明之處,不可不防。

其實美國在南海製造矛盾,主要目的還是以中美對立為賣點,逼迫東南亞在互聯網領域如同印度那樣倒向美國巨頭。

從中國立場說,不能被美國的政治和軍事套路迷惑,經濟與市場才是核心。畢竟世界大戰誰也不想去打,即便打,也不想先入場;而經濟與市場才是過日子的的基礎。

**美國的憂慮與恐懼

歷時三年多的中美貿易戰,無疑幫助中國在世界上獲得了極大的名聲,就像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也讓全球大部分都知道了華為的存在。中國獲得的這個名聲,利弊各半。有利之處在於人們終於知道,這世界上未來可能全方位超越美國的只有中國,否則,美國也不會下這麼大的本前來發動貿易戰和國際外交圍剿戰。特别是川普和蓬佩奥的全球吹喇叭,更是讓人們在畏懼美國淫威的同時,對中國感到極大的興趣。

從短期來看,這種名聲的獲得不利於我們的外部環境改善。畢竟,當前全球對美國的畏懼還是主要的,希望和中國的合作心態在畏懼美國淫威之下,都顯得小心翼翼和畏手畏脚,怕站錯隊。但從長期來看,人們會在美國的謾罵和圍堵下,漸漸適應中國的崛起,當某一天中國真的能够取代美國時,大家也就見慣不驚了。長期的利多却是建立在短期的緊張氛圍中的。

有ㄧ現象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美國似乎開始懼怕中國。

從前美國是一個大國的氣派,從不會担心中國這樣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會趕上美國高科技,從不會担心中國的軍事裝備水平會趕上美國,也從來不懼怕中國的文化會對美國社會產生影響。

現在從美國以國家力量打擊華為、要強令關閉孔子學院、驅逐大陸公費留學生與東風D-21、D-26飛彈射擊保持緘默等的這幾件事看到,美國對中國科技與軍事裝備水平的恐懼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證明美國過去據以為傲的四個自付:模式自負、理論自負、制度自負、文化自負被嚴重創傷。美國已經開始懼怕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