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借鑒歷史 : 說日本千年賭國運

 日本千年賭國運

國家運勢支點大致有三:地缘,人文精神,歷史機遇。日本也不例外。

01 地緣與賭國運

稍微有點地缘知識的人都知道,日本是島國,周圍是大海,和外界天然隔絕。但日本並不是一個甘心困守孤島的民族。千百年來,日本人一直想冲上歐亞大陸,並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冒險賭國運。

日本第一次賭國運在唐朝,試圖登陸朝鲜半島。唐軍抗倭援朝,於 663年在白江口大敗日軍。冒險失敗後,退回本土修練内功,8百多年不敢冒進。

日本第二次賭國運在明朝,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再次侵略朝鲜,被名將李如松挫敗。日本再次退回本土(1593年),勤練内功3百年。

第三次賭國運,就是甲午戰爭,日本賭赢了羸弱的大清,終於登上大陸、占領朝鮮。

第四次賭國運,日本赢了沙俄,把勢力推廣到東北與外東北,奠定全面侵華之基礎。

第五次賭國運,發動太平洋戰爭,最终以挨兩顆原子彈、並無條件投降收場;随後日本又退回本土,勤練内功,很快把經濟、科技、人口素質等諸多關鍵性指標提升到世界一流。

尤其是近代以來,日本不論是改革,還是發動戰爭,或者搞經濟建設,都如同開掛一般。崇拜者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當然還有很多人對其不屑一顧,但真正對其剖析研究的並不多。那麼不禁要問,日本是怎麼做到開掛的?

02 日本簡史

日本的歷史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

島國日本,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4大島和6千多個大小島嶼組成;主島就是本州島,承載了日本的精華。

日本古代有三關,分别為不破官所(岐阜縣)、鈴鹿關所(三重縣)、愛發關所(福井縣)。三關以東為關東,就是現在關東平原上,以首都東京為核心的那片最繁華的區域;三關以西稱關西,就是大阪平原上,以舊都京都為核心的區域。

日本是一個堅韌且愛學習的國家。論學習能力之强,古往今來,極少有國家能語日本比肩。日本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學習史。而且日本是一個驕傲的學生,永遠和世界强者學習。漢帝國、唐帝國、大英帝國、美帝,這些閃耀於不同文明周期内的超級大國,是日本千百年來模仿學習的對象。

每各民族都有龍興之地。

大和民族總體上興起於關西的奈良盆地。

日本最初從漢帝國那裡學了不少東西,但在白江口大戰被唐軍擊敗,心理上受到極大的震動;日本經過幾次遷都後到了京都,開始全方位學習大唐。

從630年到894年,前後260多年的時間,日本持續不斷派遣使者(包括主神、卜部、陰陽師、醫師、畫師、樂師、翻譯語、史生、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工匠)到大唐學習。能够數百年如一日如此這般堅持學習的國家,除日本之外,想不到還有别的國家。單憑這種執著,日本就值得欽佩。

從皇宫建設到文化禮儀,日本對大唐確實做到了無死角模仿。從初唐模仿到盛唐,再到晚唐。有人說唐朝文化在日本,某種意義上是有道理的。因為日本不僅執著於模仿,還執著於維繫唐文化。直到現在,日本還有不少唐文化遺風。

類似的故事在二戰之後再次上演。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把日本擊倒、狠狠地踩到泥土裡。戰後又把日本從泥土裡拉起來,重新包裝一番。

日本遭遇極大的戰爭創傷之後、又被美國强大的實力所震撼,開始全方位模仿美國,從潮流文化到城市布局,猶如當年模仿唐朝那樣模仿美國。

對於現在日本在很多戰略層面配合美國,地球村觀察家們往往著眼於美國的强勢,而忽視了日本追随强者的民族特性同樣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美國在日本予取予求的原因。

日本模仿唐朝,一直模仿到唐朝徹底衰落。按照這個特徵,美國尚未徹底衰落之前,日本都會一直模仿。有朝一日日本不再模仿美國時,就意味著美國真的没落了。

但是日本立史上最輝煌的部分,既不是模仿唐帝國階段,也不是模仿美帝階段,而是明治維新時代模仿歐洲。

03 千年輝煌

綜觀日本歷史,千百年來都是跟著强者混,相當於是弟弟角色。只有明治維新之後,尤其是從甲午戰爭到太平洋戰爭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日本處於當大哥的階段,鑄造了屬於日本的千年輝煌。

根據立體史觀大周期律,文明更迭帶來的歷史機遇是千年一遇。華夏文明曾經在農耕文明階段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但在工業文明階段落伍。所以清帝國面對列强,顯得腐朽而老舊、笨拙又無能;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最後實在没法子,才被迫“師夷長技以制夷”,搞起洋務運動。

日本作維華夏文明圈的一員,最初也被列强搞得暈頭轉向,也在無奈之際搞起明治維新,其實就是日版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差不多同時啟動,而且項目内容都差不多,都是辦學堂、開礦、經商這些,而且都搞出一支在當時看起來很不錯的艦隊。

大清叫北洋艦隊,日本叫聯合艦隊。兩隻艦隊掛牌成立的時間都差不多,北洋艦隊是1888年,聯合艦隊是1889年。紙面戰鬥力,北洋艦隊還略强一點。但是在甲午戰爭中,日本聯合艦隊對北洋艦隊取得全方位勝利。甲午戰爭是日本歷史上第三次賭國運,也是近代第一次賭國運,更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賭國運成功。

日本甲午戰爭中勝利的原因是,日本明治維新除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之外,還進行了體制性改革,頒布包括“大日本帝國憲法”(1889年)與“民法典”(1890年)在内的諸多關鍵性律法。這些律法讓日本從體制上進入現代化國家,戰鬥力遠勝清帝國。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終於名正言順地登上亞洲大陸,並且占領朝鲜,成為亞洲新晉大佬,獲得大片領土、大筆的資金《馬關條約》。

日本利用這些資源加速發展,並且在日俄戰爭(1905年)中再次賭國運成功。東鄉平八郎指揮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中消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之後,日本晉級列强。這是日本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勝利與輝煌。

日本感覺前所未有的良好,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因為勝利會刺激欲望上的貪婪。

04 貪婪與絕望

日本的貪婪,就是企圖吞併華夏。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占了朝鮮和台灣。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擁有了外東北一部。二戰之前的日本,占領東北、外東北一部、朝鮮半島和台灣,已經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但是日本不滿足,還是要發動侵華戰爭、妄圖全面吞併中國。

日本以為自己能速戰速决,但很快便發現陷入了戰爭泥潭。不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都不屈不撓。打得過,就和日本打。打不過,就和日本耗。反正堅決不讓日本得逞。華夏兒女,除部分没脊梁骨的漢奸之外,大部分人用自己的血肉築成了新的長城。

日本為了維持戰爭機器,只好發動太平洋戰爭,掀起日本歷史上第五次、近代歷史上第三次賭國運。結果是賭輸了,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終於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代價。

明治維新之後吞併的領土(除琉球外)全被擠了出來,工業文明帶來的千年難遇的歷史機缘就此終結。被美帝占領後,絕望的日本人重拾老祖宗“打不過就跟随”的智慧,開啟全面學習美帝的模式。這是一種非常務實的選擇。最典型的就是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眼看局勢不對,馬上和東條英機撇清關系,不僅逃脱了戰後審判,還當了首相。

安倍晉三這次辭職,也可能像第一次下野,選擇避風頭。

了解日本簡史之後,就能理解日本的精神世界。

日本模仿大唐、模仿美帝;但實際上,日本民族的精神既不像唐人,也不像如今的美國人。精神氣質這東西,並不在於你效仿的對象是誰,而在於你擁有的現實世界決定了你的精神格局。

日本人從没擁有過唐帝國或美國那種龐大的領土或財富,没有那種世界支配者的高度,没有那種站在世界之巔的孤獨,因此就不具備那種俯瞰天下的氣度。

日本人的精神氣質中有一種憂傷的壓抑,就是那種離巔峰很近却無法登臨絕頂的悲傷。這種氣質更接近宋人。

宋,繼承了黄河文明的精華,却逐漸丢掉了黄河流域。丢失尚武精神之後,宋人的精神世界有一層厚厚的憂鬱。即便是蘇東坡與辛棄疾,精神底色也充滿憂傷。所以看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形式上是不一樣的格律,但在精神底色上都是一樣的無奈。

再對比一下日本文化,會發現驚人的相似:都是那種把東方美發揮到極致,但總是流露出深入骨髓的憂鬱,即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力感,但缺乏大開大闔的格局。這種精神氣好像很適合搞經濟。宋朝的經濟,在所有中國朝代中最棒。日本經濟,也是華夏文明圈中最好的。

盡管過去20年,日本經濟一直高位震蕩,但依然强大而堅韌。日本科技公司與獨角獸,依然是世界經濟版圖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華夏文明圈的重要一員,日本歷史有太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比如說,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如何快速崛起;二戰前後如何決策失敗;日本尚武精神有没有消失...,都值得我們參考。

** 日、美博奕 150 年

話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試圖登上大陸,被大明擊敗,随後鬱鬱而終;其家族遭清算。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其實就是一個封閉的島國。

美國建國之後,就想調戲日本,便在1799年派商船冒充荷蘭商船造訪日本,類似流氓想製造一次偶遇,效果不佳。

1837年美國杰克遜總統執政,又派商船以送回日本難民為由,希望同日本擦出火花。結果還真的有火,不過是日本的炮火。

等到1846年,美國人懶得浪費時間,直接派三艘軍艦前往日本要求彼此交往,依然遭到拒絕!美國的耐心終於耗盡,便在1853 年拿出流氓本色。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四艘軍艦闖入江户(東京)灣,强行和日本“ 親善”、“友好”,猶如逼婚。

日本表現稍不如意,佩里便大炮伺候。因為佩里帶領的那四艘軍艦是鐵甲艦,堪稱那個時代的航母,威力巨大。可憐的幕府將軍,對日本人作威作福、把天皇當花瓶擺设,但對粗暴的美國佬却没有任何反抗。無情的炮火如同野牛闖瓷器店,幾個來回已是滿地碎片。

日本很現實,既然躲不過被强奸的命運,那就享受吧。《日美親善條約》簽訂,那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约。美日博弈從1853年起,迄今已經接近一個半世纪。

其實1853年的美國,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過,南北分裂越來越嚴重,總統經常換人,新上任的皮爾斯總統面對爛攤子無能為力,比如今川普面臨的局面還糟心。而且當實的美國還是南方地主主導大局,對海外侵略戰爭也没什麼興趣。假如,日本稍微了解一點美國,適當反抗一下,結局未必如此狼狽。之所以没反抗,在於其自身的變數。 

大變數

當年掌控日本的幕府住江户,名義上的最高領導天皇住京都,兩者之間矛盾很深。幕府不想拿自己的家底和美帝耗。

當時的日本和大清一樣,處於閉關鎖國時代,對外部世界也是兩眼一抹黑。日本看到大清被列强搞得狼狽不堪,已經失去反抗的勇氣。但區别在於,大清没有把侵略者當英雄來紀念,日本則把佩里當成了英雄。随後英國、俄國等國紛紛前往交好,連荷蘭都來插一脚。

英法準備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美國不顧自己國内危機、再次來到日本,說上次“友好”的程度不够。幕府將軍沒辦法,1857 年,《日美協定》簽訂,美國人獲得一系列特權。1858 年,美國又强迫日本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再次獲得一系列特權。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完,荷、俄、英、法再次排隊前來日本“友好”。列强合約簽完,日本基本上成了半殖民地。

清帝國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前後60年才淪為半殖民地。日本從1853 年到 1858 年,前後 5 年,就變成半殖民地。但另一個側面:清帝國淪陷之後,中滑大地又用了將近50年的時間方才整合完畢;日本從 1858 年開始算,30多年之後便在甲午戰爭中擊敗大清,成為亞洲霸主。

日本為什麼要紀念佩里,至今,在日本還有佩理的塑像。這和日本的思維方式有關。當年日本在中國身後當學生的時候,紀念中土的徐福,給予鑒真大師極高的禮遇,對理學大師朱舜水也非常尊崇,因為日本人認為他們是文明的傳播者。

佩里雖然看起來像侵略者,但日本也把他理解為文明傳播者。這是屬於日本的特色,也是日本的大變數。日本紀念佩里,表示日本決心脫亞入歐。換句話說,美國侵略日本,却也给了日本啟示,從而推動了日本的工業化進程。参與工業化的大佬,在日本歷史上都有巨大的能量。

大佬的能量

明治維新的啟蒙者是一個狂妄的書生,叫吉田松陰,滿腔熱血、滿腹經綸再加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所以他得罪了很多人,很快人頭落地。但同時他也教出很多牛氣冲天的學生。

學生之一,高杉晉作,是日本軍事現代化的推動者(地位如同編練新軍的袁世凱),倒幕運動的旗幟性人物,在推翻幕府的前夕英年早逝。否則他會成為日本第一人。

學生之二,山縣有朋,日本近代陸軍的奠基人。

學生之三,伊藤博文,堪稱明治維新第一人,整個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正是他推動甲午戰爭,讓清帝國30年洋務運動的成果化為烏有。

這些人都屬於長州藩系統,是明治維新的主幹之一。這個系統一直控制著日本陸軍,直到二戰徹底被擊潰。後來裕仁為了對抗常州藩那幫老家伙在陸軍的影響,開始培養年輕軍官集團,並支持他們“下克上”,才有了石原莞爾、辻政信等人那些事。推翻幕府的主力來自長州藩與薩摩藩。

長州藩的巨頭都來自吉田松陰門下。薩摩藩大佬主要是陰險而現實的大久保利通和豪放的西鄉隆盛。高杉晉作死後,他們兩位接過倒幕運動的大旗,推翻了幕府。但随後因為为分贓不均與理念不合,西鄉隆盛被造反的武士階層拉下水,帶領武士造反,失敗後切腹自殺。

大久保利通推動日本工業化建設,因為得罪太多人,被刺殺。伊藤博文接過他的旗幟,把日本工業化建設推向高峰,最後也被刺殺。

因西鄉隆盛造反,薩摩藩勢力被清洗出陸軍系統;但却陰差陽錯推動了日本海軍的發展。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梁子就此結下,直到戰敗都没解開。

西鄉隆盛的弟弟西鄉從道,組建日本海軍;他自己不懂海軍,就重用老鄉山本權兵衛。山本自己是陸軍系統出身,也不懂海軍;但他找到了海軍天才東鄉平八郎。山本還有一個乾兒子,就是山本五十六。也就是說薩摩藩控制了日本海軍命脈。

正是東鄉的天才,讓日本赢得甲午戰爭的大東溝之戰與日俄戰爭的對馬海峽之戰。經過兩場關鍵性戰役,日本海軍壯大為海洋上讓人畏懼的力量。但這兩場戰爭的勝利,讓日本對“大炮巨艦主義”陷入痴心絕戀的狀態,並且一條路走到黑,撞到南牆不回頭,再回首時已經一無所有。

巨艦大炮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馬漢的“海權論”風靡全球,地球村各大玩家都迷上“巨艦大炮”。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大聲嚷嚷:“大不列顛寧願花盡最後一分錢,也要保持海軍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優勢。” 這聲調和如今川普的美國優先非常相似。美國也宣稱要“建設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優秀的海軍”。

日本的計畫更為精細,在 1920 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八·八艦隊計畫”。就是依托 8 艘艦齡不滿 8 年的戰艦與 8 艘巡洋艦為主幹,建立包括多艘 5500 噸型輕巡洋艦、驅逐艦的大艦隊。這個機會現在看不算什麼,但百年之前還是很猛的。

狂熱的計畫很快引發財政危機。某種意義上說,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其實就是各國軍備競賽的結果。尤其是日本,海軍撥款已經占到整各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所以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就會發現,日本最先進入經濟危機。

早在1929年之前,日本就非常缺錢,便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前一年(1928年),日軍刺殺張作霖,為入侵東北做準備;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的1931年,直接製造九·一八事變,强占東北。( 改變海洋國體,成海陸合一 國體 )

其實早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艦隊在亞洲已經没有對手。日本之所以要按照馬漢的海權論去瘋狂發展“大炮巨艦”,是把英美當成了假想敵。當時日本流傳著一種學說,認為最高級别的戰爭是人種對決,就是代表黄種人的日本和代表白種人的美國在太平洋決戰。

1929年經濟危機結束之後,日本繼續沉迷於“大炮巨艦”;美國開始尋找新的方式,尋求速度優勢與空中優勢,初步具備航母作戰的雛形。日本的大炮巨艦被航空母艦淘汰了。

日美對決從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始。襲擊珍珠港之前,日本還在假裝和美國談判,把謀略欺詐用到極致。奔襲珍珠港過程中,日軍全程隱蔽,把軍事欺詐用到極致。另外在隐蔽戰線上,日本把間諜戰用到極致。

就是說在日美對決之初,日本已經把各種套路用到極致。但是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戰役時,日本遭遇致命的五分鐘慘敗。

致命的思維

致命的5分鐘發生在4日上午10點20分,由於美軍的攻擊,日艦甲板開始執行給護航的零式戰鬥機加油加彈作業,無法準備返擊。33架美軍“無畏”式俯冲轟炸機中對從企業號起飛,分成2 個中對分别攻擊日軍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

美轟炸機中隊長麥克拉斯基少校是戰鬥機飛行員出身,按作戰程序他應該帶領先頭編隊攻擊較遠的加賀號航母,結果所有飛機都跟著去了加賀號,反而忽略了近處的赤城號。百思特上尉一看大伙捨近求遠,極力呼叫才召回兩架飛機和他一起轟炸赤城號。

於是海戰史上最輝煌的經典戰例誕生了:百思特上尉等3人向赤城號投了3枚重磅炸彈,第一枚和第三枚分别近失,而百思特投下的第二枚炸彈砸穿了赤城號的飛行甲板!原本也就是一次普通的命中,然而堆在赤城號甲板上的彈藥被引爆,赤城號随後便沉没。百思特由此創造了一發炸彈擊沉掉一艘航母的戰例!

這種戰機,以前没有過,以後也很難再有。另外蒼龍號和加賀號同樣因為甲板彈藥被引爆而沉没。短短五分鐘,日軍 3 艘航空母艦刹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火光直衝雲霄。

為什麼是這個結果?日軍戰略理念——大炮巨艦——的失敗。

不怕戰敗,就怕理念失敗。此戰日軍的戰略設計中,南雲忠一的航母編隊屬於支援登陸作戰的力量,日軍的主力編隊是山本率領的巨型戰列艦。

按照“海權論”的傳統理念,海戰就是大家把自己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擺開,對轟。日本忠實執行馬漢的理論,並赢得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

馬漢是美國人。他所處的年代是戰列艦輝煌的時代,雷達技術不成熟,飛機的主要功能用於偵察。因此對制空權重視不足。日本鑒於自身的學習能力強,吃透了馬漢的海權論,但也被其束縛。

美國並没有抛棄馬漢海權論的思想,但迭代更新了馬漢的海戰理念,圍繞航母打造戰爭機器,更加注重制空權。

山本五十六並不是保守的人,也强調空中轟炸的作用,但並没有把它提升到戰略層面。在決定生死的時刻,山本選擇了傳統戰法,選擇了一種山本權兵衛與東鄉平八郎取得輝煌成績的戰法,選擇了保守。所以他失敗了,葬送了日本海軍的前途。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失敗,某種程度上代表一種後發國家的悲哀,不能通過創新實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終總是被人家卡脖子。戰場如此,商場也是如此。通過太平洋戰爭,美國徹底擊潰了日本。二戰之後,美國和日本的關系變成刀俎和魚肉,博弈方式變成控制與反控制。 

控制與反控制

美國控制日本的套路就是大棒與胡蘿蔔。胡蘿蔔,美國給的很慷慨,日本經濟復甦的極快。

日本戰後經濟重建,美國功不可没,在資金和市場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從而讓日本對美國形成依賴,日本的產品尤其離不開美國的市場。美國的胡蘿蔔非常成功。

大棒方面,美國更成功。

戰後,美軍掌控日本戰略要地。東京的空域管理權,至今還在美軍手中。麥克阿瑟對日本體制進行全方位改造,制定《和平憲法》;剝奪了日本組建軍隊和對外宣戰的資格。美國最成功的地方,是讓日本和周邊國家在政治上永遠搞不好。

二戰末期,美英為換取蘇聯對日宣戰,便在雅爾達會議上,同意把日本的“北方四島”作為戰利品划给蘇聯。但1951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英又和日本簽署了《舊金山和約》,拒決承認蘇聯對“北方四島”的主權。如此一來,日本和蘇(俄)因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糾纏不休。

出於同樣的道理,美國又把釣魚島和琉球的“行政管轄權”轉交給日本,在中日之間埋下地雷。日韓之間也有領土爭議。如此一來,中日韓談東亞一體化,就會因島與爭端而終止。

這樣日本和俄羅斯與中國,永遠都磕磕絆絆,被迫處於美國的“保護”之下。

日本反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兩個。

在經濟層面,日本曾經接近世界之巔,滿世界買買買,曾經有買下美國的趨勢。然而在美國威逼利诱之下,日本簽訂了一紙《廣場協議》,經濟陷入高位震蕩(有人說是失去30年),孫行者終究没能逃出如來佛的五指山。

政治層面,日本試圖與中國搞好關系,推動東亞一體化。但日本親中的政治家,都没有好結果。因為日本有特搜部(前身是麥克阿瑟的“别動隊”),就像明朝錦衣衛(在韩國這個角色由檢察官扮演),權力極大,可以獨立調查日本政壇的邊邊角角。

這些特搜部成員,都在美國CIA進修過,由美國獨立指導,認同美國的思维方式和價值觀。對於親中的政治家,特搜部會不遺餘力地對其調查,將其小污點放大,没有污點也可以製造汙點。日本六年換五相,絕非偶然。

就拿安倍晋三來說,第一次担任首相,試圖侵華,幹了366天被迫下野(理由是結腸炎發作)。第二次担任首相則對華强硬,順順利利打破日本政壇的一系列執政記錄,也非偶然。

如今中美博弈的關鍵時間點,安倍再次以結腸炎為由退隱。地球村觀察家認為,這是安倍躲避風暴的一個套路。簡而言之,美國給予日本的胡蘿蔔和大棒都很成功。

盡管如此,日本獨立自主的空間也在逐漸放大,正逐漸影響到亞太格局。

反思

國際社會更多的還是叢林法則。

陸權型國家,應該向英美海權型國家學習胡蘿蔔和大棒的使用方式。

當年大英帝國對印度,大棒揮舞出胡蘿蔔的風采。美國對日本胡蘿蔔和大棒的套路,也是虎虎生威。只是自川普上台後,就只有大棒,還要別人奉上胡蘿蔔。

相比之下,陸權國家容易當老好人。當年蘇聯援助了那麼多國家,没有幾個記得其好。

中國随著經濟的發展,對外援助日漸增多,應該充分吸取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除了溫良恭儉讓的面貌,也要有狼性與狐性隱藏於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