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拼盤國--德國;科威特金飯碗不保
**沙拉拼盤國--德國
該不該開放移民是個恆久爭議的問題,利弊參半。在有巨大資源財富增量的時候都不是問題;但在存量拚搏的時候,矛盾就尖銳化。尤其當移入人口佔比到某一轉折點時,嚴峻的民族生存與價值理念會激發生死相搏。
最近,德國媒體報導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現象:在德國幼兒園的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在家裡不說德語。幼兒園有320萬名孩子中,大約有67.5萬孩子的家庭基本上不講德語,占比超過21%。與過往相比,幾乎每年上升一个百分點。
語言是通向文化融合的鑰匙,掌握語言更是融入一個民族、國家的第一步。一個有德國國籍,却不會說德語的人,算不算德國人呢?現在看,德國的移民政策即便不能說是失敗,但肯定也算不上成功。將來會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現代國家都有一個主體民族,即便是由移民者形成的美、澳國家也一樣。德國的主體民族就是德意志民族。二戰前,最狂熱的情况下,自認,德意志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他們鼓吹種族“純化”和“日耳曼民族”。在普鲁士時代,德國就規定,到德國工作的外國人必須在聖誕節以前,返回自己的國家,不然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移民。
形勢比人强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之一,德國不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自己也遭受到了毁滅性的打擊。可以明顯看到,德國人口金字塔兩次斷層,不只是底部小(出生人口不足),更重要的是大量年輕人(15~35歲)在戰場上戰死,留下巨大的人口斷層。而且,青壯年女性要多於男性。戰爭幾乎毁滅了德國的人口。
二戰後,歐洲沒錢,但是美國人搞了馬歇爾計畫。
1948—1951三年,德國拿到了14.48億美元美國援助。經濟迅速被點燃,一片廢墟中的德國,在1950年失業率超過10%。但到1961年,失業率已經不到1%。尤其是1961年,柏林牆開建,東德的人力輸入被斬斷。德國只能積極從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土耳其、葡萄牙等國家引進勞動力。有統計說,當時有1500萬外國勞工來到了德國(西德)。但是,當時德國稱他們為“客籍工人”,根本没把這些人當作德國人。
那時,德國堅持的還是1913年《帝國國籍法》“血缘原則”,也就是說要獲得德國國籍,必須要有德國血緣關係。即便在1990年以後,德國還收緊對政治難民與原東歐地區的德意志人移入。
但事情在2000年發生了變化。
德國新《國籍法》出台,在血缘原則之外,也輔之以出生地原則。德國國籍的門檻降低了一大截。尤其是,2010年後,百萬級的中東難民湧向歐洲。這次德國也很積極主動接納。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到2017年底,德國生活著97.04萬難民申請者,是歐洲最多的(歐盟境内一共近230萬)。如果與人口規模相對比,德國每1萬名居民就接收117名難民。
英國謂了不接收難民,不惜退出歐盟。但德國為什麼如此積極接收難民呢?除了部分出自於默克爾的執政理念,更現實的因素還是德國經濟與人口問題。
德國貿易出口長期位居世界第 2,嚴重依賴對外貿易。要出口,就要有商品、提供服務也是要靠人力的。
2019年,德國有77—79萬名嬰兒出生,同時有92—94萬人死亡。所以,人口赤字15萬左右。實際上,2019年人口增長了20萬。原因就是移民。德國統計局說,如果不是接纳了移民,德國從1972年開始人口萎缩。估計,到2060年,德國20歲以下人口會僅占全部人口的16%。所以,放寬移民政策似乎是維持德國人口唯一的辦法。德國已經成唯世界第三大移民輸入國。
雖然,德國也投入大量資源去推動移民去認同、融入德國的課程與活動,但效果不彰。移民者更容易淪為社會底層。
德國就業局數據顯示:德國失業人口中47.2%具有移民背景。長期申請社會救濟金的失業者,超過一半(52.7%)具有移民背景。德國失業率在歐盟大國中是非常低的,可移民失者失業率差不多是德國本土者的2倍。這也說明,移民其實很難融入德國社會,往往需要幾代人。
生活失敗的後果,往往是把憤恨撒到其他人身上,報復社會。如在2015-2016年跨年夜性侵事件。在德國科隆,超過1000名北非裔及阿拉伯裔男子聚集在中央火車站外的廣場,分组包圍性侵和搶劫多名當時正在慶祝新年的德國女性。
這樣的事情,也還發生在漢堡、柏林、斯圖加特等等德國主要城市。2018年,德國還有個統計數據:在下薩克森地區,大概20%的暴力犯罪,是北非的難民造成的,但北非人只占下薩克森避難申請人數的1%。也就是1%的移民申请人,製造了20%的暴力犯罪。找不到工作、不懂德語、文化差異大的社會邊緣人士,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德國人也越來越受不了移民和移民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有人認為,移民不勞而獲,拿走了太多資源。2018年,德國長期社會救濟金,外國領取人共拿到了130億歐元,比2007年幾乎增加了一倍!很多憤怒的德國人,把選票投給了民族主義政黨,希望改變局面。
2013年,極右翼勢力的德國選擇黨,他們的政治主張之一就是更加嚴苛的移民政策,反對把移民納入德國社會保障系統。短短幾年,這個黨迅速成为德國第三大政黨,並且是最大反對黨,拿下了88個聯邦議會席位(一共709個),254個州議會席位(一共1866個),這背後其實是民意。
也有德國保守主義者,用極端的方式去驅逐移民。2017年發生了2219起排外暴力事件。極右翼地下組織NSU,先後殺害多名難民並燒毁難民的營地。美國正在發生的嚴重種族歧視暴亂問題,或許也會因某一事件點然而四處燎原。
2019年3月,聯盟黨(現在德國的執政黨)議會黨團主席布林克豪斯公開表示:在將來,德國也許會出現穆斯林總理。一時,德國上下嘩然,畢竟德國一直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雖然,這只是未來設想的事,但很可能會成真。因為,德國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40%有移民背景。在老年人(64歲以上),這個比例只有11.5%。
德國没有移民背景人的平均年齡是47.4歲,有國外移民背景的人平均年齡是35.5歲。也就是說,越來越多年輕的德國人,有著移民背景。在人口結構上,德國正在被悄悄改變。也許在將來有一天,大家會發現,阿拉伯語是德國第二國語,伊斯蘭教叫拜樓林立,德國也成為沙拉拼盤國,風貌大變 !
**科威特金飯碗不保
科威特這個國家,不大,國土面積17818平方公里。人口400多萬,其中,2/3是外來人口。科威特屬於熱帶沙漠型氣候,夏季非常炎熱且漫長,全境只有0.6%的土地適合耕種。
更慘的是,科威特是全球唯一没有湖泊或水庫自然供水的國家,只能靠海水淡化,或從地底下抽水,或進口。按這個條件,生活在這個地方,是比較慘的。
好在大自然比較公平。在賜予了科威特大片沙漠的同時,還在地底下儲藏了大量的石油。1934年,科威特發現石油。一勘探不得了,儲量高達140億噸,排名全球第七。100多萬人,守著這麼多的黑色黄金,想不發財都難。石油、天然氣是科威特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占國内生產總值的45%,科威特財政收入90%以上來自石油。
擁有科威特國籍的居民可享受免費教育、免交水電费、免費看病住院、免收所得税等福利待遇。科威特大學生畢業後的月薪就有2000第纳爾,大學教授是6000第納爾/月。
第納爾是科威特貨幣,號稱世界上幣值最高的或幣單位,比英鎊的单位價值還高。也就是說,科威特大學生畢業後的月薪是18萬元新台幣。科威特每個家庭至少有一棟别墅,並配有兩個外籍佣人。可能是生活太富足的緣故,科威特成了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國家,達45.5%。
石油,總有被吃光的時候。2019年,科威特政府的預算赤字接近460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7年財政赤字。最直接的原因是,入不敷出。油價低迷,對科威特這樣的石油出口國影響最大。2020年,科威特石油、天然氣出口額,只有2014年的三分之一。今年,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經濟形勢本來就不好,原油的消費量就更低了。再加上新能源的衝擊,科威特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收入減少了,支出卻絲毫未減
80%的科威特人被國有石油公司雇佣,他們的收入遠遠超越私營企業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政府開支的四分之三,都用來給國民發工資和福利。現在,油價跌了,政府收入少了,發給國民的支出却没有减少。
據媒體報導,以科威特現有的流動資產計算,已經不足以緩解其460億美元的赤字。早在2016年,當時任科威特財政部長阿納斯·阿爾就警告稱,要做好削減開支、為失去石油支撑的準備,却遭到了本國公民的無情嘲笑。
為了應對苦日子的到來,科威特其實也有所準備。
早在1976年,科威特政府就留了一手,每年將賣石油收入的10%拿出來,設立專項基金,成立“未來一代人基金”。日積月累,基金規模已高達5500億美元。
現在,科威特政府有兩個想法,一是停止向這項基金注資,二是從這項基金來拿錢,目的試填補財政赤字。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啃“老本”只是解燃眉之急,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推動經濟改革,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實現國家經濟的多元化。
其實,像科威特這樣想擺脫“能源詛咒”怪圈的海灣國家並不少。如,沙特的“願景2030”的計畫,旨在減少沙特經濟對石油的依賴。但很難成功。因為,海灣國家位於氣候乾燥炎熱的中東地區,自然條件差,還要受基礎建設不足、市場狹小等因素影響,再加上局勢動盪、衝突不斷,想要發展能源之外的其他產業並不容易。
另外,經濟改革,不僅要靠政府,還要靠每一個國民。
因為生活太富足、福利太好,84%的科威特人,選擇在公共部門工作,還挑三揀四比福利,贓活兒累活兒都交給外來勞工做。在心理上,他們很難做好準備接受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的事實 !
由奢入儉難。科威特人,是否願意主動放棄被“富養”的生活?躺著賺錢”的时代结束了,整個世界開始内卷收縮了,資源型小國受害最深,科威特的金飯碗可能不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