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血與淚的甲午海戰---朝廷無能,累死官兵
血與淚的甲午海戰 ---朝廷無能,累死官兵
【我很擔心,一旦兩岸開戰,由一群政治素人、逃兵政客、穿裙子的"剩女"們來運籌帷幄,會重犯"朝廷無能,累死官兵"的慘劇。】
鴉片戰爭,大清不知道英國的實力,貿然開戰而失敗;甲午海戰,大清以為打得過曾被視為番邦倭寇的蕞爾小國,沒想到結果是慘敗。因此,甲午海戰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轉折與心理創傷,不僅造成了巨大的國力損失,更重要的是從心底上打擊了大清精英階層的自尊心,帶來的影響較鴉片戰爭猶甚。甲午海戰也是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蒸汽鐵甲艦海戰,是二戰時美日中途島海戰航母對決的1.0版。光绪和明治在無意中引領了一把蒸汽潮流。
今天我們回顧這場戰爭,要揚棄過去從道德批判或民族、文化優劣的簡單邏輯來解釋。最常見的是:主要是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只要換個強勢些的皇帝,清理腐敗官员,加强官兵訓練,依當時北洋水師强大的硬件,清帝國完全可以打赢這場戰爭。另一中觀點認為,戰爭是輸在“民族劣根性”、“文明落後”之類的原因,說中華文明、中國人就是不行,再怎麼努力也贏不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歷史是一面鏡子,但如果搞錯裡面的邏輯,未能全面客觀且立體化的分析審視,那麼我們看到的頂多只能算是一面,會使畫面失真,扭曲變形的哈哈鏡。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清廷在憤怒之餘,勉強接受開明人士的建議,要搞洋務運動,師夷人船堅炮利之長,捍衛天朝上國威嚴。1875年,李鴻章揮撒大把銀子,開始了構建大清海軍的宏圖。
在李鴻章的軍購計畫清單上,頭號海軍强國英吉利的軍鑑自然是首選,但是英吉利店大欺客,不僅售價昂貴而且態度傲慢,而當時的後起之秀德國看起來就靠譜得多。為了能打入中國市場,開出了極具競爭力的優惠的價格,且售後服務條件與態度也十分熱情。主動推荐給大清的戰艦甚至比自用的主力戰艦“薩克森”還要物美價廉。
於是李鴻章當即拍板向德國購艦。用330萬兩白銀買到了兩艘後來威震遠東的鐵甲船”——定遠和鎮遠。遺憾的是,這兩艘軍艦的建造工期未能趕上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導致軍備落後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没。
這激使大清更加意識到新型軍艦的重要性,於是一方面令兩艦火速回國,另一方面又繼續撥款訂購了致遠、靖遠、經遠、來遠 4艘巡洋艦。四年後,北洋水師組建完成,大清海軍一夜之間跨登全球海軍TOP10,霎時風光無兩,横行亞洲。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有8 艘,因艦名都帶個“遠”字,所以又稱“八遠”艦隊。同時沈葆禎負責組建南洋海軍艦隊,不能說大清不努力。
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管帶)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多位曾前往英國留學或實習,甚至有方伯謙、林永昇及薩鎮冰等人畢業於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70%以上的艦長曾赴英、法、德等國深造或訓練。中層軍官內不少為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國後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海軍後服役。
随著亞洲第一海軍的建立,日本視為大威脅。同時,大清很快就碰到了一個問題:海軍太燒錢了!
軍艦價格昂貴就算了,每年還要大量的維護和訓練費用,光一發炮彈就超過普通人幾個月工資,燒錢速度超過了以陸軍為主、農業立國王朝的想象。更讓人壓力山大的是,當時是近代海軍技術的爆發期,各種新理念新技術頻頻迭代翻新,必須不停的進行裝備升级才能保持優勢。不然只需幾年時間,原本的新裝備就成為落後的淘汰骨董。原以為只要把軍艦買到手就萬事大吉,没想到買回來的是個餵不飽的吞金巨獸。
更雪上加霜的是,西方貨幣開始走向金本位制,打壓白銀。致當時白銀對英鎊出現了快速貶值。購買定遠艦的時候匯率大概是3.5兩白銀兑1英鎊,但是到了1890年後,匯率變成了6兩白銀兑1英鎊,並且還在持續貶值。這意味著進口軍備耗費的白銀幾乎要翻倍,極大增加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担。清朝鑒於明末崇禎頻頻隨意加賦,民眾苦不堪言,終導致滅亡之教訓,在康熙年間頒布永不加賦的詔令。於是在1890年,光緒批准了户部要求暫停海軍外購軍火的奏折。
從此以後,北洋水師無力再添置艦艇和彈藥,李鴻章只能依靠天津製造局生產的低劣彈藥去凑合,很多經費也是靠李鴻章自己去想辦法,甚至一度跑去賣官籌資。於是北洋水師"出道即顛峰",發展很快陷入停滯走下坡。
1867年即位的明治天皇很清楚的意識到:日本以前的套路玩不下去了。次年,明治天皇頒布維新舉措,著名的“明治维新”就此拉開序幕。
相對於洋務運動,明治維新的改革要全面徹底得多,它對整個國家體系都進行了改造,内容涉及制度、產業、軍事、教育、經濟、法律等各個方面。但是有一點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是一致的:把建立强大海軍作為重要目標。相對更窮的日本是如何營構"吞金巨獸" !? 靠省吃儉用的節流還不夠塞牙縫兒,怎麼辦 ?
首先,日本民眾承受的税負就比清朝民眾重得多,同時社會還能保持穩定運行。日本之所以能讓國民承受高昂的税負而保持社會穩定,主要原因是其國民的人均生產力高。日本老百姓交完税後的剩餘收入比清朝老百姓交税前的收入還高——這主要得益於明治維新對近代農業科技和農業工具的普及與稅收效率的提高,避免了中間土豪劣紳的盤剝,工業化也開始積極推進。
於是日本的財政收入逐年上升。到了甲午戰爭前,日本雖然經濟總量不如清帝國,但是國家的年財政收入答到了7000萬兩白银,已經接近清帝國8000多萬兩白銀的水平。"和大清差不多窮”的水平,按理說清帝國養不起的海軍,他們也應該一樣養不起。
那麼關鍵差異是什麼呢?
英法戰爭,英國打敗法國關鍵之一是英格蘭銀行的融資,使戰爭經費似乎源源不絕。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設立了一個清帝國没有的東西——銀行。日本從1873年開始設立銀行,並於1882年設立了國家中央銀行(日本銀行),到了1889年的時候,全國銀行已經多達 218家。
近代金融體系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印鈔和發債。這才是日本海軍真正的力量所在。央行印鈔流入市場,然後國家發行公債,國民拿鈔票購買公債,這些鈔票又流回到國庫。這樣政府就有了巨大的資金可以買買買。明治政府從1886年開始發行海軍公債,僅兩年時間就籌措到超過4300萬日元,折合3000萬兩白銀——這個數字超過了北洋水師建軍以來的所有費用。公債制度使日本得以用未來的錢辦今天的事。
從1886年開始一直到甲午海戰前夕,日本的海軍軍費占財政支出比例常年保持在10%以上,每年撥給海軍的軍費達到800萬兩白銀。相對而言,大清每年分給北洋水師的軍費僅為130萬兩,占財政收入的1.6%。差異明顯 !
值得一提的是,被廣為吐槽的慈禧修頤和園事件其實並非關鍵,耗時數年的頤和園總修建費用為800萬兩,其中有66萬兩是挪用了海防經費。挪用當然可耻,但這點錢對於清日之間的財力差距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日本人雖然嘗到了杠桿的甜頭,但也要面對一個問題:這些債務是要還的。
别看清政府給北洋水師花錢摳摳索索,但他未來也没什麼壓力,如果不出意外,可以一直這麼摳摳索索下去直到軍艦退役。而對於日本來說,在不遠的未來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巨大的債坑。這個債坑幾乎全國人人有份,所以這又是一次賭上國運的全民杠桿。錢總是要還,而軍艦這種東西不會賺錢,但它可以用來搶錢。當明治杠桿拉到把錢都梭哈到海軍後,戰爭爆發就是遲早的事了。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作為藩屬國,朝方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派兵平亂。依照中日双方在1885年簽訂的《天津條約》,清政府將出兵的情况知會了日本。日本接到知會後馬上以保護僑民的名義向朝鮮派出大批軍對。中日兩國大軍一到,東學黨馬上就接受了朝鮮政府的招安。
清軍一看朝鲜内亂已平,就拍拍屁股準備撤軍了。日軍一看朝鲜内亂已平,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朝鮮政府給平了。1894年7月23日,日軍佔領漢城( 首爾 ),組建親日傀儡政府。清日關系劍拔弩張。
兩天後,清軍增援朝鮮的運兵船隊與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豐島附近相遇。在運送士兵的安排上,大清憑著自己三脚貓的國際法知識耍了點小心眼:租用英國的商船(高升號)來運兵,覺得這樣日本就不敢打。結果在清軍拒絕投降後,浪速艦艦長東鄉平八郎下令開炮,將運兵船擊沉,清軍700多名官兵雖是壯烈殉國,其實是死在主帥運籌之失。
高升號被擊沉,清朝高層不僅没有狂怒,反而有些竊喜,日本捅了馬蜂窩。最终英國官方裁定:當時已經存在著戰爭狀態,高升號為交戰國執行交戰任務,日本軍隊有權扣留或擊沉它。因此,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責任,英國船公司應向清政府索要賠償。這下清廷怒了,李鴻章慌了。
幫朝鮮平定内亂和跟日本全面開戰雖是兩碼事,確有著千絲萬縷的應果關係。
與日本開戰,必然要進行海軍決戰,大清朝廷從皇帝到幾乎所有文官都義憤填膺主張對日開戰,而李鴻章與北洋海軍軍官則極力主張避戰,認為只要派軍艦出海去示示威,在港口附近游弋嚇唬一下對手就行了,不必真打。但在光绪皇帝的角度看,李鴻章的這個態度簡直不可理喻,甚至有養寇自重的意思:合著建立北洋水師的這幾千萬兩銀子就扔水裡聽個響嗎?大家都是進口鐵甲艦,我們主力戰艦噸位還大過敵人的軍艦一圈,怎麼就說不行?李鴻章的態度可能包含私心,但客觀的說,長年缺乏經費的北洋水師確實是不能打。可是皇帝根本不理解海戰。
北洋水師的那個亞洲第一的稱號到了甲午戰爭實期只剩個虚名,此時相比於日本的聯合艦隊,北洋的硬件已經全面落後,其中最致命的劣勢是火力水平。双方火力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火炮射速,一個是炮彈威力。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比起来存在著架退炮VS管退炮,兩種不可逾越的代差。
更讓人絕望的是,双方在炮彈上也存在代差。北洋水師使用的大部分是不會爆炸的實心彈,即使擊中對方也只是砸個窟窿,破壞力非常小。而日本的炮蛋大都使用黄色炸葯,爆炸威力巨大,破壞力遠超實心彈。大清的炮彈如此不堪,倒不是因為有人貪腐以次充好,主要原因還是窮。因為窮,所以不允許北洋水師進口先進炮彈,只准用效果差的國產貨。
僅從紙面數巨分析,北洋水師就毫無勝算。然而光緒心存莫明的歧視,不耐看分析,只想打個小日本還不是談笑間嗎?他甚至認為自己能在這場“必勝的戰爭”中實現“一石二鳥”的戰略:一方面通過軍事勝利樹立權威,另一方面通過戰鬥耗弱李鴻章的實力。於是8月1日,清政府頒布上諭對日本宣戰。
此實的李鴻章已經没有了選擇,他只剩下一件緊迫的事情必須馬上幹:籌資湊錢。大炮一響,可是黄金萬兩的燒。
日本在清朝宣戰2個月後就通過了臨時軍是費用預算1.5億日元,並發行了戰爭債券 1億日元,總計籌集了2.5億日元,折合1.78億兩白銀。
那清政府籌集到了多少經費呢?在籌款方面清帝國本來有個優勢,他的綜合國力看起强於日本,所以在双方真正交手前,大多數西方列强看好的是中國。這要趕在戰場露餡之前去向外國借款才有優厚的條件,但清廷等到戰爭爆發了才開始去借錢。銀行一看朝先戰場上清軍表現各種脫線,這錢就不敢随便借了。最終清政府不得不接受高額利息,勉强從外國銀行借來了3500萬兩白銀。
國内方面,清政府東拼西凑搜刮各地庫銀籌集了700多萬兩,通過富商捐款籌了200多萬兩,通過向各地的銀號票號借款又籌了1000多萬兩,再加上其他各種渠道,清政府籌集集了6000多萬兩白銀。這已經是清政府籌款能力的極限,然而僅相當於日军經費的三分之一。没錢就意味著戰時的彈藥供應,後勤支撑,兵源招募以及設備的補充和維護全都是問題。
随著戰爭爆發,清軍開始向鸭綠江口運送部隊。為了保護運兵船,北洋水師主力全軍出動進行護航。而日本聯合艦隊則在海上到處巡找北洋水師主力決戰。1894年9月17日上午,已經在海上漂了四天的日本聯合艦隊终於在鸭綠江口附近發現了北洋艦隊冒的黑烟,於是氣勢汹汹的殺將過來。北洋水師為了力保陸軍登陸部隊的安全,全軍立刻列成戰鬥隊形迎戰。歷史上著名的甲午黄海大東溝海戰拉開序幕。
北洋水師除了定、鎮兩個大塊頭外,其他的戰艦噸位都較小,戰鬥力有限。而日本聯合艦隊雖然没有定鎮那樣的大塊頭,但是戰艦噸位較為平均,整體戰鬥力較强。
在陣型上,北洋水師排成雁形横陣,船頭對敵,中間突前的是最强的定遠和鎮遠。日本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艘高速精銳组成第一游擊隊高速迂回包抄,其他艦艇跟在旗艦松島號後面組成本隊,日艦全部排成一字長蛇的單縱隊。
日軍這個單縱隊以側面對敵的陣型後來也成為各國戰列艦炮戰的標準隊形。双方的陣型選擇都非常符合各自戰艦的設計特點。
日本多數戰艦的火炮布局都按照英式縱陣設計,側面對敵可以把從船頭到船尾的主要火炮都派上用場,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火力優勢。而且這個陣型指揮比較簡單,後艦只要跟著頭艦後面魚貫而行就行了。缺點是側面的被彈面較大,相對容易被命中。
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火力孱弱,不能和聯合艦隊硬拼,採取船頭對敵可以減小軍艦被攻擊的面積。而且德式軍艦船頭火力强,側面和尾部火力弱。尤其對於定鎮兩艦旯說,船頭對敵可以充分發揮全部四們主炮的火力。這個陣型的缺點是指揮協同會比較複雜。
日本第一游擊隊的四艘精銳戰艦航速極快,未等北洋水師全部火力瞄準,就已經高速殺到了北洋右翼。在日艦先進管退炮高速率的攻擊下,北洋右翼的兩艘弱艦超勇和楊威僅20分鐘就被打成了馬蜂窩。超勇很快沉没,楊威在後來的撤離過程中不慎被臨陣逃脱的濟遠號撞沉。
在日軍第一游擊隊擊潰超勇、楊威的同時,北洋水師陣型的箭頭則與日軍本隊正面碰撞。日軍弱艦比睿號慌不擇路,從定遠和經遠之間强行穿越,被定遠近距離連續命中後重傷,穿過北洋水師的隊列逃離戰場。經遠随後脱離陣隊去追殺比睿,遺憾的是火力不足未能將其擊沉。日軍另外兩艘弱艦西京丸和赤城也很快重傷撤離戰場。
戰鬥開始進入主力對決的階段。在這個關鍵時刻,北洋水師左翼的濟遠艦居然臨陣脱逃,旁邊的廣甲艦看情况不對也跟著跑。濟遠在逃跑途中還烏龍撞沉了重傷的楊威號。廣甲也在逃跑途中觸礁擱淺。此時正面戰場上的北洋水師只剩下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六艦。而日軍的本對和第一游擊隊對北洋水師形成了左右包夾之勢。
因為濟遠和廣甲的臨陣逃脱導致北洋水師左翼崩愧,觸於最左編的致遠艦暴露在了日軍第一游擊隊的炮火下。遭遇猛烈炮火打擊的致遠艦重傷側傾,管帶( 艦掌 )鄧世昌自知戰艦難以支撑,遂號召全體船員做最後一搏:"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
随後鄧世昌率艦駛出陣列衝向吉野,意圖近距離用魚雷進行攻擊(當時的魚雷射程只有幾百米),終因寡不敵眾,被日艦隊炮火齊射擊沉。致遠艦鄧世昌以下252人除7人獲救外全部殉國。随後北洋水師陷入日軍艦隊的包圍,靖遠、經遠、來遠、平遠等艦相繼重傷撤離戰場,並遭到日軍第一游擊隊的追殺。
其中落單的經遠被日艦咬住,在頑强堅持了一各多小時後,最終“船身碎裂”而沉。經遠艦包括管帶林永升在内共231人殉國,日艦後來回憶道:“終未升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可瞑目海底。”經遠的拼死堅持為隊友爭取了時間,日軍第一游擊隊未能再取得更多戰果。
此时,正面戰場上只剩下日軍本隊的5艘戰艦圍攻定遠和鎮遠。15點30分,陣遠一發重炮命中旗艦松島號前炮房,導致松島艦重傷大火徹底失去戰鬥力。日軍本隊暫時失去指揮,開始各自為戰,其剩餘四艦又繼續圍攻定、鎮二艦兩個小時。
北洋官兵寧死不退,奉陪到底,定鎮二艦身中數百發砲彈仍巍然不動,日軍深感無力。此時靖遠、來遠、平遠等受傷艦只在撲滅船上火災後,又組成戰鬥隊形殺了回來。到了17點30分,夜幕開始降臨,因担心第一游擊隊發生不測,再加上旗艦重傷無力指揮,日軍艦隊司令伊東祐亨下令撤離,黄海海戰結束。
在這場海戰中,定、鎮、靖、來、平五艘遠字號主力艦的大口徑炮共發射了666發炮彈,即使算上沉没的五艘戰艦,北洋水師在整各戰役中發射的大口徑炮彈也就800多發。只比日軍一艘橋立號戰艦的傾瀉量略多。而日本艦隊總共發射了3982發大口徑炮彈,其他的小口徑速射炮發射炮彈更是高達16939發之多。
和我們經常聽到的說法不同的是,北洋官兵尤其是較高級軍官的素質,其實要好於日軍,北洋水師的射擊命中率比日本聯合艦隊更高。但是双方的火力强度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就好比手槍對上自動步槍,北洋的命中率優勢變得毫無意義。這就導致了北洋艦隊的中彈數遠超日艦。
此役北洋水師損失了致遠、經遠 2艘主力艦以及廣甲、超勇、陽威 3艘弱艦,且剩餘主力戰艦全部重傷。日方9大主力艦僅松島號重傷,其餘保持完好戰鬥力。
盡管戰况慘烈,但理論上北洋水師主力尚存,並未完全失去主動權。奇怪的是這之後的北洋水師再也没有主動出港尋戰,而是一直龜縮在母港,直到被日本陸軍從陸地占領母港束手就擒。是李洪章認慫了嗎?
事實上,李鴻章在黄海海戰後多次命令北洋水師出擊,而提督丁汝昌不巍所動。黄海海戰結束後,北洋水師受傷的軍艦就再也没修好過,根本開不出去。為何修不好呢?因為戰艦維修需要大量的進口零件,清廷事先並未做好準備,也没錢買。而且不要說進口零件了,連專業的維修工人都凑不齊,政府竟然調用鐵路和煤礦的工匠來凑合。戰鬥力根本無從恢復。
然後因為日軍打到遼東半島,旅順工人紛紛嚇跑,丁汝昌只能帶領傷殘未癒的北洋水師一瘸一拐的返回威海的母港。禍不單行,鎮遠在入港時候不慎觸礁,徹底癱瘓,管帶林泰曾引咎自殺。相比之下,日本重傷的旗艦松島號僅僅搶修一周就可以再次出海尋戰,兩國工業水平的差距可見一斑。
黄海海戰後,北洋水師只剩下永遠修不好的戰艦和再也恢復不了的戰鬥力。没有金錢和工業的支撑,清帝國的北洋艦隊實際上是一支“一次性艦隊”。
1895年2月3日,威海衛陷落,随後重傷癱瘓的定遠、靖遠為不資敵而自爆,北洋水師提督和總兵履行其“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自殺殉國。兩個多月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
甲午一戰後,日本共獲得:1.戰爭賠償 2億兩白銀;2.三國還遼贖遼費用3000萬兩;3.威海衛駐軍費150萬兩;4.以銀兩成色不足為由又多要了1325萬兩。加上利息等,日本累計共獲 2.597億兩,合當時 3.895億日元,相當於日本年才政收入的約 4-5倍。對於日本來說無異於一筆天降横財。打勝仗就發財 ! 原本的債坑輕鬆抹平。
日本這種玩法風險極大。不可效法。
隊於清政府來說,輸掉甲午戰爭本身並不會動搖國本,真正讓清政府肉疼的是戰後的巨額賠款。但是反過來,如果是日本輸掉戰爭,即使不用他賠款,他也會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導致國家徹底崩潰。就算是赢了戰爭,如果他拿不到巨額的賠款,他的經濟一樣會崩潰。
這場戰爭對於大清來說是“打平即可出線”,甚至小輸一陣問題也不大,而對於日本來說則是不但要赢,而且還要大勝,否則就萬劫不復。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政府都不會主動把自己的國家推到這樣的險境中,然而日本人真的就這麼幹了,最後居然賭贏了。
看看日本人拿著馬關條約的巨額賠款都幹了些什麼。
21.9%用於償還甲午戰爭開支;15.7%用於擴增陸軍軍費;38.6%用於擴充海軍軍費;8.3%用於軍艦魚雷艇補充基金;15.5%用於其他支出。稍微計算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筆巨款的一大半都被拿去擴充軍備了。
日本不僅没有歲月靜好,反而加上了更大的杠桿。
這之後,日本在海軍上砸的錢總額超過了北洋水師與之前日本艦隊之和的十倍,在短期内迅速成為世界海軍列强之一。日本走上了賭徒的不歸路,十年後他們又跟沙皇俄國賭了一把,再次賭赢,並一舉爬上了列强食物鏈的頂層。日俄對馬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手諭“ 帝國興廢在此一戰 ”,賭徒氣質展露無遺。
這個世界上没有見好就收的賭徒,他們還將繼續狂飆,终點是三十多年後的太平洋戰爭。可以說甲午戰爭給日本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也同時在客觀上促使日本產生了“以戰養戰”的路徑依賴,推動他們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毁滅之路。二戰的慘敗,至今仍不是一個"正常"國家。
甲午戰爭勝負的根本,在於兩國國家體系的代差。
甲午戰爭本質上是一個近代國民工業化國家,降維打擊一個中古臣民農業化國家,是凝聚一心的國民打擊一群散沙的群眾,双方配置和利用資源的效率存在數量級上的差距。當日本舉國之力來犯的時候,清帝國的大部分人都在看戲。後來梁啟超曾評價李鴻章是以一人敵一國,這正是一盤散沙的古典王朝的真實寫照。5 年後的八國聯軍之役,居然會有北方打仗,南方則還高舉"東南自保"的分裂狀態。這種國家間的代差不是換幾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
甲午戰爭,大清雖然慘敗,但戰場上還是湧現出了大批視死如歸的愛國將領和官兵,這體現的其實是文明的底蘊。中國正是靠著幾千年積累出來的底蘊維持著最後一絲希望。中華文明不是不行,而是韌性極强,看現代兩岸中國的發展可以作為背書。
附記 :
兩岸分治超過了70年,兩岸綜合國力尤其在軍事方面,較當年日本與大清的差距猶為巨大,台灣絕大多數武器裝備也是一次性的外購,戰爭一旦開啟,瞬間消耗殆盡,但看不到誰是今日的在朝李鴻章出來阻止。
本已處於劣勢,還偏偏相信"戰爭販子"的謊言,耗巨資、掏空國庫買三流裝備,把台灣做為戰場來備戰成為焦土。決戰於境外的實力沒有,理念更完全拋棄。朝廷無能,害死全民---這是現在台灣人的悲哀 !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蔡英文的昨是今非,太精彩了!
蔡英文的昨是今非,太精彩了!
不整理,都不清楚,蔡英文一生的詐騙劇本,竟然如此無恥兼搞笑!
轉PO文~
竟然有人整理出此對照表,佩服!
蔡英文政策大轉彎一覽表:
2008年
蔡英文:18%不公不義,我們要廢除..
2011年
蔡英文被抓到領18%,蔡英文:我會放棄18%,但此後無力做公益...
2005年
蔡英文:台灣必須靠電能帶動經濟,核四一定要興建…
2008年
蔡英文:台灣必須推動無核家園,核四一定要廢除…
2015年
蔡英文:無核家園必須要有兩個條件,台灣應可在50年之內完成…
2000年
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兩岸服貿一定要趕快通過...
2014年
服貿是黑箱作業,簽了會影響台灣人民就業,千萬不能過...
2008年
小英罵馬英九總統兼黨主席是黨國不分,想搞獨裁..
2016年
小英勝選,改口說總統要兼黨主席是好事,完全沒有問題..
2008年
小英說執政黨立委過半,完全執政是國家災難,憲政危機…
2016年
小英說執政黨過半才能完全執政,完全推動政策…
2012年
馬英九三階段緩漲電價,小英說電價成本很低,根本不用漲電價,抓台電肥貓即可…
2016年
小英說未來十年必須要緩漲電價…
2015年
小英參加農業座談會,看到農民就說要保護農業發展,四階段計畫…
同年看到環保人士就說要發展綠能發電,推動將農地改為綠能發電用地...
2011年
小英到金門參加瓊林蔡氏家廟,祭拜來自中國濟陽的蔡氏祖先。
2012年
小英把父親墓碑祖籍從中國濟陽改楓港,不承認父親以上來自大陸的蔡氏祖先。
2015年
小英授意民進黨立委杯葛反對原住民自治案,下午發表總統政見,就跟原住民講要支持原住民自治…
2014年
面對收費員抗議,以及參加勞工大會時,蔡英文表示民進黨永遠與勞工站在一起
2015年
參訪彰濱工業區,親口與企業大老表示,台灣勞工假太多...
2008年
劉兆玄組閣,平均年齡57歲,民進黨痛批此內閣是千歲內閣,都是找一些沒有執行力的老人來占缺..
2016年
林全組閣,找來扁執政時期的一堆老人,內閣平均年齡62歲...
2010年
民進黨反對ECFA,說簽了會造成400萬人失業,ECFA是糖衣毒藥,絕對不會讓ECFA通過…
2016年
民進黨準備執政,說不能退出ECFA...
2012年
民進黨反對服貿、貨貿、說服貿是黑箱作業,必須逐條審查…
2016年
民進黨準備執政,且國會已過半,改口說服貿不能逐條審查,必須打包通過..
2008年
民進黨反對開放陸客來台,說這會造成解放軍偷渡來台,影響國安,且大批陸客影響台灣旅遊品質...
2016年
民進黨準備執政,說非常歡迎陸客多多來台...
2008年
民進黨反對92共識,痛批馬英九執政8年,用92共識當作兩岸政策主軸,是賣台,喪權辱國…
2016年
民進黨準備執政,說會維持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說否認92共識,但說不否認兩岸92會談...
2013年
開放美牛換取加入TPP談判之後,馬政府在討論美豬是否跟著開放,民進黨態度堅定表示,國人飲食習慣豬肉遠勝於牛肉,堅持美豬瘦肉精必須零檢出,反對瘦肉精美豬進口,美豬如果開放進口,一定要求總統下台…
2016年
民進黨準備執政,改口說政府哪有能耐不開放美豬進口?必須以進口美豬作為跟美國換取經貿談判…
2015年
馬政府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國際衛生WHA大會,民進黨痛批馬政府喪權辱國,一中賣台...
2016年
民進黨準備執政,在WHA申請書特別加註,一個中國為原則的情況下,仍表示準備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WHA..
2015年
馬政府研議開放核災食品有條件輸入,民進黨痛批馬英九開放核災區食品是罔顧國人健康安全,可惡又可恥,馬英九如果真的開放核災區食品,就該下台負責…
2016年
民進準備執政,明確表示受於日方壓力,必須開放核災區食品,急著在三天辦完10場公聽會後,就要修法準備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
2016年1月4日蔡英文接受工鬥及勞工團體陳情時,承諾在場人士:民進黨絕對堅持周休二日及兩休政策,如果能夠執政佔有國會主導權,絕對不會砍掉七天假,絕對會落實周休二日…
2016年11月
民進黨政府堅持不要周休二日,要一例一休,堅持要砍掉七天假。
歡迎接龍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海峽中線;一次性武器;夢想總是要有的;機關算盡...
**海峽中綫
“海峽中綫”,原本是早年在美國干預下兩岸的某種共同默契的政治、心理虛線,也是台灣的心理安全綫。
海峽中綫是近日台灣的網紅熱搜詞,因為大陸軍機全空層、多架次頻頻突破海峽中線,頗有指責大陸"吃人夠夠"的戰機突破海峽中線。其實,在20多年前,台灣也是無視海峽中線的存在,台灣軍機沿大陸領海綫飛行,那時沒人指責台灣"欺人太甚"。
9月22日,解放軍的戰機已經飛到了台灣上空,並在台灣上空驅逐了美國軍機!“我是中國空軍,你已接近我國領空,立即離開,否則將遭到攔截······”這是一個历史性的時刻。大陸解放後數十年形成的台海格局,已因此徹底被打破!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明卻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峡中綫。改變現狀,就讓現狀回不去,是大陸解決國際紛爭的第一步。看看釣魚台群島的現狀就知道。
如今由於美台的挑事,大陸已經實質抹掉了這條默契中線,如果美台繼續不消停,後續步驟是可以預見的。
**根據中時新聞網9月26日報導,浙江衢州市民眾近日拍到J20降落衢州機場的畫面。報導提到,該機場距台北僅500公里,殲-20從該機場向台灣方向菲7至8分鐘,台軍巡航戰機就會進入殲-20長程導彈有效打擊範圍,15至20分鐘就能飛抵台灣上空轟炸。殲-20入駐衢州機場的心理震懾尤大。
事實上,殲-20部署在東部戰區,那不是用來對付台灣軍隊的,是為了防美軍。因為殲-20事實上只有兩個對手,美國的F22和F35,在性能上甚至超越了F35。
另外,東部站區進行實戰化演訓的短視頻。片中出現10枚東風-11A導彈同時發射,並摧毁機場跑道、機堡的畫面。這種畫面大概率就是近期演練的鏡頭。
一旦統一台灣之戰打響,東風11A的確是打台灣的首選利器。對著台灣的重要軍事基地先來一波打擊,接著空軍再來一波,接著火箭炮再來一波,再接著估計就是登陸作戰了。東風11A解放軍的儲備非常充足,打台灣就差一聲令下。
*美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統台灣之時
自美國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開始,就一直努力謀求與台灣的實質性的軍事合作。2016年,美國就開始討論向高雄派軍艦訪問。當時,大陸駐美公使李克新公開警告美國:美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統台灣之時。這句真正的硬話,迫使美國暫時没敢往前再邁下一步。( 2015,美軍兩架大黃蜂號以故障為由,降落清泉崗基地維修,20200609美軍運輸機降落清泉崗 5 分鐘 )
前不久曾先候傳出两次消息。一次傳言稱,美國軍機降落在了台灣北部的軍用機場,台灣否認;另一次傳言稱美國軍基從台灣機場起飛,這一消息也被台灣否認。這都是一步步緊逼的要測試大陸底線 !
這些傳言之所以能頻出,就是美國想達到將美台的軍事合作向正常化邁進,謀求美軍可以使用台灣的軍事基地,甚至台灣控制的島嶼上駐軍,譬如東沙群島或太平島。看最近美國以參加喪禮為由,頻頻派高官到台灣來,目的已經再清楚不過,要把台灣碉堡化,成為戰場第一線。
*17日美國官員克拉奇“率團禍台”
解放軍18日在台海實戰演習,彰顯“立即就戰”的能力。什麼叫實戰化?就是真槍實彈,飛機掛上導彈,導彈搭載彈頭......什麼叫“針對美台勾結”?就是不掩飾自己的演練目的,直接告訴你,你就是我的目標。戰機畢竟是稍縱即逝,一場戰爭的打響,也許就在下一秒。
最為重要的是,就在18日一早,台軍宣稱有18架解放軍多型軍機,,含轟-6兩架、殲-16戰鬥機 8架、殲-11戰鬥機 4架、殲-10戰鬥機 4架。多批次,從四個方向逼近台灣導,軍機這一次突入之深,範圍之大,空軍22次“廣播驅離”,廣播内容出現"接近領空”的字眼,而非惯用的“空域”或“防空識別區”,這種情况相當少見。
台灣未發布防空警報,是無須還是因民心脆弱而不敢。若警報大作,我能想像,百姓先是一片錯愕、仰頭張望,接著在警察的口哨與喊叫聲中,豕突狼奔、滿街尖叫,無序亂竄,內心噗噗狂跳,腎上腺素登頂,商店緊急關店,工廠疏散,訂單被緊急撤離,街道幾乎淨空。
第二天股市大跌,台幣匯率重挫,銀行門口出現買匯長龍,寂靜已久的航空公司、旅行社突然忙碌起來,賣場食品物價開始上漲,人們開始惶惶囤積...,事後,即使是空虛一場,對台灣的實際傷害也已造成極大損失。
*國防部目前已將突發狀况處置規定的“第一擊(槍)”,改成了“行使自衛反擊權”。並稱這是“衛彰顯愛好和平,不開兩岸之間第一槍”,同時規定,只有對方有明顯的敵對行為下,才能開火,以避免擦槍走火。
*台灣人相信的各種謊言中,最為荒誕的莫過於認為美國會武力保台灣
所謂美國來「救」,意即美軍加入戰局。主要戰場在哪?不就是台灣嗎?所謂美國來「救」,就是讓台灣變成中美大戰的一個主戰場。你希望這樣嗎?你希望台灣成為世界大戰的中心、讓各國在此開戰成焦土,長年烽火,屍橫遍野,千千萬萬人的身家性命財產瞬間毀於一旦,這是台灣人想要的嗎 ?
*港口碼頭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向來都是最慘烈的作戰。比如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堪稱世界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希望不要在台海發生。
武統台灣已是無奈,登陸作戰對解方軍言,也決不是好的選項,但又不得不演訓。解放軍歷來的對台作戰和訓練,一直把登陸作戰作为重中之重,但最大的作戰顧慮和難題之一,就是槍灘登陸那一段。因為重型裝備與重型火器無法空降,空降兵只有輕火器,發揮作用很有限。
台灣苦心經營了70年海島防禦,尤其是在海岸綫的岸灘地帶,構築了多重的防禦體系。暫且不論各種堅固的反艦火器陣地和各類射擊工事,僅僅是岸灘障礙物如“軌條柴”和“反坦克三角墩”,就成為第一道最直接、最緊迫、最難克服的問題。解放軍若捨棄槍灘登陸,直接選擇幾個港口作突破口,或許更容易,更易於擴大攻擊面。因為 :
第一,港口碼頭基本都是不設防的。第二,港口碼頭水面寬闊,水深足够滿足大型氣墊船和登陸軍艦駛入和停靠。第三,港口碼頭周邊的民用建築物不能成為有效的防禦陣地。第四,碼頭設施齊全,碼頭後方交通便利,利於大規模登陸和向縱深擴張發展。
從港口碼頭登陸,就能規避對方防禦陣地,就像當年德軍繞開法國的碼奇諾防綫一樣,輕鬆佔領法國。不知道漢光演習有無此科目,而反斬首項目是最心虛的項目。
*台灣的武器裝備都是一次性的
國際軍力排名,台灣排全球第26名。全球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之多,排完歐美的那一圈列强,第二梯隊就是台灣了。紙面上的裝備數據非常的强。
全球那麼多國家,大多數軍隊實力弱到難以想象。
好,下面聽好了,記住下面這些數據。
坦克是個很稀鬆平常甚至要被淘汰的東西,印象中好像非洲的酋長級武裝都有坦克。但實際上,全球只有114個國家和地區有坦克,只要國家擁有一輛坦克,就可以碾壓後面的100多個競爭對手。
戰鬥機就更稀罕了,只要你的國家擁有1架戰鬥機以上,就超越了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為全球只有92個軍事主體能拿出戰鬥機。
有武装直升機的國家和地區,只有75個。有潛艇的國家和地區,只有41個。驅逐艦就更厲害了,只有12個國家和地區有這玩意。所以台灣的軍隊硬實力可以排到全球第26名,實至名歸。
不是台灣太强,而是其他國家和地區太弱。但與大陸對比,就差太太太太太多,數據就不列了,你懂得。更輾壓離譜的差距是,台灣的武器基本都是買的。對發展本土軍事工業幾乎毫無興趣。所以台灣紙面上的武器裝備,都是一次性的,打一發少一發。但中國大陸不是,因為外來技術限制,大陸被迫發展出了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國產自製率特别高。這就是世界工廠的戰爭潛力。
想想二戰時,當時的世界工廠美國與日本戰爭潛力的差距之大。美國在4年時間裡,建造了155艘航母,其中重型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日本孤注一擲,傾全國之力只能造2艘航母,怎麼比 !? 何況,兩岸今日之差距,猶有過之 !
看看大陸現行的芯片問題,就是錯誤思維--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捨棄原有研發基礎,如今被卡脖子;想想台灣研發IDF的團隊,成績已初步顯現,一紙F-16AB售台,就立刻拋棄研發團隊為敝屣,人才被韓國挖走。過去常譏笑印度武器是萬國牌,百弊叢生,其實台灣好不到哪去。
*避免台海戰爭,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一是盡量避免發生戰爭可能性的局面出現,但客觀而言,這一切并非台灣能完全决定,而且根據墨菲定律,越不想發生的事情往往越容易發生,所以努力避免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二是要知道時間時美國與台獨份子最大的敵人,所以美國積極武裝、鼓動台灣備戰,耗損大陸並創發兩面作戰的可能性,為美國爭取時間。現階段台海是否會發生戰爭的板機在美國人手上,而引信是中印衝突。
**昨( 24 )日媒體公布了三個民調機構做的有關兩岸關系的民調,自由時報報導,立法院啟動修憲工程後;台灣智庫進行了國民身份任同的民調與台灣;風傳媒報導了一份關於“台人人對中國大陸與對美國態度選邊站”的民調。具體數據請自行網搜。要留意的是這幾個機構的顏色 !
民調的結果並不足以為奇。只是這樣一來,中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就不存在了,帶給台灣的結果將是什麼呢?對岸希望和平統一“寄希望於台灣同胞”的耐心一步步流失。近幾天越來越緊張的兩岸局勢就是最好的體現!
我笑得肚子有點疼 !
一位台大的學生竟然信誓旦旦表示“台灣不存在害怕的問題”,他向政府出了一個對付解放軍的妙招:台灣戰機也不是擺設,若對岸真要武統台灣,台灣雄風飛彈就直接對核一、核二和核三核電廠炸掉,這樣中國東南沿海也都不能用了。哈哈,乍聽之下,何其壯哉 ! 天真呀 ! 無知呀 ! 我笑得肚子有點疼 !
這種用“點燃毁滅自我來對付解放軍”的言論,恐怕也只有在當下的台灣社會氛圍下才能出現。昨日( 24 )《自由時報》頭條報導的標題 : 戰機掠過台北上空,網友驚呼超大聲。市民驚嚇,紛紛在社交媒體發文詢問:“是否解放軍真的打過來了?中午,有關部門才出面對媒體說明是“空軍在準備雙十節演練”。 你信嗎 !?
由此可推想,真出現戰火點燃,不怕的人恐怕是還真没有,什麼打到一兵一卒,拿掃帚也要打...,都是屁話,執政高官等“台獨”分子一定會第一時間快夾著尾巴出逃流亡。跑不掉的台獨份子就會向港獨份子面對國安法時的變臉一樣,慷愾激昂罵綠營,流亡的是漢奸、賣國賊,唯恐撇不乾淨 !
*國之大辱,該殺以謝國人
李鴻章--馬關之辱;何應欽--何梅協定是中國與兩位當事人在刀尖下為國家背負終身屈辱。
馬關條約不必贅述。何梅協定是1935年,何應欽與梅津美治郎簽訂,內容 :
華北五省一切抗日活動非法;五省官員任免,参照日方意願;中央軍及一切國民黨組織即日撤離。協議簽訂消息傳出,日本舉國歡騰。
國人哀默無聲 ! 國之大辱 !
美國外交部次長來台,下榻飯店,應該是到我外交部、行政院謁見。結果是,我們的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率兩位部長級一眾官員至飯店拜會。主權評等、國格、官格、人格何在 !? 辱之猶甚 ! 該殺以謝國人 !
*如果韓信當時一刀下去,是否還有劉邦立漢,不好說。在秦朝嚴苛的律法下,說不定也就成了一個前往燕北戍邊的囚徒。這可能還是較好的結果。當然,或者他也可以成為陳勝手下的一員大將,成就大楚國的一番事業。
同樣面對惡霸,楊志之所以是楊志,韓信之所以是韓信,區别就在於他們在無謂的羞辱面前,一個可以放下身段,以期未來,一個則血脈僨張,一刀成快,終成囚徒。我們很難評說他們倆孰優孰劣。艷羡韓信絕世之功的大有人在,讚許楊志快意恩仇的也為數不少。所謂各花入各眼,遵循自己喜歡的内心即好。
韓信、揚志,個人行事可但從所願,無須譴責 ! 但代表一個國家、團體來說,不可主動卑躬屈膝,喪權辱國。
**夢想總是要有的
台灣缺少經濟上做實事的"馬雲",卻有太多政治上打口炮的"馬雲"
2016年,阿里巴巴說要在這五個領域實現重大跨越: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擅長演說的馬雲,還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2017年11月,杭州舉行的全球投資峰會上,馬雲現場預言,“未來房價如葱,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過去四年,我們見證了一連串讓人眼花撩亂的嬗變:新零售,我們看到了盒馬鮮生的崛起;新金融,看到了螞蟻金服的壯大;新技術,城市大腦、天貓精靈,各種新玩意層出不窮;新能源,大數據裡有金礦,阿里重新定義了“雲”……但新製造,過去幾年,一直没太大的動靜。以至於不少人猜測,阿里搞製造,估計搞不下去了。謎底,9月16日正式揭曉 : " 天貓好房 ",房地產數字化。
20200916下午,大陸TOP50來了49位頭頭齊聚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共同参加一場房地產數字化峰會。現場,阿里易居樂居、蘇寧重磅宣布啟動首屆“房產双11” 。終於,過去的房地闡發家的頭頭們,準備當韭菜被馬雲收割了。
如果最終得以實施,那麼從買房子到裝修再到家電,從按揭貸款到缴纳税金再到智能物業服務,龐大的阿里生態鏈將會徹底壟斷房地產建成後的所有環節,房企的大量利潤將會被整合供應鏈的馬雲拿走。就像當年淘寶和天貓激起大陸實體經濟的集體圍剿那樣,但眾犬吠火車,數字房地產經濟將房地產複製淘寶與天貓經驗。
螞蟻金服曾是最大的獨角獸,上市的IPO值超越阿美石油,世界第一。阿里雲的估值為1238億美元,也就是差不多8470億人民幣。如果阿里雲現在宣布上市,這個估值足以讓它成為中國第四大的上市互聯網企業,僅次於阿里、騰訊和美團。阿里雲已經城為了全球第三、亞太第一的雲,且在金融、零售、公共服務和互聯網領域,阿里雲的市場份額都位列第一。
被認為是時代穿越者的愛因斯坦,死後的腦袋被人刻意保存研究,為什麼這樣聰明 ! 馬雲往生後,腦袋也應該刻意保存來研究,新點子太多了,還大都能實現,改變生活型態,創造了很多千萬富翁。馬雲或許也是時代穿越者。
**2年多前,中國對美國高通公司的收購恩智浦案投下“否決票”。這一次,應該再次動用“否決權”,否決美國英偉達公司正式提出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20200916出現的一個網站却引起了世界媒體的關注。這個地址為avearm.co.uk的網站“救救ARM”,創建者是ARM公司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創建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為了反對美國的惡意併購與壟斷。
**機關算盡,誤了卿卿的性命
美國中央情報局(中情局,CIA)4個特工,在南海想對中國開展間碟行動,不料却送了命。這個事情發生在2008年9月,雖然是12年前,但直到最近才爆出來。
根據報道,當時美國中情局懷疑中國軍隊占領了菲律賓最大導嶼吕宋島北面的一小塊土地。所以,就派出了隸屬於中情局海事部門的4個特工,由斯坦尼克領導。任務是:到那塊懷疑被中國軍方占領土地附近海域,安放一個間諜裝置,刺探中國海軍艦艇的電子信號。
這個間諜裝置被偽裝成一塊大石頭,裡面裝滿了各種美國監聽的技術設備。安裝完後,4名特工計畫就坐船撤退到日本。在日本停留幾周之後,重新坐船到那兒,把那塊“大石頭”取回去,當然也就拿到了監聽數據。
當時,一個颱風正在菲律賓南部以東的西北太平洋面上醞釀,這就是後來的强颱風“海高斯”(Typhoon Higos)。有意思的是,“海高斯”這個名字是美國提供的,在查莫羅語(美國關島上的一種方言)中意思是“無花果”,這似乎也預示著中情局這次行動必有異常。
最初推算,颱風“海高斯”會刮過特工們要去的海域,這樣行動就應該中止或者推後。但是,斯坦尼克認定颱風會偏離,所以就在“海高斯”正式形成的前2天,9月28日,堅持要實施行動。他們坐上一條長40英尺(不到12.2米)的船開始行動,中情局還在船上放了一個信標,可以及時跟踪船的位置。
但特工們失算了。最終,風暴吞噬了中情局的船、4個特工、潛水器和那個裝滿監聽設備的“大石頭”。中情局後方人員,眼睜睜看著一切消失在風暴中心。
原本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但美國中情局和美國軍方配合得不好,它們之間也有矛盾。雙方都想露兩手,强化自己的存在感,爭取話語權。中情局的海事部門想要證明相比海軍更有能力。即便美軍遍布東南亞,但是美國軍方却對這個行動一無所知,因為中情局根本不想讓美軍知道。也忽視美國海軍太平洋氣象及海洋中心發布得颱風警報。
行動失敗後,中情局竟然没有要附近的美國駐軍和艦船馳援,而偏偏是請遙遠的日本自衛隊幫忙搜尋,結果是一無所獲。幾個月後,中情局紀念牆上多出了4顆代表紀念死亡者的星星。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政商勾结,國之大凶--波音
政商勾结,國之大凶
在一個被資本控制的國家,人命,真的是一文不值。
不僅美國如此,韓國也如此,全世界皆然。
20200917,韓國總理丁世鈞宣布,將多套房者視為投機分子,未來將加强打擊。並批評朴槿惠和李明博政府放縱地產,現在要進行無情清算,收拾政商勾结,給國民一個交代。
此前,社會上流傳一個笑話,稱韓國總統不是人幹的職業。
李承晚(1948-1960)流放海外。尹普善(1960-1962)被監禁。朴正熙(1963-1979)被暗殺。全斗煥(1980-1988)判無期。盧泰愚(1988-1993)監禁。金泳三(1993-1998)驅逐出境。金大中(1998-2003)監禁。盧武铉(2003-2008)自殺。李明博(2008-2013)目前平安,但官司不斷。朴槿惠(2013-2017 )被彈劾。絕大多數不得善终。
韓國大財閥與韓國總統命懸一線,也是多數不得善果。
鄭夢憲,現代掌門,2003年自殺。李健熙,三星掌門,1996年和2009年被捕。金宇中,大宇創始人,2006年被捕。崔泰源,SK株式會社董事長,2008年被捕。辛東彬,樂天董事長,2017年全家所有成袁均被起訴。
在韓國十大財閥中,至少六家的掌門人曾被捕,前五大財閥無一幸免。
大財閥的興起與政商聯盟
大財閥產生領域,多為權力壟斷與領域,以及半開放行業。權力豪門擁有深厚的政治與資本,故起步高,容易獲得社會資源。 這些家族多從事一些需要審批的貿易,基礎產業,能源等產業,以及眾多官辦壟斷產業。
而半開放行業,亦多被豪門或其代理人把持,最顯著的就是地產與金融行業。幾乎每個大財閥背後,都有一個或者一批豪門加持。
裁罰的存在,加速和加劇了社會不公。他們利用權力扭曲了市場,也破壞了社會公平。
兩大弊端,一是不公平競爭。得到了權力的傾斜和照顧的企業,實際上侵害了潛在競爭者的權利。傷害了公平。二是將政治家和商人都推向了不義的境地。為其日後的不祥命運,埋下了伏筆。最後,多數貪腐政客和裁罰成了難兄難弟,都難得善終,兩者命懸一綫。
這一現象充分說明,國家改革與轉型,並非總是精英帶動大眾,有時可能相反:大眾早已完成了現代化,而權貴和財富精英,却仍留戀特權。充分說明,權貴經濟不是市場經濟,甚至是市場經濟的破壞者。
**美國所謂的長臂管轄,本身就是政商的深度勾結,對內對外皆然。對外的暫且不說,看看內部的政商勾結。
最近,美國國會眾議院發布針對兩起波音737 MAX機型墜機事故的調查報告。報告認定是波音公司和美國聯邦航空局的共同錯誤導致了2018年,兩次空難的發生。準確地說是嚴重的是官商勾結,致346人死亡的慘劇。
737 Max機型本身就有問題,這是導致空難發生的根本原因。
更為惡劣的是,為了拿到適航證,波音公司採用欺詐手段快速通過美國聯邦航空安全局的審查程序。這也將美國航空局推上了風口浪尖。事實上,美國航空局的瀆職,幾乎是全方位的。
在737 Max投入運營前,美國航空局在安全審批流程上就没有盡職盡責。
737 MAX投入運營後,其缺陷逐漸暴露,美國飛行員對這款飛機也提出過多次投訴。然而,美國航空局熟視無睹。
空難發生後,為了安全起見,大部分國家都暫停了737 MAX的航班。美國航空局不僅無動於衷,還兩度發聲,堅稱波音737 MAX依舊適航。美國航空局為何要袒護波音?
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歷時18個月,接露了波音與美國航空局的隱秘關系,也是公開的秘密。
美國航空局與波音,按理說,是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關系。不過,1996年,波音收購麥道,成為美國唯一的大型客機製造商。這意味著,航空局在大型民航客機領域的監管對象,只剩下波音,一個唯一代表美國参與全球競爭的工業巨頭。
面對波音這個龐然大物,美國航空局對波音要忌憚,甚至討好三分。
最近幾年,美國航空局將安全認證工作交給波音公司自行評估,認可後頒發適航證。這哪是什麼監管與被監管,繭直是官商勾結。
美國航空局也有自己的苦衷。其代理局長丹·埃爾維爾在参議院的一次廳證會上表示,如果美國航空局進行所有的飛機認證,需要新增一萬名員工,每年耗費18 億美元。
然有媒體調查却發現,航空局最近三年的預算保持在160億美元左右,用於“飛行器安全審查的認證服務”的只有1.4%,2.3億美元。這裡面即使没有腐敗,也是瀆職。航空局將評估的權力轉移至波音,嚴重損害了監管的獨立性。誰又能保證,波音不會監守自盗?
波音在美國是一家“大到不能倒”的企業,波音的航空產業鏈實在是太大了。有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航空產業鏈相關商品和服務經濟活動總額到1.8萬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達1090萬個,對美國GDP貢獻超5%。據估計,僅737 MAX機型停產,將會使2020年美國每個季度的名義GDP下降0.28%。假設波音倒閉,美國也得摔個跟頭。
除了經濟上體量大,在軍政兩界,波音也是長袖善舞。
政治上,波音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兩點:
其一,高管進入美國政府的決策層。
美國前總統奥巴馬曾任用波音公司董事會成員担任他的幕僚長和商務部長。現任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帕特里克·沙纳漢,也曾在波音工作31年。特朗普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尼基·海利,盡入波音公司董事會,政商關係足見密切。。
其二,捨得花錢遊說。
波音是在遊說方面花費最多的美國企業之一。僅2018年,波音為遊說聯邦政府就花費了1510萬美元。暗地裡的,只怕就更多了。2016年美國大選,波音押注希拉蕊失拜,随即又轉變方向,給川普的就職委員會補捐了100萬美元。
由此可見,波音是一個美國航空局不敢惹的厲害角色。憑藉著絕對的壟斷地位,波音是唯一参賽的運動員,還享有裁判員的部分權力,與賽事主辦方的關系還非常密切,想不得第一都難。
一旦監管缺失,悲劇是無法避免的。
有人說,波音是美國的國企。其實,說波音是美國政府的股東,可能更為準確。這個股東,勢力之大,已經能够左右政府的決策。對這兩次空難事故來說,波音的想法,當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美國航空局、政府,乃至川普,也是這麼打配合的。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及其團隊,甚至專門搭乘了一次737 MAX8航班,以顯示對波音安全的信任與背書。
誰也没想到,事情發展出乎了波音和美國政府的預料。中國打響停飛第一槍,率先停飛737 MAX機型。埃塞俄比亞政府頂住壓力,把黑匣子交給法國人解讀,推動歐盟加入了“停飛陣營”。於是,其他國家陸續加入。此時,停飛737 MAX已成全球共識,很多買家已經開始取消波音的訂單,並開始要求索賠。大勢已去,美國政府再死扛,也没有意義,只好宣布停飛。
空難已是事實,利空已出清。如果停飛一事持續炒作,將二次衝擊波音的股價。對波音來說,絕非好事。不見棺材不掉淚,扛不下去,自然就不扛了。如果中國不率先停飛,那麼,空難一事,是否就會被糊弄過去,真不好說 ! 但波音與美國航空局官商勾結的真相,就將永遠無法大白於天下。
在一個被資本控制的國家,人命,真的是一文不值。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資本操縱善意下的惡果;大數據、雲計算的雙刃劍;規則
資本操縱善意下的惡果--快遞騎士
自由度大、彈性高、上手快,不看老闆臉色等是快遞外賣行業的優點,據說只要努力,收入也不差,因而很招一些年輕人喜歡加入。涉及點餐外賣的資方平台,餐飲店、騎手的勞方與消費者四方,都想從中獲利,除議定好的分差帳比例,想賺更多就要各個環節都提高效率,讓消費者滿意,吸引更多人加入點外買,送更多外賣,並提供高單價物品點賣。
先了解騎手送餐時間是如何計算的。最先是估計以每公里15分鐘來來計算,若客戶送餐地距離賣店是2公里,則等待時間是( T = 15 * 距離 ) 30分鐘。若騎手想提高效率而騎快甚至違反交通規則,可能20分鐘就送達。眾多騎手創造的數據資料進入系統計算發現,30分鐘太長,於是修正計算公式成為( T = 10+5 * D ),2 公里現在只需20分鐘即可。形成,是騎手過去的高效率數據經平台冰冷的系統計算再縮短時間,而送單效率的壓力完全由騎手承擔。數百萬計的騎手為了競爭與不失單就更瘋狂加速度、違規,致交通意外事故頻傳。引起關注。
有人說,送外賣的騎手( 外賣小哥 )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的高危行業。近日大陸刷屏的《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通過深度描繪對騎手的嚴重"剝削",將點餐外賣冠軍的美團推上了風口浪尖,也激起了大眾對快遞員的廣泛同情。這是美團資方的無情剝削還是另有因素 !? 老對手「餓了麼」宣布將發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時增加一個「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如果你不是很著急,可以點一下,多給騎手一點點時間。
很多人看來,這不就是一件小事嗎?多等一下不就好了嘛。所不知道的,這是一條惡的規則其殺傷力有多强。
在小按鈕新功能開發後,假定80%的人心存善意,他們體諒外賣小哥的難處,理解他們生活的不易,希望他們在送外賣的途中平安出行不要出事故,點擊並選擇「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這個時候,對外賣小哥來說,自己會做一個優先排序,一定是先送「我不願意等」的用户,而後送更有同理心,更體貼的用户。久了,大家發現:
選擇「不願意等」的用户原來預測時間是20分鐘拿到外賣,現在10分鐘就拿到外賣了。因為所有的外賣小哥集火服務這20%的「不願意等」用户;選擇「願意等」的用户原來預測20分鐘拿到外賣,現在需要30分鐘拿到外賣。但是他們並没有得到什麼更多的回饋,甚至有時候,如交通高峰期他們需要等的不是10分鐘,而是20分鐘、30分鐘。無法抱怨,畢竟,是自己選擇多給小哥一些時間。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用户願意選擇「不願意等」,因為他們的同理心除了更長的等待時間並不能換到任何的實際價值和反饋。兩個月後,80%的用户選擇「不願意等」,20%的用户才會選擇「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
於是外賣小哥為了拿到好評價,開始「欺負老實人」,所有的外賣一定是送完不願意等的80%的外賣後才考慮願意等的用户。結果,選擇「不願意等」的用户現在也快不了多少,但是,有同理心的用户就倒了血霉了,他們需要花費可能原來2-3倍的時間來等待,最後終於怨聲載道,怒氣冲天。於是,所有人的同理心都被磨没了,100%的用户都選擇了「不願意等」。
外賣小哥原來一個小時送20個用户,現在還是一個小時送20個用户,什麼都没有改變。在這樣的功能中,首先存在的不合理性,就是壓榨用户的同理心和善良,幾個月後,大家再也不願意去體諒外賣小哥了,而是「這是應該的」,我才不願意等,你們别想「欺負老實人」。
而外賣小哥們對用户的怨氣也越來越大,因為所有的用户都選擇了「不願意等待」。「現在的人怎麼都這樣,太不體諒人了」。當良好的動機和行為得不到鼓勵和反饋,這本身就是對善的一種懲罰。
看一個典故 :
春秋時期,子路救人,受到魯國人的稱讚,當事人也送给子路一頭牛作為報答,子路便欣然接受。同樣,子貢也救人,官府依規定要給他獎勵,堅決不受。因為君子當見義勇為、重義輕利。
结果,孔子批評了子貢却對子路的行為表示讚賞。道理很簡單:子路見義勇為並獲得了回報,這是一個正向的反饋,激勵鲁國人爭著去見義勇為,做好事。盡管這種行善是有償的,但總比作壁上觀、袖手旁觀好吧。而子貢做的,却是一個錯誤的反饋機制,丟失了激勵他人的示範作用。
子貢的行為還給後來者一個道德兩難的選擇。救人沒有獎金甚至有成本,吃虧是心甘情願、活該;拿獎金,說明動機不純,行善是為錢而不是為義。於是就有人想,算了吧,憑什麼我做好事就應該吃虧,不幹了,愛誰誰!
而「餓了嗎」就是在告訴大家:你的同理心是好的,你應該為你的同理心買單,就是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當良善的同理心被不斷的吞噬,就會只剩下一個念頭:合著我善良老實,我就活該被欺負啊!
現在就是:不願意等,是不善良,没有同理心。願意等,活該你吃虧。最後,都不願意等,一旦延誤,用户的怒氣轉移到了外賣小哥身上,差評扣錢活該。而平台振振有詞說:客戶不願意等,對外賣小哥不體諒;快遞送貨慢,這兩件事和我都没關系。
平台本來有足够多的方式如增加投入,來提升送或的效率,但平台選擇了最無效的方法,去盤剥用户的同理心。等所有用户都不願意等的時候,平台又成功的轉移了矛盾,讓用户和外賣小哥之間相互埋怨。如果有一天,外賣小哥不幸發生交通意外,平台一定會說:現在的人太没有同理心啊 ! 看看,居然100%的用户選擇了「不願意等」,社會太冷漠了,多等 5分鐘,外賣小哥就不會出事了。
南朝時期,富豪石崇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讓侍衛把美人殺掉。
一次,名士王導與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導向來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殺人,當美女勸酒時只好勉强飲下。王敦却不買帳,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殺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責備王敦,王敦說:「他自己殺他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看完這個典故,做何感想。
大部分的人都會怒罵王敦麻木不仁,簡直就是禽獸。但是等等,就算王敦再不是東西,但殺人的人不是石崇嗎?石崇就是那平台,成功的把矛盾轉移了,這個王敦太壞了,他寧願美人去死都不願意喝一口酒。平台不去合理的安排配送機制,為什麼要去讓有同理心的用户多等?
這仿佛是在一所醫院,院長碌碌無為,外科長期只有一個醫生,從早忙到晚,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也不能休息,才能把問題解決完。院長不去想增加門診、增加编制、不去提升服務流程的效率,却一瞪眼,說:
「小王啊,你看,那麼多人都等着你给他們服務呢,群眾的病還没有看,還老想著休息,要有同理心、善良啊」。當病人等的不耐煩,怒火爆發時候,院長又會說:「你看你們這些病人,醫生已經累的快暈倒了,衣服都汗透了,一天都没休息,晚上還要動手術呢,就不能體諒體諒醫生,多等會兒,要善良啊」。醫院不作為引發的問題全部轉移到了醫患矛盾的身上。
同樣,快遞平台就是不願意花錢去優化派單系统,優化導航路綫,優化騎手管理體系,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了用户的身上。生事者變成仲裁者,資本,果然雞賊。
能够多給外賣騎手5分鐘的,只有平台,而不是用户。消費者可以給外賣小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但這是我們的權力,而不是平台绑架我們的手段。
一、數據,即權力
對於平台公司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騎手來說,效率就是生命。過去幾年,配送里程增加,配送時間却在減少。系統算法計算的是最理想的極限時間,却忽略了現實諸多偶然因素,如電梯壅擠、雨天堵車、电動車故障等。本該是平台該面對的問題,平台却將皮球踢给了消廢者,推出新功能,增加“願意等待系统”。說顧客是上帝,不是我們要求騎手快,而是你們(消費者)要求騎手快。
算法優化配送,提升經濟效率,這是技術進步,有益於消廢者,有利於平台。理論上來說也有利於騎手,節省了不必要的路程。但是,總覺得其中有問題,又說不出哪裡出了問題,最後只能從情緒道德上譴責資本家剝削,從社會責任上呼籲資本家手下留情。
從經濟學的角度,算法支配騎手是一種壟斷行為。這種技術性壟斷,很可能構成平台濫用數據優勢,以及價格歧視中的大數據殺熟。數據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權力。
數據本是用户的一項私人資源,數據所有權也就是一項私人權力。但是,現在大型平台没有採用分布式系統,私人數據被中心化的數據庫壟斷。因此,私人的數據所有權被剝奪,科技公司便產生了所謂的大數據支配優勢。科技公司往往在不告知用户的前提下採集、占有並使用私人數據。
數據如何成為科技公司一項“ 關鍵權力”?
用户在平台上留下的任何結構性的和非結構性的數據,經過科技公司的數學模型分析後,變得具有預側性。隱秘在用户深處的欲望、需求、情緒、情感可能被算法洞悉,科技公司可借此推送信息,引導消費,改變甚至控制人們的思想及行為。濫用大數據支配優勢的極端情况是大數據殺熟,亞瑪遜是大數據殺熟的“始作俑者”。
二、歧視,即壟斷
大數據殺熟其實是一種歧視性定價行為。而價格歧視是一種被打擊的壟斷行為。價格歧視是指廠商在同一時期對同一商品向不同客户索取不同的價格。廠商可借此獲得差别定價的壟斷利潤。而消費者在這一行為中受到了針對性定價的歧視。
當然,差别定價是一種商業競爭策略,並非所有的價格歧時都是違法的,比如量購、販。
價格歧視,通常用在消費領域,這與騎手有何關系?這裡需要引入兩個概念:信息不對稱和消費者剩於。比如,這部手機標價3000元,你的心理價位是3500元,那麼省出來的500元就是消費者剩餘。與消費者剩餘相對的概念是生產者剩餘,兩者可以稱為“交易剩餘”,屬於一種“心理剩餘”。
有人認為,“交易剩餘”不過是心理效應,不會造成財富損失。這種解釋錯誤的。交易双方只有交易剩餘大於零時,才會選擇交易。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划得來”。交易剩於是真實財富,交易之所以發生以及交易帶來的財富,正是“交易剩餘”。
而價格歧視所獲取的超額利潤,也正是“交易剩餘”。正因為企業攫取了消費者的“交易剩餘”,我們才認定其獲得了超額壟斷利潤。在一極端價格歧視中,企業掌握了每一個買家的信息,對每一個買家都索取了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從而賺取了所有買家的全部消費者剩餘。
騎手與消費者一樣,其私人數據都被平台系統掌控,平台可能存在濫用大數據支配優勢。正如上文所講的,平台的算法根據騎手、買家、賣家等信息,極限壓縮配送時間。極限壓縮配送時間是經濟效率的體現,也可能壓榨騎手的交易剩餘。
馬歇爾的“消費者剩餘”理論没有推廣到勞動力市場。在消費品交易中,買賣双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清,交易終止。交易双方在交易發生實便已經計算出了各自的“交易剩餘”。但是,勞動力市場的交易要複雜得多,資方雇佣勞動,勞方給資方提供的是勞務,不容易衡量,却需要時間交付,具有相當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不考慮供求關系的情况下,勞方最開始處於信息優勢方,資方處於劣勢方。因為在雇佣勞動時,資方投入的沉没成本,如廠房、設備都是看得到的,而且勞方來可能随意濫用、支配、牽制這些設備和資源,给資方造成損失,錯失商機。
而勞方則只是帶個“人”來,沉没成本低,且信息不透明。資方很難衡量員工到底有多大能耐,是否使出全部力氣和智慧,是否偷懶敲竹杠,是否“尋租”。同時,勞動者的資源掌握在自己身上和腦袋(人力資本)中,人力資本與勞動者者一般是不分離的,且容易帶走。
所以,理論上,勞方剝削資方。勞方偷懶,敲竹杠,尋租,便是在賺取更多的“交易剩餘”。如果勞方不計加班費地幹活,資方便賺取了更多的“交易剩餘”。值得注意的是,勞方市場中的交易剩餘、價格歧視都在過程之中,不容易被發現、計算。資方為了改變信息不對稱的地位,避免被勞工“磨洋工”、“敲竹杠”,選擇與勞方簽署雇佣合同,制定嚴厲的規則,以约束勞方行為。
在18、19世纪,勞資双方的矛盾極為尖銳。工人的效率極低。資方采取粗暴,甚至違法的方式對付工人。工人則組建工會,甚至加入暴力團體,對抗、群歐資方。直到資方找到了泰羅制的“ 科學管理”方法。勞資双方的矛盾有所緩和,計件工資的引入使得工人與資本家的目標趨於一致。
但是,流水綫的發明及推廣,讓勞資双方的地位發生了逆轉。
三、算法,即剝削
1913福特汽車發明了第一條流水綫後,勞資力量發生了逆轉。泰羅制利用了分工理論研究工人的動作,流水線以機械化的方式落實了泰羅制。在流水綫上,工人的身體、動作、時間、精力被重復的機器綁架,工人已經被機械化。最早斯密在《國富論》中担懮,分工可能導致知識退化。誰也無法否認,基餘分工的泰羅制及流水綫帶來的工業效率革命。但是,這一工業效率背後潛藏著另一種剝削,那就是資方對勞方交易剩餘的剝奪。
人們往往忽略了斯密在《國富論》中的另一種擔憂:知識積累帶來規模遞增,規模遞增引發市場集中。不管是流水綫還是系統算法,正是利用了技術的壟斷優勢,幫助資方建立了信息優市和議價優勢。
在流水綫上,任何工人都必須比如1秒鐘,完成一道工序,消滅了磨洋工。流水綫上的時間,相當餘給所有工人確定了强制性的價格。不管工人是否願意,這個價格剝奪了工人的“交易剩餘”。如果資方發現工人的動作越來越嫻熟,還有多餘時間,即有更多交易剩餘可以榨取,便會調高流水綫的速度。
如今,騎手變成了被算法支配的流水綫上的工人。騎手們的工作時間完全被系統支配,當算法深度學習後發現還可以壓縮時間,那麼騎手們的“交易剩餘”又被削減。理論上,算法還可以對每一個騎手實施“大數據殺熟”。針對每各騎手的數據確定不同的配送時間,相當於給每個歧視實施不同的“歧視性價格”。
資方居於信息優勢方,騎手處於信息貧乏方,在算法面前没有任何議價能力。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的信息,與對方進行價格博弈,本是一種正常的合理的競爭行為。正是這種競爭行為才促進技術進步及效率提升。但是,在自由市場中,其中一方獲取了信息壟斷優勢,比如平台掌控了私人數據,對另一方實施價格歧視,最大限度地榨取“交易剩餘”,那麼價格將扭曲,經濟效率也會下降。騎手的部分收益被平台攫取,財富長期向平台傾斜,打亂自由市場的分配機制。
大數據、雲計算的雙刃劍
算法優化配送,提升經濟效率,這是技術進步。可惜進步帶來的額外利潤,被資方平台完全佔有,勞方、消費者被剝削。可能有人會提出,自由競爭會解決這個問題。不願意幹騎手,可以去工廠上班。可正是因為工廠上班工資太低,才使更多人做騎手。如此爭論變成無意義的抬槓。
真實的邏輯是,流水綫“壓榨”了工人的“交易剩餘”。工人跑去送外賣,然後被算法壓榨了“交易剩餘”。工人和騎手的收入被壓低,也會拉動整個勞工市場的工資水平降低。甚至,還可能對其它行業夠成不正當競爭。比如,方便麵企業却因此遭了殃。
算法可以支配騎手,也可以支配我們每一個人。在大數據時代,平台理論上可以掌控每個買家的信息,對下壓榨每個買家的全部“消費者剩餘”;也可以掌控每個騎手的信息,對上壓榨每個騎手的全部“交易剩餘”。平台兩頭都可獲得超額的壟斷利潤,導致財富向互聯網巨頭集中。
價格歧視理論揭示了被大數據、雲計算“偽裝”的算法剝削。《工業社會及其未來》的文章發出警告:“工業化時代的人類,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控制,就是被機器背後的少數精英所控制。”如果數據不私有化或未建立對算法的有效管控(注意前提),算法即剝削。
大數據、雲計算是把雙刃劍,能造福,也會禍害,如何趨福避禍,善於利用,值得思考。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裡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就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
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
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常是勝利者說了算,善惡参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諾貝爾獎;TikTok的鬧劇
諾貝爾獎
20世纪前50年,德國獲諾貝爾獎章最多。
二戰之後,美國在諾貝爾獎榜單一騎絕塵;同時也在超極帝國之路上一路狂奔。
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5人;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9人。換句話說,日本過去19年拿到19枚諾貝爾獎章,進入爆發期。
但與此同時,輿論界却常常以“失去的20年”形容日本。兩者之間好像有矛盾。
所謂“失去的20年”,是指日本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之後,20多年内日本經濟一直高位震盪;對比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好像是“失去了”。但在另一方面,日本雖然失去中低端制造業的某些市場份額,但日本並没有真正衰退。因為仍在部分高端製造業領域享有巨大的優勢。
例如,在半導體領域,日本的硅晶圓、化合物半導提晶圓、光罩、光刻膠、靶材料等14種重要材料,占了全球50%以上的份額,有著絕對的優勢。2019年前15大半導體設備商的排名當中,有8家來自日本。
日本是如何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的?
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
經濟資源導向,具體說,就是錢給誰;
教育制度重心,指為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民族性格錘鍊,如何尋找個體和群體的契合點。
如果以日本為参照物,中國從改開之後發力經濟建設,到現在也高速發展了30多年,理論上也到了諾貝爾獎井噴的前夕。但究竟會不會發生井噴,誰也不知道。
中國面臨產業升級、從中低端向高端邁進;諾貝爾獎是繞不過的門檻。中國想復制日本的成功經驗,也需要在科技领域砸錢。
在科技领域砸錢有没有用?不一定,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不砸錢一定没用。中國科技企業中,華為算是捨得對科技砸錢的典型,已經證明了砸錢科技有可能成功。
砸錢科技領域,相當於把茲源給科學家和工程師。這個群體平常不吭聲,却是社會脊梁,關鍵時很靠譜。
科技的基礎是教育。日本的教育體制,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次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時代,灌輸軍國主義那一套,培養出野獸一樣的日軍。
日本和中國一樣,有濃厚的集體主義思維。但戰後,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的意義在於,成功地在集體主義思維中植入個性化思維。目前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基本都是這次改革中誕生的。
中國的教育系統,目前還是著重培養工程師。當然這裡没有對工程師不敬之意。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工程師群體功勞巨大。這裡想說的是,國内教育過於重視集體主義,搞得很繁重。繁重的指標教育不僅會把學生的好奇心磨乾淨,也能把家長的好奇心磨乾淨。没了好奇心,也就没了科研探索的動力。
中国宜借鑒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模式,在集體主義和個性化之堅尋找平衡點。
從上述得知,產業背後是科技;比科技更基層的是教育;比教育更基礎的只有民族性。日本成功的精髓在於,把民族性、教育改革與科技砸錢完美融合。
民族性受傳統文化、政治制度、生活型態與社會氛圍等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民族性也是可以改變的,雖然慢,經過長時期的薰陶仍是會變的。看今日的中國人個性,與皇權專制的清朝時已有很大差異,就連兩岸70多年的分隔,在很多部分的展現也逐漸有語言、認知的分岐。
現在的科技領域,已經到了大兵團作戰時代。既然作戰,那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砸錢砸資源砸教育,都是最基本的操作。
任正非說過,“在過去的20多年,凡是我們在數學和算法上投資比較大的,有專門的團隊在做工作的,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產品在全球都逐漸走向了領先;凡是不重視在數學和算法上投資的,這些產品目前來看都是落後的。”其實就是砸錢砸資源砸科學家。
附記 :
日本在80年代又搞了第三次教育改革,以個性化教育為中心而忽視集體主義。但是日本這代年輕人走上社會之後並没有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反而成了日本低欲望社會的主力軍。而現在中國很多專家都在告訴大家,要學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模式,重視個性化教育而忽視集體主義。這相當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中國 . 蘋果 VS 美國 . TikTok --- 角色互換的平衡
一售各表--面子
2005年8月,一塊屏幕上放著一張七年前馬雲和楊致遠的照片,背後的大展板刻著“阿里巴巴與雅虎公司全面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很快,《第一財經日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標題是《阿里巴巴鯨吞雅虎中國、雅虎十億美元陪嫁》。随後,中國媒體上“阿里閃電鲸吞雅虎中國”,“雅虎十億嫁妝嫁女”的新聞鋪天蓋地,媒體紛紛熱傳阿里將在搜索技術等方面獲得雅虎的大力支持。一時之間,馬雲仿佛打赢了老美的民族英雄一般。
只不過,美國那邊的報導,則是雅虎以10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阿里巴巴35%的股權,成為了中國電商巨頭的第一大股東。随著雅虎成為大股東,馬雲跟雅虎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控制權爭奪戰,一度險些被逐出阿里;馬雲背著雅虎轉移支付寶事件,更是一度讓双方對簿公堂......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甲骨文作為TikTok可信賴的數據安全合規合作伙伴,代表來解决美國國家安全問題。
“一售各表”,各有面子也各懷鬼胎。
TT&甲骨文合作夥伴--裡子
TikTok將繼續把美國作為總部,並為美國創造2萬個工作崗位。甲骨文作為數據合規伙伴,類似蘋果在中國由雲上貴州進行數據合規的方案,並不涉及之前川普提到的要求TikTok出售,也不涉及TikTok的核心技術轉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接受媒體採訪時稱TikTok先拒絕了微軟收購,轉而選擇和oracle(甲骨文)合作,讓它們負責數據安全合規。
美國政府藉口數據安全,現在數據交給甲骨文oracle管,甲骨文將會管理TikTok在美國的用户資料。同時,這也是一種對等的關系,類似蘋果在中國由雲上貴州進行數據合規的方案是一樣的。中國担心蘋果會拿走中國的用户數據,而蘋果也想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於是双方選擇了中國管理蘋果在中國的數據,蘋國續留中國發展。
蘋果與TikTok在對方國度角色互換,互聯網數據主權與運營分割。
TikTok最有價值的“智能算法”就在中國調整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前一天,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對TikTok的收購突然加速,即將在短短48個小時内完成收購。這兩件事情相隔不到一天,恐怕不只是巧合。
目前,各方放出來的消息衝突不少,其中比較確定的是甲骨文和沃爾瑪此輪注资的規模,甲骨文和沃爾瑪則會分别獲得TikTok12.5%和7.5%的股份。但是,對於很多關鍵點,媒體跟特朗普却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說法。首先是控制權。媒體表述,甲骨文和沃爾瑪只買了Tiktok20%的股權,占 Tiktok80%股權的中國公司字節跳動仍是大股東。特朗普表述,Tiktok被美方完全控制,與中國無關。
美國現在的意圖很明確,就是想對自節跳動“切香腸”,直接把屬於中國的TikTok公司給切走。邏輯也很簡單,三步走:
第一步:在美國成立一個TikTok Global公司,美國通過股權、董事會、美國法律來對TikTok進行控制,架空TiTok;
第二步:甲骨文可以審查TikTok的源代馬和所有更新内容,也就是說甲骨文可以掌握所有TikTok的技術,實在不行將來把TikTok甩掉另起爐灶都可以;
第三步:通過美國法律,把TikTok與自結跳動切開,用法律、行政手段將TikTok控制在美國國内。
經過這麼“切香腸”,相當於把抖音限制在了中國國内市場,而TikTok完全成了美國控制的國際化互聯網公司,美國將借用TikTok打下的江山,通過對接華爾街滋本快速將TikTok快速做大,然後占領全球市場,實現鳩占鵲巢。
這個鳩佔鵲巢還不僅僅是商業上的,美國是打算借搞“全球教育”出海,將TikTok Global作為全球的意識形態推行工具,用TikTok這個平台,用字節跳動的技術,打美國的天下,傳美國的錢,傳播美国的意識形態。如果那樣,未來大概就成了中國的抖音和美國的TikTok Global 這樣的格局了。
這是美國的理想意圖,北京或自節跳動是傻子嗎 !? 理想豐滿,現時向來很骨感 !
**1996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簽署了《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進行技術出口管制,包括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系統等。
這些技術很多都跟《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重合,也就是說,我們從被禁止入口,做到了領先與反超。
8月28日,大陸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數目錄》。其中新增農業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技術、绒山羊繁育和品種培育技樹、空間材料生產技術、大型高速風洞設計建設、航空航天軸承技術、激光技術等23項限制出口的條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處理技術下,新增加的兩條: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
TikTok最有价值的“智能算法”就在中國調整目錄的前一天,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對TikTok的收購突然加速,即將在短短48個小時内完成收購。這兩件事情相隔不到一天,恐怕不只是巧合。
其他限制出口的前沿技術,中國也許不是世界第一,但至少都處於領先地位,舉幾個例子 :
1 激光技術;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聞標題:美國突破中國技術封鎖成功研制KBBF晶體。
2 大型高速風洞技術;風洞的技術水平和飛行器的發展緊密相關,有“一代風洞、一代飛行器”的說法。
大型海上浮動平台能用來幹嘛呢?首先就是可以進行飛行器發射。因為越靠近赤道,地球的自轉速度就越快,使用的燃料就越少,但是中國在赤道附近並没有發射基地,於試這些海上浮動平台就有了用武之地。
3 海上島礁利用和安全保障裝備技術
中國的海上浮動平台跟美國純粹的軍事思路不同,用途要更加廣泛。不僅可以當做浮動馬頭、後勤基地、空港以及海港,還可以作為海上鑽井平台和後勤基地。更重要的是,這東西是模塊化組裝,能够根據不同的需求和場景進行靈活組合,還能够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移動,以其龐大的體積來說,這樣的速度不算太慢。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高智商 + 高情商
**年輕時的愛情是夜不能寐,年長後的愛情是安然入睡。
互相欣賞,才會彼此走近;靈魂相似,才會相知相契。
**男人買了一條魚回家讓老婆煮,然後準備自己跑去看電影,女人也想一起去。
男人說:兩個人看浪費錢,你把魚煮好,等我回來,邊吃邊和你分享故事情節。
待男人看完回來時,没見到魚,就問女人:魚呢?
女人淡定地找了把椅子坐了下來說:魚我全吃了,來,坐下來我給你講講魚的味道。
感情是一座天平,你若對我好,我亦會對你好。人心都是相互的,幸福都是真心換取的。
**張愛玲說:人生是一襲華美的長袍,裡面爬滿了虱子。
人一輩子,真的不容易,世間百味,跌宕起伏我們都要去嘗,人生實苦,感情、生死與金錢三劫,個中酸甜苦辣的各有不同,誰也在所難免。
年輕時的爱情是夜不能寐,年長後的爱情是安然入睡。從夜不能寐到安然入睡,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一場經歷,一次成長。成長是一程温柔又殘忍的生離目送,更是一生漫長且没有盡頭的天人永别。珍惜過,就不遺憾。
人生是海,金錢是船夫。如無船夫,度世維艱。為金錢奔波是大多數人的痛苦,但看到生活的希望時,就能擦掉汗水,含笑再向前行。
**龍應台很傳神地描寫過父女母子一場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悵然。
有緣這輩子成親人;緣盡離別,黃泉路上不相見。
**朋友曾經和我討論過一個話題:現在40多歲的我們,和20歲時的我們,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我想了一會兒說:“也許是,我终於理解了為人父母的心情。”
就像作家麥家所說:“親情裡藏著宿命。” 當我們面對叛逆期的子女時,常感覺焦慮、無奈又痛心。
當回首自己再叛逆期的一些片段是否似曾相識 !? 人常常要繞了一大段遠路,走到了時間的另一頭,變成往事的旁觀者,才發現,我門與父母殊途同歸,互換了角色。那些年少時不明白的東西,終於在時光的推進中和前塵和解。
**你在什麼時候突然理解父母 ?
一個女孩說 : 當我生下自己女兒時的一剎那,我突然覺得我理解當父母的心了。
女孩曾是一名堅定的不婚主義者,甚至有一年過年,面對長輩們的集體催婚,她站在20樓的陽台上,指著下面說:“你們再逼,我就跳下去。”
後來,她與丈夫一見鍾情,生下女兒,抱著粉嘟嘟的小寶貝,女孩說:“我突然覺得自己將來也會變成催婚的家長。
“一想到我和她爸走了以後,她在這世上就没有一個親人了,心都揪了起來。我以前特反感父母瞎操心,現在才明白,他們是害怕没有人替他們來愛我了。”
有人在評論區問她:没有找到合適的人就结婚不是瞎搞嗎?她回答:没錯。可是,我後悔的是,為什麼當初絲毫不理解他們,說了那麼多傷他們的話。
人穿過歲月走來,身上怎會不帶有時代烙下的暗傷?下一代人很難理解上一代人的烙印、暗傷而排斥。而這樣的烙印,我們身上又何嘗没有?
**一日,兒子冲我大吼:“是不是在你眼裡,我什麼都做得不對?”我頓時失語,恍惚看到二十年前,我也曾這樣控訴過母親。我不由得想,那時的她,是怎樣的心情?有人說,生命是一場輪迴,我們終將活成父母的模樣。
我更覺得,生命好似一個隱藏的文件夾。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這條線静静地蜿蜒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等著我們來到時間的某一個節點,循著種種痕迹,追根溯源、按圖索驥。
時間並不是用來冲淡一切的,而是要指引著我們去尋找生命中的答案。我們身上最好的和最壞的品質,最優越和最卑微之處,都來自於父母。
兩代人的時空環境不同,下一代更適合當代。必須要用更强大的能量,去理解他們所作所為的出發點,才能得以真正跨越他們的局限。
**生活中,常會聽人感慨:自己想做一件事,可年齡不合適了,若是再年輕幾歲就好了。其實,生活的每一個當下都是餘生最年輕的時刻,想實現什麼夢想、想學什麼技能,盡情去嘗試就好了。
有句話說:人總會長大,但心靈的童年却可以永存。
人除了生理年齡,更重要的是心理年齡。只要心不老,生理年齡就緊緊只是個數字而已。學會忽略年齡,可以挖掘出自己更多的潛能,也更容易發現生活的多面與精彩。
**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 當你越想忘記某人某事的時候,反而記得越清晰;當你不把它當一回事的時候,反而不經意間就忘記了。遺忘不需要刻意,只需把一切交給時間與歲月。
每一段經歷、每一種生活,都夠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都有可敬可愛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時間的餽贈,記住能記住的,忘記可遺忘的。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很多人並不是真正過得不幸,而是拿人長處與自己短處比較,從而覺得不幸。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冷暖自知,看起來光鮮安逸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與要付出的代價。而細心體會自己的生活,也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幸福與平静。正所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好的人生從來不是攀比出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双手創造出來的。你不必刻意攀比,只要努力付出、感恩擁有,相信生活自會給出驚喜與回報。
有句話說: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願往後餘生,我們都能做知足常樂之人,過更通透的生活。
**成長的最佳捷徑,就是堅持學習。學習知識,學習社交,學習做人,學習一切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人類最好的醫生就是空氣、陽光和運動。它治的不止是身體,還有心。
**随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
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和諧不是靜態的和諧,和諧是競爭之中的平衡狀態。原則性的問題就要據理力爭,不當牆頭草,不能和稀泥。
這才是真正的随和。
**一句話:小成就靠做事,大成就靠做人。
人品,就藏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人”字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却並不容易。
人品是檢驗一個人的標準。人品過關,即使能力一時不够優秀,也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取得成就。而人品一旦不過關,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窄,直到最後無路可走。一個人哪怕再聰明,若没有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做事不擇手段,最後也會被自己的聰明所誤。
做人,人品永遠大於能力。
**有句話說:“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人品有時候就像一個方向標,只有方向對了,你的努力和能力才能錦上添花;若是方向錯了,即使能力再出眾,也终究是一場災難。
**人生在世,能力決定我們走多快,而人品決定我們走多遠。
在生活中,總有人喜歡拿别人當傻子,絞盡腦汁,機關算盡:上學時,生活用品能蹭就蹭;工作後,聚餐結帳能躲就躲;職場裡,蠅頭小利能爭就爭……殊不知,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便宜,背後是更昂貴的代價。
《禮記·曲禮上》說:“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好的感情,有來有往,如同山鳴谷應,你投之以木桃,我報之以瓊瑶。
很喜歡這樣一段畫:“你借我十分,我還你十一分,多的一分是情分。”
**格局就是孔子說的:君子不器。
格局是指一個人不狹隘、不拘泥的眼界、胸襟、胆識等心理要素,得以敞開胸懷、放開眼界,站在高處俯瞰生活的大格局。。
有句話說得好:你從8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 2 樓往下看,全是垃圾。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一個每天在街頭乞討的乞丐,不會嫉妒開勞斯莱斯的人,却會嫉妒比自己要到更多錢的乞丐。
人没格局,比没錢更可怕。
**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如果你什麼都没有,也許只有靠格局了。
有格局的人,不给自己設限,相信人生有萬般可能,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
第一個人没好氣說:砌牆,你没看到嗎?
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笑容满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人生所能到達的高度,往往就是人們在心理上為自己社定的高度。如果你没想過到達頂峰,那你永遠不會成功。
**格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随著你不斷學習,不斷豐富閱歷,一步步提升。
電影《一代宗師》中說過:人的一生有三種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不同的格局,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佛經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典》中寫道:“憎恨傷不了對方一根汗毛,却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煉獄。”
世間萬物的容量皆有限,拿起一些,必然要放下一些;有格局的人往往更容易做到。
我站在1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
我站在10樓,有人罵我,我聽不清楚以為他在跟我打招呼。
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根本看不見也聽不見。
提升你生命的高度,放大你的人生格局,你的未來才值得期許。
「心本無生因境有」:我們這個心本來不生不滅的,可是因為你著到境界上了,也就有這個生滅心了。
所以說:「前境若無心亦無」:前面那個境界若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心是因為境界而有的。
**昨夜夢裡行萬里,醒來一看在床上。
要知道,你現在偷的每一個懶,都是给未來挖的坑。只知道享受,到頭來也一定會得到這各世界最狠的懲罰。
曾國藩講: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夜裡想了千條計,起床還是賣豆腐。
**人生就像滾雪球,靠複利,即使有很多雪,很長的坡,開始的雪球也是小的,你也得一米米滾才越來越大。
不要相信捷徑,那裡往往引藏着陷阱,最後會發現,捷徑才是最大的彎路。。一步一脚印往往才是最真實的。雖然辛苦,但苦中有樂。
别總想着抄近道了,你想要的人生,没有捷徑。
**明清是中國古代出版的鼎盛時期,不僅誕生了四大名著,在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面也有许多著作問世,影響最為久遠的莫過於《菜根譚》、《圍爐夜話》 、《小窗幽記》、《了凡四訓》四大部
一、《了凡四訓》: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脚,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1、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殂心而覓,感無不通。
2、改命的開始: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則少過。
3、效法天道,方能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4、知耻的人才是活得最從容的人。耻之於人,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
5、從心改過,方是人中丈夫。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二、細品《菜根譚》,心智會越來越明
1、為人低掉,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2、遠小人,近君子,方為上策。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節。
3、不能控制遭遇,但可以控制心態。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
4、話不宜多。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5、徑路窄處,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减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的極安樂法。
三、《圍爐夜話》:给人留餘地,自己守良心
1、踏實做事,寬厚做人。十分不耐煩,乃圍人大病。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2、私心是毒葯,忍耐是素質。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終能上人。
3、忠厚是第一人品,勤儉為最高家道。處世以忠厚,船家得勤儉。
4、為人忌清高,居心宜正直。和平處事,勿矯俗過高;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5、給人留於地,自己守良心。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四、《小窗幽記》:寥寥幾句話,做個明白人
1、交友講義氣,做人簡單來。交友須戴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2、高興時别許諾,生氣時懂沉默。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3、大事難事看担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4、交友之道,先淡後濃、先疏後親、先遠後近。
5、守恬淡以仰道,處卑下以養德;去嗔怒以養性,薄滋味以養氣。
6、不乘喜而輕諾,不因醉而生嗔;不乘快而多事,不因倦而鮮终。
7、活出精氣神,寡思慮以養神、剪欲色以養精、靖言語以養氣。
**在現代社會中,依舊有很多人都喜歡算命,也信任算命的結果,他們所求的,不過是個希望,是一份心安而已。
其實世間萬物,皆有規律,只要找到了這個固定的規律,那麼人生的軌迹也就不難推算出來了。
俗話說:“三分天命,七分人為。”算命,之所以靈驗,是人在配合,規律是固定的,但人的心態和行為是會改變的。
所以,路在脚下,世界在心中。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算命,不是天命,而是人本身。
**世上最靈驗的延壽叫,敬畏。
做人,要内心有所敬畏,才會保持謹慎,有所取捨。
一個無所畏懼的人,往往随心所欲,肆無忌憚,長久以往,揮霍的都是自己的福報和健康,自然難以長壽。
生命寶貴,壽命天定。每個人的歸宿都是死亡,但是在死亡之前,好好的活,活得精彩,才是對生命意義最好的實現。
**世上最靈驗的神佛叫,自己。
《六祖壇經》說: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苦樂自渡,别人難悟。人這一生,求佛容易,心誠既可,但求己難。
路是自己走的,苦也得自己吃,只要認清了自己,並且願意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著逆天轉命,改變人生的可能。人啊,得自個成全自個。
確實如此,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誰都靠不住,唯有自己是最牢固的靠山。
求神求佛,求到底,都是在求自己。
**所謂的懷才不遇;其實只是自己懷才不够。
絕大多數人所謂的“懷才不遇”,其實只是自己眼高手低的藉口。所以,别再好高鶩遠,别再自怨自艾,在深淵時,耐心磨劍吧。
**别人可以自嘲,但你不可以附和。
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 : 上學時,他的同桌是個女同學,長得不漂亮,性格大大咧咧,女同學總是自黑,而他喜歡附和,於是二人經常互損。
有一天午休,女同學的日記本不小心推到了他的桌面上,他無意中看見這樣一段話:“我真的怕人說我醜,所以我總先說自己醜;我也怕别人說我胖,所以我總先說自己胖……多希望有一天我能不再這麼自黑下去了。可有些話,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真的没有别人嘴裡說出來得那麼傷人。”
梵高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却只看到烟。”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麼多與生俱來的堅强,很多時候都是虛張聲勢的逞强。所以别人看似輕鬆的自嘲,也許只是自卑的保護色。
相信你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話:
“像我這樣的窮矮矬,怎麼可能交到漂亮的女朋友”
“那麼多人報名,怎麼可能輪到我啊”
“哪有什麼實力,我就是個半吊子”
“我這次就是踩了狗屎運,單純的運氣好而已”……
無論這些話是自卑還是自謙,他們調侃自己時,內心並不希望别人附和。
俗話說,口能生玫瑰,也能吐蒺藜。年歲漸長,終會明白:
嘴欠刻薄和幽默是兩回事,輕重不分和耿直也是兩回事。
《厚黑學》理說:“自嘲是謙虛,附和是蔑視。”所以,真正幽默的人,也許會自嘲,但絕不會嘲諷他人。
**越是自來熟,越會自來疏。
白居易有句話云:“行路難,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與人交往,熟得太快,就看不清對方的為人;走的太近,就摸不透他人的秉性。
曾聽過一個扎心而現實的社交定律:那些以光速接近你的人,最终都會以光速離開。越是自來熟,越會自來疏。
生活中,太多時候,讓我們覺得“痴心錯付” :
相親時,遇到一見鍾情的人,可閃婚後,才發現你們從來不是一路人;
職場中,結識性格討喜的人,你三言兩語就交了底,可很快就迎來了上級談話;
生活裡,碰到看似面善的人,於是掏心掏肺,結果給了對方欺騙自己的機會……
揠苗助長的感情,最終都死於速成。正所謂,路遥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給三觀一點磨合的時間,給彼此一個轉身的空間。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横生太多的嫌隙和怨懟,彼此也就没那麼多的尷尬和遺憾了。
**回復消息的態度,就是做人的温度。
曾有人總結:所謂的靠譜,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一個不回消息的人,覺得自己高冷,其實只是没教養;覺得别人小題大做,其實只是自己不懂將心比心。
前两天,當幼教老師的小姪女一臉沮喪地找我。抱怨說 : 上學期最受歡迎的班主任評選中,她的票數墊底。點開家長群,表妹指著一堆的育兒分享問我,“我平時也挺關心孩子們的啊。”
我划了幾下手機,終於明白,為什麼家長對她的意見那麼大。
“老師,xx有點上火,麻煩您讓他多喝點水”;
“XX鋼去幼兒園,希望您多關注一下孩子”;
“XX生病,今天請假”……
家長們的消息,不管是群發還是私聊,十有八九,她都没有回復。
其實,從一個人回復消息的態度,就能看出他做人的温度。一句“收到”,或者“好的”,只要幾秒鐘,就可以讓對方懸著的心放下。當你漠視别人的焦灼,忽略别人的訴求時,也在無形中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不期而遇是幸運,不告而别是常態。
歐陽修曾寫過一句傷感的詩:“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曾經親密無間的兩個人,如今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走散在時光的渡口。
有首歌裡唱:“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原來,有些感情,足以共青春,却不足以共餘生。
“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一段彼此用心的感情,究竟是敗給了時間,還是輸給了距離,漸漸地,也就不重要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也都擁有不同的選擇。
一程陪伴,車已到站,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别。所以,漸行漸遠的摯友,不相為謀的知己,分道揚鑣的伙伴,當初你自芸芸人海中,獨無看見了他,如今,你只需將他再好好地還回人海裡。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系。
**幾句刺耳的狠話
任君擁有千間舍,一身難卧兩張床。
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是有限的,没有必要無止境地索取,所以古人說:“儲水萬担,用水一瓢;廣厦千間,夜卧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
“温飽自在,富貴多懮”,吃得香,比吃山珍海味更重要;睡得安,比住豪宅别墅更重要;不求人,比受人追捧更重要。
凱薩在他最後一次征戰,雖然取得了最終勝利,自己却受了重傷,生命垂危。臨終前他留下遺囑,其中有一條是在他的棺材的兩側各挖一個洞,把他的兩手伸出棺外。
這樣做是位了告訴人們,盡管他貴為帝王,赢得了無數征戰,占領了無數城池,擁有了廣袤的國土和無窮的財富,然而他的歸宿仍然是在一口棺材中,兩手空空地離開世界。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度自絕人。
佛陀也有三種不能辦到的事:
(一)不能度無緣眾生。
(二)不能令眾生界空。
(三)不能滅眾生定業。
佛度有緣人
人人都有個“自我”的囚籠,自以為是,執迷不悟。有人說,現在的人往往是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
河南洛陽白馬寺的後殿們上有一副對聯,“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缘之人”。
事物發展需要“内因”和“外缘”,只有“外缘”,“内因”不起作用,是無濟於事的,就像一塊石頭埋在地里,就算再合適的温度、濕度,再充分的陽、雨水,也不會生根發芽。
**積德修行,奈河橋易過;貪心造孽,尖刀山難逃。
在古人的觀念裡,人死後靈魂要過奈何橋,進入另一個時空,所謂的“陰曹地府”。
善良的人很容易過橋,而做了壞事的人會跌入橋下的“血河池”,陰間還準備了刀山、劍樹、燒熱的鐵床,以及可以把人磨成肉醬的大磨等等來專門招待惡人。
古人想像出一個陰暗恐怖的死後世界,來警醒人們善惡有報,要有所敬畏,以防止道德淪喪。
**鐵打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惡是犁投,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鐵打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這句狠話說的是柔弱、善良的力量。
有人憤激地說,“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以此感嘆世事不公,做壞事的享受富貴,做好事的却没得好報。
其實,這只是暫時的、表面的現象,古人這樣解釋,“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必滅”。
長遠來看,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惡到投終有報,這是絕對可信的。
**老鼠成了精,天下的老鼠都怕猫,九斤狸猫能降千斤鼠,你可以帶上家中狸猫去除妖。”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想,全是問題;做,全是答案。
我們恐懼的常常是已經發生的結果,但我們焦慮的却經常是尚未發生的未來。
當你有了這終思維和習慣,就能够坦然接受事實,並試著在危機中尋找機會。至少,我們不能浪費一次危機。因為痛苦,是進化的良機。智慧的人會學習用水的柔性,去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不能一味莽撞。同時,也要有自己間定的信念,不能一味盲從。
帶著格局和智慧,用温柔的力量,改變事態發展的方向。
**面子,就是虚荣心,是自己幻想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在很多情况下,這是人身上套著的最沉重的一副枷鎖。
有太多人,卯足了勁想讓别人看得起。而結果是,越怕丢人、極力掩飾,越容易出差錯、丢面子。靜下心來想想,你會發現,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對别人來說都毫無意義。
很喜歡一段話: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個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不懂裝懂,只愛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一個内心强大的人,能够淡化得失心、保持平常心,胆子大、放得開。生活中的小挫折,其實,就是磨練玻璃心的過程。别太介意灰頭土臉,你只需記住,放下無謂的面子,為自己而活。
**没有時間休息,就一定有時間生病。
人生是一場超級馬拉松,拼的不是開始時誰更快,而是看誰的耐力更持久。
有人賺了半輩子的錢,最後只能拿來買藥看病;在病房住的時間,比在豪宅裡住的時間還久;同齡人爬層樓梯都大喘氣,而你每天還堅持運動的好習慣;同齡人以失眠、熬夜為常態,而你每天入睡安心、好夢不捨醒。
人生下半場,比的不是財富、智商、情商;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錢。人生的最大的富有不在於地位的高低,不在於財富的多少,而是健康地活著,知足地笑著。
英文有句話 ; Sloe but steady win the race。
祝你健康的活著,滿足的笑著。你贏啦 !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美國移民拘留所,活體強摘女性子宮;歐美對疫情的反智與反科學;拋棄幻想,準備戰鬥 !
美國移民拘留所,活體強摘女性子宮
9月14日,一份由多個“人權組織”公開聯名爆料的醜聞信件,震動全美。信件的核心内容很單純:在“吹哨人”的舉證下,美國喬治亞州的歐文縣拘留中心,存在“濫摘”移民子宫、隱瞞新冠病例的種種黑幕。
據悉,此次的吹哨人名叫道恩·伍頓(DawnWooten)的黑人女性。2017年,護理專業的道恩·伍頓,就職於專為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服務的私人拘留中心“歐文縣收押所”。工作的三年間,她對於自己的工作內容,選擇了堅定的閉嘴。突變發生在今年7月。由於工作上的原因,她遭到了拘留中心的降職處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聲稱降職原因是因謂自己要求拘留中心遵循醫療道德後,所遭到的報復迫害)憤怒之下,道恩·伍頓選擇了聯合人權組織“南方計畫”,完全爆光歐文縣收押所的一切黑幕----非法移民拘留所,管理人員活體摘除非法女移民器官--子宮。
其實,強制絕育在美國從未消失!
美國歷史上,類似的屠殺、絕育、隔離政策老早就執行過,而且還是議會通過的國家法律!要想搞清楚摘子宫這事兒,就得從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法案——“優生學絕育法”說起。
這一反人類法案於1907年在印第安纳州通過,随即被三十多個州仿效。那年月又没有什麼DNA測序技術,美國人怎麼知道誰的基因好呢?没錯!按膚色分!凡是被白人看不順眼的,就能給你扣上一頂“弱智”、“基因不好”的帽子,然後强制絕育(包括俄國人和猶太人)。
白人很快就發現這種絕育的法子速度太慢,還是直接屠殺比較快。有名的1921年塔爾薩大屠殺,白人出動十餘架飛機轟炸當時最富有的黑人社區,鬧出了國際大新聞。随著美國對少數族裔迫害的進一步加劇,1924年美國維吉尼亞州通過《種族純正法》,規定黑人與白人通婚是重罪,各州紛紛仿效。類似印度不同種姓階層的婚姻,會被亂棒打死;伊斯蘭教徒與異教徒結婚會被石塊砸死一樣。
20世紀 30年代,美國白人的迫害手法達到了顛峰。在那個時代的美國,非我族類摘你子宫。德國將猶太人肉體消滅,美利堅就把黑人斷子絕孫。幸運的是,正是因為納粹德國的瘋狂,美國針對少數族裔的“滅絕”才没能持續下去。
“優生學”、“種族優越論”在政治正確面前很快就臭了滿大街,鼓吹者紛紛成了政府的替罪羊,批臭批倒。“優生學”倒了,建立在“優生學”之上的《種族純正法》 、《優生學絕育法》自然也該廢除。這一廢除的過程卻極為漫長。不情不願的拖了20~30 年後,1967年,美國聯邦法院宣布《種族純正法》違憲。1977年,美國優生絕育政策大面積撤銷。
至於到底絕育了多少人?美國政府說,一共"才6萬多"。七十年,兩萬五千五百五十天!全美國33個州執行的法案,一共才絕育了6萬多人,平均每個州每天執行0.06人。你信嗎?我反正不信。
窮人不是人,有色人種不是人,外國有色人種更不是人!這種觀念早就在美國社會根深蒂固。
摘除子宫算什麼,人體實驗見過不。1932年,打著“免費治療”白血病為幌子的美國實驗人員來到阿拉巴馬州的梅肯縣,為當地399名“壞血病”患者提供免費治療服務。壞血病只是幌子,他們真正感染的是梅毒!這399名黑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為了“小白鼠”。實驗人員也根本不是為了治療梅毒,而是為了觀察梅毒對人體的侵害。一組實驗完成之日,就是被害人死去之時!比日本的" 731 " 部隊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騙取被害者的屍體,實驗人員以免費喪禮為誘餌,誘使對方在協議書上簽字。喪葬當然是免費的,公共衛生部的實驗人員在解剖了屍體後,將需要的器官製成標本,然後將殘骸銷毁。挫骨揚灰!够不够免費?!
更為無耻的是,1943年青霉素成功量產,二次大戰結束後,大量富餘的青霉素產能讓這種藥品已經不再稀缺,黑人也能買得起。但是,為了實驗的繼續,實驗人員繼續欺騙受害者,不讓他們接受青霉素治療。399名實驗者中,最終有29人直接死於梅毒,上百人死於梅毒併發症。到1972年醜聞曝光的時候,僅有74人幸存,且均已造成了終身無法挽回的殘疾。1997年,美國政府才為塔斯基吉梅毒實驗道歉。
但類似實驗並未停止。比如1995年洛杉磯麻疹疫苗實驗,1996-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芬弗拉明(作用於神經中樞)實驗等等。
由於美國醫生某種程度上已經“惡名在外”,少數族裔也學精了,“免費的才是最貴的”深入人心,於是美國人就把目光轉向了國外,什麼瓜地馬拉,什麼印度,什麼尼日利亞,都是美國類似反人類行為的目標地。選擇這些地方的原因没什麼特别的理由,窮、成本低廉,甩鍋嫁禍方便。
按照這樣推論,用非法移民來做實驗什麼的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根本不是美國人,關上幾個月就會放回去。他們來自混亂的中美洲或其他落後地區,不可能有人為他們說話。於是,關押他們的私人監獄運營商拉薩勒公司就可以為所欲為的直接牟利,包括實行强制勞動,執行種族絕育政策,後者也間接做了政府想作又不便作的事!
相對於男性輸精管結紮手術,做子宫摘除和卵巢摘除是非常貴的。為啥不做便宜的男性絕育?美國醫生又不會白幹活,一例手術收費兩萬美元(已經很低了),幾百例手數就是千萬美元! 非法移民肯定不會出這筆錢,拘留移民的私立機構肯定也不會出這筆錢,當然是美國政府出。拉薩勒公司要只要報銷。
**歐美對疫情的反智與反科學
在全球疫情還如此嚴重的情况下,世界各地還爆發了一些另人十分費解的事,8月底,柏林、巴黎、倫敦等歐洲重要城市爆發了大規模反口罩遊行,示威者拒絕戴口罩,聲稱新冠只是小流感,5G才是真正的病毒,有些信徒還跑去燒了5G基站。5G是信息科技產物,怎麼扯上病毒 !?
8月29日,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35000人集會反對封鎖,神棍大衛.艾克在現場發表演講,說自己是上帝之子,新冠是騙局,反對疫苗接種等等。美國這邊反口罩鬧劇也蠻長時間了,說什麼口罩裡有5G天綫,盗取個人信息、口罩致腦癌、口罩侵犯自由、有病才戴口罩等等。既反常理又反科學,居然就有人信。分析原因就是她們的疫苗歷史記憶出了問題。
再愚蠢的人也總是在與客觀世界的互動中自覺不自覺地形成經驗,並進行運用。這種看起來反智的群體行為很類似於一種條件反射,其背後是有長期積累的經驗教訓為依據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
美國公共衛生史上曾經發生過一個聳人聽聞的事件。美國阿拉巴馬,有一個叫梅肯縣的地方,從三十年代持續到七十年代,進行過一場名為塔斯基吉梅毒實驗的科學研究。這是一個由美國公共衛生部們和當地大學合作,以治療壞血病的名義給黑人注射梅毒的實驗。请注意關鍵詞代表信息量,政府部門,大學研究機構,欺騙,梅毒,40年。
政府-資本-媒體是美國設會的三根支柱。美國人對疫情五花八門的反智表現,實際上是對政府,資本和媒體高度的不信任而產生的群體條件反射。而這種不信任又是政府、資本、媒體長期作惡的结果,惡性循環。
在面對疫情肆虐,他們甚至連是否戴口罩都無法達成共識,戴口罩本是基本的防護常識問題,是個科學問題,但在美國却成了意識形態和政治是否正確的問題,成了是否民主和自由的問題。這種思想邏輯,和中国晚清時期又有什麼本質區别呢?
**拋棄幻想,準備戰鬥 !
冒易不能缔造和平,財富却總是帶來戰爭。
美國是軍工綜合體國家,國家的經濟結構,三分之一的企業都從事事事裝備的生產,核心產業幾乎都是軍事工業。它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都是靠軍事工業發展拉動的。什麼拉動軍事工業?戰爭。美國平均一年多打一仗的事實,就說明了這一點。
美國的軍事技術不僅影響了美國,也影響了世界。
今天人們用的手機,最早就是朝鮮戰場上的蜂窩無線電話;
今天的電子計算機,就是核軍備競賽的副產品;
今天的太空衛星技術,那是美國“星球大戰”的產物。
美國歷届政府高官都和軍工企業關系密切。曾經策划了越南戰爭的麥克納馬拉,之前是福特公司的總裁。福特公司為美國生產了大量的軍車如,悍馬就是。
已退休的、伊拉克戰爭的策划者,小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耳德,曾担任過蘭德公司的董事長,而蘭德公司是美国大軍火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智囊團,現任國防部長艾斯培是軍工企業雷神公司政府關係副總裁。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不停地打仗,它打仗就是在“貿易”,就是在發展經濟。打仗,不僅為美國直接奪得利益,還拉動了軍火工業,直接讓企業和個人獲利。
當年的海灣戰爭,它讓盟國出現。戰爭結束後,美國的武器幾乎一桶江山,一直平分秋色的蘇製武器,就是那個時候,被美國徹底打壓下去的。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非常嚴重,出口全面萎縮,但軍品銷售却遠遠超過 2007年,達到378億美元,占全球軍事貿易的2/3。就是這一年,美國開建了最新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有電磁彈射器的。空軍還研製了歷史上最大的常規炸彈。
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措施之一,就是發展軍備。發展了軍備,當然就要用,不然怎麼可持續發展呢。没有戰爭,美國的經濟怎麼發展?技術怎麼發展?别人打仗,它麥武器,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這樣的。
現在,别人不打了,它去打别人。“二戰”結束以後,基本上大規模的戰爭,都是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等等。
打仗,可以要别人的命;但是,不打仗,那就要了美國的命!
很多人看到美國不占别人的領土,就忽視了它的侵略性。其實,它就是搶奪財富。它滅掉伊拉克,從伊拉克銀行搞走多少錢,多少黄金?還不算它弄到的石油控制權。
美國不停地尋找敵人,進行戰爭,最後的大目標就是建立世界帝國,占有全世界的資源,供它享用。
20世纪中期以前,世界戰略鬥爭的焦點一直集中在歐洲。當時大國間鬥爭的中心問題,是爭奪國際工業霸權。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20年間,世界戰略鬥爭的重心由歐洲向中東轉移,其中心問題是為了爭奪世界石油資源的控制權。
随著海灣戰爭的結束,蘇聯的勢力自中東全面撤出,以及中東和會的召開,可以說在美國於中東暫時地重新掌握了主動權的結局下,中東已經不再是世界戰略的焦點。自20世纪90年代以來,世界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
先是日本在90年代成為經濟超級大國,對美國、西歐已取得金融和高技術方面的壓倒性優勢地位。“四小龍”成為新興工業地區,出口力量和技術提升咄咄逼人。這些力量牽動著更廣闊的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區域,從而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結構和戰略關系。
美國、歐洲担心這樣下去,西方統治世界的地位將被顛覆。於是,美國和整個西方,便把戰略重點對准亞太,準備使用各種手段,壓制住亞洲的發展勢頭。這就是美國迫使日元升值,讓日本經濟陷入停滯,索羅斯在東南亞、“四小隆”製造金融危機的原因。這才是最高明的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我們躲過了這一劫。於是,美國調集全部的力量和智慧,轉向中國。回顧歷史,值得所有中國人警惕的是,每當一個地區成為世界戰略的焦點,伴随它的都是慘烈的戰爭。
當歐洲是戰略焦點的時候,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那裡。
當中東是焦典的時候,從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事件,1967年的“六五戰爭”,1973年的“十月戰爭”,1982年的第一次黎巴嫩戰爭,1980年的兩伊戰爭,1990年的海灣戰爭,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20多年血雨腥風。
亞太周邊已經開始出問題。最先是邊缘區域,如朝半島、中南半島、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南海區域以及南亞區域,這些區域目前蕴含複雜的經濟、政治、主權領土爭端和民族、宗教問題,因此随時都可能成為突發矛盾、衝突激化的國際爭端區域。
最隱蔽的領域還是經濟。美國、日本和歐洲,已經深深地打入了亞太“四小龍”和其他新興工業地區,以掌控這個新興市場。後來,它們就開始進入中國大陸本土了。美國以戰略渗透中國經濟,搞垮中國大陸的品牌,控制中國的核心企業以及金融。
蘇聯解體後,美國和整個西方,一直根據資本主義的原則和殖民主義的思維,進行著新的支配世界的設計。美國給自己定位為世界帝王,其他西方國家則是諸侯王。它們發明了“人權高於主權”的口號,在世界上任意動用武力。
但是,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塊頭太大,且都擁有核武器,使它們輕易不敢動用武力,於是結成全球國濟資本聯盟,通過經濟的手段和資本的力量,誘惑、绑架、控制我們。我們可以看到,美、日、歐三大勢力盡管彼此也是矛盾重重,但在對華的很多問題上,如施壓人民幣升值、限制中國商品出口、限制武器和高科技出口等,總是不謀而合,配合默契。其共同目的,都是想阻止中國成為新興工業大國,使中國繼續成為他們剝削和掠奪的對象。
整個世界,其實就是一個非洲草原上的動物世界。看國際政治焦點随著財富的轉移,其實就是食肉動物圍著食草動物遷徙。現在,最大的羊群和牛群在中國。
100年前,英國的經濟危機,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9年,由於美國的經濟危機,世界和今天一樣也陷入巨大的金融恐慌,進入大蕭條期。日本入侵東三省、納粹撕毀凡爾賽條約、第二次大戰爆發皆源於此。
2009年金融危機時,格林斯潘說,我們將面臨百年不遇的大危機,遠遠超過上一次的大蕭條。誰能告訴我這次金融危機,一定不會導致戰爭?蘭德公司已經為美國公司建議說與其用7000億美元救市,不如打一仗。美國的軍工寡頭們,會忍受這樣的危機停滯到什麼時候?
小布什上台,對中國咄咄逼人;
奥巴馬上台,又對中國展開不動聲色的合圍;
川普上台更是對中國展開全面遏制與封堵。
除了前面說的總體戰略原因,從長期說,是防止中國實現國家的大幅度發展,進入强國俱樂部。那樣,世界上不僅多了一個經濟領域的分羹者,還少了一群最廉價的打工者。
西方,主要是老歐洲國家,也是出於這一動機,這些嘍囉跟著美國混,就是因為美國扑倒大獵物之後,它們可以分點殘羹剩飯。
從短期說,美國現在包圍我們,就是要把資本趕到美國去。資本是什麼?是一隻鳥。鳥的胆最小,哪裡安全去哪裡。這也是本·拉登的高明之處,把美國世貿大樓打掉了,把資本之鳥驅散了,其中很多跑到中國。
現在,美國拿著“槍”來了,想把這些鳥再嚇走,再飛到美國去。嚇不走就打走。中美這一仗是注定要發生的。拋棄幻想,準備戰鬥 ! ( 戴旭 )
日本能第三次破圈跳升嗎 !? ;廣場協議
日本的"破圈"衝動與效果
縱觀人類發展史——無數民族或國家興衰起伏,去了又來,來了又走;有的早已淹没於歷史長河,有的如同枯木逢春,有的則是在走下坡路。
古往今來國際觀系中的體系,主要也就朝貢體系、殖民體系條約體系三種。
中華帝國是朝共體系的集大成者,日本的第一代老師,後被殖民體系摧毁。
大英帝國是殖民體系的集大成者,日本的第二代老師,後被條約體系取代。
美國則是條約體系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的第三代老師。
這三大國際關系體系,容納了人類文明史的大部分内容。
這三大體系的碰撞,則是人類文明史最為驚心動魄的篇章。
日本歷經這三大國際關係體系,都曾扮演重要角色。日本首相在國際關係體系碰撞和改變中的歷史使命,至今仍然没有完成;此事關乎日本國運、中日美三國關系走向。
日本首相這個位置出現的時間並不算長,始於1885年伊藤博文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内閣制,到如今也才135年。這中間換了60多位日本首相,以安倍執政時間最長,2799天。
仔細分析日本歷史與國際關係體時發現,這些首相的執政路線雖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質,用一個很新潮的詞就能形容——破圈。
所謂破圈,其實也很好理解,破繭化蝶。孤懸大洋的日本,也想破圈成為霸主。只不過日本破圈的方式很特殊——
日本曾驚是中華帝國最勤奮的學生,但是在甲午戰爭中給予老師最致命的一刀,撤底摧毁東方的朝貢系統。
插刀昔日老師之後,日本成了大英帝國身後勤奮的學生;二戰時又给了老師一刀,成為毁掉殖民體系的主角之一,順便把自己也毁了。
戰後日本成為美國關係最深厚的學生,啥時候給美國一刀,目前還說不準,但它是日本首相的使命。反正這一刀插下去的時候,條約系統就得重新洗牌。
為什麼要說這事?因為日本之前每次給老師插刀,以及未來給美國插刀,都是日本首相在國際關系中必須承担的歷史使命。或者簡單說,日本首相的使命就是插刀教的教主。
至於未來給美國插刀的日本首相,是不是菅義偉,是一個概率問題。
02 日本夢
朝貢作為一種國際體係,大約成熟於隋唐時代。強勢的王朝,把朝貢思想制度化,演變為東亞國際關系中的朝朝貢系。中國是宗主國,周邊國家為藩屬國。
朝貢體系的思想基礎是傳統中國的“天下觀”,核心是“華夏中心論”。就是說中國是天下的中心,離中國越遠的地方越荒蠻。
越南、朝鮮、琉球等,都曾長期在朝貢體系中扮演藩國角色。日本則游離於這個體系的邊缘,偶爾朝貢一下,試探下虚實。
日本非常羡慕試探下這套國際關係體系中的宗主國位置,一方面對中華帝國的制度與文化全方位吸收;另一方面積蓄力量,等待機會破圈。具體套路就是嘗試拿下朝鮮、登上大陸,最终取中華帝國而代之。
從唐朝到明朝,日本試圖登上大陸的破圈計畫都以失敗而告中。日本明白在朝貢體系中,自己只能是跟随者角色,永遠没機會實現當宗主國的夢想。
時間來到清末,日本却成功破圈,在甲午戰爭中擊敗大清,成功占領朝鮮。但在此之前的兩場鴉片戰爭,以中華帝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已經被英(法)國為中心的殖民體系摧毁。
此時的日本夢也發生了變化,從追求當朝貢體系宗主國到追求當殖民體系宗主國。就是說日本要效法歐洲列强,開拓殖民地。
03 朝貢體系VS殖民體系
朝貢體系為什麼幹不過殖民體系?表面上是一個經濟問題。朝貢體系的經濟邏輯:藩國拿點貢品過來,得到面子;宗主國回饋大量的財物回去,丢了裡子。它是一種放血經濟。典型的鄭和遠航,成了國家級燒錢遊戲,不可持續,並没有真正意義上擴大朝貢體系版圖。
殖民體系的經濟邏輯:宗主國要從殖民地吸血;不論是政治軍事手段,還是經濟手段,都要不停地掠奪。它是吸血經濟,雖然殘酷,但可持續。典型的歐洲大航海,獲利頗豐,並推動了殖民體系走向高峰。
經濟問題的實質是文明周期問題。殖民體系的英國建立在工業文明之上,朝貢體系的大清建立在農耕文明之上。日本看到殖民體系的好處,便開始搞明治维新,脱亞入歐。明治维新的標誌性人物之一,就是伊藤博文。他多次去歐洲考察,先後從經濟、政治、體制上推動日本變革。
《大日本帝國憲法》、《民法》等奠定日本歷史基調走向的律法,都是伊藤博文主持修訂的。1885年日本内閣制誕生,也是革的一部分。伊藤博文因此出任第一任首相。某種意義上說,日本首相出現的歷史使命,就是帶領日本告别艷羡了千百年的農耕文明朝貢體系--脱亞,向嶄新的工業文明殖民體系邁進--入歐。
伊藤博文在内閣首相(第2次担任首相)的位置上化身插刀教教主:發動甲午戰爭,第一次睹國運,成功擊敗清帝國,實現歷史性破圈。日本由此登上亞洲大陸,並把朝鮮半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真正開啟殖民地征程。
04 夢斷
朝貢體系中,日本没機會當宗主國。殖民體系中,日本嘗到了當宗主國的甜頭。
於是日本決定一條路走到黑,開始發動日俄戰爭,第二次睹國運,又赢了;部分外東北領土成為其殖民地。
随後日本變得貪婪無比,製造九一八事變,把中國東北變成其殖民地;最後喪心病狂地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妄圖拿下整個中國,終於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日本雖然占領了不少殖民地,嘗到當宗主國的快感。但在殖民體系中,日本仍然受到很大制約,確切說就是缺乏能源。於是出於戰爭需求,日本被迫最後一次賭國運,發動太平洋戰爭,到東南亞那邊去搶資源;相當於給英國老師插一刀。
從甲午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半個世纪的時間。日本首相從伊藤博文到東條英機,雖然派系各不相同,但目的都一樣,就是推著日本在殖民體系中狂奔。最終奔向一條不歸之路。
戰爭的結果,就是日本被中、美、蘇、英徹底擊敗,一夜回到解放前;之前占領的土地全部吐出來。
關於二戰有很多種解讀,但是,從國際體系來講,是殖民體系崩塌,條約體系崛起。不論是戰敗國日本,還是戰勝國大英帝國,都無一例外地失去了絕大部分殖民地。
條約體系取代了殖民體系,國際關系由此而進入條約體系時代。
日本在殖民體系中嘗到了甜頭,也吃足苦頭,現在正在條約體系苦悶中。
05條約體系甜與苦
條約體系大概可以追溯到17世紀。
1618至1648年,歐洲進行了殘酷的30年戰爭。交戰双方從1643年起開始和談,到1648年10月簽訂和約,史稱《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它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了為護領土完整、國家獨立和主權平等的國際法原則。第一次提出了主全國家的概念,確定了以平等、主權為基礎的國際關系準則。
根據這一條約,獨立的諸侯邦國對内享有至高無上的國家主權,進行外事活動。
條約體系的實質就在於,基於國家主權的世界秩序開始形成。這種精神最初看起來猶如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烏托邦,並不被廣泛認可。歐洲各國依然在全世界爭搶殖民地,歐洲國家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息,最终引發兩次世界大戰。
但是在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家發現,還是條約體系更實際一些。於是殖民體系崩塌了,美國和蘇聯成了條約體系的最大受益者。蘇聯解體後,美國成了條約體系的最大受益者。
日本在條約體系中,被美國牢牢捆绑,扮演被美國支配的角色。不過日本依然在條約體系中享受到很多好處,主要是指在美國幫助下,戰後經濟迅速崛起;同時也受到很多牽制,就是被捆绑在美國戰車上,沒有自己的完整主權,必須服從美國的戰略利益,是個非正常的國家。
戰後的日本首相,大部分來自五大政治世家,他們對内的施政方針千差萬别,但對美國則始終如一。以安倍家族而論,從安倍外公、叔祖到安倍,都在小心翼翼地維護美國的戰略利益。
即便日本很想東亞一體化,但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就不能推動。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間,嘗試親華,很快就幹不下去了;第二次上台,選擇單向緊抱美國大腿,順順利利打破日本首相執政紀錄。
日本首相是親華還是親美不是重點,他們的最终目的是實現國家正常化,追求在條約體系中破圈,就像當年追求在朝貢體系中破圈一樣。安倍如此,菅義偉也是如此;還有後來的其他日本首相,都是如此。
06 再破圈的動力
通過上面的描述,大家已經明白,日本首相這個位置的歷史使命,就是帶領日本破圈。
朝貢系統中,日本一直想破圈而不得;日本首相在這個位置出現之後,方才成功。
殖民體系中,日本嘗到宗主國的甜頭,一路狂奔,但最終賭輸了所有,明治维新之後破圈而來的成果化為烏有。
安倍之前的日本首相,追求破圈條約體系的動力不足。一方面是美國過於强大,日本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面,日本自己充分享受到條約體系的紅利,經濟快速發展。這個局面類似於漢唐時代,日本想的也是如何吸收中華帝國的先進文化。
等到明清時代,日本絕得中華帝國已經没什麼好吸收的,就想瘋狂破圈。
現在日本面臨的問題主要是——
人口老齡化,年輕一代越來越佛系,社會活力下降。
政治上受美國牽制太深,缺乏正常化國家的獨立自主性。
經濟高位震盪停滯,高科技產品並没有充分市場化。
這三大問題,換一個角度看,也是日本破圈條約體系的動力。那麼突破現有的條約體系,日本就能解決現存問題嗎?
答曰,至少能解決部分問題。像高科技產品,如果没有美國限制,緊中國市場就足以讓日本企業吃飽喝足嘴流油。以半導體行業而論,日本的技術加上中國的市場,就是一份史詩級的巨量蛋糕。然而現在日本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市場流口水,因謂日本缺乏政治和軍事上的自主權。
現在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甚至揚言新冷戰,都讓日本看到拿到更多政治與軍事自主權的歷史機遇。這些都是日本追求破圈條約體系的動力。
分析日本首相這個位置,一定不能忘記宏觀歷史格局。現在日本面對條約體系的心態,類似於明清時代的日本面對朝貢體系,破圈的衝動會越來越强烈。不論安倍、菅義偉,還是後來的其他日本首相,在吃完條約體系的红利之後,追求的歷史使命會越來越明晰。
再說句菅義偉,他現在延續安倍的政策,放在國際關系中解讀,就是守住中日經貿這個底線。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國,守住中日貿易這個底線,就是守住日本經濟的生命線。有了這個貿易底線,一旦找到機會突破中日高科技壁壘,日本就能迅速從中國市場攫取一塊大蛋糕。( 參閱" 日本三次賭國運 ")
**被妖魔化的廣場協議
1985年簽訂的《廣場協議》被很多人認為是美國為了打壓日本競爭力而迫使日元升值,最終導致日本經濟泡沫化,然後泡沫破裂。經歷過如此的大起大落,日本經濟再也没有能力挑戰美國,協議被妖魔是弱化日本最大殺手、替罪羊 ! 其實...
《廣場協議》是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5個發達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1985年9月22日於美国紐約的廣場飯店會務後簽署的協議。這個協議的目的是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元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
之所以美個和另外四個發達國家要簽這個《廣場協議》,是因為在此之前美元確實是太强了: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匯率上漲了60%,美元兑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超過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美元過於堅挺,使美國的出口,特别是製造業的出口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願意簽署這個《廣場協議》,那是因為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只賠不賺:一個國家本幣匯率無論是升值還是貶值,都會對貿易帶來好壞兩方面的影響。同時,本幣升值有助於國内企業海外擴張,手裡的錢可以換到更多的美元,美元資產變得超級便宜,於是四處併購美國資產。對於經濟高速增漲了三十年,總量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來說,日元升值對這些資本而言利大於弊,此時正是雄心勃勃地走向世界得好機會。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年與美國簽署《廣場協議》的國家不僅僅是日本一家,還有德、法、英。我們只知道《廣場協議》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却不知道德國馬克和其他三國獲幣也大幅升值。我們做一個對比,1985年時1美元=240日元,三年候的1988年,日元升值到了1美元=120日元,三年内日元升值了一倍。可看看德國馬克,它的漲幅比日元還誇張。從1985年的1美元 : 3.5德國馬克升值到1988年1 : 1.6,升值近1.4倍。
如果本幣升值就會帶來危險的泡沫,那德國馬克比日元升值的幅度更大,為什麼德國没有出現資產泡沫?德國没有“失去的二十年”?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上文說到,無論本幣升值還是貶值,都有好壞兩面的影響。但在廣場協議後,日本不光要享受日元升值帶來的好處,還想抵消負面影響。日本央行在《廣場協議》後的一年半内把基準利率從5%大幅降低到2.5%,而且縱容泛濫的貨幣瘋狂投機,缺少應有的監管。當時日本的各大銀行也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担保,向債務人大量放款。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紙上帳面財富增加,刺激了消費欲望,從而導致日本消費需求增漲,熱火朝天,帶來通貨膨脹。
那個時候,在日本市場投機的資金還不光是日本央行放出來的大水,國際資本看到日元漲勢如虹,認定日元資產的投資潛力,這些熱錢也紛紛流入日本國内、火上澆油。而日本央行和其他監管部門對於這些海外熱錢同樣没加以關注,似乎還有些享受這種泡沫帶來的繁榮。
現在我門可以排除《廣場協議》和日本泡沫經濟的必然聯系,打破這個傳了多年的謠言,下面我門繼續看日本的泡沫。
日本泡沫經濟的代表不僅僅是日本樓市,更耀眼的是日本股市。在日本股市的最高階段,日本股市總市值達到美股的130%,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裡有14家是日企,想象一下當年日本經濟是多麼風光。即使是現在的中國也遠遠没有享受過日本當年的風頭。
日本股市的崩盤比樓市早了兩年,本質上是日本央行發現問題之後,果斷行動的結果,日本央行在1989年5月、10月、12月分别3次連續宣布調高利率,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最高38957.44點,此後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破裂。股市是波動性最大、敏感度最高的資產,但在這時日本房地產市場没有收到太大的衝擊,在短暂的調整後,日本房價繼續衝擊新高,一直到了兩年後的1991年,日本房價才算見頂下跌,開啟了二十年漫漫熊市。
1986-1989年期間,日本的房價漲得有多可怕呢?它在過去二十年已經累計上漲十倍的高基數之上,只用了三年十間就又翻了一番,東京等大城市三年間的漲幅更是超過200%,在日本房價的巔峰時期,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一個小小的皇居地價就可以買下整個加州。瘋了 ! 寸土尺金 !
房地產作為民生必需品,它和政策、土地等因素相關度很高,因此也更容易得到控制。但日本没有去主動控制,也没有人提出“逆周期”的說法(所謂逆周期的做法就是一個東西往下掉的時候我托一下,往上跳的時候我壓一下,這樣可以穩定市場)。
相反,日本主動刺破自己已經搖搖欲墜的資產泡沫。1990年,日本央行在行長三重野康的領導下繼續加息、收緊貨幣政策,基準利率從4.25%大幅提高到6%;一年之後的1991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地價税,同時强化了特别土地保有税,目的是提高土地持有成本,控制地價過快上漲。但其實從1991年秋季起,日本的經濟泡沫已經破滅,地價税的出台造成税負加重,加速了地價下降的速度。從特别土地保有税看,征税對象主要集中在地價泡沫嚴重的中心城市,對中心城市地價下跌影響更大,六大城市地價的下跌幅度遠遠大於全國平均地價的跌幅。
所以,日本房價之所以在當時跌的那麼快,最主要的原因是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的聯合打壓。在如此狠的組合拳之下,房價不暴跌就怪了。
日本之所以選擇主動炸掉這個泡沫而不是選擇保護房價,其中很大的一個可能是因為當時日本的決策者心裡清楚,這個泡泡他們即使是想保也不可能保得住。
因為日本當時的城市化率已經接近80%,可以料定未來城市的新增人口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1991年時日本的老齡化正在快速加重.……站在1991年向後展望,日本未來的住房需求鐵定是越來越少的,所以在這樣的位置保房價又有什麼意義呢?
日本在90年代初房價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但日本房價能持續下跌二十年最大的原因就是老齡化。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日本的高房價不可能持續,那就是現在日本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雖然當年日本用加息的方法把泡沫刺破了,但今天負利率時代日本房價還是漲不上去,說明日本的基本面確實不再能再支撑當年那種高房價了。
如果我們以股票和房價危参考,日本確實失去了二十年。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三十年前日本面臨一個選擇,在資產泡沫和產業進步面前二選一,日本果斷選擇保住產業發展、捨棄資產泡沫,所以我們今天才看到日本實體經濟穩固,在汽車、機械製造、半導體、光學儀器等多個領域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何嘗不是棄卒保車的策略。
雖然股市很難控制,但對於房地產來說,日本完全可以通過房貸利率優惠、降低房產税、減少房產流轉來鎖盤、降息等措施來稳定房價。但如果日本這麼做,就意味著在老齡化和經濟放緩背景下,强行提高全社會的運行成本和負債率,這麼做對經濟發展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到了周期就應該出清一次風險。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次貸危機,美國刺破了次貸泡沫、美股腰斬,但新的動能在科技領域得到培養,有了這次風險出清之後,才有納斯達克指數的十年十倍。
日本在出清泡沫之後,在諸多領域也獲得了很大進,如今日本人安居樂業的成本低了很多,東京目前的房價收入比為10倍出頭,意謂著一個東京的平均收入者10年的收入就可以在東京買下一間平均總價的房子,如果是大阪,只需要6年多。(如此看來,台北的房價的確是泡沫化 )
在這失去的快三十年時間裡,日本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如今已穩居世界第一;日本保持了强大的出口競爭力,外匯儲備在過去三十年裡增漲了1200%;日本在海外的資產規模也大幅增漲,連續三十年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是發達國家中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健康的橄欖型社會帶來良好治安和友好環境;日本物價二十年保持穩定,日元信用良好,它的低息和穩定使其成為國際金融市場最典型的避險貨幣......
這些成就,比維持高高在上的資產價格要有意義的多。
日本房價是一個傳奇、更是一個見證者,它見證了《廣場協議》後日本寬鬆的貨幣政策、視而不見的金融監管、以及最終醞釀出來的資產泡沫,它也見證了面對泡沫時日本央行果斷刺破泡沫、引領經濟轉型,在重度老齡化背景下不斷探索的過程。為步上陸老齡化的後進者,提供良好的借鏡與參考。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錢學森值幾個師 !? 他和中國是互相成就的 !
錢學森值幾個師 !?
錢學森和中國是互相成就的。
歷史上有人說過:“錢學森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值五個師”。有人就問了,放到現在的話,錢學森值美軍幾個師?
美軍現在就10個作戰師......那麼錢學森差不多能頂美國陸軍一半的戰鬥力了......
但是賬不是這麼算的,美軍在二戰時期,歐洲戰場投入了61個師,太平洋戰場一共投入了21個師,按照美軍的编制,每個步兵師差不多14000人,加上各自的航空營、炮營,5個師大約七八萬人。雖然這已經是當時頂級的戰鬥力了,但看起來還是没有什麼可怕的。因為當時說這話的人,並没有估計到錢學森對於未来的影響力。
說“錢學森到哪兒都值五個師”的人,叫做丹·金布爾,當年是錢學森的好友,馮卡們火箭公司的高管,說這話的時候,他已經是美國海軍部部長了。以他當時的專業素養、對於美軍實力、錢學森實力的判斷,差不多是準確的。
因為以當年中國一窮二白,一個徹底的農業國的現狀,金布爾認為這樣的國家根本無法發揮錢學森的作用,一個火箭天才、一個空氣動力學專家,一個麻省理工终身教授,到一無所有的中國去,幹什麼?種蘋果嗎?
火箭和航天都是系統工程,他需要實驗室,他需要儀器,他需要一整個專業的團隊,他需要優秀的年輕人才,他需要無數個各領域的工程師、科學家、產業工人......當時的中國都没有。
但是,美國人還是低估了錢學森,更低估了中國,如果錢學森是個印度人,或者回到國民政府時代,很可能真的什麼都做不成,但現在這個中國真的不一樣。
當時中國的領導人懂得他的價值,明白他對於未來的意義,錢學森也願意為了這個光明的新世界全力以赴,没有體系,那就搭個體系,没有設備、儀器,那就造出他們,簡陋歸簡陋,能用就行;没有科學家、工程師、產業工人,那就自己教出一批年輕人,從最基礎的物理、數學開始教。
美國人對錢學森建設新中國的熱情和創造力,低估了社會主義的動員能力,也低估了一個被壓迫了兩百年的民族,獲得新生後爆發出來的勃勃生機,錢學森和新中國是互相成就的。他在美國,可能確實是五個師,對於中國來說,五個師哪裡够。
錢學森一手打造了中國的導彈工程和航天工程,鑄劍在手,為萬世開太平。王維古詩《老將行》中寫道:“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是的,錢學森在中國能抵得上百萬雄師!
1955年冬,陳賡和錢學森有一段對話:
“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
“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好!就要你這句話!”
1956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担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参與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结合”試驗,参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畫。後來,他就是中國“導彈之父”,“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在中國,就是一整支火箭軍、整個東風家族、整個長征系列、獨一無二的超高音速武器.......他是一切有關 “戰略威慑”和“星辰大海”的基石。
為什麼幾十年來世界風雲變幻,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内戰、中東戰亂、顏色革命、非洲戰亂......為什麼這多年來,戰火都没有燒到中國本土?哪怕就是我們武器代差最大的八九十年代,哪怕是當年我們海軍、空軍遠遠落後於世界,甚至不如日本、台灣的年代,都没有人敢對中國本土動武?
就是因為導彈+核武器啊!就是因為錢學森、鄧稼先、于敏他們鑄成的“劍”啊,有劍和没有劍,就是兩個世界!
兩彈一星的威慑力,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威慑力,讓帝國主義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乖”,我們有原子彈,有技術領先的氫彈,有能够讓它們打遍全球的彈道導彈。現代戰爭不是兵對兵、將對將、不是飛機對飛機、戰艦隊戰艦,而是整個體系的對抗,但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出現,為我們赢得了“還手”的機會,因為你哪怕再强,强到和三體人一個水平,我都有直接抄了你老家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美軍只敢欺負阿富汗、伊拉克的原因,因為阿富汗、伊拉克没有能够威脅到美國本土的武器,而我們有!
國家的安全,就來自於這把劍!
今天,大家都知道中國有DF17了,這是當代軍事裝備中大網紅,美國人都没有。這個家伙,學名叫做“乘波體導彈”,也叫“超高音速武器”,這是第一種有高超音速滑翔體的中程錢學森,彈道多变,可以在大氣層中“打水漂”,末端突防速度20馬赫,也就是说,“無法防守”。起碼目前來說,全世界都没有可以攔截它的東西,我說得再直白一點,《三體》中有個“水滴”,這就是我們的最初版“水滴”。
這個武器,也只有我們有!這就意味著,離中國1500公里範圍内的所有美軍部署的NMD、TMD系統全都失效了,航母也在DF21D、DF17的威脅之下,美國在亞太的“包圍圈”,將會漸漸失去作用,我們會逐漸掌握主動。
DF17區别於傳統,錢學森最大的特點是獨一無二的“錢學森彈道”。這是錢學森先生上個世紀40年代提出了一種新型導彈彈道的設想,即“助推—滑翔”彈道。這種彈道的特點是將彈道導彈和飛航導彈的軌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彈道導彈的突防性能力,又有飛航式導彈的靈活性。軍謎稱之為"水漂彈" ! 當年,錢學森提出了“錢學森弹道”的設想,今天,他的後輩們沿著他的足迹前進,實現了夢想,
2019年大陸國慶閱兵,東風17驚豔登場亮相的時候,人們都會想起那首詩——“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今天,中國的“長征系列”不但能够把衛星送上天,還能搭建自己的“北斗系統”,還能够送飛船、探測器去遠航,向著遙遠的火星飛去。
今天,我們的“東風快遞”,不但能够使命必達,還能够數公千里外準確擊中一艘海上的移動目標;還能够幾千公里外兩發同時打中一個移動的目標。
錢學森没有見到這些,但是這些是同一顆樹上的果實,是他種下了這棵樹。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1619 改寫了美國歷史
1619 改寫了美國歷史
美國“官方”的建國年份為1776年,那一年有了《獨立宣言》。但是,《紐約時報》記者們不同意,搞了個“1619計畫”,因為在那一年,首隻運奴船載著20多個黑奴抵達北美,一段血腥殘暴的奴隸制歷史就此展開。記者們認為,這一年才代表著美國成立。
“1619計畫”由《紐約時報雜誌》的黑人記者妮古爾·漢娜-瓊斯發起。核心理念為重新定義美國歷史的開端,以1619年取代1776年。因為奴隸制及其帶來的歧視黑人的種族主義,在經濟、政治、飲食、音樂等各方面塑造了美國的特質。“1619項目”就是要“告速美國人我們是什麼樣的國家,把奴隸制的影響和美國黑人的貢獻置於國家叙事的正中心。
”對於這個1619項目,白人種族主義的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非常憤怒,他在9月6日轉發一條消息:加利福尼亞州正在公立學校推行“1619計畫”,很快你就不認識美國了。他威脅道:教育部正在調查中,如果是真的話,加州的學校將得不到資金!
1619 改寫了美國歷史
漢娜-瓊斯因為這個項目,此人獲得普利茲評論獎。
第一版的項目登載在2019年8月14日的《紐約時報》上,一共100頁,包括10篇文章,以及16個作家的詩歌和小說,包括以下言論 :
“美國不是一個民主國家,直到美國黑人把它變成一個民主國家”
“美國資本主義是殘酷的,你可以追溯到種植園”
“當今醫學界對生理種族差異的錯誤信仰依然存在”
“2019年的反動政治歸功於奴隸制政治”
“種族隔離是如何導致交通堵塞的”
“為什麼人們總是偷竊黑人音樂”
“為什麼美國没有全民醫保,一個詞:種族”
“為什麼美國監獄的殘酷要歸功於奴隸制度”
“美國巨大種族財富差距是如何擴大的:通過掠奪”
“我們的祖先被法律奴役,現在他們是律師了”
“奴隸制塑造了現代資本主義和工作場所的規範”
“美國依然没有放棄這樣一個假設:即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權力”
這種論述整個顛覆了美國歷史,甚至刨了美國的祖墳----《獨立宣言》直接被否定,尤其是在1619項目裡面還有英國人對待黑人比美國人更好的描述,這就完全否定了美國。根據1619項目,美國的獨立不是因為獨立宣言裡面叙述的英國國王的種種罪惡,而是一小撮美國奴隸主的叛亂,因此英國的鎮壓是完全天經地義,符合人權的。
英國在1772年通過“Somerset案”,宣布奴隸制非法,蓄奴也是非法行為,也就是說英國廢除奴隸制甚至比美國建國還要早。且1812年英美戰爭期間,在双方簽訂了《根特條約》後,本來双方已經歸還了占領的島嶼,債務和財產糾紛都得到處理了,但是就在次年,亞當斯指澤英國違反合約,没有歸還戰爭中被俘虜的美國黑奴。但問題在於,英國已承認黑人是人而非財產,所以無法歸還。
獨立宣言確實宣誓了人人平等,但是美國建國後確實不平等,有色人種就是比白人低一等,而且美國最高法院還通過“斯科特訴桑福德案”確立了不平等,最高法院判决非常清楚,原文:《獨立宣言》並没有打算把當奴隸的非洲人包括在内,制定並通過該宣言的人民中没有他們的份,甚至爾後的納稅人頭計算,投票權的取得,這幾點是清楚得没有爭論餘地的。
從美國建國之前的歷史來看,當時的美洲殖民地急於擺脱英國殖民,但是北方和南方在對待奴隸問題上的態度並不一致,如果說要“人人自由平等”,奴隸制就是個大問題,現實是,如果單靠北方人是打不過英國殖民者的,但是指望當時廢除南方的奴隸制根本是天方夜谭。怎麼辦?宣稱黑人低人一等,這樣就完美解決了獨立宣言裡面“人人平等”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也就是說北方的白人們和南方的白人們是通過種族主義在達成一致和妥協,共同對抗英國人的。
從目前的文件看來,除了歷史外,連宗教也没有幸免,美國之音2019年發布的1619非奴系列來看,宗教團體也在使用黑奴,且捐款來自於奴隸貿易,神職人員也在使用黑奴。
所有美國堪稱“英雄”的總統,會逐個被清算:
美國國父華盛頓乃至於所有的美國國父-----他們只不過是為了保持奴隸制才反抗大英帝國的。
林肯?他表面上廢除了奴隸制,而實際上是因為白人士兵不够,被迫允許黑人自由。
傳說中的“美國是由清教徒建立的”,得了吧,宗教團體本身就使用奴隸,且在奴隸貿易中獲益。
美國還剩下什麼?北美獨立戰爭又是什麼?不就是在英國廢奴了以後,一幫不甘心主張奴隸制所謂的“國父”,企圖逆歷史潮流而行,强行對奴隸制續命嗎?以此推論,這幫北美反賊不被鎮壓,更待何時?大英帝國為了黑人的人權,斷然出兵鎮壓,天經地義。
美國自己的教科書(人教版九年級的教科書) 如此記載:
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自古以來就在那裡勞動、生息。17世紀初,英國人開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後,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經有13個。這些殖民地居民除英國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還有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以及非洲來的黑人奴隸。他們共同勞動,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作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英國殖民者對北美人民的反抗採取高壓政策,双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锐。殖民地人民紛紛組織民兵,準備進行武裝鬥爭。1775年4月,一支企圖突襲民兵軍火庫的英軍在波士頓附近來克星頓同民兵交火。從此.北美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戰爭開始了。不久,各殖民地代表舉行大陸會議,決定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鬥,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
北美獨立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場殖民者的叛亂,打個比方,假設抗日戰爭時期,駐扎在中國的關東軍突然不聽日本指揮了,要建立滿州國,這能叫“反抗殖民”嗎?很顯然太滑稽了。
要反抗也只能說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間的戰爭,這叫“反抗殖民”。美國白人本身就是殖民者,哪來的“反抗殖民”?
1619項目,激起了美國一些歷史學者與新聞從業人員的論戰。新聞工作者,可以審視時事和社會情况,並提出問題:為什麼是這樣?在困擾美國的持續的種族主義暴亂和不平等情况下,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我們無情地帶進入了過去,而不僅僅是針對這個項目。
不知道這個項目能不能繼續下去,但是如果這個項目真的繼續下去了,下一代美國人再看美國的時候,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觀點了。
看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問題,我覺得台灣的歷史課本才是真正要改,因為根本不符合史實,完全像一個極度親美的人所撰寫的-----現在連美國人都不敢這麼寫。
聯想到,台灣的課綱調整,今年初中歷史課有關三國的一段不見了,可能是怕講到三國爭正統,影響台獨的理念,我也很憤怒。其實沒用,三國延續到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政治紛亂但文化高度融合發揚的一代,絕大多數的成語出自這段時間,你能不用嗎 !? 三國演義的影響深入中國人的骨隨,能一個課綱就消除嗎 !? 大學歷史系,還有全世界研究中國歷史的,會省掉三國這一段嗎 !? 這個政府盡做些沒自殘又沒意義的事。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日本經濟的怪圈;打臉經濟學;互聯網主權
日本經濟的怪圈---首相的難題
日本年年放水,但是年年通貨緊縮,以至於任何上台的日本首相都會把解決通貨緊縮視為第一要務,當年的安倍經濟三支箭,就是直指通貨緊縮以及日元幣值過高的問題。
在父子首相、祖孫首相頻出,世襲政治成為常態的日本政治生態中,菅義偉於20200914當選日本第99任新首相,0916正式就職。作為草根出身的“三無政治家”(既没有地盤、沒知名度,又没錢)頗為獨特。他能給日趨保守的日本政治注入獨特的、新鮮的内涵,還是過渡的安規菅隨 ?
通貨緊縮是比通貨膨脹更難處理的問題,良性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美聯儲就把通膨定在2%,由此可見2%的通膨屬於良性,但是即便是1%的通貨緊縮都是很大的問題,通貨緊縮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延遲心理的消費不足。
貨幣是一市場交換的媒介,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應該是這麼運行的:
銀行貸款-----企業生產----個人收入----銀行除蓄----銀行貸款。以此往復。
但這是理想情况,由於消費不足,有時候需要政府財政公共投資循環,即:
財政支出---公共事業投入---個人收入福利---個人消費---税收收入。
這種循環主要是政府通過公共投資來刺激需求,這種循環很多國家也在用。
但是日本的循還更奇怪,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企業為了消除資產負債表的問題,開始大量減少銀行借貸,導致民間投資嚴重不足,而且由於日本銀行不斷的QE,導致日本市場資金氾濫,流動性過剩,所以日本銀行現在的問題不是“找不到儲蓄”,而是“手裡錢太多,貸不出去”。
由於日本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為了解決赤字問題,日本又必須增加國債來支付持續增加的社保費用和債務,於是日本還有這麼一種循環:
銀行----國債----社保開銷----個人儲蓄----銀行。即銀行買政府國債,政府獲得資金投入社保開銷,居民從政府發的社保獲得資金,存入銀行。
銀行----國債----財政赤字----國債支出----銀行,即,銀行買政府國債,政府獲得資金來清償財政赤字和國債費用,政府支出的錢再回流到銀行。
這兩個資金循環根本没有介入到實體經濟,政府大規模的舉債,不是為了投資和消費,而是為了償還過去的債務,當然會形成通貨緊縮。
最終的結果是,這齣遊戲使日本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國債。而銀行之類的金融機構享受到了資金回報,而資金根本没有流入到實體經濟,大量的資金湧入金融市場,造成日本實體經濟的貨幣流轉不足。
這已不是因為日本的貨幣政策,而是因為日本國内出了問題。如,人口負成長及高度老齡化、日本財團式的企業與自家銀行交叉持股的複雜關係等。一些問題在財富成正常增量狀態時都被遮掩淡化了。現在是QE紙幣增量持續,可是存量呆在銀行金庫內太多,需求減少,通貨緊縮的問題就出現了。
“消除通貨緊縮”本身不應該成為一個政策目標,“通貨緊縮”是國家經濟運行出現問題的一個表象,這正如各位感冒一樣,感冒的“打噴嚏,流鼻涕”這是症状外向型的表現,實際上可能是因為病毒入侵人體導致的,因此 通過消除“打噴嚏流鼻涕”,來表象性解決感冒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單存依靠貨幣政策是不足以扭轉大局的。貨幣政策有自己的極限,超出這個極限就不是動動貨幣就能解決的問題了。資金不流入實體,是日本没有形成良好的投資渠道,没有形成更多的創新,也没有新的產業出來,只有新的產業出來了,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預期回報,資金可能才會轉入到新產業。奇怪的是像已成熟的移動支付、電子政務等數字經濟,為什麼在日本發展不起來 !?
日本在傳統產業可以說已經做到了極致,日本的汽車,機械,化工等產業在世界上是一等一的,但是新產業的落後導致日本陷入了金融的惡性循環,其實歐盟也有這個問題。
這就是一個缺乏内在需求性驅動的典型,歐洲的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和没有新產業有很大的關系,没有新產業就無法吸引新的資金,資金就會一直在金融部門來回流轉,而無法介入到實業,為了經濟向上,歐盟必須强力要求各國財政介入公共投資。如歐洲數據機構終於要求臉書不得將數據傳送到美國,說明,歐盟已經開始重視數字經濟問題。( 附記 )
日本的新首相不應該和安倍一樣,來回的在貨幣政策上打轉,而應該機極的推動新的產業,必要的時候使用行政命令。
**打臉經濟學
按照西方按照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理論,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來自於央行的貨幣超發。當整個勢場中的商品數量不變時,錢多了、自然會引發商品價格的上漲,錢印得越多、物價就漲得越多。
可現實的“打臉”來的太快,只是大家還難以接受。過去近十年的經濟生活現實,已讓經濟學的這一經典解释面臨崩潰。
自2007年以萊,美國、歐洲、日本、英國四大經濟體的央行資產負債表分别擴張了695%、312%、483%和931%…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讓稍有緩和的印鈔動作再次加速。
如果按照經濟學的貨幣-通脹理論,在如此大規模的印鈔刺激下,貨幣似乎已經泛濫成災、這些經濟體的物價也早該漲到天上去了。實濟上近十年,這些西方國家不僅没通脹、反而還在通縮的困境中苦苦掙扎,不管是最終消費價格指數的CPI還是生產價格指數的PPI,都在反應這種現實。
這就是西方經濟學面臨的尷尬處境:央行自2008年開始大幅度印鈔放水,可物價就是漲不起來!說好的印鈔放水會引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呢?
首先要謹記,經濟學是解释經濟現象的、而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出現了經濟現象,經濟學會找出一大堆理由和原因去解釋,但不一定能找到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
如何解釋歐美日的央行超發貨幣、却没有引發通脹這一現象呢?
1.央行印錢過程中,有增量財富的產生,所以物價就漲的没那麼厲害。就像鍋裡的水多了、但米也增加了,飯就不會那麼稀。再現實的理解,就是企業拿到貸款後去擴大生產、所以整個商品供應也增加了。
2.印出的錢流入部分富人手裡,而富人的吃喝等基本消費早已滿足、再給更多的錢也不能增加消費,而普通人没拿到多印的錢、想消費却没有錢,所以即使央行印錢了也無法促使物價上漲。
3.印出的錢流入了資本市場,雖然没有推高物價上涨、但推高了資產價格的上漲啊。美國股市近十年的大牛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没有進入消費市場、進入資本市場了。
4.物價指數编制的問題。CPI和PPI的指數,是由選定的商品價格及其權重綜和計算出來的,價格只數没有上漲,準確地說是構成這些指數的商品價格没有上漲…没被選入的商品很可能上漲哦。房租構成CPI的一部分、可房價却不在CPI統濟範圍内,房價漲再高、CPI也不漲——數據顯示可就是没通脹。
5. 印錢邏輯
貸款就是印錢。央行先貸款給商(業銀)行,商行拿到錢後再代款給企業和居民,錢就這樣被印出流通到市場中去了。所以,央行印鈔需要三個條件:
1.央行得貸款給商行;2.商行願意貸款給企業和居民;3.企業和居民願意貸款。
現在的問題出在第2、3 條。
出於風險考慮,商行不願意貸款給企業和居民,這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美國表現最明顯…銀行在次貸危機中被坑慘了,所以袋款非常謹慎。但更多的情况是企業和居民不願意貸款,這在日本和歐洲非常普遍,根本原因是没有投資的機會…没有投資賺錢的機會,幹嘛還要貸款擴大生產或提前消費呢?貸款也是有成本的啊。
不管是商行不願意對外放貸、還是企業和居民不願意主動借款,結果就是央行印出的錢只是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裡沉淀、没有流通到市場中去…市場中没有錢,CPI和PPI又怎麼會漲呢?
在2008-2020年這十餘年間,美、歐、日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即央行印鈔的數量)增幅分别為695%、483%和312%,可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幅責只有143.6%、39.6%和60.3%。
廣義貨幣是什麼?就是我們俗稱的M2,它主要是由商行貸款造成的……因商行貸款少,即使央行印再多的錢(基礎貨幣)也流動不到市場中去,市場中缺錢、物價怎麼漲得起來呢?
互聯網主權
美國和歐洲先引爆了網絡主權戰爭,臉書剛剛和美國政府合謀,造謠Tik tok把數據傳回中國,歐洲立馬打臉,臉書真的把歐洲的數據傳回美國了。
有人把“老大哥正在看著你”天天掛在嘴上。的確,現在老大哥在看著你,不過這個“老大哥”不是蘇聯,不是中國,不是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是“自由世界的燈塔”美利堅。前有谷歌棱鏡門,中有監聽歐洲領導人電話,後有臉書竊取歐洲網絡數據,總之,法西斯坐實了。
按照美國強買Tik tok的强盗邏輯,歐洲也得强制收購臉書,不光是收購,還得拆成幾塊,主權國家一家一塊。自家數據、自家人民的信息,怎麼能放在外人手裡?
從現在開始,“互聯網主權 ”正式存在了,信息網絡就是國土,大數據就是戰略資源。一個數據,就是一個人,網絡上的人也是人,不要小看一個ID,他背後也有著財富、智力、知識、計算力、購買力、政治傾向、社區影響力……千千萬萬個ID,就是礦藏、票倉、輿論陣地、資金池、……一個國家公民的數據,如果掌握在另外一個國家的跨國公司手裡,換了誰都不能放心的。
早年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早已蕩然無存,私有制、自由競爭、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人類社會中經歷過的所有階段,互聯網一個也少不了。
不要說國家和國家之間了,就看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商戰,哪一次不是“你死我活?壟斷、排他、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才是互聯網的本質。它天然有著“利維坦”的屬性。
( 在基督教中利維坦成為惡魔的代名詞,並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在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維坦》中,這個詞别解釋為“強勢的力量”。該書中用利維坦影射的是由暴君統治國家,其統治不受權力分配、言論自由和宗教容忍這些概念的制約。)
再不會有“無主權的網絡”,也不會有“無歸屬的數據”,廝殺爭奪你我,正在開始。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兩個半聖人---王陽明
王陽明原名王雲。長到5歲,却還不會說話,家裡人都很著急。所謂奇人自有異相。
有一天,一個路過的和尚看到了王雲,端詳很久,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王倫聽了,反而思量良久,覺得不能再叫“王雲”,改名“王守仁”,取《倫語》知之及,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的典故。
第二天,祖父王倫在書房寫字,剛寫了“大學之道”幾個字,王陽明便滔滔不絕將《大學》背誦了一遍。問他是怎麼學會的,他說是看祖父日日誦讀,已經爛熟於心。果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有一天上課的時候,王陽明突然問了老師一個問題: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老師回答說:惟讀書登第耳。
王陽明很不以為然: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爾。”
十一歲的王陽明就把當聖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認為的聖人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新婚之日,王陽明看著滿院賓客倍感無聊,於是出了岳父家,到街上閑逛,來到一個叫“鐵柱宫”的地方。裡面一個老道在打坐,
王陽明很感興趣,語老道攀談了一夜,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到天亮才想起來錯過了自己的洞房花燭夜。他永遠最感興趣的依然是:做聖人。
當時宋明的主流思想乃是程朱理學。王陽明經過反覆思考和老師婁亮的指點,認為朱熹所說“格物致知”才是成聖悟道的關鍵。
於是有了著名的“陽明格竹”事件。王陽明堅持了七天,直看到眼冒金星,體力不支,暈了過去。
遭遇挫折對程朱理學產生懷疑的王陽明,開始科舉之路。在兩次會試落榜之後,公元1499年,二十七的王陽明高中進士,進入官場,成為六品兵部主事。
當時的明朝官場,宦官當道,大太監劉瑾權勢熏天,百官噤若寒蟬。王陽明仗一執言上書彈劾劉瑾。遭到劉瑾打擊報復,拖到午門廷杖四十,打得血肉横飛並被投進詔獄。王陽明第一次面對死亡的威脅。但他並未對自己堅守的信仰有任何懷疑。王陽明在獄中,靠推演《周易》,磨礪心靈、堅定信念,終於堅持到了出獄的一天。
大難不死的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驛做驛丞。當時的貴州為烟瘴之地,基本被流放到此的人都是有來無回。劉瑾本來就没想讓王陽明活著回來。不僅如此,他還派出殺手一路尾随,找機會在路上殺掉王陽明。王陽明作絕命詩:
自信孤忠懸日月,豈論遺骨葬江魚。百年臣子悲何極?日夜潮聲泣子胥。
在錢塘江邊,王陽明把衣服和詩放在岸邊,跳如江中,藏在一艘商船的下面。殺手追上來,認為王陽明投江自盡,便回京給劉瑾復命。善水性,在危難關頭救了自己一命。
驛站條件異常簡陋艱苦,而且瘴毒横行,王陽明只能暫時住在山洞里,他給自己的山洞起名叫“陽明小洞天”。在山洞旁邊,他又搭建了一間茅屋,取名“何陋軒”。
這份豁達艱韌,支撑著他不改初衷,依然在苦苦追尋自己的理想。
王阳明做了一個石頭棺材,放在山洞裡面,每天晚上,他都睡在棺材裡面,思索他的理學成聖之道。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棺材裡發出一聲長嘯。王陽明悟到了困擾自己許久的格物致知之道:“心即理,心外無物。”開啟了陽明心學的篇章。
王陽明重新翻新了他的茅草屋,正式命名為“龍岡書院”,開始講學。漸漸地,一傳十,十傳百,除了漢人,連當地的少數民族彝族、苗族等,都來聽王陽明的課。
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這個觀點都在影響著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簡明易懂的解說是: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所謂知易行難。
王陽明却用一生去追求真理、升華思想,踐行“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王陽明被貶三年後,朝廷任命他為廬陵縣陵縣知縣。在廬陵任上,大太監劉瑾倒台,王陽明開始了坐着火箭的升遷之路,返京任職。在他心中,依然把如孔子那樣傳道授業、教化四方作為自己的理想。
王陽明回京後的第一件事,也是開彈講學、廣收學生。在興隆寺講學,成為京城文壇一大盛世。不久,他再次被調往南京。仕途的起伏周折在王陽明心中並不重要,“心外無物”,講學傳道才是他最感興趣最喜歡的事情。
公元1517年,南方匪患横行,朝廷束手。王陽明一介文臣,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江西平定匪患。在上任途中,官船沒有兵員,便遇到流寇搶劫船,危急關頭,他用險,讓旁邊的商船都掛上他的官旗,排成一路縱隊,鼓樂齊鳴。流寇以為官軍到來,嚇得四散奔逃了。
王陽明用他超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陽明心學的“事上練”思想,分化瓦解、分而治之,一年多就平定了四大股土匪。談笑間樯橹灰飛烟滅。
王陽明說了一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外在的危機容易度過,心中的危機不易消解。追求内心强大,不動如山,“吾心安處是故鄉”。正如儒家所推崇的:格物、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即便在战事最為激烈的時候,王陽明也没有停止建書院、興教化、撫萬民、安百姓。不論處江湖之遠,還是居廟堂之高,王陽明始終没有忘却少年時立下的志向:做聖人,以天下為己任。他創立陽明心學,也是位了教化大同、福澤萬民。
剛處理完土匪,又面對反賊。真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
公元1519年6月14日,南昌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
此時的王陽明正在豐城,寧王忌憚他的才能,先派了一支人馬去追殺他。王陽明換裝乘船,逆流而上才逃出生天。此時的王陽明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但他想的不是繼續逃跑、,而是要平定叛亂,拯救生靈。
“强者自救,聖者渡人。
王陽明一面飛馬給朝廷上疏“寧王反叛”,當時的官員都說“江西有變、南昌有變,而不敢說是反叛,就是害怕萬一有一天寧王成事,自己會遭到清算。王陽明執著於心中的大義,不會首鼠兩端、明哲保身。另一面發出好多封書信給寧王的下屬謀士,感謝他們做朝廷的卧底,意在引寧王懷疑,離間瓦解敵人。
同時,王陽明向鄰近省份請求派兵支援,幾天之内,便聚集了一支人馬,不過都是些散兵游勇,戰鬥力不强,真正能上戰場的不過兩萬人。這時的寧王,已經帶領主力部隊拿下南康、九江,圍攻安慶,意在占領南京,與朝廷分庭抗禮。
王陽明帶領這支臨時組建的部隊並没有去解救安慶,而是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回攻南昌。朱宸濠在南昌留了一萬人馬,也非主力。王陽明分兵幾路,誇大聲勢,七月十五日攻下南昌。朱宸濠缺乏戰略眼光,不敢孤注一擲,因為疑心也不聽從謀士之言,搬兵回救南昌。
朱宸濠有十萬大軍,而王陽明僅僅兩萬人。很多人主張堅壁清野,以待援軍。王陽明不同意,他要主動出擊。他的勇氣和智慧再一次併發光芒,
深刻地分析形勢、準確地判斷戰局之,王陽明把有限的人馬分兵幾路,多設伏兵,側翼包抄,大敗寧王前鋒,將其逼退到鄱陽湖。双方主力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寧王聽謀士建議,將自己的大船全部連接在一起,王陽明利用火攻,大破敵軍,活捉朱宸濠,好像是火燒赤壁的經典橋段。這一天距離寧王起兵僅僅四十二天,寧王精心謀划十年,在短短四十二天就被王陽明打敗了。王陽明用每一次的出奇制勝踐行自己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精華,也用心中的大義拯救萬民免於戰火侵襲。
平定寧王叛亂,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功德。但皇帝朱厚照並不認可,因為少了一次給他玩耍的機會。他想要御駕親征,最厚萬般無奈之下,只能把朱宸濠先放了,讓朱厚照又抓了一次,這場親征鬧劇才算結束。
公元1521年,朱厚照駕崩,嘉靖皇帝即位。王陽明被封新建伯。但是王陽明和他的心學依然受到朝廷打壓。他索性辭官不做,專心講學,傳播王學。
陽明心學發展到“致良知”,聽從内心的指引,“知善知惡是良知”。
1527年,廣西暴政激起民變,朝廷再次起用王陽明前往廣西平叛。此時的王陽明已經病體纏身、命不久矣,但君命難違,只得勉强上路前往廣西。歷經一生仕途坎坷的王陽明依然志慮忠純,坦蕩至此。
王陽明到達廣西後,仔細分析形勢,採用招撫的策略,掃除了在廣西盤踞多年的土匪,稳定了局势。朝廷给了王陽明五十兩銀子的獎賞。王陽明並不在乎朝廷恩賞、百姓讚譽,他只相信自己認定的價值觀,堅守自己心中的真理。
此舉不僅没能帶來朝廷認可,反而引來多方彈劾。此時的王陽明病體日漸沉重,每况愈下。幾次上疏朝廷要求回鄉養病,都被朝廷拒絕。王陽明没有辦法,自作主張踏上了歸途。
公元1529年1月29日早晨,王陽明在回鄉途中溘然長逝。死前他的學生問他有何遺言,他却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公元1530年,朝廷褫奪王陽明新建伯的爵位,並且禁止傳播陽明心學。
公元1584年,從祀於孔廟。
王陽明一生坎坷磨礪,却堅守信念、索求真理;一生不被認可,却執著大義、心懷天下。黄宗羲評價說:震霆啟寐,烈耀破謎,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孜孜以求精神的最高境界,一生教化四方、門人學子遍天下,一生智慧结晶,陽明心學燭照千秋。千古一人而已。
附記 :
儒家聖人 : 孔子至聖。四配 : 四配─復聖顏回,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民間聖分文武 : 孔聖、關聖
春秋時魯國大夫公孫豹曾稱 「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據說,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
文聖兩個半 : 孔子、王陽明、曾國藩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中國的終極武器;中國加一;塞爾維亞的屈辱;台灣的外交突破; 台獨份子的中國味兒;中國的核彈
**全球唯一的全產業鏈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
這才是中國對抗霸權的終極武器!
中國是全球唯一的全產業鏈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有,且只有能在中國實現,再無其它可能。中國走自己的路,讓美國無路可走。中國製造,從來不是為了和印度和越南去競爭的,而是重構地球文明框架,建立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瓦解美國掠奪地球的霸權。印度的競爭對手是中国,中國的競爭對手是外國( 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 )。
看看手機業的前三雄,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不是破產就是轉型。後三雄,華為、三星、蘋果,目前在高階市場雖仍各領風騷,若非芯片戰爭,原已跌下神壇的三星、蘋果就要變成"魯蛇"。全球二線品牌市場,早已被中國廠商囊括橫掃。一葉知秋,這就是全球唯一的全產業鏈規模最大的單一市場的力量。由工廠到市場,進而到引領趨勢。
每一個中國人,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都已經不自覺的,参與到了對抗霸權的史詩之路上。
*中國加一
"中國加一”是這兩年製造業產業鏈最常提及的一個話題,所謂的“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就是當中美對峙越來越激烈,關税戰、貿易戰、制裁戰不斷地衝擊下,外貿企業為了避免在中國的投資和業務過度集中,而將部分業務轉移到中國以外的一種商業戰略。
由於關稅,人工成本,產業鏈過於依賴中國等現實利益考量,部分外資企業開始实施中國加一戰略。但為什麼叫中國加一而不是“脱鈎中國”呢?獎到底是因為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讓外企必須確保不會將過多產業移出中國,外企也不想脱鈎中國,造成中國政府和消費者反彈。利益當前,外企不會、不能也不敢與中國脫鈎。
**分析一國現象及其政治本質屬於宏觀診斷,對一個國家的生活體現則以微觀感覺為主,兩者不能混淆。判定一個國家的好與不好,一方面要看國內標準,自己的人民多數說好,那也壞不到哪裡去,另一方面,還可以看國際標準,如果世界多數國家的人都認可某各國家,那這個國家恐怕也壞不到哪裡去。就拿美國來說,世界各國仍然有大量精英奔它而去,證明美國仍有特别之處,即使不全面,必定有高處。
當然,人流的吸引力只是一個方面,並不能代表這個指標就很科學,或者說對所有人都適用,流入美國的人,知識水平高的人和家庭財力厚的人都會生活得很好,一般性勞動者或難民跑到美國未必就能過得如意。
**這是川普總統對塞爾為亞武契奇總統 ,訪問還是挨訓 !? 不知道。但我懷疑,我們各路總統候選人到美國交心的場景是否類似 ! 國格何在 ? 太羞辱人了 !
下面一張女人翹腿的照片是電影第六感追緝令,沙朗史東接受審訊時的豔照,名言是" Is it beautiful ? 若看過這老片子,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 根本是強姦 !
當年裂解、轟炸南斯拉夫、製造科索沃戰爭、殘害無數平民,把一國領導抓到國際法庭審問,最後導致他莫名暴亡的國家,正是美國;現在“斡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關系的,居然還是美國?而今天,塞爾維亞的總統,居然為了區區幾十億的美國貸款,和美國簽了協議。
無須指責他的愚蠢和短視,因為這没有意義。
美匪不滅,世界上這樣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更多的小國領導人會當武契奇。
你可以怪他目光短淺、利令智昏、背叛了中俄,得罪了巴勒斯坦,得罪了國内大塞族主義者,還被川普耍了,尊嚴盡喪。但在他看來,這是没有選擇的選擇,因為美國的世界霸權就在那裡,强大而咄咄逼人,中國隔著山海之遠,俄國自顧不暇,他没得選。
**伊拉克資源非常豐富,多豐富?石油我不說了,大家都清楚,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伊拉克的人均耕地比中國高?根据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人均耕地0.09公頃,伊拉克人均耕地0.14公頃,比中國高得多,和伊拉克一樣的是德國,也是0.14公頃。所以問題在哪?伊拉克的政治體制 !
**這就是台灣想要的外交突破 !?
幾天前才乘坐華航包機,率團訪問台灣的捷克議長維斯特奇爾,遭受了來自捷克總統和總理的聯手暴擊。總統澤曼更是直接指責其行維是:小男孩兒的幼稚挑衅。
他终於意識到自己闖下大禍,於是開啟了自救式的拼命找補,在捷克國家電視台和CNN聯合舉辦的新聞節目上當眾宣稱,自己從未承認台灣是所謂的獨立國家。幾天前還稱自己是台灣人,跟蔡親密到穿一條褲子,怎麼一回國,屁股都没坐熱,就突然反手給了台灣一記響亮的耳光 !
這就是台灣想要的外交突破 !? 索馬利蘭事件已經鬧了一個國際大笑話,這回更難看。悲哀呀 !
**你是誰,你說了不算 ! 台獨份子能撇清中國味兒嗎 !?
近日,美國一所大學突然宣布驅逐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学生,並限他們在一個月内離境。
美國這已經不是麥卡錫主義了,這是往納粹法西斯的道路上走。要知道,納粹也不是一開始就建集中營、毒氣室、屠殺猶太人的,他們是先從驅逐猶太人、禁止猶太人經商、從政、搞科研開始的。
二戰前,歐洲有約1000萬猶太人,後有超過600萬猶太人被屠殺,只有大約200-300萬猶太人成功逃離歐洲。從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轉折的「水晶之夜」,到1942年纳粹德國提出「最終解決方案」,中間經麗了漫長的9年,本來,他們有足够的時間。愛因斯坦1933年就逃離德國,但是更多的猶太人選擇相信自己的幻想,他們和纳粹去賭下限。别嘲諷猶太人,人這種動物,不分國籍不分種族,最擅長自我安慰。不到最後的一刻,人們都不願意選擇接受殘酷的現實。600萬猶太人被屠殺,並不是一夜之間就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而是逐步升级的。
從華人女性被潑硫酸,到華人商户被打斷双腿;從美國議員不希望中國留學生學習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到美國大學直接驅逐中國留學生.....美國的“官方反華”只是一個開端而已。
不管你愛、恨美國,心裡想的是什麼,只要你長得像中國人,說話像中國人,會說中國話,會寫中國字,聽得懂相聲,能做亞洲蹲,你就是中國人。不管你是不是敵人,只要你長得像敵人,說話像敵人,你就是敵人。台灣人到哪裡都會被認為是中國人,這是原生味兒。
你是誰,自有帝國主義、奴隸主匪幫給你官方認證。只要沾了“中國”一絲味兒,你都是它的敵人。這世上不存在没有歸屬、來歷……完全“國際化”的組織和個人。你受到的待遇,和你的立場、傾向、情感歸屬無關……你是誰不重要,他認為你是誰才重要。台獨份子能撇清中國味兒嗎 !?
「亞洲蹲」是指人在蹲下時腳跟要完全貼地,下蹲到最低處,大小腿折疊,臀部靠近腳跟的蹲姿,亞洲人多輕易能做到。早前有街頭測試就發現大部份歐美人不能完成這看似簡單的動作,洋人下蹲要把腳跟掂起來,腳尖著地。
**隨便他說
在今年的《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2020》中,美軍認為,解放軍正朝著“本世纪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努力,解放軍已經在造船業、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合成空防系統方面優於美國。
美國還在《報告》中宣稱,解放軍正在擴充核武庫,發展海基、陸基和空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報告》推測,5年内,解放軍能威脅到美國本土的核武器彈頭數量將翻倍,同時能威慑到美國本土的核載具數量也將增加。而解放軍的核彈頭規模將在十年内翻倍。滿滿的都是中國威脅論。
報告說,中國只有200枚核彈頭。
中國只有200枚核彈頭?開什麼國際玩笑!200枚核彈頭在2019年的閱兵式上展示的彈道導彈都不够裝,更别說在大山、大海服役的核彈頭數量了。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至少30枚氫彈,這些氫彈的當量至少都在五百萬噸以上,其威力遠非普通原子彈可比。中國的核威慑能力足以讓中國進行核反擊,比美國猜策的數據肯定不在一個量級。重要的是,既然中國核彈頭數量比美國估計得肯定要多不少,那美國又為啥那麼說呢?說到底還是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論”。
西方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時候,恨不得把中國威脅吹到天上,但說到中國核武能力的時候,從來都是輕描淡寫,盡量弱化中國的核威慑能力。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多年來,中國的核彈數量永遠停在300枚左右,今年更是“减”到了200枚。
這麼幹的根本原因在於,製造“中國威脅論”是為了在西方社會形成反華的情緒,是為了内部“團結”,而核彈數量則是真的“威脅”,所以對於真的“威脅”,美國為首的西方一直做的事情就是淡化、弱化,媒體也是這麼幹的。
以前美帝講“中國威脅論”,誇大中國的軍事力量,中國要麼矢口否認,“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說啊”,要麼斷然斥責,”一派胡言、子虚烏有“。現在情况變了,否認、斥責、辯論都没用,那不如一口承認下來:對,你說我是,我就是,你說我有,我就有,隨便去說,去猜。
承不承認,反正都担了這個虚名,還不如索性坐實了它,一來自己心安理得,二讓對方心安理得。反正美國軍方都是要拿中國當工具,向國會威脅要錢的;反正美軍一向窮兵黷武,軍費全球第一,減是減不下來的,不如讓他們多要點,更窮兵黩武一點,加速歷史的進程。
日前,美國打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是為了對中國進行站略核威慑,而中國打“東風26”和“東風21D”是為了對美國的航母進行威慑,相當不對等。面對美進行核訛詐,中國也該拿出一些大殺器給美國點顏色看看。關鍵時刻就是雙方鬥心理、鬥士氣,在這種鬥心理、鬥士氣的時候萬不可居於劣勢。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波斯灣是一個好戰場;川普斥美軍是'魯蛇"
波斯灣是一個好戰場
拿下波斯灣,美國的反華包圍圈也就打破了。
近段時間來,美國在大陸東部沿海的軍事挑衅步步升級,軍艦過台海,偵察機頻頻抵進領海。有人著急,為什麼不把美國軍機打下來?其實,中國的反擊已經開始。大陸没有把軍艦、戰機開到美國沿海,而是就開到了美國最要害之處,直插美國心臟。
對於美國軍事挑衅,中國說了一句話:中國不怕。不會随美起舞,但也不會任美胡來。有人可能把這句話理解為外交語言,川普不一定聽得懂,但美國的戰略家們就會担心。
一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國軍隊不會航母對航母、軍艦對軍艦、戰機對戰機的對打,中國的戰法是誘敵深入打運動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戰場打擊敵人。中東的波斯灣就是個好地方。
波斯灣是美軍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比在日本的軍事基地要大得多且離伊朗更近。海灣最窄處只有35公里。不用導彈、戰機,把中國的火箭炮架到波斯灣東岸,美軍基地都在火箭炮的覆蓋之下。其實火箭炮都不用,一般的常規火炮的射程都够了。
美軍現在更多力量集中在亞太挑衅中國,中東力量分散且薄弱,容易被突破。在這裡,中俄伊可以聯手一齊動手,這是美國最怕的。在波斯彎出擊,也可以看作是聲東擊西和圍魏救趙之策,能解美國在中國東部沿海之圍。它也是直搗黃龍。
中美作戰,輕易不能互攻對方本土,出現美伊的空地一體化作戰。大國作戰講求反導彈、反衛星、超高音速、激光武器、隱形戰機等遠程反制作戰。但中東是美國的最大核心利益所在地,也是美國本土之外的要害。拿下波斯灣,卡住霍爾木茨海峽,就卡住了美國的脖子。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最好都不要跟著美國跟中國作對,他們的能源的脖子掐在中國手上。拿下波斯灣,美國的反華包圍圈也就打破了。
没有了伊朗武器禁運的禁令,中國就將殲10—C戰機賣給伊朗。有了中國的殲10—C,美國的航母、軍艦就無法在波斯灣肆意活動了。殲10—C在伊朗領空就能對波斯彎對岸的美軍基地發射導彈。殲10--C戰機就在波斯灣建立起持久性的不對稱優勢,破壞和顛覆基於美國規則的秩序。
賣給伊朗軍火最多的是俄羅斯,種類繁多。伊朗說S-300不够用,要買 S-400。美機在中東軍事基地一起飛,就在S-400的射程内。美國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上的6 架B-52H重型戰略轟炸機也不敢升空了。美國發狠話,如果伊朗敢買S--400就轟炸伊朗。
最新消息,中俄伊三國海軍將在霍爾木茨海峽外阿拉伯海舉行軍事演習。
8月26日,中國向南海發射東風21和東風26D導彈,全部命中預定目標。如果把青海的東風26D轉一下方向,波斯灣的美國航母和對岸的軍事基地比南海還近了很多。如果把東風26D搞到新疆昆侖山上,又向西推進了很大的距離。那麼離南邊的印度洋也很近,比南海還近。誰規定東風26只打南海和太平洋,為什麼就不打波斯灣和印度洋?
美國防部長埃斯珀說話了:中國没有兑現其承諾,不遵守國際法、國際規則和國際規範,試圖把自己的力量投放到全球。美國希望與中國一起共同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盡管北京屢屢放棄承諾,追求咄咄逼人的軍事現代化。
滑天下之大稽。只准美國東來,不准中國西去,那是美國的規則,不是國際規則。寇可往,我亦往,這才是國際規則。
**美國打壓中國的 Deep Mind
美國想割中國羊毛已是不可能,也很難制止中國攫取市場更大份額,於是,趁還能有打壓中國最後3~5年的機會,逼迫一些國家禁止中國製造,騰空的市場由美國企業填補,擴大美國掠取財富的份額,以滿足國內所需。
美國巨頭們在印度的布局主要有兩個套路。
套路一,親自入場,大幹一番。典型代表,谷歌。
今年7月13日,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在印度谷歌大會中說:“我們為支持總理莫迪的數字印度願景感到驕傲”。谷歌在未來 5到 7年將在印度“撒幣”100億美元,重點推動經濟數字化、並打造印度優先的產品和服务。說白了,就是谷歌在印度跑馬圈地,占領市場。
套路二,躲在幕後支持印度本土品牌成長為獨角獸(類似韓國三星),通過持有股權,享受長期紅利。亞瑪遜、微軟、臉書分别和印度首富旗下的Jio平台(Jio Platforms)合作,拓寬在印度市場的份額。
換句話說,美國之所以無底線打壓中國企業,製造兩國對抗的假象;從而讓美國企業在别處(如印度)開疆闊土。這是美國人的精明之處,不可不防。
其實美國在南海製造矛盾,主要目的還是以中美對立為賣點,逼迫東南亞在互聯網領域如同印度那樣倒向美國巨頭。
從中國立場說,不能被美國的政治和軍事套路迷惑,經濟與市場才是核心。畢竟世界大戰誰也不想去打,即便打,也不想先入場;而經濟與市場才是過日子的的基礎。
**川普斥美軍是'魯蛇"
9月2日,川普發表了纪念二戰勝利75周年的演講,說這是美國的勝利,是美國軍人的勝利。然而,就在發表完演講不久,《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多名白宫熟悉内情的匿名人士表示,川普多次貶低美國軍人,稱他們是失敗者和笨蛋。
一件事情是在2018年11月,川普原本要参加在法國的美国士兵公墓舉行的一戰美國陣亡士兵紀念活動,他應該獻上花圈和默哀悼念,但是川普拒绝前往。理由是,他担心在那個下雨天會把他的頭髮弄亂,這是他無法接受的,真的是頭可斷,髮型不能亂。
同時他還認為紀念在戰爭中死亡的美國士兵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說:我為什麼要去那個公墓?那裡到處都是失敗者。川普還說,在貝勞伍德戰役中喪生的18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都是被殺了的笨蛋。
他還多次攻擊美國共和黨領袖人物麥凱恩,他批評麥凱恩不是戰爭中的英雄,因為他曾經被俘虜過,是一個失敗者。川普還多次攻擊美國前總統、共和黨人老布什,認為他不是英雄,不知道美國人為什麼尊敬他,因為他的飛機被日本軍隊擊落過,他不喜歡失敗者。
文章曝出後,立刻讓美國炸鍋了,大量的美國網民認為這種說話風格很像川普,而且非常符合川普無情的風格,於是大加批判,認為這是川普的人生污點,將會成為他的滑鐵爐。
白宫看到這些報導後也慌了,立刻對外公布,這篇文章不實,是Fake news。
川普更是憤怒,簡直氣炸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什麼樣的畜生才能說出這種話?他極力否任自己過美國陣亡士兵是失敗者和笨蛋,還大罵《大西洋月刊》在编造假新聞。
同樣,看到這篇文章的美國軍方也非常震驚,意味著川普一直在貶低他們,稱呼他們為失敗者和笨蛋,難怪川普當年為了不上越南戰場而選擇當了逃兵,為了美國犧牲的士兵是失敗者和笨蛋,當了逃兵的川普反而是赢家和聰明的人?這讓美國的軍人無法接受。
美國因疫情肆虐、經濟下滑嚴峻、種族歧視暴亂越演越烈,已接近內戰邊緣,川普此舉無異火上澆油,萬一他連任失敗了,拜登已經表示川普如果戀棧不走,將派軍隊把川普抬出去。如此說來,萬一川普想戀棧、打內戰的後台本錢都流失了。
沙拉拼盤國--德國;科威特金飯碗不保
**沙拉拼盤國--德國
該不該開放移民是個恆久爭議的問題,利弊參半。在有巨大資源財富增量的時候都不是問題;但在存量拚搏的時候,矛盾就尖銳化。尤其當移入人口佔比到某一轉折點時,嚴峻的民族生存與價值理念會激發生死相搏。
最近,德國媒體報導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現象:在德國幼兒園的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在家裡不說德語。幼兒園有320萬名孩子中,大約有67.5萬孩子的家庭基本上不講德語,占比超過21%。與過往相比,幾乎每年上升一个百分點。
語言是通向文化融合的鑰匙,掌握語言更是融入一個民族、國家的第一步。一個有德國國籍,却不會說德語的人,算不算德國人呢?現在看,德國的移民政策即便不能說是失敗,但肯定也算不上成功。將來會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現代國家都有一個主體民族,即便是由移民者形成的美、澳國家也一樣。德國的主體民族就是德意志民族。二戰前,最狂熱的情况下,自認,德意志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他們鼓吹種族“純化”和“日耳曼民族”。在普鲁士時代,德國就規定,到德國工作的外國人必須在聖誕節以前,返回自己的國家,不然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移民。
形勢比人强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之一,德國不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自己也遭受到了毁滅性的打擊。可以明顯看到,德國人口金字塔兩次斷層,不只是底部小(出生人口不足),更重要的是大量年輕人(15~35歲)在戰場上戰死,留下巨大的人口斷層。而且,青壯年女性要多於男性。戰爭幾乎毁滅了德國的人口。
二戰後,歐洲沒錢,但是美國人搞了馬歇爾計畫。
1948—1951三年,德國拿到了14.48億美元美國援助。經濟迅速被點燃,一片廢墟中的德國,在1950年失業率超過10%。但到1961年,失業率已經不到1%。尤其是1961年,柏林牆開建,東德的人力輸入被斬斷。德國只能積極從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土耳其、葡萄牙等國家引進勞動力。有統計說,當時有1500萬外國勞工來到了德國(西德)。但是,當時德國稱他們為“客籍工人”,根本没把這些人當作德國人。
那時,德國堅持的還是1913年《帝國國籍法》“血缘原則”,也就是說要獲得德國國籍,必須要有德國血緣關係。即便在1990年以後,德國還收緊對政治難民與原東歐地區的德意志人移入。
但事情在2000年發生了變化。
德國新《國籍法》出台,在血缘原則之外,也輔之以出生地原則。德國國籍的門檻降低了一大截。尤其是,2010年後,百萬級的中東難民湧向歐洲。這次德國也很積極主動接納。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到2017年底,德國生活著97.04萬難民申請者,是歐洲最多的(歐盟境内一共近230萬)。如果與人口規模相對比,德國每1萬名居民就接收117名難民。
英國謂了不接收難民,不惜退出歐盟。但德國為什麼如此積極接收難民呢?除了部分出自於默克爾的執政理念,更現實的因素還是德國經濟與人口問題。
德國貿易出口長期位居世界第 2,嚴重依賴對外貿易。要出口,就要有商品、提供服務也是要靠人力的。
2019年,德國有77—79萬名嬰兒出生,同時有92—94萬人死亡。所以,人口赤字15萬左右。實際上,2019年人口增長了20萬。原因就是移民。德國統計局說,如果不是接纳了移民,德國從1972年開始人口萎缩。估計,到2060年,德國20歲以下人口會僅占全部人口的16%。所以,放寬移民政策似乎是維持德國人口唯一的辦法。德國已經成唯世界第三大移民輸入國。
雖然,德國也投入大量資源去推動移民去認同、融入德國的課程與活動,但效果不彰。移民者更容易淪為社會底層。
德國就業局數據顯示:德國失業人口中47.2%具有移民背景。長期申請社會救濟金的失業者,超過一半(52.7%)具有移民背景。德國失業率在歐盟大國中是非常低的,可移民失者失業率差不多是德國本土者的2倍。這也說明,移民其實很難融入德國社會,往往需要幾代人。
生活失敗的後果,往往是把憤恨撒到其他人身上,報復社會。如在2015-2016年跨年夜性侵事件。在德國科隆,超過1000名北非裔及阿拉伯裔男子聚集在中央火車站外的廣場,分组包圍性侵和搶劫多名當時正在慶祝新年的德國女性。
這樣的事情,也還發生在漢堡、柏林、斯圖加特等等德國主要城市。2018年,德國還有個統計數據:在下薩克森地區,大概20%的暴力犯罪,是北非的難民造成的,但北非人只占下薩克森避難申請人數的1%。也就是1%的移民申请人,製造了20%的暴力犯罪。找不到工作、不懂德語、文化差異大的社會邊緣人士,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德國人也越來越受不了移民和移民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有人認為,移民不勞而獲,拿走了太多資源。2018年,德國長期社會救濟金,外國領取人共拿到了130億歐元,比2007年幾乎增加了一倍!很多憤怒的德國人,把選票投給了民族主義政黨,希望改變局面。
2013年,極右翼勢力的德國選擇黨,他們的政治主張之一就是更加嚴苛的移民政策,反對把移民納入德國社會保障系統。短短幾年,這個黨迅速成为德國第三大政黨,並且是最大反對黨,拿下了88個聯邦議會席位(一共709個),254個州議會席位(一共1866個),這背後其實是民意。
也有德國保守主義者,用極端的方式去驅逐移民。2017年發生了2219起排外暴力事件。極右翼地下組織NSU,先後殺害多名難民並燒毁難民的營地。美國正在發生的嚴重種族歧視暴亂問題,或許也會因某一事件點然而四處燎原。
2019年3月,聯盟黨(現在德國的執政黨)議會黨團主席布林克豪斯公開表示:在將來,德國也許會出現穆斯林總理。一時,德國上下嘩然,畢竟德國一直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雖然,這只是未來設想的事,但很可能會成真。因為,德國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40%有移民背景。在老年人(64歲以上),這個比例只有11.5%。
德國没有移民背景人的平均年齡是47.4歲,有國外移民背景的人平均年齡是35.5歲。也就是說,越來越多年輕的德國人,有著移民背景。在人口結構上,德國正在被悄悄改變。也許在將來有一天,大家會發現,阿拉伯語是德國第二國語,伊斯蘭教叫拜樓林立,德國也成為沙拉拼盤國,風貌大變 !
**科威特金飯碗不保
科威特這個國家,不大,國土面積17818平方公里。人口400多萬,其中,2/3是外來人口。科威特屬於熱帶沙漠型氣候,夏季非常炎熱且漫長,全境只有0.6%的土地適合耕種。
更慘的是,科威特是全球唯一没有湖泊或水庫自然供水的國家,只能靠海水淡化,或從地底下抽水,或進口。按這個條件,生活在這個地方,是比較慘的。
好在大自然比較公平。在賜予了科威特大片沙漠的同時,還在地底下儲藏了大量的石油。1934年,科威特發現石油。一勘探不得了,儲量高達140億噸,排名全球第七。100多萬人,守著這麼多的黑色黄金,想不發財都難。石油、天然氣是科威特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占國内生產總值的45%,科威特財政收入90%以上來自石油。
擁有科威特國籍的居民可享受免費教育、免交水電费、免費看病住院、免收所得税等福利待遇。科威特大學生畢業後的月薪就有2000第纳爾,大學教授是6000第納爾/月。
第納爾是科威特貨幣,號稱世界上幣值最高的或幣單位,比英鎊的单位價值還高。也就是說,科威特大學生畢業後的月薪是18萬元新台幣。科威特每個家庭至少有一棟别墅,並配有兩個外籍佣人。可能是生活太富足的緣故,科威特成了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國家,達45.5%。
石油,總有被吃光的時候。2019年,科威特政府的預算赤字接近460億美元,這已是連續第7年財政赤字。最直接的原因是,入不敷出。油價低迷,對科威特這樣的石油出口國影響最大。2020年,科威特石油、天然氣出口額,只有2014年的三分之一。今年,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經濟形勢本來就不好,原油的消費量就更低了。再加上新能源的衝擊,科威特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收入減少了,支出卻絲毫未減
80%的科威特人被國有石油公司雇佣,他們的收入遠遠超越私營企業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政府開支的四分之三,都用來給國民發工資和福利。現在,油價跌了,政府收入少了,發給國民的支出却没有减少。
據媒體報導,以科威特現有的流動資產計算,已經不足以緩解其460億美元的赤字。早在2016年,當時任科威特財政部長阿納斯·阿爾就警告稱,要做好削減開支、為失去石油支撑的準備,却遭到了本國公民的無情嘲笑。
為了應對苦日子的到來,科威特其實也有所準備。
早在1976年,科威特政府就留了一手,每年將賣石油收入的10%拿出來,設立專項基金,成立“未來一代人基金”。日積月累,基金規模已高達5500億美元。
現在,科威特政府有兩個想法,一是停止向這項基金注資,二是從這項基金來拿錢,目的試填補財政赤字。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啃“老本”只是解燃眉之急,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推動經濟改革,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實現國家經濟的多元化。
其實,像科威特這樣想擺脫“能源詛咒”怪圈的海灣國家並不少。如,沙特的“願景2030”的計畫,旨在減少沙特經濟對石油的依賴。但很難成功。因為,海灣國家位於氣候乾燥炎熱的中東地區,自然條件差,還要受基礎建設不足、市場狹小等因素影響,再加上局勢動盪、衝突不斷,想要發展能源之外的其他產業並不容易。
另外,經濟改革,不僅要靠政府,還要靠每一個國民。
因為生活太富足、福利太好,84%的科威特人,選擇在公共部門工作,還挑三揀四比福利,贓活兒累活兒都交給外來勞工做。在心理上,他們很難做好準備接受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的事實 !
由奢入儉難。科威特人,是否願意主動放棄被“富養”的生活?躺著賺錢”的时代结束了,整個世界開始内卷收縮了,資源型小國受害最深,科威特的金飯碗可能不保。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生活小品
**人至察則無徒
許多事,根本不用那麼較真,模糊化處理才顯得不那麼尖銳,糊塗一點,才能多一點緩冲。”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並不都是黑白分明,一清二楚,一味較真,窮追猛打,只會煩了别人,累了自己。
佛家有言:“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
*( 生活 )理未易明
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生活中許多問題都是如此,爭來爭去並没什麼實際意義。若非原則問題,不必非得爭個輸赢,辯個明白。懂得是當裝糊塗,才是大智慧。
你覺得春天美,他覺得秋天好;你認為自由職業才瀟灑,他認為穩定工作才靠譜;你覺得儀式感很重要,他覺得那只是浪費錢;你認快節奏才充實,他認為慢下來才幸福。生活上的許多問題,並没有標準的答案,每個人的認知不同,站得角度不一樣,衡量同件事的標準也會不一樣。
《道德經》有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所以,没必要非要爭個對錯,比個勝負。許多時候,赢了道理,輸了感情。
真正智慧的人,忍辱不辯,寡言不爭,不屑於較真。他們明白,越較真,越耗費心力;越爭辯,越傷害感情。
季羡林曾说:“人生在世,有時的確需要聰明,但更少不了糊塗。”
糊塗不是愚拙,而是大智若愚的通透,萬事随風的灑脱;不是傻氣,而是不事事計較,處處爭辯的豁達;也不是不清不楚,而是一種“清醒做事,簡單做人”的高情商。
為人處事,一半清醒,一半糊塗,才是大智慧。
**精人愁多,傻人福多
《紅樓夢》裡記載,有一回,王熙鳳為了討好賈母,故意當眾捉弄劉姥姥。用滑溜溜的筷子讓劉姥姥夾鸽子蛋,還在留姥姥頭上横三豎四地插了許多五顏六色的花,把她打扮成了一個風流的“老妖精”,逗得眾人捧腹大笑。
按理說,當眾扮丑,出盡洋相,還被眾人嘲弄取笑,放在誰身上,都不免生氣。但劉姥姥不僅没有計較,還順勢拿自己開涮:
“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索性做個老風流!”
其實,對於王熙鳳等人故意拿她這個鄉下老太太出丑,想讓賈母開心的心思,劉姥姥心知肚明,只是故意選擇了裝糊塗,逗大家一樂。所以事後王熙奉為戲耍她向她道歉時,她才說了這樣一番話:
“姑娘說哪裡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
看穿不揭穿,看破不說破。這便是劉姥姥的智慧之處。
没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時候,我們選擇裝傻,來感受那叫做幸福的東西。
**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人品有時候就像一個方向標,只有方向對了,你的努力和能力才能錦上添花;若是方向錯了,即使能力再出眾,也終究是一場災難。做人,人品永遠大於能力。
**什麼樣的人最吸引人?
一個高贊回答說:“眼裡有光,心裡有爱,骨子里有善良的人。”一位作家說:“一個人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他的飾物,而是他的人品和智慧。”人都是有磁場的,人品好的人,自帶光環,能够吸引更多美好的人和事,成就更好的人生;而人品差的人,就像一個黑洞,消耗自己,也傷害别人。
可能,好的人品不會馬上許你一個光明的未來,但一定會在某一天、某一個時间點,以一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成就你的人生。
做人,千萬不能愧對良心、失掉人品。因為,人生到最後,拼的正是人品。
**不用“寒門思维”教育子女
2020年高考放榜後,湖南的一對學霸双胞胎火了,兄弟二人分别以高分被清華、北大錄取。這對學霸双胞胎的好成績,有與生俱來的天分,有自己的刻苦和自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兩人的父親。
父親趙忠琪没有多高的學識,然而却清楚地知道:大山裡的孩子没有别的出路,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有時候,寒門之寒,“寒”在父母眼界的缺失和教育理念的匱乏。
梁啟超曾這樣告誡子女:
“梁家是寒士家風出身,但寒門家風並不等同於寒酸;不能因為節儉而虧了身體,對於學習,增長見識的錢,該花就花。”
父母的短見,是對孩子前途最大的阻碍。家教,貴在自教,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托底,永遠是孩子觸底反談的底氣。
**善良,要給配得上的人
一個問題: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有個高贊回答是:人性最大的惡,就是消耗别人的善良。誠然如此。
世間萬物,最難填是欲壑,最難測是人心,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善良以待。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没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是啊,没有獠牙的善良就是軟懦,不帶鋒芒的良善就是愚弱。
善良要有個度,爛好人是鄉愿、是姑息。善良可貴,别再讓那些奸惡之人繼續肆意消耗你的善良。升米恩,斗米仇。無底綫的善良,只會害了自己。過了本分的匡助,只會慣壞别人;越了底綫的善良,終會傷害自己。
有人說,通往地獄的路,通常是由善意舖就。現實生活中,滿腔善意却被人辜負、好心幫人却吃盡苦頭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若敢好到毫無保留,别人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心存善念固然不錯,適當仁慈亦無可厚非。然而,没有原則的善良,只會成為别人用來商害你的利刃。要知道:
無底綫的善良,只會讓惡人為所欲為;無尺度的善良,只會讓小人變本加厲;無鋒芒的善良,只會讓歹人肆無忌憚。人啊,最難得的是始终如一的善良,而比这更難得的是:有尺度、有底綫、有鋒芒的始终如一的善良。
人心險惡,世道艱難。並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記住:你的善良,要給配得上的人。
**一段很經典的話:
當你餓的時候,有的人會把饅頭分給你一半,這是友情;
有的人會把饅頭讓給你先吃,這是愛情;
有的人會把饅頭全给你,這是親情;
有的人會把饅頭藏了起來,對你說他也餓,這就是社會。
正所謂:蒼茫一生,真情可貴;飄萍過客,真心難得。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只是路過客串,不會傾情出演;有些人,只會搬弄是非,不會排優解難。
只有經歷時間的考驗,才會認清一個人的真正面目;只有經歷艱難的困境,才會明白一顆心的真假。時間不會說謊,說的都是真相。
深以為然。
**荷花定理
在一個荷花池中,第一天開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後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
假設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麼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是第15天嗎?錯!
是第29天。 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越到最後,越關鍵。拼到最後,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 "就是這個道理。
女兒紅酒18年釀一個美夢; 太陽光從生成到照射到地球要500萬年
當仰望蒼穹,看滿天星斗,其實那都是數十年,甚至百、千年前的景象,看每顆星距地球遠近而定。那麼太陽光從生成到照射到地球要多久。
從核聚變原理得知,太陽光是從"陽心"生成,從陽心布朗運動游離到表面需要500萬年的時間,從太陽表面到地球表面只需要 8 分鐘。我們說初生的太陽光,其實是500萬年前生成的。蜇伏期甚長。
植物界中的竹子,前四年的蜇伏期只長 3 公分,後面一年成長30公分。
動物界中的蟬更具智慧,不同種類的蟬各以不同質數的時間蜇伏於地下,3、5、7、13、17等,一出現就是鋪天蓋地只為繁衍活幾天。為避面同類經常同時出現搶資源而自相殘殺,所以選擇質數年蜇伏。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
有朝一日,終將發現:努力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才是普通人最快的通天之路。
最近被杭州市評為“高層次人才”,直接落户杭州的快遞小哥李慶恒,他是95後,高中學歷,做快遞員也不過5年時間。在人才濟濟的杭州,能够脱穎而出,享受一系列的福利,憑什麼是95後的李慶恒?
只要看到快遞單上的地址,他就能馬上背出對應的城市、區號、郵编以及航空代碼。他還能從數百件物品中,一眼就把固體膠、U盤、打火機、人民幣、乒乓球等航空禁寄物品“掃描”出來。能在12分鐘内,做出19件快遞的派送路線設計,用最少的時間、最短的路線,確保快遞准時准確送達。
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看似踩著風口飛翔的運氣,背後藏着的都是絕大多數人没有的遠見與格局。看似輕鬆躺赢的人生,背後藏著的是敢於在刀尖上舞蹈的勇氣和凡事做到極致的能力。
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都遠没有到拼天賦的境界。與其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恨不得一步登天,不如踏踏實實先走好脚下的泥巴路,揮好手中的小鋤頭。就憑送快遞這麼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做到了極致。
**返璞歸真,涵養心性。
語出西漢劉向《戰國策》: 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人原初的本性是純樸和純真的。但随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欲念不斷萌生,蒙迷了原有的天性。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便是如此,初心丢了,我們會越來越迷茫,導致失去的越來越多,最終一無所獲。
**往往沉默寡言的人有兩種極端,一是真的什麼都不懂,二是心裡什麼都明白却不愛顯擺。
但這兩種人都是一說話,大家就都明白了。
什麼都不懂的人一說話就會暴露自己的無知;不炫耀的人一開口却是字字真理。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用人情
你開車闖紅燈被警察攔住,一看是老熟人,省了3000元罰款,覺得特有面子。第二次拐錯彎了,還是這哥們,又省了2000元罰款。你過意不去,執意请他吃飯,還這個人情。
飯桌上,你多嘴問弟妹忙什麼,對方随口說讓她上你那裡找個事兒,随便給點工錢就行。你喝得正盡興,腦袋一熱,打著包票說沒問題。想著都是熟人,工資再怎麼也不能低於25000元吧。
三個月後,對方在電話裡讓你好好管管手下,不能老欺負他媳婦。你滿臉賠著不是,還是和手下人打了招呼。但最後你也無法忍受了,寧願每月給她開工資,也要讓她回家。對方一聽急了:“是瞧我不順眼,還是瞧我媳婦不順眼啊……”
你看,一年白白送出去30萬元不說,還得罪了老熟人。
如果當初他一上來就說罰款乖乖缴納,一切麻煩都不會發生。很多人自以為相熟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當人情和錢攪和在一起時,這段關系也走不遠了。
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可以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用人情。
**錢品即人品
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姚女士網購連退 8單,被封號到2999年。面對平台連解釋的權利都不給就直接封號的行為,姚女士感到很氣憤。没想到事件曝光後,劇情迎來了神反轉!
原來,姚女士網購了一箱蘋果,收到後發現有一半是壞果,於是按照流程把壞果照片發給商家,不久就順利拿到了60%的退款。
没想到一爛蘋果圖,還有這麼一條“生才之道”。於是,食髓知味的姚女士陸續在不同商家購買了10斤左右的蘋果,收到後再用之前的爛蘋果圖申請壞果賠付,連續幾次都成功了。商家因不想和客户產生更多的糾紛,只能自己認虧賠錢。
面對平台給出了明晃晃的證據,姚女士這才承認自己的違規行為。俗話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錢能探出人性,也能看透人心。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裡,藏着他的人品。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借鑒歷史 : 說日本千年賭國運
日本千年賭國運
國家運勢支點大致有三:地缘,人文精神,歷史機遇。日本也不例外。
01 地緣與賭國運
稍微有點地缘知識的人都知道,日本是島國,周圍是大海,和外界天然隔絕。但日本並不是一個甘心困守孤島的民族。千百年來,日本人一直想冲上歐亞大陸,並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冒險賭國運。
日本第一次賭國運在唐朝,試圖登陸朝鲜半島。唐軍抗倭援朝,於 663年在白江口大敗日軍。冒險失敗後,退回本土修練内功,8百多年不敢冒進。
日本第二次賭國運在明朝,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再次侵略朝鲜,被名將李如松挫敗。日本再次退回本土(1593年),勤練内功3百年。
第三次賭國運,就是甲午戰爭,日本賭赢了羸弱的大清,終於登上大陸、占領朝鮮。
第四次賭國運,日本赢了沙俄,把勢力推廣到東北與外東北,奠定全面侵華之基礎。
第五次賭國運,發動太平洋戰爭,最终以挨兩顆原子彈、並無條件投降收場;随後日本又退回本土,勤練内功,很快把經濟、科技、人口素質等諸多關鍵性指標提升到世界一流。
尤其是近代以來,日本不論是改革,還是發動戰爭,或者搞經濟建設,都如同開掛一般。崇拜者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當然還有很多人對其不屑一顧,但真正對其剖析研究的並不多。那麼不禁要問,日本是怎麼做到開掛的?
02 日本簡史
日本的歷史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
島國日本,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4大島和6千多個大小島嶼組成;主島就是本州島,承載了日本的精華。
日本古代有三關,分别為不破官所(岐阜縣)、鈴鹿關所(三重縣)、愛發關所(福井縣)。三關以東為關東,就是現在關東平原上,以首都東京為核心的那片最繁華的區域;三關以西稱關西,就是大阪平原上,以舊都京都為核心的區域。
日本是一個堅韌且愛學習的國家。論學習能力之强,古往今來,極少有國家能語日本比肩。日本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學習史。而且日本是一個驕傲的學生,永遠和世界强者學習。漢帝國、唐帝國、大英帝國、美帝,這些閃耀於不同文明周期内的超級大國,是日本千百年來模仿學習的對象。
每各民族都有龍興之地。
大和民族總體上興起於關西的奈良盆地。
日本最初從漢帝國那裡學了不少東西,但在白江口大戰被唐軍擊敗,心理上受到極大的震動;日本經過幾次遷都後到了京都,開始全方位學習大唐。
從630年到894年,前後260多年的時間,日本持續不斷派遣使者(包括主神、卜部、陰陽師、醫師、畫師、樂師、翻譯語、史生、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工匠)到大唐學習。能够數百年如一日如此這般堅持學習的國家,除日本之外,想不到還有别的國家。單憑這種執著,日本就值得欽佩。
從皇宫建設到文化禮儀,日本對大唐確實做到了無死角模仿。從初唐模仿到盛唐,再到晚唐。有人說唐朝文化在日本,某種意義上是有道理的。因為日本不僅執著於模仿,還執著於維繫唐文化。直到現在,日本還有不少唐文化遺風。
類似的故事在二戰之後再次上演。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把日本擊倒、狠狠地踩到泥土裡。戰後又把日本從泥土裡拉起來,重新包裝一番。
日本遭遇極大的戰爭創傷之後、又被美國强大的實力所震撼,開始全方位模仿美國,從潮流文化到城市布局,猶如當年模仿唐朝那樣模仿美國。
對於現在日本在很多戰略層面配合美國,地球村觀察家們往往著眼於美國的强勢,而忽視了日本追随强者的民族特性同樣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美國在日本予取予求的原因。
日本模仿唐朝,一直模仿到唐朝徹底衰落。按照這個特徵,美國尚未徹底衰落之前,日本都會一直模仿。有朝一日日本不再模仿美國時,就意味著美國真的没落了。
但是日本立史上最輝煌的部分,既不是模仿唐帝國階段,也不是模仿美帝階段,而是明治維新時代模仿歐洲。
03 千年輝煌
綜觀日本歷史,千百年來都是跟著强者混,相當於是弟弟角色。只有明治維新之後,尤其是從甲午戰爭到太平洋戰爭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日本處於當大哥的階段,鑄造了屬於日本的千年輝煌。
根據立體史觀大周期律,文明更迭帶來的歷史機遇是千年一遇。華夏文明曾經在農耕文明階段取得過輝煌的成績,但在工業文明階段落伍。所以清帝國面對列强,顯得腐朽而老舊、笨拙又無能;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最後實在没法子,才被迫“師夷長技以制夷”,搞起洋務運動。
日本作維華夏文明圈的一員,最初也被列强搞得暈頭轉向,也在無奈之際搞起明治維新,其實就是日版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差不多同時啟動,而且項目内容都差不多,都是辦學堂、開礦、經商這些,而且都搞出一支在當時看起來很不錯的艦隊。
大清叫北洋艦隊,日本叫聯合艦隊。兩隻艦隊掛牌成立的時間都差不多,北洋艦隊是1888年,聯合艦隊是1889年。紙面戰鬥力,北洋艦隊還略强一點。但是在甲午戰爭中,日本聯合艦隊對北洋艦隊取得全方位勝利。甲午戰爭是日本歷史上第三次賭國運,也是近代第一次賭國運,更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賭國運成功。
日本甲午戰爭中勝利的原因是,日本明治維新除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之外,還進行了體制性改革,頒布包括“大日本帝國憲法”(1889年)與“民法典”(1890年)在内的諸多關鍵性律法。這些律法讓日本從體制上進入現代化國家,戰鬥力遠勝清帝國。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終於名正言順地登上亞洲大陸,並且占領朝鲜,成為亞洲新晉大佬,獲得大片領土、大筆的資金《馬關條約》。
日本利用這些資源加速發展,並且在日俄戰爭(1905年)中再次賭國運成功。東鄉平八郎指揮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中消滅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之後,日本晉級列强。這是日本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勝利與輝煌。
日本感覺前所未有的良好,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因為勝利會刺激欲望上的貪婪。
04 貪婪與絕望
日本的貪婪,就是企圖吞併華夏。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占了朝鮮和台灣。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擁有了外東北一部。二戰之前的日本,占領東北、外東北一部、朝鮮半島和台灣,已經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但是日本不滿足,還是要發動侵華戰爭、妄圖全面吞併中國。
日本以為自己能速戰速决,但很快便發現陷入了戰爭泥潭。不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都不屈不撓。打得過,就和日本打。打不過,就和日本耗。反正堅決不讓日本得逞。華夏兒女,除部分没脊梁骨的漢奸之外,大部分人用自己的血肉築成了新的長城。
日本為了維持戰爭機器,只好發動太平洋戰爭,掀起日本歷史上第五次、近代歷史上第三次賭國運。結果是賭輸了,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終於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代價。
明治維新之後吞併的領土(除琉球外)全被擠了出來,工業文明帶來的千年難遇的歷史機缘就此終結。被美帝占領後,絕望的日本人重拾老祖宗“打不過就跟随”的智慧,開啟全面學習美帝的模式。這是一種非常務實的選擇。最典型的就是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眼看局勢不對,馬上和東條英機撇清關系,不僅逃脱了戰後審判,還當了首相。
安倍晉三這次辭職,也可能像第一次下野,選擇避風頭。
了解日本簡史之後,就能理解日本的精神世界。
日本模仿大唐、模仿美帝;但實際上,日本民族的精神既不像唐人,也不像如今的美國人。精神氣質這東西,並不在於你效仿的對象是誰,而在於你擁有的現實世界決定了你的精神格局。
日本人從没擁有過唐帝國或美國那種龐大的領土或財富,没有那種世界支配者的高度,没有那種站在世界之巔的孤獨,因此就不具備那種俯瞰天下的氣度。
日本人的精神氣質中有一種憂傷的壓抑,就是那種離巔峰很近却無法登臨絕頂的悲傷。這種氣質更接近宋人。
宋,繼承了黄河文明的精華,却逐漸丢掉了黄河流域。丢失尚武精神之後,宋人的精神世界有一層厚厚的憂鬱。即便是蘇東坡與辛棄疾,精神底色也充滿憂傷。所以看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形式上是不一樣的格律,但在精神底色上都是一樣的無奈。
再對比一下日本文化,會發現驚人的相似:都是那種把東方美發揮到極致,但總是流露出深入骨髓的憂鬱,即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力感,但缺乏大開大闔的格局。這種精神氣好像很適合搞經濟。宋朝的經濟,在所有中國朝代中最棒。日本經濟,也是華夏文明圈中最好的。
盡管過去20年,日本經濟一直高位震蕩,但依然强大而堅韌。日本科技公司與獨角獸,依然是世界經濟版圖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華夏文明圈的重要一員,日本歷史有太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比如說,日本在明治維新中如何快速崛起;二戰前後如何決策失敗;日本尚武精神有没有消失...,都值得我們參考。
** 日、美博奕 150 年
話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試圖登上大陸,被大明擊敗,随後鬱鬱而終;其家族遭清算。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其實就是一個封閉的島國。
美國建國之後,就想調戲日本,便在1799年派商船冒充荷蘭商船造訪日本,類似流氓想製造一次偶遇,效果不佳。
1837年美國杰克遜總統執政,又派商船以送回日本難民為由,希望同日本擦出火花。結果還真的有火,不過是日本的炮火。
等到1846年,美國人懶得浪費時間,直接派三艘軍艦前往日本要求彼此交往,依然遭到拒絕!美國的耐心終於耗盡,便在1853 年拿出流氓本色。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率領四艘軍艦闖入江户(東京)灣,强行和日本“ 親善”、“友好”,猶如逼婚。
日本表現稍不如意,佩里便大炮伺候。因為佩里帶領的那四艘軍艦是鐵甲艦,堪稱那個時代的航母,威力巨大。可憐的幕府將軍,對日本人作威作福、把天皇當花瓶擺设,但對粗暴的美國佬却没有任何反抗。無情的炮火如同野牛闖瓷器店,幾個來回已是滿地碎片。
日本很現實,既然躲不過被强奸的命運,那就享受吧。《日美親善條約》簽訂,那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约。美日博弈從1853年起,迄今已經接近一個半世纪。
其實1853年的美國,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過,南北分裂越來越嚴重,總統經常換人,新上任的皮爾斯總統面對爛攤子無能為力,比如今川普面臨的局面還糟心。而且當實的美國還是南方地主主導大局,對海外侵略戰爭也没什麼興趣。假如,日本稍微了解一點美國,適當反抗一下,結局未必如此狼狽。之所以没反抗,在於其自身的變數。
大變數
當年掌控日本的幕府住江户,名義上的最高領導天皇住京都,兩者之間矛盾很深。幕府不想拿自己的家底和美帝耗。
當時的日本和大清一樣,處於閉關鎖國時代,對外部世界也是兩眼一抹黑。日本看到大清被列强搞得狼狽不堪,已經失去反抗的勇氣。但區别在於,大清没有把侵略者當英雄來紀念,日本則把佩里當成了英雄。随後英國、俄國等國紛紛前往交好,連荷蘭都來插一脚。
英法準備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美國不顧自己國内危機、再次來到日本,說上次“友好”的程度不够。幕府將軍沒辦法,1857 年,《日美協定》簽訂,美國人獲得一系列特權。1858 年,美國又强迫日本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再次獲得一系列特權。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完,荷、俄、英、法再次排隊前來日本“友好”。列强合約簽完,日本基本上成了半殖民地。
清帝國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前後60年才淪為半殖民地。日本從1853 年到 1858 年,前後 5 年,就變成半殖民地。但另一個側面:清帝國淪陷之後,中滑大地又用了將近50年的時間方才整合完畢;日本從 1858 年開始算,30多年之後便在甲午戰爭中擊敗大清,成為亞洲霸主。
日本為什麼要紀念佩里,至今,在日本還有佩理的塑像。這和日本的思維方式有關。當年日本在中國身後當學生的時候,紀念中土的徐福,給予鑒真大師極高的禮遇,對理學大師朱舜水也非常尊崇,因為日本人認為他們是文明的傳播者。
佩里雖然看起來像侵略者,但日本也把他理解為文明傳播者。這是屬於日本的特色,也是日本的大變數。日本紀念佩里,表示日本決心脫亞入歐。換句話說,美國侵略日本,却也给了日本啟示,從而推動了日本的工業化進程。参與工業化的大佬,在日本歷史上都有巨大的能量。
大佬的能量
明治維新的啟蒙者是一個狂妄的書生,叫吉田松陰,滿腔熱血、滿腹經綸再加一種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所以他得罪了很多人,很快人頭落地。但同時他也教出很多牛氣冲天的學生。
學生之一,高杉晉作,是日本軍事現代化的推動者(地位如同編練新軍的袁世凱),倒幕運動的旗幟性人物,在推翻幕府的前夕英年早逝。否則他會成為日本第一人。
學生之二,山縣有朋,日本近代陸軍的奠基人。
學生之三,伊藤博文,堪稱明治維新第一人,整個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正是他推動甲午戰爭,讓清帝國30年洋務運動的成果化為烏有。
這些人都屬於長州藩系統,是明治維新的主幹之一。這個系統一直控制著日本陸軍,直到二戰徹底被擊潰。後來裕仁為了對抗常州藩那幫老家伙在陸軍的影響,開始培養年輕軍官集團,並支持他們“下克上”,才有了石原莞爾、辻政信等人那些事。推翻幕府的主力來自長州藩與薩摩藩。
長州藩的巨頭都來自吉田松陰門下。薩摩藩大佬主要是陰險而現實的大久保利通和豪放的西鄉隆盛。高杉晉作死後,他們兩位接過倒幕運動的大旗,推翻了幕府。但随後因為为分贓不均與理念不合,西鄉隆盛被造反的武士階層拉下水,帶領武士造反,失敗後切腹自殺。
大久保利通推動日本工業化建設,因為得罪太多人,被刺殺。伊藤博文接過他的旗幟,把日本工業化建設推向高峰,最後也被刺殺。
因西鄉隆盛造反,薩摩藩勢力被清洗出陸軍系統;但却陰差陽錯推動了日本海軍的發展。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梁子就此結下,直到戰敗都没解開。
西鄉隆盛的弟弟西鄉從道,組建日本海軍;他自己不懂海軍,就重用老鄉山本權兵衛。山本自己是陸軍系統出身,也不懂海軍;但他找到了海軍天才東鄉平八郎。山本還有一個乾兒子,就是山本五十六。也就是說薩摩藩控制了日本海軍命脈。
正是東鄉的天才,讓日本赢得甲午戰爭的大東溝之戰與日俄戰爭的對馬海峽之戰。經過兩場關鍵性戰役,日本海軍壯大為海洋上讓人畏懼的力量。但這兩場戰爭的勝利,讓日本對“大炮巨艦主義”陷入痴心絕戀的狀態,並且一條路走到黑,撞到南牆不回頭,再回首時已經一無所有。
巨艦大炮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馬漢的“海權論”風靡全球,地球村各大玩家都迷上“巨艦大炮”。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大聲嚷嚷:“大不列顛寧願花盡最後一分錢,也要保持海軍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優勢。” 這聲調和如今川普的美國優先非常相似。美國也宣稱要“建設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優秀的海軍”。
日本的計畫更為精細,在 1920 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八·八艦隊計畫”。就是依托 8 艘艦齡不滿 8 年的戰艦與 8 艘巡洋艦為主幹,建立包括多艘 5500 噸型輕巡洋艦、驅逐艦的大艦隊。這個機會現在看不算什麼,但百年之前還是很猛的。
狂熱的計畫很快引發財政危機。某種意義上說,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其實就是各國軍備競賽的結果。尤其是日本,海軍撥款已經占到整各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所以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就會發現,日本最先進入經濟危機。
早在1929年之前,日本就非常缺錢,便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在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前一年(1928年),日軍刺殺張作霖,為入侵東北做準備;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的1931年,直接製造九·一八事變,强占東北。( 改變海洋國體,成海陸合一 國體 )
其實早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艦隊在亞洲已經没有對手。日本之所以要按照馬漢的海權論去瘋狂發展“大炮巨艦”,是把英美當成了假想敵。當時日本流傳著一種學說,認為最高級别的戰爭是人種對決,就是代表黄種人的日本和代表白種人的美國在太平洋決戰。
1929年經濟危機結束之後,日本繼續沉迷於“大炮巨艦”;美國開始尋找新的方式,尋求速度優勢與空中優勢,初步具備航母作戰的雛形。日本的大炮巨艦被航空母艦淘汰了。
日美對決從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始。襲擊珍珠港之前,日本還在假裝和美國談判,把謀略欺詐用到極致。奔襲珍珠港過程中,日軍全程隱蔽,把軍事欺詐用到極致。另外在隐蔽戰線上,日本把間諜戰用到極致。
就是說在日美對決之初,日本已經把各種套路用到極致。但是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戰役時,日本遭遇致命的五分鐘慘敗。
致命的思維
致命的5分鐘發生在4日上午10點20分,由於美軍的攻擊,日艦甲板開始執行給護航的零式戰鬥機加油加彈作業,無法準備返擊。33架美軍“無畏”式俯冲轟炸機中對從企業號起飛,分成2 個中對分别攻擊日軍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
美轟炸機中隊長麥克拉斯基少校是戰鬥機飛行員出身,按作戰程序他應該帶領先頭編隊攻擊較遠的加賀號航母,結果所有飛機都跟著去了加賀號,反而忽略了近處的赤城號。百思特上尉一看大伙捨近求遠,極力呼叫才召回兩架飛機和他一起轟炸赤城號。
於是海戰史上最輝煌的經典戰例誕生了:百思特上尉等3人向赤城號投了3枚重磅炸彈,第一枚和第三枚分别近失,而百思特投下的第二枚炸彈砸穿了赤城號的飛行甲板!原本也就是一次普通的命中,然而堆在赤城號甲板上的彈藥被引爆,赤城號随後便沉没。百思特由此創造了一發炸彈擊沉掉一艘航母的戰例!
這種戰機,以前没有過,以後也很難再有。另外蒼龍號和加賀號同樣因為甲板彈藥被引爆而沉没。短短五分鐘,日軍 3 艘航空母艦刹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火光直衝雲霄。
為什麼是這個結果?日軍戰略理念——大炮巨艦——的失敗。
不怕戰敗,就怕理念失敗。此戰日軍的戰略設計中,南雲忠一的航母編隊屬於支援登陸作戰的力量,日軍的主力編隊是山本率領的巨型戰列艦。
按照“海權論”的傳統理念,海戰就是大家把自己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擺開,對轟。日本忠實執行馬漢的理論,並赢得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
馬漢是美國人。他所處的年代是戰列艦輝煌的時代,雷達技術不成熟,飛機的主要功能用於偵察。因此對制空權重視不足。日本鑒於自身的學習能力強,吃透了馬漢的海權論,但也被其束縛。
美國並没有抛棄馬漢海權論的思想,但迭代更新了馬漢的海戰理念,圍繞航母打造戰爭機器,更加注重制空權。
山本五十六並不是保守的人,也强調空中轟炸的作用,但並没有把它提升到戰略層面。在決定生死的時刻,山本選擇了傳統戰法,選擇了一種山本權兵衛與東鄉平八郎取得輝煌成績的戰法,選擇了保守。所以他失敗了,葬送了日本海軍的前途。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失敗,某種程度上代表一種後發國家的悲哀,不能通過創新實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終總是被人家卡脖子。戰場如此,商場也是如此。通過太平洋戰爭,美國徹底擊潰了日本。二戰之後,美國和日本的關系變成刀俎和魚肉,博弈方式變成控制與反控制。
控制與反控制
美國控制日本的套路就是大棒與胡蘿蔔。胡蘿蔔,美國給的很慷慨,日本經濟復甦的極快。
日本戰後經濟重建,美國功不可没,在資金和市場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從而讓日本對美國形成依賴,日本的產品尤其離不開美國的市場。美國的胡蘿蔔非常成功。
大棒方面,美國更成功。
戰後,美軍掌控日本戰略要地。東京的空域管理權,至今還在美軍手中。麥克阿瑟對日本體制進行全方位改造,制定《和平憲法》;剝奪了日本組建軍隊和對外宣戰的資格。美國最成功的地方,是讓日本和周邊國家在政治上永遠搞不好。
二戰末期,美英為換取蘇聯對日宣戰,便在雅爾達會議上,同意把日本的“北方四島”作為戰利品划给蘇聯。但1951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英又和日本簽署了《舊金山和約》,拒決承認蘇聯對“北方四島”的主權。如此一來,日本和蘇(俄)因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糾纏不休。
出於同樣的道理,美國又把釣魚島和琉球的“行政管轄權”轉交給日本,在中日之間埋下地雷。日韓之間也有領土爭議。如此一來,中日韓談東亞一體化,就會因島與爭端而終止。
這樣日本和俄羅斯與中國,永遠都磕磕絆絆,被迫處於美國的“保護”之下。
日本反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兩個。
在經濟層面,日本曾經接近世界之巔,滿世界買買買,曾經有買下美國的趨勢。然而在美國威逼利诱之下,日本簽訂了一紙《廣場協議》,經濟陷入高位震蕩(有人說是失去30年),孫行者終究没能逃出如來佛的五指山。
政治層面,日本試圖與中國搞好關系,推動東亞一體化。但日本親中的政治家,都没有好結果。因為日本有特搜部(前身是麥克阿瑟的“别動隊”),就像明朝錦衣衛(在韩國這個角色由檢察官扮演),權力極大,可以獨立調查日本政壇的邊邊角角。
這些特搜部成員,都在美國CIA進修過,由美國獨立指導,認同美國的思维方式和價值觀。對於親中的政治家,特搜部會不遺餘力地對其調查,將其小污點放大,没有污點也可以製造汙點。日本六年換五相,絕非偶然。
就拿安倍晋三來說,第一次担任首相,試圖侵華,幹了366天被迫下野(理由是結腸炎發作)。第二次担任首相則對華强硬,順順利利打破日本政壇的一系列執政記錄,也非偶然。
如今中美博弈的關鍵時間點,安倍再次以結腸炎為由退隱。地球村觀察家認為,這是安倍躲避風暴的一個套路。簡而言之,美國給予日本的胡蘿蔔和大棒都很成功。
盡管如此,日本獨立自主的空間也在逐漸放大,正逐漸影響到亞太格局。
反思
國際社會更多的還是叢林法則。
陸權型國家,應該向英美海權型國家學習胡蘿蔔和大棒的使用方式。
當年大英帝國對印度,大棒揮舞出胡蘿蔔的風采。美國對日本胡蘿蔔和大棒的套路,也是虎虎生威。只是自川普上台後,就只有大棒,還要別人奉上胡蘿蔔。
相比之下,陸權國家容易當老好人。當年蘇聯援助了那麼多國家,没有幾個記得其好。
中國随著經濟的發展,對外援助日漸增多,應該充分吸取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除了溫良恭儉讓的面貌,也要有狼性與狐性隱藏於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