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明朝末年的矛盾社會萬象;東林黨與大明覆滅

 明朝末年的矛盾社會萬象

崇禎元年的税收一共是326萬兩白銀,即使把工資全部發出去還欠1萬兩,但事實並没這麼簡單,因為扣除前一年天啟期間的虧損實際收入只有200萬兩白銀!從此刻開始,没前這個辭呈為了伴随朱由檢一生的噩夢,到死也没有解決,他成為了大明最窮的人。兵變、没錢、加税、民變、没錢、加税....成了死循環。

萬般無奈,心高企傲的朱由檢張口向大臣們借錢,大臣們却紛紛喊窮,不願意借錢給他。最後老丈人周奎碍於面子不得不捐出2000兩,而且據說這2000兩他都舍不得,還是女兒周皇后給的。其他大臣更不願意,往往認捐幾十兩。

1644年,起義軍攻破城門,崇禎走投無路,才33歲的天子已被折磨得頭髮花白,最终在煤山自缢,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陪他共赴黄泉。崇禎留下絕筆: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諸臣有没有誤他?

第二天,所有的大臣已經穿戴整齊,在金鑾殿迎接他們的新主人。

還發生了一個插曲。幾年後,已是大清天下,清廷為了安撫民心,為崇禎皇帝辦了三天喪事,追贈廟號為懷宗。已退休的大太監曹化淳,出人意料地從老家天津趕到北京,上疏請求妥善處理崇禎皇帝的墳墓修建工作,順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請求,並直接放權讓他負責辦理。

而此時,已投降滿清的大臣們跳了出來:當年開門迎接闖王的就是此賊,賣國亂臣( 哈哈,罵誰呢 ),請大清皇帝馬上殺了這個狗奴才。

順治皇帝也是個明白人,就此事做出批示:曹化淳無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該部知道。但即使如此,曹化淳也在後來的歷史上背了數百年的黑鍋。

而在朱由檢自缢的那一刻,整個江南却完全是兩個世界,這裏富甲一方、堆金積玉,所積累的財富,達到了歷史的最巔峰!江南,鶯歌燕舞,花紅柳绿,歌舞升平,秦淮八艷的美名讓無數文人雅士過來一睹芳容。此時的東林黨魁錢謙益,迎娶了比他小36歲的柳如是,被譽佳話,萬人傳頌。

一年之後,錢謙益跪倒在磅礴的大雨中和狂風中,率領南京的眾大臣,迎接清軍的到來。此時,東林黨院裏面刻著的字顯得多麼的諷刺!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朱由檢再昏庸再無能,他挺立著死在了大明前頭;

東林黨再君子再偉光正,他們跪著活到了大明後面;

不與民争利,藏富於民,東林黨人的主張和今天的公知毫無二致。

大明之亡,和江南没有關系,他們都沐浴在財富之中。當然,他們不知道的,在幾年後,等待他們的是滿清的屠刀,而這實它們的皇帝已經在絕望中身死社稷。大明有多富有,他們的皇帝就有多貧窮。

什麼是資本主義社會?

如果說英國的光榮革命和大憲章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序幕,資本終於掙取到了經濟和政治上的全利,這個時候的大明,早已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整個朝廷,除了皇帝,都在為資本服務,他們遠比英國資本家幸福,不是希望少繳税,是幾乎不需要繳税。

代表英國資產積極的政當,是貴格黨,代表明代資本階級的政黨,是東林黨。

大明的資產階級有多富有,全國流入了近9億兩白銀,儲量為世界的一半;朱由檢在江南的資本家面前,就是個叫花子。

根據紀錄,隆慶到崇禎年間,至少約4500萬公斤白銀從海外流入大明;這個殊具据,基本是大家所認可的。萬曆年間曾有一艘葡萄牙商船在駛往澳門的途中沉没於東南亞海域,1985年沉船被發現實,打撈者看到船上居然裝了整整一萬公斤白銀!

同時,我們要知道,白銀一旦流入大明,就很難流出去了,因圍毆洲找大明買的東西很多,但是大明實在没有什麼可以找歐洲買的。只進不出,大明的白銀儲藏量在全球無可匹敵。

1581年,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將所有的徭役和田賦全部折算成白銀,所有人全部按照白銀進行繳税。有多少畝地,就繳纳多少賦税,全部折算成白銀。這一次,應該是真正將白銀作為了官方貨幣。

張居正的改革有一個根本的隱患,就是中央政府居然没有發行貨幣的能力!既不產銀,也不住造銀幣,相當於將金融管理拱手交了出去。明代的白銀全部靠歐洲和日本送過來,交給了明代的貿易商人,而明代的貿易商人掌握了大明的金融秩序。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帶頭,整個朝廷對他進行了清算,人亡政息。一條鞭法基本上搞不下去了,考成法也搞不下去了。但是白銀作為統一貨幣却船承了下來。

1585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頒發私掠許可證,開啟了國營海盗的業務,開始瘋狂的劫掠西班牙滿載白銀的商船,英國和西班牙的海戰爆發。西班牙仗著錢多的暴發户,本國的工商業不被重視,早已經凋零,不斷的需要從歐洲其它國家購買軍艦和裝備。西班牙越打越窮,英國越打越富。

西班牙開始快速的走了下坡路。慢慢的,白銀要麼被英國搶走,要麼用來購買軍火,海軍力量被不斷削弱,再也無力從大明購買奢侈品了。來自歐洲的白銀開始慢慢枯竭了。整個大明,没銀了。

4500萬公斤白銀,是9億兩白銀。朱由檢時期的財政收入,大約是每年300萬兩左右,緊緊為流入白銀的0.3%!其實,海外的税收和大明基本上没有關系。江南的瓷器、絲綢、茶葉掙了再多錢,也成不了朱由檢的税收。要藏富於民,這是東林黨說的。東林黨的主張是什麼?

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贓枉法。多好 !

歷史證明,說了什麼從來不重要,關鍵是看做了什麼。

所謂反腐愛國言論自由,任何一個政黨都會講。東林黨人,向來最核心的主張是減免税收,當然,這個減免的税收是工商税,土地税收東林黨認為該缴多少就缴多少。因為她們知道,土地兼併,反正你也收不上來多少。

明代的税賦重不重?

先看農業税,卻切的數據是大明的賦税遠遠低於大清。根據天工開物與其它文件的際載基本是一致的,大明的農業税收是三十取一,是3.3%左右。後來萬曆年間皇帝與内閣考虑減輕國用以減少百姓負担,降到了1.5%。

但是即使是1.5%的税收就居然已經快讓老百姓崩潰了,因為土地的兼併已經非常嚴重,1.5%的税收讓地主們過得非常惬意,佃户們50%左右的租子却一分都不能少。朝廷窮得要死,地主富得流油。

再說工商税。【明代最大的問題,就是用管理一個農業國家的所有政策,來管理一個全球化的商業帝國】。明代收上來的商業税,從來没有超過財政收入的10%約30萬兩。剩下的270萬兩,是農户用糧食折算的白銀。為什麼收不上來工商税?

明朝中期之前,國家的税收一直以農業税為主,但到了萬曆年間,面對江南工商業的興起,政府開征了工商税。

這一舉動損害了士紳集團的利益,而此時的江南,有了錢要麼買土地要麼勾結官員,剩下的全部埋進了地窖藏了起來,當然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讀書,在富裕的環境下,江南集團己乎已經壟斷了明代的士大夫階層。

東林黨本身來自江南的工商階層,早已和江南財閥的利益高度捆绑。所以自然要求不與民爭利。而這個民,從來不代表普通百姓的利益,而是代表了江南財閥。

在明代末年,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有人上書國家開礦以征收礦税。被東林黨人竭力勸阻說「礦税流禍四海」,朝廷不得不叫停礦税。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胆敢上書讓朝廷统一金融秩序,国家鑄造銀幣,握住財政大權,也必然分分鐘被東林黨弄下台。東林黨所代表的醉生夢死,享受著種種便利,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責任。


**東林書院的崛起,大明王朝的崩潰

東林書院是在明朝的後期創建,40年崛起的歷史,也是大明衰亡的歷史。

創始人顧憲成,本就是是明代黨爭的高手,在1594年因提名自己的親信被免官,回鄉後興辦了東林書院,自詡為君子,以聽講座為形式開始快速混圈子。顧憲成極具演講才能,到各地講學,足迹到了江南所有的富庶之地,每天圈粉無數

東林書院第一次的大會就形成了書院講學的高潮,到了八年之後這項活動越來越頻繁,形成相當大的一個人脈網絡,一環接一環。很快的,所有的江南富商都以東林書院為紐帶,經過10年的沉澱,構成了以江南士大夫為中心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

這個集團,有著整個江南財閥為主的經濟實力,吸納了全球30%-50%的白銀;有著整個朝廷幾乎70%以上的高級官僚,有著東林書院為核心形成的强大關係網,有著以講學會為主要手段的輿論陣地,讓自己永遠處於道德的制高點。

他們一方面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税使到各地進行收税,看著江南興盛的工商業却主張重視農業,要求惠商恤民、並罷免商業賦税;他們一方面讓國家的財政枯竭,一方面要求國家墾荒屯田、興修水利;他們還要求言論自由,懲治奸黨....

至於什麼是奸黨呢?和他們意見不一致的就是奸黨。他們是代表正義的啊,和他們意見不一致不就是奸黨嗎?

當有人提出和滿清議和時,他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痛斥投降派,一個比一個偉光正。而當闖王攻破城門,年輕皇帝自缢殉國,满清的鐵蹄踏入京城,他們數易官服,跪得一個比一個快,然後向清帝誣告:是閹黨害死了朱由檢。

他們爭國本,爭正嫡,爭權勢,就不給大明和黎民百姓好好辦一件事,交一點錢。好一群無耻忘八蛋!從東林書院崛起的20年開始,朱由檢就已經不再是皇帝,而是大明妥妥的背鍋俠。

歷史由誰去評判?為什麼民國粉遍天下,民國之後,再無大師?可惜没有一個人能說出大師有什麼成果,有什麼科技研究,做了什麼能讓國家受人尊重的事情。

原因就在於當時的知識分子超過常理的優渥待遇,甚至遠超同一時代的美國,大學教授幾個月的薪水就可以在北京買四合院,在一個壟斷的知識環境下,知識分子能不說民國好話麼?那什麼樣的皇帝被知識分子痛罵,就如同毛澤東說的,秦始皇沙了一些術士的假儒生,功績就都被抹煞了,被知識分子罵了幾千年。而在歷史上但凡要均貧富,對老百姓好點的皇帝都得不到好的評價,如雍正,頂住所有壓力,要求攤丁入畝,要求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雍正的改革是什麼?

按人頭納税,富人和窮人交的錢一樣多,而按田畝征税,富人交納更多,窮人則相對較少,當然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後者是廢除了官家子弟和讀書人的特權,要他們和普通老百姓一樣,一律服勞役和交税。最後雍正累死在崗位上,却被知識分子各種造謠誹謗。之後的乾隆呢,直接想自己的大臣索賄,成為千古奇談,却被知識分子所追捧。

輿論全部顛倒了。因為那個時代,通常有錢才去讀書,老百姓忙麼糊口,家裡實在抽不出一個人來專門讀書了。雍正给老百姓做了事情,誰去給他傳頌,誰去給他記錄? 真的是筆如刀!

東林黨人呢,壟斷了那個時代的知識,成為集合知是與權貴於一身的利益集團,查不到他們對國家的貢獻,有兩點,却是鐵的事實:

無論朱由檢多么昏庸無能,他死在了大明前頭;無論東林黨多麼偉光正,他們一路跪到了大清。

無論朱由檢多麼糊塗,他為朝廷殫精竭慮,不近女色瓊得揭不開鍋;無論東林黨多麼正直,他們依紅伴柳富甲一方。

朱由檢當皇帝,是没有的選擇的,他最多是能力問題。當一個17歲的少年,面對已經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他能有什麼辦法?那東林黨和連接他们利益集團的東林書院呢?又是群什麼東西,幹了些什麼事呢?

1644年,朱由檢自缢殉國,這是他的悲劇,但是他也終於得以解脱。也許這樣的結果给中原王朝的終結,畫上了一個相對完美的句號。他是優柔寡斷也好,糊塗昏庸也好,但是這種賦責任的態度,承担後果的勇氣,已經可以完聖絕大多數的人。

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們,君王死社稷。從收復燕雲16州驅逐韃虜的朱元璋開始,到以死殉國的朱由檢結束。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他們做到了!這種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尊重,這種態度,割地賠款的清廷、出賣國家利益的民國已遠遠無法和他們比擬。

大明王朝,比起那些虚偽的東林黨人們,更是天與地的差距。東林書院,終於用他們的偉光正摧毁了大明,明末的資產階級,却終究没有形成氣候。

他們没有英國和西班牙開拓創新的勇氣,去走出國門,去海外殖民,他們掙到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白銀,然後將它埋入了地窖。有了白銀,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火星人,是世界公民,換誰當皇帝,就是換個老板打工而已,朱由檢的死,在他們心中不會掀起一絲波瀾。

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瘋狂的「東林書院」和「東林黨人」,他們依然蠢蠢欲動,他們會不斷在作死的邊緣進行試探,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和明末一樣,他們同樣没有走出國門開拓創新的勇氣,他們更願意用最舒服的方式掙錢。

「東林黨人」們,可能已經忘記了歷史。

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第二天朱由檢尸骨未寒,無人問津。大明的百官已經穿戴整齊走上了金鑾殿,他們波瀾不驚,他們認為治國離不開他們,新的打工生涯已經開始了。殊不知,等待他們的是農民軍的鐵拳和夾棍。

劉宗敏專門發明和製作了五千具夾棍伺候。

在大明崩潰的前夕,在朱由檢的苦苦哀求下,大明百官捐款不足2萬兩白銀,但在農民均拷掠之下,他們終於將深埋地窖中的白銀全部拿了出來。一毛不拔的周奎,寧願挨打也不出錢,最後被皮鞭抽得皮開肉绽,被夾棍伺候得幾乎腦漿迸裂,哀嚎慘叫徹夜不休,最後實在受不了折磨,將自己的窖藏白銀全部交出,一共300萬兩之巨!賤字的貝戈戈,用在他身上再適當不過。

一個月的時間,李自成在京城拿到了7000萬兩白銀之多,撤離北京之時,運送財寶的車輛,絡繹不絕。而此時正在江南享受美好時光的東林黨呢?數年之後,滿清不會忘記,大明是怎麼亡的。

滿清剛平定江南,江南税案拉開帷幕。對比李自成,满清没有最血腥,只有更血腥。僅其中的奏銷案,禍及鄉紳士子多達一萬三千五百多人,有的殺頭,更多人坐牢,最後滿清紅了眼,牽連士紳也跟著遭殃,鄉村社會的精英慘遭屠宰......,什麼十日、三屠,才子金聖嘆也因此牽連其中,財產充公,家屬發配滿洲。

大明的資本家們,他們積蓄幾輩子的白銀,終究從地窖中被翻了出來,被銀車源源不斷的送進了京城。而更多的人們,還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他們,曾有無數次的機會避免這樣的結局並改寫大明的命運,但是,都被他們冷漠自私的拒絕了!

這各時候的清廷,毫不手軟,因為孤獨殉國的崇禎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他們:今日你對他們手軟,明日他們就送你走上黄泉路。

經此反復數年,東林黨的所有積最终化為烏有。不知道此時大明的資本家們,是否會想一想,就在幾年前,曾有人真心的想守護這個王朝的安全,盡管他資質平平,盡管他先天不足,但他已經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是誰,冷漠的拒絕了他?是誰,覺得自己和這個朝廷毫無干系?最終,唯有農民均的夾棍和滿清的屠刀,教會了他們做人!

現今的資本家們,又能從東林黨禍國史上學習到些甚麼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