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電影《寄生上流( 蟲)》
說電影《寄生上流( 蟲)》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厦”
把人分階級是傷感、羞辱人的,帶有嚴重歧視性,道德上、法律上嚴格禁止,卻又真真實實的存在。先天帶來的不平,後天造就的階級,不然怎麼有階級固化的隱憂。電影没有貶低窮人,雖然電影中的窮人最終還是變成了殺人的壞人,但還是告訴了每一個活在黑暗中的窮人都嚮往太陽,嚮往光明。卻没有問:“為什麼他們會這麼窮?為什麼它們會活在黑暗之中?”更沒有問要如何改變這一切?
韓國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寄生上流(蟲)》。講的是一個底層家庭依附富人家庭,最後幻夢破滅的故事。主角一家四口,想盡一切辦法,去為一家富人家庭打工,兒子做英語老師,女兒做美術老師,父親做司機,母親做女管家。他們機關算盡,使出了各種“卑劣”的手段——偽造大學學歷,一家四口假裝互相不認識,用内褲陷害前任司機,用水蜜桃陷害前任保姆,逼得他們失去工作,自己趁虚而入,去給豪宅主人打工。當主人一家出門野營,主角一家則展示了貪婪的一面,他們鳩佔鵲巢,在主人家大吃大喝、在女主人的浴缸裡洗澡、翻看小女孩的日記.....
他們也不是一般的窮人,兒子的英語水平高過一般大學生;女兒的藝術天賦出眾,知識豐富,能言善辯,而且能够熟練偽造各種證件;母親一手好廚藝,還是運動員出身,力大無窮;父親是是一位技術精湛的老司機,不用地圖導航就能去三八線以南的所有地方。但是,無論他們展示得多麼能力出眾、舉止得體、假裝受過良好教育,出身不低......但是,富人一家,能够輕易聞出他們身上的“味道”,那是“地鐵裡的味道”。
地鐵裡的味道,是什麼味道?是形形色色工薪階層身上的味道,廉價洗衣液的味道,炎熱的季節中的汗水味,雨後大家鞋子上的泥水味,體力勞動者身上的塵土味,地下室中的霉味。講實話,我身為薪水階層的一員,聞不出什麼是地鐵裡的味道。
主角一家四口,靠著“不擇手段”和出色的技能,騙取了豪宅主人家的信任,趕走了原來的女管家和司機,成功獲得了每一份工作,成為這個富人家庭的“寄生蟲”。他們還感慨,主人朴社長夫婦很善良。“他們那麼富裕,還那麼善良......”,“正因為他們有錢,所以他們才善良!”,“錢把一切都熨平了.......”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表面上看,是有那麼一點道理的,富人生活優越,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講白了,就是“體面人”。為什麼當代歐洲、美國,會出現那麼多的“白左”、“動物保護主義者”、“環境保護主義者者”?那是因為他們的祖輩通過戰爭、掠奪、暴力完成了原始積累,所以,他們的後代,可以體體面面做人,可以學習音樂、詩歌、藝術,成為一個看似高雅的“上等人”。在巨大的財富優勢下、他們根本不需要去爭甚麼,搶什麼,所以,他們看起來都很善良。其實,聰明是種天賦,善良却是一種選擇。
而窮人,如果生活在一個資源稀缺、不公平的世界裡,他活下去就要拼盡全力,他還哪裡顧得上什麼體面?他們每一刻,都在和他人爭奪生存的資源。所以,必然會有人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工人會偷懒,小攤販會短斤缺兩......但這種“不道德”,並不是天生的“不道德”,而是形勢所迫,批評他的時候,首先要想一想,他没有你的條件。
此時,他們意外發現了另外一個秘密,那個被他們設計趕走的女管家,居然把她的丈夫,一位創業失敗者,常年藏在豪宅的地下室裡,不見天日,這也是一對“寄生蟲”。在戲劇化的冲突中,兩個窮人家庭為了各自的生存權而搏鬥。主人一家却不期提前返回,情急之中男主角的媽媽一脚把前女管家踹下了地下室,這個女人腦部受了重傷,當晚死去;而主角一家則冒著暴雨,逃回自己已經水漫金山的地下室。
最後,這是一個悲劇,藏在地下室中的可憐男人,為自己的妻子報仇,殺死了男主的妹妹,而自己被男主悍勇的母親用烤肉的鐵枝捅死,男主的父親,在朴社長面對“窮人的氣味”露出厭惡表情的時候,一刀捅死了這個“善良的富人”......
這部電影,你很難去批判,誰對,誰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只能說,双方根本不能互相理解。富人夫妻,雖然精明,雖然有點虛偽,但真的不是壞人,他們只是更關心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地下室人們”的感受。這不是惡意,而是懵懂無知。畢竟他們一輩子活在陽光下,有保姆,有僕人,無需親手做家務,没有因一日三餐而焦慮,没有住過地下室,没有擠過地鐵,他們不能、也不需要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劉慈欣小說中有一句話:“終有一天,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區别,將會比人和狗還大”。其實中國魏晉時期就發生過這狀況。
主角一家,包括地下室中“寄生”的男人,難道真的一無可取嗎?男主妹妹所展現出的才華,不是普通富家小姐能够達到的,如果她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也能像一個公主一樣被呵護,她比誰差了?那個地下室裡的可怕男人,書桌上擺著唱片、法學書籍,明顯也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有知識有修養的男人,只是一次破產,就讓他成了一個不見天日的“寄生蟲” 。可是,一旦他們淪為窮人之後,就只能在夢裡翻身了。
“寄生蟲”三個字真的很戳心,放在社會學上,可以讓人憐想到一個古老的話題 : 是富人養活窮人,還是窮人養活富人?是資本家養活工人,還是工人養活資本家?到底誰才是“寄生蟲”?勞動者( 窮人)永遠處於弱勢地位,因為生產資料被資本家占有,而勞動者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報酬,他們創造的勞動成果,遠遠高於自己拿到的工資。工人看起來是自由的人,但迫於生存的壓力,他無法離開資本家和生產資料獨立謀生。勞動者能力再强,也只是掌握單一的生產技能,根本不可能壟斷某個領域,他們的可替代性太强了,也就導致他們的身價非常低。所以,他們根本就没有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自由。
正如這位父親所說:“在韓國,一份保安的職位,都有500個大學生搶!”這樣的世道,勞動者哪有什麼自由啊!只有困死在地下室裡發汗臭的自由!到底是誰養活誰?到底誰才是寄生蟲?
地鐵裡的味道不好聞,但如果没有這千千萬萬地鐵裡的味道,哪來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房子不是開發商變魔法就從地裡長出來的,披薩也不是披薩店長出來的,汽油不是自己冒出來的,漂亮裙子不是自己掛在衣帽間的,互聯網也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蛋糕、米飯、牛肉、鱼、麵,不是拉開厨房們就忽然出現的。這些事情,都需要千千萬萬的窮人去做。“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厦”。現實中,絕大多術資本家,特别是金融資本家,他們並不創造價值,而只是轉移價值,他們並不解放發展生產力,而是利用生產力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到底是誰靠誰活著?誰才是寄生蟲?
資本的力量很大,但它並不能無中生有創造實物、能源和住宅,它們,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力量。當它需要時,大多數人就會為拿著微薄的工資,去為它服務,創造財富和文明,但這財富和文明並不屬於大多數人,而屬於掌握資本的少數人;它不會讓利給大多數人,所以,它只會瘋狂擴張增值生產過剩,當它不需要大多數人的時候,它就會甩掉包袱,追随少數人而去,讓大多數人陷入失業和貧困。資本主義不就是這樣幹的嗎 ?
這是資本主義的痼疾,資本只追求增值,而不在意社會責任。社會文化中對“自由”的極度追求,導致了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双方之間的鸿溝越拉越大,而窮人由於缺乏教育,缺乏上升通道,缺乏安全感,會更快地陷入貧困、暴力和犯罪之中。而那些失去勞動力的人,更是徹底成為社會的棄兒,哪怕在美國最高大上的硅谷,你都會看到滿街打地舖的流浪漢,以及遍地亂遺的糞便,這就是資本主義文明的風景線。
《寄生蟲》能拍出一些沉重、灰暗的社會話題,能够引發人們對於社會的思考。參與者都很努力,一直在試圖探討正義、公平和人性。但没有用,這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依舊掌控在財閥手上,一個三星,就是韓國GDP的20%,而韓國財閥,又是國外資本的買辦而已。三星最大的股權在華爾街,旗下最核心的三星電子,華爾街占了逾80%的股權,實際上就是披著韓資外衣的美資企業。文總統努力了這麼久,可曾有半點辦法給冤死的張紫妍伸冤?財閥家的公子大摇大擺走出了法庭,無罪釋放。大韓航空堅果返航事件,不都是財閥家族的惡形惡霸 !
韓國的影視圈,能够拍出《玩物》《寄生蟲》,但那又怎樣,能改變這個被財閥資本統治的世界嗎?這些東西,只不過是給勞動人民的安慰劑!傷感歸傷感,憤怒歸憤怒,抹完眼淚,灌下幾杯劣質清酒,最後還得回到地下室去過日子,明天還得繼續搬磚。若是,那麼寄生蟲也只不過是財閥和政客們創造的一個出氣口而已,在文藝作品中盡可揭露黑暗、替天行道,回到現實,老爺們依舊高高在上,傷不到他們一分一毫。《寄生蟲》這部電影,說了很多,其實什麼也沒說,因為他們不敢使用“階級分析法”,不敢直面那個終極的問題,只能用“人性”的無奈,浮皮潦草搪塞過去。
前一陣子,公共電視拍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探討現實社會中善惡的問題,引來一陣子討論,和這部電影想呈現的有異曲同工之處。值得一看 !
附記 :
奥巴馬曾言:讓14 億中國人過上好日子,不僅是美國人的災難,更是地球的災難。多麼極致的資本主義言論。把自己定位為資本家,把中國人定位為勞動者。如果中國人一直停留在中低端製造業水平,不進軍高端產業與之分食,那中國就是具有建設性的合作伙伴。相反,若中國人不遺餘力的向前發展,那就是對世界秩序有危害性的力量。這不是階級固化在作祟嗎 !?
最近,大陸有個學者叫薛兆豐,提出一個觀點說:“不是資本家剝削工人,而是工人剝削資本家!因為資本投入到企業之後,就不能随意流動,而工人却是自由的,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上班可以開小差,可以打電話,可以謀自己的私利......所以,是工人在剝削資本家。” 捅了馬蜂窩,引起軒然大波。他說的資本家有沒有,當然有極少數社會責任極重的聖人資本家,可絕大多數不是聖人,是吸血蟲,不然古今中外勞工血淚悲劇史是怎磨出來的 ? 以後的無燈工廠或許能大幅減少此類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