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星的窘境 ;國家發展的兩要件
日、韓、星的窘境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古巴飛彈危機時,中國趁美蘇無暇他顧之際,以一場快速的機滅戰教訓了野心滔天的印度。如今,中美爭鋒時,印度、日本等多股勢力,或蠢蠢欲動、或悍然出擊,大有一副老虎不在,猴子稱大王的氣勢或無奈!中美愈演愈烈的對抗已經大範圍的改變了世界格局,全球力量正進入重新洗牌的時代。
一般認為,日本對韓國突然實施貿以限制,是為了報復韓國在歷史遺留問題中的强硬態度。其實背後另有更深層的經濟原因。盡管日本此舉會使日本已經陷入低迷的出口狀況雪上加霜,但却能十分有力地給韓國半導體行業以致命一擊。半導體行業是韓國的支柱類產業之一,但上游技術和材料很多來自日本,因此,此次貿易制裁對韓國可以說是當頭棒喝。同時,日本的老牌半導體行業由於韓國的崛起,已有由盛轉衰的趨勢,因此此舉也能够保護本國的半導體行業,尋求喘息的機會。
但是,日本為何偏偏在當下出招呢?這一兩年來,國際舞台的熱點大戲一直是神仙打架的中美貿易摩擦,日韓這兩個夾在中美之間的東亞國家,難道是在凑熱鬧嗎?絕不是,日本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况下,導致對華出口暗淡,日本是不得已開始與韓國爭奪越來越小的市場。
雖然中美都在貿易摩擦中受傷,但双方都還有國內龐大的市場,經濟有許多回旋和調整的餘地。而那些產業對外依存度高的國家,特别是和中美兩國都深度绑定的國家,所受創傷無疑更大。日本、韓國與星加坡又是首當其衝。川普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政策,不僅僅連帶打壓了日本的企業,也對日元的稳定性造成了傷害;另一方面,安倍經濟學的經濟刺激法也頻臨强弩之末,這些,都讓日本不得不謀求新的發展之路。
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税→中國出口商品減少→中國商品使用的日本零件減少→日本企業損,經濟發展受損。
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税→日本大量在華企業生產的商品也被提高關税→日本企業受損,經濟發展受損。
由於同盟國關係,日本、韓國與星加坡安全靠美國,許多政策選擇不得不在美國身後亦步亦趨;而早在2017年6月,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日本、韓國第一大出口國,中國經濟的漲落,必然於日本、韓國有著切膚之痛。中日互為最大出口國。同時又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受到的影響之大不言而喻。韓國素有出口指標金絲雀的稱呼,全球經濟好壞,韓國出口業最敏感,已連續八個月下滑。加上日本捅刀制裁,更是淒慘。
我國今年二季度GDP增長為6.3%,據川普說法,這是中國27年來季度增長最低。近來,我國經濟增長放缓,進口產業結構面臨調整,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尤為明顯。數據顯示,日本6月對華出口同比下降10.1%,已經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其中汽車零部件和鋼管出口下降最為明顯。汽車和煉鋼都是日本的支柱性產業,出口持續下跌,對經濟產生重大衝擊。當然,日本對中國出口額下滑的原因,不僅僅自中國,也來自於美國施壓。
美國提出針對華為禁運措施後,日本不敢和大哥唱反調,也開始對華限供甚至斷運。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放棄華為的5G技術,轉而將5G訂單交給諾基亞。這或許非日本本意,而是無奈之舉。美國抵制,將國家安全都交於他國手中的日本,不得不随之表態。
日本許多企業在華設立子公司,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和完善產業鍊等優勢,完成在華的生產和組裝,最後向美國出口。當前日本企業每年在華生產、對美出口的產品價值1萬億日元。川普政府對中國智能手機加征的關税,很多是讓日本企業買單。日本,真是名副其實的“躺槍”。韓國企業也不遑多讓。
故而,不管是從客觀經濟發展趨勢上,還是政治與外交的需要上,日本都不得不減少對中國的出口。而這對十分依賴國際貿易的日本經濟而言,無異於啞巴吃黄蓮,有苦說不出。為了自救,日本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原本傲視群雄、現在已逐步衰落的半導體行業,試圖通過扶持國内企業的方式,度過難關。但是,行業新貴韓國擋在了日本的道路上,那麼,就不能怪日本抽刀砍向攔路虎了。
中美經貿摩擦給金融市場造成的波動,是對日本經濟影響更甚於貿易一項。日本的資本帳户完全開放,可自由兑換,日本國際投資規模巨大,使得日元成為了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幣種之一。日元由日本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撑,且長期處在低息環境下,貶值可能性極小,在世界經濟環境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時,日元是重要的避險資產。
故而,自去年10月以來,出於對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的担懮以及經濟走勢的放緩,資本纷纷湧向日元,造成日元需求增多,日元升值,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走强。目前,美元兑日元已失守110關口,為108.79,甚至有分析認為照此趨勢,美元兑日元可能在未來數月内跌至100以内。這對日本經濟可不是好兆頭。日元的升值不僅有損出口產業,亦不利於債務償還。日本央行背負著大量以日元計價的國內債務,升值自然意味著負担加重。
另一方面,日本的海外資產以美元計價,日元升值意味著美元貶值,海外資產有縮水的風險。日本海外資產是國內GDP的2倍多,總資產達到約15萬億美元。安倍經濟學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貶值日元,刺激消費,促进促進經濟增長。而中美經濟摩擦導致大量資本湧向日元資產,日元升值,這可是安倍始料未及的。日元的升值宣告了安倍經濟學的增長神話就此破產,日本經濟增長前景也會随之受挫。
日元是避险貨幣,就是因為其貶值風險小。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日元的避險性,反而在不恰當的時間,促進了日元的升值。於國際,進一步打壓本就處於寒冬的出口;於國內,讓政府的債務雪上加霜。
近年来日本老齡化造成的社會福利支出節節攀升,對國家財政造成了沉重負担。安倍政府原計畫提高國内消費税,以抵消福利支出造成的影響,由於未曾預想到的外部環境惡化速度,已經推遲了提高消費税的計畫。但是,外部環境進一步走向惡化,日本國内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最終,在 8月1日,日本還是宣布了增税的細則,決定於10月1日實施。
今年5月,《華爾街日報》的社論將日本增税斥為“自残行為”,但是,個中辛苦,又怎麼是美國這樣的始作俑者能考慮到、願考慮到的呢?這一次的中美貿易摩擦,不禁使人想起,昔日作為經濟增長奇迹的日本,是怎樣被美國一步步做空。34年前,美國先後提高日元匯率、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使得日本戰後的高速發展成為泡沫般的繁華一夢。如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日本已經不是美國的主要制裁對象,却還是被對方發動的貿易摩擦所累,日本的政治家們,心中是否尚有無奈憤懣?
面對美國政府的步步緊逼,中國堅持底線,毫不退縮,即使短期受損,但赢得了長遠的戰略空間。中國就算在貿易爭端中有所損失,也不會重複三十多年前日本的悲劇。究其原因,中國的發展道路,也許崎嶇坎坷,但一向堅持獨立自主的底線。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相連,在這種情况下,更要站穩自己的脚跟。因為中國明白,就算憑藉著好風上了青雲,也终究是仰人鼻息,難免登高跌重,不如練硬自己的翅膀,方擊長空。
日本、韓國與新加坡三國是中美貿易戰以來,除自身的傷損外,這三國受傷最為嚴重。它們都仰賴出口,新加坡更是依賴轉口與過境生存,高喊今年經濟恐零增長。再則他們都是美國在亞洲的盟友,跟隨美國政策起舞。正值美國下坡之際,它們是否會有選錯邊的疑惑 ? 近20年來誰與大陸關係友好,誰經濟大發,反之蕭條,韓國可謂最感同身受。他們會否覺醒,緊隨中國,共同建立亞洲經濟體,與歐盟、北美經濟體,既競爭又合作,共贏未來。
附記 :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國際環境的影響,一個政府若想自己的國家能成為全球之冠。必須要滿足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對不同階段大勢的准確把握。二是在成功的預判下,後來者者能對基於大勢判斷的而總結的戰略堅定不移的執行!很慶幸,相對於同台競技的幾個大國,中國擁有足以決定勝負走向的戰略及優勢:中國不僅對國際環境有著准確的預判,執行力也非常强!中國最大的對手美國,就没有那麼强的執行力
華盛頓早在九十年代就確立起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通常而言,某國把另一國定義為對手後,應該要不惜一切代價的打壓他。而美國這些年在做什麼呢?當華盛頓的鷹派們不遺餘力貫徹打壓中國的目標時,攤婪的資本家却因為中國龐大的國内市場阻止鷹派的計畫得逞。毋庸置疑,美國對國際情勢研判很準,但執行力與中國却是天差地别。
中國在201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產值國後,美國對中國的圍剿就进入布局階段,標誌事件是奥巴馬政府的重返亚太與TPP的問世。美國將以TPP的經濟籌碼,團結亞太地區的所有盟友和非盟友國家,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東盟等,再輔以重返亞太的軍事威懾,於西太平洋地區織羅出一張龐大的反華封鎖網。如果奥巴馬的計畫得逞,中國今後所要面臨的壯况,比今天還要嚴峻數倍不止!然而,随着川普的上台,奥巴馬時期所有長遠計畫均被推翻,其同盟體系也被撼動。如退出巴黎協定破壞美歐關係、如廢除TPP迫使日本與中國走近、如重返光荣孤立使前政府好不容易織羅的封鎖網支離破碎。政策隨人去而廢,各吹各的調,對國家發展可不是好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