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擋下了張學良的口述歷史;論英雄;台灣陷入塔西佗陷阱;市場決定產業趨勢
**最愛的人,擋下了張學良的口述歷史
歷史學家唐德剛曾撰" 花花公子、軍事家、政治家---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將軍"一文稱 : 若沒有西安事變,張學良只能是個不同於其老子的新軍閥,成不了歷史人物。"張學良讀後甚為欣喜,問"唐德剛是誰 ? 文章寫得好,正合我心。" 1989年,兩人在喜來登飯店搭上線,少帥表示他也想寫一部像"李宗仁口述回憶錄"那樣的書,請唐德剛執筆。可謂雙方各取所需,西安事件或將撥雲去霧,將是史學界一大樂事也 !
張學良晚年說" 于鳳至是最好的夫人,趙一荻是最患難的妻子、貝太太( 蔣士雲 )是最可愛的女友,我的最愛在紐約。" 1991年0310,90歲的張學良帶著夫人趙一荻離台赴美舊金山,玩了四天後,少帥就由孫兒與孫媳陪伴飛往紐約會見蔣士雲貝夫人,並進住了貝太太家中 3 個月。蔣士雲表示" 我一定要讓半生歷經苦難的漢公,在我這兒真正感知到人生的樂趣。"少女時代的深情,50餘年後未曾稍減。 身體欠佳的趙一荻留在舊金山,由女兒張閭瑛照顧。
"夫人"是官稱,也是元配的尊稱。生三子一女。帥府諾大家務的上下度支、內外賓客周旋,調和鼎鼐,還要管理一群爭風吃醋的妾嬪,著實不易。加上于鳳至還比少帥年長,少帥稱呼她是姐姐,大事如是否易幟,也要找姊姊參讚。內含有一絲"敬畏"感恩之情。如此,男女之間的柔情就弱了。她確實愛張學良,1940年陪伴度過四年顛沛流離的羈押生活,因乳腺癌赴美洛杉磯就醫,自此50年,兩人再未能見面。憑著"為救漢卿,我要奮鬥到最後一息"的信念,戰病魔、投股票,搞房地產有成,買下英格麗.褒曼和伊莉莎白.泰勒兩棟相鄰故居別墅,並按北平故居的樣式布置。她也為兩人爾後在玫瑰園公墓的墓地、墓穴都準備好了。
當她看到台灣媒體一篇"西安事變懺悔錄"文章,貶斥張學良,乃大呼是假的,偽造的。遂聯絡中外一班學者,奔走呼號,洛杉磯太陽報首先採訪于鳳致,紐約時報跟進砰擊,掀起一股營救張學良的媒體大戰。此舉觸動了蔣介石的紅線,起了殺張學良的心,幸張群等勸說老蔣,並飛往于鳳致住處勸她與張學良離婚,于斷然拒絕。後于鳳致在與張學良通電話,少帥說"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為了漢卿的安全,她最終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但對外始終以張夫人自居。
1991年0130,墓碑刻著" 張學良先生髮妻張于鳳致女士之墓"。可惜,獨留青冢,足證癡情,令人掬淚。于鳳至死後,張學良攜趙四去她的墓前拜祭,聽她生前情意,撫碑長嘆: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多半生的等待,換來一句話,深眠地下的于鳳至,再也聽不到了。
"妻子"是庻民男子配偶的稱呼。就是日常夫妻生活,想守過一輩子的人。少帥被軟禁50餘年,生活全賴趙四不離不棄。當年,一個16、一個27,兩人舞會相識,一見鍾情。趙四用情之深,不惜脫離父女關係,私奔瀋陽。到過瀋陽帥府官邸大院的人會知道,大院內沒有趙四的居處,非妻非妾,少帥只能在圍牆外另築一院落給趙四。1964年0704報紙標題「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已相伴35年的兩人才舉辦婚禮,趙四算是有了名分。也是首度公開披露張學良的生活。 兩人相依相偎 72載。2000年6月22日 , 趙一荻去世 , 2001年10月15日 , 張學良去世。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合葬在了一起。自此,糾葛了大半個世紀的愛恨糾葛終於落下帷幕,留給後人無限唏噓。
蔣士雲17歲時隨父親首次見到了少帥,情竇初開就嶄露情愫,芳心暗許。20歲時風姿綽約,再次見面就一同出遊,甚為愜意,決定要不計名分要和少帥在一起。愛情沒有先來後到,她當然知道元配是于鳳致,只是忽略了同為愛情不計名份的另一位少女趙四。當她完成巴黎的學業,第三次回到北平,才知道趙四已經和張學良有了愛情結晶。不甘居同為"四小姐"的趙一荻之後,失望之餘,去義大利旅遊,不久就嫁給也正在羅馬因情傷度假的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成了貝聿銘的繼母,貝聿銘只小繼母五歲。貝祖詒與蔣士雲有一女兒。住在紐約 。張學良去時,貝祖貽1982年已經去世。
在一次小型宴會上,唐德剛重提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為張學良寫傳之事,雙方約好日期見面詳談。約期前三天,唐致電蔣士雲提醒,不料蔣士雲卻說" 漢公去佛羅里達了 "。事後才知道,蔣士雲說了謊話,因為邀約張學良的人太多,她怕漢公的身體受不了,或許還有不願意她與漢卿難得不多的相處時間,都被亂七八糟的人、事給霸佔了。口述傳記的正事也就被攪黃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三人先後離世,西安事變的歷史謎題,也就永遠無法還原再現了。2016年,蔣士雲去世,享年104歲。
藍與黑的作者王藍在開篇語說 : " 一個人 , 一生只戀愛一次是幸福的 . 不幸 , 我剛剛比一次多了一次 . ” 但不適用在張學良身上。張學良一生可謂,處處留情,處處得意。其他的花花草草不提,僅這三位優秀女士,就一個男人來說已太幸福了。套句張學良的打油詩 : 天下英雄皆好色。我非英雄也好色。只是此處的色,應該解釋成形形色色多樣化的意思,不宜單認為是情色。
**論英雄
英雄 :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自信的人遇事,反求諸己;自卑的人,諉過他人。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脫胎自老子《道德經》。《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更聰明;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更強大。
「敗莫大於不自知」,但自知不易,人有時不但不自知,而且安於自欺。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人準備趁機偷一口鐘。他想要背著鍾逃跑,但鐘太大,沒法背;於是他想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哐哐哐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我們熟悉的「掩耳盜鈴」寓言就出自這個「掩耳盜鐘」故事。《呂氏春秋》評論:「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那就太糊塗了。
自知是成人之始,自勝是成事之基。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原名李鴻基。李鴻基自幼跟隨父親李守忠學拳習武。有一次,他和夥伴劉國龍比試抬舉關帝廟前的一座鐵爐。劉國龍舉之不動,而李鴻基只手舉起繞殿一周,眾人喝彩。廟內道士對李鴻基說:「汝父行善,所以生你如此神力。」李鴻基卻回答道:「大丈夫當自成自立,若株守父業,豈男子乎?」後來,他便改名為「李自成」。
自立自成的李自成是自知自勝,對於個人,他磨練意志、以身作則;對於起義軍,他嚴明軍紀、決不放縱;對於老百姓,他均田免糧、秋毫無犯。當時百姓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可是入主北京後,李自成為勝利所陶醉,因奢靡而腐化。短短42天,那個自知自勝、與明軍周旋18年的李自成一去不返,只得倉皇出逃、迅速敗亡。
李自成敗亡300年後,郭沫若寫出了《甲申三百年祭》,回溯反思這段歷史,也在警醒當時的中國。毛澤東覆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李自成這位農民起義的大英雄,並不是敗給了敵人,而是敗給了自己——遺忘初心,不再自知;沉湎慾望,難以自勝。
自信的人聞過則喜、樂於自嘲、雲淡風輕、兼收并蓄、坦蕩蕩、找原因、著眼未來、追求進步。
自卑的人永遠正確、善於自誇、花團錦簇、唯我獨尊、愛遮掩、找藉口、沉迷過去、糾結勝負。
**台灣陷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就是,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遠的不說,鳳梨與AZ疫苗的風風雨雨,誰還會相信農委會、衛生部的宣傳空話 !
意識形態僵化之所以即刻會帶來國家顛覆,其原理用以下這句話就能够概括:【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够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當謊言盛行,災難就將降臨】。台灣的輿論氛圍不就是嗎 !?
這句話在政治中的解讀就是治國方略千千萬,面對不同的形勢采取的方略也應該是不同的。意識形態僵化就如同獨尊某術,專任一家,罷黜百家,最後剩下的必然是政治謊言,誅心將會成為政治主流,所有人在人人自危下只能賣力地歌功頌德,最後必將吞下國家傾覆甚至民族滅亡的苦果。
**市場經濟--- 市場決定產業趨勢
直流電VS交流電;大錄影帶VS小錄影帶;液晶VS電漿;Wifi vs WiMax...,類似這樣的爭論,在當時都說得頭頭是道,各有優點,輸贏要靠市場檢驗。市場在中美兩國,失去市場,技術再好,優點再多沒用,孤芳自賞。
2020年12月,豐田(Toyota)汽車集團社長豐田章男向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表示,電動車被過度炒作,政府提出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目標並不現實。此話一出,中國小鵬汽車創辦人暨執行長何小鵬在微博上「回應」:「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宣布正式完成對Nokia的收購。時任Nokia執行長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在記者會尾聲表示,『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Nokia高管情不自禁地落淚。 」
這段話既暗喻傳統汽車強權應居安思危,也展現出中國電動車業者「彎道超車」的遠大企圖。大陸正要藉此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彎道超車,徹底顛覆油燃車。日本的路徑依賴、害怕產業崩盤帶來的大失業潮...,使日本不願面對純電動車發展,越晚,投入成本越大將越難以改變 。
繼巴菲特於2008年9月金融海嘯後入股比亞迪,以每股8港元買入2.25億股,耗資18億港元。特斯拉將以現金與特斯拉股權各半的方式,取得大陸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二成股權,交易金額高達36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在巴菲特的奧援與特斯拉的品牌、通路等資源支持下,可能築起一道讓電動車產業新進者難以跨越的高牆。
特斯拉、比亞迪分別為全球第一大與第三大的電動車品牌,兩強結盟,將大舉改變電動車產業的生態,與正踏入電動車事業的鴻海(2317)正面交鋒。
中國不只目前電池芯產能佔全球77%,全球2029年前規劃籌設的鋰電池產線有七成座落在中國。
中國抓住的國際電動車命脈不只電池,還有電動車心臟——馬達材料。現今電動車馬達有兩種主流技術:「永磁馬達」及「感應馬達」。永磁馬達效率高、體積小、成本較高;感應馬達成本低、可靠性較高、較耗能。
特斯拉仰賴台灣富田電機的感應馬達,近年車款更採永磁、感應雙馬達並行,取兩者所長。但永磁馬達的核心磁石脫離不了稀土。中國佔了全球六成稀土礦產,是一大有力籌碼。少了稀土,從F-35戰機到電動車,全得停止生產。
今年1月間,中國開始緊縮對稀土的開採與出口,大有對美國相關供應鏈試探稀土依賴程度的意味。
現在傳統車廠的處境,宛如當年被智慧型手機擊倒的諾基亞,「如果照目前速度走,將會非常辛苦。但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改變得夠快嗎?」短短10年,電動車的電池能量密度翻倍,同時價格大幅下降近九成,電池成本愈低、續航力愈長。
這代表電動車才正要高速發展。「電動汽車品牌不再需要燃油車那麼大的資本投入,」卓永財觀察,傳統車廠引以為傲的百年引擎技術門檻,反而在電動車開發上成為包袱,給了新創公司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
手機每個月會遠端更新你的作業系統,汽車也會走到這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