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為什麼霸主和渴望霸權的國家,都注定會衰亡!「金德柏格陷阱」
以力服人,難以持久
為什麼霸主和渴望霸權的國家,都注定會衰亡!這就是答案。但霸主的權威與光環,有如鴉片,令人醺醺然、陶陶然,一旦沾上就成癮,要他自動退位,那是千難萬難。
根據歷史,我們都知道,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了全球霸主。但是,美國是從二戰後才實力超過英國的嗎?在30多年前,美國的實力就已經完勝英國了。
1913年,美國的工業總產量已經占全球1/3以上,相當於英、德、法、日四國的總和。不僅如此,1913年美國鐵路里程已達38萬公里,這個數字超過了整個歐洲,占全世界鐵路總長度的1/2。
上世紀的10-30年代,美國是真正的基建狂魔,以致於現在過去了100年,這些基建依然是美國穩定的財富,因為基建全面帶動了冶金、機械製造、機車、森林採伐、建築材料、鋼鐵、採礦等行業的興旺發達,解決了千萬人的就業。
當時的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產品遍布全球,對此英國悠心忡忡,美國威脅論是天天掛在嘴邊,歐洲非常担心崛起的美國會為爭霸世界領導權而發起對他們的戰爭。可美國非常低調,從來遠離歐洲事務,搞了一場和西班牙的戰爭,拿下了古巴、菲律賓作為殖民地,結果過了幾年就對菲律賓說:你們獨立好不好?
1914年,一戰爆發,美國遠離戰火,4年之後,整個歐洲幾乎成為廢墟,所有的國家被戰爭折磨到了崩潰邊緣,6500萬人参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美國保持了高度的戰略定性,一直到最後一刻才参戰。
在一戰中,所有的参戰國若想撑得更久一點,或者說想或得最後戰爭的勝利,唯一的出路就是找美國借錢,美國不僅通過一戰向全球出售軍火和裝備,將製造業全面升級,帶動了美國後來10年的大繁榮即咆哮年代,更是在191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曾經最强大的歐洲,所有的國家都成債務國。整個歐洲都欠美國的前…..
但是一戰結束,美國就回到了美洲,關上大門專心發展,遠離全球政治。所謂的遠離全球事務,就是世界風雲變化,不干他的事,美國安心做生意賺錢,真正的悶聲發大財。
1929年全球本主義危機爆發,所有的國家都在考慮通過向外解決問題,德國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羅斯福却帶領美國再次踏出關鍵一步,向内挖掘問題,再次成為基建狂魔,擴大就業,全面改善勞工福利,做了一個有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走出危機的美國依然對全球事務不聞不問,只管賺錢發戰爭財,給日本賣石油,給德國賣鋼鐵…….
那時的美國,妥妥的全球最强大國家,實力秒殺英國,但英國依然是全球霸主。
金德柏格是著名的國際經濟學者。他在多年前為文指出: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及二次大戰之所以會爆發,主要是因當時的美國不願肩負起國際領導者之職責所致;故而他認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順利運行,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或領導群,提供「國際公共財」。所謂「國際公共財」,指的是可供全球共享,具有強烈外部性的資源、服務、國際組織與體制等,例如自由貿易體制、穩定且高效率的國際金融市場,以及防止衝突的安全機制等。
當然,很多人會說,30年代的英國仍然實力最强,因為:第一,英鎊依然是世界貨幣;第二,英國的軍艦數量全球最多,軍事實力全球最强。雖然實力已不濟,但霸主的架子與光環還不願意放下,那就繼續尸位素餐,陷入「金德柏格陷阱」而不覺。
但是,1942年,美國給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所有人明白,没有工業基礎做支撑,其它的所有實力,都是鏡花水月,在工業化面前不堪一擊;没有製造能力做依托,什麼英鎊馬克日元的都是廢紙。
1942年,美國開動馬力,震驚世界,一年就可以生產飛機4.7萬架,坦克3萬輛。平均每天生產128架飛機和82輛坦克。美國一個國家,妥妥的單挑全世界,每天從生產線上開出來的飛機和坦克,就可以裝備 3 個美軍飛行大隊和1個美軍裝甲團。
阿拉曼戰役中,英國損失了500多輛坦克,幾乎全線崩塌,美國也就是一周左右給英國補充了600輛嶄新的坦克。但德國呢,坦克打完了就打完了。在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盟軍出動了上萬架飛機,機群到的時候,簡直是遮天蔽日,希特勒說我才剩400架飛機了……
二戰期間,美國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和准航母。特别是在戰爭最激烈的1943年,美國批量生產了50艘大型戰艦,差不多每周造一艘准航空母艦。美國的工業能力强大到乾站著不動,日德的資源都打不動他。二戰之後的美國,不是一個人單挑全世界的問題了,是開動30%的產能就能碾壓全球;
這個時候的美國,面對稀巴爛的世界,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規畫世界,推動三個世界的建立,美元金融體系、聯合國政治體系、世貿經濟組織,而美國這個時候出面,要解決最現實的問題,是要讓殖民地獨立;否則都是英法的殖民地,美國製造賣給誰去?
那個時候的美國願意開始承擔國際公共財,篡位英國。他知道:世界成了廢墟,美國也好不了。啟動馬歇爾計畫幫忙也同時綁架歐洲,從廢墟中站了起來。
1945年的美國霸權,實至名歸,美國隱忍了30年。這個時候的美國,從來不張揚。這個戰略定力讓美國得到這個位置,像所謂的越南、印度這些第三世界軍事强國,給點陽光就燦爛,給梯子就想上房揭瓦,在美國面前,幼稚的如同孩子。
現在的中國,除了没有那麼好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有點接近1913年的美國?鋼產量占了全球的50%,擁有41個工業大類 , 191個中類 , 525個小類,全球最完备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是美日德韓的總和。
美元是國際貨幣,是的,但是如果哪天美國打的不是伊拉克伊朗,只要真的攤上事,比如和俄羅斯幹起來,全球還有誰會缺心眼去買美國的債券?
但是中國的心態没有任何變化,1974年,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永遠不稱霸 , 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你以為是因為1974年我們國力太弱嗎?
今天中國依然堅定的强調: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你以為是中國謙虚?美國會玩,讓英國陷入「金德柏格陷阱」;我們也會玩,要讓美國陷入「金德柏格陷阱」,越陷越深 。
在很多國際場合,中國仿佛就是認同美國的全球秩序,而且一再强跳永遠不干涉他國内政,我們的外交更多是在防禦而非進攻,我們的領導人關心的永遠是國内民生的事情。
不稱霸是看懂了全球歷史後充滿大智慧最真誠的回答。
現在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希望中國當頭,這個頭千萬不能當,我們永遠不當頭,因為一當就壞了。
現在可不是第三世界國家希望中國當頭,德國法國都希望中國出頭,要知道,没有一個國家是真正的傻×,歐洲天天被美國搶劫,企業被美國制裁,難道他們真的是受虐狂?他們做夢都想中國站出來和美國爭一爭。
如果有這一天,中國說要和美國一較高下,俄羅斯必然歡天喜地,普京開香檳慶祝,而且必然在明面上支持我們,比委員長知道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還開心。
可我們很希望美國一直做霸主,到了一天美國都已經崩潰了,德州都要分家了,我們都會很真誠的對法國說:這個事情問我幹嘛,問美國嘛,他才是大哥。
不稱霸,是基本國策。所有想做霸主的國家,都一定會崩潰,誰都逃不出這個規律。有這樣的心態,做了霸主,崩潰也是時間的問題。
二戰前夕,面對希特勒稱霸的野心,英國愚蠢的想讓禍水東引,讓蘇聯和德國打一架,自己笑著看熱鬧。斯大林和希特勒說你當我們是傻×嗎,於是蘇德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對丘吉爾說希望停戰,只要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的勢力,德國就和英國做朋友。
按照英國玩了一千年的套路,承認德國的霸權是最好的選擇,讓德國和蘇聯幹,自己在後面坐收魚翁之利,或者先等蘇聯和德國打起來自己再來做選擇,因為按照美國的德行,必然不可能讓德國無限的坐大。
但是丘胖子死活不幹,非要和德國一較長短,那丘胖子是為了正義嗎,還是為猶太人打抱不平?可算了吧,希特勒雖然是個惡魔,但是和英國人做的幾百年的孽比起來,幹勁強的和處男一樣。
於是英國不惜被德國炸成廢墟也要和德國幹,不僅如此,丘胖子把英國的紐芬蘭、百慕大、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露西亞、特立尼達、英属圭亚那等地8個核心海空軍基地租借给了美國,時間是99年。從此,英國國運不在,再難回頭。
英國没有忍住,所以英國衰落了;希特勒也没有忍住,英國這個葫蘆還没有按下,就急吼吼的去搞蘇聯,所以希特勒完蛋了;美國忍到了最後,一直到蘇德决戰的前夜,到了莫斯科會戰才參戰,所以笑到了最後;二戰後,美國認為:歐洲爛,世界爛,美國也好不了。
這和羅斯福的想法一樣,為啥要給工人階級權力和福利,因為資產階級把無產階級都幹死了,還怎麼剝削去?無產階級有錢,資產階級才能更有錢;但是到了今天,美國的衰落已經成為了必然;美國認為:只有讓世界變得比美國爛,美國才能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
美國的衰落,始於蘇聯的解體;
在蘇聯没有解體之前,世界尚有兩極,美國惺惺作態也好, 裝模作樣也好,需要向世界展示文明燈塔的樣子,要告訴全球自己才是人類文明的終點;雖然美國是作秀,但總比不作秀好;從大蕭條後到蘇聯解體前,那個時候的美國工人,確實是幸福的一代人,也就是川普對美國人說的美國最偉大時刻。
美國一個人上班,可以養活一家子人,一套大房子一輛車,兩個孩子一條狗,出國旅游是日常,上班不滿意就罷工。
80年代初期,非洲很多國家的GDP排名比現在高多了,因為美蘇比賽似的對非洲好,埃及要獨立,要收回蘇伊士運河,美蘇趕緊表態支持埃及反對英國殖民主義;雖然整體來說,兩國在非洲也都憋著壞心,掩飾不住的野心,都在私下裏扶植過獨裁政府支持過政變,但美國的確是真金白銀的給非洲支持,而不敢像今天這樣綑綁一堆政治條件。
同樣的,如果是在美蘇爭霸時期,美國絕對不敢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留個爛攤子閃人,就是告訴全世界:我那一套是哄鬼的,根本行不通;美國也必然不敢亂印錢發國債…….結果現在可好,連作秀都不做了,工人階級和黑蜀黍的死活再也不管了,疫情來了直接讓人民死遠點…..
因為蘇聯一走,美國拔劍四顧,再無對手,開始放飛了自我,吃相越來越難看,吞完利益連嘴巴都不抹乾淨了,一步步向作死的道路上狂奔,再也不需要顧及啥文明燈塔的形象。
那一樣的,蘇聯為什麼解體?
如果攤子不鋪那麼大,如果不是非要和美國一較高下,作死和美國搞軍備競賽,蘇聯不說做個强國,能在91年就撑不下去了嗎?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蘇聯自己都還在泥潭裡面,自己的經濟一塌糊塗,美國操控能源價格讓蘇聯的外匯收益血崩,但蘇聯還是顧頭不顧腚的給越南給援助。明知道給了也没用,為啥還要給,因為要面子,要照顧自己的盟友,要向世界證明自己和美國都屬於超級大國。這個霸主之名,就給他好了。
80年代末,蘇聯大裁軍開始,我們開始放心發展經濟,但是萬没想到,戈巴契夫和葉利欽直接放棄向美國投降了,如果蘇聯再扛10年,未來簡直無限美好;但對美國來說,現在很是憋屈,想搞中國,可是每拳都打在棉花上,因為我們與世無爭,他們一點辦法都没有……
看了所有文件,我們會指責美國的各種暴行,但從來没有質疑過美國的地位,希望霸主永遠做下去…..美國抓耳撓腮,下手也没地方下,找中國做G2,想搞聯盟,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小美爾,你我共治如何。我們心裡笑開了花,你那套我們2000年前就玩過了…..我們誠惶誠恐:哪裡哪裡,說這話折煞我也,你才是老大,你永遠是老大。
看看每天的新聞,美國總統除了美國的心不操,美國在操香港的心,在操伊朗的心,就是不管美國人的死活,操了全世界的心;我們的領導人每天在跑農村,走訪貧困户,忙扶貧,在想辦法發展經濟,搞活經濟…..兩邊對比,中國憑什麼不越來越强大 !
18世紀的時候,英國已經是全球霸主,但英國血汗工廠讓全球的資本主義汗顏,小朋友從 8歲開始做童工,礦場和紡織廠爭先恐後的雇傭童工。這樣的霸主,要他何用?
你以為中國是在等待時機最終稱雄?不,從100年前到今天,從救亡圖存到為了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我們的終極使命,初心從未改變!有這樣的祖國,憑什麼不自豪?天下霸權,與我何干!
就算GDP超過了美國,人民不能幸福的生活,要那個虚名做啥?能當飯吃嗎?我們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但當然,誰要敢來惹我們,就要付出他承担不起的代價。
美國,曾經强大過,一戰之後 , 作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到歐洲開會,歐洲人對美國百般奚落,當然不會承認美國的地位,所有的歐洲媒體對美國各種嘲諷,將美國說的和愚蠢的暴發戶一樣。
但是,那時的美國,是有戰略定力的,根本不搭理歐洲人怎麼說自己,他們有强大的信心,遠離歐洲政治事務,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
但是今天,燈塔暗淡到幾乎要熄滅。因為,想做霸主很累,想維持霸主地位,更累,可是霸主權威與光環是那樣的難以割捨 。當然,我們希望美國做霸主一直做下去,做到加州、德州獨立的那一天。
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我們不需要幹掉美國,因為美國會被美國幹掉。
**「金德柏格陷阱」
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漸成威脅,引發了近幾年的美中爭霸戰。各界咸認為此不啻再次印證了「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強權興起,威脅既有霸權,必然導致二者間的戰爭(形式可能多樣)。美中爭霸戰對全球經濟秩序,包含貿易、投資、供應鏈,以及科技技術移轉等許多方面,都造成顯著的衝擊。目前,令專家憂心,與全球經濟秩序密切相關,且影響可能也不小的,還有一個「金德柏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問題。
金德柏格是著名的國際經濟學者。他在多年前為文指出: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及二次大戰之所以爆發,主要是因當時的美國不願肩負起國際領導者之職責所致;故而他認為國際經濟體系的順利運行,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或領導群,提供「國際公共財」。曾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的哈佛教授Joseph Nye,Jr.目睹中國崛起後,美中經濟實力與國際領導地位的相對變化,在二○一七年一月引用金德柏格之說法,警告全球可能陷入「金德柏格陷阱」。
所謂「國際公共財」,指的是可供全球共享,具有強烈外部性的資源、服務、國際組織與體制等,例如自由貿易體制、穩定且高效率的國際金融市場,以及防止衝突的安全機制等。二次大戰之後,全球即因美國承擔了提供國際公共財的領導角色,全球方得以享受六、七十年大致繁榮安定之局面。
然而,前幾年Nye清楚見識到美國經濟地位衰退,在川普主政後,又自國際領導者角色上後撤;而崛起的中國尚未具備國際公共財提供者之能力,故而憂心全球治理可能陷入領導真空,導致全球經濟混亂、安全失序,此即陷入金德柏格陷阱。此陷阱既然涉及國際公共財的提供,討論即有必要由「公共財」無以規避之問題-「公共財提供成本的分攤」談起。公共財具有的可共享性與外部性,使之難以防止未付費者免費享用,故消費者多有不願支付費用,只想「搭便車」之心理;也因此,公共財通常多由政府提供,並以稅收支應生產成本。
國際公共財同樣存在搭便車的問題,因此,該由哪個國家或哪些國家提供,以及提供與維護所需要的成本應由誰負擔,或如何由各受益國分攤,即成為全球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伊始,美國經濟力量強盛,以國際唯一霸權的地位,提供或倡導許多國際公共財,並承擔了大部分的成本。隨後,各國經濟改善,美國透過國際協商,將國際公共財之提供與維護成本轉由享用成員分攤的比率逐漸提高。
惟近期,美國經濟地位式微,對費用負擔日益計較。美國前總統川普主政後,作風更蠻橫;在美國利益優先之口號下,未經妥適協商,強行要求歐日韓等盟國大幅增加協防的軍事費用負擔;並減少對不合美國利益的國際組織之經費支持,甚至恣意退出或掣肘,對象包括WTO、WHO、巴黎協定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
如今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入主白宮,雖然各界預期他將努力修補與各國及國際組織的關係,但是美國的經濟力量衰退乃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已難以繼續獨力扛起提供國際公共財、支持眾多國際組織,以及維護全球之安全與秩序的國際領導大國之重責大任。因此,全球治理的領導班子勢須重組。
然而,不論如何重組,提供國際公共財以及維護國際安全與秩序之相關經費,如何由所有受益國合理分攤,仍是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的確,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順利運行,以及國際安全與和平的維護,需要一個可信賴的強國領頭倡導,或由幾個大國或集團共同協商、合作維護。目前具有強烈外部性、全球共同面臨,亟須共謀解決的重大問題,除了迫在眉睫的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以及美中對抗導致的供應鏈分化之外,還有各國貨幣競相寬鬆,透由資金跨境流動,干擾新興經濟體匯率與金融穩定;先進國家為了吸引投資,競對資本所得減稅,惡化所得分配;以及分配惡化,進一步引發的民粹盛行與反全球化風潮等。
然而,當今的全球治理領導情勢是:美國的領導能力式微;中國大陸雖然亟欲取美國而代之,但實力猶有不足,且難獲先進國家的信賴。復以美中爭霸仍熾,雙方欠缺互信,期待美中兩強和衷共濟,領導全球合作,共謀上述諸多重大問題的解決之道,並協商國際公共財經費的分攤,恐係緣木求魚,希望渺茫。(許嘉棟 )
注:美國為什麼不要菲律賓
在二戰之後,不但美國,就連老牌殖民地帝國,英國都在收縮殖民地的面積。随著工業化的進展,已經淘汰了過去那種依靠土地和低端勞動力來發展經濟的模式。随之而來的是市場化的競爭,從這一點來看,美國就不需要大搞殖民地了。
如果真的搞殖民地,美國作為一個大哥,那是要罩著下面的小弟的。而美國玩的方法是,既能控制菲律宾,又要占領他們的市場,而且還不需要對她們負責。能够在二戰之後成為西方世界裡的超級大國,美國如果没有兩把刷子,那是站不住脚的。美國這種小算盤打的,自己是一點虧都不肯吃呀。
其實不單單是美國這樣幹,當年日本占領了菲律賓,包括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不一樣喜歡扶持一個偽政權,從背後加以控制嗎?再加上菲律賓有那麼多人口,如果真出現很多反對派,那美國在菲律賓的戰後消耗可是無法估量的。看看一個伊拉克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影響,伊拉克才多少人?菲律賓有多少人?這種巨大的管理成本,美國還是算得出來的。
如果美國真的把菲律賓建成了殖民地,他是需要往裡投錢的,而現在年年賺錢,你說他是虧了還是賺了?至於有人說的,如果菲律賓不獨立,就抱緊美國的大腿,日子可能過的比現在要好些。這些都是一厢情願的想法,美國人會養這樣的一個窮小弟嗎?看看波多黎各 ! 國際上最大的關系是利益,而不是友善。
美國讓菲律賓獨立,自己既在國際上落一個好名聲,又能控制菲律賓的經濟,這樣的好事上哪裡找去?當年美國支持蘇聯打壓英法德,就能够用同樣的手段,控制日本和菲律賓,包括後來的韓國。而且美國當時的口號是:民族自決 。他為什麼這樣喊?無非是在背後捅老表英法幾刀子。
如果他自己再大搞殖民地擴張,那不是自相打臉嗎?綜合來看,不是美國有多偉大,而是他把菲律賓當做生意來做了。怎麼樣能够利益最大化就怎麼玩。這樣做,美國既顯得順應了潮流,又享受到了各種福利和特權,可謂是一箭双叼呀。說美國人都是蠢貨的人,是不是應該謹慎些……
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
東南亞的戰略博弈
東南亞的戰略博弈 ( 編輯後轉貼 )
東南亞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腹地,也是中國的南花園與屏障。因此,東南亞的繁榮安定與中國的繁榮安定有相輔相成之功。随著美國新政府開始正常運轉,圍繞著維護霸權與反對霸權主義的新鬥爭、新博弈随之在全球展開。
新年伊始,緬甸就突然發生了軍事政變,引發全球關注。
據多家外媒報道,緬甸軍方在2月1日清晨發動軍事政變,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緬甸現任總統温敏等重要領導人遭到軍方扣留。當時,緬甸首都内比都被士兵接管,電話和互聯網線路均被切斷,三周後才慢慢恢復。
其實早在軍事政變發生之前,緬甸軍方就曾聲稱要對國内涉嫌存在的選舉舞弊現象進行調查,揚言必須廢除憲法,同時軍方發言人也表示不排除武裝奪取政權的可能。而在民間,早在大選之後就盛傳軍方要發動軍事政變,到了2月1日,該來的還是來了。但昂山素姬領導的執政黨似乎未能提早重視、因應,任由軍方不滿情緒發酵醞釀,終成悲劇。
可以想見,因為緬甸特殊的地理位置,必然會成為大國角力的新戰場。而這其中,中美兩國的態度和動作尤其重要。
1.翡翠王國局勢突變牽動大國神經
2020年11月8日,緬甸舉行全國大選,由昂山素姬領導的執政黨獲得壓倒性勝利。缅甸議會一共有642個席位,其中軍方自動擁有166個席位,真正拿出來競選的席位是476個,而昂山素姬領導的執政黨拿到396個席位,與軍方结盟的反對黨只拿到可憐的33個席位。
這個選舉結果令軍方大失所望,選舉的慘敗促使軍方要采取“必要的行動”來扭轉乾坤。而以缅甸特殊的國情,從軍政府過渡到民選政府階段的軍方力量,足以發動軍事政變。
不過,有能力和有魄力發動軍事政變是兩回事。緬甸的軍方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諱發動軍事政變,背後自然少不了國際因素的存在。那誰在支持和鼓動緬甸軍方發動軍事政變呢?
人們第一個想到的“犯罪嫌疑人”就是中國了。畢竟,昂山素姬親西方勢力的代表,可以說是西方國家一手把她推向了緬甸實際掌權人的寶座的。而缅甸軍方向來與中國關系密切,有著良好合作的傳統。
可是,從官方的發言來看,中國是不選邊站,也無意介入到缅甸内部事務的。中國外交部的表態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一以貫之地執行了不干涉他國内政的基本外交原則。
之所以這麼表態,從自身利益的角度來說中國需要的是緬甸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上的重要節點和戰略支點的作用不會改變,緬甸的長期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不會改變,中緬重大合作項目特别是中緬經濟走廊建設的進程不會被打斷。中國無意介入缅甸内部的權力鬥爭旋渦當中。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重大利益不受到威脅。
排除中國,最有“犯罪動機”的當屬美國了。畢竟,緬甸是中美大國博弈的焦點地區之一。
緬甸發生軍事政變以後,美國的態度非常暧昧,除了發表一通對緬甸軍方不痛不癢的譴責聲明,威脅對緬甸發動新的經濟制裁以後就没有實質性動作了。
美國人真的支持昂山素姬嗎?自從緬甸羅興亞事件爆發以後,双方的“蜜月期”就結束了,随著中缅關系良好發展的大勢底定和中緬甸大合作項目的落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就更對這位曾被自己捧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民主女神”嗤之以鼻了——昂山素姬實行的對華務實路線打破了西方借助於她把緬甸打造成第二個烏克蘭的幻想,這不符合西方利益。
對於一個和自己利益相左的政治人物或勢力,西方人向來說丢就丢,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但是,美國並非對此撒手不管,相反在暗地裡加大了對緬甸局勢渗透的力度。又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随著“中國介入緬甸局勢幫助軍方‘鎮壓民主’、軍隊和技術人員抵達機場”等謠言的持續發酵,美國正在加大力度破壞中緬兩國的關系和信任,並希望通過搞亂這各國家來徹底毁了中缅經濟走廊的建设。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緬甸局勢表面上趨於平静的背後,表面下依舊暗流洶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緬甸的軍方發動軍事政變以後,似乎一切迅速歸於平靜,為什麼中國對緬甸局勢的走向不太担心呢?這要從緬甸的基本國情和目前的發展階段說起。
眾所周知,緬甸獨立建國以後,有很長的一段時期都是軍政府執政。和大多數人們印象中軍政府獨裁统治,造成無盡黑暗和社會動盪。不同的是,緬甸軍政府的存在是國家存在的必要前提條件。
二戰以前,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被稱為“英屬緬甸”。英國殖民緬甸的時候,采取所謂的“均勢政策”,打壓主體民族,扶持少數民族,刻意制造緬甸内部的矛盾,讓其相互制衡,沒有矛盾就製造矛盾,沒有少數民族就自外地引入,原屬於孟加拉穆斯林數十萬人被英國引入佛教緬甸,稱羅興亞人並刻意扶持,製造種族與宗教摩擦,達到所謂的“均勢”,從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到了二戰獨立以後,英國人走了,但是留下來的矛盾衝突並未消失。目前,緬甸的主要民族是緬族,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68%——這個比例雖然高,但是遠不足以對其它民族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這就造成了緬甸内部的分離主義勢力力量不小,爆發動亂的機率很大。
而緬甸的少數民族因為歷史和殖民原因,大多分布在易守難攻的山地叢林當中。這就造成了緬甸的7省7邦,中央能够實際控制的區域也就是主體民族生活居住的地區,大多數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名義上歸中央政府統治,但自治的權利很大。
現階段的緬甸和民國實期南京國民政府與各地方軍閥的關系很像,在國家還没有實現實質意義上的完全統一,還有西方國家這樣的外部勢力介入的情况下,缅甸軍政府就是維持聯邦政府不至於解體的必要條件。
那麼,一個長期没有實現統一,西方國家因為自身利益又頻繁發動經濟制裁的國家,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能高到哪里去?
換句話來說,緬甸軍政府的獨裁统治不是造成緬甸經濟發展落後、人民生活困苦的唯一原因。假設没有一個强有力的军政府維持緬甸的基本和平穩定,恐怕緬甸早就分崩離析,人民因為戰亂流離失所淪危難民了。
當然,打仗很專業的軍政府對於經濟建設不一定也很懂。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全能型執政黨不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能有幸培育出來的,從解放前的革命戰爭實期到解放後的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大戰略没有失誤,戰術策略失敗也能及時糾正,實為罕見。
而緬甸人民就没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緬甸軍政府在經濟建設方面確實不是一把好手。再加上外部經濟環境被西方國家人為限制,使得緬甸長期處於全球最貧國家行列。
但是自從緬甸開始結束軍政府獨裁統治時期,逐步向民選政府過渡以後,緬甸的經濟開始大幅增長了。這一切難道真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所帶來的嗎?
錯!西方在此時候把昂山素姬推到政治舞台的中央,完全是下山摘桃子的行為,並没有給緬甸雪中送炭。給緬甸雪中送炭的是一直以来都保持了良好關系的中國。
緬甸走向民主化一方面是外部壓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緬甸軍政府要發展經濟,讓國家走向正常化的訴求所致。在緬甸走向民主化的過程中,是中國帶來的巨大投資拉動了緬甸的經濟增長,才造成了昂山素姬推動民主化以後,緬甸開始走向康莊大道的假象。否則,這也不能解釋親西方的昂山素姬為何拿到執政權以後,没有完全倒向西方,而是走了一條不選邊站的務實外交路線。
只有做了當家人,才明白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來之不易,才會看清誰才能帶動緬甸經濟騰飛。
這裡有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邏輯問題,那就是到底是西方推動的民主化進程,讓包括中國在内的國際資本帶動了緬甸經濟的發展,還是中國的投資“恰好”與民主化運動重叠?
其實,從緬甸的自身條件來看,若不是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對周邊鄰國產生了巨大的拉動作用,若不是緬甸也想從中國的發展红利當中分得一杯羹,緬甸軍政府也没有動力去推動勞什子的民主化改革。
就算緬甸軍政府不推動民主化改革,他們的利益也不會受到多大的損失,相反,推動民主化運動以後,緬甸的軍政府不但失去了執政權,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脅,還有可能因為顏色革命而讓鄭個國家陷入新的動盪當中,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緬甸軍政府推動民主化,讓國家走上正常發展軌道的最大動因,還是中國願意投資緬甸,可以拉動緬甸的經濟增長,對經濟建設不太行的緬甸軍政府才會同意昂山素姬一派來執政,希望他們可以把國家經濟建設好。
不過,在激烈的權力鬥爭當中,緬甸軍政府還是與民選的執政黨分道揚鑣,用軍事政變這種下下策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缅甸的執政者上台,若想維護國家的基本統一和穩定,若想發展經濟赢得民心就必須和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利用中國的投資實現經濟的騰飛。
目前,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對外援助國,更是長期對緬甸等國處於第一大投資國的地位,中國的影響力美國僅憑過去的老套路根本無法撼動。從長期來看,美國的失敗是必然的,而翡翠王國終回歸正常,分享到中國的發展紅利。
2.泰國權力鬥爭影響中美兩國的東南亞布局
泰國最近比較平静,看起來似乎没有什麼波瀾,但是從2020年國内爆發反王權運動至今,暗地里在醞釀著一場更大的“革命”。其實這一輪爆發的反王權抗議示威遊行活動早在2014年泰國軍方發動軍事政變以後,就埋下了火種。
事件的導火索來自於新任泰王馬哈·哇集拉隆功。馬哈·哇集拉隆功1952年出生於泰國曼谷的皇宫,1972年被立為王太子,協助前國王普美蓬·阿杜德處理日常事务,期間也曾代表普美蓬·阿杜德出席一些重要的國事活動和慶典。
2016年10月13日,深受泰國民眾愛戴,在國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老國王普美蓬·阿杜德駕崩,身為王太子的馬哈·哇集拉隆功随即繼位,成為新國王。
其實,作風放浪的馬哈·哇集拉隆功就因為自己的私生活不太檢點,總是爆出各種花邊新聞,有辱王室,所以一度還有他被老國王廢黜,立公主馬哈·扎克里·诗琳通為女皇的傳聞。
總之,風評不太好的新國王還是上任了。没有了老國王的管束,新國王更加放浪形骸,與其王妃詩妮娜上演的宫鬥大戲更是令王室顏面掃地。
到了新冠疫情爆發之後,馬哈·哇集拉隆功不但没有像前國王普美蓬·阿杜德那樣展現出愛民如子的親民作風,反而帶著20個嬪妃跑到德國的私人豪宅去快活逍遙。
民眾看到新國王如此驕奢淫逸,再加上此前賜封愛狗為空軍元帥等種種不靠譜的事情,積壓已久的怒火終於爆發,从2020年2月份開始的第一波小抗議浪潮到10月份第二波的最高潮,抗議民眾提出了三大訴求:現任軍人總理離職、修改憲法、改革君主制以遏制國王權力。
俗話說政治衝突的底層根源還是經濟矛盾。
作為全球最有錢的皇室,單單馬哈·哇集拉隆功國王自己所擁有的個人財富就估值高達300億美元之巨!
與泰國王室所擁有的的巨大財富相比,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只能用清苦來形容了。雖然說泰國的人均GDP達8000美元,經濟總量约5000億美元,看起來比很多鄰國都富有,但是巨大的貧富差距是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
根據泰國國營企業與政策委員會前任會長Mr. Banyong Pongpanich的介绍,目前泰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2016年高居第3名,2018年則位居榜首。而2020年以來爆發的疫情,大大打擊了泰國的金融業、旅遊業、製造業和出口貿易,受傷最嚴重的還是犁民百姓。
自從1932年泰國(當時還叫暹羅)軍方發動政變,逼迫拉瑪七世放棄實權,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以後,泰國的國内就分裂為了三大政治勢力:以王室和軍方為主的保守派;以大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學生群體為主的中間搖擺派;以新興資產階級(泰國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全球化紅利受益群體)、地方豪强和農民為主的激進改革派。
過去的數十年當中,被軍方連續發動軍事政變而感下台的他信和英拉都是激進改革派的代表政治人物。2014年民選的英拉總理被軍方感下台以後,為了保證既得利益,王室和軍對利益代言人聯合炮制了“2017版憲法”,該憲法大大降低了激進改革派和中間搖擺派通過選舉獲得執政權的可能性。
憲在,已經被廣為詬病的新國王種種倒行逆施的騷操作,直接引爆了這一輪的“革命”。和很多地方出現動亂與“革命”相似的是,泰國這次爆發的反王權運動也出現了外部勢力干涉的迹象。
比如一位叫布莱恩·帕特里克·科恩(Brian Patrick Kern)的美國人就被拍到出現在泰國這次的街頭運動當中,他在業内被稱為“暴徒軍師”。
據網友們的分析,他的公開身份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其真實身份却一直樸朔迷離,很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外圍。至於說臭名昭著的CIA幹的那些噁心事,懂的人都懂。
根據網上曝光的部分資料顯示,此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潛入中國,在學校當任外教,却向學生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可想而知最後在内地混不下去了。此後,他就“流竄多國教學”,總是在教學時掺雜私活,鼓吹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那一套理論。
2009年實,他正式移居中國香港當英文教師。在教英文的同時,他還開設了一年制的“人權课”。這項課程有7個項目,主要内容為親美反華、妖魔化中國、船授學生示威技巧等。在2019年的香港街頭暴亂當中,他也是“身先士卒”,在前線指揮、参與了多起街頭運動。
有這樣一份特殊背景和精力的人來到泰國,可想而知他會做什麼。目前此人依然在泰國留有踪迹,要知道曼谷可是除了香港以外最有名的亞洲情報交流中心了,他和他的同事們在籌畫著什麼嗎?
我們之所以關注泰國的局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作為美國表面上的“盟友”,泰國私底下與中國關系甚密。作為東盟内部有名的“和事佬”,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矛盾和分歧,都是泰國在其中運作,把爭端都限制在東盟或亞洲的框架裡,不讓美日印澳等國有插足的機會。
大國新博弈之東南亞的震盪!
在中國向東南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候,泰國也是一個風向標和樣板工程,只有泰國保持和平穩定,避免動盪,這種國際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說,美國在東南亞一以貫之的搗蛋隊長角色,在缅甸、泰國等重要節點國家上的布局,都是我們所要警惕和防範的。
這些國家最大的戰略價值就是地缘政治上的大國博弈利益,特别是美國通過對這些國家施加巨大的影響力來阻止“中國侵略性勢力的擴張”,而我們則是要突破美國精心構建的反華包圍圈,打破其戰略圍堵的野心。
現在的美國,越來越習慣於通過破壞秩序來敲詐勒索,維護自身已經開始遙搖欲墜的霸權體系;而從歷史上看,民主黨比共和黨對搞亂全世界的“業務”更拿手也更歹毒,我們不得不防。
應該說東南亞國家内部非常複雜:這裡既有社會主義國家又有資本主義國家;既有佛教的國家,又有伊斯蘭教的國家;既有已經步入高收入階段的發達國家,又有一大批仍然在温飽線上垂死挣扎的落後發展中國家。
而且,東南亞各國内部、與鄰國之間都有着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爆發點,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發展红利或許還可以減緩和掩蓋這一類的問題,但是在遇到類似金融風暴、重大自然災害導致的經濟衰退以後,這些問題極有可能集中爆發,若還有外部勢力干涉,將會走向失控。
未來這一地區會更加動盪不安還是在中國主導建立的亞太經濟圈、環太平洋經濟帶的帶動下實現經濟騰飛,我們拭目以待。
其實,除了緬甸、泰國,還有一個中南半島的支點國家需要我們密切關注,也是中美兩國戰略博弈的焦點。中美在東南亞角力的主要戰場就在中南半島上。
在這片區域,缅甸、泰國和越南之所以成為戰略支點,和這幾個國家的規模大小、歷史文化傳統、所處的戰略位置不無關系。
從整個東南亞的國家影響力和發展潛力上來看,越南和泰國都是新興經濟體,軍事實力相對較强;從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緬甸長期親華,地處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的咽喉位置,泰國長期中立,地處馬六甲海峽北端,越南曾經和中國親密無間,後來投靠蘇聯的懷抱,最近又與美國眉來眼去,還非法占領我國南海島礁最多的國家,關系錯综複雜,不可小覷。
越南這各國家,從中國的角度看可為是愛恨交加,五味雜陳。
歷史上,越南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在未來的某一天,咱們再來一個“自古以來”也完全不意外,畢竟越南從秦朝開始,就成為一個地方郡縣。雖然說中原王朝歷經更替,但是越南這裡却没有多大的變化,一直叫交趾。
直到明朝中後期,越南的獨立傾向越來越嚴重,到了清軍入主中原以後,混成了一個藩屬國。近代以來,越南受到法國殖民者的蠱惑和欺騙,在1881年中法戰爭中,越南出賣中國,讓清軍戰敗,被迫簽署了《順化條約》。
越南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獨立,結果還没高興多久就迅速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二戰時又被日軍占領,可謂是剛出狼窩又入虎口。
二戰結束以後,越南的獨立和戰爭史,大家就比較熟悉了,總歸一句話就是中國傾力幫助越南,越南反咬中國一口,被千年主宗國教訓做人後,再次選擇模仿(抄襲)中國的成功經驗,逐漸走向國家正常化。
所以,中越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系,讓美日等國看到了見縫插針的機會,而越南近年來的發展動向也讓西方國家動了和平演變的歪心思,試圖在“中南半島小霸王”策划顏色革命,製造第二個烏克蘭或敘利亞。這是最值得我們警惕,中國要一個均勢和平的東南亞,而不是一個越南小霸凸出。
1.越南的壯志雄心與現實的繼羈絆
2月1日,越南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首都河内閉幕。本次大會選舉產生了越南共產黨新一届中央領導集體。大會上,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阮富仲多次提到“興國渴望”,可以看成是越南版的民族復興。
為了實現越南版的民族復興,越共十三大給出了國家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2025年短期目標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到2025年,建設成為擺脱中等偏低收入、沿著現代工業道路邁進的发展中國家;到2030年建黨100周年時,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工業的中高收入發展中國家;到2045年建國100周年時,建設成為高收入的發達國家。
這次大會上,阮富仲再次被推選為越共總書記,在打破傳統有關國家領導人任職的限制以後,他重申要繼續在懲治腐敗、改革越共等問題上繼續領導全黨、全國走向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這仿彿在越共身上看到了太多中國的影子。確實,作為中國的鄰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又長期受到中華文化的巨大影響,越南很多時候都是模仿、参照中國的發展經濟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們常說自己是“摸著石頭過河”,那越南何嘗不是“摸著兔子過河”呢?
其實隨著中國的影響力和發展成就越來越矚目,還會有更多的國家去嘗試著“摸著兔子過河”,身體力行地踐行。
應該說越南相似的發展優勢,也會面臨很多發展與改革進程中相似的挑戰。
已經第三次連任越共總書記的阮富仲,之所以在身體狀況不太好的情况下繼續總攬大局,和他此前在越南開展的反腐風暴樹立了巨大的政治威信有關,同時也和下一代的越共領導班子還略顯稚嫩,没有像阮富仲這樣豐富的執政經驗有關。
這也反映出,在經濟發展進入矛盾集中爆發期,越南也希望通過政治穩定、反腐取得民心來順利渡過,直到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總體看來,越共借鑒和學習中國共產黨成功經驗的正面作用要大於兩國在領土糾紛上的摩擦所帶來的負面消極反應。
客觀來說,越南今日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不但在東南亞各國當中耀眼奪目,而且即便放到世界舞台上横向對比,也是值得稱讚的。
那麼,越南取得成功的法寶有哪些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越南結合自己的國情,参照了最切合自身發展條件的“中國副本”,在抄作業技能上獨樹一幟,才没有像菲律賓等國一樣滑入發展陷阱當中去——以華為師,成為了越南發展模式的最大特徵!
由於在歷史上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素有“小中華”之稱的越南,確實在很多方面和我們很相似。
比如中越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制度,都是共產黨執政,都是在社會主義初级階段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市場經濟制度;越南也在大量模仿和抄襲來自中國的IP和原創作品,例如山寨版李子柒、山寨版《還珠格格》、山寨版《神雕俠女》、山寨版騰訊QQ和微信、山寨版阿里巴巴等等。
在國家發展的重要節點和重大措施上都是“摸著兔子過河”,甚至是中國親自下場救國:1945年獨立戰爭中,中國親自下場抗法援越;在1955年至1975年的越南戰爭當中,中國在1965年至1973年之間應越南勞動黨(越共)的請求進行了一場抗美援越戰爭;1979年至1989年,为了保衛邊境的安全,捍衛國家主權,打擊越南稱霸中南半島的野心,打破越南和蘇聯聯手反華的戰略包圍圈,中國對越南展開了長達10年的邊境自為反擊戰;在1978年中國決定改革開放以後,1986年的冬天,越南也開始了自己的革新開放;2012年,中國共產黨新一届領導核心開始反貪打老虎以後,越南也開始整肅國内的不良之風,掀起一股反貪風暴。
總而言之,在經歷一段不愉快的歷史階段以後,越南在大方向是跟著北方這個大鄰居亦步亦趨,很多改革措施己乎是複制黏貼到了越南,使得越南在20世纪90年代以後,工業產值增速常年保持在10%左右,並依據自身的國情和發展條件,搞起了以外貿出口加工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
越南現在的發展水平接近我國的20世紀90年代。從1986年到2019年間,越南的GDP年均增速達到了6.5%,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而越南之所以可以抓住這一波歷史發展機遇期,也和經濟全球化大潮當中的幾次產業轉移有關。
二戰以後,西方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老牌工業强國發生了好幾次的產業轉移,和產業承接國/地區共同塑造了今天的全球產業格局。
第一次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日本和德國;第二次是20世紀60、70年代,日本、德國把低端製造業轉移到了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誕生了亞洲經濟“四小龍”和“四小虎”。
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這次更狠,美國、日本、歐洲、“亞洲四小龍”等再把中低端製造業紛紛轉移到中國大陸,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現在,随著中國的產業逐漸完善,市場發育成熟,並開始轉型升級,第四次產業轉移也要來了。這一次,東南亞的越南、印尼、印度,還有非洲的埃塞俄比亞,都有機會部分承接来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注意,這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包括整個中低端製造業,由於中國產業鏈非常完整,還有巨大的規模效應比較優勢,我們的中低端製造業當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上游產業不可能全部轉移出去。
而越南就是想借著這一波的產業轉移紅利實現經濟的騰飛。畢竟,越南也算是一個人口大國——巨大的人口紅利正在推動越南的經濟騰飛!要知道在越南9600萬人口當中,50%都在35歲以下,80、90後居多,可以說是資本家和跨國企業非常垂涎的消費市場和生產製造基地。
而且,越南也因為制度優勢,相對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自己擁有更大市場吸引力。當然,伴随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矛盾和挑戰也接踵而來。
不論前景多麼光明,越南也無法回避自己有經濟和社會發展天花板的事實。由於人口和國家規模的限制,越南頂多可以承接一部分的中低端制造業,却無法和中美這樣的大國拼高精尖的高端製造業和新興科技戰略產業。
越南也無法在國際分工和遊戲規則上獲得主導權和話語權。越南只能成為中國全產業鏈和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全球供應鏈當中重要的一環,却不能取代整個產業鏈或供應鏈。
而且,越南也和過去的中國擁有同樣的毛病——對外資的嚴重依賴。一旦越南局勢不穩定或周邊地區發生戰亂或動盪,大規模的外資撤離將會嚴重打擊越南的經濟和社會穩定。
但這些還不是最主要、最致命的,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執政黨的執政根基開始發生動搖!
這次在河内召開的十三大決議著重强調了要促進反腐敗、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並將“大力推進整黨建黨,建設全面、廉政、健康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政治體系”列為核心任務。中央層面如此重視反腐倡廉,是因為越南確實出現了大規模、系統性的腐敗問題。
比如,越南革新開放以後出現的大量官僚資本以及貪腐人員所貪污得來的贓款、黑錢都被大量轉移到了國外,經過洗白以後又重新進入到蓬勃發展的製造業、房地產業等資本回報率很高的產業,再次拉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
而且,在現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很多非法侵占國有資產而獲得的收益很難公開化、合法化,這就造成了一批腦袋已經全盤西化的既得利益集團有改變社會體制、國家性質的衝動。
比如說越南的軍對經商問題,就在很大程度上養肥了一堆碩鼠,更在政治上塑造了一個龐大的與中央背離的既國得利益集團;不但嚴重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更因為在經商過程中,因為壟斷+國家暴力的双重屬性,造成了與民爭利的情况發生,部隊和政府的公信力被不斷侵蝕。
當部隊一門心思放在了經商撈錢的問題上,誰來提高戰鬥力,而一旦部隊成為了强勢利益集團,必然會吸收、霸占社會的大量優質資源,讓經濟結構逐漸畸形。
試想一下,如果縱容這樣的問題惡化下去,若未來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動了軍對的利益,此时已經半軍閥化的越南人民軍會怎麼辦?這將是一個嚴重的不穩定因素。
這樣的問題题,我們也曾遇到過,好在中央及時遏制住了這股不正之風,並大力整軍治軍,從嚴治黨,才讓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除了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各大既得利益集團威脅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健康發展以外,思想建設上的問題更具有殺傷力!
現在,老一批仍然堅持社會主義路線的政治家不斷退休、凋零,未來的執政者會不會出現戈巴契夫或葉利欽式的政客,值得我們持續觀察追踪。
在對越南年輕一代的思想教育和抵禦西方文化侵略與洗腦的問題上,我覺得越南政府是失敗的,至少談不上成功。
如果你是一位遊客到了越南旅遊,雖然說會發現很多中華文化元素,發現很多越南人在追我門的國產劇,用大陸的國產品牌手機,甚至使用人民幣(中越交界地區),這是經濟發展優勢所必然。
在東南亞各國當中,越南的移動互聯網用户增速排名第二,成為了中美兩大互聯網巨頭爭相搶佔的新興市場之一。由於同屬中華文化圈,再加上中國具備了初步的文化輸出能力,越南年輕人和國内的年輕人一樣喜歡刷抖音(Tik Tok)、玩吃雞遊戲、沉湎於網絡玄幻仙俠和霸道總裁小說以及神秘莫測的中國功夫。這是我門對越南持續增加文化影響力的優勢。
但如果你在那裡生活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很多的越南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於西方國家過高的期望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是比較普遍的。
由於西方企業和品牌的進駐,大規模的物質衝擊,已經讓很多越南的年輕一代開始對本國的社會制度產生了懷疑,再加上西方媒體和網絡上的輿論攻勢,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風正在蔓延。這和東歐劇變前夕的東歐各國、前蘇聯内部的情况非常相似,令人细思極恐。
記得2019年在英國爆發的貨櫃車偷渡客死亡案,最後的調查結果顯示所有的不幸死亡的都是越南籍。深究背後的原因,還是由於越南人乃至於更多的亞洲人對於西方還是處於仰視的角度,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現在還有一個新的動向就是因為促進外貿發展的原始驅動力,越南為了加入更多的自由貿易區,開拓更大的市場,越南政府在西方國家的不斷要求和市場壓力下,不得不修改了國内的法律法規,開始允許企業建立“獨立工會”,這個所謂的“獨立工會”其實就是不受越南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政治組織。
這就像上世紀末東歐劇變當中,表現異常突出的波蘭團結工會。這個“民間自發”組織的波蘭團結公會的背後,其實受到了西方國家情報部門和NGO組織的大量資助和扶持,逐漸成為一股足以對抗當局的反政府勢力。
現在,越南南道要重蹈覆轍?
其實,越南執政者目前所處的困境,最大的根源還是越共在革命成功以後並没有像中國共產黨一樣發展出具有延續性、傳承性和系統性的指導思想。
為什麼在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指導思想如此重要?如果指導思想不再具有先進性,不再與時俱進,又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因為正統的、嚴格貫徹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執政黨必定走的是群眾路線,只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保持黨本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社會主義政黨的群眾路線和西方政治長期以來推崇的精英政治是二元對立的,如果共產黨丢掉了群眾路線,那麼就會逐漸精英化和權貴化,就會遠離人民群眾,丢掉無產階級革命的初衷,改變政黨和國家性質,最後蛻變成酥修那樣的偽共產黨,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失去民心,丢掉政權。
由於歷史原因和南北地方差異的客觀存在,越南内部黨政軍各自為政,互相形成利益集團的現象已經開始侵蝕執政根基。而随著越南越來越深入到國際產業大分工當中去,國門大開,西方的文化侵略與物質侵蝕同步進行,體量規模如此之小的越南能扛得住西方國家可能發起的和平演變與顏色革命嗎?
而且,越南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已經讓社會階層固化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總結過去爆發顏色革命國家的規律,巨大的社會經濟矛盾是最終可以演變成全面社會動亂的导導火索。
越南當局如果不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將來會很棘手。
當然,我們在這裡更要避免的一點就是越南當局為了緩解國内的矛盾,也開始學習西方國家對外轉移矛盾焦點。到时候,中越南海爭端等問題恐怕又會成為美國介入的契機,不得不防。
縱觀東南亞最為重要的三大戰略支點國家,既是美國渗透和介入的戰略焦點,又是我們合縱連横,發展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關鍵樞紐,相信在未來的相當一段時期内,這裡並不太平。
大陸要聯合整個東盟,一起合作發展經濟,消滅產生大動盪的不穩定因素,不讓美國有可趁之機,才能讓亞太自貿區和環太平洋經濟圈實現良性發展。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有主張,要有辦法;中巴友誼五部曲
有主張,要有辦法< 張作霖反制曹錕賄選之啟示 >
1913年10月6日一大早,所有的議員們都早早來到國會準備投票。其實在開始投票之前議員們都已經被施壓過了,施壓的人可不是孫先生而是袁世凱。孫先生是有民望,但手裏没有槍。而袁世凱雖然没有什麼民望,但手裏却有槍啊。槍桿子裏出政權。袁世凱的意思是,各位必須投我,選别人那就不行。
為了確保議員們按意圖投票,等到議員們都進門之後,大門就被人從外面給鎖上了,然後門口突然一下湧來了黑壓壓的好幾千號人,喊著今日選不出員總統,就別想出來。經國兩輪投票,都未選出袁世凱,但關在室內已數小時,很多人生理上已熬耐不住,最終還是屈服,袁世凱當選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曹錕賄選一事,學校課本都讀過。當年他賄選,張作霖看不慣,站出來反制。張作霖對國會議員們說" 曹錕怎麼可以用每人一萬銀元賄選呢? 他賄選,我反賄選。他給你一萬銀元,我也給你一萬銀元。我這一萬元是有意義的,是請你做一件正義的事,做了這件事,你並未少拿一萬銀元。我這一萬元維持你正義的形象、道德的風骨與原則,他的錢可不能要。"。表面上看是件選舉趣聞,但深入一探,則另有深義。
照說,國會議員不賄選是天職,可是他盡到天職,合乎道德正義,卻因而失去了一萬元。這似乎不合人情,做好事不應該有損失,維護正義道德也不應有損失。損失的錢,我補給你。想想看,我們自己是否也常以個人尊嚴、道德標準、國家立場、社會正義等大帽子來責人該如何如何,而未設想他人實況。道德只能自律,不能被用為責人的鞭子。
舉個例子,約10年前,日本人願意支付當年被強迫做慰安婦的尚存少數阿媽,每人50萬元,條件是承認當年是自願的,變相收買。若僅僅用個人尊嚴、道德、國家立場、社會正義來勸說這些貧困淒慘老人拒收,是不合人情的。50萬元,對某些人說來可能是大數目,極有用。現在拒絕了,將來可能5千都沒有。解決辦法是要既能拒收,又得到50萬。於是,李敖拿出私人珍藏品一百件,拍賣募款,給阿媽們每人50萬元,既維護了道德、尊嚴、正義,又阻絕日本陰謀,這才是有主張,有辦法。
**中巴友誼五部曲
1951年5月21日,中國和巴基斯坦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然中巴關系最開始是貌合神離的,現在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長達70年的交情裡,5段特别的經歷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段:巴基斯坦和美國的蜜月期
1947年,被英國人統治了90年的大印度一分為二,誕生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因為宗教關係與領土分割問題,双方是懷著你死我活的心態分的家,而仇恨是英國人统治期間慢慢積累下來的。分開後巴基斯坦心裡清楚自己幹不過印度,所以很想找個大國當靠山,那時候剛建國的中國還比較弱,美國人忙著冷戰看不上巴基斯坦。
1953年艾森豪威爾上台,他琢磨著弄一個遏制蘇聯的包圍圈,巴基斯坦因為地理位置好有幸被美國選中。當年5月份艾森豪威爾派國務卿杜勒斯到巴基斯坦跑了一趟,双方相談甚歡,一年後《巴美共同防禦援助協定》簽下來了,但這不是巴基斯坦簽下的唯一協定。
1954年巴基斯坦加入了美國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1959年巴基斯坦和美國簽署了《巴美双邊防禦協定》,尤其是這個協議出現後,美國就在巴基斯坦有了軍事基地,直到現在還有,只是用的比較低調。
雖然中巴兩國在1951年就已經建立外交關係,但是巴基斯坦更偏愛有實力的美國,比如從1954年到1965年美國给巴基斯坦提供了13.8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當時我國做不到。從1953年到1960年的那8年時間裡,巴基斯坦一直反對我國加入聯合國,在民族問題和領土問題上緊跟美國的態度,巴基斯坦不是現在的“巴鐵”。
第二段:印巴戰爭後終於開竅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於1962年爆發,當時美國給印度送槍送炮送糧草,印度仍然慘敗,首都新德里的居民都開始挾著貴重物品外逃。在援助敵人印度的時候,美國同時警告巴基斯坦,不要趁這個機會對印度下手!待遇上的巨大落差讓巴基斯坦寒了心。以為自己跟美國鐵,其實相比的美印關係則更鐵。
美國結盟巴基斯坦只是為了圍堵蘇聯,美國援助印度是為了圍堵我國,可是印巴双方却在期待美國幫助自己成為地區强國,然後弄死對方,理念的差異遲早會讓美國人自己玩砸。1965年第2次印巴戰爭爆發的時候,美國同時停掉了對印巴的援助,只為了迫使双方停火。
為了對付來勢洶洶的印度,巴基斯坦向我國求助,於是數十架戰鬥機、上百門火炮、三百多輛坦克送過去了,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到前線幫忙。第二次印巴戰爭後巴基斯坦就開竅了,它理清了中印矛盾,看清了美國的企圖,更加明確了印巴之間的水火不容,美巴關系開始鬆動,中巴關系却更進了一步。
第三段:做中間人促成基辛格訪華
1963年8月,中巴兩國政府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從此巴基斯坦就有直飛中我國的航班了,這可是第1家從非共產主義國家飛到中國的飛機,它的意義是我國有了一個對外的聯繫窗口。
1969年尼克森上台,美國注意到中蘇關系急轉直下,美軍也想離開越戰的泥潭,於是有:中美建交一起對付蘇聯。秘密溝通了幾次後,尼克森派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吉到北京面談。美國直飛我國的第一架航班在1981年才出現,基辛吉要來北京只能在巴基斯坦中轉。為因應向全世界保密,白宫特地給基辛吉安排了一場公開的東南亞之行,先到越南進行所謂的調查,做象徵性訪問。
1971年7月1号基辛吉離開了華盛頓,3號離開了越南、4號離開了泰國、7號還在印度,8號晚上抵達巴基斯坦,在8晚宴上,基辛吉假裝肚子疼,病遁。第2天一個浩浩蕩蕩的車隊開往山區别墅,只是基辛吉已在凌晨4 點悄悄的飛往北京。基辛吉團隊在北京待了48個小時,跟周總理舉行了6次會談,双方明確了1972年的尼克森會訪華。事後基辛吉掐著時間原路返回了巴基斯坦,直到7月15號中美双方才發表了此次訪華公告,這個消息震驚了世界。
第四段:打通喀喇昆仑公路
我國於1963年就提出修喀喇昆侖公路的時間。因為既然空中通道打通了,那麼陸地上也要搞通,這樣中巴友谊就能牢牢維繫了,而且還能把影響力拓展到南亞,以及保護勘定不久的中巴邊界。
初聞提議,巴基斯坦舉國興奮,因為此路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有巨大的戰略安全價值。原本双方商定的是自己修自己國内那部分,修好後接通完事,但是這條路要通過高原、冰川和崇山峻嶺,巴基斯坦不但技術上搞不定,兜里還没多少錢,還很担心美國人認為中巴在聯合搞印度。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修路計畫就被擱置了,一晃就是兩年多,如果不是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可能還會擱更久。戰爭援助的延誤巴基斯坦這就意識到了那條公路的必要性。
1966年中巴兩國簽署了修建喀喇昆侖公路的協定,依然是各自修各自那部分。1968年我國那部分已經通車,而巴基斯坦一直就没有開工,不得不请我們幫忙,於是我國從1968年到1971年,援建了巴基斯坦境内的142公里。
結果1971年11月份印巴又打仗了,巴基斯坦更加没能力修完剩下的部分,在時任總統布托的央求下,我國只好答應繼續幫忙一起幹,從1974年6月份開始幹到1978年5月份,喀喇昆侖公路全線通車,幾乎都是我國主導修的。為了修這條路,巴基斯坦方面犧牲了810名工人,我國犧牲了142名工人,還白送了3 億人民幣。這世上就没有無緣無故的愛,"鐵關係"來自上一代人用生命和金錢付出的代價。
第五段:聯合研製梟龍戰機
梟龍戰鬥機一開始叫做“超-7”項目,原計畫是“超越殲-7”。早在1992年,巴基斯坦就為這個項目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但談判進展的很慢,一直到1998年双方才簽署了合作開發梟龍戰機的協議。雙方各投資50%,俄罗斯米格設計局也参與設計,飛機用的發動機也由俄羅斯提供。2006年裝了武器系統的梟龍戰機試飛成功,2007年第1批梟龍戰機已經交付給巴基斯坦空軍使用。
2011年5月1日,美軍私下潛入巴基斯坦境内擊斃了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這讓巴基斯坦方面很不高興,但又無奈。兩周後,總理吉拉尼訪問中國。
中國呼籲美國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宣布50架升級了電子設備的梟龍戰機會盡快發貨。目前在巴基斯坦空軍服役的已經有120架,還在不斷生產交付中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東南亞華人教父往事---權錢交易
判斷一位商業大亨的名望,既要看他的財富規模,也要看他的社會地位,更要看他的葬禮規格。
澳門賭王何鴻燊的葬禮,雲集了半個香港的娛樂圈和商界人士;祖籍福建的印尼富商黄奕璁去世實,印尼總統佐科威帶哲一眾商業巨賈前來悼念;泰國的華人首富陳弼臣於1988年病故,泰國國王專門為陳弼臣舉辦了泰國傳統的火葬,並親自點燃了柴堆。
在美國媒體人喬·史塔威爾(Joe Studwell)的書裏,這些大佬被統稱為“教父”。史塔威爾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亞州從事新聞工作,替《經濟學人》的商務情報部門寫了大约十本與中國有關的小册子,2007年,他撰寫了一本聚焦東南亞大亨的輸,名叫《亞洲教父》。此處的"教父",不是要說大亨們有多麼冷酷毒辣,書裏也没有類似麥克·柯里昂槍殺毒梟索拉索這種好莱塢式的情節,但教父們的傳奇往事,依舊足够令人瞠目。如 :
比如教父家長式的作風——“糖王”郭鹤年在開《南華早報》董事會議時,怒斥48歲的兒子讓他滚蛋,讓一旁的董事尷尬得不知道該往哪兒看。
又比如教父開枝散葉的家族血脈——陳弼臣的長子陳有慶活躍在香港金融界,兒媳婦是泰國科技部長;黄奕璁情定印尼,據稱有7位妻子和40多個兒女;菲律賓的鄭周敏在2002年去世時,留下了14個子女,由女兒鄭绵绵接替他管理著龐大的亞洲世界集團。
抑或是教父錯綜複雜的朋友圈——印尼的華人首富林绍良和執政長達32年的蘇哈托是生死之交;生於福建晉江的陳永裁是菲律賓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大金主;陳弼臣掌管盤古銀行時,馬來西亞的郭鶴年、印尼的林紹良、泰國的謝國民都是他的客户。
亞洲教父們的人生經歷往往大同小異:他們不是出生在中國,就是出生在當地的華僑家庭;他們大多涉足烟草、金融、地產等“政策密集型”行業;他們在青年披荆斬棘,在撞年翻云覆雨,在晚年閒雲野鹤。他們既是實業大亨,也是資本大鱷,還是慷慨的慈善家。
從華人下南洋與殖民時代,到戰後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軍隊和大毒裁者與東南亞經濟的復甦和崩潰交相輝映,教父們閃轉其間,成為了這片土地的底色。
林紹良的财富一度超過李嘉誠;謝國民在泰國把正大集團發展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農業貿易公司;陳永栽在費迪南德·馬可仕的庇護下主宰了烟草行業,掌握了主要銀行;在馬來西亞,郭鶴年的“糖王”往事自不必多提,郭家最新的IP,是營收達到兩個茅台的金龍魚油脂業。
而史塔威爾在書中提出的問題是:教父到底是東南亞經濟增長的推者,還是受益者?東南亞的繁榮奇迹是拜教父的努力,還是說教父只是這種繁榮的產物?應該是魚幫水,水亦幫魚。
01. 南洋舊事
成為教父的第一步,是循找靠山。
1938年,林紹良為了不被抓壯丁,從福建乘船來到印尼爪哇投奔叔父,行李不過只有幾件随身衣物。他和回村探親的一位印尼華僑結伴上路,兩人以父子相稱,不僅掩人耳目,還省了一半路費。出國前勞工成群地被關在一起,能活著到達目的地的人不到一半。
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福建和廣東佔據了大多數。大量的華人勞工南下塑造了二前前東南亞諸國獨特的社會格局:殖民者--華人--當地人。
菲律賓和泰國有蔗糖,馬來西亞和印尼有錫礦。二戰前,印尼的襲產量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20%。東南亞的殖民者一方面忌憚當地人的反抗,又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華人成了不二之選。久而久之,殖民政府找到了一個維繫社會治安與穩定的方法:以華治夷。( 少數管理多數 )
在荷蘭治下的印尼,殖民政府提拔了少數華人担任社區領導,還授予他們“上尉”軍銜。馬來西亞報紙《海峡觀察》一與道破了東南亞階層的玄機:殖民政府並不直接與底層華人人打交道,這是幫會做的事情。這句話的真實含意是:只要能幫殖民者管理好勞工,就能獲得殖民政府的賞識。
林紹良的老鄉陳建仙,移民馬尼拉後改信天主教,給自己取了一個和西班牙總督一樣的英文名;印尼的黄仲涵憑藉華人區“瑪腰”(Major的音譯)的官位,住上了宫殿,每次回家一下馬車,就有僕人遞上撒了香水的毛巾擦臉洗手。
第一代教父中的集大成者,是出生在廣東江門的陸佑。如今馬來西亞吉隆坡最熱鬧的大街便以他的名字命名,陸佑路南段的高架有八條大道,北段從房屋到商場再到學校和墓園,包羅萬象。
1858年,只有13歲的陸佑來到尚屬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在廣東商人的烟莊裏打雜。19世紀中期,随著馬來西亞錫礦被發現,陸佑離開新加坡前往錫礦所在的達拉律,加入了當地最大的兩個華人幫派之一的義興三合會。陸佑懂點英文,頭腦鈴活,很快成為幫派頭目。
而他更厲害的地方在於獲得了英國殖民者的信任。通過和殖民政府的關系,陸佑拿到了政府頒布的收税許可證,意味著他可以合法的向手下上萬名挖礦的勞工提供鴉片、烈性酒和賭博場所。随後,在英國鎮壓當地土著的過程中,陸佑又拿下了殖民政府的糧食訂單。
憑藉這些資本,陸佑接連涉足了賭場、烟酒等行業,甚至發行了自己的銀票。有一段時間,在馬來西亞很多地方,陸佑的銀票比政府的鈔票還要受歡迎。據說在他的鼎盛年代,馬來西亞的華人分三種:幫陸佑幹活的人、等著幫陸佑幹活的人,和陸佑。
英國人與陸佑的關系成為了東南亞殖民政府治理國家的範本:得益於東南亞豐富的自然資源,殖民者向華人頒發特許經營證書,由華人進行管理和經營。商人們在政治的庇護下獲利,掌權者從商人手中獲得資金支持。即便經歷了二戰後殖民地民族獨立的浪潮,這種分享權力的模式也没有消失。
比如泰國華人首富陳弼臣的政治庇護人是泰國警察總監炮·是耶暖,而這位炮同志又是泰國王家陸軍總司令的女婿;而生於福建泉州的馬來西亞賭王林梧桐,在馬來獨立後獲得了全國唯一一張賭場牌照,據說很多政界要人都匿名持有股份。
這種現象是如此普遍,以至於各國都有類似的詞彙來描述:印尼有“主人公企業家”,菲律賓有“裙帶資本家”,在陸佑發迹的馬來西亞,把由馬來人担任領導,但實際上由華人管理的企業叫作“阿里巴巴”企業(阿里指馬來人,巴巴指華人)。
教父們相互幫襯是一種常態。1969年,聽聞印尼要放開麵粉生意的郭鹤年找到林紹良,希望能分一杯羹。林紹良面露難色,因为印尼的工業部部長已經把生意許諾給了另外一個華商。不過,林紹良答應郭鶴年自己會爭取一下,他需要飛到雅加達去見了一個人。
不到72小時,郭鶴年接到了林紹良的電話:“我辦妥了!”林紹良去見的那個人,是當時任印尼總統的蘇哈托。
02. 灰色繁榮
成為教父的第二步,是拿到一張牌照。
牌照的背後是政治,所以伏筆可能會埋很多很多年。印尼獨立革命期間,林紹良所在的華人商會給了他一個任務:保護一位遭到荷蘭情報人員追捕的革命軍將領。深受儒家影響,對義士形象崇拜有加的林紹良不辱使命,將領在林紹良家裡一藏就是一年多。
將領名叫哈山·丁,是後來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的蘇加諾的岳父。作為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印尼華人在蘇加諾執政期間被大規模遣返。光是1960年一年,就有13萬華僑回到了中國,費用全部由中國承担。林紹良能够倖免,革命年代的“友誼”或許起了重要作用。
林紹良和蘇哈托的“友誼”同樣源於戰爭,印尼獨立革命期間,蘇哈托一度担任軍需主任,天天與華商打交道。林紹良一邊走私丁香,一邊把槍枝彈藥藏在走私船底,每次運抵前線,印尼官兵都向他歡呼致意,因為林绍良從不收印尼軍隊的運費。作為回報,軍隊給林紹良的灰色生意大開綠燈。
掌舵印尼32年的蘇哈托是個天生的保守派。掌權後,他向那些聽話、執行力强,又不會構成政治威脅的商人發放了特許經營證書。這項政策的本意是杜絕投機買賣,穩定日用品價格。但熟悉歷史的人都清楚,如果只有牌照没有監管,早晚都會“走了一些彎路”。
1968年,林紹良得到了印尼一半的丁香進口特許經營權,一年後,這項特許經營權就變成了對麵粉進口、加工和銷售的完全壟斷。而家麵粉廠當時能賺的錢,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美國麵粉廠利潤的六倍。
為了經營麵粉,林紹良專門成立了波戈沙里公司。有趣的是,公司的資本金只有10萬美元,而印尼國家银行却慷慨的給了它280萬美元的貸款——也許是因為總統蘇哈托親自主持了公司第一座麵粉加工廠的落成典禮。
仔細觀察教父們“白手起家”的經歷,就會發現“資源貿易+特許經營權”才是他們發家的秘密。他們的人生關鍵詞出奇的相似——從“大米、橡膠、麵粉”,到“輪胎、烟草、紡織”,再到“銀行、證券、房地產”。
馬來西亞的張明添依靠走私橡膠賺來的錢,建立起了吟行和金融公司;華人望族出身的黄惠忠,控制著印尼三大烟草公司之一的達吉姆公司;林德祥在印尼的產業從輪胎横跨到銀行;新加坡的李光前同樣靠橡膠起家,繼而成為了華僑銀行的大股東,史塔威爾在書中說:他與李光耀的關係很有分寸、恰到好處。
掌權者為大亨提供便利,大亨自然也要投桃報李。蘇哈托的兩個女兒持有林紹良创立的中亞銀行的股份,至於他的妻子婷夫人,商圈内對她有個恰如其分的稱呼——“提成夫人”。
同樣是第一夫人,菲律賓總統馬可仕的妻子出手更加闊綽,光是鞋子就有3000多双,甚至從非洲進口野生動物。馬可仕用一通電話和一袋錢搞定了肯尼亞野生動物出口的法規,一時傳為佳話。為了讓長頸鹿、斑馬、水羚有適宜生長的環境,馬可仕在菲律賓騰出了一個小島,驅逐了島上的居民。
20世紀70年代,馬可仕通過戒嚴令掌握了權力,徹底清除了地方軍閥,並“選擇性地”向寡頭和舊的經商模式宣戰。所謂“選擇性”,可以理解為打壓異己的優雅表達。代表作是在馬可仕的授意下,他的小舅子以50萬比索收購了一個價值5000萬比索的新聞集團。
在1974年之前的菲律賓,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社會職業都不對華人開放,從商是為數不多的選擇。後來成為菲律賓第二大富豪的陳永栽,以工作勤勉和商業頭腦著稱,據說能同時参加七個會議。為了能随時視察名下工廠,陳永裁專門購買了一架直升飛機。
陳永栽的第一家小型烟場就開在了馬可仕的家鄉,在馬可仕的庇護之下,他的幸運烟草公司獲得了一連串的優惠政策,一躍成為菲律賓的烟草大亨。相比東南亞其他國家,菲律賓政壇的腐敗有過之無不及,這也注定了富豪與政治糾纏不清的灰色身份。
1986年,執掌菲律賓政壇20年的馬可仕流亡夏威夷,迎接陳永裁家族的是與政府長達20年的賄賂與逃税訴訟。1998年,陳永裁重金支持埃斯特拉達競選總統,而兩年後埃斯特拉達貪污丑聞曝光時,陳永裁毫不猶豫地呼籲埃斯特拉達辭職,並轉而支持新總統阿羅約。
2004年,菲律賓遭遇顏重的財政危機,阿羅約呼籲全國5000個最富家庭各捐款100萬比索(約2萬美元),成立一個50億比索的“愛國基金”,熟悉菲律賓國情的陳永裁當即表示,自己會捐獻200萬比索。
日本學者義原國雄將東南亞的製造業成為“没有技術的工業化”:教父們經營的大型企業,本質上都依賴於受到保護的市場、卡特爾和公共項目毫無競爭的投標。教父們把心思都花在了控制上,而把項目管理和技術交給了外國人,導致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的技術落後。
晚年的教父習慣於大談特談自己對經濟的貢獻,以及對慈善事業的熱衷。但在書中,史塔威爾給出了一句不留情面的評價: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實為無數勤儉的中小企業家與普通大眾,而非享譽世界的富商巨賈。
後來,一位香港分析師曾經這樣評價教父們:“這些大亨發自内心的相信:如果不是因為我的經商天賦,你們都得失業。”
03. 多面人生
成為教父的第三步,是學會站隊的藝術。
1946年6月9日,一聲槍響划破了曼谷大皇宫的寂静,也打撕碎泰國政局脆弱的平衡。直到今天,泰國國王拉瑪八世的死因依然是一個謎,泰國官方的說法是“擦槍时走火”。年僅19歲的普密蓬接過國王身份,一年後,軍事政變讓年輕的國王成為傀儡,經驗匱乏的民選政府大敗,泰國朝野層層受到軍方把控。
之後的幾年裏,泰國不是在忙著軍事政變,就是在忙著預防軍事政變,泰國的商人會在牆上掛軍事領導人的肖像,有時也掛警察總監和曼谷市長的照片。
深諳泰國政治的陳弼臣在政變發生後為盤谷銀行引入了兩位新董事:警察總監炮·是耶暖和他的老丈人,王家陸軍總司令屏·春哈旺。引入政府股東後,盤古銀行的業績迅速起飛,在黄金和外匯交易、華裔匯款業務上近乎壟斷。
然而,軍人集團内部並不穩定。1957年,陸軍元帥沙立·他那叻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炮總監成為政變的犧牲品。陳弼臣見風使舵,馬上聘請沙立為顧問,並且指定他的内務部長、陸軍元帥巴普·乍鲁沙天為盤谷銀行的主席。他自己則遠走香港避風頭,直到1963年沙立去世。
自此之後,政商綁定的模式在盤古銀行裡延續了下來。最直觀的體現是,1973年軍人政權倒台以後,在1980年盤古銀行的董事會裡,出了三個泰國總理和兩個議會會長。
在香港,陳弼臣致力于建立自己的海外關係網,結交各個國家的大亨。只不過,教父與掌權者大多可以生死與共,教父和教父之間更多的是爾虞我詐。
華裔商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也有一個專有詞彙描述,叫做“竹網”,它的核心含意是:人情比規則更重要,但在利益面前,也没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印度評論家潘卡杰·米什拉在《紐約書評》的一篇文章中將竹網稱之為“日本以外的亞洲最大經濟力量”。
掌握银行信貸的陳弼臣,與郭鶴年、林紹良、謝國民們都有交集,編制出了一張遍布東南亞的金融網絡。大亨們陳弼臣的評價也很值得玩味,說他極具野心,不乏慷慨,也很有個人魅力,而且“大概有六個情婦”。
至於竹網裡的“表面兄弟”——郭鶴年在自傳中對林绍良頗有微詞,他說林紹良與蘇哈托關系非同一般,但始終终没把自己引荐給這位印尼總統。郭鶴年還提到:他總拿印尼政府做藉口,甚至不用提政府二字,開口就說這是國父的想法。
1988年,長期沉溺於酒色的陳弼臣在病痛折磨中離世。他積累的億萬才富與四小龍國家的航運和地產富豪們不分伯仲。泰王普密蓬和王室成員悉數出席了他的葬禮,中方也派出了駐泰大使代表。葬禮現場,泰王親自為他下葬點火——從未有企業家獲此厚待。
陳弼臣去世這一年,泰國南邊的馬來西亞發生了一場司法危機,危機對馬來西亞影響之深遠,直到2008年,依然被其官方定性為“國家至今從未恢復過的危機”。
這場危機的開端,源於執政黨巫统的一場黨内競選,競選双方是拉沙里和馬哈蒂,獲勝者將執掌馬來西亞。最終,馬哈蒂以43票險勝拉沙里,心有不甘的拉沙里試圖向司法施壓,做最後的抵抗。但在1988年5月,時任首相馬哈蒂以行為不正當為由,革除了最高法院主席沙列阿巴斯的職務,順勢掌握了最高權力。
政局的動盪迅速擴散到了馬來西亞商界,馬來本土大亨阿南達·克里斯南為了能够同時維繫與二者的關系,既會和拉沙里一起度假,也會照顧馬哈蒂在國外的孩子。但最终,克里斯南把賭注押在了馬哈蒂身上。
華裔教父邱繼炳則是拉沙里的堅定支持者。在拉沙里担任財政部長期間,邱繼炳的小公司“馬聯產業”接連擴張到了糖業、水泥、保險、銀行和房地產領域,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上市公司。但随著拉沙里1988年的失敗,邱繼炳的家族產業迅速萎縮。
相比之下,馬哈蒂掌權後,他的親密戰友克里斯南獲得了一系列政府頒發的經營牌照:賽馬、彩票、移動電話、廣播和衛星電視。在2020年福布斯馬來西亞富豪榜前十名中,阿南達·克里斯南是一堆華人名字裡唯一一位“異姓王”。
在政權搖擺的東南亞,能在錯綜複雜的派系鬥爭中找到生存空間,真正做到“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才是對教父的最大考驗。
在這場資本與政治的連接遊戲中,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馬哈蒂自然少不了斂財與撈金機會。多面的不只是教父,馬哈蒂的狡黠之處在於,不同於把貪婪二字寫在臉上的馬可仕和蘇哈托,即使是對馬哈蒂最嚴厲的批評者,也很難再貪污這一點上做文章。
客觀上說,吉隆坡從誼個植物園發展成國際都市的背後,馬哈蒂没少出主意。世界最高樓“双峰塔”便是他的手筆,裡面不僅入住著馬來最賺錢的國家石油公司、主權財富基金國庫控股,也雲集了微軟、IBM、通用電氣等跨國企業。蘇格蘭影星史恩·康納萊在拍攝《偷天陷阱》時,還在双子塔上演了逃出升天的橋段。
但關於這張城市名片,還有兩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一,克里斯南靠著與總統的觀系,分文未花就拿下了價值5億美元房地產的48%的開發權;其二,在双峰塔頂層,克里斯南為馬哈蒂保留了一間大型的魚碗形辦公室。
20世紀90年代,華盛頓共識、國際分工和資本全球化這些名詞讓教父和東南亞一起迎來了黄金時代,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昭示著掌權者的勃勃雄心。直到1996年,經濟學家保羅·克鲁格曼在出版了《流行國際主義》一書,預言東南亞會被一場危機摧毁。
權力無法離開邊境線,但資本可以。所以當風暴來臨,迎接教父與掌權者的,注定是不同的命運。
04. 清算之日
成為教父的最後一步,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也不要把籃子放在一個國家。
在1991年的第六個“大馬計畫會議”上,馬哈蒂提出了一個“宏願2020”計畫,試圖將馬來西亞打造成一個“在其所涉足的領域内都是全球頂尖”的東南亞國家。緊接著,一個個超級工程拔地而起:除了双峰塔,馬來西亞還打造了世界最大酒店雲頂大酒店、世界最高機場塔台。國旗杆也要造到100米,達到全球最高水平。
對於馬哈蒂的這份形式主義的偏執,馬來經濟學家評價他是“法老附體”。除了造樓,馬哈蒂還決意投資55億美元新建一個水力電氣發電廠以供给能源。可當環境學家抗議這份計畫會毀壞幾千英畝的原始森林時,馬哈蒂只會憤怒地譴責他們是“國家的敵人。
馬哈蒂的宏願在1997年7月2日徹底破碎,随著泰國政府無力維持固定匯率,泰國銀行只能被迫允許泰銖自由浮動,泰國的轟然倒地成為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金融危機迅速席卷東南亞其它國家,資本粉飾下的經濟弊病全盤暴露。
上世紀80年代,西方跨國公司為了取得更高利潤,掀起了新一輪產業轉移,東南亞自然而然成為主要流入地之一。工業產成品出口攀升帶動了服務業快速發展,過於自信的東南亞在製造業根基未穩時放開了外匯管制,大舉擴張金融與服務業业,外資一旦在波動中抽離,便只剩下空心的產業和債台高築的政府。
善於甩鍋的馬哈蒂抓住索羅斯瘋狂抨擊,稱索羅斯維“蠢蛋(bodoh)”,將其視為摧毁東南亞經濟的罪魁禍首。他指責西方國家“發明”貨幣交易的目的,就是想要讓像馬來西亞一樣的新興市場國家永遠處於不發達狀態。
索羅斯則反指馬哈蒂毫無節制的推行各種大型發展計畫,才是倒致馬來西亞經濟崩潰的主要原因。在指責和謾罵聲中,東南亞國家的宏觀經濟一片蕭條,微觀生活徹底混亂。
危機衝擊最嚴重的是印尼,1998年印尼經濟負增長13.7%,創下30年來的最低值,而在外界估計下,印尼9100萬勞動人口中近一半以上的勞動力都處於失業狀態,全國一半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政局動盪,大量難民潮只能湧向新加坡和澳大利亞。
蘇哈托在1998年的倒台本應該意味著對教父的共同清算,印尼民眾在林紹良家的大門口塗上了險眼的大字:“蘇哈托的狗”。但此時,林紹良一家早已奔赴新加坡度假了。2005年,林紹良的而子林逢生重回雅加達家中時,大門換成了新的,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
與蘇哈托常年合伙投資的另一位教父林德祥,在金融危機後上繳了一個河蝦養殖加工廠和其它幾個價格注水嚴重的資產,反而從印尼政府手里拿到27萬億印尼盧比(近100億美元)的救濟金。和林德祥一樣的教父們,把本必換成美元轉移到境外,留下了加速貶值的貨幣。
馬來西亞賭王林梧桐的損失更加微乎其微,哪怕經歷危機,賭徒們照樣會賭博。林梧桐還獲准在新加坡的聖淘沙島建造一個34億美元的賭場,他與澳門賭王何鴻燊做了一筆交易:何鴻燊向林氏家族開放澳門賭場的獲准權利,換取林梧桐在新加坡賭場的股權。
後來,印尼銀行重組局選擇放棄治療,直接注銷的壞帳合計達到560億美元,司法局己乎拒絕了所有起訴債務人的案件。當印尼政府說起自己不嚴懲教父的原因時,只能扭扭捏捏的承認:只有與教父合作,才“有可能”把危機中外逃的資本遣返回國。
在泰國,電信業教父他信·西那瓦選擇了讓自己成為掌權者:他信把自己描繪為“一個靠奮鬥成功的窮孩子”,並大力推行平民主義政策,最終於2001年掌權。但真實的故事是:包括謝國民的正大集團在内的5個財團作位幕後支持者,最終獲得了對應的内閣職位。
亞洲金融危機撕開了資本全球化的幕後一角:掌權者的權力被束縛在國界之内,但教父們却四海為家。擁有了龐大的資金後盾,投資海外已經成為教父們規避國内政治、經濟風險的重要方式。
2006年,世界銀行發布了“公平與發展”的年度報告,日生活費界於 1 美元( 1 美元屬於貧困線)和2美元的人口比例中,印尼為52%、泰國32%,對比之下阿根廷是14%,巴西是22%,菲律賓的國家經濟一度靠散落海外的菲傭支撑。
而在那一年的財富排行榜上,東南亞8位頂級富豪的淨資產總計有665億美元,和金融危機來臨前前的1996年相比,還增加了14億美元。金融危機過去近十年,在這片土地上,有些說變就變,而有些本該改變的却從未改變。危機、危機,對低收入人士言是危,對富豪者言則永遠是機。
馬哈蒂在2003年下台,三年後,他和自己口中的“金融危機罪魁禍首”索羅斯握手言和。馬哈蒂表示,索羅斯“從未涉足馬幣林吉特的貶值”。在兩人的會面中,痛罵布希成了新共識。
2005年9月,泰國軍方趁着他信在紐約的時候發動政變,軍隊任命素拉育·朱拉暖担任總理。2008年1月27日,蘇哈托在雅加達死去,他的晚年病不如意,國內對於他的指責層出不窮。讓他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彌留之際李光耀與馬哈蒂都先後看望過他。
蘇哈托下台時,他一生的戰友林紹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下,交出了最賺錢的幾個壟斷產業,但仍然掌控著約400家公司。
尾聲
如果仔细關察菲律賓的商界,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線象:在菲律賓的頂级富豪中,除了華人,大部分都有西班牙血统。如靠大麻貿易發家的阿沃伊蒂斯家族,從事糖業的西班牙貴族後裔洛佩兹家族,種植園轉型金融業的德·阿亞拉家族。
在整個20世紀的東南亞,教父、殖民者後裔、軍隊與政權的更迭如影随形,一起分享才富與權力,組成了牢固的金字塔尖。在二戰後,亞洲國家轟轟烈烈的工業化追趕期,東南亞與東北亞最終走向了兩條迥異的發展道路。
世界銀行總結過東亞國家增長的共性 : 出口島向型的發展戰略;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强勢政府主導下的產業政策。中日韓的舊貴族伴随土改銷聲匿迹,工業化有了土地的支撑。在技術轉移的浪潮中,强勢政府能够游刃有餘的舖就產業升級的路徑:日本的通產省官僚,韓國的朴正熙模式,和中國的五年計畫。
朴正熙治下的韓國,銀行被命令向財閥發放低息甚至負利率貸款,拿了貸款的財閥則必須擴大生產,完成政府規定的出口任務,稀缺的資金在强勢政府的主導下,流向了技術優勢更强,更加富有競爭力的玩家。
在東南亞,即便誕生過類似蘇哈托與馬哈蒂這樣的政治强人,但他們獲得權力的過程往往伴随著教父、貴族與軍隊的蒙蔭。除了新加坡,東南亞諸國的產業結構往往大同小異:自然資源,低端加工與製造業,金融與地產。馬哈蒂可以率領馬來西亞在建築高度上衝擊世界第一,但經濟增長却没有持續的支撑動力。
教父與獨裁者的恩怨情仇也許可以随著時間消逝,但他們留给東南亞的注脚却難以褪色——無論多麼賺錢的生意,都比不上一種制度性的掠奪。
金融危機期間,印尼大亨林德祥把自己的河蝦養殖場以18億美元賣给了政府,但審計員當時的估價只有1億美元。2003年,林德祥家族抵押的印尼大象輪胎廠被印尼銀行重組局轉賣,最後股權層層穿透後發現,交易皆在林家的操縱下進行,政府不過是其中的“合伙人”之一。
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辦公室負責人麥克爾,常年和教父們在資本市場打交道。他有一次惟妙惟肖地模仿教父們是怎麼和他說話的:“聽著麥克爾,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只花了5美分就把它買回來了。”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道統與世俗權力;【大國衝突的本質】
道統與世俗權力
《正氣歌》兩段史實:在齊太史簡 ( 崔杼弑莊公 ),在晉董狐筆 ( 趙盾弑其君 )。
可以說,古代文人對董狐、齊太史的做法非常認同,認為每個有骨氣的文人,都應該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用文字引導輿論,對權貴進行審判。
那就有個問題:
文人和史官為什麼不怕死,權貴為什麼對輿論宣判無可奈何?
其實這個問題的深層是,文人和權貴的背後,是兩條不同的權力體系,文人的背後是道统,權貴的背後是政统。道统是國家的最高價值關觀,政統是國家的最高世俗權力。
正因為掌握了國家最高價值關的解釋權,文人史官才敢理直氣壯的說,權貴是糞土。而權貴要是敢越界篡改歷史,絕對要被其他文人口誅筆伐,即便罵不死你,也能把你氣出高血壓。
當然,董狐和齊太史的年代,並不知道什麼是道統,他們只知道自己做為史官,擁有“禮制”等價值觀的解釋權,可以褒貶權臣,寫什麼就是什麼。
直到晚唐的時候,韓愈在《原道》禮提出“道统”的概念,並且给中國道統寫下家譜,也就是堯舜禹湯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最後傳到孔孟之手,核心就是仁義道德。道統有些類似西方的宗教,尤其是中世紀時代,教權往往大過世俗的皇權,皇權須要宗教加冕。憲政的憲字就是一些約束世俗權力--政統的道德理念與規章制度,避免權力濫用之災。
韓愈其實是把中國數千年秘而不宣的東西,全部提煉到儒家的框架裡,然後把中國的仁人志士都囊括進來,徹底意識形態化。於是董狐、齊太史、司馬遷,自然是中國道統的一部分。
到了宋朝,朱熹在韓愈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把中國道統的源頭上溯到伏羲和炎黄,並且讓程朱理學接了孟子的班,成為中國道統的正宗。從此以後,一條文化傳承脈絡就固定下來了。
中國文人只要承認“仁義道德”,就是認可了中國道統,而道統也賦予他們價值觀的解釋權,可以懟天懟地對皇帝,却不用承担任何責任。這種權力够不够大?中國的道統和政統,也就是價值觀的解釋權和國家政權,原本是合二為一的。
上古的三皇五帝、堯舜禹湯到周公,既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也是世俗社會的道德聖人,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可謂是言出法随,基本没人能對他們說三道四。
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禮樂崩壞,國家的統治者只顧打仗占地盤,再也不能承載聖人的光環。於是道統從國家政權中分離出來,流落到民間文人的手裡,具體來說就是孔孟,以及繼承孔孟的儒家文人。
是的,儒家文人才是道統的繼承人,才有國家最高價值關的解釋權,農民、工人、商人和皇帝都没資格參與這件事。哪怕你富可敵國,哪怕你權傾天下,也只能在國家政權裡謀生,也就是屬於政統的權力體系,道統和話語權是萬萬不能染指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文人不在乎窮富,甚至標榜什麼君子固窮。
因為有一套根深蒂固的權力體系,做為他們的精神家園,在這一畝三分地裡,文人就是没有加冕的土皇帝,最可怕的是,國家政權默認了文人的獨特地位。即便文人們不停往家裡撈錢,却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對錢没有興趣,我從來没碰過錢。哪怕是窮的丁當響的酸秀才,照樣可以鄙視坐擁萬畝良田的土豪。
是啊,我罵你就是代表聖人審判你,寫一篇文章就讓你遺臭萬年,你能奈何?
有資本就能挺直腰桿。不害怕就能理直氣壮。所謂的文人風骨,其實都是這麼來的。
由於道統在手,古代文人有一種天然的道德優勢,他們可以隱居鄉野,不参與國家建設,但能議論國家大事,甚至為民請命,做一個没有實權的山中宰相。他們也可以入仕做官,要求國家和人民,按照儒家的價值觀來做事,一旦越過紅線,文人們就能批評監督。
這就有了兩個結果:
其一是儒家文人高高在上,終極理想是做帝王師,用天然的價值觀解釋權力,指揮帝王處理國家政務,間接讓讓國家按照他們的意志運轉。
其二是道统有權監督政統世俗權力,也就是儒家文人可以監督批評政府。在這種與境裏,罵政府和權貴就是政治正確。
比如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然後寫了32首樂府詩,把大唐全方位無死角的罵了一遍。那首“可憐身上衣正擔,心懮碳賤願天寒”的《賣炭翁》,就是白居易做噴子時的代表作。
白居易當然是為人民說話,但反過來看,不正是用道統批評政府嗎?誰敢說白居易做的不對?
可如果政府做了好事,絕大部分文人不會歌功頌德,而且要挑毛病說做的不够好,哪裡還需要改正等等。要是哪個文人給政府唱讚歌,雖然其他人嘴上不說什麼,估計心裏就要鄙視了:原來是六扇門裏的朝廷鹰犬啊。
現在也一樣,民間文人给政府點讚,必然有人罵他是叼飛盤,可要是把slogan改成“只為蒼生說人話”,氣場馬上兩米八。這些都是老傳統了。
歸根結柢,政統掌握國家的世俗權力,負責國家的日常工作,道統掌握國家的隱性權力,屬於精神上的制衡,讓權貴們有所顧忌。兩條權力線對立却統一。
自從春秋戰國以後,道統和政統從來没有真正融洽過,不是在撕逼,就是去撕逼的路上。因為儒家文人想做帝王師,用價值觀的解釋權領導國家進程,而皇帝和國家政權却想壓服文人,讓他們做皇權的馴服工具。舉個最典型的例子。
歷代王朝初期,開國君臣從屍山血海裏走出來,具有天然的權威,能把儒家文人收拾的服服帖帖。此時的國家政權非常穩固,皇帝說什麼是什麼,反對的聲音也有,不過没什麼用,開國皇帝用一根小指頭,就能打倒儒家文人。
但是國家政權穩固的背後,便是文藝凋敝,包括繪畫、詩歌、文學以及哲學思想等等,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傳世之作。大家仔细想想,漢初、宋初、明初有什麼非常牛逼的文藝作品嗎?想不起來吧。
哪怕是唐詩,貞觀年間有不少優秀作品,可是和李隆基的盛唐相比,恐怕也要遜色不少。原因就在於政統壓服道統,儒家文人的腰桿子被打折了,再也没有懟天懟地的資本,也就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
而在王朝中後期,则是道統壓服政統。因為在和平年代,開國君臣逐漸凋零,國家政權的戰爭權威也在褪色,而文人用知識做敲門磚,進入國家政權做官,逐漸替代了國家的天然股東。
此消彼漲,可不是儒家文人的話語權大了嘛,那些“仁義道德”的價值觀,又能用來領導皇帝和國家政權了。正是從王朝中後期開始,傳世的詩歌、文學和繪畫,都從全國各地冒衝出來了。其中部分原因是經濟復甦,人民對文藝作品的需求增長,另一部分原因便是儒家文人没有制衡,開始放飛自我了。
文藝這個東西,非常講究精神狀態。乞丐寫不出優秀的小說,苦力的社畜没心思聽音樂會,只有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才有閒工夫研究藝術。大家可以看看周圍懂藝術的人,幾乎没有窮人家的孩子。
國家進程和個人命運,其實都一樣。
而且硬骨頭的名臣、諫臣,往往出現在王朝中後期,尤其是以“文人風骨”著稱的明朝,海瑞、楊漣等硬骨頭比比皆是,背後的邏輯便是道統逐漸占了上風。
要是在朱元璋的時代,海瑞有十個腦袋都不够砍,估計剛出道就结束了。到了王朝崩塌的亂世,文人徹底放飛自我,没人管了。亂世豐富的素材,再加上寬鬆的環境,讓文人可以自由創作,而不必担心審核不能通過。
比如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魏晉南北朝的王謝風流和蘭亭序、與士大夫治天下的宋朝號稱黄金年代、民國有不理蔣介石的大師們。總之 :
政統壓服道統的時候,國家强盛萬國來朝,人民的生活有安全感,代價就是活的不輕鬆。道統壓服政統的時候,人民活的輕鬆了,却要面臨階級固化和剝削,而且國家也走在下坡路,說不定什麼時候亂世就來了。這就是硬幣的正反面,不管怎麼選,都有利有弊。
附記 :
現實意義 : 白居易在《新樂府》中每首詩的題目下面都有一個序,說明這首詩的主題。《賣炭翁》的序是“苦宮市也”,就是要反映宮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唐代皇宮裏需要物品,就派人去市場上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專管其事。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宮市爲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瞭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 》來。這首詩的意義,遠不止於對宮市的揭露。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
**大國衝突的本質
最近幾年,大國衝突成為國際政治的主流話題。如何解釋大國衝突一直困擾著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家找到了一條通往和平與繁榮之路——自由市場與對外貿易。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打破了這一神聖觀念。此後,每一次大國戰爭及衝突都對經濟學構成現實的挑戰。政治學中的諸多解釋,如修昔底德陷阱以及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理論,似乎仍有所不足全面。
本文從國家制度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出發解釋世界大國衝突的真相、演變與假象。美國經濟學史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寫過一本著作叫《1929-1939年:世界經濟蕭條》。與一般經濟學家不同的是,金德爾伯格選擇了國際秩序的視角解釋大蕭條。
他的觀點是,各國不會自覺、自願地提供確保國際經濟體系穩定的“公共成本”。這是國際動盪不安的原因。金德爾伯格認為,大蕭條起源於美國在一戰後取代了英國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導者,却没能承担起全球公共用品的責任。英國在政治上依然是全球領導者,但是經濟上已力不從心。這導致世界堕入大蕭條、種族滅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全球化時代,維護國際秩序的“公共成本”是一個國際難題。在新舊經濟大國交替之際,没有經濟能力又不願讓步的老牌大國,有經濟能力但還没有意願或政治手段領導這個世界的新興大國,均未能承担全球公共用品成本。這是全球化過程中的一種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經濟學家對金德爾伯格陷阱的爭論,根本上源自對制度内生性的分歧。那麼,金德爾伯格陷阱是否真實存在?
21世纪的全球矛盾已經從20世紀國家之間的鬥爭演變為反全球建制派的鬥爭。川普時代的一系列國際衝突,表面上看國家行為,實質上是不公平的全球化秩序的受害者與全球建制派受益者之間的衝突。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即蘇聯垮台後,經濟全球化逐漸形成一股既得利益群體。他們主要是跨國公司、金融巨頭、科技巨頭及全球性建制派政治勢力。他們一方面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又扭曲了經濟全球化。他們建立了有利於自身利益的國際秩序,比如允許資本全球流動、跨國投資、海外避税,同時又使用國家主權限制勞動流動,向本土中產及企業征税;又如借助海外國家主權勢力建立市場壁壘,享受壟斷紅利,打擊本土企業及工人。
新金德爾伯格陷阱並非必然存在,而是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家主權被削弱、國際秩序被统治的結果。建制派將國家主權讓渡出去,又没有建立公平的國際秩序,他們成為了不容易被監管的國際勢力。換言之,全球建制派勢力同時享受了全球化和國家主權兩種制度的好處——法幣擴張紅利、國際避税紅利及行政壟斷紅利,而其他人成為這兩種制度合力的受害者——高房價、高債務及高失業。
全球建制派總是製造國家衝突以混淆視聽,但都無法掩蓋國際秩序的主要矛盾,即對全球建制派勢力的反抗。
川普、拜登对中俄采取的政策完全不同。那麼,美國與俄羅斯到底什麼關系?不同總統對中俄的態度不同?這顯然不符合金德爾伯格的霸權穩定理論。
其實,川普和拜登對中俄不同的政策,不取決於國家關系,取決於全球化秩序下的不同利益方。川普的支持者(本土企業、工人、中產、商業經營者、白人及基督教徒)是當今國際秩序的受害者,他們希望全球利益鏈。建制派代表拜登的支持者(華爾街勢力、跨國公司、金融及科技巨頭)是當今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他們渴望維持舊秩序。
當今國際秩序的公共費用要比二戰前高得多,世界和平、自由貿易、金融穩定、環境保護、傳染病防治、貧困救助、知識產權保護等國際公共用品極為龐大。川普上台後大力削減美國在國際公共用品上的費用,拜登上台後第一時間恢復群聊,稱美國要重新領導世界秩序。那麼,美國到底是否願意承担國際用品的費用?
這顯然不是總統的個人愛好,也不是國家的戰略分歧,而是全球化下的不同利益群體間的衝突。對於川普的支持者來說,他們為這些國際公共用品支付大量費用却没有太多實質性的好處。但是,拜登的支持者不僅是受益者,還可能不需要為此付費。這就是經濟學家奥爾森在集體行動困境中所說的選擇性激勵。拜登入主白宫第一天就讓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為什麼?巴黎氣候協定與拜登的綠色新政的利益是一致的。綠色新政的財政預算超過萬億美元,遠遠超過製造業計畫。美國金融及科技巨頭是綠色新政的直接受益者。
可見,如今,國家利益是大國衝突的假象,而真相是扭曲的國際秩序下的利益衝突。國際公共用品費用的矛盾主體不再是大國,而是全球化下的分利集團。
但是,全球建制派维持扭曲的國際秩序,利用國家主權阻撓全球化深入發展,可能引發國家衝突。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莫森在2004年的《經濟學展望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主流經濟學家眼中的全球化:李嘉圖—穆勒模型给出的證明》。這篇文章預言,當技術進步使中國獲得了原屬於美國的比較優勢,美國就會永久性地失去真實的人均收入。這時繼續自由貿易,中國將獲得淨福利的增加,而美國將受損失。
薩莫森的發現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被稱為薩莫森之憂,也叫薩莫森陷阱,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似乎證實了薩氏的預言。但是,這是大國衝突的假象。真實的情况到底是什麼?
薩莫森之憂的基礎是他的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如果要素完全自由流通,中國勞動力可去美國,美國的技術可來中國,那麼兩國的要素價格會趨於均等化。但是,價格均等化並非靜態的,企業預期將失去價格優勢,會加大技術創新,深化國際合作,建立新的比較優勢。所以,要素價格均等化是經濟全球化完美的競爭過程。
但是,薩莫森的担優是,如今的全球化是扭曲的,勞動力不能自由流通,但資本、信息與技術可自由流通,中國會持續學習獲得原本屬於美國的比較優勢,即先進技勢,而美國卻無法獲得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薩莫森預言,如此下去,美國將吃虧。
薩莫森之憂的真正内涵並非否定全球化——自由貿易引發國家衝突,而是限制要素自由化的國家主權、制度及政策,導致經濟全球化半途而阻,可能最终引發國家衝突。國家主義干預及不公平的國際秩序可能置經濟全球化於動盪與危險的地步。
經濟全球化演變從最初的貿易全球化,逐步深入發展到信息、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全球化,再進一步伐展到財政、貨幣、國家主權、價值觀、婚姻、生活的高級全球化。這是人類通往經濟繁榮與世界和平之路。
中美貿易規模大,但國家制度及扭曲的國際秩序導致兩國經貿停留在商品貿易的初級階段,同時導致兩國的經常項目嚴重失衡——中國長期巨額順差,美國常期巨額逆差——對兩國均不利。這決定了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脆弱性”。
所以,從國家主權到全球化市場主權,是一個充滿謊言、假象以及不斷製造噪音與衝突的過程。在這一扭曲的全球化過程中,大國衝突的廣場背後站著另外一個影舞著。
**“9·11”事件不過是20世紀的尾聲,而不是21世纪的開場曲。一些政治分析家早就認為1979年是真正的轉折點——在那一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伊斯蘭主義從此興起。同樣在1979年,中國向世界開放市場,崛起之勢不可阻擋,這個國家很快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自188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占據這一地位)。
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打一場金融超限戰,終結美元霸權 ( 轉貼 )
看世界,察局勢,先看大再看小。趨勢看不對,再精明的盤算,都是枉費功夫。大時代,要有大視野,只有把握住時代脈動,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質,並順勢而為!
一、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走出内卷的治本之策)
看事情一定要看宏觀,越宏觀越簡單;宏觀看不清楚,怎麼分析都是歧路亡羊。
從根本上來說,經濟的核心問提就四個字——供需關系。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達到平衡,國民經濟才能循環下去。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管理,從貨幣政策到財政政策,以及“地根”“銀根”的或收緊或放鬆,所有的操作都是為了維持供需的相對平衡。
目前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在於供求失衡,在於急需消化產能過剩。嚴格意義上說,從來没有絕對過剩的產能,只有賣不出去的相對過剩的產能。為什麼賣不出去?因為内需和外需都面臨瓶頸,制約了總需求增長,從而導致相對過剩。供需失衡不解决,則很難走出内卷。如何解決?先要搞清楚内需和外需受到哪些制約。
首先来看内需。内需問題的根源,一言以蔽之,收入差距。有錢人消費能力再强,也是少數人,而且他們的消費很大比例在海外,内需根本指望不上他們。絕大多數中下層國民消費能力的提升才是治本之策。
財產收益、资本收益和獲取金融資源的多寡,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破解内需增長難題,首當其衝的是理順金融,金融要為大多數人服務,金融資源不能流向少數人。
要清醒的認識到,中國的最主要風險是金融,不是軍事,也不是地緣政治。
多年來,我們各行各業一直在學美國,尤其是經濟金融領域,導致我們體内患上了不少“美國病”,這些病症才是最大風險,必須加緊去除這些病症,刮骨療毒方能固本培元,才能行穩致遠,才不會重蹈美國覆辙。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内需問題。
經濟學不是玄學,没有那麼複雜,不要被GDP、進出口額和外匯儲備等數據搞暈了,而看不清經濟的本質。
中國經濟的本質就是为中國人民服務,如果秉持“為人民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的宗旨,那麼就能找到治理經濟的大道、良方,也可以從容不迫的找到應對外部挑戰的正確戰略。
請注意用詞,是理順經濟而不是發展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要素,一個都不缺,關鍵是要理順,理順了經濟,尤其是理順了金融,發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個裏順,核心是區分“輕重”和“本末”。孰輕孰重?何為本?何為末?這是發展經濟要回答的首要問題。
再來看外需。随著美國的加速衰退和大國對抗的加劇,我們的出口市場勢必加速轉向新興國家和一帶一路。新興國家和一帶一路的致命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元陷阱”。只要美元霸權還在,一帶一路就充滿地雷,美聯儲和華爾街随便一個操作,就能搞亂這些國家的經濟。不解決美元,我們很多努力最後都是給别人做了嫁衣;不解決美元,外需永遠不能保障。
概括一下,對内:先要理順經濟秩序,關鍵在於產業的精准分類管理以及與之配套的貨幣精准投放。做到这一步,才算是理順了金融;也只有理順了金融,才算真正理順了經濟治理;這樣,國民經濟才能走上健康永續的發展道路,才能真正縮小貧富差距,確保國家長治久安、長期發展。
對外:頭號戰略任務是終結美元霸權。美元垮了,美國就垮了。這時我們才能開疆拓土、深耕一帶一路,才能打造合作共赢的中國版的全球化,才能真正開創人類命運共同體。
内外是一體兩面的系統工程,但有優先次序。不理順金融,收入差距不可能縮小;對外如果不打敗美元,對内也不可能真正理順經濟和金融。只有終結了美元霸權,打破了美元神話,才能徹底清除中國主流經濟學和精英們腦子中的新自由主義,才能斷了他們繼續膜拜美國、複製美國的打算,也才能阻斷他們對正確方針大政的干擾和對國民的精神毒害。
内外是僅密相連的。通過以上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内需和外需難題,才能走出内卷。
二、打一場金融超限戰,終結美元霸權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大阻碍來自美國,而美元是最大的攔路虎。
美元一旦失去信用,美國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砍掉美元這個大旗,一切都不是問題!砍倒了美元這個大旗,西方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才能現出可笑幼稚的原形。我們才能在世界上真正擁有話語權!美元是世界經濟的毒瘤,摘掉這顆毒瘤,中國才能行穩致遠,世界才能新生!
2021年,金融是覺定勝負的關鍵
中美角力,本質上是在金融市場掰手腕,要麼我們刺破美元泡沫、把美國推上南美的境地,要麼美國把我们推入美元陷阱之中。美國的一些頂级精英一直在做局,目的就是讓我們掉入美元陷阱,而且是一整套的操作,無處不在的布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核心的是金融大便局。中國的短板是金融,風險在金融,對手最有可能的突破口也是金融。把握一個時代,一個要看清它的大本大源。新時期的大本大源是什麼呢?
是貨幣的底層邏輯。具體來說,就是脱鈎,打造以我為主的貨幣、金融體系。貨幣方向不對路,其他再怎麼努力都是白搭。金融是統治世界的頂級法則,金融統治的核心則是貨幣。
國際貨幣體系是當今國際經濟活動最重要的一面。地缘政治固然重要,但決定地缘政治的是地缘經濟。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真正上軌道,必須打造以我為主的新的全球貨幣體系,而不僅僅是人民幣國際化。
打個比方,人民幣國際化是單兵突進,打造全球貨幣新體系则是對美元霸權的釜底抽薪;人民幣國際化是仰攻,全球貨幣新體系是戰略俯衝轟炸。通俗來說,未來全球或播體系將由貿易順差國主導,而不是荒誕的被債王主導,徹底終結忽悠人的“特里芬悖論”。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問題,究其根源是美元霸權陷阱。美元霸權有兩大根基,或者說兩大控制其他國家的利器,一個是浮動匯率,一個是金融資本自由流動。控制這兩個利器的就是美聯儲,美聯儲通過利率、匯率工具,來驅動金融資本在一些國家大進大出,控制其財政,動盪其經濟,洗劫其財富。
這個陷阱不解決,一帶一路就會布滿地雷,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也會無比艱難。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搞新貨幣體系根據地和解放區,搞一個,成功一個,穩定一個,再向周邊擴散,一個一個去經營,一個一個去鞏固。我們的貨幣解放區最终將淹没美元霸權白區。
我們為什麼能成功呢?我們有胡蘿蔔,美國只有大棒;我們是共赢,美國是零和;我們是美美與共,美國是“你過得不好,我才能過得好”。歸根結柢,是文明和哲學的高下之分。
三、在思想上打一個翻身仗,徹底清除恐美心理
欲戰勝於疆場,先戰勝於廟堂。欲戰勝於廟堂,必先戰勝於思想。
思想和理論戰現,我們處於守勢。西方的洗腦、灌輸、渗透是一整套的工程,非常的精密巧妙複雜。西方為世界精心準備了兩套東西,上面那套是讓我們欣賞學習的,但這是專為掩藏下面那套設計、用來讓對手上當的東西,實際做的是下面那套。說的事從來不做,做的事却從來不說。是時候揭露陰謀詭計、清理思想流毒了。
這裡重點談一下教育。包括很多有識之士一直呼籲,要建立中國人自己的經濟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的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不能再濤聲依舊了,必須重構、重建。特别是經濟、金融、經管等學科,必須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革。
不少書,尤其是教材,其實是“滿紙荒唐言”,經濟學專業是最大的災區。近代以來,西方短暫的佔據上風,靠的是燒殺搶掠和忽悠洗腦,給我們經濟學教材却是披著皿煮自由、市場有效、金融開放、公平競爭的畫皮。
可悲的是,很多人却或有意、或無意地把這張畫皮當作事實,還極力讓我們穿上,師從西方。穿上它,就著了他們的道,陷入被動。就會不願意、不敢脱鈎,大好的局面,就會丢失。
全面地、系统地去西方化,尤其是去美國化,是當前一件大事,關乎對美鬥爭、關乎未來國運。其中關鍵之關鍵,是人的問題。
人才為誰培養,培養怎樣的人才,這個問題需要重新回答了!
重複一下我多次說過的一段話:中國並不懼怕對手的戰爭叫囂,也無視他們的圍堵制裁,中國最担優的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却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的西方意識形態體系。越是所謂精英,越信這套東西。
受新自由主義深遠影響,由於各行業關鍵人物的認知問題,或與外部利益捆綁,或被“經濟刺客”忽悠誤導,而導致犯錯誤的風險,一直都在,這是最需要警惕的。
重中之重——去除陰謀論和恐美心理。
己十年來的灌輸和洗腦,以及美國虚幻的“强大”榜樣,很多中國人發自内心的相信美國所謂全方位的優勢、永遠不會衰落,比美國人自己還信。有位朋友走遍了很多國家,發現世界上最崇拜美國這套體系的就是中國人,甚至一些欠發達國家,對美國弊病看得都比我們透。這是值得警惕的!反洗腦任重道遠!
歷史就是這樣,腐朽勢力、反動勢力的敗亡速度往往遠超人們的想象。可惜,敵人很强大的迷信,仍然根深蒂固於很多人的腦中。於是,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陰謀論中的敵人異常强大凶狠,讓不少人恐懼。正是我們自己編造的陰謀論,以及對方精心炮制的陰謀論,維持着他們依舊很强的“神話”,很能唬住一些人。
深深發覺,當前中國的一大矛盾,是國際格局迅速分化组合、力量對比快速反轉的現實,與部分國人看不到,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的矛盾,一些人是愚鈍得看不到,還有更多人是不願意看到,並刻意掩飾其衰落進程。
看問題要有歷史眼光和未來視角。不管左和右,都有對手强大不可戰勝的潛意識影響它們,這就是歷史眼光的片面性。還是那句話:此一時彼一時也。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所有的帝國到後期都是外表華麗内力空虚,靠龐氏騙局“唬”了外界。俗話就是大忽悠。
這種迷信和神話,最大的害處是影響戰略決心和戰略意志!中國需要打破幾個弱勢心態 :
一要敢於勝利。不少人在精神上都没有站起來,依然跪在地上,是精神上的被殖民者。
二要樹立獨立自主的勇氣,解決路徑依賴問題。尤其是對解決内需的信心不足,惯性依賴出口市場,大國反而抱著小國心態。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可以自成體系的經濟體。前三十年我們在美蘇聯合封鎖下都能建成獨立的工業體系,現在反而不會玩了。强調自成體系,不是閉關鎖國,而是以自我為主,不把命運建立在依賴外需的基礎上,讓其它經濟體依附於我們而存在。中國經濟已經成長為巨艦了,不再是依附於别人的小舢板了。可是不少人的心態還是小舢板,缺少獨立自主的勇氣!
三要破心中賊。關鍵核心技術獨立的坎,是真的坎,其他都是我們自己心裏的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山中賊,有形易覺;心中賊,無心難覺。
這裡列舉幾特亟待打破的神話和騙局:
1、美元神話----簡而言之就是認為美聯儲可以印鈔還債,可以印鈔買世界,可以随意輸出通脹。“美國最後的殺手鐧美元霸權,已經搖搖欲墜”。
2、美軍神話----過於高估美國的戰爭能力,認為美元霸權和美軍互為依托,牢不可破,破解這個神話,可以讀讀“扒下美軍的底褲:很認真的分析一下美國的戰爭能力”
3、美國科技神話----即認為美國能用高科技卡我們的脖子。
美國的科技實力很强,没錯;但是,美國的科技實力必須變現才能體現在企業的利潤中。現在美國打壓華為和中國很多企業,這都是双刃劍。一方面,這匯刺激中國的科技產業鏈加速自主化的進程;另一方面,用高科技產品封鎖中國,最大的受損者是美國自己的上市公司,因為這將直接損害美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打擊美股市場。
高通產品的88%都要依賴亞洲市場需求,你壓制别人使用你的科技產品,等於反手扼殺自己的科技實力。對高科技企業來說,這等於自殺。卡脖子是相互的,美國不讓中國使用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它自己就賺不到錢了;賺不到錢了,哪來的高科技研發持續投入?道理就這麼簡單。
簡言之,中國為首的亞洲是美國高科技產品最大的應用市場,正是這個龐大的市場為美國高科技的研發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能,離開了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大市場,美國的高科技也就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動力。所以,我總是說,現在美國舉起大棒,每次都打在自己臉上,因為從2000年以來,美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就是快速掏空自己的模式,就是向債務國家非奔的模式。
與此同時,中國的高科技正在快速發展,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所以,美國的有識士都意識到,用高科技封鎖中國没有任何用處,因為中國會繞開美國的高科技,讀立發展。到那個時候,中國將佔領高科技的制高點,而美國却永遠失去了世界頭號高科技應用大市場。關於這一點,華為已經給我們做了菁典演示。
4、所谓共濟會、華爾街神話---- 很多人認為,跨國資本集團這次會逃離美國,到東方和新興國家收割、剪羊毛。這明顯是高估他們了,他們根本没有什麼固定資產,也没有什麼資金池子,他們没有多少錢,都是拿借來的錢玩玩龐氏騙局,擊鼓傳花。
2020年美股暴跌,他們的才富至少縮水80%,想跳樓的估計都有。這次没幾個能逃出升天,除了羅杰斯和橋水這樣早早就來中國發展的。
我們常犯的錯誤,就是以為國際資本有個大池子,流到這裏流到那裡,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個池子可以指數級膨脹,也可以垂直落體式坍塌。
去年疫情期間,美國著名私募基金管理人Bill Ackman幾乎以哭腔在CNBC上央求川普采取果斷措施隔離控制傳染。他說資本主義可以活過三十天隔離,但活不過18個月的瘟疫。他說這和戰爭比,不應該是一個困難的決定,至少不像諾曼底登陸一樣危險。
最精明的資本大佬早就逃離美國,來到東方了,羅杰斯是這樣,馬斯克也是。其他大户没辦法順勢出逃,只能和宿主國共存亡!
至於跨國資本集團,要說他們不想對付中國,那是假的。他們當然想對付中國,想榨取中國的才富,但是只要有利可圖,他們也随時可以跟中國合作。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利益是分化的,所以他們很難形成合力來對付中國。想象有一個操縱世界的小團伙每天在密室裡謀劃怎麼對付中國,那是我們自己編出來的鬼故事,透射著我們至今還没有清除的恐洋心魔。
四、戰略性人才與鬥爭本領、鬥爭藝術
當前鬥爭局面的關鍵是,實力有了,大戰略也有了,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鬥爭意志、鬥爭策略、鬥爭隊伍等軟實力層面還需加强。不解決這些問題,纸老虎還是能靠忽悠術嚇唬人,甚至吃人!
人才布局,是最大的政治。
應對百年大變局需要一批有戰略眼光的幹部,尤其是金融幹部,是決勝的關鍵。“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要重視和早做人才布局,只有培養出可靠的幹部人才隊伍,才能從中湧現出一批戰略家群體。
當然,也不能等著戰略家出現。没有哪一場仗是準備好了才打的,戰機稍縱即逝,只有在鬥爭中,才能看準人、選對人、篩選人,所以,人才要在打起來前就儲備好。
此前,聽到一個重要人物的感慨:“由於大部分所謂智囊,思想上唯上、唯書、唯西,拿不出有用的、甚至是錯誤的方案和建議,使很多工作陷入被動。”
其感慨和懮思可謂一針見血。國家承平日久,人才遴選機制跟不上百年大變局的形勢,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熱鬧無比喧囂的中國學術界和輿論場,其實無比蕭瑟,鮮有卓見。所以對手敢欺負我們,欺負我們没人啊。關鍵在自信心!
但我並不十分担心。因為,對決大勢下,匯誕生一大批人才。暫時狀態會讓人們覺醒得很快很快。血與火會誕生一大批將才。中國每到危機時刻,都會誕生一批英雄。
人才布局,永遠是最大的政治。只要有打破用人機制的魄力,人才一定噴湧而出。形勢也會倒逼打破用人機制。其實,歸根結柢,人才的最大保障是國家認同和正本清源。
五、 丢掉幻想,保持戰略清醒
大國隊抗到如此程度,國内一些智庫還認為應該實施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扶助美國。他們根本就不明白一個基本的事實,即,美國發達就靠一條——“忘恩負義”。
其實我們只要記住一條就够了,即,美國没有底線。不是現在才開始没有底線,從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開始,從來就没有底線。實刻記住我們是跟一個没有底線的國家打交道,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友好善良的中國面對的,可不是類似中國的國家,而是信奉叢林法則、弱肉强食,奉行双重標準的霸權國家。美國内心才没有想什麼双赢。要知道,整個世界,都被視為是它的奶酪,它只想單赢,只想維護它的霸權。任何双赢都被視為動了它的奶酪,都是它要打擊和消滅的對象,跟這樣的國家永遠不要談甚麼合作共赢。
美國已經變成魔頭,是純破壞性力量。它早一天完蛋,這個世界才能早一天向好的方向轉。它一天不垮,整個世界都不會觸底反彈。今天我們還在下墜的過 程中。它一天不死,全世界一天不能出清。它就是籠罩在全世界頭頂的一團烏雲,是趴在全世界身上瘋狂噬血的吸血鬼。
在這樣一個美國全面搞破壞的時代,想去搞合作共赢,太難了……
一個“產業空心化”的美國,一個背負30萬億美元巨債(還會快速增加)的美國,如同一個癌症晚期而又負債累累的病人,你借再多的前都救不了他的命;更要命的是,這個病人還是一個拿槍的强盗,一旦你不能滿足他的貪欲,随時都會對著他的恩人一輪掃射……
六、準備和全面衝突,不要低估對手發動戰爭的可能
當前世界的特徵是什麼?四個字——大爭亂世!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已經一去不復返,時代主題已經切換會為鬥爭與生存。
大爭亂世,不可測、非理性事件將成為常態!世界秩序和平轉換的可能也越來越小。
燈塔國全面碰瓷,不對觸碰我們的红線,總有一天會擦槍走火,衝突將常態化。未來一定是邊打邊建設,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維轉移的。極端的國際環境迫使國家的行為更極端,更極端的行為又反過來强化極端的環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螺旋上升,這就是今天的世界。
這導致我們每天都在見證歷史,很多往常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在發生,每天早上醒來發生任何事都有可能。
預測,美國接下來肯定要動手。不是說直接跟我門武裝衝突,但是一定不會就這麼坐以待毙,因為美國統治集團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所有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手段都不足以遏制中國了,他們只剩下軍事這一條。
美國已經没有任何别的辦法來遏制中國了,它唯一的指望是軍事衝突,雖然心裡一點都没譜,但還是很想試一下,不甘心呐。美國政客很猶豫,很糾結,但是他的某些軍方强硬派可能製造既定事實,不是没有可能。
日軍當年就是以下逼上,就是一些中下層軍官直接發動戰鬥,拖著日本軍部硬往前衝。美國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據傳南海衝突的時候,太平洋艦隊前司令哈里斯就擅自下令美軍開進南海,最後被參聯會制止了。包括哈里斯說美軍要做好今夜就跟解放軍開戰的準備,未必就是當時的白宫授意的。
美國經常有些人物說的話,跟總統說法不一致的。他們不像我們,我們是上下高度一致。他們各部門之間的表態,經常自相矛盾。美國政客甚至鼓勵這個,他把這個叫“模糊战略”,這種戰略和不可控的機制,極有可能造成各種突發事件。
七、 謹防西方開替“第二戰場”
西方大國善於在正面戰場外開闢第二戰場。
當前最需提防的是它的渗透和缓和烟霧彈,這個它們太擅長了。尼克森的不戰而勝思路,是他們對於大國戰略的首選。這條戰線的較量一刻不停,無處不在。
西方一些政客心心念念的,是繼續給中國搞制度設計,尤其是金融制度設計,好為她們擅長的金融戰打造“木馬”,看似是在做春秋大夢,其實亦非白日夢。
40年前,世界上有兩大高手過招,美國噢叫蘇聯,兩大高手鬥了幾十年不分勝負,最後美國想了一個辦法,用空頭支票引誘蘇聯自廢武功。蘇聯信以為真,戈巴契夫搞了一場“新思維”、休克式改革,蘇聯剛自廢武功,立刻就被砍斷手脚,最後解體了,美國成為江湖老大。
30年前,有一條狗成精了,練就绝世武功,眼看這條狗的武功要超過自己,主人不答應了,拿著刀,要狗自廢武功。最後狗與主人簽訂了廣場協議,繼續做狗。2018年以來,美國發現中國經過七十年悶頭練功,即將練就蓋世神功,美國不答應了,又故技重施,圖謀逼中國自廢武功。
美國的伎俩,硬的不行就來軟的,許空頭承諾,話柄引誘你,抓住你的短處設陷阱,總而言之,就是要你自費武功,因為這一招屢試不爽,今天美國的江湖老大地位就是這麼得來的。
不妨回顧一下美國是如何廢了日本的,美日貿易戰肇始於1960年代,激化魚1970年代,高潮魚1980年代,從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初。其發展脈絡基本如下:
輕工業品(初期)→鋼鐵、彩電、汽車(升級)→半導體、金融、服務業、投資等(全面爆發)→政策、經濟制度、發展模式(戰略層面)這一演變路徑與當前西方對中國的層層加碼極為相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逐步超越單純的貿易層面,擴大至對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制度層面。
西方大國慣常打一下再哄一下,先是强硬的極限施壓,等你撑不住了,或者退無可退準備反擊時,它又來個緩和的煙霧彈,讓你雲禮物裏不知所措,在這種過山車式的極限體驗中,一些意志力不足、腦子不够清醒的國家和決策者往往會上當受騙,釀成大錯。當年,蘇聯就是這樣亡國,在緩和煙霧彈下,不斷被渗透、意志力不斷被瓦解,不斷妥協退讓,直至亡國。
同時,不排除它會操控輿論,給國人灌迷魂湯,借以推銷新自由主義崇拜症。利用潛伏勢力搞輿論戰,利用在華說客鼓吹西方那一套,目的就是讓我們放棄中國發展模式,自費武功。
今天,為適應國際鬥爭的新形勢,我們要最大程度發揮“中國模式”的精髓。不管喜歡與否,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積極有為的政府、無所不包的宏觀調控就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模式的精髓。70年來,我們發展靠的就是這個,市場經濟、入世、出口、企業家精神等等固然重要,但都不是根本意義上的。
越是他們反對的,我們越要堅持,中國未來絕不會自廢武功,放棄諸如產業政策、宏觀調控、有為政府等中國模式的精髓,反而會加强政府之手的作用。他們原本想逼我們放棄或修正自己的發展模式,可是他的反反復復將强化“中國模式”。這也是對他的最大諷刺!世界就是這麼奇妙。敵對勢力想不戰而勝我們,搞不好最後我們不戰而勝他們!
八、 清除木馬、新五蠹
昔日含非子有“五蠹”說,可謂振聾發聵。今天有了新變化,有新五蠹。
1、財閥;2、双面人;3、經濟刺客;4、資本和利益集團的泛走狗們;5、一些滿腦子西方意識形態的知識分子和智囊
新五蠹緊密配合、“精誠合作”,頭腦清醒、狠辣果斷,且不易識別。
如果還要加一個,就是一些明明是被剝削被壓迫者,却天生一副主子意識、主子思維、妄想跟主子分一杯羹的蠢貨。這裏說的主子,有資本家,有某大國,有跨國資本集團。說道這而,大家應該發現這些蠢貨其實很多很多。
新五蠹不除,未來之路充滿艱險;不喚醒這些滿腦子主子思維的人,我們的隊伍難以壯大。任重道遠!必須時刻警惕、永遠戰鬥。
九、未來國運的最大保障到底是什麼?
改革開放凡四十年,中國GDP總量位居全球第二,為百年來最高點;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 10000美元,已達世界中等水平,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高點。國家資產超過100萬億,國家大勢初定,財力逐步雄厚,該到反哺國民的時代了。
在當下的中國,維繫共識和凝聚力的,不應該只是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外力倒逼下的很多東西,是短暫的,還應該有更牢固、更可持續、入腦入心的東西。這就是絕大多數國民的共識。
共識來自哪裡?來自於民眾的切身利益,來自於能否通過勤奮工作時現階層躍升,來自於經濟社會運行規則是否公平正義,來自於有無各種“彈性門”、“隱形門”……
如果依靠民族主義和大國雄心來維繫共識和凝聚力,一旦外部威脅減弱、外部環境缓和,或者全球拓展遇挫、眼光集體向内時,就容易產生懈怠或懷疑心理。
國民對國家主流價值觀和經濟社會運行規則發自内心的认可,才是實打實的、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建立在這一共識基礎上的中國,才會勝不驕敗不餒,進可攻退可守。
多次說過,無論什麼國家,無論什麼制度,階層流動通暢是極其重要和關鍵的指標。如果這個通道越來越寬,那就大有前途;如果越來越窄,那就衰落將至。曾經的日不落,做不到;今天的燈塔國,也做不到;未來的中國,如果能做到,就能常久位於世界之巔。
歷朝歷代國家治理,都離不開這個核心。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後,接下來極有可能就是推進社會公平、攻堅階層差距。國運的最大保障,應該是消弭階層差距、抑制資本、促進階層流動的這麼一套流水不腐、户樞不蠹的制度。
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强民;民强則國强,大勢所趨。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欲行穩致遠,必親民愛民强民。
以中國人的良善秉性和家國情懷,國家愛民强民一分,民必將報國十分。届時全體國民的精神力量將無比强大,中國對外博弈也將擁有巨大的心理優勢,中國人的蔥明才智、積極性、創造性也必將充分併發!
十、 文化復歸,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大事
疫情终究會歸於平静,直至歸於淡忘,感動並不能時時充斥於人心深處。大國對抗也會有休戰期,激情和亢奮不會持久。
當人們忘記苦難和憂患,旋即歌舞升平時,什麼才是推動這個民族在未來充滿變數的世界裏,繼續披荆斬棘的精神動力呢?是文化,是根植於人們内心深處的文化!
那麼,什麼樣的文化才是決勝於將來,決勝於列强環視、艱難處境下的中國,最應有的文化呢?
那就是至真至純,源於天地之至道的華夏道統文化,以及强悍自主、强勢生存的文明狀態。如何復興這一文化,才是在稀疏平常的將來,最應關注的大事。
而文化復興的關鍵,在於正個社會氛圍是否崇尚英雄、是否充滿正氣、是否有一種强悍自主的民族精神。
曾經那種强悍的英雄氣概,已失去太多了。但我們畢竟是一個底蕴深厚的民族,那個魂還在。時勢造英雄,只要黨魂、軍魂、國魂還在,英雄人物還會成批出現。
線在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恢复,尤其是精神领域,迫切需要培植、弘揚强悍自主的民族精神,所幸我們的集體審美已經發生巨變,正氣正在回歸,崇尚英雄的氛圍正在形成。有正氣,國家就會走上正途!
結語:
在這滄桑輪迴的蒼茫大地上,我們随時能聽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抗擊疫情取得決定性胜利到脱貧攻堅的中國奇迹,從各個領域的偉大鬥爭到萬眾一心、民氣可用,一步一步我們走來,看似很慢,其實進展遠比我們預想來的快。
非常慶幸我們生於這個偉大的時代,與我們的民族一起盪氣迴腸!
**為什麼美元信仰很難被幹掉?
世界上有一種讓人最難割舍的東西,在經濟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沉没成本】。當美元綁定的財富越多,違心違背客觀規律唱多美元的人力量越大。
貨幣戰爭看不見硝烟彌漫,俯視之下却是血流成河。勝利者權杖上的紅寶石摇曳著嗜血的光芒,却不見王座之下尸骨累累。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誰擋下了張學良的口述歷史;論英雄;台灣陷入塔西佗陷阱;市場決定產業趨勢
**最愛的人,擋下了張學良的口述歷史
歷史學家唐德剛曾撰" 花花公子、軍事家、政治家---論三位一體的張學良將軍"一文稱 : 若沒有西安事變,張學良只能是個不同於其老子的新軍閥,成不了歷史人物。"張學良讀後甚為欣喜,問"唐德剛是誰 ? 文章寫得好,正合我心。" 1989年,兩人在喜來登飯店搭上線,少帥表示他也想寫一部像"李宗仁口述回憶錄"那樣的書,請唐德剛執筆。可謂雙方各取所需,西安事件或將撥雲去霧,將是史學界一大樂事也 !
張學良晚年說" 于鳳至是最好的夫人,趙一荻是最患難的妻子、貝太太( 蔣士雲 )是最可愛的女友,我的最愛在紐約。" 1991年0310,90歲的張學良帶著夫人趙一荻離台赴美舊金山,玩了四天後,少帥就由孫兒與孫媳陪伴飛往紐約會見蔣士雲貝夫人,並進住了貝太太家中 3 個月。蔣士雲表示" 我一定要讓半生歷經苦難的漢公,在我這兒真正感知到人生的樂趣。"少女時代的深情,50餘年後未曾稍減。 身體欠佳的趙一荻留在舊金山,由女兒張閭瑛照顧。
"夫人"是官稱,也是元配的尊稱。生三子一女。帥府諾大家務的上下度支、內外賓客周旋,調和鼎鼐,還要管理一群爭風吃醋的妾嬪,著實不易。加上于鳳至還比少帥年長,少帥稱呼她是姐姐,大事如是否易幟,也要找姊姊參讚。內含有一絲"敬畏"感恩之情。如此,男女之間的柔情就弱了。她確實愛張學良,1940年陪伴度過四年顛沛流離的羈押生活,因乳腺癌赴美洛杉磯就醫,自此50年,兩人再未能見面。憑著"為救漢卿,我要奮鬥到最後一息"的信念,戰病魔、投股票,搞房地產有成,買下英格麗.褒曼和伊莉莎白.泰勒兩棟相鄰故居別墅,並按北平故居的樣式布置。她也為兩人爾後在玫瑰園公墓的墓地、墓穴都準備好了。
當她看到台灣媒體一篇"西安事變懺悔錄"文章,貶斥張學良,乃大呼是假的,偽造的。遂聯絡中外一班學者,奔走呼號,洛杉磯太陽報首先採訪于鳳致,紐約時報跟進砰擊,掀起一股營救張學良的媒體大戰。此舉觸動了蔣介石的紅線,起了殺張學良的心,幸張群等勸說老蔣,並飛往于鳳致住處勸她與張學良離婚,于斷然拒絕。後于鳳致在與張學良通電話,少帥說"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為了漢卿的安全,她最終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但對外始終以張夫人自居。
1991年0130,墓碑刻著" 張學良先生髮妻張于鳳致女士之墓"。可惜,獨留青冢,足證癡情,令人掬淚。于鳳至死後,張學良攜趙四去她的墓前拜祭,聽她生前情意,撫碑長嘆: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多半生的等待,換來一句話,深眠地下的于鳳至,再也聽不到了。
"妻子"是庻民男子配偶的稱呼。就是日常夫妻生活,想守過一輩子的人。少帥被軟禁50餘年,生活全賴趙四不離不棄。當年,一個16、一個27,兩人舞會相識,一見鍾情。趙四用情之深,不惜脫離父女關係,私奔瀋陽。到過瀋陽帥府官邸大院的人會知道,大院內沒有趙四的居處,非妻非妾,少帥只能在圍牆外另築一院落給趙四。1964年0704報紙標題「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已相伴35年的兩人才舉辦婚禮,趙四算是有了名分。也是首度公開披露張學良的生活。 兩人相依相偎 72載。2000年6月22日 , 趙一荻去世 , 2001年10月15日 , 張學良去世。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合葬在了一起。自此,糾葛了大半個世紀的愛恨糾葛終於落下帷幕,留給後人無限唏噓。
蔣士雲17歲時隨父親首次見到了少帥,情竇初開就嶄露情愫,芳心暗許。20歲時風姿綽約,再次見面就一同出遊,甚為愜意,決定要不計名分要和少帥在一起。愛情沒有先來後到,她當然知道元配是于鳳致,只是忽略了同為愛情不計名份的另一位少女趙四。當她完成巴黎的學業,第三次回到北平,才知道趙四已經和張學良有了愛情結晶。不甘居同為"四小姐"的趙一荻之後,失望之餘,去義大利旅遊,不久就嫁給也正在羅馬因情傷度假的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成了貝聿銘的繼母,貝聿銘只小繼母五歲。貝祖詒與蔣士雲有一女兒。住在紐約 。張學良去時,貝祖貽1982年已經去世。
在一次小型宴會上,唐德剛重提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為張學良寫傳之事,雙方約好日期見面詳談。約期前三天,唐致電蔣士雲提醒,不料蔣士雲卻說" 漢公去佛羅里達了 "。事後才知道,蔣士雲說了謊話,因為邀約張學良的人太多,她怕漢公的身體受不了,或許還有不願意她與漢卿難得不多的相處時間,都被亂七八糟的人、事給霸佔了。口述傳記的正事也就被攪黃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三人先後離世,西安事變的歷史謎題,也就永遠無法還原再現了。2016年,蔣士雲去世,享年104歲。
藍與黑的作者王藍在開篇語說 : " 一個人 , 一生只戀愛一次是幸福的 . 不幸 , 我剛剛比一次多了一次 . ” 但不適用在張學良身上。張學良一生可謂,處處留情,處處得意。其他的花花草草不提,僅這三位優秀女士,就一個男人來說已太幸福了。套句張學良的打油詩 : 天下英雄皆好色。我非英雄也好色。只是此處的色,應該解釋成形形色色多樣化的意思,不宜單認為是情色。
**論英雄
英雄 :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自信的人遇事,反求諸己;自卑的人,諉過他人。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脫胎自老子《道德經》。《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更聰明;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更強大。
「敗莫大於不自知」,但自知不易,人有時不但不自知,而且安於自欺。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人準備趁機偷一口鐘。他想要背著鍾逃跑,但鐘太大,沒法背;於是他想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哐哐哐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我們熟悉的「掩耳盜鈴」寓言就出自這個「掩耳盜鐘」故事。《呂氏春秋》評論:「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那就太糊塗了。
自知是成人之始,自勝是成事之基。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原名李鴻基。李鴻基自幼跟隨父親李守忠學拳習武。有一次,他和夥伴劉國龍比試抬舉關帝廟前的一座鐵爐。劉國龍舉之不動,而李鴻基只手舉起繞殿一周,眾人喝彩。廟內道士對李鴻基說:「汝父行善,所以生你如此神力。」李鴻基卻回答道:「大丈夫當自成自立,若株守父業,豈男子乎?」後來,他便改名為「李自成」。
自立自成的李自成是自知自勝,對於個人,他磨練意志、以身作則;對於起義軍,他嚴明軍紀、決不放縱;對於老百姓,他均田免糧、秋毫無犯。當時百姓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可是入主北京後,李自成為勝利所陶醉,因奢靡而腐化。短短42天,那個自知自勝、與明軍周旋18年的李自成一去不返,只得倉皇出逃、迅速敗亡。
李自成敗亡300年後,郭沫若寫出了《甲申三百年祭》,回溯反思這段歷史,也在警醒當時的中國。毛澤東覆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李自成這位農民起義的大英雄,並不是敗給了敵人,而是敗給了自己——遺忘初心,不再自知;沉湎慾望,難以自勝。
自信的人聞過則喜、樂於自嘲、雲淡風輕、兼收并蓄、坦蕩蕩、找原因、著眼未來、追求進步。
自卑的人永遠正確、善於自誇、花團錦簇、唯我獨尊、愛遮掩、找藉口、沉迷過去、糾結勝負。
**台灣陷入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就是,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遠的不說,鳳梨與AZ疫苗的風風雨雨,誰還會相信農委會、衛生部的宣傳空話 !
意識形態僵化之所以即刻會帶來國家顛覆,其原理用以下這句話就能够概括:【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够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當謊言盛行,災難就將降臨】。台灣的輿論氛圍不就是嗎 !?
這句話在政治中的解讀就是治國方略千千萬,面對不同的形勢采取的方略也應該是不同的。意識形態僵化就如同獨尊某術,專任一家,罷黜百家,最後剩下的必然是政治謊言,誅心將會成為政治主流,所有人在人人自危下只能賣力地歌功頌德,最後必將吞下國家傾覆甚至民族滅亡的苦果。
**市場經濟--- 市場決定產業趨勢
直流電VS交流電;大錄影帶VS小錄影帶;液晶VS電漿;Wifi vs WiMax...,類似這樣的爭論,在當時都說得頭頭是道,各有優點,輸贏要靠市場檢驗。市場在中美兩國,失去市場,技術再好,優點再多沒用,孤芳自賞。
2020年12月,豐田(Toyota)汽車集團社長豐田章男向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表示,電動車被過度炒作,政府提出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目標並不現實。此話一出,中國小鵬汽車創辦人暨執行長何小鵬在微博上「回應」:「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宣布正式完成對Nokia的收購。時任Nokia執行長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在記者會尾聲表示,『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Nokia高管情不自禁地落淚。 」
這段話既暗喻傳統汽車強權應居安思危,也展現出中國電動車業者「彎道超車」的遠大企圖。大陸正要藉此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彎道超車,徹底顛覆油燃車。日本的路徑依賴、害怕產業崩盤帶來的大失業潮...,使日本不願面對純電動車發展,越晚,投入成本越大將越難以改變 。
繼巴菲特於2008年9月金融海嘯後入股比亞迪,以每股8港元買入2.25億股,耗資18億港元。特斯拉將以現金與特斯拉股權各半的方式,取得大陸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二成股權,交易金額高達36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在巴菲特的奧援與特斯拉的品牌、通路等資源支持下,可能築起一道讓電動車產業新進者難以跨越的高牆。
特斯拉、比亞迪分別為全球第一大與第三大的電動車品牌,兩強結盟,將大舉改變電動車產業的生態,與正踏入電動車事業的鴻海(2317)正面交鋒。
中國不只目前電池芯產能佔全球77%,全球2029年前規劃籌設的鋰電池產線有七成座落在中國。
中國抓住的國際電動車命脈不只電池,還有電動車心臟——馬達材料。現今電動車馬達有兩種主流技術:「永磁馬達」及「感應馬達」。永磁馬達效率高、體積小、成本較高;感應馬達成本低、可靠性較高、較耗能。
特斯拉仰賴台灣富田電機的感應馬達,近年車款更採永磁、感應雙馬達並行,取兩者所長。但永磁馬達的核心磁石脫離不了稀土。中國佔了全球六成稀土礦產,是一大有力籌碼。少了稀土,從F-35戰機到電動車,全得停止生產。
今年1月間,中國開始緊縮對稀土的開採與出口,大有對美國相關供應鏈試探稀土依賴程度的意味。
現在傳統車廠的處境,宛如當年被智慧型手機擊倒的諾基亞,「如果照目前速度走,將會非常辛苦。但一個大問題是,我們改變得夠快嗎?」短短10年,電動車的電池能量密度翻倍,同時價格大幅下降近九成,電池成本愈低、續航力愈長。
這代表電動車才正要高速發展。「電動汽車品牌不再需要燃油車那麼大的資本投入,」卓永財觀察,傳統車廠引以為傲的百年引擎技術門檻,反而在電動車開發上成為包袱,給了新創公司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
手機每個月會遠端更新你的作業系統,汽車也會走到這一步,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緬甸與亞美尼亞----- 一對與軍政府勢力鬥爭的難兄難弟
緬甸
就以昂山素姬女士來說吧,她的父親是軍閥(也是英雄),老公和孩子都是英國(前殖民宗主國)人,妥妥的裸官,能號召那麼多緬甸人上街為其呐喊,也算是異數。
平心來說,自2015年以來,昂山素姬治理緬甸這幾年,成績很差。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成績理當成為民眾上街抗議的對象。
緬甸和泰國的政治生態差不多。隔壁的英拉之前治理泰國的成績單,比昂山素姬在緬甸的好多了,還是被泰國街頭運動給轟下台(如今還在流浪)。而昂山素姬的支持率大幅上升,而且還被視為緬甸未來之希望。
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大致這麼幾條:
根源一,歷史周期使然。任何國家走向工業文明周期時,都有這樣一個過程。
根源二,緬甸軍政府幹得不咋樣,搞了那麼多年,既没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統一,也没有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得實惠。
根源三,緬甸那個位置很重要,自古以來為域外大國博弈之重點。
緬甸社會的意識形態(佛教)源自於印度。緬甸的很多民族,則是從雲貴高原沿著怒江-薩爾温江,獨龍江-伊洛瓦底江南下,社會型態上淚似中國。
中國的大王朝,如元、明、清,都會試圖把緬甸納入統制範圍。
後來英國占領印度,向中南半島延伸,把緬甸從清朝的藩屬國變成殖民地。随後日本進攻東南亞,再次占領緬甸。所以緬甸的特色,總是不停地臣服域外大國,但總能神奇般滿血復活。
二戰之後,緬甸終於不用對外臣服,但又成了美國、蘇(俄)、中國等大國博弈的場所。緬甸的這種複雜性系統體現在緬共身上。
02 緬共那些事
時間回到1936年,整個地球村處於世界大戰前夜,各國局勢動盪不安。
那時緬甸還是英國殖民地,内部矛盾重重。仰光大學的學生們也在鬧學潮,其中兩位能折腾的年輕人被校方開除,加入了一個叫“我缅人協會”(德欽黨)的組織。他們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吳努與昂山。
吳努,二戰之後緬甸唯一的文官政府。昂山,被尊為緬甸的民族英雄,也是昂山素姬的父親。
随後的1937年,就是日軍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那年,“我缅人協會”再次壯大,其領導層包括昂山、吳努、德欽丹東、德欽巴欣等年輕人。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有理想且熱血,接受馬列主義。“我緬人協會”有點類似緬甸的共產主義小組。
1939年8月19日,緬甸共產黨正式成立,昂山被選為總書記。領導層還包括德欽巴欣、德欽巴登。但是這些熱血的理想主義者,也是矛盾重重。他們很快分成兩派。
昂山為首的一派,主張學習中共,走緬甸特色的獨立鬥爭道路;可以理解為緬甸本土派。另一派首腦是德欽巴欣,主張親蘇,獲取蘇聯的援助;類似緬甸的國際派。
1940年,決心效仿中共的昂山决定到延安取經。同年8月,昂山帶著緬甸共產黨的介绍信來到中國。他選擇走水路,但是在抵達廈門時,被日本特務軟禁。昂山這番遭遇,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緬甸的歷史。
1940年的日本,處於進攻東南亞的前夜。在和日本人接觸之後,經過幾番思索,昂山決定利用日本人驅逐英國人,便從廈門改道,前往日本。1941年3月,昂山秘密潜回緬甸,召集追随者(當時的“人民革命黨”領導人覺營、巴瑞等)開會,商量“聯日反英”的事兒。
緬共的旗號是抗日。所以從那時開始,昂山脱離了緬共,可見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並不堅定。缅共遭遇了第一次挫折。
日本侵入緬甸之後,取代英國成了新殖民者。但日本人比英國人更加瘋狂。1943年8月1日,日本導演了“緬甸獨立”。巴莫(典型政客,先與英國合作,後與日本合作)担任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昂山為國防部長,吳努為外交部長,用中共思維看,都是緬奸)。
吳努和昂山一樣,也脫離了緬共。随著日本衰亡,緬共的抗日統一戰線,魅力逐漸增大。但緬共病没有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日戰略,而是在1944年,也就是日本敗亡前夕,和昂山與吳努组成“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尊昂山為最高領導。
二戰後,昂山主張和重回緬甸的英國人緩和關系,遭到緬共的猛烈抨擊。昂山通過一系列手段把緬共排擠出“同盟”。此時緬甸内部矛盾重重,右派與昂山決裂。
在各方矛盾發酵之下,1947年7月19日,昂山在部長會議視舉行會議時,被緬甸右派愛國黨主席吳素所派殺手刺殺,年僅32歲。昂山遇刺時,昂山素姬年僅2 歲。
緬共的遭遇非常坎坷,不論和吳努的文官政府,還是後來的歷屆軍政府,總是存在巨大的分歧。不僅如此,内部還分裂成“紅旗共產黨”(親蘇)與“白旗共產黨”(親中),逐漸迷失自我。這些都是後話。
03 昂山素姬
昂山被刺殺之後,緬甸獨立建國(1948年),吳努成為首任總理(當時緬甸是内閤制),幹了好幾任,而且比較注重經營與中國的關系,多次訪華。
昂山素姬的母親,和吳努政府有合作,在1960年担任駐印大使。15歲的昂山素姬由此離開緬甸,去印度求學,並在那裡繼承了甘地的非暴力運動思想。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幫助印度赢得獨立,但並没有擋住印巴分裂。
什麼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你打我,我不還手;你罵我,我假裝聽不見;但我就是不聽你指揮,坐在那裡跟你耗。由於印度人習慣苦思冥想,又有瑜伽絕學附體,而且可以不關心今生今世;所以没有人能耗得過印度人。最終甘地把英國人耗走了。
你想抓我去坐牢,也没問題,所以甘地經常坐牢。能通過坐牢的方式獲取權力,古往今來也就甘地與曼德拉寥寥數人。這種套路别人很難學;但昂山素姬學起來,問題不大,原因有兩個。
原因之一,緬甸和印度是鄰邦。
當年佛祖在尼泊爾的菩提樹下悟道成功之後,佛教思想很快從印度傳到緬甸。兩國在歷史文化方面的諸多類似,給昂山素姬學甘地打下基礎。
原因之二,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源自於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不為惡”,本質上是基督的救世思想,很容易被西方接受。
昂山素姬離開印度之後去了英國,在那裡結婚生子,並且接受了歐美主流價值觀。1988年,昂山季素姬回國搞非暴力運動,立刻受到很多緬甸人追捧,同時受到英美主流聲音的認可。且昂山素姬本人也比較拼。
1989年4月,昂山素姬帶著一幫人和緬甸一組軍隊相遇。領頭軍官用槍指著昂山素姬的隊伍,試圖用野蠻的方式將它們驅散。
昂山素姬先是冷靜地讓眾人退到一邊;然後她自己在民眾與軍官眼前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走到士兵面前,用自己的身體堵住士兵的槍口。當時官兵也矇了,没想到遇到這麼不要命的主。
軍人欺負老百姓,相當於硬的欺負軟的。但昂山素姬擺出不要命的架勢,士兵也慌了。軍官命令士兵不要開槍。昂山素姬一戰成名。那一瞬間奠定了昂山素姬在緬甸的歷史地位,成為緬甸民主化進程中的標竿。她勇敢的舉動,頗有甘地與曼德拉的風采。
西方一看,可以啊,諾貝爾和平獎給她一個!鼓鼓勁。
但緬甸終究不是印度。緬甸軍方可是狠角色,心情不爽就把昂山姬素抓捕起來。
04 軍方
緬甸軍方最牛的地方就在於:軍方似乎没有為緬甸幹成什麼事;但是在緬甸,没有軍方支持,誰都别想成事。
自從吳努政府被推翻之後,軍政府一茬接一茬,不僅緬甸老百姓審美疲勞,連軍方自己都感覺要改變統治模式。於是軍方一合計,要不搞選舉吧,換個花樣。
1991年,昂山素姬第一次参加選舉。緬甸老百姓一看,昂山將軍的女兒啊,長得來挺好看呢,怎麼這也不會比軍方那幫人差吧,就選她了。
軍方一看結果,自己怎麼失敗了?然後告訴大家,不好意思,之前是逗你們玩的,選舉结果不算數。至於昂山家的漂亮女兒,抓起來,關了。緬甸老百姓一看軍方的架勢,就當看熱鬧吧,但無形之中增加了對昂山素姬的同情。
昂山素姬認為效仿偶像甘地的時間到了,坐牢就坐牢,我忍了,看誰熬得過誰。
就這樣,昂山素姬把自己從魅力四射的美女,熬成乾巴巴的的老太婆。嗯,起碼從外在衰老的氣質上,她越來越像甘地了。但是在緬甸的威望越來越高。
原本緬甸人認為昂山素姬可能只是代表西方利益的演員。随著時間推移,她表現得越來越像緬甸愛國者。終於,軍政府熬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實在搞不好經濟,也搞不定各地軍閥。眼看中國改革開放成績不錯,也想學習。
奈何軍方蠻横慣了,幹不來文明發展的事 。於是軍政府又想起昂山素姬,覺得她在國際社會和緬甸内部威望都不錯 。
於是乎,在2015年,軍政府又告訴大家搞選舉。緬甸老百姓又選了昂山素姬。這次軍方没有耍流氓,承認了選舉結果。
昂山素姬上台之後,美國針對緬甸多年的經濟制裁撤了,國際援助也多了起來,看似效果還不錯。但緬甸經濟並没有騰飛。
昂山素姬的支持者們認為,經濟搞不好的根源在於軍方桎梏太多。2020年選舉,昂山素姬的民盟取得壓倒性優勢,到了可以修改憲法的地步。如今緬甸實施的是《2008年憲法》,軍方給自己量身定做的,充分保證軍方權力。如果要修改,那是要動搖軍方根基的。
昂山素姬或基於年紀已老的時間壓力,亦或基於選舉大勝的自我膨脹,決心要推動修憲,操之過急,遂把軍方逼入了死角,軍方只能困獸猶鬥做最後掙扎。況且,在選舉過程中,部分地區確實存有不當事件發生。
於是軍方又說,選舉有欺詐,又把昂山素姬給抓捕了。
但這一次,昂山素姬不打算再忍(因為她已經没時間繼續忍了),號召支持者抵制軍方政變。緬甸人上街游行的力度,空前强大。双方博弈空前激烈。如今的昂山素姬處於曼德拉的角色。
05 角色
當年的曼德拉,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終於拿到南非的統治權。
但是曼德拉最終没有帶領南非騰飛,反而造成精英流失。馬斯克之所以從南非去美國,很大因素在於曼德拉统治南非帶來的混亂 。
如今的緬甸軍方雖然很扯,但勉强能維持緬甸局面。如果昂山素姬如同曼德拉一樣拿到緬甸實際意義上的统治權,能搞定緬甸各地的軍閥嗎?很難 。
按照昂山素姬的招數,緬甸大概率變得更亂 。
分析了這麼多,很容易發現,不論甘地還是曼德拉,都不是緬甸的解藥。緬甸的未來,部分決定於內部權力鬥爭,部分決定於國際政治的地緣勢力博奕。緬甸內部權力鬥爭,很明顯是有理想光環的昂山素姬和扎根已久的軍方之間展開。誰勝誰負不知道,但不論誰勝,只要大國的手還在,在可預見的未來,緬甸政局肯定持續混亂。( 這和亞美尼亞當前的政局極為相似 )
附記 :
緬甸是世界上極少數有名無姓的國家。以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的名字為例,「昂山」來自其父,「素」和「姬」則分別取自母親和祖母的名字。
提到緬甸人姓氏,許多人可能都有個共同疑惑,那就是為何緬甸很多名人都姓「吳」,例如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吳丹(U Thant)、前總統吳登盛(U Thein Sein)、首任總統吳努(U Nu)、前獨裁軍政府領袖吳奈溫(U Ne Win)。其實,那個「吳」並非姓氏,而是一個稱謂,比較接近日文的「さん、君」,而非同中文的「先生」用法。稱謂放在前面。
2012年,歐巴馬訪問被美國經濟制裁多年的緬甸,在與時任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會面時,發生一件糗事,那就是歐巴馬把登盛名字叫錯了,稱呼對方為「盛總統」(President Sein)。依西方文化觀點來看,第二個名字理當就是「姓」,但事實上緬甸人並沒有姓氏。而這樣截斷對方名字來稱呼,在緬甸文化裡是相當親密的行為,大概只有女性稱呼枕邊人時才會如此親暱。所以歐巴馬當時的口誤,讓緬甸網民有些啼笑皆非。
由於沒有姓氏,在緬甸填寫各式表單都只有名字這一欄位,然而出國時,緬甸人就常會遇到因名字而束手無策的情況。尤其訂機票都會強制要求填入姓和名(有時還有中間名),緬甸人只好無奈地把名字分拆填入姓和名字格內。若名字只有一個字的人怎麼辦 ? 胡亂編、加一個,又與護照不合,很麻煩。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的政壇其他國家的政壇不一樣,亞美尼亞是一個以亞美尼亞,那卡地區和亞美尼亞僑民“三位一體”的國家,三者都不可或缺,亞美尼亞本土自不必說,亞美尼亞僑民每年都對亞美尼亞有大筆的捐款,維繫這各國家的生存。
在和阿塞拜疆的那卡戰爭戰敗後,亞美尼亞政局動盪,反對派乘勢而起,指責現任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陽簽署的協議“喪權辱國”,批評聲不斷。
而帕希尼陽本人也出言不慎,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亞美尼亞發射的俄製“伊斯坎德爾”導彈僅有10%爆炸,存在嚴重問題,導致亞美尼亞在納卡戰爭中節節敗退。有激怒俄羅斯之嫌 !
由於此前的採購是前總理薩爾基相負責的,此舉暗指薩爾基相在武器採購中有腐敗行為,一下子激化了亞美尼亞内部的矛盾,亞美尼亞第一副總參,納卡戰爭中做出功績的“民族英雄”蒂蘭·卡恰蒂安隊帕希尼陽嘲笑一通,說不能通過電話來了解武器的問題,暗指帕希尼陽依靠街頭運動起家,對軍事一竅不通。随後帕希尼陽對卡恰蒂安免職。
亞美尼亞總參部立即發布一封聲明,稱亞美尼亞一直很有耐心的容忍了現政府對武裝部隊的攻擊,但是一切都有限度,認為現總理帕希尼陽無法在危機時刻為亞美尼亞做出適當決定,要求帕希尼陽辭職,全總參部的人都在落款出簽名。
而帕希尼陽則反手指責總參部部搞“陰謀兵變”,在Facebook上宣布對總參謀長奥尼克·加斯帕里安解職。亞美尼亞總統兩次拒絕批准解職,随後帕希尼陽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亞美尼亞互相衝突。
俄羅斯呼籲亞美尼亞各派政治力量保持克制,在法律框架内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維護亞美尼亞國内局勢的穩定。
這次事件特别奇怪,如果亞美尼亞總參謀長真的要發動兵變,很簡單:他壓根不需要去發表聲明,直接派遣一些部隊可以立即接管政府,鑒於帕希尼亞陽最近的表現實在讓人搖頭,即便是真的直接把這一屆政府推翻再搞選舉,也不是多費事的事情。
但是並没有,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温没有半點的兵變迹象:士兵依然在軍營,議會,政府,國家電視台,國家銀行以及該國的金融機構也没有被占領,機廠和互聯網也没有被封閉,總參部也没有使用軍對迫使帕希尼陽簽署什麼文件。
從帕希尼陽上台到現在,似乎一切事情都非常的詭異。【帕希尼陽似乎有意的和俄羅斯鬧僵】。
2013年,他投票反對亞美尼亞加入俄羅斯領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聲稱是威脅到了亞美尼亞的國家安全和主權,損害亞美尼亞和周邊鄰國的關系。
2016年,帕希尼陽又提出了“更為中性的外交政策”。並且公開說亞美尼亞應該“發展基於主權的亞美尼亞防控體系,為什麼我們的防控體系聽從俄羅斯的命令?”“俄羅斯不能被視為亞美尼亞安全的真正保證者,與俄羅斯這種協議只會給人一種安全的幻想。”
但是2018年,帕希尼陽在上台後又反轉了態度,說不會退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聲稱與土耳其關系不好,與俄羅斯在亞美尼亞的基地没有任何異意。
2019年,帕希尼陽在大規模群眾集會中聲稱:“那卡地區屬於亞美尼亞,就這樣。”
從帕希尼陽左跳右跳的聲明來看,似乎帕希尼陽有點精神分裂,外界一般把帕希尼陽作為“親西方分子”,並且把那卡戰爭歸咎於帕希尼陽的“自作自受”,帕希尼陽也縱横政壇這麼多年了,是真的如此幼稚麼?
1988年,第一次納卡戰爭爆發,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種族屠殺和戰爭不停,1992年,亞美尼亞獲得了這次戰爭中最重要的勝利:攻克舒沙。在攻克舒沙戰役中,有一個人脱穎而出---羅伯特·科恰良。
羅伯特·科恰良出生於蘇聯,1972起在蘇聯軍隊中服役,1988年,科恰良積極參與了那卡地區脫離阿塞拜疆,加入亞美尼亞的活動,成為"卡拉巴赫"運動中的重要組織者,同時成為亞美尼亞蘇维埃共和國最高蘇维埃代表。1992年8月,成為國防委員會主席,這個機構權力極大,在戰爭中擁有所有的權力。
謝爾日·薩爾基相,1954年出生於納卡地區,與科恰良一樣,在纳卡戰爭中領導納卡自衛隊委員會,是納卡戰爭時期的指揮官,並且在1990年當選亞美尼亞國民議會副議長。
再看看納卡戰爭之後,羅伯特·科恰良,1997到1998年,担任亞美尼亞總理,1998年到2008年,任亞美尼亞第二任總統。
謝爾日·薩爾基相,1993到1995年,任亞美尼亞國防部長,此後又接連担任安全部長,内務部長,亞美尼亞共和黨議會主席。2007年,被總統科恰良任命為總理。
2008年謝爾日·薩爾基相當選亞美尼亞總統,任命科恰良為總理,並且在2013年聯任。
2018年,亞美尼亞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任命謝爾日·薩爾基相為總理。期間以帕希尼陽發動大規模群眾運動,導致其下台,辭去總理職位。
看看羅伯特·科恰良和謝爾日·薩爾基相互相任命為總理,有没有普梅二人轉相似的感覺?
這就是亞美尼亞政壇赫赫有名的“卡拉巴赫派”,這個政治派别起源於納卡戰爭,長期以來,卡拉巴赫派長期控制著整個亞美尼亞的政局,類似隋唐的關隴貴族集團,一直到帕希尼陽上台。
由於卡拉巴赫派是通過戰爭上位的,因此亞美尼亞軍方長期傾向於卡拉巴赫派,由於卡拉巴赫派的當政,納卡地區的居民自動擁有亞美尼亞公民的身份,可以参與亞美尼亞的政治,享有很高的國民地位。
但是亞美尼亞的公民却不是納卡地區的公民,納卡地區的政治權利僅限於納卡地區的人民。亞美尼亞版的一國兩制。
帕希尼陽通過街頭運動起家,並且担任總理後,很快發現一系列問題:他根基薄弱,根本推不動改革,於是想要解散議會。
在已經執政後,由於帕希尼陽和共和黨矛盾重重,但是105個議會席位,共和黨就占了50席,之後,帕希尼陽改變策略, 把矛頭指向埃里温市市長,指責其腐敗,該市長是共和黨的高層,節果帕希尼陽大獲全勝,把埃里温市長更換為帕希尼陽的支持者。
共和黨在失去首都市長這個關鍵職位後,開始搞關於修改議會規程的法案,帕希尼陽故技重施,再次搞群眾集會,反對法案通過,又一次大獲全勝,還辭退了支持這個法案的部分其他黨派高官。
2018年10月16日,帕希尼陽宣布辭職,根據憲法,總理辭職後,議會如果没有能在兩輪選舉中選出新總理,則議會自動解散,果然兩輪没有選出新總理,議會被解散,由於没有新總理,帕希尼陽依然担任代總理。
經過再次選舉後,帕希尼陽的政黨獲得了70.42%的選票,成為絕對多數黨,而前執政的共和黨由於得票率没有過5%,連議會門檻都没有進。
帕希尼陽可以說是議會權謀與街頭群眾運動操盤的高手,予取予求,接連成功,而共和黨縱有過去戰績為政治資本,也與前宗主國蘇聯---俄羅斯維持著聯盟關係,但內政與經濟發展肯定不行,不然,何以選舉5%的門檻都達不到 ! 這樣的政黨也該解散消失了。
無論帕希尼陽多麼努力,都無法掩蓋他所在派系的缺點:人才的匱乏。
帕希尼陽及其領導的政黨聯盟是街頭革命上台的新政治力量,他任命的新的副總理季格蘭,年僅28歲,此前從没有過行政經歷。亞美尼亞最重要的部門僑民部部長馬希塔爾,1990年生,2013年才取得碩士學位。政治素人驟掌大權,風險性極高。
當然最頭疼的還是軍方,帕希尼陽街頭運動起家,而軍方長期以來都是卡拉巴赫派的人物,且軍方本身就比較獨立,帕希尼陽哪裡插得進手?
但是,如果軍方全軍覆滅呢?
只要發生納卡戰爭,亞美尼亞軍方就不得不和阿塞拜疆進行戰鬥。
如果赢了,帕希尼陽將會成為民族英雄,威望進一步高漲。
如果輸了,卡拉巴赫派會受到最嚴重的的打擊,帕希尼陽求之不得。
無論輸赢都對帕希尼陽有利。
納卡戰爭中發生的一系列詭異也看得出來,2020年10月10日,俄羅斯宣布調停,在俄羅斯的壓力下,兩國達成停火協議,10月14日,亞美尼亞前國防部長戴维·托農陽督促帕希尼陽和阿塞拜疆談判,但是帕希尼陽拒絕。
實際上到10月10日的時候,納卡戰爭大局已定,帕希尼陽這個拒絕很讓人生疑。從帕希尼陽當總理那一刻開始,一直表現的比植掌軍權的卡拉巴赫派要强硬的多的多,帕希尼陽真的不知道亞美尼亞的國力比阿塞拜疆弱嗎?恐怕不是吧。
丢了納卡地區,對於亞美尼亞人來說,似乎是一場浩劫,但是對於帕希尼陽本人來說,第一,甩了納卡的包袱,第二,根除了卡拉巴赫派,第三,納卡地區的政治勢力從此無法再插足到亞美尼亞,一舉三得。
卡拉巴赫派長期和俄羅斯交好,而亞美尼亞在安全上又必須依賴俄羅斯,只要卡拉巴赫派覆滅,俄羅斯將不得不和帕希尼陽打交道。但以【放棄領土】來贏得政治權力,未來的反作用力衝擊定然不小,歷史上的指責也是千秋萬世。
亞美尼亞的政局會如何發展,部分取決於國際爭至的大國博奕,部分取決於內部權力鬥爭,內部權力鬥爭,很明顯是以街頭運動起家的總理帕希尼陽和扎根已久的軍方卡拉巴赫集團之間展開。誰勝誰負不知道,但不論誰勝,只要大國的手還在,在可預見的未來,亞美尼亞政局肯定持續混亂。( 這和緬甸當前的政局極為相似 )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珠粹集
**真正對的人,相處起來都很舒服。
凡是費勁的關系,都是錯的關系。如果一種關系讓你覺得很累,那就随它自然而然地結束吧。
最好的關系,是相處舒服。最好的關系,是相處不累。那些可以讓我們卸下偽裝面具,自在舒服的人,才值得我們相處一生。什麼是最舒服的關系?
最舒服的關系就是這樣——自在随意。不必思前顧後,不必刻意偽裝,不必刻意討好;不必黏黏糊糊,不必猜猜忌忌,我是什麼樣,就表現出什麼樣子。舒服,自在,心安,随意。舒服的關系,連沉默都很舒服。友情,愛情皆如是。
到了一定的年紀,真的没有精力再去討好誰了,任何一段費盡心思才能維持的感情,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跟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不同的起床時間,代表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職業。
5點起床的,一般是老年人和家長;6點起床的,多半是學生群;7點起床的,大多是上班族;10點之後起床的,要麼是無夜遊民,要麼是餐飲、娛樂業的從業人員;下午2點之後起床的,是一群晝夜顛倒的夜貓子。
早起這件小事,看著不起眼,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起初相談甚歡,相見恨晚,最後關系却慢慢變淡,能一直聯系的已寥寥無幾。所有關系的變淡,說到底是因為頻率不同。
《易經》上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意思是: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同頻的人才會久處不厭。
所謂頻率相同,不過是朋友之間的理解和懂得;夫妻之間的欣賞與包容……頻率相同的人,懂得傾聽,而不是爭辯;懂得你的言外之意,理解你的山河萬里,尊重你的與我不同。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像品一杯好茶,越到後面越覺得唇齒留香,身心舒暢,不管多少年過去,都不會對彼此感到厭煩,相處起來依舊十分舒服自在。
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相處就像兩架條頻收音機,你永遠不准那個頻率,那就永遠聽不到我的心聲。
真正的知己,頻率一致,三觀相合,不用太多言語,不用太多討好,自有悠悠琴音,深入彼此之心。只有遇到一個靈魂能與之共振的人時,我們的生命才不再孤獨。
人生很貴,請把時間留給相處舒服的人。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址起善良的旗幟;是風光霽月,暗室不欺;是積德不需要人見,善意匡如清流。
01 真正的善良,不讓人感到難堪
在《道德經》里有一句話:「善行無轍跡。」其實真正善良的人,常常是不張揚,不喧嘩,甚至也毫無施予,施捨和憐憫的痕迹。而是給到別人最熨帖,最自在,且最舒服的關照和溫暖。
02 真正的善良,懂得給人留體面
其實,一個人的善良,既要給到他人實際的幫助,也要學會給他人留幾分自尊和面子。很多人好心,雖然辦了好事,卻灼傷到了別人的自尊心,或讓別人感到顏面盡失。
中國有句古話說:「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關心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用他的自尊作為接受善意的代價,恰恰是要顧及到他的體面。在不動聲色的幫助中,給人留幾分默不作聲的成全和推己及人的周到。
03 真正的善良,讓人沒有心理負擔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
有時別人幫了你一個,哪怕微不足道的小忙。道聲謝,亦或盡份心,就總覺得欠著他人的一份情,心裡總是七上八下,不好受。同理,當我們去接受別人的好心,幫扶和雪中送碳時,其實我們內心,會本能地產生一份巨大的羞愧和負重感。
在《紅樓夢》里,有這樣一則故事。
劉姥姥在第二次進大觀園時,又得到了賈府給的銀子,感動地淚涕直流。
而在她臨走時候,平兒來相送,並給她帶了一些舊的衣物。平兒說到:我送給你的衣裳雖是舊的,我也沒大很穿,你要棄嫌,我就不敢說了。
劉姥姥忙笑道:「姑娘說哪裡話,這樣好東西,我還棄嫌。我就銀子,也沒處買這樣的去呢。只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負了姑娘的心。」
平兒笑道:「休說外話,咱們都是自己,我才這樣。你放心收了罷,我還和你要東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帶些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這個就算了,別的一概不要,別罔費了心。」劉姥姥千恩萬謝答應了。
從這兩處細節,我們可以感受到,平兒的善良和厚道。
因為平兒給劉姥姥的衣服時,之所以說怕劉姥姥嫌棄,恰恰是主動消除自己的身份感,給劉姥姥一個台階下。其次,賈府也根本就不缺新鮮的瓜果,但平兒之所以要向劉姥姥「討要」農物,是不想讓她感到白拿人家東西的難堪。
真正的善良,往往不會讓人感到忐忑不安,也不會讓人感到過意不去,增加心理負擔。
**無意義的悔恨
悔恨是一種情緒,適當的悔恨可能是激勵的動能。可是許多人沉溺於其中無法自拔。它不但讓你痛苦也無法彌補任何已成的事實。重要的是如何和它保持距離,警示著即可。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我此刻内心的平安比什麼都重要。
在感情裡無法自拔的人,不停地抽烟,藉酒澆愁,把自己封閉起來成孤島。這只能說明,那份感情是真的;但並不代表,那份感情是可以修復的。
世上最難挽回的,就是人心。尤其是在感情世界裡,最没用的就是悔恨。沉湎於過去不能釋懷的人是懦弱的、狹隘的、小心眼的、心胸狭窄的、目光短淺的。
正確的方法是承認並接受結果,然後把重心放在未來。
**低情商的善良
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可是低情商的善良,却是一種變形的失聲的語言,連正常人都感受不到它,更鮮少魅力可言。
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最足以說明低情商善良的真義。愛默生說得好: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然就等於零,甚至負面。
大多數人都曾經有過低情商的善良,明明是盡了心,燃燒了熱情,却只換來冷漠與埋怨。好心辦了壞事、費力不討好,爛好人的橋段太多了。
低情商善良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是别人的枷鎖,亦是自己的刑具,久而久之,原本純厚的善良會被那幾絲戾氣所侵蝕,失去原本美好的模樣。
情商高的人,能够實刻令自己舒服,令他人愉悦;懂得在不動聲色間完成自己的善意;知分寸守底線,即便寒冬蕭索也能令身邊的人如沐春風。善良是個珍寶,但更需要用高情商來點亮。
**別糾纏於攀比
處處跟别人攀比是很累人的一大缺憾 。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慢。
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盪不自在的來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氲馨香。
不要讓因比較而產生的各種無窮的慾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錯的生活態度。梅需遜雪三分白,雪却輸梅一段香。各擅勝場。
人們在吃到飽的自助餐廳,毫無忌憚的吞食,那可真是一個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貪求撈本,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修煉。
梅花不必羡慕牡丹花,月亮不用嫉妒太陽。
**一段姻缘,怎麼走著走著就散了?
婚姻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最好的感情,莫過於乍見之歡,又能久處不厭。婚姻和戀愛不同,少了風花雪月,多了柴米油鹽,在一地雞毛的日子裡,如何不麻痹,不厭倦,如何過得熱氣騰騰,更考驗感情經營的智慧。
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結婚后住在一個簡單而温馨的四合院里。廖翠鳳喜歡說話,林語堂便坐在椅子上靜靜地聽著;如果妻子生氣,他不會回嘴,他認為夫妻吵架,無非是意見不同,在氣頭上多說一句都是廢話。
林語堂有時飯後會幫忙洗碗,但他笨手笨脚,打碎碗碟也是常有的事,廖翠鳳雖又驚又怕,但不會多說什麼,任由丈夫在厨房裡大展身手。
林語堂每周六都要去参加作家友人們的聚會,廖翠鳳没有半點不满,而是非常支持丈夫的所有社交活動。
廖翠鳳持家,林語堂從不過多干涉,無論妻子做了什麼菜,他都吃得津津有味,絕不挑剔。
两人婚姻如此美好的秘訣,是兩人彼此欣赏,又互相尊重。當激情褪去,步入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平淡生活,多的是小摩擦和一地雞毛,更需要包容彼此的不完美和小毛病,相互體貼,相互扶持,才能一起走過人生的溝溝坎坎。
**婚姻的裂痕,從不好好說話開始
她說:他根本没法溝通!想讓他少抽烟,少喝酒.....他却回一句“你怎麼比我媽還凡!”;“别太矯情,我睡了。”;“說了你也不懂!”...
有句話說得好:所謂恩爱,就是好好說話。夫妻之間的情意,是靠温暖貼心的一句話一句話築起來的;也是讓冷漠疏離的一句話一句話給拆解掉的。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是能給你多少錢,也不是許了多少承諾,而是每當想和他說說話的時候,對方都會認真的傾聽。互動與溝通,就是婚姻最好的保鮮劑。
最好的婚姻,不是搭伙,而是餘生
婚姻的最高境界是,自從遇見你,往後餘生都是你。在遂月山河中相濡以沫,一起走過十年、二十年,餘生……一直走到老,到白頭。你在,我在,愛在,家在,两人閑坐,燈火可親。
餘生還常,不羡天涯,不妒繁華,只願牽你之手,細品這人世間最長情的烟火幸福。
**嫁人就要嫁那種會生活的男人,什麼是會生活 ?
喜歡又會做飯的男人就會生活的那一種。“擁抱一個愛做飯的男人,才是得到一張真正的長期飯票!”
會買菜會做飯的男人真的值得嫁,畢竟戀愛時的鲜花禮物,甜言蜜語在經過歲月的消磨以後,不會每天都有,但飯是要每天都吃,菜市場也是必須要逛的地方。有沒有過好日子的能力是兩人能否白頭偕老最重要的因素。
而有個會陪你買菜做飯的男人,其實就是得到了細水長流般的陪伴。
**有趣知人便是有福之人
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可見,有趣是對一個人多麼至高無上的讚譽。但如果你以為有趣僅僅指有幽默感、說話俏皮,那就大厝特錯啦。
有趣的本質是一種向上的生命力。從呱呱墜地開始,人就對世界無比好奇、自得其樂。所以,人生而有趣,展現在有熱忱、童心未泯、心態開放上。
醉心於喜歡的事,世界已不是那個世界,我們亦不是那個我們。將發現一個趣味盎然的自己,和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只要你願意,也能成為有趣之人。
有趣之人林語堂在大學任教時,開學第一天,上課夹了滿滿一個皮包帶殼的花生。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於是林語堂開始講課,大獎其吃花生之道。
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他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院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學生們哄堂大笑。
於是,教室裏響起了此起彼伏剝花生殼的聲音。下課鈴聲響起,林語堂宣布下課,夾著皮包翩然離去。
還有一次,林語堂去参加演講。由於前面的嘉賓獎得過於冗長,倫到他出場時已經接近中午,台下的聽眾早就昏昏入睡。他走上台說:“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說完轉身下台,台下一片喝彩。
課堂上可以吃東西,演講可以只有一句話——林語堂有趣的那個點,恰恰就是他心態開放的那個點。因為他開放的心態能够接受不同,甚至敢於做不同,自然比墨守成規要有趣得多。把心打開,趣味自來。
梁啟超是個出了名的趣味主義者,曾出版過一本《生活於趣味》。
他說:“人生最要緊,是活得有趣。”有趣,就像一支魔法筆。無論生活原本的面貌是什麼,事與願違也好,平平淡淡也罷,最後都能變得多姿多彩。
號稱近代中國"第一才子"的錢鍾書是個"童心未泯"的老小孩。夫人楊絳打瞌睡,他試圖給老婆畫個大花臉;小女兒睡覺,他會在女兒肚皮上畫隻貓;自己家的貓和鄰居家的貓打架,他會去拉偏架,害的楊絳去給鄰居賠不是。
做一個有趣的人,能讓生活有味,讓生命有光。因為有趣的人,自成一派甚至自成一家,擁有自己獨立、豐富的世界,自成一派。
**耙耳朵
史書上有記載的“怕老婆”的鼻祖叫“專諸”,他與曹沫、豫讓、聶政、荆軻並列為古代“五大刺客”。
有一天,朋友伍子胥看見專諸在和很多人打架,怒氣沖沖,可當妻子出門叫他,他的衝動立馬没了,乖乖地跟在妻子後頭回家。伍子胥很奇怪,問專諸:“你一個堂堂大丈夫,怎麼會被一個女人拿捏住?”
專諸回:“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
四川方言有個詞叫“耙耳朵”。意思是指四川的男人十個有九個都是怕老婆的。
**《守歲》宋 · 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誰能遮。况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强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是否疑惑過,為什麼除夕夜,人們都要忍著睏意守歲。
獨到蘇軾這一句跨越時空的感慨:“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才恍然明白。守歲,守得不是光陰,而是家人的相聚。
流逝的歲月,猶如奔赴幽壑的長蛇,抓不住它的尾巴。但家人都在的當下,還可以把握。
有人說:看遍世間浮華,才知幸福不過白飯粗茶。美好,不過就是一蔬一食,一朝一暮,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當人們洗去這一年的風塵,在除夕之夜舉杯相慶時,才發現:那些僅握在手的幸福,才是平凡生活裏最珍貴的歡喜。
**高期待,高挫折
很多人小時的夢想,是長大後能站在金字塔頂端。但努力了幾十年,依然無法觸及頂端時,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能出人頭地,替他們圓夢。
他們為孩子的前程奔波,為孩子的未來砸錢鋪路,因為它們無法接受,一個平凡無奇的自己,再有一個無比平凡的孩子重複他們的命運。但更常見的是父親和兒子爭吵起來。30年後,這個戲碼又在重複,這或許就是長大的代價。
父母的高期待,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往往是會把孩子壓成平庸的廢材。
因為家長的高期待,會削弱他們對孩子的激勵,導致孩子無法從父母那裏獲得肯定。從而讓孩子產生自卑,甚至有自我否定的心理。
遺傳學中有個理論,叫均值回歸。大意是說,父母的極端特徵,不會隨著基因完全遺傳給後代。後代的這一特徵,會隨著基因重組和時間推移,慢慢回歸到平均值附近。
即使父母都是學霸,他們的子女,也有可能落到普通人行列。
如果你的孩子,成為了一個普通人,也請你不要放棄。因為即使是平凡的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向,也會發現他們出彩的一面。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聰明的鳥有高樹枝,而笨鳥也有矮樹枝在等它。
接受孩子的平凡,並轉變對孩子的期望,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尤其是要高學歷的父母接受孩子的低成就,要比接受自己的平凡更難。殊不知,對孩子期待太高,反而會害了孩子。
**内心清淨,方能從容自在。
對於一些無法避免的艱難與無奈,如果不懂得捨棄,就會活得疲憊而痛苦。
有兩個人,相约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一筐,而乙的筐裏只有一塊。甲取笑乙:“你怎麼只挑一個?”乙說:“漂亮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够了。”
在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担越來越重,走得十分艱難,而乙一如來時般輕鬆惬意。
同樣身處紛擾世事,為什麼有的人一身清閒,而有些人却滿腹愁苦?大概區别就在於,懂不懂得捨棄,有没有一顆淨心。
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靜
古人云:“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靜,是生活的根本,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
試想,混濁的河水慢慢靜下來,才能變為清澈。
人更是如此,若心緒不寧,周遭便都是苦惱煩憂,只有保持心境,才能沉淀蕪雜與糟粕。塵世喧囂,適時的靜下來,給心靈留一片淨土,去思自己所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往後,做一個心靜的人,過得簡單一些,純粹一些。
**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說:是非太分明就是嗔,是非不分明又是痴。有些是非是永遠都分不清的,人們討厭是非不分,但也不喜歡是非太過分明。
春秋時期,管仲和鲍叔牙相交甚好,但各為其主,管仲輔佐公子糾,鲍叔牙輔佐公子小白。
齊襄公去世後,公子糾和小白爭奪王位,結果是小白勝出,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齊桓公想請鲍叔牙做宰相,不料遭到了拒絕,鲍叔牙認為管仲具備治國之才能,可以勝任。
在鲍叔牙舉賢荐能下,管仲一展雄才偉略,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良相。管仲年老之際,齊桓公問:“你死後,誰可以接任你的宰相之職?鲍叔牙可以嗎?”
原以為管仲會感念鲍叔牙的舉荐之恩極力推荐鲍叔牙為相,可是管仲並未如此。他說:“鲍叔牙不能為相,他太過是非分明,很容易在朝内樹敵,形成黨派之爭。
這世間的一切不能簡單地用是非對錯來評判,因為绝大多數人都處於好也不好,壞也不壞的狀態。人成為好人還是壞人,只在一念之間,是非太分明的人,容易把稍微有點過錯的人推到壞人的行列中去。
是非不分的人,太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太容易被他人左右,不值得深交;是非太分的人,太過於計較,不太能顧及他人的面子,容易與人離心離德,人緣不好。
**常與同好爭高下,莫與傻瓜論短長?
事情有輕重緩急,認知分三六九等。與同好爭高下,是探求真理或更深入的理解本質。與傻瓜論短長,只會陷入語言漩渦,焦煩無語。若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上,爭高下只會拉低格局;與層次不同的人,辨輸赢,只會浪費口舌。
一笑而過,遠比唇槍舌劍更有姿態;心平氣和,遠比針鋒相對更顯魅力。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
**時間是最公平的,不論對誰,它一視同仁。你把時間花在哪裡,時間是看得見的。你投之以木桃,它便報之以瓊瑤。你荒廢了時間,它也會在未來一筆筆清算。
**莊子說: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意思是:只有空的房間才會顯得敞亮,如果房間裏堆满了東西,光線就透不進去。
人的心好比是房子。把心裏的雜物和垃圾清空,把蒙蔽心靈的塵埃掃淨,心境便會變得清澈明朗,吉祥福祉就會很快降臨。
中國水墨畫的高超,勝在留白。
蘇軾這樣說:“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的藝術手法,更是人生的圓满之道。
虚寂生智慧,空曠生明朗。留白並不是空白,而是在空白的空間裏,韻味無限。
留白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少、缺、捨、不完美、不圓滿、不滿格...都是生活一種留白。
**人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别人的燈;守住自己的歡喜就好,没必要驚擾他人的幸福。
不随意給人貼標籤,不戴有色眼鏡看人,不評價是克制自我的修養,更是兼顧他人的善良。
**常說思想無罪,"誅心"就是懲治思想
殺人誅心一詞,源自《後漢書》,“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弑君而不罪,趙盾以" 縱賊而見書 ”。誅:懲罰。指不問罪行,只根據其用心以認定罪狀。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晉趙盾不討伐弒君的亂臣賊子,而史官記載為趙盾弒君,後世稱此為「誅心之論」,後指不問罪跡如何,僅就動機用心而加以遣責的言論。亦指深刻的言論或批評。
“趙盾縱賊見書”,指的是春秋時期趙國執政大臣趙盾,其族人趙穿殺了晉靈公,史官董狐記載的是“晉趙盾弒其君”。史官不知道趙穿弑君是否有趙盾的授意,但考慮到趙盾是執政大臣,趙穿是趙盾的族人而不討伐,便把這個弑君的罪名,誅意於趙盾。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弑君的黑歷史最終成為趙氏族滅的引子。這就是“殺人誅心”的起源,也是中國歷史上用筆殺人最成功的案例。
**自律就是自由
丘吉爾有句話,被很多人印在牆頭:在人生的頭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來的25年,我渴望自律;後25年,我意識到自律就是自由。
自律,就是自由。簡簡單單 6個字,囊括了人這一生的命運。
有人靠自律一步一脚印,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有人一副好牌不知珍惜,自甘堕落,懶怠無望。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過就在“自律”二字。
自律這二字,光是入門就已是不易。
80%的人能堅持3天,50%的人能堅持1周,10%的人能堅持1月,只有3%的人,能一年如一日堅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文在寅的刀,財閥的樓會塌嗎 !? 文在寅空忙一場;薩科齊入獄,川普心有戚戚焉
**文在寅的刀砍向財閥,財閥的樓會塌嗎 !?
1月26日凌晨,首爾高院對三星掌門人李在镕行贿案的判決正式生效。因向前總統朴槿惠行賄以助其順利繼承經營權,李在鎔被判處30個月有期徒刑。此前一天,李在鎔方已表示將放棄上訴,接受判决。
一石激起千層浪,三星掌門人判決熱度直追前總董朴槿惠案的宣判。在韓國,前總統入獄不是新鲜事,收過三星賄賂的李明博和朴瑾惠兩位前總統统已在監獄“相會”,但財閥掌門人被判實刑實屬罕見。就連韓國正義黨發言人也不禁感嘆“雖然判輕了,但很慶幸這次没有出現‘三五定律’”。( 何为“三五定律”?即對於韓國財閥掌門人的案件審判,一審判處 5年或以下有期徒刑,二審後改為“3年有期,5年緩刑”,免於牢獄之災。)
文在寅上台實,韓國財閥的上空就已經烏雲密布。他是在國民對前任政府的失望中上台的。朴槿惠“親信干政門”,把韓國政商勾结的毒瘤暴露在民眾面前。在大選期間,文在寅就將財閥改革納入競選口號,並直接點名三星。就職典禮時,他更是强調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財閥改革,要讓政商勾結完全消失,創造一個没有特權的韓國。
韓國特有的“財閥經濟結構” 是韓國無法正常時行市場經濟最大的絆脚石。財閥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的比重,大到足以影響整個國家經濟的稳定性。韓國也被稱為“三星共和國”並非空穴來風。韓國2020年GDP為1.58萬億美元。僅三星旗下的三星電子,2020年總銷售額就有236.807萬一韓元(约0.21萬億美元),占比超過13%。況且,財閥集團嚴重缺少透明性和責任感,憑藉著自身影響力,控制輿論以及破壞市場秩序。
文在寅矢志進行財閥改革。他任命著名“財閥改革派”的金尚祖担任公平交易委員會會長。一上任就給財閥下通牒,限令他們進行自我改革。自我改革包括但不限於減少交叉持股(財閥家族通過子公司間互相持股牢牢把控決策權)、增加治理透明度以及建立外部監督委員會。
SK和樂天等集團嗅到了大事不妙的味道,很快出台了配合意味的系列政策。三星傲嬌了一段時間,在掌門人歷經幾次庭審後滑跪。掌門人李在鎔也在2020年5月向國民道歉,並宣布不會將經營權傳給子女。
“公正經濟三法”一通過,在野黨和商界均對法案表示反對,要求國會重新審議。認為,三法對企業的影響力過大,在經濟不景氣的疫情期會制約經濟活動,降低經濟活力。以經濟之名要求“釋放李在鎔”的聲浪很高。
在野黨和商界拿經濟說事,可以說是非常精準地扎到文在寅的心了---執政的軟肋就是經濟,他幾次民调支持率下降,經濟不景氣都“功不可没”。韓國目前失業率為4.1%,失業人口113萬。盡管失業數據有疫情的原因,屢次表示增加就業是其最大的目標,嘗試通過扶持企業,調整薪資等方式促進就業,但都效果不彰。帶頭號朝高官一起賣掉多餘房產,结果引發了民眾恐慌性購房,房價又創一波新高,使民眾對他的不滿雪上加霜。
文在寅任期不過還有400餘天,需要在餘下時間内多積累政績、增加支持率,讓進步派赢得下一任選舉。否則,文在寅及其已取得的成果,都可能随著他的離任而付諸東流。可根據歷史,這是大概率事件。文在寅另一執政目標,即收回戰時指揮權,在其任期内已基本無望,因此能否在經濟上有所突破至關重要。
保經濟與戰財閥,歷來都是兩難。每當韓國經濟面臨困境的時候,韓國總統就會向財閥掌們家族求助,文在寅政府也與財閥合作多次請求加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此前三星就積極設新廠,文在寅也很满意,己次親臨現場剪彩。這次,雖然文在寅政府把李在鎔送進去了,但李在鎔在獄中也不忘表忠心,判決生效當天就從獄中發來指示,督促三星增加投資和就業。
文在寅接下來要重點打經濟,對餘來自商界的“釋放李在鎔”的請求,實現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李在鎔所犯的賄賂是文在寅自己制定的五項不可特赦罪行之一,文在寅會打自己的臉嗎?
輿論多認為,因社會影響及政治性問題,目前釋放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之後,與朴槿惠、李明博兩位前總統一同赦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桃花扇》戲詞,“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韓國財閥在政府大力扶持下“起高樓”,後與政府勾結“宴賓客”,為自身利益成為韓國經濟毒瘤,如今文在寅的打擊下,韓國財閥體制會否“樓塌”?韓國的財閥經濟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徹底改革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回溯歷史,韓國國民一直以“血性”著稱,但面對那些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的國内財閥,吸納了韓國絕大多數的菁英階層,財富使“血性”一直都缺乏了"鈣",或許已經被馴化。李在鎔,第一財閥掌門人終於坐牢,是一個轉折的信號嗎 !?
**日本是美國的情婦;韓美卻是恩客與小妾
文在寅空忙一場,他會憑欄流出英雄淚,却無人為他獻上紅巾翠袖。
無疑,文在寅是想幹一番事業的,繼承老師盧武鉉的遺志,縱不能一統半島,也要做到飛出樊籠。但眼下,他的總統任期只剩下一年零兩個月,半島問題在川普初期熱鬧一震後,再無消息,而想要拿回戰時指揮權後的他,絕對不會有人來揾他的英雄淚。因為在韓國人眼裏,他和其它總統没有什麼兩樣,都是心懷壯志却敗陣而退的過眼烟雲。
2021年2月20日左右,美國和日本達成軍費分擔協議。從2016年的五年總計9465億日元增加到了現在的五年總計一萬億日元多。這個增幅不算高,總共也就增加了百分之六多。和川普要求的四倍增幅,這個漲幅可以忽略不計 。
但是,韓國没有這樣的待遇,三月初,韓國也结束了與美國的駐軍軍費分攤談判。韓國到底漲了多少,美韓双方都諱莫如深。美國說這次談判双方都很滿意,韓國代表則說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本來在文在寅的堅持下,韓國只願意上漲百分之十三。百分之十三,也已經是本次日本漲幅的翻倍了。但是,通過韓美双方談判代表的言論,基本可以推斷出,這次談判的漲幅一定是遠遠高於百分之十三,否則,韓國代表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所以,韓國這次被漲的分攤比例最少也會高於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否則韓國會大肆慶祝 。不過,對比川普的漫天要價,也一定好上很多。畢竟,拜登的東亞戰略規劃裏,韓國還是一個需要利用的伙伴。
西方聯盟。這一聯盟本來就存在,不過被川普四年弄得半死不活,如今拜登想要給這個聯盟充血續命。歐洲那邊就不說了,他們之間畢竟根出同源,進步會快一點,但分歧也會大一點,因為歐洲自恃身份,不會像韓日那樣被美國捏著鼻子拖着走。美歐算兄弟,美日韓却只能算是恩客與小妾的關系了。
小妾對恩客自然只能是獻媚與討好,可恩客却也有手緊的時候。如今的美國,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及兩場戰爭之後,其國力就大不如前,對於盟友的控制也同時減弱,當老大固然威風,但如果不能給小弟適當的利益,慢慢的,小弟也會離心離德的。所以,到了川普時代,精於算計的他乾脆放棄了利益輸送攏絡小弟這一手段,改為震懾脅迫以及敲詐來控制迫使小弟聽話和給錢。
拜登為何對同樣處於東亞的日韓给了不同的待遇?這件事其實很值得尋味。日本對於美國來說,顯然重要得多。首先它是第一島鏈守護者,其次日本有巨大的經濟規模以及强大的製造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中日之間不但存在島嶼爭端,還有著難以化解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一點西方人不會理解,但却又認為這是可資利用的好籌碼】
另外,日本自身具有很大的野心,畢竟它曾經佔領國一小半的亞洲。综上種種,美國對於日本的倚重都要高上很多,而韓國,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安全,且其地理位置也很難分心為美國所用,更為重要的是,韓國政治派系自相殘殺的傳統深厚,導致它不能形成一個足以和美國博弈的利益集團。也就說,韓國既不堪用,却又對美國的拿捏毫無抵抗的能力,所以,即便是想著團結盟友的拜登,也會忍不住狠狠的揩一下韓國的油。
關於這種情况,在我們的身邊也是不乏其事的。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一件難事,需要他人幫忙,你會首先尋找誰?自然是那個能力大一點,關系可靠一點的人。日本對於美國來說,正是這樣的人。而韓國,則是一個補充者,只要那個能力强的人答應幫忙,補充者自然無話可說,只能跟上。畢竟,求助者是自己的老大。如果我們的位置是那個補充者,其境况也就很尷尬,不跟會被整,跟著也得不到什麼利益,甚至成功了也没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文在寅却没有這樣的待遇,不但軍费被增加,文在寅一致致力於任内拿回戰時指揮權的目標也受到重挫。本來双方都已經談判好,在今年的軍演中,加入評估韓國擁有戰時指揮權的項目,也就是說,一旦評估合格,韓國就能拿回戰時指揮權,但是,美國却以疫情原因,取消了本次評估。並畫了一個大餅,說評估下次再做 。而我們知道,文在寅明年五月份就得下野,無論美國到時候交或不交,文在寅都别想在任内完成這件事。
文在寅的初心有三,一個是完成半島統一,這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被川普玩了一把後,半島局面回到從前夢碎。第二個則是讓韓國擁有完全的國家主權,也就是收回戰時指揮權,這個現在也辦不到了。第三個則是恢復韓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讓韓國在世界經濟上更上一層樓。這一點,本來他只要在中美之間善於平衡就能做到,想不發財都難,可是新冠疫情的衝擊之下,全球除了中國,其他國家和經濟體都進入下行通道,文在寅的這一目標顯然也是難以做到了。
為政五年,除了把兩位前任總統【李明博,朴槿惠】送進監獄,韓國人民看不到文在寅有何建樹。在這種情况下,不必把脈,他的未來也就可想而知了。
送一闕《水龍吟》給文在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梧繼。遥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勘燴,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瘋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所以,文在寅會憑欄流出英雄淚,却無人為他獻上紅巾翠袖。
**薩科齊入獄,川普心有戚戚焉
一覺醒來,曾叱咤風雲的法國前總統薩科奇,被巴黎法院判了3年,其中必須服實刑至少一年。
昔日的法蘭西總統,現在的共和國囚犯。命運,跟薩科奇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起案件,本身就很戲劇性。
事情缘起於薩科奇2007年大選。他如願以償,當上了法蘭西總統。但他的競選經費,却超過了法國選舉經費上限2倍多。薩科奇的錢,到底從哪裡來的?
法國人不屑於查總統的花邊新聞,但却對政治黑金頗有興趣。最後順藤摸瓜,查清:錢來自薩科奇的情婦、歐莱雅集團女繼承人被當古夫人。雖然不太好聽,但法院裁定,薩科奇無罪。
調查意外發現了一份秘密錄音。錄音裏,薩科奇和律師各種江湖黑畫,收買高级法官阿奇貝爾。薩科奇許諾,阿奇貝爾不就是想更上一層樓嘛,條件是你悄悄地給我提供貝當古案件的“内幕信息”……總統親自施壓兼關說,怎麼說呢?
薩科奇就這樣親自把自己送進了坑裏。嗯,不競選總統,薩科奇不會入獄。不耍小聰明收買法官,薩科齊也不會入獄。川普得知後,也似乎心有戚戚焉的說" 我想去在等著你。
推恩令的舊酒新瓶
推恩令的舊酒新瓶,中外一體適用
中國最知名的陽謀,是漢武帝的推恩令。
集權還是分封,原本是個單選題。因為想要集權,勢必會减少分封,比如秦始皇的郡縣制,直接將國家分為多個郡、縣,直接由皇帝來管辖。毫無封國、封地可言,實現了高度集權。如果想要分封,勢必會下放權力,從而導致皇權衰弱,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早已名存實亡。
而推恩令則十分巧妙地將這個單選題,變成了兩個都要。雖還是分封,但增加了受封土地的對象,將原本的一個,變成了多個,這樣便巧妙地瓦解了諸侯國變大變强的威脅。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確保留家天下,便將封地贈予同姓親戚,使其在封地上自立為王。初期這個制度還比較穩定,因為各個諸侯都是劉邦親戚,有劉邦壓著。但過了幾十年,劉邦離世,各諸侯不斷壯大,原本的血缘關系也逐漸疏遠,導致一些諸侯不再對皇帝服從。
劉邦在分封諸侯時,只想著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可不能落到異姓人手中。可他没有考慮到,即使天下没有了異姓王,那些同姓諸侯照樣會對皇權造成威脅。
尤其是到了漢文帝、害景帝時代,諸侯們的勢力不斷壯大,對黃泉一度造成威脅。比如文帝時期的淮南王、濟北王謀叛,雖然立即被平息,但這無疑就是個苗頭,是對皇權的一個警告。
賈誼在這次謀叛後,在《治安策》中提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多设立諸侯,來使其勢力減小。當時齊王、趙王、楚王為三大巨頭,需要及時限制住他们的勢力,不然後患無窮。
賈誼還曾用一個比喻來勸誡文帝,一個人睡在一堆木柴上,而這堆木柴下方有個火苗,你暫時還察覺不到安危,但當火燃起來後,早已遲了。但當時這些諸侯並没有對文帝造成實值上的威脅,因此對於賈誼的建議,漢文帝也只是敷衍了事,並没有太當一回事。
到了漢景帝時期,果然被賈誼說中,諸侯們坐擁大量財政、軍事、吏治,實力雄厚。皇帝看到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小,逐漸有些坐不住脚。在這個背景下,晁錯主張“削藩”。
既然諸侯國勢力過大,則直接收回他們的土地。當然這並不是說,直接向諸侯們要土地那麼簡單,而是通過諸侯們的一些罪行,以懲罰的方式來收回土地。比如楚王違反漢喪制,其封地上的東海一郡被收回;膠西王私賣官爵,封地上的6個縣被收回……
當然這種制度很快引起了諸侯們的不满,先祖所赐给俺的封地,到你这凭啥就给收回了?甚至還有諸侯提出,晁錯的“削藩”政策,離間了劉氏骨肉,是危傾社稷之事。還拉攏其餘幾位諸侯王,打出“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口號來起兵叛亂。
景帝看這陣勢,慌了。如果真的要硬碰硬,還真未能與這些諸侯王抗衡,畢竟這場叛亂來得太突然,景帝連準備的時間都没有。無奈,漢景帝只能順應諸侯王,將晁錯於東市腰斬。
但這樣並未平息各諸侯王,叛亂仍在繼續。大將周亞夫臨危受命,先是輕兵南下,截斷吳楚兩軍的糧道,使其吳法獲得食物,自亂陣脚。叛亂的士兵們,没有了糧實供應,自然没有了戰鬥力,還没等周亞夫進攻,要麼被餓死,要麼叛散。歷時 3 個月,原本囂張氣焰十足的諸侯們,各個縮起了腦袋,還有不少因為兵敗而自殺,也有死於戰亂中的。
經過這次七國之亂,原本諸侯王强大的局面一去不回,為了鞏固這一局勢,漢景帝剝奪諸侯王的行政權和官吏任免權,減少諸侯王能任用的官吏。
雖然提出“削藩”的晁錯被害,但最後還是達到了“削藩”的效果。
諸侯王們平息一陣子後,到了漢武帝時期,死灰復燃。諸侯王們逐漸恢復,本性暴露,屢次違抗政令。漢武帝應該也想過用父親景帝的方式,通過懲罰犯錯的諸侯來“削藩”,担憂會再次引發類似“七國之亂”的結局,才没有實施。
同時和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農業、經濟都高度繁荣。但在外政方面,即使先祖們採取和親政策,匈奴入侵次數依舊不斷增多。先前國力不足,面對匈奴畏首畏尾,如今國力强盛,再不驅逐匈奴就說不過去了,但一句老話說得好:攘外必先安其内。想要驅逐匈奴,需要先將内部的問題解決,内憂外患的局面哪個统治者都不願看到。
為了解決内部憂患,大臣主父偃向武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實行推恩令。【推恩令改變諸侯王們的世襲規則】。他吸取了晁錯的經驗,有效地解决了諸侯王和朝廷之間的矛盾,將矛盾轉移到了諸侯自身上。
想要削弱諸侯勢力,加强中央集權的方式,並不只有一種。除了此消彼漲外,還可通過將諸侯勢力不斷细分,使其無力對抗。不費一兵一卒,便元原本强大的諸侯國分崩離析。
是否會覺得奇怪,這個推恩令,明眼人都看得出是用來限制諸侯王的,为何没人站出來反對?
想想,如果你諸侯王胆敢反對這種政策,那麼首先出来阻止你的就是你的兒子們。這麼一來諸侯國内部,便會率先出現同室操戈的局面,釀成親人之間的殺戮,這是諸侯王更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說,就算大家明知道推恩令是非常陰險毒辣的陽謀,可没有人敢表示反對。畢竟自己的兒子首先不會答應。
另外,是景帝所打下的基礎,因為諸侯們被打怕了,如果再来一次叛亂,或許結局還會和七國之亂一樣。而現在這個推恩令,雖然細化了封地,但總歸還是自己的子嗣所有。
從漢文帝到漢武帝,歷經三代。諸侯國勢力强大的危害,從最初的小火苗,發展到了景帝時期七國叛亂這團大火,到漢武帝時期被撲滅,推恩令之功。
如果在漢文帝時期,採取賈誼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亂局。但當時它還只是一個火苗,没有燒到身上,察覺不到。
推恩另使大量諸侯的孩子們都能够拿到封地,因此,這些庶子們都堅定的站在了長安這邊,皇權輕鬆的就在全國找到了數量驚人的盟友。
各個諸侯王如果想違背推恩令,内部就先炸了鍋,就站在了家族和官僚集體的對立面上,所以諸侯王就不再成為大漢的心腹之患。可以說,只要時機成熟,一張紙的威力遠强於千軍萬馬。
甚至從漢武帝的推恩令,到曹操的唯才是舉,再到李世民的推進科舉,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牛逼的謀略,大都是陽謀。都是賈誼推恩令的衍生品。
歷史其實很有趣的,而且是有規律可循的。漢朝實行了分封制度,可曹魏却實行郡縣制。但是到了兩晉又實行了分封制,到了隋唐宋再次改成了郡縣制。 明朝又開始實行分封制,但是清朝再次恢復成了行省制,行省制也就是郡縣制的衍化產品(元朝時實行)。為什麼歷史會這麼交替地實行這兩種制度呢?
其實主要就是教訓的問題,比如說兩漢實行分封制,結果各路諸侯王擁兵自重,朝廷的權威性很低。曹丕認為這不可取,担心自家兄弟奪取皇位,於是就改成了郡縣制。 結果司馬家族奪取皇位以後,認為曹家之所以這麼容易被拱下台,主要是因为宗室没有權力,因此再次改成了分封制。
那後世為啥又改成了郡縣制呢?因為西晉八王之亂,差點害得咱們滅族,這玩意兒的殺傷性太高了,於是長達一千年的郡縣制,基本上貫徹實行了下去。 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老兄開歷史倒車,再次恢復了分封制。他認為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就是要讓所有兒子都享福,都能够成為一方的土皇帝。而且只要不是異姓占地為王,那將來不管怎麼說都是老朱家的天下。朱棣的成功就是朱元璋開歷史倒車的結果。
推恩令奧秘之推行並不僅局限於中國,只是外在形式不同而已 。試看 : 霸主美國在全球推動民主,搞民族自決,内核是什麼?美元霸權的擴張收縮、升息降息的內核是什麼 ? 還是推恩令。
武帝老美把全球其他國家視為諸侯國罷了。甚至列强在瓜分中國的時候,鼓吹的聯省自治,扶持的各路軍閥,以及非洲和亞洲分出來這麼多的國家。背後核心都是推恩令。
就像二戰之後美國的國力蒸蒸日上,推恩令更用好了,能够迸發出强大的威力。
此外,還有兩個更經典的例子,
中國革命能够成功,靠的是土改。
改革開放能够成功,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只不過是諸侯王變成了地主和公社罷了。而且,陽謀之所以為陽謀,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跟所有人去講。
大陸建國之初百廢俱興也要忙著掃盲,改革開放的頭等大事就是恢復高考,迎接WTO的同時也要進行高校的擴招。可以說,這些創造歷史的人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長期踐行他們制定的陽謀。從這個角度,就會明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脱貧一個都不能少”,都是認真的要去踐行。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隋煬帝的秘密,皇帝與門閥的900年戰爭!
隋煬帝的秘密,皇帝與門閥的900年戰爭!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公元25年,劉秀終於達到職業最巅峰,在河北鄗城稱帝,之後在11年的時間平定四方,君臨天下。可是,當了皇帝,劉秀才知道,這工作太不好幹,還不如自己原來作個小貴族逍遥自在。因为没有財政收入,收不上來税,政府入不敷出,皇帝太窮了。
東漢,是一個嶄新的王朝,劉秀和大漢皇室其實已經八竿子打不到了,攀親戚要攀到劉邦的九世孫。可是東漢剛一降臨,就仿佛已經是進入了暮年,垂垂老矣,面對困局左支右絀。全國基本上都是豪强貴族建立的莊園經濟,什麼是莊園經濟呢,以地主貴族為中心,不僅兼併一個區域的所有田地,還壟斷了人口,整個區域的農民都成了他們家的奴婢,有田有人有錢,是完全封閉的經濟體,和國家的税務體系没一點關係。儼然就和西歐中世紀的封建領主一樣,各自為政,劉秀身為皇帝,也拿這些莊園主没辦法。何況,過去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任何一個政權要有財政征税,就需要有在編户口,需要更多的農民登記在國家户籍中,以備繳納田租賦税、服兵役和皇帝修邊塞軍事設施、造宫殿等的勞役。
可是到了東漢時代,根本就没有什麼在編户口,人是有不少,那是生物學上的「人」,在社會關係上,叫「奴婢」,都屬於豪强地主的私產,和國家没關系。不到1%的豪强貴族佔據了全國90%以上的農田和60%以上的人口。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時候都不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而是「半封建制半奴隸制」社會,在當時的觀念裏,奴婢根本不算人,主人可以找個藉口随意處死奴婢,心腸好點的主人還會賠點錢,多數豪强處死一個奴婢比殺個牲口區别並不大。如大家都聽說過的故事,東晉時石崇勸酒斬美人,在宴請賓客的時候,賓客如果不喝酒,石崇就把端酒的奴婢斬殺,一直沙到賓客喝酒為止,結果後面碰到了個狠人大將軍王郭,根本無所謂,就像石崇是在打死了蚊子一樣,連殺數人,不為所動。
謊報田產、瞞報人口,是豪强地主的日常工作,要知道,劉秀也是從小豪强起家,這些事情他門清的很。最後税收不上來,地方官和豪强地主相互勾結,各種數據随便偽造;而對農民,不僅丈量土地,還把房舍、里落都作為田地丈量,以上暴衝數,本來沒幾個自耕農,現在國家的負担全落他們身上了,地主越來越富,農民越來越窮。最後越來越少的在編農民還要承担國家的各種徭役,逼得農民把心一狠,賣身為奴婢,依附地主豪强,日子還好過些。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國家控制的人口越來越少,豪强控制的人口越來越多;田賦、人頭税、徭役,支撑國家經濟體系的三根支柱,劉秀一項都搞不定。如果時間倒退200年,在漢武帝的時代,是容易解決的,直接發文就可以了,一紙號令,可以讓凡是財富在300萬錢以上的巨富豪門,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如果不够,那就再發一張號令,向全國的豪强征收資產税。不服者殺,如郭解是也。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朝廷,遠不能和武帝時代相比,在武帝之後的多個皇帝,對貴族豪强是妥協和收買,經過幾百年發展,現在的豪强可不單單是有錢,閉門成市。許多大地主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他們兵强馬壯,將自己的莊園修建成了塢堡,足以和朝廷抗衡。
他們從自己的奴婢中招募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同時也進行軍事訓練,暫時便以部曲形式投入打仗。一個小莊園主的豪强,儼然就是一個小國家,在自己的領地内,就是皇帝。要知道,劉秀能奪取東漢政權,事實上就是地主武裝的勝利。
在沒有適當發掘人才的途徑下,任人為親是天性使然。舉孝廉,來的都是貴族官宦子弟。於是,劉秀面臨的問題就是,他的執政工具,執行命令的官吏和地方豪强是一伙的,可能自己的官員又都是豪强推荐上來的,你想要革他們的命?他們覺得革劉秀的命勝算還更大點。
且全國都是莊園經濟,你今天動了張三,李四王五馬上就知道下一個就拿他們開刀,東漢時期,人人都有槍桿子,你要搞我,我就先下手為强,最後誰做皇帝,還不知道呢。
但是劉秀不甘心就這樣碌碌無為,公元39年,下令度田,即要求各州、郡,清查人們占有田地數量和户口、年紀。
果然,剛推進下去,根本搞不動,度田成為了政治運動,在推進中,劉秀接接見留郡派來的官吏,看見他手裡拿著寫「穎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的木牘。光武帝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追問他,他不肯回答,却說這木牘是在路上撿來的。劉秀火冒三丈,最後才搞清楚,很多地方如穎川、弘農集中了規模化的豪强貴族,地方官根本不敢丈量土地,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其實很多地方官根本就不把皇帝當回事,他們自己就是地方豪强的代表,榮辱一體,這麼幹不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劉秀不信邪,殺了一批不願意出力的官吏,結果全國馬上開始烽烟四起,豪强貴族們開始帶兵甲請願,這還是好的,更多人匯成比較强大的武裝力量,他們攻殺地方官吏,遇官兵前來鎮壓,便像鳥獸一樣散開;一旦官兵離開,又聚集在一起。這些鬥爭以青、徐、幽、冀四州最為激烈,給東漢王朝以極大的震動。眼看著搞下去,不是收不到税的問題,是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的問題。
面對這種局面,劉秀一籌莫展,最後不得不作出讓步,度田法令草草收場,不了了之,随後眼睜睜的看著豪强大族不斷做大。作為算有軍功的開國皇帝劉秀都妥協,更不用說後期的皇帝了。
所以最後評價道: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强亡。這個强,很多人解讀為一方面指豪强,一方面指從漢代進入三國亂世,事實上國家並非没有錢,只是君權已羸弱不堪。
豪强最終發展為軍閥,東漢滅亡後,袁紹等士族大家快速發展,基於中央集權的極度衰弱和太守、刺史權限上升,中央對地方逐步失控,地方上的軍閥往往把國家軍隊變成自己私人的家兵部曲, 藉以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雄踞一方。
而民間呢?一面是權貴豪門奢華無度;另一面則是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漢代大儒董仲舒也曾說: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權貴奢靡、奸商暴富,市場混亂、國弱民貧。
從秦始皇開始,以郡縣制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基礎,而漢武帝通過推恩令進行了强化,但是武帝時代對豪强的壓制並没有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皇帝没有有效的工具來確認帝國的權利機構,簡單點說怎麼去搭建權力金字塔?依靠的憑藉是什麼?
所以武帝之後在隋煬帝之前,700年間門閥政治進行了全面反撲,皇帝没有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人口、田地這兩項,始終中央爭不赢地方,君權爭不赢門閥貴族。中央集權的制度無法真正建立與落實。劉秀面對豪强,還想到了進行壓制去鹹魚翻身,但是從漢代之後的600年,皇帝對於豪强已經徹底失去了鬥志,更多的是收買與聯合,因為根本搞不赢。
歷史上每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在初期的時候都是欣欣向榮的,在經過百年之後才進入遲暮,但是不包括東漢到隋唐的700年。
到了司馬炎建立大一統的晉王朝,一開始就不是靠軍功獲得皇權,而是得國不正,靠的是收買士族大肆給他們好處,保障士族們永遠富貴,最後共治天下,中國徹底開了歷史的倒車,進入門閥政治時代,所謂門閥政治,就是國家選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導致門閥士族壟斷了政府的官職。而門閥貴族又通過大族之間互相聯姻,在統治階級内部購成了一個穩定的貴族階層,並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權制度。
整個晉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貴族共和國時代,皇權與貴族共享權力,整個朝廷都没有追求,一起共享太平好時光。當一個社會階層没有流動性的時候,最終的局面是各階層失去追求,荒淫奢靡之風盛行,永遠也不可能出現雍正那樣的勞模。
因為士族階層不需要努力了,永遠擁有財富和權利,出生就已經是巔峰,要奮鬥也没有目標,而庶族也只會渾渾噩噩,因為反正没有上升的空間,奮鬥一輩子都没用。好比土地如果是財富的象徵,普通人家發現努力幾代人都買不起,而富豪子弟含著金湯匙出生,永遠不愁吃喝,就會正個社會都没有動力。
於是,從司馬炎開始,開創了奢侈的先河,他在位時,宫中有選中的處女萬人以上,宫中嬪妃多了,連自己也搞不清每天晚上應該到哪特嬪妃處過夜為好,於是想出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招數,讓人製作了一輛羊車,讓幾隻羊牽引著,羊車停在哪個嬪妃處,就在那裡過夜。上行下效,大官僚何曾,每天的膳食就要費錢一萬,吃一碗倒掉一百萬,還埋怨老是没有什麼可吃的東西。他的兒子何劭又勝一籌,每天的膳食費高達二萬。
著名的大詩人阮籍的侄子阮咸,一生都沉湎在酒裡。他還用一個大盆來盛酒,讓一群豬來飲酒,自己和豬一起共飲,當然,他們管這個叫魏晉風範。類似這樣極端頹廢放蕩的例子,在司馬氏集團中比比皆是。皇帝司馬炎到女婿王濟家做客,對一道蒸小豬讚嘆不已,王濟得意地揭開謎底,原來小豬是用人奶喂大的。
到了最巔峰時期,王愷與石崇鬥富,轟動朝野。晉武帝的舅舅王愷,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里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轟動了。石崇成心壓倒王愷。他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缎,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
王愷腦羞成怒,向晉武帝要了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向石崇炫耀,結果石崇冷笑一聲把珊瑚砸得粉碎。随後一群随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幹挺秀,光彩奪目。至於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認輸。
翻看歷史紀錄,晉朝的士族們已經錢多到不知道怎麼享樂了,於是但凡關於這一時期的人物,都注重打扮自己,總是被描述外形俊朗,膚色白皙,體柔骨脆,那時有美得到現在都常被人提起的超級大帥哥潘安,有美得被粉絲們看死的大明星衛階。
王羲之見到杜弘治時讚嘆: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這是當時通行的士族審美標準,所以抹粉熏香是一個優秀男人不能不做的事。出門之前,士族們一定要抹得面如白玉,熏得香氣撲鼻,然後才信心十足地握著拂塵,找人聊天,只有打扮和聊天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當然,如果是上流社會,那生活真的是天天都泡在蜜裏,可是普通人家,却是人命賤如螻蟻,無人關注他們的死活,随意被士族杖斃。
所以才有了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上層飽食終日,底層没有空間,政風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西晉只用了區區50年就被外族爆錘,中華進入了最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但黑暗中也孕育了希望,中國進入民族大融合時代。殘存的司馬家族南渡靖康,開啟了東晉王朝,琅琊王氏成為了士族的代表,已經根深蒂固,與皇權共治天下。
其實如果是單純的看東進時代的君臣交流,都不知道誰是君,誰是臣,皇帝給王導的手詔總是用「惶恐言」、「頓首言」、「敬白」之類的語言,他還親自駕臨王導的府邸,禮敬王導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導上朝時,成帝都要起立相迎。這個時代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皇權是絕對受限,可是啥都幹不了,一點也不美好。在東晉王朝中,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吉祥物,無關政局的重要性,權力在有限的幾個士族大家中來回讓渡,皇帝随時可以被士族廢棄。
所謂的貴族共和制度,到底好不好呢?歷史很快給了我們答案。
南邊的東晉王朝是士族治理天下,苟延殘喘了103年,而北方長期處於分割與戰亂之中,但一旦北方回過神來,以摧枯拉朽之力隋朝就攻滅了晉朝。雖然事實告訴我們,南方的經濟比長期戰亂的北方强得多。但那不管用,制度的先進性終於在歷史上發揮了作用。
因為晉朝是繼承了幾百年的腐朽制度,而北朝「北邊不斷更迭的政權,北周隋朝等我們統稱北朝」却不斷在戰亂之中煥發了新生。南方是真正的國弱民强,而這個民,僅僅指有限的貴族集團。北朝做了件事情,是腐朽昏聵的晉朝無法做到的,而這件事情奠定了最後的成敗。
由於長期的戰亂,一方面導致很多早期的士族最終消失,一方面導致有大量的荒蕪田地。雖然北方也產生了新的貴族,但不會如南方那麼根深蒂固,盤踞六七百年之久;於是北魏開始搞均田制,給老百姓分田地,這樣國家就有了大量的登記在册的人口,進而產生税賦,農民不需要庇護在士族的名下做奴婢。這個事情,東晉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所有的土地都是士族的,皇帝都動不了。
很有意思的是,北方是民族大融合時代,所謂五胡十六國,你殺我我殺你,不斷的政權更迭,但是能够勝出的皇帝必然是有强大的軍功並控制軍隊,就一定有能力推動改革,誰不聽話就殺誰,誰阻擋改革就送誰下地獄。而南邊東晉的皇帝是與士族不斷妥協的結果,皇帝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自己都被士族控制,還敢去分他們的田地 !?
北方一旦開始分田地,南北方的攻守之勢馬上逆轉,因為南邊的庶民没有任何權利,自然想跑到北邊去,結果就是北邊的國家統計的人口越來越多,南邊什麼人都調動不了。
加强皇權有什麼好處?北邊的隋朝想要統一天下,就會匯集全國的人力物力,但是南邊是貴族共和,每個貴族都想守住自己的財富,國家根本就是個概念和形象,三次北伐都是做樣子,完全無法發動對北邊的攻勢,能守住自己這一攤子家業才是大家的夢想。
說句最簡單的,北方的人口屬於國家,需要服兵役,南邊的人口屬於士族,是貴族的私產,貴族憑什麼拿自己的私產為國家打仗?在此基礎上,589年隋軍没有懸念的攻入建康,俘虜陳後主,統一全國。這是一場没有懸念的滅國戰爭,代表北方自由民對南方奴婢管理的貴族共和的勝利。
隋朝统一天下,但是核心問題依然没有解決,就是皇帝如何治理天下?怎樣改變權力的世襲局面?怎麼安排自己的權力結構?如果没有合適的人才推荐機制,最終龜族階層必然死灰復燃,結成死板一塊。
隋朝統一天下後,時間過去了短短的27年,公元616年,隋煬帝楊廣被絞殺於陽州,兩年之後,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後後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開啟了中華民族最絢麗多彩的盛世偉業。而隋朝,38年就玩完了,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但凡王朝活不長,歷史上都不會留下什麼好的繼仔,都已經死了,誰還給她說好話?
隋煬帝的歷史给後面的民間文學,留下了大量的素材和遐想的空間,各種野史盡情發揮想象力博人眼球,尤其是在隋煬帝的荒淫無道重點描述,成了SM的開山祖師爺,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比如楊廣修建了迷樓,所謂迷樓,神仙在裏面也要迷路,而這是隋煬帝所修建的秘密淫樂場所,派人從全國各地篩選美女送到迷樓裏來供他玩樂。
楊廣還下令皇家畫工繪製無數的春宫圖懸掛在迷樓中,可以想象一進到這個迷樓,就會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神秘氣息讓人心曠神怡.....這裡還有許多不可描述的高科技玩意兒,比如有個大臣為了討好楊廣發明的一個小車,將美女放上這個小車後,車上有一個機關會啟動,於是美女的手脚就會被全部卡住,一動也不能動,然後就任楊廣擺布....
看到最新發明,楊廣龍顏大悦,開心的嘴都合不攏,不僅重重賞賜了這個大臣,還給這個小車賜名為任意車。這些我們就不論真偽了,將所有的形容和修飾去掉之後,翻看歷史,隋煬帝楊廣幹了3 件事情却是板上釘釘的。
第一是遠征高句麗。
一定要注意這裏的高句麗可不是今天的朝鮮,熊貓不是貓,高句麗不是高麗。
在南北朝的亂世,高句麗在遼東地區已經營二百多年,是農耕文明而不是遊牧民族,依山修築無數易守難攻的城池,鼎盛時期軍隊達到60萬之多,可說是枝繁葉茂,根深蒂固。
在當時,高句麗城池堅固,是對中原王朝的强大威脅,遠征高句麗,是開啟大一統王朝的必要任務,也是為了收復遼東地區的漢代時的固有疆土,而不是單純的好大喜功。所以,從隋文帝時期開始,到了唐太宗時期,李世民也屢次攻打高句麗,非要打下來不可,一直到公元668年歷經大半個世纪最終搞定了這件事。
但是李世民的治國與軍事才能遠遠高於楊廣,這是一個事實。因為不管記載的細節真實與否,楊廣三次慘敗,死者十之八九,這個成績比起他爹楊堅來都根本難以啟齒,說不出口。
楊廣時期遠征高句麗根據紀錄就是在胡整,下詔集結天下的軍隊,不算後勤部隊的純兵力就有100萬以上,要求無論南北遠近,都要匯合於涿郡。除了軍隊以外,另外長期來往在路上的有數十萬人,擠滿了道路,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氣盈路,天下騷動。最後導致户口銳減200萬,高句麗没有打下來,大隋已經烽烟四起,這成了煬廣身死國滅的導火索。
而在李世民時期,面對隋朝的歷史教訓,唐太宗說:煬帝無道,征遼東時,人們打斷自己的手足來躲避出征與徭役。朕現在征高句麗,都是選那些願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據說一些没能跟随出征的人,都憤嘆抑鬱。
遠征高句麗時,唐太宗的車駕至定州,唐太宗親自慰問生病的士兵,把他們托付給州縣治療。最後有很多人自願以私裝從軍,都說「不求縣官賞勳,惟願效死遼東!」所以,無論怎麼給楊廣洗白,楊廣打高句麗時屢戰屢敗,死傷無數,而唐太宗親自上陣,連戰連捷,大破高句麗,這是不能改變的結果。
楊廣幹的第二件事情,是修建大運河。
修建" 最在當代,立在千秋"的大運河,也是必須要幹的事情,隋唐時期,長安和洛陽成了國家的中心,但北方經過長期戰亂,長江以南地區,在三國以後却相對平穩,己百年中得到了長足發展,經濟上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當時的荆州與楊州非常富庶,整個南方也成為了魚鹽以及絲麻布帛的全國供應地。
可是,黄河和長江都是東西走向,江南的物資通過航運根本到不了長安,而陸路運輸的成本是河道運輸的10倍以上,修建一條南北貫通的運河就可以有效地把國都與經濟中心連接起來。
這件事情事關國家千秋大計,影響深遠,楊廣幹了,李世民也接著在幹,可以說楊廣在修建隋唐大運河的時候横征暴斂,但没有人能否認隋唐大運河的價值。這項偉大的工程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8個省份,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作用,是讓後世王朝穩定的一項核心工程。( 注一 )
而真正要楊廣命的,是他幹的第三件事情,科舉制度。
前兩件事情是導火索,如果楊廣不搞科舉制度,以當時隋朝的國力,楊廣還可以繼續做個50年没什麼問題,但是科舉制度一搞,楊廣就徹底没活路了。
公元606年,楊廣迫不及待的設置進士科,為朝廷輸入新鮮血液,避免再次出現皇權旁落,貴族不斷坐大的現象,這也標誌著影響中國歷史的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此時,政論文章是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内容,朝廷選出那些才華出眾、文筆優秀的人才,對他們委以重任。第二年,科舉考試的科目已經增加到十科。
遠征高句麗,修建大運河這輛件事在當時勞民傷財,得罪的是老百姓,導致民生凋敝,怨聲載道,但基本上對官僚貴族的利益没有損失,反而可能有好處,而第三件事情得罪的是整個門閥,將威脅到櫃族士族的權利,現在從上到下,楊廣都没有擁護基礎了,最终被以關隴集團為首的門閥集團推翻。
南方有士族,北方一樣有門閥,只是不像南方盤根錯節那麼多年。當年隋朝的建立,與關隴集團貴族有不可切割的關系,所謂關隴貴族,就是北周時代確立的8位柱國將軍,每個人都赫赫有名,很多人是我們都熟悉的歷史人物: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的爺爺、李弼-李密的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楊堅的岳父、侯莫陳崇。
這八個世家縱横北方一百多年,西魏,北周,隋,唐嚴格意義上都是在這8家中來回爭奪,他們為著共同的利益,崇尚軍功,交替支持,有鬥爭也互相聯姻,結成活躍在中國歷史舞台中央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容耀,莫與能比」從楊堅始,就對關隴集團深懷戒心,否則腐朽的門閥政治必然再度重生。
為了打壓軍事貴族集團,楊堅用心良苦,不斷的提拔更有生機的中下層地主進入政治舞台,釋放民間生產力,推動國家的改革發展。同時,楊堅對府兵制進行君主直轄,最大限度的限制了關隴集團的權利。
但是,這些對於傳統貴族來說,都不是最要命的,真正要命的是楊廣開起了一個時代,就是全新的政治結構的塑造,以科舉制度選拔國家管理人才,這將徹底終結貴族們的權力世襲之路。
因為以往怎麼選拔官吏,都是大家坐一起討論,根本没啥標準,相互給面子,怎麼選拔都在大家認識的幾個人裏面倒腾,現在可好,遊戲規則完全改變了。
楊廣廢除九品中正制,是適應歷史趨勢的官吏選拨制重大改革。中下層地主與貧寒子弟,從此可通過讀書應考成為國家的官員,一舉擴大了人才來源和統治根基。不僅如此,楊廣還剝奪了大部分關隴集團貴族世襲爵位的特權。他下詔將原有的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爵位,唯留王、公、侯三等,剩下的都直接廢掉了。
這幾套组合拳下來,就要了關隴貴族的老命了,嚴重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原有的軍事、經濟、政治特權被逐步被剝奪殆盡,子孫後代也無法把家族的基業傳下去。
我們要清楚一點,滅掉隋朝的軍隊,絕非農民起義軍,而都是關隴集團組織的貴族軍隊,首先是關隴集團核心人物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乘楊廣二次征伐高句麗時在黎陽起兵,其中大部分是關隴集團後裔來進行支持。
随後星火燎原,關隴集團的各貴族加上已經有苗頭的農民起義軍烽烟四起,成為打擊隋朝的中間力量。直到617年,蒲山公李密和唐國公李淵相繼起兵,割據一方,眾多關隴集團世族紛紛加入其中。而此時的楊廣,本想靠遠征高句麗增加自己的軍功,没曾想三次一次敗得比一次慘,意志力完全崩潰,最終徹底放棄,在離宫内整天飲酒作樂,頹廢不堪,最終走上了不歸路。這才是隋煬帝身死國滅的真正原因。
可以說楊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戰略上做的幾件事情方向都是對的,否則李世民也不會接著幹,但奈何眼高手低,過於急躁,最後功敗垂成,被關隴集團反撲。
但是開科取士這件事情,楊廣幹了,李世民也在接著幹,因為不這麼幹,最终完蛋的會是自己,君權必然再次旁落。而經過隋末亂世的戰爭,關隴集團已經整體開始崩潰,山東豪傑與科舉寒門的加入,更推進了其瓦解進程。
科舉制度的確立,最終明確了當時的管理制度,楊廣對中國的影響,也遠勝於前兩件,直接將中國政治制度從隋唐開始有了一個明確的分界點。
李世民比楊廣要平穩得多,推進得有條不紊,一直到武則天時代,不只完善了科舉制度,更非常重視科舉選拔出的人才,錄取名額遠超前期,一經任用便委以極其重要的職務,從這個時後開始,大量寒門士子得以進入朝廷,取代了士族的權力世襲,成為各方博弈的新力量。
公元659年,長孫無忌被武則天流放嶺南,這標誌着關隴集團的最终瓦解,而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659年,歷經近900年的皇權與貴族之間的戰爭,皇權得以勝出,而中國也進入了真正的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時代。
( 注一 )
其一 :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其二 :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