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歷史---赫魯雪夫發跡到殞落的權鬥
借鑒歷史---赫魯雪夫發跡到殞落的權鬥
1952年10月,蘇共召開第19届代表大會,斯大林向代表們建議,廢除總書記的職務,並且取消政治局,重新選舉中央主席團做為決策層,然後從中央主席團中選舉常委會 5 人,斯大林、馬林科夫、貝利亞、布加寧、赫鲁雪夫負責國家的一切事情,最終拍板的是斯大林。
職位不能給斯大林榮耀,斯大林反而可以決定職位能否存在。這就是地位。
晚年的斯大林非常自信,已經不像年輕時一樣在辦公室奮鬥到深夜。他經常在晚上召集親信到别墅看電影,美國西部牛仔電影是斯大林的最愛,看著浪蕩不羁的牛仔,斯大林仿佛看到曾經流放西伯利亞自己。
電影往往在凌晨左右結束,此時厨師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宴席,斯大林和親信們一邊喝酒一邊說話,很多國家大事就在觥籌交錯間敲定下來。宴會結束,一般要到凌晨5點左右。親信們回家補覺,慶幸又是没有出錯的一天,斯大林睡到中午才起床辦公,等到晚上又是happy的一天。
1953年2月28日,斯大林召集馬林科夫、貝利亞、布加寧和赫鲁雪夫到私人别墅,和往常一樣電影喝酒吃飯一條龍,瘋到凌晨6 點才散伙。
臨出門前,斯大林還用手指戳赫鲁雪夫的肚子,用烏克蘭語叫他“米基塔”,活像好基友在打情罵俏。第二天,赫鲁雪夫守在電話旁邊,繼續等待斯大林的召喚,結果等了半天都没消息,赫鲁雪夫有點不開心:“ 難道我被抛棄了?還是領袖有了新歡?”
等赫鲁雪夫和其他常委接到電話,急忙衝到斯大林别墅的時候,才發現健壯的領袖已經不省人事,毫無知覺的躺在沙發上。醫生告訴他們:“斯大林同志腦血管破裂,身體右側中風,恐怕日子不多了。”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
統治蘇聯29年的斯大林驟然去世,又没有留下一個培養多年的接班人,給蘇聯中樞造成巨大的權力真空。
由於廢除蘇共總書記,蘇聯權力最大的職務是部長會議主席,類似於總理。另外,斯大林多年利用秘密警察執行大清洗,秘密警察屬内務部,也成為讓人聞風喪胆的超級權力機構。誰奪走這兩個職位,便是蘇聯下一任扛把子。
斯大林去世以後,貝利亞推舉馬林科夫出任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又推荐貝利亞接管内務部,並且做部長會議副主席,哥倆狼狽為奸,成為斯大林去世後最有權勢的人。
至於赫鲁雪夫只撈到書記處書記的職務,由於没有總書記,那麼黨的日常工作便由赫鲁雪夫主持。雖然没有前兩人風光顯赫,但是能掌管黨的全部機構。接管國防部的布加寧,成為赫鲁雪夫的盟友,而布加寧有兩個特别牛逼的下屬: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朱可夫元帥。也就是说,赫鲁雪夫有軍隊支持。
基本態勢已成形。要不再戰戰競競受制於人,就要向權力最大的位置衝擊。幾經盤算,赫鲁雪夫向馬林科夫一番耳語:
“内務部有多恐怖你知道嘛,多年想抓誰就抓誰,萬一貝利亞用内務部針對你我,如之奈何?而且貝利亞的權勢熏天,根本看不起你,這還能忍嗎?”
馬林科夫略一受激,脫口回應說:“幹掉他。”
不久後的一次會議上,赫鲁雪夫批評貝利亞是特務、内奸和野心家,属於混入蘇共的敵人,不打倒不足以安慰斯大林的在天之靈。聽到赫鲁雪夫開炮,其他人紛紛站起來檢舉揭發,没多久功夫,就把貝利亞鬥臭、鬥垮。主持會議的馬林科夫按下桌上的電鈴,朱可夫帶著十幾名士兵衝進會場,把貝利亞當場帶走。臨走時,貝利亞一口咬定馬林科夫是同黨,你們既然要抓我,那就得把馬林科夫也抓起來。和貝利亞的糾纏不清,遂成為馬林科夫的污點,讓他在其他人面前總感覺低人一等,也不敢利用權力頤指氣使。
随著貝利亞被捕入獄,内務部的高級官員紛紛落馬,權力也被拆分的七零八落,再也没有以往那種說一不二的權威,而且做什麼事情,都要向主席團和書記處匯報。貝利亞的權力,大部分轉移到赫鲁雪夫身上。
布加寧和莫洛托夫等人地位雖高,却没有多少真正的權力,屬於聽指揮的那種類型。於是,赫鲁雪夫從主席團的邊緣人物,迅速成為主席團話語權最大的人。1953年9月,蘇共決定重新設立第一書記,並且選舉赫鲁雪夫出任這個職務成當家人。没有赫鲁雪夫的簽字,任何命令都没有合法性。
赫鲁雪夫用權力鬥爭的勝利,重振了黨的領導權威,也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赫鲁雪夫生於1894年,從小生活艱苦,給别人家放過牛羊,文化程度也不高,14歲的時候跟随父親遷居烏克蘭,在一家德國人開辦的工廠裡做鉗工。“十月革命”以後,赫鲁雪夫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1918年夏秋,他被派到察里津参加戰鬥,而察里津戰役的領導就是斯大林。由於地位相差太多,二人並没有產生直接聯繫,但這次並肩戰鬥的經歷是重要資產,足以讓斯大林確信,赫鲁雪夫就是一路追随自己的嫡系。
1920年,革命戰爭摧毁無數工業和能源基地,為了支援戰爭,斯大林派150名幹部前往烏克蘭頓巴斯恢復生產,同行的還有一大批技術專家。頓巴斯被分為數個工業區,赫鲁雪夫憑藉戰功和資歷,成為鲁欽科沃區的主席,負責管理16個礦井。他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第二年就把鲁欽科沃區帶到一流水平,煤炭開採量在頓巴斯各區裡排名第一。
1924年,赫鲁雪夫被調到新成立的行政區做書記,從此離開污水橫流的工業管理崗位,正式踏上仕途。那年他才30歲。
遇到貴人
1928年科西奥爾當選烏克蘭共產黨總書記,他對黨組的組織部很不滿意。那組織部可是篩選幹部的部門,怎麼能搞的一塌糊塗呢?科西奥爾把組織部長叫來:“你們部門都是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工人出身的副部長?你去選幾個工人領袖,帶來給我看看。”經過仔細挑選,組織部選了6個口碑好的工人幹部,其中就有赫鲁雪夫。一錘定音,他選中赫魯雪夫他做烏克蘭組織部的副部長。
時來風送滕王閣
赫鲁雪夫屁股還没坐熱呢,又被調到莫斯科的一所工學院讀書,做為優秀後備幹部培養。讀書的時候,赫鲁雪夫認識了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州委書記卡岡諾維奇,而卡岡諾維奇正好需要一名助手,便把赫鲁雪夫調到莫斯科工作。
1931年,鲍曼區第一書記的位置空出來,卡岡諾維奇告訴赫鲁雪夫:“你去吧。”再過3年,卡岡諾維奇又一手把赫鲁雪夫推成中央委員,並且接替自己出任莫斯科州委書記。這一年赫鲁雪夫不到40歲,便成為蘇聯政界的明日之星,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完全有可能和斯大林發生直接聯系。
最大的機會就是在政治鬥爭中站隊。早在斯大林鬥爭廝殺的年月,赫鲁雪夫就作為烏克蘭代表到莫斯科開會,高調支持斯大林的路線,並且投票把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人開除出黨籍。此舉引起斯大林注意,才知道赫鲁雪夫工作履歷,產生收為班底之意,再加上卡岡諾維奇的極力推荐,斯大林便把他放到更高的崗位上鍛鍊成才。
大清洗開始以後,赫鲁雪夫極力鼓吹:“斯大林同志永遠是對的,對於托洛茨基等唯利是圖的法西斯走狗,我們只有一句話,就是處死他們。”斯大林要的就是這些話,伸出大拇指給赫鲁雪夫點讚:年輕人有眼力,加油哦。
赫鲁雪夫感受到斯大林的讚許,幹的更加賣力。莫斯科的38名高級官員,其中35個被清洗,莫斯科地區有146名黨委書記,其中136人被鎮壓。而這些被鎮壓的幹部,每一個都得到赫鲁雪夫簽發的逮捕令。
站隊正確的結果,就是赫鲁雪夫的仕途扶搖直上,1937年出任烏克蘭第一書記,1938年當選政治局候補委員,成為蘇聯地位最高的十人之一。
多年工作經驗告訴赫鲁雪夫,斯大林的鐵腕統治,本來就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用來達到目的就差不多了,怎麼可能一直在馬上治天下呢。想要下馬治天下,就必須放棄斯大林的非常手段,那麼就出現一個問題:以前的爛事怎麼辦,到底誰來背錯的大鍋?
斯大林的地位高啊,只有清算了斯大林,才可以證明以前是錯的。那誰是正確的呢?當然是敢於站出來揭發、反對斯大林的人。幾經思量,赫鲁雪夫有了清算斯大林的充足理由,他想起斯大林慈父般的笑容,長吁一口氣: 這口錯鍋太沉,斯大林同志,靠你背了。
利劍出鞘
”1956年2月,蘇共召開第20届代表大會,蘇共1355名代表、55個政黨大使、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全體領導参加會議。原本是黨的大會,赫鲁雪夫却在言談舉止間,數次批評個人崇拜現象,参加大會的人們感覺風向不對勁,這胖子可能要搞事情。
果然,蘇共代表在2月25日收到一張特製入場券,說是可以参加一場特别的會議,此外還有100多人列席旁聽,而他們是被平反的反黨分子。讓曾經的反黨分子列席旁聽,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到底要幹什麼 !?
那天凌晨,赫鲁雪夫把得到入場券的人召集起來,當眾做了一份秘密報告——《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明白了,完全是針對斯大林的。
赫鲁雪夫告訴大家:“當年引起大清洗的基洛夫案件,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劃的。斯大林故意殺了那麼多人,這種人竟然能做蘇聯的領袖?”“二戰初期蘇聯慘敗,最大的原因是斯大林無能,幾百萬紅軍犧牲、千萬人的家園被毁 ,都是斯大林給害的。而且農業失敗讓人民吃不飽飯,也是斯大林不幹人事的結果。"反正蘇聯的任何負面問題,都是斯大林的錯。
聽到赫鲁雪夫的報告,台下的人們都驚呆了,領袖才去世3年,竟然就被翻案了?這個世界變化也太快了吧。可以前因言獲罪的人太多,萬一說錯話站錯隊,可不是鬧著玩的。心中疑懼翻騰,嘴上什麼也不說。
不過赫鲁雪夫也没讓他們表態,只是要求代表們不要把話題帶到黨外,不要讓媒體知道。然而赫鲁雪夫自己是個大嘴巴,不到一個月就把秘密抱告印發成文件,發給700萬黨員和1800萬團員討論學習。緊接著,全世界都知道了。這下可玩大了。
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撿到槍
資本主義國家發愁没理由攻擊蘇聯,現在倒好,赫鲁雪夫倒持太阿,親自遞上刀子,歐美國家趕緊接過來,然後向蘇聯集團捅過去:“啊哈,大家快看啊,蘇聯原來是這麼個玩意兒,果然,社會主義制度也是吃人魔鬼,這就是你們認定的山巔燈塔嗎?快醒醒吧。”
全世界支持蘇聯和社會主義的人們一臉懵逼,原來我們就支持了這麼個玩意兒,真替以前的自己羞愧。從此以後,社會主義的影響力一落千丈,在冷戰輿論交鋒中,再也没有翻盤的可能。
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也趕緊跟上,波蘭和匈牙利的反對派起來奪權,準備向資本主義陣營靠攏,蘇聯用武力鎮壓,才保住社會主義陣營的穩定,但裂痕已現。曾經做過外交部長的莫洛托夫回憶,原本全世界支持蘇聯的人口有70%,秘密報告以後逐漸減少到不足20%。
秘密報告徹底割裂蘇聯
赫魯雪夫應該做的是改正斯大林的過錯,而不是否定過去的一切。別人可以嘲笑辱罵,自己不行。如此才能維持內部穩定團結。
世界人民感覺蘇聯的燈塔熄滅了,蘇聯人民感覺前30年没有任何成就,想起來都是滿滿的羞耻感,從此對蘇聯體制產生懷疑。自己相信的社會主義是丑陋的,宣傳說西方資本主義也是邪惡的,那麼未來的出路在哪里?茫然了 !
於是,蘇聯國内出現一股反傳統的自由化潮流,專門和社會主義做對,一心希望擺脱之前的罪惡,讓蘇聯加入歐美國家陣營。赫鲁雪夫種下的一顆種子,多年後茁壯成長為参天大樹,讓蘇聯江山變了顏色。
幾十年後出任總書記的戈巴契夫,自稱是六十年代人,可見受秘密報告的影響多麼深刻。國內啟動"重評歷史"運動。這也是蘇共喪失信仰的根源。没有奮鬥目標,人就感覺空虚了。
政治是一門技術活兒,有的能做不能說,有的能說不能做,有的認錯不改錯,有的改錯不認錯。對斯大林的過錯,赫鲁雪夫本應該是本著改錯不認錯的態度,却偏偏來了個認錯不改錯。怎麼說呢 !?
激烈的改革之路
憑心而論,赫鲁雪夫是想改變蘇聯的。發現了斯大林時代的問題,便想用清算斯大林的方式,徹底和過去告别,以便輕裝上陣。
他解散集中營給術百萬人平反,甄别以前的冤假錯案,給蘇聯老幹部們公正的評價,這些事情基本没什麼問題。只是赫鲁雪夫的方式太猛烈,他完全可以有計畫的慢慢來,不需要用疾風驟雨的方式結束斯大林時代。這種硬著陸的方式,後遺症太重了。
當初斯大林為了快速實現工業化,不惜極力壓抑農村經濟,用剪刀差的方式補貼工業,這才有了硬槓希特勒的鋼鐵洪流。但也導致農業破敗,生產量降低。1913年的帝俄時代,人均糧食和肉類有540公斤和31.4公斤。1952年人均糧食只有432公斤,肉類只有30公斤。努力奮鬥多年,日子還越過越差了 !
赫鲁雪夫的改革就從農業開始。1953年,赫鲁雪夫發現玉米是好東西,長勢喜人產量大,要是在蘇聯大規模種玉米,豈不是可以提高糧食產量?於是,狠狠的一拍腦門,命令蘇聯各地廣種玉米,當年只有350萬公頃的玉米地,到1960年要擴大到2800萬公頃。從字面來看,没毛病。
可玉米是乾熱作物,只有太陽照射充足的地方,玉米才能豐收。而蘇聯很多地方的太陽照射量不足,玉米根本不能結穗,更不用說什麼豐收了。折騰兒年,計畫徹底失敗,赫鲁雪夫反而榮獲“玉米愛好者”的稱號。
此路不通,那就換另一條路。
1958年6月,赫鲁雪夫命令取消農莊產品的義務交售,改為農產品採購制,也就是說,國家要用錢向農民採購農產,定的農產品價格越高,農民收入越多。此後幾年,國家收購谷物的價格提高7.48倍,收購畜類的價格提高15.69倍,所以農民收入也增加了7—15倍。赫鲁雪夫鼓勵農民發展副業,家裡重點自留地啊、養點雞鸭什麼的都没問題,給國家交够税就行。
農民有錢賺,所以這波改革還可以。有成績,就繼續深化改革。赫鲁雪夫又一拍光頭,決定把拖拉機站的機器,全部賣給集體農莊,徹底實現農業機械化。
本來拖拉機站是單獨存在的,有拖拉機手、有保養維修車間等等,農莊有需要就花錢買服務,大家各取所取。現在赫鲁雪夫要把拖拉機賣給農莊,拖拉機站改為修配站。首先,農民的錢從哪裡來?赫鲁雪夫:國家給你們貸款。
更要命的問題是,農莊買回拖拉機總要維修吧,使用要加油吧,要有人駕駛吧......現在農莊沒錢了,根本保養不起拖拉機,也没錢加油,以前的拖拉機手嫌棄農莊工資低,都跑回城裡找工作去了。於是,原本可以用的拖拉機站没有了,農莊買回來的拖拉機爛在家裡。蘇聯農業再次倒退一大截。這種沒有配套措施的改革還不如不改,以前的舊制度起碼能用,改了半天啥都没有了,鬧著玩呢?
此外還要和美國競賽,赫鲁雪夫動不動就要求,某某東西要在幾年後超越美國,頗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產”的意思。可問題是,蘇聯的基本盤就在那裡,怎麼可能短短幾年時間翻倍增長呢。總之,赫鲁雪夫瞎搞十幾年,不僅没有解決蘇聯的農業問題,反而讓蘇聯農業更加混亂,還不如以前。
農業有問題,工業也不是毫無瑕疵,那麼赫鲁雪夫的工業改革能成功嗎?事實證明,工業改革也失敗了。
蘇聯工業的最大弊病,在於計劃經濟體制不靈活。這種由國家統一指揮的經濟體制,在工業化初期的粗放管理時期,可以有效調配資源,保證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用最快速度完成工業化。但是在工業化完成以後,國家經濟越來越精細化分工,就很難以一個部門來管理全國千百類經濟模式和生產單位。這就是計畫經濟最核心的問題。
赫鲁雪夫想的正是簡政放權。他上台的時候,蘇聯有20萬個企業和項目,另外還有10萬多個在建項目,如此龐大的規模,他的腦門子更加腫脹了幾分。於是,他把1.5萬個企業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管理,並且在1957年撤銷25個中央部門,113個加盟共和國部門,中央只留下航空、無線電、造船等部門。
最高蘇維埃又把全國分為105個經濟行政區,各區設立國民經濟委員會,管理行政區裡的各種企業。赫鲁雪夫以為,國家把權力交給地方,肯定很靈活了吧,以後必然會生產力飆升的。
可事實不然,這些已有路徑依賴症的榆木腦袋工人,現在没有國家部門調配資源了,企業缺的東西根本不知到哪裡去找,只能自己想辦法生產。以致某些重機械企業,還得兼職生產迴文針、膠帶,一點都不專業又重複浪費。
簡政放權不僅没有讓企業擁有活力,反而加重地方權力,導致地方本位主義逐漸抬頭。赫鲁雪夫没辦法,只能重新設立國家管理部門,這樣一來,經濟管理機構和人數擴大好幾倍,冗員更嚴重了。又瞎折騰了一番 !
赫鲁雪夫還把地方黨委分為工業黨和農業黨,這不是蘇共黨内的派系,而是真正的一個地方兩個黨委,一個管境内的工業、一個管境内的農業,分工聽起來不錯,但多頭馬車必然各自擴權、相互掣肘,亂的一塌糊塗。想辦點事都不知道找哪個門。
除了農業和工業改革以外,最要命的王炸是赫鲁雪夫還取消幹部終身制,明確規定了幹部任期和連任次數,徹底得罪了所有蘇聯幹部。還大規模裁軍,失去利益的軍官和士兵滿腹怨言,恨不得衝到克里姆林宫暴打赫鲁雪夫。
幾年折騰,赫鲁雪夫的改革得罪了所有人,基本上没有任何階層,因為赫鲁雪夫的改革而受益。於是,農民恨、工人恨、企業恨、高層恨、基層恨、軍隊恨......就算他清算斯大林給社會解凍,但没有徹底放鬆文藝管制,也遭到知識分子恨。舉國皆恨。
赫鲁雪夫的政治生涯,可謂失敗的明明白白。只要時機一到,反對者就會迎頭給以致命一擊。
運去雷轟薦福碑
到了1964年,已經没人希望赫鲁雪夫繼續執政。可是多年形成的絕對權力,讓赫鲁雪夫的威嚴極重,哪怕心裡再不滿意,大家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直到蘇共第二書記勃列日涅夫、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表太支持,主席團成員才放心大胆的秘密策劃政變,爭取把赫鲁雪夫拉下馬。
那年10月份,赫鲁雪夫到黑海邊療養,突然接到勃列日涅夫的電話,請他迅速趕回莫斯科,討論農業問題。他滿心不悅,我T M在休假啊,你們要搞什麼?勃列日涅夫:快回來吧,有事說。
赫鲁雪夫也是工作狂,又怕有人要鬧事,只好趕回莫斯科,迎接他的只有克格勃主席,他突然就意識到,那群人竟然敢不來迎接我,肯定有貓膩。主席團讓赫鲁雪夫回莫斯科,當然不是討論農業問題,而是要像討伐貝利亞一樣討伐赫鲁雪夫。
整個過程很簡單
主席團成員在會議室批評赫鲁雪夫:看看你11年都做了些什麼,搞的亂七八糟、烏烟瘴氣,還有臉坐在這裡?”赫鲁雪夫否任連連:我不是、我没有、你胡說。只有米高楊支持赫鲁雪夫,說他的成就是蘇聯的政治財富,但没人搭理米高楊,而是集中火力攻擊赫鲁雪夫。
赫鲁雪夫没辦法,當天就“自願”退休。第二天,蘇共主席團選舉勃列日涅夫出任第一書記,柯錫金出任部長會議主席。赫鲁雪夫也没有想東山再起,只是吐槽了一句:“如果他們不需要我,那就算了吧,我也不用擋他們的路了。”挺有風度的順坡下驢。
一夜回到解放前
後來,赫鲁雪夫做過的改革,基本都被繼任者改回去了,做了11年第一書記,和没做過一樣。白茫茫大地被風吹得乾乾淨淨。
赫鲁雪夫其實是個悲劇人物。他接手的是一個斯大林狂飆突進之後的蘇聯,有幾十年留下來的問題需要解決,解決舊時代的問題以後,還必須給蘇聯找到新出路。
另外,蘇聯是冷戰社會主義集團的旗艦,用來凝聚人心的就是社會主義理想,以及全民公有的國家制度。如果拋棄這兩樣東西,蘇聯便會迅速失去人心,不僅世界無產階級不把蘇聯視作燈塔,國内也會面臨反攻倒算。
要是蘇聯都拋棄了國家制度和理想信仰不玩了,那其他國家還堅持什麼呢?到時候,整個社會主義陣營都要垮掉。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所以,赫鲁雪夫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有市場經濟的選項,只能在斯大林留下的舊框架裡修修補補。
雖然美國早在羅斯福時期,就吸收了社會主義的優點,赫鲁雪夫却没有辦法在蘇聯引入資本主義的優點。赫鲁雪夫等來的是蘇聯肢解,紅旗落地。
此後27年蘇聯威風赫赫,但再也没有為社會主義制度找到新出路,因而瞬間崩解。這是赫鲁雪夫的悲劇。更是蘇聯的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