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璽造就的文化大一統;三國與曹魏、司馬;狡兔三窟的大押注
玉璽造就的文化大一統
據說1949年蔣介石來臺,就是坐艦黎玉璽上校的軍艦至基隆,當時老總統在艦上點名,第一位點艦長,黎喊玉璽在,蔣大悅,即便江山不在玉璽仍在握,正統呀。自此,就不停破格提拔,黎玉璽很快就成為海軍總司令、參謀總長一級上將。
1803年,拿破侖指著地圖說:“這裡躺著一位沉睡的巨人,讓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來,將會震撼世界的。”
2012年,美國務卿季辛吉寫了一本書,叫《論中國》,在書中說近200年中國的衰落只是歷史上一個短暫的意外,並非常態。
這是拿破侖和季辛吉的看法,也是歐美主流思想家的看法。西方國家特别不能理解中國的存在模式,覬覦中國為何能長期存在異常的困惑。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强大的中央帝國,但强大帝國這並不是中國的專利,因為西方也曾多次出現過不弱於中國的中央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拜占庭帝國还有奥斯曼帝國,這都是赫赫有名的超級帝國,但這些强大的帝國不分崩,就是曇花一現。哪怕是後來冒出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後來也衰落了。世界上,没有永遠强盛的帝國,有興起就有衰落,發達幾百年後碰到幾個敗家子把祖業糟蹋光了很正常。
歐洲的帝國,完了之後就真的完了,没有一個復興過。不僅分崩離析,而且分裂後的帝國,其子民隊再度統一,恢復之前帝國的榮光興趣不大。
羅馬帝國的後人不認為自己是羅馬人,也没有恢復羅馬帝國的意願。一大半歐洲人都是羅馬帝國的後裔,但是你今天問他們有没有恢復羅馬帝國的想法,他大概會認為你是個瘋子。日耳曼民族的人只會為日耳曼民族而戰,没有興趣為羅馬帝國而戰。
整個歐洲的國家文化,基本都是以血缘關係為紐帶的,好一點的以宗教划分。每個民族都要單獨建國,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水火不容,這就是歐洲的現狀。
歐洲的分裂離心力,不是一般的强。就以日不落大英帝國為例,半個地球曾經都是英國的領土。但分崩離析后,没有人懷念大英帝國。甚至連家們口的愛爾蘭,蘇格蘭也要鬧獨立。
愛爾蘭人覺得英國剝削且殘酷鎮壓自己,只要獨立就能過上好日子。但對面的英格蘭人認為,愛爾蘭人懶惰又貧窮,是英國的累贅,把他們甩出去,英格蘭人就能過上好日子。就這樣,英國連自己家們口的愛爾蘭都没保住,硬生生的給分裂了。分裂後,愛爾蘭人覺得自己過的很幸福,英格蘭人也覺得自己過的很幸福,兩邊都絲毫没有统一的興趣。這是中國人無法理解的。
和長期分裂、短暫统一的歐洲恰恰相反,中國雖然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却是長期統一,短暫分裂。中國建立了多個朝代,時有興衰,但每一個衰落的朝代滅亡後,不管新的割據勢力是位於四川,還是湖南,都以統一全國為己任。數千年來,中國90%以上的時間都是統一的,都是一個完整的超級大帝國,凝聚力非常的强。這讓歐洲人非常不能理解,很神奇。
歐洲人不僅自己是分裂的,而且歐洲人出海殖民全球後,看到全世界都是由支離破碎的小國家组成的。哪怕是今天看起來很龐大的印度,英國殖民者來之前,也是分裂的,上百個互相割據的土邦互相混戰。
全世界曾經有很多龐大的多民族文明古國,但長期統一没有消失的,只有中國一家,成為了唯一的例外。西方的思想體系和文化體系根本無法解釋中國長期“大一統”的這一歷史事實。於是西方學者推出了這麼一種說法:中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文明的衝突》,亨廷頓 ) 因為中國實際上是一個文明,所以才没有斷絕。而歐洲的帝國只是一個國家,所以終將滅亡。
中國的神奇之處,在於歷朝歷代,都任可自己是中國。當前朝衰落後,無論誰奪取了天下,都會宣撐自己繼承了前朝大統,而不是新建了一個國家。簡單的說,誰赢了,誰就是中國,誰當了皇帝,誰就是中國人。
唐朝的李世民,就是胡人血统,但得了天下之後,非要認李耳,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老子當祖宗,宣稱自己是李耳的直系後裔,以此來鞏固政權。
而元朝由蒙古人建立,作為正統漢人出身的朱元璋推翻元朝後,建國時頒布的第一道詔書,就是承認元朝皇帝為天命真子,是中華正统。他說"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起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海内土疆豪傑分爭,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於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規矩,每一個新朝代都一定會在法理上認可前一個王朝,先確認前朝的正統性,再證明自己是前朝最合法的繼承者。如此,中國怎麼滅,這肯定滅不了啊。
為什魔歷朝歷代非要承任自己是中國,而不是另立國統。這就要說到秦始皇了。嬴政被稱之為始皇帝,那是名副其實。他統一中國的時間很短暫,秦帝國比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什麼的要短暫的多,但却留下了極其寶貴的體制遺產。
始皇帝一掃六合之後,除了車同軌、書同文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貢獻就是用和氏璧雕了一塊傳國玉璽,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然後說得玉璽者得天下。玉璽初始目的雖然是证明自己乃是受命於天,但間接效果是給了全中國的諸侯們確立了天下這個概念。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因為玉璽在自己手中,為了證明自己統一天下的合法性,再次把這個概念强調了幾百年。最後,全中國人都信了。漢朝末期,為什麼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宣稱玉璽在手,天下我有。後來,他被諸侯合力剿滅,至少說明袁術真的相信得玉璽者得天下。
秦朝+漢朝的合力,數百年的大一統宣傳之後,真的制造出了一塊永久性的虚擬玉璽。前朝衰落後,只要誰能用事實和實力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就從道義上暫據了主動權,從而拿到那塊虚擬玉璽。然後全天下都會望風而降,傳檄而定。新皇認可這些地方投降後就會效忠自己,地方上也會認可自己投降後就會被新皇當成子民來對待,大家不會彼此猜忌。
登基之後,新皇會再度强化宣傳一波天命所歸的概念,宣布自己從法理上繼承了前朝的一切,這樣更有利于自己的統治。天下一統之後,新皇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更是要强调大一統概念。如此,天天講、日日說,科舉更把這觀念深入士子的骨隨,一代代傳遞下去。
秦朝開個好頭,後面的皇帝把這個制度嚴格遵守强化了2000多年,最終形成了中國的獨特傳統。毛澤東說:“百代都行秦政法”, 非虛言也 !
歐洲以血缘關系和宗教關系來做為國家的核心凝聚力,而中國則以中華文化作為國家的核心凝聚力。中國或許會短暫衰落,但永恒不滅,就是這個原因。秦帝國、漢帝國、隋唐帝國、宋帝國、元帝國、明帝國、清帝國,這本來是多個不同的强大帝國,但是在中華文化裡,他們都是中國,只不過換了個皇帝而已。
别的國家,都是崛起和衰落。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没有崛起一說,我們一直雙自己是在復興。
没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凝聚力,有中國那麼强,一個省就堪比歐洲一個國。廣東人和湖北人,它們没辦法用方言交流,放在歐洲這根本的就是兩個民族,但在中國,他們都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歐洲人無法理解為什麼中國那麼多省份還能認可彼此,中國人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愛爾蘭就在英國邊上,大家一衣帶水當了幾百年同胞,還硬生生的分裂成了兩個國家,覺得分裂會讓自己更幸福。
如果一個國家内部的凝聚力和認同感不足,那早晚會分裂。但中國却是從東北到海南,整整一個大陸的幅員内,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讓西方人感到極度不可思議。別看美國大,它是以利益為膠黏的邦聯國,各州自主性極強,一旦失去共同利益膠,很快會崩解;印度的凝聚力是印度教,各土邦其他都是獨立的;歐盟也是靠生存競爭與經濟利益而生成,僅完成貨幣統一,其他都是鬆散獨立的,大一統是鏡花水月。
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他們肯定不會認為是自己不行,而是會認為中國是個怪物。全球都是分裂的中小國家,你中國憑什麼這麼統一,大到讓人恐懼。但這就是中國的傳承,中國的文化,歷史留下的獨特遺產。 中華文化具有極高的包容性、同化力,只要認可了中華文化,那你就是中國人,不分血统,不分宗教。
這樣的强大,是永恒的强大。如果當年是由中華文明來管理大英的日不落帝國,就算衰落,也還是日不落帝國,最多換一任統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是這個意思。
**三國與曹魏、司馬
三國形成的由來 :
1、東漢的崩潰:皇位繼承危機。起因:漢靈帝生前没有立太子
1.1爭奪勢力:
1、 外戚:皇后或者太后的親戚,在漢靈帝年幼時把持朝政;
2、 宦官:内廷侍奉的人員,親近皇帝,成为漢靈帝奪回大權的心腹;
3、 士人:壟斷官職的世家大族,他們和宦官集團有激烈的衝突。
1.2 漢靈帝之後的皇位之奪戰:
1、何皇后:嫡長子劉辯,得到外戚何家和士人集團,還有十常侍的支持;
2、董太后:漢靈帝喜歡另一個兒子劉協,得到宦官蹇碩和外戚董家的支持;
结局:蹇碩被除掉、董太后被逼死,劉辯繼位。
1.3 除去宦官:
1、袁紹的士人,依附大將軍何進,希望調集軍力,解決十常侍;
2、何進接受袁绍意見,又做得大張旗鼓,致宦官有所準備;
3、十常侍殺何進,袁紹帶兵剿滅宦官集團。
結局:被征調入京的董卓,成了最大的赢家。
2、東漢滅亡的三步曲:
2.1 武降董卓主政:廢除劉辯、另立漢憲帝劉協,遷都洛陽;
2.2 袁紹等地方實力派崛起,擁兵自重,實現割劇;
2.3 曹操做大,狹天子以令諸侯,將朝廷從文到武換血成自己的手下;
3、延缓曹操稱帝的兩次戰爭:
3.1、漢中之戰。公元217年,曹操跟劉備爭奪戰略要地漢中。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年,結果曹軍失敗,丢掉了漢中。之後,劉備自稱漢中王,以漢中為屏障,鞏固了他對四川的桶治。對此,曹操無可奈何。
3.2、襄樊之戰。公元219年,關羽進攻襄陽和樊城,創造了水淹七軍的經典戰例,曹軍慘败,軍心動搖,曹操被迫親自救援前線。這次戰役,曹操心力憔悴。返回洛陽的第二年,他就病逝了。
一、司馬家族背景
地缘:公元179年,司馬懿出生於河内郡温縣。河内郡的轄區,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北部的焦作、安陽一带。在漢代地理版圖中,它位於黄河以北、太行山脈以南,恰好是天下的中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於經常爆發戰爭,河内郡民峰彪悍,境内豪强縱橫。
由武轉文:
高祖司馬鈞:在東漢安帝時,多次参與西北方面的戰事,累積軍功,做到了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出任過豫章太守,也就是今天江西南昌的地方長官。祖父司馬儁:司馬氏已經是河内郡的大家族,並開始重文輕武。
父親司馬防:十分注重威儀,保持著儒者風範。二子司馬懿: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整個家族已精從武將世家,變身為儒者之家。在老家河内郡,享有很高的聲望。
二、從地方走向全國
公元208年,29歲的司馬懿進入曹操的政治團體,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從那時起直到逝世,司馬懿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個時代,成為曹魏政全的“四朝元老”。正是他的深耕,使司馬氏家族的社惠地位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曹操時代:嶄露頭角
1.1進入曹操陣營後,司馬懿担任丞相文學掾,負責為曹操起草文疏、管理文件。司馬懿能獲得這個職位,幕後推手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
1.2 打造人際關系,司馬懿從結交丞相府的同事入手,結交了陽俊、崔琰等人,又和陳群還有荀彧交往甚好;
1.3個人能力出眾,在軍司馬的職務上,司馬懿展現了卓越的判斷力。預言了襄陽戰敗,又建議固守樊城,很有遠見;
1.4 處理曹操喪事十分得宜。
2、曹丕曹睿時期:
2.1從魏王長史,成為曹魏朝廷的尚書右仆射,掌管朝廷的機密,還成了撫軍大將軍,在曹丕對東吳作戰中保障了後援;
2.2 成為顧命大臣,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死前,他安排了四位顧命大臣,輔佐兒子曹叡。這四個人是:陳群、司馬懿、曹休和曹真。這樣的安排,使司馬懿直接進入魏明帝曹叡的核心圈;
2.3 公元231年,曹叡削弱司馬懿權勢,把司馬懿派往陝西,掌管西北地區軍政,專門對忼諸葛亮。熬死諸葛亮、平定遼東,聲勢大振。
2.4公元239年,年僅三十多歲且精明的曹叡,居然比六十歲的司馬懿先走一步。從208年加盟曹魏政權,到239年曹叡逝世,司馬懿積累了三十多年的人際網絡,和魏國核心貴族聯姻,為司馬師娶夏侯尚女兒,在曹魏政權内,可謂根深葉茂,支持者眾多。
3、曹芳時期:建立司馬氏專權
標志性事件: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大將軍曹爽帶著天子曹芳離開洛陽,去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進行祭拜。司馬懿趁洛陽空虚,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政變的结果,司馬懿誅殺曹爽,控制了曹魏政權。世家大族與功臣集團心向司馬,不滿曹爽專政,彷彿呂氏子弟專政,被周勃、陳平政變拔去一樣。
司馬懿當政後,不顧輿論,殺掉曹爽,清除曹爽黨羽。宗室受到嚴重削弱,再也發揮不了作用了。同時,司馬懿控制住中樞機構和禁軍,將中央决策權握在手中。進而,他讓司馬氏家族的成員,占據關鍵職位,取得全國的軍政大權,把天子架空。
三、司馬氏專權:
公元251年,司馬懿逝世,终年73歲。他的長子司馬師出任大將軍,成為司馬氏家族的新掌門。從這一年起,司馬氏家族取代曹魏宗室的步伐,逐漸加快。
1、司馬師時期:
他選拔人才、任命官員。由於曹魏政權的重要官職,都握在司馬師手上,他就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利用這個豐厚的政治資源,將官職分给功臣子弟和世家子弟。這些人的父輩還對曹魏政權感恩戴德,但到了他們這一代,官職都是司馬師給的,他們的效忠對象,也就慢慢發生了變化。
2、司馬昭時期
公元255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出任大將軍,成了司馬家的掌門。
弑君:高貴鄉公曹髦曾嘆" 司馬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60年,曹髦率親兵攻打司馬昭府第,結果,兵敗被蔣聰殺。曹髦之死震驚朝野,一時間,司馬昭背負了極大的輿論壓力。朝野上下,都有了改朝換代的心理準備。但大家希望,過程是和平的,就像曹魏取代冬漢那樣,通過禪讓,而不是暴力來完成。殺死曹髦,直接違背了支持者的願望。
伐蜀:司馬昭決定,討伐蜀漢,轉移國內輿論壓力。司馬昭的想法是,消滅蜀漢政權後,自己的權威將大幅度增長,足以壓服反對勢力。
公元263年,魏國大舉進攻蜀漢。初戰告捷,司馬昭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天子的任命,當上晋公。一年後,蜀漢滅亡,司馬昭趁機接受晉王封皓。他同時追封司馬懿為晋宣王、司馬師為晉景王。從稱王到稱帝,只差一步了。
西晉建立:司馬昭死後,長子司馬炎繼任晉王。在荀勖和羊祜的協助下,司馬炎威逼魏元帝曹奐禪位,取代了曹魏政權。公元265年,司馬炎登上帝位,史稱晉武帝。西晉王朝拉開了帷幕。
**狡兔三窟的大押注
政治大家族和你想得不一樣
古今中外都一樣,政治單一押注是極其危險的事。錯了,輕則事事被掣肘,諸事不順、官司橫生。重則,身毀家亡,從此在政治上消失。看看歷史上,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的政治大家族是如何分散押注,永保常青。
如果論其多頭下注,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莫過於諸葛家族的“龍虎狗”,卧龍諸葛亮是蜀國的丞相,諸葛瑾是吳國的丞相,諸葛誕是魏國的大將軍。兄弟們分仕三國是否刻意的安排,但肯定有默契,這是家族在亂世傳承的一種必然選擇。這多頭下注的背後,最直接的就是能够搞起家族的特有價值。
譬如夷陵之戰之前,强烈反對開戰的諸葛亮和諸葛瑾兩“鴿派”就作為劉備和孫權兩位君主之間的秘密談判通道。諸葛瑾還代表孫權以劉備集團老朋友身份寫了一封奉勸其懸勒馬的秘密信函。甚至劉備死後的吳蜀罷兵聯盟以及多次聯合北伐,也是諸葛亮和諸葛瑾(諸葛恪)家族的暗中聯絡。而名垂千古的“後出師表”,没有出現在魏蜀兩國的文獻中,却被吳國記錄了下來,大概率應該是諸葛亮通過諸葛瑾的秘密通道,給正在籌備北伐的東吳重臣們“ 展示”的一份家書。
而同樣,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大權之際,曹魏一方的高級官員的諸葛璋,就像“司徒王朗”那樣奉命暗中寫信勸說諸葛亮投魏。同樣,家族之間的聯系,往往也是保存各個分支的重要手段。
譬如說諸葛瑾一支因諸葛恪的失敗被滅三族,但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被過繼給了諸葛亮,從而得以幸免遇難,而憑藉著“諸葛亮”孫子的身份,又被過繼回來續上了諸葛瑾一脈的香火。
同樣,諸葛誕一脈鬥爭失敗被滅族,但諸葛靚一支在吳國混了下去,等到未來西晉東渡的時候,以諸葛恢為代表,諸葛家族又再次崛起成為了與王謝相仿佛的東晉頂級家族。
而這些套路,在各個頂級家族之間都玩得很溜,譬如穎川荀氏、河内司馬氏,在袁曹之爭、曹魏代漢和司馬代魏的過程中,也都是將籌碼分散開來,兄弟們分别支持不同的利益集團。
官渡對決時,荀湛和荀彧分别是袁紹和曹操的首席謀主,曹魏代漢時,荀彧和荀攸分别支持漢、魏,司馬代魏時,司馬懿的親兄弟司馬孚却站在了魏國這邊。
所以,如果站在一個更全面的角度來看,並不存在押寶誰的可能性,很多大家族都是在多邊下注。從個人的角度可能是毁滅之災,但是從群體角度却是最優解。
不只政治家族,小國家何嘗不是時時要為選邊站隊而押注大國選舉。1948年,美國杜威和杜魯門競選總統,國民政府押注杜威,結果失敗,杜魯門獲勝。杜魯門任內對國民政府有多大的惡意報復,很難評估,心中不滿的冷笑鄙視是肯定的。但對國民政府言已是一身冷汗,可以確定的是,事後的補救肯定是事倍功半。
同樣,2016年選舉,日本押寶希拉蕊,結果失敗,事後看看安倍晉三做低服小、讓利補過,諂媚巴結的狼狽樣兒,受盡了委曲。這一次, 安倍變聰明多了,學司馬懿生病,吐血呢 ! 無法表態 !
再如站在沙特的國家角度,押注川普的薩勒曼家族能够幹掉押注希拉蕊的艾哈馬德家族,沙特依然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站在海灣國家集體的角度,押注川普的沙特能够圍剿押注希拉蕊的卡達,但海灣國家依然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甚至沙特放縱小弟阿聯酋選擇跟以色列修好,但是沙特依然自己站在反以色列的前線,也是一種多面下注,從整體的角度都是最優解。
只不過,細化到個人的層面,多面下注就是無法執行。往往會兩面挨巴掌,不討好。
譬如普京、納坦雅胡和小薩勒曼等就只能押注川普,他們都表明希望川普當選。所以接下來就必然還會有猛烈的助攻,幫助川普取得巨大的勝利。
附記 :
20200823,特朗普最有影響力、任職時間最長的顧問凱利在推特上宣布,將於本月底離開白宫,一時震驚了整個白宫。與此同時,其老公建制派( 指華爾街、軍工集團、好萊塢、矽谷 )大佬喬治,這位反川普的"林肯計畫"組織者也宣布辭職,兩人都說要把精力放在家庭上。其實,看看夷陵之戰的諸葛亮諸葛瑾兄弟紛紛回避就會明白,這對分屬於川普鐵桿共和黨建制派的夫妻,都選擇了戰前規避,愛惜羽毛,保留青山為爾後再戰。
他俩的對立面上,玩民主黨套路的女兒在Tiktok上直播,公開懟川普,還組織參與了“拯救TikTok”的推特話題,錄製了多個嘲笑川普及TikTok“封禁令”的視頻。這一家子如諸葛三兄弟般分開站隊的騷操作,不得不慨讚嘆,人性相同,有錢有勢人家的玩法和套路如出一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