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無知即極樂 認知即痛苦

無知即極樂 認知即痛苦  

對這個題目,佛教心經解說的最透徹、最高層次。知,何嘗不是一種智障,佛家稱罣礙,人生要無智亦無得,方能清淨空明。聖經也說要回復到嬰兒的狀態才得以入天國。不過,今天純從入世的角度來談。

子宫和伊甸園可以是一種隱喻,意味“原始舒適區”。

人在“子宫”跟母體合一,不需要自己承担任何責任,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被母體全然餵養的地方,所能感受到的都是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獲得的温暖和舒適,飢餓和寒冷都被這個母體屏蔽在外了。這就是無知即極樂。一個嬰兒從母體出來的時侯會哇哇大哭,是因為他要被迫接觸到本來被母體所屏蔽的寒冷和飢餓。嬰兒在母體裡赤身裸體不會有羞耻感,而一旦有了羞耻感,就證明在你意識到自己跟世界、跟他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差别和對立,過往認知的混沌狀態也就结束了。開始的那一刻,也就是舒適結束的那一刻。這就是認知及痛苦。

伊甸園的故事則告訴我們,認知的開始就意味着舒適的結束。當你獲得認知的那一刻,你就產生了判斷。現代心理學實驗對人的瀕死狀態做了很多訪談是和記錄。很多有過瀕死體驗的人都會談到一個狀態:進入到一個狹窄黑暗的通道,仿佛前面微微有光。在經過這個通道以後,會突然從懸崖上掉下來。很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這種墜落的恐懼,以及在墜落當中感受到的那種痛苦,就是人類最初從母體出來時候的那種記憶。這個過程叫“墜落”。在《聖經》裡頭,亞當和夏娃被從伊甸園區逐出來的過程,就叫 fall,墜落,墜落到人間真實的世界。而真實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着痛苦的世界,你要為你的生存承担一切。所以亞當必須終日勞作才能果腹,女人則必须要忍受分娩的痛苦。

這裡要區分兩個概念:自在和自由。我们經常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說“自由自在”,但自由跟自在是很不一樣的。

在子宫、母體、伊甸園的狀態下,是“自在”:你獨自占有一個快樂的空間,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選擇,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终端,一切的事務都全權委托給那母體了。什麼東西都由不得你自己,這是自在。甚至不會有自我意識。那自由是什摩都要由你自己來幹,你自己來認知、做判斷、做選擇、做決策,而且你要承担這個選擇和判斷的後果,這才是自由。自由說起來很好聽,但實際上自由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當你的自我建立起來也就要要承担種種的責任。從母體出來是好還是壞,是福音還是詛咒,那要看你怎麼看。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論

1. 游泳池:子宫的隐喻。很多心理學家都講過,人類具有那種渴望回到母體,回到子宫裡無意識的、原始的冲動。著名的電影《紅白藍三部曲》,女主人公遇到巨大的痛苦和選擇的時候,她的習慣就是跳到游泳池裡。在游泳池裡蜷縮著身子,讓自己的身體很舒緩,自在地在游泳池裡慢慢地翻滚。這個狀態其實就是子宫的狀態。

2. “逃避自由”:纳粹心理學。對這種本能式的欲望和情緒需求,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對它有一個定義:逃避自由。因為自由很痛苦,那就乾脆放棄認知,放棄選擇。讓一個人來代替我們所有的人來思考。希特勒的出現,給德國人一個承诺,要给他們帶來幸福,带來未来,讓他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天國。於是人民就放棄了自己思考,在自己和希特勒之間建立了無數的精神期待,讓希特勒來供養他們的精神、物質上的舒適,回到那個想像的舒適區裡。

回歸母體,回歸子宫,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欲望和需求。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這種欲望。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尤其當你做了很多的探索和選擇,却發現没有結果,勞而無功,甚至被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自然會產商這樣一種欲望:我想退出。退出有幾種方式,極端的就是自殺,一了百了。還有一種就是要屏蔽周围的世界,如隱居山野、青燈古佛,生活在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哪怕是虚擬、想像出來的空間裡。包括一些自閉症,也都是跟這個東西有關的,如 :

1. 彼得·潘综合症。彼得·潘是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小男孩,他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neverland,一個不存在的,或者跟真實世界說不的那麼一塊土地上,在那裡他獲得了某種自在。獲得這種自在的代價就是跟真實的世界脫離,他不是生活在一個 realland,而是一個 neverland。

2. 媽寶男=巨婴。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那種“媽寶男”,尤其是那種體型很魁偉,但是心理像一個嬰兒,遇到一點事情就哭得像個100公斤的孩子。這種人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巨嬰”,巨大的嬰兒。巨嬰充分體驗人的這種極自然、根深蒂固的欲望,拒絕認知带來的痛苦,而選擇把自己作為一個附庸托付給一個强大的母體,從而獲得舒適感。

當我們從一個沒有飢餓、寒冷,無比舒適的世界来到一個真實的世界的时候,我們就立即要面臨着來自這個真實世界的種種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飢餓和寒冷,以及各種各樣的凶險。在這種情况下,我們自然會有一種願望,想要重新回到母體,回到子宫,回伊甸園逃避自由,回歸自在的那樣一種狀態。想獲得認知的權利,必須同時接受與認知緊密關聯著的代價,痛苦,選擇,自由所帶來的强大壓力感。“擁抱認知也就意味着擁抱痛苦。” 

附記 : 

電影《黑客帝国》當中還有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但被導演賦予了很重要的意義:太空船上的塞弗。塞弗為什麼當叛徒?因為它覺得在船上天天吃那種難吃的東西,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凶險,使他不知不覺懷念當年在母體(matrix)的幸福生活。他叛變,就是想跟掌管母體的大總管、特工頭子史密斯達成一個交易,讓自己回到母體去。塞弗有一句名言:無知即極樂。你只有在無知的時候,才會是快樂的——他說的就是在母體的那種狀况。“无知即極樂”這個命题也可以轉換成另外一個命題,那就是認知即痛苦。塞弗不願意承担認知帶來的痛苦,也就是說他不願意承担在真實世界裡,因為要自由而不得不付出的種種代價,所以他渴望回歸到母體去。

《黑客帝國》有一段令人記憶深刻的鏡頭:當尼奥吞下那個红药丸,就意味着他同意從matrix,也就是母體的世界進入到一個真實的世界。他做這樣一個承諾的時候,莫菲斯给他做了一個類似於手術的工程,尼奥身上插滿了管子,他蜷縮着身體,樣子像嬰兒在子宫裡,只不過嬰兒的身上只有一根管子(臍帶) ,而尼奥的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像電纜一樣的管子。這個工程或者手術,就是把尼奥身上的那些管子全部拔掉,切斷他跟母體(matrix)之間的聯系。突然一下子,尼奥就沿着一個黑暗的通道,直冲而下,最後從一個懸厓上的洞口直接掉了下來。這個時候,莫菲斯對尼奥说“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這個情節描述的就是人類從母體,從跟母體合一的狀態,盡入到一個真實世界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