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事實是想像的結果

事實是想像的結果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合成謬誤”,指每個個體的行為都是正確的,但是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謬誤。那我們不妨根據這個詞來杜撰另一個詞,合成真實。一件事,可能中間的每一個環節和要素都是想像的,但是這些想像合在一起時,却會導致一種意想不到的真實。

過去我們在乎的是知識的“盲點”。但是盲點何其多,是不可能窮盡的。而且在這個時代,有各種互聯網工具,一旦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盲點,一查即得,很容易掃除。這個時代,真正可怕的,是認知的“盲維”。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認知維度,對你來說聞所未聞。

有個從小就失明的盲人,到五十多歲突然因為一次手術,恢復了視覺。一輩子靠聽覺和觸覺生活的人,這下能看見了,這是一件好事吧?但是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他能“看到”,但却無法“看見”。因為,他眼睛裡看見的,只是一堆雜亂無章的色彩和線條,他没法理解背後的意義和秩序。因為在過去的五十年裡,他没有經過訓練,他没有一張讓色彩信號各歸其類的“認知地圖”,他的大腦不知道怎麼整理這些信號。他要想正常生活,只好還是閉上眼睛去摸、聞、聽,這才是他的世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某種意義上的這種盲人。】

一個不識字的人來說,到城裡連坐公共汽車也不會,因為站牌上的信號他看不懂,在城市生活裡就是個盲人。一個没有經過金融訓練的人來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他看不懂,那就是一堆數字,在投資決策的世界裡,他就是個盲人。過去很多人學習大公司的方法是去参觀,但是,今天去台積電、騰訊、阿里的辦公場地能看到什麼呢?一排排座位,一台台電腦而已,對這家公司的實際存在,我們仍然一無所知。【在代碼構成的互連網世界裡,我們很多人都是盲人。】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真實的世界?世界的真實,到底是什麼?

《人類簡史》一書給出了一個精彩的例子。比如公司,這是真實存在的吧,但它到底是什麼?是財產?財產可以歸零!大樓?大樓可以賣掉!是員工?員工可以換血!是股東!股份也可以轉讓!這麼一直追問下去,你會發現,關於公司,没有任何實體的東西是它自己。公司是什麼?公司其實是我們對它的一個想像。更準確地說,是股東、員工、合作者、客户、税務局、工商局一起想像,共同認可世界上有這麼一家公司,那它就是真實存在的。

世界上真的有孔子這個人嗎?我們没有親眼見過。但是幾千年來,孔子的著作被傳頌,被注釋,我們相信他是存在的,這也是共同想像的結果。前幾年,考古挖掘,發現了孔子《論語》的一個早期版本,或許更接近孔子的本意,很多字句和今天流行的版本都不一樣,那今後會根據這個更真實的版本改過來?不會的!即使是錯了幾千年的東西,即使它不是那麼真實,經過兩千多年國人的共同想像,那麼多代人的注釋、傳頌、解讀,這個版本再虚假,它也是凝結了幾千年的共同想像的共識,它就是中國文明的組成部分了,它就是真實的了。所以,不會改的。

根據上論,能否結出這樣一個定理:事實是想像的結果。“事實”和“想像”,兩個反義詞,居然是一回事。想像力,這是人類的力量源泉,是今天我們享有的全部繁榮的根本原因。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是兩個方向上的成就 :

一個方向,是發現自然規律,所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些東西,比如牛頓三大定律、相對論……這是自然科學的任務,是一種創新。

另一個方向,是發展共同想像,比如人文社科。它的任務是繪製更大的認知地圖,匯集更多人的想象,把這些想象變成事實,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創新。但請注意,重要的不是個人想像,而是把個人的想像,變成人類的共同想像,這才是創新的過程。

願景一詞,英文是Vision。最早源於猶太教和基督教。宗教的語境中的 Vision 更多代表一種奇異的、違反常理的景象。在不信教的人看來,就是幻聽幻視,以為自己看到了,聽到了。然信仰著就會對這個幻覺確信不疑,就能讓他做出特定的選擇,付出相應的行動。比如,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使徒保羅、聖女貞德,就覺得自己看到了上帝、耶稣。接受了某種使命,然後去行動的。他們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新世界,他的認知地圖擴大了,他的很多違反常理的行動在那張地圖裡其實是有某種邏輯一貫性的。只要他持之以恒地努力,這種幻覺,想象,說服了更多人,捲入了更多人,就可以製造實實在在的豐功偉績。

同樣,今天的那些成功創業者了。他們的成功、光環、財富也來自願景中擴大的認知地圖。他們就是不停留在人類已有的認知地圖上面,在某一個邊緣處率先進行了擴展。起先,只是他們自己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用產品,用傳播,說服所有人匯集到這個想像裡來,把它變成用户的共同想像,這就是創新。比如經常用的微信,騰訊公司做了這個用虛擬代碼合成的產品,本來什麼都不是。但是只要全世界有十幾億人相信,在微信上面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交流,可以傳播自己的想法,甚至買東西,它創造的財富效應就是驚人的,你能說微信是不真實的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