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從遮羞布的破裂處,看神女生涯不是夢 的真情
清清腦門,看25史中除去幾位出名的帝后妃嬪外,能被我們記住名字的女性諸如四大美女及李師師、薛濤、霍小玉、杜十娘、蘇小小、秦淮八艷像柳如是、顧媚、李香君、董小婉、陳圓圓或小鳳仙...。這些聞之香氣襲人的名字竟都是被傳統道德視為最卑賤的風塵女子,但千百年來一直活在世代男人的記憶裡,音容宛在。而絕大多數的豪門千金、良家婦女或貞節烈婦卻都毀同草木,被風吹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不留一絲記憶。
這些風塵女子為什麼會被稱為神女 !? 書上記載此與古人畏天敬神的神祕宗教儀式有關。在中國商朝時就有女巫,在西方雅典與中亞古帝國則有女祭司,把女人、性愛作為神的祭品,本是慈悲無私的奉獻者。把女性身體做為神的祭品 ,也間接說明人類在此時已進入父權社會。
以男性為主宰的社會裡,對女性而言,一切規範禮儀都充滿男性的自私、強硬與冷酷。用"女誡"、女誥"等在心理上禁錮女人,用"男女授受不親","女子無才便是德" 等在道德上來約束女人,用裹小腳、叔嫂不通問等在行動上限制女人成私有玩物,不准受教育是在能力上封殺女人,使女人基本上無獨立生存能力 。男人把女人囚禁在自己手心裡,要求三從四德,再謊言恫嚇除了生育 ,她們要與性愛隔絕且不許愛美。要學舉案齊眉的模範女孟光是"肥醜而黑,力能舉臼 "。要是像 "紅樓夢"裡的晴雯 一樣千嬌百媚、體態風流,則立刻冠上一頂"淫蕩"帽子,吐沫淹死。但在此同時,男人自己卻妻妾成群、還要去眠花宿柳、對詩酬唱享受那千嬌百媚、體態風流。女性若要是能像"浮生六記"裡的芸娘一樣,主動為夫獻美妾就更理想嘍。
相對那些被圈束在道德高牆內,毫無情趣的"良家婦女",這些住在章台、平康里、秦淮河畔的一群被社會拋棄的"賤女",何以能令多少外表道貌岸然的文人士子徘迴流連,成為他們生活中最有人性激情的地方,在歌舞繁華中洋溢著一股矛盾叛逆的氣息。這些不幸的女子正因社會的放逐,使她們有一塊得以自由呼吸、發展的空間,正是命運的打擊使她們能自食其力,煥發出人性光彩,得以張揚自己的天生麗質、吟風弄月、追求愛情、體驗生命的獨立與尊嚴。明朝的傅山曾說" 名妓失落,與名士落魄,賚志沒齒無異也"。名妓與名士一樣有才華有熱情,卻都不見容於世俗。沒有了本不為她(他 )們樹立的規範枷鎖,因此他們才能相互發現、相互欣賞。
基本上,傳統中國男人是被扭曲的;女人是被壓抑的。男人只有當在面對這些 所謂 "賤民"的時侯,才敢高高在上,自信的放下禮教虛驕的面具,放浪形骸 ,用些許度夜資填補情感的空洞。看傳統騷人墨客的情詩都是寫給風塵神女,像蘇軾能寫給亡妻的已是鳳毛麟角可為證。這些本是不幸環境中的幸運者(神女),在這裡可以以做生意方式,在口中巴結對待顧客,但在心裡卻鄙夷這些壓抑她們的男人,不就是醜態畢露的嫖客嗎 !?真有幸碰到鍾情相悅者,她們也敢以飛蛾撲火的方式投入,但關鍵時刻退卻的往往都是男人。看杜十娘為李甲怒沉百寶箱,霍小玉為李益含怨而死等悲劇在所多有。
也有更為大膽的敢於衝破壓抑,主動示愛。23歲的柳如是直奔當時文壇領袖、風流教主的花甲翁錢謙益,鮮花為老樹增艷,老樹為鮮花拔高添譽,可謂相得益彰。明朝將亡之際,柳勸錢該殉國而錢不能。錢降清後,憂讒畏譏常自言要死要死,柳則譏之" 不已晚乎 !" 佩服呀 ! 同一時期的顧媚與龔鼎孳。龔先投降李自成,接著又投降多爾袞,和柳如是一樣顧也曾勸過龔,不過她是勸龔早點投降。龔則逢人辯解" 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還獲朝廷誥封一品夫人。龔被貶職閒散後,顧在桃葉渡廣邀名流賢達與秦淮名妓多人共宴,為龔慶壽洗辱 ,是對傳統虛偽的尖銳諷刺。在改朝換代的亂世,人有時該活該死端視自己如何抉擇,對柳、顧的行為模式可以有各自的評價,但她倆盡現自我本色,實現自我,可謂瀟灑走一回。
章台、平康里、秦淮河畔是傳統歷史上遮羞布的破裂處。幸虧有這破裂處,使我們得以盡觀對比。原本傳統道德根基於性善的假設,要求每一個人要壓抑內心的自然慾望,要自我克制並服從剛性的道德教條。忽視人趨利避害的本能慾望,缺乏人對物質需求的尊重與關懷,也不給人性軟弱與醜陋處留下迂迴的空間形成灰暗人生。神女告訴我們,其實生命也可亦有真情流露、斑斕光彩的展示,為過往灰暗世間留下幾抹鮮豔色澤。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吳三桂的三次西征路,改變歷史走向的人,卻無家可歸
吳三桂的三次西征路,改變歷史走向的人,卻無家可歸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改制稱帝,一路東進勢如破竹,北京城破只是時間問題。崇禎朝野震動,三月初急詔封遼東總兵吳三桂為平西伯,率其三萬關寧鐵騎入京勤王。此舉無異飲鴆止渴,意味著大明撤除阻擋滿族入侵的屏障。吳三桂接詔,一面檢閱兵馬準備上路,一面也在盤算,自己效忠的大明已成魚爛之勢,只有終而無始,只有亡而無興,求生的本能使他不想悃悃款款朴以迂忠 ,但也不想承擔叛臣逆子之罵名。他深知現在有三雙銳利的眼睛正關注他的一舉一動,致從寧遠到山海關這120公里的路走了八天。途中,他在觀望、在等待,等待大明的滅亡。若明朝亡了,效忠對象已去,則道德的枷鎖消逝,在道義上他就有了行動的自由。果然,0319北京城破,崇禎煤山自盡,得知消息的吳三桂立刻停止西進,固守後半生籌碼的山海關。
四月初,吳三桂接到李自成從北京發來的檄文,犒賞銀與父親的家書。信中說 " 事機已失,天命難回 ,國已亡、家猶在 "。是的,父親吳襄現在是他存活以全孝子之名的理由,更是遮掩逆臣之名的盾牌。他也知道自己這個明朝的平西伯一旦歸順李自成,立刻變成臭名的歸命侯。仰天長歎 " 余豈好如此哉 ? 余不得已也"! 於是,把山海關交給了大順的農民軍,吳三桂踏上第二次西征之路。他幻想著,當李自成接到他送上的這份大禮,接風的諸多可能情境,是熱情歡迎、封侯建府,還是黯然神消,在充滿嘲笑、鄙視的眼光下忐忑苟活。命運總是愛開玩笑,偏偏在半途他碰到衣衫襤褸來自家鄉的難民,當得知父親--存活的理由,在追贓餉名義下已被關押,家道也被搜刮空蕩,已是氣憤填膺;當得知美妾陳圓圓也已被闖賊劉忠敏虜為押寨夫人,瞬間男人的尊嚴盡失,滿面羞赧通紅,致精神崩潰。是可忍、孰不可忍,自己還算是個英雄嗎 !? 於是,再次停止西進,回奔山海關,把錯愕、不明就理的守關農民軍殺盡,固守老巢山海關。
李自成憤怒了。捆上吳襄,親率十萬大軍圍困山海關。父親在脅迫下的勸降信再次到來。除了山海關已無可立椎之地的吳三桂回了封信說" 父既不能為忠臣 ,三桂亦安能為孝子 ? " 他不再想甚麼忠臣、孝子,現只能為自己、為圓圓而活。李自成看親情誘之無效,下令大軍猛攻。恢復了理智的吳三桂清楚知道,在空間上兩廂不對稱,時間上持續對耗,自己將必敗無疑,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借多爾袞的兵夾殺李自成,或能圖存。吳三桂文筆極佳,寫了封氣勢旁礡,大仁大義的信給多爾袞說: " 流寇逆天犯闕,...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夫除暴剪惡大順也;...大功也;...大義也;...大仁也;...大名也;...大利也。王以蓋世英雄,...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讀之,頗有申包胥、文天祥之氣。多爾袞雖戎狄,讀書不多,卻也知這就是一封投降求救信,甚是鄙夷。多爾袞知道,幾天前吳三桂正屁顛屁顛的奔赴李自成處欲分一杯羹呢。他樂在心裡,父兄未竟之業將在他手裡完成。外表卻好整以暇,回一封信說吳三桂要先薙髮改服,才能派兵。吳三桂當然明白剃髮改服意味徹底放棄了人格獨立與價值體系,變成原本低看的異類,但形勢比人強,不從又能怎麼辦 !? 不就是剃頭換衣服嘛,剃、換 !
四月份,一片石戰役是吳三桂存亡也是向多爾袞展現實力與表忠的重要戰役。多爾袞在後壓陣,吳三桂格外賣力凶狠,大順軍慘敗,棄甲豕奔西潰,但關寧鐵騎也幾乎傷亡逮盡。地圖上出現多爾袞在後指揮似獵狗般的吳三桂一路追咬大順農民軍的情境,終於在望都真定間搶回了陳圓圓。吳三桂在京家人皆被屠殺。五月,忙於相互廝殺的漢人無暇抵抗大清,大清在北京也無須吳三桂裂土直接定鼎,順治皇帝坐上龍廷大位。坐收漁利的清朝一直宣稱大清是大明的恩人,取天下於流寇之手,事實上看來有一定的道理。此時的吳三桂仍在為大清西征南伐苦戰,平陝西、取四川、下雲貴,冒瘴毒之危入緬境絞殺故主後人永曆帝。吳三桂一生幾乎都是在為滿族而和自家漢人廝殺,他知道做一叛臣降將,要在滿人面前挺腰抬頭,只有豁出生命表現出異常的忠勇才行。沒有吳三桂,滿清定鼎恐不會如破竹般的順利。如此奮戰了17年,在順治17年被封籓雲南為平西王,位享人臣之極。但他或是心虛多想,或許就是事實,始終感覺有一股夾雜著輕蔑不信任與處處防範的眼光監視著他。
康熙12年( 1673)康熙決心撤籓,62歲的吳三桂經不起幕僚的慫恿,決定起兵20萬反清復明。行前,延陵將軍依然英氣襲人,三箭連中紅心,博得好彩頭。寶刀依舊犀利的百戰雄獅再度踏上征途,氣勢洶洶一路所向披靡,長江以南幾乎皆在其控制之下,自己也親臨常德指揮。幕僚勸其一鼓作氣,趁勢北上直撲京畿,或可成功。此時,個性的弱點使他又猶豫觀望的等待了。歷史機遇稍縱即逝豈能容他再度瞻顧 ! 或許是年紀大了,雄心不再,無力再衝冠,只想據此以恫嚇朝廷小皇帝,並請達賴喇嘛轉告小皇帝願裂土罷兵。但小皇帝比他想像的要堅強,趁吳三桂觀望之際,整合全國兵力財力針鋒相對,並處死吳三桂在京為質的長子與長孫以激怒吳三桂。至此,吳三桂夢想破碎,他累了。他改變了歷史進程的速度,歷史卻沒有站在他這一邊。預感自己的ㄧ生或許只能以悲劇收場 ,征戰了一生,自己卻一直處在絕境的邊緣,天下竟沒有一處可供他安生的地方。悔恨、怨嘆已無濟於事,只能再度發起攻勢,但時移勢異,兵鋒所到之處竟屢屢碰壁,他嘗到失敗的滋味。自感所剩時日不多,或為一償夙願,不顧老邁頹勢,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立妻子張氏為皇后。同年 (67歲) 在長沙病逝。三年後叛軍皆被肅清,他的家人、子孫也都再度被族殺。
歷史是芸芸眾生角力的過程,被選定的關鍵人物則推動歷史的前進。吳三桂、李自成、多爾衮等都是當時的關鍵人物。吳三桂的一生固與其個性密切相關,也與儒家倫理道德的弱點相關。儒家一切根基於性善的假設,要求每一個人要壓抑內心的自然慾望,要自我克制並服從剛性的道德教條。它忽視人趨利避害的本能慾望,缺乏人對物質需求的尊重與關懷,也不給人性軟弱與醜陋處留下迂迴的空間。它只有最高標準沒有彈性,更沒有最低標準。如此,這種僵硬、成意過高的教條成為書本上與口頭上的偽標準,常常被用以責人而不律己,無法落實於行動上。吳三桂就陷入道德的困境,他目睹前輩熊廷弼( 忠烈之能臣竟被閹小誣陷被殺並傳首九邊 )、袁崇煥、洪承疇的不同下場,無謂送死做忠臣的高標準他不要 ,叛臣逆子之毀他又不願承擔,導致他狐疑,想在兩極之間尋找道德的罅隙,其實沒有罅隙,只是心理上可供自圓其說的藉口與安慰。若道德能在投敵與投降間給一塊區別的空間,如此,既滿足個人求生的本能,又不必承受叛臣逆子的罵名,漢奸、貳臣或許會少些,吳三桂或許也有家可歸。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皇妃離婚 歷史第一
皇妃離婚 歷史第一
1931 0826 住在天津靜園的遜清皇室,22歲的王妃文秀獲傅儀恩准出宮兜車散心。一出宮,車子就直接駛入國民飯店已預定好的客房,即打發隨侍兼監視的太監自行回去,並告訴他轉交三封委託律師寫好的信給皇上,內含離婚協議書一紙,還說自己不勘虐待,要到法院去起訴皇上離婚。
離婚在中國是民國以後才有的事。出妻、休妻太監聽多了,但離婚要休夫這個新詞灌入耳門定是全身錯愕,更何況被休的是皇上。文秀有幸,11歲時入宮參加選秀是民國以後的事,她本已被傅儀圈選,但隆裕太后在背後嗯了一聲,文秀遂被婉容取代。入宮九年,外不見容皇后婉容,內不得傅儀寵愛,夫妻九年無性生活。官司一起,新聞媒體冠以"皇妃革命"四字以吸引讀者眼球,北京晨報直寫皇室九年無性生活是情意不投,笑說這是皇帝性無能。
傅儀憤怒了。他恨,自古以來想和皇帝離婚的后妃宮嬪不知有多少,但從來沒有敢提的。如今大事臨頭,深知自已已是落地的假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傅儀不在乎錢,也不在乎文秀,但他在乎面子,或許還有一點愛新覺羅皇室子孫的空架子。唯一在法律上有關的就是夫妻財產的如何分割,但文秀只是庻妃之一不是嫡后。更何況嚴格的說,他們兩個都不從事生產,沒有什麼夫妻財產,所有的都是傅儀的繼承。這一切麻煩事傅儀完全不想也不願出面,也只能委託律師代為與文秀談判和解。1931 1022文秀親自到場與傅儀的律師達成協議並簽字,文秀獲得五萬五千元的贍養費,回復自由身。文秀則承諾不對外做任何有損傅儀聲譽的事與說詞。協議到手,傅儀立刻下旨貶文秀為庻人,算是顏面上的最後反擊。
文秀或許不知道,宮裡不勘虐待、不幸福的不只她一人,婉容遭遇其實和她一樣。婉容隨傅儀去偽滿州國後,她採取的辦法是主動尋找幸福,除吸毒外,她和貼身警衛私通。據傳傅儀得知後,他並未震怒,而是給筆錢打發了警衛,婉容則被打入冷宮被軟禁。文秀的法律常識與有勇氣主動出擊,比起婉容來要幸福的多。
清末的三位皇帝身體都很差,同治是花柳病死,光緒更弱,聞雷或稍大的鐘鼓聲就會嚇得遺精,這兩位恐自幼和慈禧太后虎媽式的高壓教育有關。傅儀則自小長在宮女之手,據說他的生理功能是被飢渴的宮女們,早早在大婚前就戕害殆盡了。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兩度衝冠為國族,一身肝膽照汗青 ?
兩度衝冠為國族,一身肝膽照汗青 ?
初看這兩句恐少有人知道是誰寫的,或一看到衝冠兩字就想到吳三桂,其實這是1999年宋楚瑜到瀋陽大帥府參觀留下的題字,緬懷張少帥的兩度衝冠。
第一度衝冠指的是1929年,張學良初掌權,在大帥府老虎廳槍殺老將楊雨霆、常蔭淮以固權立威一事,第二度衝冠指的是1936年西安事件兵諫蔣介石抗日一事。這兩件事本質大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衝冠。固權立威是張學良自身、最多說是奉系內部的事情,兵諫蔣介石抗日才與國族有關。宋楚瑜硬把固權立威一事拉高到國族到境界,或是他認為楊、常兩人是受日本人挑撥有分化奉系之謀。因事涉日本,其影響就說與國族有關,稍嫌勉強。
既然是70年後評論此故事,有些事情就如看水缸裡的金魚動態,無可隱藏,歷歷在目。張學良在口述歷史說道碟血往事 : 當年決定殺楊、常二人,事前曾用拋擲銀元方式占卜,前三次大頭朝上,懷疑銀元成色有問題,再押反面,後三次是花紋朝上。此時,于鳳至哭了,她知道他要殺人了。看,這能說是與國族有關嗎 !? 為國族何需占卜 !?
1990年代,張學良多次公開說 : " 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助長了日軍氣焰,又發動淞滬一二八事件,國勢日蹙 。他坐不住了,或是心虛羞赧、或是怕蔣介石重蹈自己之覆輒,遂發生挾持兵諫一事。為國族最多只能算是一小半。
90年代,強人走了,國內瀰漫一片"反蔣家"之聲。張學良人已耄耋,被軟押50年,國人泛起一份同情心,同情心遮掩真相、忽視了其誤國之罪。兩次衝冠,前者只能說是張學良瑣事軼聞進不得汗青,後者進一半吧 ! 宋楚瑜或是尊重死者,或是人在大陸地盤上不得不尊重主人的歷史觀,或他的歷史觀就是如此,都能理解但無法接受。
政客們鬧遣詞用字不當的笑話不少。記得兩岸直接通航時,國府強力要求把南京列為第一波開放城市,吳伯雄到中山陵謁陵,題字並告慰孫中山說".....我們會好自為之"。 好自為之,一般是警告勸戒之語,帶有譴責的意味,怎麼會用在告慰孫中山的題字上呢 !? 貽笑大方,甚是不當。陳水扁就更多了,強為成語加新解,好在都只是發生在國內。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危不如象 VS 名世竟同名世罪,亮工不减亮工奸
危不如象 VS 名世竟同名世罪,亮工不减亮工奸
危素是出生、成長、生活且任職元朝禮部尚書一職的道地漢人,元朝滅亡時,他認為從一而終高於華夷之別,欲投井自殺。朱元璋得知,認為此人忠義可用 ,特安排在身邊做御用侍從文人。朱元璋不知,他的善意讓危素陷入忠與苟生的道德難題。他讚賞危素的品德,卻以無意中鼓勵了" 貳臣 "。過了一段時間 ,朱元璋似乎突然醒悟,但皇帝永遠不會錯,錯的只能是危素。自此,危素就動則得咎,怎麼看都不順眼。
有一天,朱元璋在大殿屏風後閒坐,聽見橐橐的走路聲,就問誰砑 ? 來人答曰" 老臣危素 "。朱元璋冷冷地接著說" 我還以為來人是文天祥呢 !"這當頭一棒簡直把危素當場打矇,一時羞赧、憤愧,僵立無法自持。不久,一次朝會,廷臣帶來一頭馴養過的大象來表演節目,可能大象對全然陌生的宮廷新還境不適應,死活不肯表演,一時頗為尷尬。朱元璋卻想,大象恐是思念故主所以不肯表演,應予表揚。接著又想到危素,兩相比較,越想越氣,就命人寫了一個 " 危不如象 " 的牌子,掛在已被判流放千里的危素脖子上,來奚落、羞辱這老頭子。愛時欲其生,恨時則殺字尚不足解恨 ! 重八何轉變之大也 ?
在康熙朝,年羹堯就川陝總督,征戰西藏,戰功顯赫。到了雍正朝,年羹堯助雍正帝登基有功,授太保、加三等公。同年十月,敕授危撫遠大將軍,平定青海。年羹堯功高震主。他在西北行营自行任用官吏,人稱“年選”,行事堪比當年吴三桂的“ 西選”。雍正二年,年羹堯還京陛見受封,朝中公卿溜鬚拍馬竟跪接廣安們外,年賡堯泰然接受,儼然有帝王相。這一切年羹堯自我固然貢高我慢惹人嫌,但一切皆源自皇帝的縱容。雍正感激年羹堯的擁立與穩定皇位的平亂之功,但功高震主的尾大不掉又是他難以忍受。同樣,皇帝永遠不會錯,都是年羹堯的錯。
從此對年羹堯肆意打壓,連降十八級,于雍正三年十二月赐自裁。年羹堯是死了,雍正又担心落下兔死狗烹的惡名,遂大興株連之能事,以示理直氣壯。這樣,很多人就被莫名其妙地牽連進去。錢名世就是其中之一。錢名世才華横溢 ,有“江左才子”美稱,和年羹堯一樣,也字亮工;與年羹堯又是南北鄉試同年(康熙三十八年中舉 ) 。不過,他登進士要比年羹堯晚三年,卻是以殿试探花及第。兩人本無深交,只錢名世廣安門躬逢其盛,也寫了两首詩敬赠年羹堯。第一首有“分陝旌旗周召伯,從天鼓角漢將軍”的句子,把年羹堯比作召公和衛青 、霍去病;第二首有“鼎鐘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的句子。是說康熙五十九年皇十四子胤禵入藏平亂,康熙立平藏碑表彰其功。意謂年羹堯調兵復藏 ,亦宜刊勒一碑,附於平藏碑之后。
詩句恐只是文人尋常於頌之作,即使有拍馬之嫌亦無大罪。但適逢雍正要削權臣、立皇威,錢名世算是倒楣撞到槍口上。痛批錢名世“行止不端,立身卑污” 、 “以文詞諂媚奸惡,為名教所不容”,除將錢名世革職,發回原籍,另自己寫 “名教罪人”四字,令錢名世一路捧字,從北京返回常州。同時令常州地方官負責將此四字製成匾额,高懸錢氏宅門。雍正又命京官各為詩文,記其劣績,共三百八十五首,大多是痛罵錢名世無耻,頌揚皇帝寬仁,最出名兩句出自詹事陳萬策之手:“ 名世竟同名世罪,亮工不减亮工奸 ”( 康熙年間另有一個名叫戴名世的名士因為著《南山集》被下文字獄 )。又吩咐把這些詩結集成冊,令由錢名世掏錢刊刻,使天下士子都來唾罵。如此刻薄,人心膽寒。
明朝洪武年後,大明幾無名相更無大將;雍正是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殺貪官、肅吏治、除賤籍、盈國庫政績斐然,康雍乾盛世起著關鍵地位,但奪王嫡、貶兄弟、斥士子刻薄成性卻是史上揹後世罵名、惡聲最嚴厲苛刻的一位,這一切豈是偶然 !?士可殺,不可辱是傳統士人的骨氣,一般人如是要求讀書人,同樣也要求一般人如是尊重讀書人。對士人的肉體去則去矣,靈魂上的躂伐才是萬年難消的羞辱。但朱元璋、雍正忘記了歷史的功用,他們一時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的作法,瞬間的快意滿足了,但史官也克盡職守一一如實盡錄,恰自彰顯了自己的惡成千古。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以史為鑑 : TPP 是自由貿易嗎 !?
以史為鑑 : TPP 是自由貿易嗎 !?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提及,當人口迅速增長,人類面臨糧食、燃料、棉花與建材短缺問題,亦即食衣住行的基本生存上發生不足,如此就會對發展產生剛性制約,不論你有較先進的制度或技術,都會被迫為生存讓步,優先解決生存問題 。首先工業革命的英國算是小國中民,但農業技術落後,工業化將導致城市化並須開採煤礦,使農業人口大幅減少,英國當時是如何解決這個兩難。
回顧18~19世紀,英國是以壓榨殖民地財富模式以支撐本土工業化之發展。可以清楚地發現英國當時策略是在各殖民地強制規定只生產單一品種農作物,例如加勒比海周邊只生產甘蔗、美國南部只生產棉花、美國北部只生產糧食與肉類、印度也生產綿花為專供英國紡織棉布使用等,並為其引進大量黑奴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加大生產。但這些單一產品是無法維持當地人基本生存需要,因此需要進行貿易,互通有無。英國是各殖民地宗主國又具有強大海上運輸力量,自然成為貿易的組織者,一切規則由英國制定。各物品的定價權也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可以拉高本土工業產品的價格,壓低殖民地農作物產品的價格,形成暴利,同時巨大的貿易紅利再強化工業發展,把英國推向經濟食物鏈的頂端。所以自由貿易一詞是英國首先發端,背後原因並不光彩。藉政治與軍事鼓吹、強力推行世界,不僅為工業制定了標準,也在思想、價值觀念上制定標準,使所有人都認為當如是也。
19世紀後期,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國家統一。因為北美經濟較其他殖民地為多元化,甚至有木材加工與簡易修船等工業,人口也較多,內部激發巨大反抗英國持續的壓榨,遂率先採行 "保護主義 "政策對抗英國,高喊" 高關稅、高工資、大市場 ,勞動力是資本不是成本 ",不理會亞當斯密,不參與國際競爭,高關稅保護國內產品、迅速提高國內勞工薪資,擴大國內消費,激發新產品,如此經濟規模很快在19世紀末超越英國。自己成為最大經濟體後,英國再來尋求貿易就無法予取予求。反有求於美國。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發現美國模式的成效,就立刻仿行,很快成為第二個超越英國的國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也積極發展工業,繼美德之後塵,走的不是貿易開放、自由市場,而是保護國內製造業,同樣迅速壯大。這三個後發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靠的都是保護主義。唯一差別是,德國、日本面積小,相對人口少,單靠國內市場,發展規模有侷限,所以德、日向外擴張的侵略性強,這一點又和英國當時的手段相似。
二次大戰後,美國承繼英國成為世界貿易的組織者,1944年布雷頓森會議協定,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加入的以美元為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體系、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1973年美國廢除金本位制度,改由美國國債為儲備貨幣。這一切都是由美國主導制定。1980年代,當德、日經濟大好 ,美國聯絡各國強迫簽定" 羅浮宮協議 "與" 廣場協議",打壓德、日經濟。1992年又率先搞美加墨的北美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內自由,區域外保護,一切以自身利益為主考量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1995年又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等。各國、各地區仿效,雙邊、多邊區域協議繁多,拉幫對抗。前不久剛在奧克蘭完成簽署的TPP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目前是最大的一個 。 在歐洲有類似的TTIP,還有TISA美、日、歐盟服務 ( 包含 金融、信息業、農業、運輸、知識產權等美國經濟強項 )協議。企圖為世界貿易立新規矩,迫使各國開放市場,有架空世貿組織之勢。現今的美國貿易政策,牽扯入太多的政治交涉、權謀,石油價格向來不由經濟決定就是明證,何來自由貿易 !?
英國當家時,美國全力對抗自由貿易。自己當家時,就照搬原先反對的英國那一套,成為國際化自由貿易的最大擁護者,何轉變之快也 !?不僅如此,更變本加厲,不斷變形,敢不聽從就打壓、封鎖,甚至制裁。TPP表面上是為了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實際上是美國為了维護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下的一步棋,用比較利益原則誘使會員國產品單純化,比如中國最好永遠就生產廉價工業產品,俄羅斯就是一單純能源供應國等,其本質和英國強制各殖民地生產單一產品心態相同,如此就都必須圍繞著美國進行貿易,成為其經濟體附庸,這是特別值得留意的。我們應以史為鑑,並反思如何定位,在國際貿易中找到適合我們的發展之路,而非惑於其宣傳盲目加入為幸。
美國眾議院議長已明白表示,在歐巴馬任內不會處裡TPP案,下任美國總統若是希拉蕊當選,她早已明白表示美國不需要TPP,屆時TPP可能會胎死腹中。何況12個會員國中,許多國家要求時間緩衝期,如越南要求20年。另外有七個和中國簽有雙邊貿易協定,圍堵中國之效力將大打折扣。而且中國也預計於本年內完成RCEP( 即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 、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 (“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 談判簽署,兩者重疊性極高屆時將形成對壘。另中國強調基礎開發建設的的一帶一路西向大戰略,也將在亞歐開起另一扇大門突破TPP。
附記 : 根據大陸和我們進入WTO的事實看,【先大陸後台灣】模式,已成為國際通例共識。美國創TPP主要是要把大陸牽進來,不然美國與各國簽雙邊或多變貿易協定即可,何必多此一舉 !? 所以,即使TPP正式成立,若大陸未先加入,台灣是不可能加入的。
20160424,歐巴馬畢業之旅訪問德國,漢諾威示威抗議者廿三日手持英文字母造型氣球「停止TTIP」(STOP TTIP),反對美國與歐盟簽署協定。 路透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家庭叛逆,女中" 英豪 , 說 陳璉、傅冬菊、林豆豆
【家庭叛逆,女中" 英豪 "】,都是女兒惹的禍: 說陳璉、傅冬菊、林豆豆
向來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或說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也的確,多少爸爸無論在外面受了多少不愉快,回家看到寶貝女兒就什麼氣也消了。但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就當然也會有不是的女兒。看看幾位名女兒 :
先說陳璉,但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會覺得陌生,說他是陳布雷的女兒就熟悉了。陳布雷,蔣介石的親信文膽,中央黨部秘書長,鐵桿的國民黨核心份子。1946年,27歲的陳璉與新婚夫婿才一個月就雙雙以共產黨間諜罪被關押,這對體弱的陳布雷是身心的重擊。畢竟是親信的女兒,蔣介石網開一面,由父親保釋回家看管,陳布雷也日夜派人監視其行蹤。但陳璉是關不住的"麻雀",時時伺機逃走,完全不顧父親立場與感受,陳布雷自尊顏面盡失,傷心絕望,吞服安眠藥自殺。陳璉披蔴戴孝參加了由蔣介石主持的喪禮。一個月後,這對夫婦聯絡上共黨組織,要求恢復黨籍。不久她的丈夫被打成右派,他寫信說"自己和孩子不可以離開黨,若離開黨,我一天也活不下去。為了黨,我們再做一次犧牲吧 !" 離婚了。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飆時期,她萬萬沒有想到當年葬禮上,蔣介石接見披蔴戴孝家眷的照片,會成為向蔣介石屈膝,接受指示的證據,將她開除黨籍。離開黨,她果然一天沒多活,1967 1119,這個抗父命、叛家庭、擁抱共產黨,卻被共產黨拋棄,48歲,自11樓跳樓自殺以明志。她曾公開說 " 一個人的出身不由自己,前進的道路卻全憑自己選擇。" 1979 0321,上海市委為她平反,江澤民說她是" 家庭叛徒、女中英豪 ",是褒還是貶 !? 聽起來怪怪的。這結局是她選擇要追求的理想嗎 !?
傅冬菊,傅作義的寶貝女兒。抗戰勝利,國民黨全力剿共,共產黨組織面臨生存危機,急需了解國民黨的布署。率60萬駐軍華北的傅作義更是共黨的肉中刺 ,亟欲拔除或是拉攏為己用。具有共產黨員身分的傅冬菊,先透過五歲的弟弟竊取父親保險櫃的鑰匙,盜印機密文件,又以天津《大公報》副刊編輯身分,通過設在天津黃家花園的「華北剿匪總司令部」辦事處,將傅作義的大量軍事情報秘傳給中共,讓傅作義的許多軍事行動屢屢失敗。傅作義當時對中共並無幻想,他曾公開說共產黨會帶來殘酷、恐怖與暴政。當中共軍隊逼近北京時,是否把華北和60萬軍隊交給中共,或是焦土抵抗,不惜使北京古都成廢墟,這個責任感和現實狀況使傅作義心情非常矛盾。傅冬菊無視父親的痛苦、毫無罪惡感,急急催促父親別再向蔣介石賣命,趕快向共黨投降。根據傅冬菊的匯報,中共最終作出和平解決北平的決定。雙方展開秘密和談,傅作義與與中共的聯繫,都是靠傅冬菊這聯繫通道。傅作義還以為中共只是找到大女兒來做中間聯繫,哪裡知道女兒已是個背叛父親和國民政府的叛徒。直當看到由毛澤東親自寫的一個《平津前線司令部首長致傅作義的公函(最後通牒)》,才痛罵女兒不忠、不義、兩姓家奴。此時共軍已是進北京城的第二天,一切已無力回天。傅冬菊 ,晚年生活極為悲慘 ,看不起病 ,住不起院, 無人理睬,「黨組織」也沒有因為她曾說服父親放棄抵抗,讓共產黨沒放一槍就「解放」了北平,是立了戰功的"功狗"而有所照顧,反是任她於2007 0702自滅。不知她在嚥氣之前是如何反思的 !? 你愛這個黨,黨愛你了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結局很悲慘。
林豆豆,林彪的貼心女兒,現在還活著,72歲。不必論述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密逃案」的原委,只說林豆豆。據說她與母親葉群的關係極為惡劣,甚至懷疑她不是親生的,從事態發展來看,她作為的動機有多少是愛國、愛毛澤東不得而知,但恨母、怨兄應是她告密的動機之一。她於19710907向8341部隊( 負責中南海之中央警衛團 )警衛科劉吉純 (告密) 說:葉群( 林母)、林立果(長兄)在外面做了壞事被上邊知道了。他們怕挨整,在北京待不住了,想挾持首長林彪到外地(廣州、香港 )去。據中共官方指稱,1971年9月8日,林彪下達反革命武裝政變手令,企圖謀害毛澤東,另立中央,但陰謀敗露,9月13日凌晨0時與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從山海關機場搭機起飛,企圖逃往蘇聯,凌晨3時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墜機死亡 。得知消息這一剎那,林豆豆心理是報復母親的暗喜,還是哀痛父親的愧疚 !? 2012年9月,在林彪殞命大漠41周年前夕,林豆豆為父親辯護:林彪與「謀害毛澤東,陰謀武裝政變」的「兩謀」無關,當時他只是一個重病之人,在毛澤東威嚇與妻子葉群誘騙的內外夾擊之下,痛苦不堪父親是被葉群、林立果騙上飛機的。葉群、林立果真有此意圖、行動,林彪能沒有責任嗎 !?這樣的辯解足以消弭勾父魂的罪、是愛父嗎 !?
在民國20~40年代,舉國知識分子與年輕學生,十之八九即使不是秘密共產黨員,也是傾向於共產主義,這樣大比例的一面倒,固有過往歷史積累的因素,執政的國民黨也必然有令人痛恨之處,它們不是"喜新",因為根本不瞭解共產主義,而是"厭舊"。這些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就共產黨言是成功的,就個人言則是今日的我完全無法理解,因為很多情境是違反人情、人性的。我想起論語上有言 :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文中葉公所謂的直該理解為「正直」,正當合宜、耿直不偏私之義,而孔子此處所謂之直,則當是「真誠直爽」,是由人情出發而說,由於父子之間具有不可切割、取代的親情關係,故父子會為彼此互相隱瞞,是天理人情之自然,是最真誠合理的表現。這三位的父親固有溺愛、疏於管教之責,但自己的人性、人情呢 !?
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人物並非只在那樣動亂、狂飆的時代才有,即使在現在相對承平的時代也有,只是不那麼"忠奸"而已。看太陽花運動中一些狂飆份子的砸、打、破壞的盲目不理性行為、看故宮南院向銅獸首潑漆,說是要呈現台灣獨立精神、228向國民黨黨部丟汽油彈,說是要建立台灣國等,先不說如此行動對其虛幻的標綁有何助益,至少是製造公共危險罪的法律現行犯。當他們年齡漸長,面對自己宣稱為理想的過激行為甚或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會如何反思!? 民進黨執政就能允許這樣的行為嗎!?別屆時被判刑關起來還不知道是為甚麼 。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說絲綢古路的過往商戰與影響( 陶瓷官 )
說絲綢古路的過往商戰與影響
茶葉、絲綢、瓷器 一直是中國傳統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茶葉的密碼在18世紀末被東印度公司偷盜,阿薩姆紅茶的老祖宗就源自中國。瓷器也是在清代中葉才被傳教士於景德鎮偷習得高嶺土與釉彩的密碼,傳入英國,在歐洲另放異采。絲綢的發明時間甚早,相傳嫘祖就養蠶製絲,中國官方保護也最力,長達千餘年,因為漢唐絲綢一度是被當作貨幣來使用。
張騫通西域在歷史上被稱為鑿空之旅,鑿空是指地理與政治上擴大了中土、漢朝的視野,但在軍事上欲聯絡大月氏合擊匈奴的構想是失敗了,卻意外地發現了商貿之路的存在而非開拓。在周遊期間,意外在撒瑪爾罕發現當地市集上有來自中土四川的絲綢與邛竹杖,經詢問貨品是輾轉來自身毒( 今印度 ),也間接證明商路早於通西域之前就已存在,各國商人於定點將商品以接力賽方式,層層接手再轉賣。根據現出土墳墓文物證明,和西域、中亞商貿非始於漢代,在商代的墳墓陪葬物中已發現有和闐玉的存在。這條商路被命名為絲綢之路是晚在19世紀,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里奇霍芬考察古商路之北、中、南線,想從山東青島興建一條沿古商路直達柏林的鐵路,遂命名此古商路為絲綢之路,沿用至今。
由於絲綢廣受各國喜愛,價值等同黃金,轉手就是暴利。遠在歐洲的亞歷山大時代,希臘人稱絲綢為" SER" ,產絲的地方稱為賽里斯。根據玄焋的大唐西域記( 玄焋於公元629年西行 ),和闐一小王國就上書大唐要求傳授製絲技術,被唐朝峻拒,並要求邊關嚴格檢查過往商旅人員,嚴禁挾帶攸關蠶桑一概物品出境。該小王國又變計要求與大唐和親,並派人遊說待嫁公主以西域無絲綢為由,要求公主攜帶蠶種俾便日後養蠶製絲做衣。公主將蠶卵藏於鳳冠內,躲避了檢查而流出。拜占庭也有一個說法是,拜占庭渣是丁尼大帝不滿波斯商人轉手絲綢時十倍暴利的盤剝,乃收買兩位波斯商人,許以重金,命其到中土偷獵蠶桑技術,經兩年逗留,終獲得蠶卵藏於手杖的空間內帶出境。
盛唐時期的絲路貿易鼎盛與用絲綢素絹當作貨幣充軍餉有關。打下西域雖然令人振奮,但固守西域卻是個勞兵傷財的費力活。養兵僅三萬,西域本地的財富稅收遠不敷實際軍費所需,要靠內地捐餉納財,平時一年要200萬貫,佔唐朝稅收約6~7% ,戰時比重會更高。銅錢笨重,每貫千枚銅錢重達兩公斤,運輸成本極高、損耗也大,且銅幣會因鑄造年代、大小、含銅量等差異而使其價值波動。相對800年( AD 2~10世紀 )不變,54CM X 12M制式規格的素絹,有輕便 、流通力強、價值高度穩定的優點,無形中具備了貨幣衡量價值尺度的標準。軍士們拿素娟到市場換購給養品,波斯商人拿波斯銀幣來交換再轉手賣給拜占庭。到公元751年與阿拉伯黑衣大食阿拔斯的怛羅斯一役,唐高仙芝戰敗,商貿之路也一度萎縮中斷,造紙術又隨之傳入中亞與歐洲。【西域一地的軍費就高達6~7%,加上其他各地軍費比重將提高數倍。怛羅斯一役即使打勝也難久守。軍費造成的財政赤字將拖垮帝國。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進入衰亡的轉折。歷史上羅馬、奧斯曼、西班牙、大英等帝國皆如是。今日美國用國債當作貨幣儲備,較與黃金礦產做儲備的剛性產量限制為小,買美國債就等於支持美國擴軍。但美國GDP佔世界不及25%,已失去一言九鼎之國力,財政赤字與GDP比是115%。其國債一旦不再被信任,美國將崩潰。帝國猶如高飛的風箏,必要有一根線拉著制約,財政就是這一根線,線斷了風箏隨之落地,帝國也崩塌了。】
波斯人偷習的蠶卵到中亞,但一方水土一方蠶,受自然因素與剿絲方法之不當( 中國剿絲是在蠶破繭之前就投入熱水中剿,波斯人是破繭後才剿,絲已被蠶咬斷,故皆是短絲 ),波斯蠶絲較粗短,不若中土蠶絲之細軟。但伊斯蘭信徒一日五拜,每人都必備一只跪壂,波斯絲用來製作跪壂,高貴實用頗受歡迎,這也是日後波斯掛(地)毯,風靡全球的發展契機。中國的絲ㄧ直廣受歡迎,清朝後期絲綢仍是貿易重要品項,直到人造絲出現滿足工業大量生產的需要,蠶絲才受到巨大衝擊而萎縮。
大陸現在力推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其處境與當年德國有相似處。當年德、英爭霸,德國的出海口於戰時很容易被英國海軍封鎖,故德國要在亞歐大陸向東打出一條柏林直通青島的通道,以擴張勢力。大陸面臨德國當年同樣狀況。東部海岸線被所謂第一、二島鏈環繞,南海通道又面臨麻六甲扼喉之威脅。因此要積極運用體態巨大之經濟優勢,藉交通--高速鐵路,向西、向南使歐亞大陸連成一體。如是,從歐亞大陸看,美洲、非洲等皆是大半島,形成不了封鎖。再輔以海上絲路,藉商貿綑綁各國成利益共同體,成為我之商業附庸,回復過往18個世紀的世界第一的地位。數千年前的商貿之路,為今日的大戰略奠基,這是當時商人絕不敢想像的。
附記 : 里奇霍芬在中國除探勘、命名絲路外,由於沿祈連山脈查勘,洋人稱為里奇貨芬山脈。羅布泊的原址也由他確認。山西的煤蘊藏,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他首先介紹給西方國家。到景德鎮把燒瓷的瓷土用高嶺地名命名為高嶺土。現今高嶺土用在制紙上遠多於瓷器上,因為使紙張變白。中德1898年膠澳條約,把青島讓給德國,也是由他探勘認為是深水港而選定,德國每年立預算 3千萬馬克投資建設,啤酒廠、下水道至今馳名。
** 清朝康雍乾盛世瓷器製作的好,除了技術等因素外,清朝另設有部長級督陶官終身負責監製。康熙的郎廷極、雍正的年希堯、乾隆的唐英。唐英75歲才被允許乞退,退後八個月即死。退前他力貶其子不勘為用,不能承繼此職,因為他知道這工作幹一輩子太苦,別害孩子。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簡說漢字與拼音文字之差異
簡說漢字與拼音文字之差異
亞里斯多德( BC384~~322 ) 在【 解釋篇】說 : 口語是內心經驗的符號,文字是口語的符號。
楊雄 ( BC56~~AD13 )在 ( 法言 問神卷 ) 說 :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要留意,此時紙張尚未發明,書不作圖書、書籍解。所謂"倉頡初造書契"、"秦書有八體",故書是作文字解。亦即" 口語心之聲也,文字乃心之畫符也。
亞里斯多德的文字定義,充分顯示重語輕文,文字只是語言的附庸。楊雄的文字定義則闡明口語是口耳的交流工具,文字是用手表達心意的溝通工具。文字與語言殊途,文字並不表達語言,在白話文運動興起前尤其明顯。在方言盛行區,文字溝通更是重於口語。
造成定義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亞里斯多德用的文字是表音的拼音他源文字 ( 埃及文--閃文--悱尼基文--希臘文--拉丁文--10世紀再衍生出法文、12世紀的古英語、16世紀的德語等。拉丁文成死文字。 ),地理與信息的侷限,使他並不知道有非拼音的方塊漢字、埃及字或楔形文字。楊雄使用的是表意的自源象形文字( 自殷周起一脈相傳 ),使他能洞悉文字與語言的差異與文字特殊性。當然楊雄也不知道還有所謂拼音文字。這兩組定義就文字周沿性言,楊雄要高出亞里斯多德。但子以母貴,中華兩百年的文化衰弱竟使西洋豎子占了上風,其說風行世界,楊雄不為人知,即使在本土了解或有意研究的人也不多。真正是子孫不肖也。
語言的發展與社會進化有關,而文字卻是人創的,是權力的產物,也是權力的工具,同時文體受書寫工具的演變相關聯。政權擴張到哪裡,其文字就走到哪裡,所謂文治武功應如是解。與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巨大影響相比較,漢字的影響力相對小的多。日本是周邊唯一受漢字影想且一直未走上拼音文字的國家。究其原因應該是日本相較其他周邊諸國,其人口多、文化發達、識字階層廣大。這一階層沉溺於漢文化與脫胎於漢字的日文中,當拼音文字來時,不肯放棄這已積奠了巨大本土文化基因的日文。
中南半島諸國如泰、緬、柬、高棉等文字受與悱尼基字母有淵源的印度婆羅米文字影響較大,受漢字影響大的是越南,12世紀漢字是越南唯一通用文字。後越南根據漢字創造出自己的' 喃字 ",19世紀淪為法國殖民地,遂開始使用法文字母拼寫本國語言。朝鮮言是黏著語和漢語差異極大,利用漢字書寫朝鮮語被稱為"吏文",難度極大。15世紀朝鮮發展出拼音的"諺文",最初諺文仍保有漢字面貌,上世紀70年代全面廢除漢字。他們改變的原因不難理解,由於文化的積奠淺薄,利用拚音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較容易,利用漢字形成自己的文字困難,於是就趨易避難了。但韓文的同音字太多,為了區別,造成韓國人的名字一定是用中文書寫。隨著中國的大國復興,韓國又有恢復使用漢文字之議。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ourdieu)謂 : 語言是一種文化貨幣,該貨幣值錢與否,是綜合使用者的社經狀況而定,若社經地位高,該語言的社會價值就較高。文化價格化說看似庸俗無奈,卻是群眾心理的反射。
漢字與拼音文字對民族思維和文化影響很大。漢字始自象形,主客合一,對無形可像的抽象觀念表達力弱。拼音文字是主客二分,主體指導,對抽象概念的表達力較強。農耕文明是向既有的土地刨食,政治上易走向講求穩定集體的君王政治,廣大帝國的治理,文字重於語言。漢字生長在這樣的土壤上,再加上科舉的固化,使漢字傾向重書寫與記誦,對教育蔣光超、貝多芬的影響至今。拼音文字源於人口小規模與城邦政治的商貿文明,是向既有以外的土地靠交換刨食為主,更講求對口語交流討論、辯論。其對教育的影響也是顯著的。中國古代哲人多輕視口才辯論,論語裡面剛毅木訥近仁;巧言吝嗇鮮矣仁;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等可為證。縱有"知魚樂"、’白馬非馬"、"離堅白"之名辯 ( 註 一) ,縱橫家之善辯說理,皆被視為旁門小道,勞形怵心者也。另外在頭腦運用上,拼音文字由單一的左腦主控,漢字兼有形和聲,故左腦加工語言,右腦職司圖像。左右複腦使思維能力上居優勢。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前四項是造字法,後二項是用字法。漢字始於象形但字數有限,對其抽象的部分則用指事來彌補,如上、下兩字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家標示,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一點。會意是合體造字法,如酒是釀酒的瓦罐加水組合成,鳥叫聲鳴字是鳥和口字組合成,日、月組合成明字。上述三法都能從字形上看出字的意義,但無法讀出聲,因此又創造出形生法來發音,把聲符和形符搭配起來組成很多字,如櫻花,發音同嬰字,形符是木旁;媽字,音符是馬,形符是女;爸字,音符是巴,形符是父。致形聲和聲(假)借的字佔漢字數量最大。轉注與假借是用字法,因地區隔閡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稱呼,會用意同形異而字首相同的字,如空、穴、窟窿與竅等。對有口語卻無相對應的字時,就找一個發音相似的字來替代,如難字,難原為鳥名,借用為艱難的難;西域進貢了動物"SHIZI"師子,為區別加犭邊旁成獅子。假借字用今天的話說類似錯別字,卻能猜解。例如一個識字不多的人留一字條:我帶孩子去公圓看師子和老胡。圓、師、胡,表象上是錯別字,實質上不是,只是聲借用的手段。另表達自己的"我"字,象形象意皆難辦,借用一個發音似"ㄨㄛ"的武器"我"來表達自己。 拼音字母有母音語子音之別,其聲借是只借子音借半個字音。如:W cn rd cnsnnts,bt nt vwls。省去母音eaeaoooa,但仍可讀懂。We can read consonants,but not vowels。
倉頡字、竹簡書、青銅銘,禹夏彩陶、殷墟甲骨西周金,秦篆漢隸、唐楷源遠長。在筆發明以前,中國人用刀代筆在竹簡書寫,字形較剛硬,從倩人代刀、刀筆吏可以說明。蒙恬發明毛筆後,書寫速度加快,字體屬軟筆部分的如撇、捺、點益發顯出藝術美感,文字除傳道表意外,也是各家藝術欣賞品,行書、草書的個性揮發開始出現。當紙張、綿帛大量廣泛被使用,書寫的硬體部分仍要求剛勁有力,所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對造型美感更是講究。漢字的方塊字雖經六書演譯數字仍僅萬餘字,有很多甚少被用已是所謂死文字,常用字僅3~4千字,字形不變,且絕大多數都是單音表意字( 雙音字較少且多為外來借用或譯音如葡萄、剎那、涅槃 ),故漢語基本口語的聽說學習並不困難,但一音多字,一字多義,要依上下文確定字意,加上數千年簡約出寓義深藏的成語,且口語、書寫不同途,要讀寫順暢著實不易,但文化傳承功能佳。
漢字字形優美,常用的楷隸行草各有風韻,是唯二可以書寫懸掛作為藝術品(另一為阿拉伯文 )。拼音文字字數繁多且不斷與時增長,已超過十餘萬字或更多 (附記二) ,一字多義是常態,一字多音也再所多有,時態變化繁雜,最大好處是我手寫我口,口說我心,手口心一致,但傳承功能差,百年前的文章今人難讀難懂。
語言很現代,文字很樸實。併軌恐賦予文字新意而趨庸俗,不併軌又恐會各行其是。白先勇有此憂,嘗言:百年中文,內憂外患。一是說歐美化文體入侵,二是說網絡混亂。當然還有漢字的刻意簡化也是內憂外患。刻意簡化把中華民族的優美文字變形,文化載體傳承的功能被中斷斵傷,只習簡體字無法直接閱讀千年古文經典。方塊漢字與拼音文字各有優點,各擅勝場,就是不一樣,沒有優劣。重語輕文固不佳,重文輕語亦有其弊,口語、文字並重才是正途。
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在於他深深影響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對建構其民族自我意識與世界觀息息相關,因為語言文字是民族歷史情感與精神的積累。例如,如果獅子長出像牛一樣寬大的臼齒,從此它就只能以草為食,改用牛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獅子還是獅子嗎 !?看近鄰菲律賓,先被西班牙統治說西語,屬馬來語系的母語與文化消失。接著被美國統治改說美語,民風又大變,是亞洲國家中最另類的。幸運的是西班牙無力、美國無意願消滅菲律賓,才得以倖存。所以要消滅一個民族先消滅其語言文字,使其歷史自然斷絕,三代後這個民族就自然消失了。看歷史上各個少數民族的漢化,語言文字的被廢棄是主要原因,最能說明。捨棄民族語言文字就意謂著亡國滅族。
附記:
(一). 堅白同異指戰國時名家公孫龍的「離堅白」和惠施的「合同異」之說。對「堅白石」這一命題,公孫龍認為「堅」、「白」是脫離「石」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從而誇大了事物之間的差別性而抹殺了其統一性;惠施看到事物間的差異和區別,但以「合同異」的統一,否定了差別的客觀存在。兩者都只強調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荀子·禮論》:「禮之理誠深矣,堅白同異之察,入焉而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辯。」
(二) . 1887年波蘭人柴門霍夫積極推動的世界語( Esperanto )及文字,理想不能說不偉大,結局可是徹底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單純的把語言、文字當作是門表達、交流的工具,而忽略了語言、文字傳承思想文化的功能,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根。
(三) . 辭典出版商「韋氏字典」出版公司廿日宣布新增約兩千個字彙,包括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某些新奇好玩的事物),以及與先生(Mr.)女士(Mrs.)有別的跨性別尊稱Mx.等。
韋氏字典出版公司表示,新增字彙是時代演進的跡象,反映人們談論些什麼,又是如何談法。ICYMI(in case you miss it,要是你錯過了)正反映出忙碌與分心的生活讓人們熱愛縮寫,且必須標註那些未能掌握的事物。「Wacky tobacky(大麻)」反映近幾年最紅的政治議題:大麻合法化。「dox」(有時亦寫作「doxx」)則以動詞俚語形式出現,指在違反個人意願的情況下,公開對方私人資訊作為一種懲罰;這類新字彙反映出現代人對隱私和網路羞辱的關切。
韋氏字典編輯並非隨意新增字彙,他們只選擇那些已經對語文產生足夠影響因而值得記憶,或者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被使用的字詞。韋氏字典特約編輯索克洛夫斯基說:「語言是人類文化的一個器官。傳播速度變快,不表示語言的心跳也更快了。同化字彙並使之成為一種語文的新成員需要時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