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歐美聯合制裁俄羅斯;雇傭軍私有化

**歐美聯合制裁俄羅斯

因俄反對派人士纳瓦利内被判入獄事件,美國和歐盟3月2日同時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很明顯,這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沙特王儲下令在土耳其大使館内把卡舒吉活體肢解,對於這一證據確鑿,極度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暴行,怎麼不見你歐美如這般雷厲風行的制裁?再則,之前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入獄不是一次兩次,也不是一人兩人,為什麼美歐就没有如此行動呢?

美歐如此一致的行動,根本原因有三:

一、為了修復美歐政治關系

準確地說,俄羅斯這次不是犯了什麼不得了的錯,而是成了美歐政治交易的犧牲品。歐盟想修復對美關系,因為川普實期双方關系疏遠太多,這讓歐盟感到心裏没底,而且歐盟在全球發揮政治影響力也需要美國的支撑。於是俄羅斯就成了歐盟向美國納投名狀的“祭品”,所謂藉俄羅斯的“人頭”一用。

既然歐盟主動以扼化歐俄關系來換取美國的信任,拜登政府當然也就順水推舟,因為這有利於美國主導北约重新團結起來。對美國來說,先團結歐洲盟友是最重要的。

二、為了給俄羅斯制造混亂,謀求顛覆普京政權

美國民主黨認為俄羅斯是美國眼前最重要的威脅,也一直認為,想真的遏制住中國,必須先讓俄羅斯失去力量,否則中美真的較量起來,俄羅斯一定在背後放美國的冷槍,搶美國的地盤,到那時美國的損失將是最大的。現在,美國想對俄羅斯采取的辦法就是顏色革命。

拜登剛上任,俄羅斯就爆發全國性的遊行,就是歐美向俄羅斯反對派釋放信號,他們有歐美撑腰。可以預見,未來歐美會通過NGO組織對俄羅斯反對派的組織進行經濟支持,從而擇機再給俄羅斯制造混亂。

三、美歐各有算盤

美歐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背後還各另有算盤。

歐盟的想法是,通過惡化歐俄關系來換取歐美關系向好,用最低的成本修復歐美關系,畢竟歐俄關系已經壞到了那種程度,再壞一點對歐盟傷害也不算大,但歐美關系修復對歐盟來說却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歐盟通過把俄羅斯作為歐美共同的針對目標,從而弱化美國施壓歐盟對付中國的壓力。中國是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又剛剛談妥了投資協定,惡化对華關系代價太大了,美國根本補不了。政治如此演譯,歸根結柢還是國家實力使然,相比失去俄羅斯的利益,歐盟國家在中國的利益太大了,第一大貿易伙伴的現實利益誰都不想丢。

美國的想法是,由於川普時期美歐關系已經嚴重惡化,拜登政府急需修復對歐關系,美歐關系修復一些後,有了一致對俄的立場,再謀求一致對華。

俄羅斯作為歐美政治交易的籌碼這事會讓俄羅斯非常不爽。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俄羅斯外交部才說俄方已經做好了與歐盟“斷交”的準備。

“端交”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是俄羅斯給歐盟划的一條紅線。俄羅斯的想法是,不讓歐盟鈍刀割肉,也不讓歐盟拿俄羅斯一次次去向美國交換利益,一次把關系拉到最低,讓歐盟換無可換。對歐盟來說,一旦與俄羅斯斷交損失也是不小的,畢竟俄羅斯是核大國,核武器對歐盟是真正的威脅,斷交意味著消息的阻斷,誰知道俄羅斯會幹出什麼事呢?

另外,當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惡化後,全球必然會出現更加激烈的局部地區對抗,双方爭奪必然更加激烈。譬如,在拜登上台後,中東的爭奪明顯激烈多了,美國在伊拉克的機構頻頻被炸,美軍也轟炸了叙利亞的親伊朗武裝。如果歐美與俄羅斯再不對付,東歐的對抗也會越發激烈,所以歐洲的安全問題也會逐漸凸顯。歐洲的安全問題,恰恰又是美國利用的支點,美國可以安全為由來換取歐盟對華的更多妥協。

中美歐俄四方的關系中,中俄是背靠背的關系,中美是臉對臉的關系,美俄是臉對臉的關系,歐俄是臉對臉的關系,美歐既有背靠背也有臉對臉,中歐也是既有背靠背又有臉對臉······從這些關系上我們可以看出,全球是否爆發“新冷戰關鍵要看中歐的了。

美國的目標是美歐一起對付中俄,而歐盟則只想對付俄羅斯,所以這種博弈必然常期持續。未來,歐盟的定力最為重要!

對中國來說,與俄羅斯聯手是戰略性的,這一點中俄都清楚决不能動搖,發展對歐關系也是戰略性的,但這並非中國能完全主導,還要看歐盟是否持續清醒。

與此同時,中國最重要的事還是做好自己内部的事情,其次就是基於大國戰略與更多國家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關系。只要這方面做好了,無論美國怎麼折騰都將是白折騰,最終不會有什麼實質性效果!


**雇傭軍私有化

2018年,黑水公司的老板埃里克·普林斯双手交叉在胸前出現在宣傳視頻上,顯得很誠懇的說:“美國在阿富汗維持如此多的軍隊,這是本拉登的勝利。川普先生真正應該對北約說的是,派遣更多的部隊到阿富汗毫無意義,他們應該用錢解決問題,在競選期間,川普先生正確的譴責了美國在國外浪費錢的戰爭,那麼繼續增加駐阿富汗人數的意義何在?”

“美國政府每年花在阿富汗的開支約為760億,比英國的國防預算開支還要多,我提議把花費中的一小部分拿出來解決問題,還可以挽救美國,英國,阿富汗人以及其他盟國士兵的生命。”

埃里克·普林斯指的是把目前在阿富汗的北約軍隊替換成雇傭軍。為此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專門採訪了普林斯,主持人問道:“你從戰爭獲利嗎?”

普林斯回答:“但是私人承包商會再一次解決問題,這就是資本主義。”

2008年12月14日,小布希和當時的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在會中大談特談自己的“豐功偉績”,在說到“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這場戰爭還沒結束”的實候,一個名叫扎伊迪的年輕人突然脱下自己的鞋子扔向小布希,並且大喊:“這是為了給那些寡婦、孤兒和所有在伊拉克被殺害的人報仇!”

緊接著又是一只鞋子飛過來,小布希急忙躲閃。

一群身穿西裝,打著領帶,戴著耳機的特勤局特工一擁而上。記者立即長槍短炮的瞄準了小布希,拍攝下小布希的窘相,這各著名的視頻很快傳遍了全世界。

而實際上,第一按住扎伊迪的,是一個身穿著卡其色軍服的年輕人,他並不是特勤局的人,他之所以出現在會議現場是因為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也出席了這次新聞發布會,在扎伊迪扔出第二個鞋子之前,扎伊迪的腦袋已經在他手槍的準星了,考慮到現場有大批的高級官員和記者,年輕人繞開記者,按倒了扎伊迪。

這名年輕人是黑水公司的員工。

私人承包商的出現並不偶然的,在冷戰結束後,由於缺乏像樣的對手,外加上漫長的冷戰耗盡了各國的精力和財力,各國都紛紛“甩包袱”,大面積裁減軍隊編制,美國現役兵力由 204萬減至136萬,俄軍由280萬減至120萬,英軍由 30.9萬減至22萬,法軍由66萬減至54 萬,德軍由 60萬減至32萬。

但是現實是當冷戰結束後,這些衝突一下暴露出來,原先在兩大强國的權力體系中出現了一些權力真空,不穩定因素反而增加,這反過來實際上是要求部署更多的部隊來維持安全。

部分不穩定的國家戰爭不斷,宗教衝突頻發,暴力無法被有效的控制,一方面是冷戰結束後各國需要修身養息,需要軍隊縮編,另外一方面又需要更多的軍事力量,如何平衡這個矛盾?

既然教育可以私有化,社會保險可以私有化,養老可以私有化,治安可以私有化,監獄可以私有化,那麼軍隊為何不能私有化呢?

“小政府”,“市場化”,政府剝離部分職能,自身承担的職能交付給市場,似乎是一條省錢省力的辦法,政府不用在支持士兵的醫療保險,退休金以及訓練費用,也可以省去了安置閑散士兵事務,同時私人軍事行業還可以為退伍軍人以及被裁撤的兵員提供就業,萬一軍事行動惹出麻煩,把這些軍事承包商推倒前台即可。一舉多得。

黑水公司其實並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軍事承包商,但是最為出名,據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自己說,他是看了盧旺達大屠殺才決定創建黑水的。

1997年到2010年,黑水公司獲得了20億美元的政府安全合同,從2001年到2010年,黑水公司又獲得了CIA高達 6 億美元的合同,主要是為駐外使館和基地提供987名警衛。

黑水公司專門雇用退役的軍人和警察,成員大多數三四十歲,體格强壯,經驗豐富,收入很高,每天工資高達幾百到幾千美元,為了獲取經驗更加豐富的教官,黑水公司不惜幾十萬的去美國特種部隊挖人,其大手筆連美國國防部長都在抱怨,安保公司的高薪拉走了特種部隊大批優秀人才。即便是如此,黑水依然不是行業最高的。

黑水公司之所以爆得大名,主要還是2007年的巴格達槍擊案。

20079月16日中午,一枚汽車炸彈在伊兹哈爾大院附近爆炸,這個大院是美國與伊拉克官員會晤的地方,緊接著一支由19人組成的黑水戰術支援小組以及四輛卡車前來支援。當車隊前進到納蘇爾廣場的時候,一輛載有一名婦女和一個成年孩子的起亞汽車在車道上逆向行駛,一名伊拉克警察吹哨子示意車輛回避車隊。

但是起亞汽車没有理會,黑水公司的保安大為緊張,開始扔震撼彈,震撼彈帶來的響聲,讓附近的伊拉克警察和士兵以為有人投擲手榴彈,随即警察和黑水公司的保安對射,在對射過程中,14名伊拉克人被殺,20名受傷。其中死者裏面包括一名9歲孩子。

這起事件引發了美國國内以及伊拉克的軒然大波,伊拉克政府調查期間吊銷黑水公司的執照,但是依然還允許黑水公司運營。

2008年12月,美國司法部對五名黑水公司雇員提起刑事起訴。2013年,其中一名黑水公司雇員的指控被撤銷。2015年其中一名黑水公司雇員被判終身監禁,另外三名被判30年有期徒刑。

2020年川普上台,川普對這四個人進行了特赦。至此,納蘇爾廣場屠殺案没有一名被告真正坐牢。

但是整個訴訟過程基本上也毁了黑水,外加上黑水公司在虐囚門扮演的幕後角色,美國媒體對黑水公司口誅筆伐,導致2009年黑水公司改名叫XE的公司。

奥巴馬執政期間,不但没有因為黑水公司出事而有所忌憚,反而大規模利用私人承包商進行軍事活動,還給起了一個特别文雅的名字:海外緊急行動。

奥巴馬執政期間在阿富汗的美軍認為 9800人,但是私人承包商數量高達28626人,數量接近1:3。

從表面上來看美軍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傷亡人數不多,但是大量的私人承包商的死亡是不計入美軍數量在内的,從2009年到2016年,1540名私人承包商死於阿富汗和伊拉克,其中死在阿富汗的最多,高達1364人。

事實上,由於這些私人承包商承担了很多軍事行動,替美國政府背黑鍋,美國政府一邊譴責,一邊賦予這些公司更大的權力。

實際上早在巴格達槍擊案爆發之前,黑水公司的醜聞就已經顯現,2006年12月,一名喝醉了的黑水安保人員打死了伊拉克副總統的警衛,該名安保人員在美國國務院的庇護下逃離了伊拉克。可以說正是美國政府對於這些私人承包商的變相鼓勵,才導致這種局面。

如果這些“私人承包商”僅僅參與安保工作或者軍事咨詢服務,倒還没有那麼受到爭議,猶如情報機構的線民。而事實上,現在的私人承包商已經部分代替了軍隊的權力,其職能包括審訊戰俘、收集情報乃至直接参與戰鬥。

這些人既不屬於平民,也不是合法戰鬥人員,如何定性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美國《統一軍事審判法典》明文規定,只適用於美國現役士兵,但是對於私人承包商的規範談都不談,私人承包商危害的是他國公民的利益,一旦出事,外國公民雖然可以對私人承包商提出起訴,但是會面臨極多的程序問題,等於是私人承包商鑽了法律的漏子。

以著名的虐囚門為例,参與虐囚的人,既有美軍現役士兵,也有私人承包商,但是最後只有美軍士兵受到了懲處,私人承包商什麼事都没有。

根據《日内瓦公約》定義的雇傭軍,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在當地或外國特别徵募以便在武裝衝突中作戰;

事實上直接参加敵對行動

主要以獲得私利的願望為参加敵對行動的動機,

既不是衝突一方的國民,又不是衝突一方所控制的領土的居民

不是衝突一方武裝部隊的人員,不是非衝突一方的國家所派遣作為其武裝部隊人員執行官方職務的人。

事實上,如此高的門檻導致幾乎没有私人承包商被算成“雇傭軍”,美國私人承包商一般雇用的都是美國人,而美國恰恰就是衝突的一方。

而“征募以便在武裝衝突中作戰”這一條也往往不成立,因為私人承包商一般是為了執行任務而開槍,但是開槍導致平民的死傷是否屬於“為了武装衝突作戰”就很難說。

由於處於灰色地帶,導致這些私人承包商的說詞風吹兩面倒,當有人要以軍法來審判黑水的時候,黑水公司就辯稱自己的部隊不受法律約束,它堅稱這些私人士兵是平民,因此不應受五角大樓《統一軍事審判法典》的約束。

而有人追究黑水公司的普通刑事責任的時候,黑水公司又說:“私人士兵免於被民事起訴,因為它是美國武裝部隊總兵的一部分。”

普林斯特别强調:他的做法不是一個私家軍,而是隸屬於阿富汗軍隊,通過與阿富汗軍對結盟的方式,這樣就可以避免《日内瓦條約》裏面的雇傭軍問題,只是指揮權在美軍。“公眾可能不喜歡為此使用私人承包商,但是慢慢會習慣的,這比無休止的在阿富汗駐軍好,不然我們十年後還要討論這個”,普林斯說。

川普政府否決了普林斯的意見,但是奥巴馬政府期間大量使用雇傭軍,而拜登正是奥巴馬的副總統,現在距離5月1日美軍撤軍的日子近了,美國是否會採取普林斯的意見還有待觀察。

敘利亞和利比亞的戰爭,各國的私有化軍對和戰爭承包商已經大量参與了,有美國的,有俄羅斯的,有沙特的。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羅斯的瓦格纳私人軍事公司。

未來這些“私人軍事承包商”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戰場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