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政治 (比特幣 )
銀行與政治 (比特幣 )
銀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是在很長時間内,銀行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個放債人。一幫人凑一筆錢,然後對外放債,收取利息,這時候的銀行主要是私人銀行。國家要是没錢了,也可以向銀行借錢。不過,最初没有國家的概念,國家借的債算是君主的私人債務。君主的私人債務是公私不分明的。君主會利用國家暴力機器賴帳。
光榮革命之前,英國主要和荷蘭打仗,爭奪海上霸權。光榮革命以後,英國人又和法國人開打了。從威廉國王戰爭(1688-1697)、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奥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一直到後來拿破崙戰爭(1803-1815),打了有一百多年。打仗就要花錢,錢從哪裡來?收税,但收税總有個限度,肯定不够用。英格蘭銀行就是作為解决方案應運而生的。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這家銀行從一開始就是個特許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向政府提供貸款。英格蘭銀行對外發行銀行券,大家花錢購買銀行券,然後銀行再把錢借给政府。等於是人們通過英格蘭銀行購買國債。那麼,國王賴帳的問題怎麼解決的呢?
光榮革命以後,英國立了新規矩,若無議會許可,國王不得征税或者借債。這樣一來,國債就從國王私人債務變成國家債務了。重要的是,很多議員自己都購買了國債,可以想見,議會是絕對不會同意賴帳的。大家就可以放心購買國債了。1697年英國還特意頒布法案,毫不掩飾地賦予英格蘭銀行壟斷權,且英格蘭銀行免税。對銀行家和投資者來說,有了壟斷收益;百分百不賴帳,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收入還是免税的。而國家所要求的,就是大家出錢支持和法國人打仗。
這樣的特許銀行,伴随着出現了另一重大創新:有搶桿子支持的法定貨幣。政府便規定英格蘭銀行發的银行券是法定貨幣,可用於繳稅、償還公私債務等等。我們現在天天使用的法定貨幣幣,就這樣產生了。
這法幣會不會被政府利用,偷偷玩通貨膨脹?會,在拿破崙戰争中,英國就通過讓法幣貶值,搞通膨,收了一大筆錢做為戰爭費用。不太好。但對比一下法國。法國還是依靠傳統方式借錢、召開三級會議要收税。結果,天怒人怨,大革命爆發了。英國後來打赢拿破崙戰爭,和財力雄厚,也有很大關係。
打仗肯定要花錢,問題是錢怎麼來的。
1. 英國模式,通過中央銀行、發行法幣,甚至偷偷摸摸的搞點通貨膨脹,讓國家融資去打仗。
2. 法國模式,硬生生去征税,激化社會矛盾,國家融資能力還不足,很可能吃了敗仗。
歷史已經證明了,前者要優於後者。適度通貨膨脹固然也不好,但是比直接征税要好,人民没有那麼强烈的被剥奪感。更重要的是,國家有可能通過一種機制寅吃卯糧,花未來的錢,瞬間大規模聚集資源,赢得戰爭,再靠戰爭红利來還債。這就是所謂的英格蘭銀行的模式。也是中央銀行的源起。
什麼是蘇格蘭模式的銀行?當時相比英格蘭,蘇格蘭很窮,没有幫助國家籌款的任務。蘇格蘭人要做的就是保持不獨立,繼續成為英國的一部分。這樣,蘇格蘭既不必和英格蘭打仗,也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略,所以就誕生了自由放任的銀行政策。在這種政策下,蘇格蘭銀行的很多金融創新,成為了現代銀行業務的起源。今天在市場裡的商業銀行,都可以算是蘇格蘭模式的銀行。
所有銀行的背後是英格蘭式銀行,也就是中央銀行制度的存在。可以說“没有國家,無以成銀行;没有銀行,無以成國家”。中央銀行實際上是現代國家制度演化成熟中的重要一環。没有中央銀行和法幣這些融資工具,能够瞬間籌集資本,現代國家很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存活下來。所以,貨幣絕不是僅有經濟意義,必然帶有强烈的政治性。在平時,自由的市場一片繁榮,但是就像當年的英格蘭銀行一樣,它必須有國家保護,不用為安全付费,才能够安然享用自由。一旦國家要面對競爭激烈的外部世界,政治必然就是金融的主人。
【比特幣】簡單說,它就是一套互聯網上的密碼系統。要是把比特幣當做貨幣看,它有兩個明顯的優勢,數量有限,而且交易方便。這兩特徵都很像現實世界中的黄金,所以有人就說,比特幣將來會成為數字世界的通用貨幣。
比特幣如果真成了貨幣,至少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通貨膨脹再也没有了。因為根據這套算法,比特幣一共就2100萬顆,絕不可能多出來。那政府濫發貨幣的問題,就會得到徹底根治,貨幣和政治就脱鉤了。
關於比特幣,作為一項數字資產,没有問題。就像有一小批人喜歡红木、君子蘭一樣,可以收藏,可以炒作。而且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甚至還有更為廣闊的社會前景。但是,如果說比特幣可以替代法定貨幣,可以繞過中央銀行的監管,也就是讓貨幣擺脫政治、主權,那就是烏托邦式的空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