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犯罪的連帶懲罰有其必要
多次搶劫銀行的41歲雨衣大盜,王淵日前落網,社會又掀起一片討論撻伐的聲浪。這次指責對象除其本人外,已往生的高階警官父母,三個姊姊與財大氣粗的姊夫等,亦一併挖出來曝光,頗有鞭屍與羞辱之意,真是情何以堪,有些不忍。照說41歲的中年人,早應為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除有涉嫌參與(如同居林姓女友),窩匿(如代藏槍械之林姓教員),唆使等共犯情事者外,其他親朋好友均應予以保護。但以今日社會是非模糊,同情氾濫之亂象,與人權觀念之濫用,常挑戰影響法律。再加上自律道德防線之崩潰, "施暴者"往往被縱容,未課以應負之刑罰。如此,唯有加重犯罪者的連帶懲罰,期能以高犯罪代價"自助他助" ,先期削減犯罪動機,減少犯罪於無形。此舉雖稍嫌嚴苛 ,但有其必要,以保護善良多數與公共安全。
在大陸有個李姓少年,開車撞死人後毫無恐懼與悔意,還高喊 "我爸爸是李剛"。期借父親公安局長的權勢,威嚇受害人與目擊者,導致輿論大譁。結果少年重罰,家長巨額賠償,李剛也因而丟官。上個月沸沸揚揚的21歲富二代葉姓"少爺",開名車,戴高價名錶,懷巨額現金炫富,時速130招搖過市,發生車禍,造成三條人命死亡,兩個家庭破碎的悲劇。受害者家屬李姓婦女,透過律師向肇事人作財產假扣押,發現其名下除一萬餘元現款外什麼都沒有,只能在刑期上要求法官從重量刑,以慰往生者與家屬。今日社會,一般21歲的年輕人根本不可能擁有什麼財產,遑論炫富。借以炫耀的財富,若非偷盜,一定來自父母或其他關係人。兩岸的兩個例子,肇因都與家長寵溺,疏於管教有關,如此家長能不負連帶責任嗎? 我們期望本案,不要再碰到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恐龍"法官,戕害法律尊嚴,縱容肇事者與其家長。
日前,教育部說霸凌,幫派,毒品為校園三大害,尤以國高中為甚。其實校園問題不止這些,毆打老師,向老師飯菜吐口水,偷拍女性教師裙底,向遊民潑糞等惡行。對此老師不能有任何對應措施,遑論懲罰,重者被告,輕者家長,議員質問指責。老師只能屈辱接受,老師成高危險又無尊嚴的行業。犯錯的學生在無知,惡作劇,學生有犯錯的權利,再給學生改過機會等說詞與大帽子保護下,頂多口頭道歉了事,無關痛癢。如此,反助長食髓知味,不可能悔過。有些行為如吐口水,偷拍,潑糞,國高中生年齡的人,會不知道這是錯的嗎?! 他們為什麼不敢施同樣行為於父母? 他們或許不理解的是,此行為帶給受害者心理,尊嚴傷害之嚴重性。就年齡說,他們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法律寬容,犯的錯,實質傷害尚不達髮指十惡,送少年法庭懲處管束,稍嫌嚴厲。再又家長溺寵,"人本"團體坦護,那麼他們行為過錯究竟該誰負責? 交給只會唇吻空洞愛心理論的人本嗎? 只有要求父母或法定監護人,要負連帶責任與損害賠償。父母或監護人要帶著犯錯子女,向受害者與社會道歉,損害賠償,重者依法處理,輕者罰一定時數之公益服務,絕不是躲在家裡,在網路上表示知錯,父母再代出面說,孩子已知錯,放他們一馬吧,那麼輕鬆。務必迫使父母或監護人負連帶懲罰,責無旁貸付更大的心力管教子女。
社會一方面要求學校老師負教育輔導之責,一方面又對學校老師綁手綁腳,動輒得咎。父母與民意代表更多是助 "紂"為虐,養成一群"校園小霸王,惡棍"。三害不就是這群學生造成的嗎? "愛的教育"理想固高,但若沒有"鐵的紀律"作為規範,實在易流於放縱。當然,鐵的紀律立刻會被聯想為體罰。"適度"的體罰為多數人贊同,但難在什麼程度是適度,憤怒時往往逾度。更何況現社會氛圍根本不允許。於是有愛心的老師,只對受教的學生施以愛心,無愛心 怕犯錯的老師,則一概照本宣科,放牛了事。不管不 "大" 錯。但這也不對,不是我們要的。難呀! 到底該如何作? 家長既然不願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懲罰管束",那只有要求生他,養他的父母或監護人,對其犯的錯負連帶懲罰責任,期學校 父母配合,或能收效。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曠男怨女
男女人口數量均衡,使 "男有分,女有歸" 組成和諧家庭,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理論上,就生男生女之機率各半,在長期與總體來說,應該是趨於均衡。但事實上,看世界各國人口數統計 ,大多是男多於女,此恐與傳統父權觀念,社會男女分工,及勞動力需求等因素影響,致較偏重生男有極大關係。但此一現象,又因男短女長的平均壽命;特殊事件如戰爭,使青壯年男性可能頓時大幅減少;社會勞動力需求定義改變,女性社經地位提高,不必一味仰賴男性等客觀事實,使適婚年齡層(20-40)男女匹配問題益形複雜,曠男怨女問題愈演愈巨。
從現在社會男女表現縱向上來看,高尖端階層,男優且數量大於女;普羅大眾中間階層,男女打平數量相當;低階層部分男多於女。致在考慮擇偶時,大凡高階男會選高中階女,高階女只能選高階男。中階男女匹配最多,女的還會力爭上游搶高階男,男的鮮少娶高階女。低階層女的會搶中階男。如此高階的三高女(高學歷,高收入,高知名),很容易形成 "老大難",與低階男會形成 "找無女"的 兩極化現象。從橫向上看還有地區與行業的不均衡。像在科學園區或重工業集中區,男性遠多於女,形成一堆剩男 ;女反之在服務業,文創廣告,電視台,報社等業界或集中區,則女多於男造就一群敗犬。 "老大難" 未來可能選擇只有不婚或未婚生子,張艾嘉、殷琪就是例子,挑戰社會制度。她們即使想屈就,別人也恐不敢高攀 。"找無女" 的更麻煩,除了發奮力爭上游,可能選擇也只是找外籍新娘或變成大齡青年王老五。俗話說"女不下嫁,男不高娶" 有一定的道理 。但社會若沒有適當機制使其性慾得以舒解,將成社會隱患的不定時炸彈,受害者將是良家婦女。
女人沒有嫁不出去的,而是要不要。男人討不到老婆,恐怕自身條件因素影響最大,但"潘驢鄧小閒",男人只要有其一二,則到處是"女人"。唯女人不等於老婆,會形成另一些社會問題。老祖宗說 "人生嫁娶苦奔忙,只為陰陽" ,英明呀,深刻呀,說到點子上。不像現代人遮遮掩掩,緊管 "做愛做的事" ,就是不願把問題說清楚。其實,此種屬於人性意願選擇的問題,在現代的社會制度下,即使說清楚也無法解決,只能疏導,減輕負面影響。
** PUA,全称是Pick Up Artist,被譯為“把妹達人”,是前段時間一部比较小眾的美劇,裏面的“迷男”貌不惊人,却深悉女性心理,與"潘驢鄧小閒"相通。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歷經滄桑難為水
日前全世界國民幸福指數 (G N H)最高的國家不丹,其總理廷里說 "不丹國民逐漸背離傳統地GNH 價值觀。像多數國家一樣走向物質掛帥,.....我們的經濟問題是對外開放,以及成為全球化過程一分子的結果"。甚表憂慮的他,要把認同鄉村生活作為施政重點,使人民回到鄉村。不丹去年幸福指數,只有41%的國民自稱是快樂,而過去曾有高達97%的紀錄。
幸福是什麼? 定義會因每個人的性別,年齡,社經地位,健康與否等因素而有差異。即使同一個人的幸福感受,在上述因素影響下亦變動不居。大凡年紀輕,初試啼音,昂首待發者,較偏種物質生理層面;已走過紅塵,繁華落盡者,則較著重精神心理層面。從年輕人愛在大都市裡擠,燈紅酒綠;年長者愛往郊外去,拈花惹草得到證明。若不是考慮醫療問題,此種傾向會更明顯。
不丹是一個位在山區,交通不便,社會封閉的寡民小國。可以想像為一所中世紀大寺院,在既有條件下,沒有比較,過著男耕女織,雞鳴向晚天的簡單生活。不受外界干擾誘惑,所謂"不見可欲,其心不亂",才能有高幸福指數。自1974年開始有限度對外開,放每年五千名觀光客,潘朵拉的神秘盒蓋被打開,人民乍見外來文明,沉睡的欲望被喚醒。可以大膽篤定的說,開弓沒有回頭箭,總理的話將是螳臂擋車,必定失敗。我們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證。遠的不說,從秦朝到清朝,時空橫跨兩千年。人民的物質生活方式,形態差異不大 ,進步極緩。此固與帝王統治刻意壓制有關,沒有外來誘因亦是主要因素。自清後期,門戶洞開,內外交流日益頻繁,優勢的物質文明,強勢文化潮流根本擋不住。除了語言與文字,其它可說已是全面西化。像不丹此等小國,連語言文字也保不住。
想像中的海角一樂園,人間最後淨土,說白了就是未受人類文明洗劫破壞,除非刻意保護,否則終將淪陷。住在圈外的文明人,偶爾想往裏鑽,短期居住,體驗回歸自然的清靜,同時享受經濟優勢的奉承。住在圈裡的原始人,土人卻都想往外跑去接受文明洗禮。圈裡最後只剩下 "三八,四四(六一),九九" (註一)。這就是人性,快樂的地獄,一定比寂寞的天堂更受歡迎。只有經歷過了,再自願拋棄不必要物質文明的人,其物欲昇華了,而非被壓抑,才能享受"天堂"的樂趣。
註一: 婦女,兒童,老人。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期待陣痛後的感恩掌聲
近日報章上頻頻出現今昔(四年前)馬英九對比的照片,除去瘦了一圈可能是好事外,只見一臉憔悴與疲憊,說話的語氣與手勢也收斂溫和的多,沒有過去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的氣勢與信心 。到底是什麼動力,使他即使被罵到臭頭仍然堅持" 辛苦做,甘願受",是使命必達的信念,還是權力的誘惑。以馬英九夫婦的工作能力與過去收入來看,這個年齡大可退休,過個衣食無虞任我行的富豪級生活,他必有留美名史冊於之意圖。
自元月14日總統大選底定後,馬英九針對一些行之有年,但明顯扭曲社會公義的行政措施,如免課證所稅,油電凍漲,土地增值稅,備受爭議關注的兩岸關係,與涉及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牛瘦肉精放寬案等,推動一系列類似變法的改革。就每一個案的事理來說,明理的人都應同意改革。當把理論化為行動來推動時,則和歷史上變法一樣,遭受既得利益者巨大地抵制,配合反對黨政客,蠱惑裹挾短視近利,忘恩負義又貪婪的中產階級,括起無理智的民怨旋風。值此關鍵時刻,期許騎在虎背上的馬英九,一定要檢視,對的,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發揮湖南人騾子脾性。對獻身從事改革的人,其第一心理準備不該是成功,而是犧牲。要有耐心,不急於看到成果與收穫。若就此中斷放棄改革,立刻陷入父子騎驢的窘態 ,政府威信再受摧殘,自己所追求的歷史地位也會被加註為"庸碌誤國"之評定。
在改革的過程中,備受指責的技術性失誤,如時機的選擇,配套的計畫作為,與民眾的溝通等。有些當然有可議處,有些則是反對者的遁詞。時機的選擇,套句售屋業界的名言, "任何時間點,都是買屋的最佳時間點"。影響時機的因素太多,根本無法掌握,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若因此打轉,就永遠做不成。與民眾的溝通,一定要主題明確,不含糊籠統遮遮掩掩,一次底線說清楚,不能像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加減碼,就像戰場上最忌逐次增加兵力 。宣導醞釀期亦不可太長,避免預期等待心理之混亂情形。此點可能是馬政府成員多是學者從政,最易為人詬病之處。配套計畫之釐定,力求周延,務實可行,勿流於求全之理想性,工作的推動成果,能達道計畫的六七成就已經是了不起。
5 20當天傾盆大雨,天公不作美,既冷清了就職的喜悅,也澆熄了反對黨規劃示威遊行參與者的熱情。冷靜的分析覺得,馬政府第一任期內作了不少實事,如開通直航,大陸團客旅遊 ,自由行,近20項兩岸人民權益相關協議,ECFA的簽定,台北花博,2017世大運的主辦權,與國人出國旅遊落地簽國家大幅增加等,不能說不多,不重要。但始終沒有讓人立感振奮的施政績效 ,此固與反對黨惡意宣擾,凡事一波三折,斲傷了民眾認知與熱情有關,馬政府本身拙於宣傳實要負主要責任。元月的投票亦可解讀為,人民對馬政府團隊雖有高期待落差的失望感,對民進黨只一昧指責,閃躲問題,拿不出一套較國民黨施政更佳的替代方案,也沒有信心,再回顧歷史經驗,國民黨至少讓民眾安心些。同樣的,此次民進黨"日子歹過,總統踹共" 為訴求的遊行,亦只流於口號,失焦打高空,並未能也不敢對造成民怨的應改事項,提出自己的一套。參與者寥落,仍只是死忠的一群。此一現象亦可解讀為,人民雖有怨氣,但很清楚這些改革是遲早一定要面對的,不負責任的反對黨只是帶頭漫罵,如何能讓民眾信服支持。
馬政府施政大方向是正確的,態度作為也是積極的,技術上的缺失固然可議,但這是可以修正改過的,應予以鼓勵。只是民眾的熱情是短暫的,對任何施政短期陣痛的忍耐性是零,只顧今朝,那怕陣痛後的是長期喜悅幸福。因此,施政的重點應擺在建全法制,創立平台,供人民自由舒發創意,盡情揮灑,不操作細務,自縛手腳只會徒招怨尤。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自2003年起在經濟大好時,推動 "Agenda 2010 " ,即號召人民在體質好能承受痛苦時,作一些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事。他削減財政赤字,減縮失業救濟福利,要求減薪,減低退休金等一系列不討好的事。果然,輿論大譁,民怨抗議聲強烈,反對黨更抓住機會附和民眾,大加撻伐,終致2007年大選失敗。當2010年"歐豬"事件暴露,風暴越演越烈,歐元區一片愁雲慘霧。唯有健康的德國經得起考驗,經濟還能正成長,有餘力支援他國。自此,德國人民開始懷念感謝施羅德,現執政黨梅克爾亦不得不承認,她是在收割施羅德的成果。謹以此例期許馬總統,展政治家風範,堅持做對的事,民眾的感恩掌聲或許會遲到,但終究會來,也在歷史上留下高瞻遠矚,開創新局的美名。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
日前小孫女急性病症,入醫學中心級的大醫院急診室就診。一進門就嚇了一跳,人真是比菜市場還多,還擁擠。走道上病床滿坑滿谷,誰的心裡不著急呀。想花錢住院難呦,床位根本不能滿足需求。幸好,找到有力的"貴人"幫忙,一通關心的電話,立刻擠出一間單人病房,解決了窩在狹窄急診觀察室的無奈與痛苦。心裡正慶幸時,腦子一閃很清楚地警覺到,我問題的解決是以另一位病患與家屬痛苦的加長為代價。只是對象不明,致僅有的一點愧疚與不安感,很快被拋到九霄雲外。內心的認知,不敵眼前的"利益誘惑或困難解除"。
社會上每天發生在自身周遭類似情形太多太多。凡需求大於供給,循正常排序難以滿足或緩不濟急,如醫院擠床位,逢年過節買票等;或凡事當有自由裁量空間時,如升官調職,佔缺卡位,擠名校,註銷違規罰單;或有財力做一些並"不太對",但已習以為常的事,如早年台灣富裕人家多"買"有養女,作無償勞力造成不少悲劇等。當我們處在既得利益方,或有能力攀關係走後門時,對此種不合公義的便利旋轉門多假裝視而不見,或認為正常。有趣的是,當我們為此發出憤怒時,表面上是不滿於這種不公義,實質上是不滿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們不是真的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希望自己成為不公平規則下的受益者。矛盾嗎!? 思想是純正的,行為是齷齪的。
說穿了這就是人性的問題。社會不可能普設能立即滿足所有需求的設施, 相識的人們亦基於互相幫助的情誼,各施所能,互通有無,此舉還廣受道德表揚,是儒家說的親親 等差愛。而受害者是隱在群體中的陌生人,就如同沒有,墨家兼愛標準太高了。因此愧疚找不到對象,同樣憤怒亦無法感同身受。這廂你是受害者,那方你可能又是受益者,最終扯平了。此種現象法律管不到,道德有局限,只能靠內心的自律來自我約束。事實早已證明這必然是失敗的,因為約束力真的太強,第一個受害者就是自己,違反趨利避害的人性。鏡花緣裡的君子國只能在幻境中才有,不然只有求諸非人的 "佛"菩薩方有此能力。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我負債22萬元
日前我們的財政鐘顯示,我們的財政赤字連續六個月上升,總數已接近五兆,平均每個台灣人負債22萬元。但這個數字的公告,在社會上並未引起什麼漣漪迴響,大多數人沒有概念,似乎認為事不關己,國家 "大" 的很,賠得起。但當告訴他歐洲好幾個國家,就因此導致財政崩潰掀起經濟風暴。不但首先受害的是自己,也連帶拖累其他各國;或再告訴他60多年前,因財政惡化,法幣金圓券暴貶,導致經濟破產大陸失敗的殷鑑,或許一些人能起些警惕作用。
造成財政赤字的原因雖多,簡單的說就是支出大於收入,寅吃卯糧,向子孫借錢。若借款是用在經濟面,投資促進生產提高就業,可藉日後盈益弭平債務,尚能接受。反之,若是向子孫借錢用在消費福利方面,則人民欲豁越來越深,債務只會越滾越大。很不幸20年來,由於政黨的腐敗,圖利特定財團,如十多年前氣電共生廠雨冒春筍般的設立,因為電力由台電合約保障,不計成本盈虧高價收購,穩賺不賠致拖垮台電。或政客與民意代表競相藉福利加碼,或環境回饋補償方式,取悅,變相買票。民眾則凡事短視近利,一昧抗爭比照。"只要雞蛋不要雞",致形成惡性循環。最近遠東集團高調宣佈,不再加碼投資台灣,全速西進;投資額高達四千億的國光石化阻於環評,決定東去落腳大馬,中下游企業連帶跟進;台塑亦加碼投資美國。這能全都指責企業主不愛國嗎? 經濟的餅無法做大,吃餅的嘴越來越多,以台灣的淺碟經濟,令人擔憂!
全球各國為生存競爭,起跑點本已就因工業發展的先後而不一致。競賽過程中,我們又發現有的選手是以跑萬米目標精神參與,有得以跑千米目標精神,而我們是以跑百米為目標的精神參與。因全力衝刺,跑了前50米感覺不錯,就等著要掌聲要獎品,以為會一路贏下去。不是嗎? 我們曾經是四小龍之首,確實也有一定成就,贏得一些掌聲,立刻躊躇滿志。但飽飯沒吃兩天,原來被譏笑的小龍尾巴,早已超前,根本不願再與我們列同一等級並稱。各行各業都被打得只能撿食殘羹剩飯,原本輕視的心態,轉為酸葡萄,只好盡說別人的缺點來自慰,仍不知警惕。
台灣生病已久,病因也都知道,是難以治療的意識形態心病,"國家認同分裂症"。彼此內鬥,掣肘,這種病只有再亡國一次,共歷悲情災難,才能根治弭平仇恨。但這劑猛藥台灣承受的起嗎? 對我個人來說是棋局已殘,其人已老,實在是孟嘗空懷報國之心,但也只能效阮籍窮途之哭,後代子孫怎麼辦!?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令人佩服的女人 (三) 孝莊太后
博爾濟吉特 孝莊文皇后,其家族本就是科爾沁部世家大戶的蒙古人。當時與怒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基於共同對抗察哈爾部蒙古林丹汗的需要,進行滿科(蒙)聯姻軍事結盟。從怒爾哈赤,四大貝勒,到多爾袞都先後娶科爾沁女子為妃妾可謂盛極一時。皇太極一人就娶博爾濟吉特家族三人,姑姑 (哲哲大妃 相當於皇后) 與姪女姊妹 (海蘭珠宸妃與布木布泰莊妃),莊妃就是順治帝生母,康熙帝祖母,死後諡 (孝莊 ) 。可見孝莊不同於出生寒族庶民的漢高后呂雉與武則天,起步就是皇家要角。此固有其出頭之先天優勢,但身處皇家 ,依靠實力奪嫡的激烈政治鬥爭旋渦,也是一步一險灘。她 ,一介女流,如何一路走來順利登上太皇太后寶座,並得善終。其個人特質,政治手腕,善於假物用人等方面,必有其過人之處方能成功。
1626年怒爾哈赤死。最有資格與實力角逐大位的三位,都是先後大妃 (怒氏16位妻妾其中四位先後立為大妃) 所生的代善(44歲),皇太極(34歲),與最後一位大妃所生的多爾袞(15歲與弟多鐸13歲分掌兩旗實力),最後由皇太極出線即位。
1642年松山戰役,明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絕食以示忠明。然洪於獄中猶彈衣去污,由此小節皇太極知其並不想死,只是邁不過心中忠君觀念的坎 ,且生性好色,乃決定用美人計誘降。史傳,孝莊知悉後,表示願假扮侍女親自誘降,皇太極興奮的說 "妳幫大清物色到一位入關的引路人"(註一)。 若此說為真,就表示孝莊極富心機,不惜自降身分,以美色裙下功夫為大清立功,為其子累積政治資本。皇太極主政17年於1643年崩。繼位人選有四議。1睿親王多爾袞,2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較多爾袞猶長),3六歲福臨 ( 孝莊子),4豪格稱帝 ,福臨為太子。各擁勢力,情勢詭譎。史傳,孝莊採各個擊破策略,厚幣與政治承諾拉隴戰將索尼與鰲拜,孤立豪格,並"迫"使多爾袞棄尊崇擁立福臨即位,並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輔政。從上述看到,多爾袞兩次皆有繼大位之機,皇太極崩時其勢尤可自為,到底是什麼力量迫讓多爾袞 ,自願棄尊崇,立子侄,值得玩味。其事在官文書已削節無存,只能鉤稽舊聞,推論窺知。
電視劇"孝莊秘史"稱, "孝莊於1625年入京依姑姑,年方13與多爾袞同長於皇太極宮內,( 多爾袞母被四大貝勒逼遜葬,臨終前,要求皇太極代為照顧多爾袞與多鐸兄弟。) 兩人年紀相當,朝夕相共,滋生情愫為自然之事。後因一方士說了句 "孝莊未來將母儀天下",引起皇太極注意。為消弭任何可能之潛在威脅,以皇帝權勢強納孝莊為妃"。此一方士說於史實或存疑,但於情理推之後事卻頗有參考性。元好問 "問天下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是的,男女之愛情的力量有時大於親情,遑論他物。精明的女人若善用此繞指柔情道,若即若離不啻如虎添翼,男人鮮有不拜倒於其石榴裙下粉身碎骨。孝莊孤兒寡母要保住帝位,於外必須要有期功強近之 "親 '為奧援。孝莊此時與多爾袞有情又有勢,兩相結合自是最強有力之依靠。
順治元年(1644)四月,多爾袞拜大將軍,統軍南下逐李自成,大清遷都燕京。多爾袞於大清有底定之大功,被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以示尊寵。順治五年又加封為"皇父攝政王"。自此於是有太后下嫁攝政王之說,雖非史實(註二),但亦已旁證兩人情感彌篤,縱使孝莊另含有為其子之隱衷。多爾袞已有太上皇帝之實,名分亦在皇帝之上,只儀注略遜皇帝。順治七年十二月(1650)多爾袞死(39歲),又被追封為 "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入太廟。次年二月,順治親政,又以多爾袞私製帝服,生前逆謀,乃詔示天下追奪一切封號。爾後官文書只稱睿王或墨勒根王(滿語善射者,引申為聰明之義)。我們無法得知,孝莊對多爾袞歷史地位之劇變看法為何,只能就人情與政治現實面來揣測孝莊的務實。恐因往者已矣,皇帝初親政,為維護其威嚴與帝位之穩固,不得不隱忍或放棄對多爾袞之感情。反之,若多爾袞地下有知,能不哀嘆追悔!? 或可能就完全是為了與孝莊的愛情,愛母及子,昇華自我,為愛情畫上完美句號。直到乾隆年間多爾袞才被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 ,入享太廟。
親政後的順治,很多方面並不與母后一致。孝莊先後以其家族之姪女與姪孫女嫁給順治為后 ,前者被廢降為靜妃,後者雖保住后位,但被冷待遇。順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宮(有關董鄂氏佚聞甚多,此不贅述。),即被封為妃,半年後再封貴妃,甚獲順治寵愛。又於順治十五年生皇四子,若非太后反對與董貴妃堅不允,恐再演廢后之廷變。不料,皇四子未滿百日即夭折,董鄂氏悲傷過度致病,順治十七年香消玉殞諡孝獻皇后。愛妃之死給順治打擊極大,精神健康大受影響,次年(1661)順治天花病崩(24歲)。從此亦可看出,孝莊對兒子感情婚姻的強勢主導 ,致母子不諧和,此或許與順治之早死有一定程度之影響。另順治本隨孝莊傾向天主教,稱洋教士湯若望為 "瑪法" (滿語 爺爺)。15歲始接觸佛教,並請玉林琇高僧入宮講經說法,得法號 "行癡"。順治折服於玉林琇弟子茆剛森之學識與修養,愛妃的死使他一時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執意削髮,欲效佛祖與達摩棄王位出家為僧。茆剛森力勸不聽,不得以為順治剃髮。此舉舉朝皆驚,孝莊也被驚動,只好函召玉林琇導以"佛祖和禪宗是悟立佛禪,而當世正需皇帝護持佛法正義",並以欲火焚茆剛森相威脅,順治方答應蓄髮。從茆剛森臨終前一首偈語 "大清國裡度天子,金鑾殿上說禪道",說明順治確曾有意出家(註三),但出家未遂,並未入五台山為僧。是年孝莊49歲。
1661年八歲玄燁(康熙)繼承帝位。政局不穩,因順治主政時醉心漢文化,但又無力抵抗本族之舊習慣勢力,留下十數條罪己漢化的遺詔,等同把皇帝與政權悉交給守舊勢力的輔政四大臣(索尼 ,蘇克薩哈,遏必隆與鰲拜) 手中。清制又規定母后不得干預朝政,遂漸演成鰲拜欺凌幼君,結黨擅權的局面。幸太皇太后為康熙精神支柱,並教導隱忍。同時督促苦學文武治國之道,對西洋之科技,曆法,火器等亦有興趣學習。孝莊對康熙的教誨與勉勵有著極大的影響。康熙六年玄燁大婚親政,鰲拜欺凌益盛,矯旨專擅,服飾逾制。孝莊一面幕後召索額圖(索尼子)定計,一面要康熙加封鰲拜為太師,鬆其戒心,終以布庫(摔角)智擒鰲拜,清其餘黨。在平三籓時,孝莊更鼎力支持,頃後宮財力支援,犒賞鼓舞士氣,八年苦戰方成。自此孝莊又要求康熙實施寬民政策,使百姓安樂,民心傾向朝廷,國基自固。一代大帝康熙盛世,與孝莊教誨之功有極大關係。康熙二十六年孝莊死,享年75歲。她一生至情,臨終交待不入位於瀋陽之昭陵與皇太極合葬。原因說是昭陵已奉安年久,不宜輕動。但在北京東陵主軸線之陵寢為順治帝陵,致使對祖母至孝的玄燁,不知該如何安放孝莊陵寢。終康熙一朝 ,她的梓官始終暫浮厝於東陵牆外。直到雍正三年,始於原址另建"昭西陵"與皇太極之瀋陽昭陵東西呼應,入土為安。此其中必有"迫不得已"之隱衷。有個推斷: 若當時多爾袞繼皇太極帝位,自己無子(多爾袞有一妻九妾,但僅生一女,他的生育能力恐有問題),兄終弟及將成慣例。既違反怒爾哈赤遺訓 ,又致帝系他轉。所以只能另擇以 "翼載沖人自任"(註四),確立父死子繼的帝位制度。故順治有否可能就是多爾袞的兒子,頗為費解 !?若是,孝莊恐自覺無顏見皇太極。是耶,非耶。恨不能起孝莊於地下問清楚。
孝莊一生周旋於三朝四帝之間,她與皇太極的夫妻感情,與多爾袞的愛情關係,與順治母子護犢之情,三方交織,各有個性,互有衝突。外要縱橫捭闔於官場朝廷,內要各施柔情以慰撫其心。進退時機,分寸拿捏俱為關鍵;複合角色,多重面目,非有沉穩機敏之心性,與柔情大度之風範,無法扮演的如此地恰到好處。她的長壽使"顧孫"之恩情,昇華更彰顯其一生之光輝,足以隱掩其早年"媚功"之譏。這樣卓越的一位女性,愧煞鬚眉,能不令人佩服。
註一;大清初年,女真之婚姻,倫常與貞節觀念,並不與漢文化一致。否則,縱孝莊有意,皇太極又情何以堪!? 知人論事,方不致偏頗太遠。
註二:清初, 浙東抗清名將張煌言有詩云" 上壽觴為含巹日 慈寧宮裡璨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 大禮恭逢太后婚"。 恐太后下嫁之說,當時確是沸沸揚揚, 盛極一時 !
註三:順治出家詩片段"未生之前誰是我 ,既生之後我是誰 。 我本西方一衲子, 只為當年一念差, 黃袍換卻紫袈裟"
註四 沖人,指幼年皇帝。懷抱著小皇帝作招牌,自任。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冷漠的心距才是最遠的距離
隔山跨海的天塹,與舟車騾馬難通的路途距離,是古人旅行,交流互動的極大困難之一。拜今日科技之賜,自然界的空間距離已不成阻礙。朝發夕至真正是天涯若比鄰,網路視訊線上面對面,很大程度的消弭了距離與思念。但可惜的是這"功能",因停留時間與費用的限制,似乎僅止於表面事務方面,無法深入人心作情感交流。再加上現代一切講求個人自我舒發的社會走向,致造成現代人疏遠不親的真正距離是人心的冷漠。君不見"宅"字號、低頭族男女越來越多,憂鬱症患者更是普遍現象,只是程度輕重差別,且年齡日趨年輕化。 "家"也慢慢變成 "同居的陌生親人"的載體,沒有互動歡樂,更引發不少人倫悲劇,此一社會現象值得注意。
日前報載,彰化永靖鄉一位陳姓婦女在家中 "自殺失蹤"長達四個月,同居的丈夫,兩個成年子女,兩個就讀國中的雙包胎共五人,竟渾然不覺。後因惡臭經鄰居反應,才在屋後排水口陰濕處發現一堆腐爛"物", 還把腐臭的頭顱誤當作死貓頭丟棄。媒體去採訪報導,23歲的大女兒猶悍然的阻斥說 "這是我家私事" 。丈夫說 "請體諒家人心情"。 這能說是私事嗎? 他們還有"家人"的關心嗎? 這節社會新聞讀之令人難過又費解,簡直不可思議。這個"親人同居" 的家,連每日生張熟魏陌生人的旅館尚不如,冷漠地家人變天涯過客,不是嗎!
民國60年代末起,青少年問題迭興,親情疏離現象開始被關注。有人說原因是媽媽走出了廚房。20餘年前始,親情疏離的現象日益嚴重。當時大家怪罪的羔羊是電視機,認為看電視剝奪了家人交談,互通情感的時間。但至少看電視大多仍是一家人同樂歡聚。現今的電腦手機,價錢日益低廉,並講求個性化,多是一人一台,甚至數台,個玩個的,獨樂樂完全取代眾樂樂。年輕人可以一個人關在冷氣房間裡一連數日夜,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雙眼只看網中物,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尚自嘆不如。所得是自私淺薄,代價是深度的近視,孱弱的身體與疏離的人際親情,還自詡獨善其身,關卿底何事? 流行的一句話説" 要殺一個大學生,就把他的網路線卡拔掉停掉",確切的反應了這個現況。其實不只大學生,中壯年人也一大票,而這種現象會日益加劇,似乎誰也無能為力去扭轉。
處在物質不虞匱乏的時代,人們缺少同勞動,共甘苦的共同參與感,形成我不須與他人互動依賴,就能自在生活的假象。越是年輕好手好腳時,這種感覺愈盛,疏離冷漠造成心際間的無形距離就愈遠。當假象被戳破時,自己已深陷不能自拔。怪社會嗎? 太籠統;怪個人嗎? 他已是受害者;怪電子產品嗎,它本來就是雙刃劍利弊參半。借佛家語,這是共業。何時會止不知道,或許到某一臨界點社會自然會轉向吧!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令人佩服的女人( 二 )大周皇帝 武則天
駱賓王寫"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 一文,第一段站在男尊女卑宗法制度的立場,把武則天重重的羞辱責罵一番。千百年來讀者多為其文所感,為李唐抱屈。但武則天本人看了哈哈大笑,贊文章寫得好且責宰相失職如此人才竟失之草野。就如同曹操讀陳琳寫的"討曹檄文", 並不生氣,只說罵我就行了,何必辱我先人。曹愛其才而不究,放了陳琳,武則天也未因此殺駱賓王。撇開文中情緒性的字眼來看,除弒君鴆母 ,多為事實,她為什麼會不顧宗法禮教之束縛與歷史譴責,既敢又有能力去做驚世駭俗之事,並改元立朔,最後還得善終。其人其事必有令人佩服之處。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矱,雖目不識丁卻具商業眼光,看準隋煬帝大興土木,木材需求必殷,乃為經營木材商人而致富。但當時來說商為四民之末,社會地位確是"寒微",後隨李淵起事累官至工部尚書,李淵並親自為新鰥的武尚書作媒,娶宰相楊達之的43歲女兒楊氏。李淵的女兒桂陽公主又是楊氏的堂嫂,如此武家躍龍門拐著彎成皇親顯貴。楊氏老蚌生珠, 一連生三個女兒,武則天行二,出世時適逢家世初貴。八歲武父死,武家由異母兄支撐,楊氏四母女由天堂落凡間,嘗寄人籬下白眼冷遇的苦酒。寒微與高貴的交織沖擊,與其日後冷酷堅毅個性有極大關係。再加上一個偶然命相之言,成就了武則天一生的遭遇。唐朝是巫術盛行時代,武則天兩歲時著男童裝,星相家袁天罡看相,驚對武父說" 此童龍額鳳頸乃伏羲像,若為女身,當為天下主" 。( 註一 ) 此命相說激盪著武父,俟女兒稍長,此說同樣激盪著武則天的心。心性結合終成為一股改變歷史方向的力量。
唐朝皇帝姬妾分20級,武則天14歲入宮,充任李世民第17級九位"才人" 之一的小妾,距天遙遠,如進豪華監獄,一幹12年仍為才人真折磨人呀! 但李世民不寵的才人,兒子李治愛;爸爸看好的佳媳佳婦,兒子偏不想。小武26歲時,世民病重,22歲的太子李治侍疾,小武奉藥,乃抓住難遇的出頭機會,小武展開病榻秋波攻勢,仁弱,浪漫多情,又缺乏母愛的李治,在嘗試偷情滋味,且母愛與情欲兼具的溫柔鄉裡 ,遂立墜情網。不久世民崩,所有未生育的姬妾,依皇室規定進感業寺作尼姑,面對青燈古佛前途更是絕望。小武心裡害怕被棄,又存有對預言的盼望,李治內心也為分離燒慾火燒得難捱。兩年之後,李治借上香之名才與小武再行巫山雲雨,自此難分難捨。對從不缺女人的帝王來說,小武必有過人之處。懷孕了! 這本不算大事,但爸爸的"才人" 懷了兒子的孕,而母親又是個該戒色寡欲的尼姑,事變得棘手。懦弱的李治一籌莫展,小武則是恐懼又興奮激動,雙雙陷入悖倫駭俗的困境,此時李治後宮,王皇后與蕭淑妃正為爭寵而勃谿四起,本因未曾生育而居劣勢的王皇后竟"引狼入室",派人至感業寺要小武蓄髪,引還入宮,欲藉小武打擊蕭淑妃。為掩人耳目,暫封為第六級"昭儀"。小武亂竄不安的心才平靜下來。喘口氣,一想,奔30的女人,自知色日無多,必須盡快取得皇后之位才能立於不敗。小武乃與後宮廣結善緣大施手腕,又先助王皇后打垮蕭淑妃,反過手來不惜犧牲剛出生地親生女兒,栽贓皇后行兇,又鬥倒王皇后。李治憤怒下 ,不念舅舅長孫無忌當年擁立之功,並放逐諫阻的褚遂良,強立小武為后,那年武則天31歲,立后過程就已在朝廷立威。
李治是一個長於深宮,未離保傅之手,缺乏人生經驗的年輕男人。一旦落入飽受風霜,富有心機,成熟又美麗的女人之手,就像蛛網上的蒼蠅,除了粉身碎骨很難逃生。坐穩后座的武則天自知,自己的身世永遠是被人攻擊的口實。唯有掌握最高的權力才能保住自己,抓權是她下一步的目標。首先,要李治廢庶出的皇太子李忠,改由自己的長子李弘為太子。並且彈劾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鏟除唐代向由外戚,功臣,門閥把持朝政的痼疾,為自己爾後抓權鋪平道路。又迫李治幸駐東都洛陽,遠離存有身世烙印與血腥味兒的長安。接著慫恿李治封禪泰山,致李治宿病風疾( 高血壓類心血管病 )復發,頭痛難忍,雙目暈眩,乃命武后代理朝政垂廉幕後。由於武后精力旺盛,思路清晰,處事得體,建言12事更是施惠百姓攏絡群僚,贏得贊譽,歷史順利進入"雙聖"共治時代,實權為武后掌握。李治如同傀儡,這最合武后現階段需要。她聰明的知道,把傀儡供在那兒,比立刻除去他要好。也知道威望,除了權力還要時間來培養。為加速消除反對勢力,培養自己的勢力,武后又要李治下詔自稱天皇,稱武后為天后,提高自身與女人地位。次年,天皇本欲禪位給天后,有大臣諫阻,謂"陛下為何把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子孫,而委之天后?" 李治隨即改口傳位太子李弘。不久,年24歲的壯年太子突然暴斃,究係病死還是因毒暴斃,史載不詳,但令人遐思。武后自此大搞神秘,頻頻更換年號,換太子。公元683年,多病的李治終於駕崩,在位35年。遺詔 "皇太子(李顯)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是年武后60歲晉升太后。
李顯登上皇帝寶座,初嘗權力滋味。為鞏固帝權擺脫傀儡之嫌,但不先拉攏李氏權貴高第,竟首先欲立外戚韋皇后父韋玄貞做宰相,群臣諫阻,李顯竟說出略謂"就是把國家熱給他又有何不可 ? 不僅有以相權分奪架空太后權力之嫌,在位不及兩個月( 36天 )就在太后斥責聲中下臺,封廬陵王,改由幼子李旦即位。唯唯諾諾的李旦,只能垂拱啄磨母親的意圖。此期間武則天雖大權在握,但總覺得前面隔了個"假"皇帝,既便皇帝是她兒子也不行。因廢李顯引發的徐敬業楊州兵變,武則天毫不遲疑派兵掃蕩,三個月彌亂。再施鐵腕,處死企圖以相權抵制女人當政的宰相斐炎,並清洗李唐皇室,殘殺殆盡。武則天深感宗法的阻撓,與儒家的反對羈絆力量極大,乃首開特務政治,開啟告密之門。藉白色恐怖消除反對勢力,遺臭萬年的周興,來俊臣為其兩大爪牙。同時在意識形態方面,揚佛抑道貶儒 (佛教講男女眾生平等,道教為唐之國教),並打擊貶抑女性的儒家。修<姓氏錄>提高武姓的社會地位,令人寫 "大雲經" 廣傳 謂 "太后陛下乃彌勒佛下凡" 的信仰,並廣建佛寺形成時勢潮流。如此七年,風雲際會條件成熟。公元690年,李旦請求"賜姓武" ,懇請太后即皇帝大位。67歲的武則天正式登基,國號大周,年號天授。在專制男人世襲的領地裡,男人第一次屈膝於一位身著冠冕女皇的羅裙下。
登極的武皇帝對預言的實現自是狂喜,但也立刻感受到困惑與孤獨。大周的建立意謂鬥爭暫時結束,治國開始。首先要痛苦的廢除自己精心設計的特務告密制度與大雲經,並將執行者一一請君入甕。她同時發現,她無法像男性皇帝一樣,推行女人對男人的全面專政,必要回頭再找原本是她打擊對象的男性儒家士族來治理國政。在宗法制度下,她更顯得蒼白無力,根本無法建立己出的"武氏嫡系",侄系的武氏情感上還不如兒子親,沒有繼承人,此意謂著大周只能一世而亡。她也找不到一部規範女皇帝像"禮記"的經典,使她能像男皇帝一樣遴選天下美女(俊男)充塞後宮。若此,天下人將如何看待她? 只能坐在世俗的倫理中焦躁發怒。幸好有乾女兒 (李淵70多歲的千金長公主,拜67歲的侄孫媳武則天為乾媽 ) 體解聖意,找到理論依據,謂"陛下的煩躁乃陰陽不調所致,天下生靈,陰陽相合而生而存。.......陛下以陰之玉體,長年進行陽之操勞,不免陽虧於陰......所以玉體要吸收陽氣,以使陰氣相增"。並獻上一服長生不老藥----年紀可作她孫子的未弱冠妖美奶油小生張昌宗。半個月後,小生體力不堪負荷,又把同樣俊俏且善曲的兄弟張易之找來。經歷了40年緊張戰鬥的疲倦肉體,只能傾身於易之兄弟的歌舞慰藉與嬉笑中,開始追求安適與解脫。易之兄弟因寵而驕橫一世,致朝臣群起而攻,以貪污為由將兩兄弟下獄,並堅持問罪。老太太置群臣憤怒於不顧,赦免二張。終導致公元705神龍年初,在宰相張柬之領導下發動政變,斬殺張氏兄弟。年邁的武則天只能依臥在病褟上,眼睜睜的看著大周的火炬倏然熄滅。當年老太太82歲。
李顯復辟,立刻面臨棘手問題,如何處理武則天。篡唐的武則天理應視為李唐叛逆,可罪殺九族。但李顯是她兒子,皇帝可殺,親娘不能殺。非但不死,又坐回皇太后寶座。若要夷九族,李顯第一個要被殺,李唐只能拒絕承認武氏為叛徒,不提政變冷處理。在李顯即位赦文中說" 仙駕不追,逆臣開衅,敬業挺災於淮甸,務挺潛應於沙場,天柱將搖,地為方橈,非撥亂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危矣。..在朕躬則是慈母 ,於士庶即是明君.." 肯定武則天扶唐之將傾,整頓後遜位給兒子 ,非篡逆之人,大周亦非偽朝。11個月後武則天死,諡號則天大聖皇帝,仍享皇帝尊崇。死前囑去帝號,附廟,歸陵與李治合葬乾陵,並立無字碑,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說評。倒楣的李治,生前懼武,死後仍要受其"折磨",真是陰魂不散。
回顧武則天的一生,先後嫁兩皇,自己生兩皇,又自為女皇帝15年。 她是幸運的,生長在男女社會風氣較開放的唐朝,使她能以一人之力,滿懷激情,熱情奔放地追求愛情,去尋找女人失去的權利。她的長壽,更助長她窮畢生精力要打破男尊女卑桎梏的機會,並頻頻向男人提出挑戰,摧毀牝雞司晨的咒語。權力的追求使她像一團電火球,光熱所到之處無不低首臣服。但她終無法超越生老病死之人生規律,假如她能解決繼承人問題,歷史會隨她的意志再向前奔馳。始於叛逆傳統,臨終回歸傳統,一生充滿矛盾性。宋元明清的史學家,慣性的站在儒家男性立場,大加撻伐其在追求至高無限權力過程中,殺三子滅兩孫的殘忍面,與蓄 "男寵" 的情慾面。宋朝的胡致堂罵的最兇,但最後也要說 "使其生為男子而臨天下,其雄才大略殆與孝武等矣",來肯定其政治智慧與領導才能。其實首創密告制度,不實誣告者也不加罪,重用酷吏使人際關係崩潰才是其最大罪惡。就現代人立場而言,個人覺得她展現本性,敢愛敢恨,人世間瀟洒走一回,雖有諸多可垢病處,但比絕大多數畏首畏尾,以自甘平凡來解嘲的人來說,太適意,太精彩,太值得,能不令人佩服嚮往之。
附註 : 有關相命一節請參閱拙文 "天命之事,努力了最壞的結果是零"。
陵墓為帝王立碑始自武則天為李治立述聖碑,無字碑到底是武則天自立之本意,還是李顯難以為母親定位而未書寫已無可考。據查,無字碑上雖無文字,卻畫有供刊刻文字定位的縱橫線條,原本恐是撙被題字的。也間接說明 "功過留待後人評 " 的傳說可能只是後世附會之說。另相傳河南龍門石窟最精美的盧舍那大佛,其造型尤其是臉部,就是依照武則天的原型雕塑,有銘文紀載武則天自捐脂粉錢兩萬貫( 相當今日3000萬台幣 ),也的確與其他佛像造型不同。皇帝與佛合一的說法始自北魏,相傳山西雲岡石窟的佛像就有些可對應當時北魏的皇帝。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令人佩服的女人( 一 ) 漢高后 呂雉
歷史在儒家尊君思想主導下,向來是責臣諱君,揚男抑女。因此女性走入歷史的不多,除以文才如文璣,清照,班昭等外,被當作玩物花瓶的,遠如喜妹,妲己,裦姒,稍近的如飛燕,玉環,都被責為狐媚惑主亂國之妖姬,實在並不公允。虞姬於垓下先項羽而自殺,以實際行動支持項羽,由紅粉知己躍為精神支柱的悲壯佳人,在歷史上留下一抹色彩。真正在開國治國,軍事政治上與男性抗衡,而留名史冊則鳳毛麟角,如被列為本紀的呂雉,改元立朔的武則天,臨朝當政的蕭觀音蕭太后,額爾濟吉特孝莊與慈禧太后等。此五人在歷史上評價亦各不同,本文先暫就漢高后呂雉,簡論之。
呂雉,中國歷史上帝第一位皇后,出身平民之家,其父驚見相貌不凡,認為是貴不可言的劉邦,遂令呂雉嫁為箕掃之妻,入門發現劉邦已有一庶子劉肥。就當下而言,劉邦長呂雉23歲,仍然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到處吃白食,一付窮少惡霸形象,婚後惡習不改,使帶著一兒一女的呂雉,著實過了幾年辛苦持家的農婦生活。此時的呂雉可說是好女兒,婚後是賢妻 ,良母,孝媳,性情並不殘酷。公元前205年三月,在楚漢爭霸彭城之戰時,呂氏父女被項羽活捉,王后變成階下囚,此種命運操之由敵,時時顫慄不安的俘虜生涯足足兩年四個月,到BC203年楚漢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呂氏父女才被釋放。再加上整個起義爭霸期間,呂氏常留守後方,與劉邦感情日疏,而長年隨劉邦出征的女寵戚夫人,則日夜扇枕頭風,要求廢呂出且已立為皇太子的劉盈,改立己出的劉如意為太子。劉邦亦因劉盈仁弱"不類我"有意廢立。此種醋酸情仇,不僅威脅母以子貴,母儀天下的皇室地位,更直接威脅到母子生存的危機。這些遭遇鍛鍊出呂后對日後政治鬥爭中的剛毅果決,不心慈手軟。
呂雉在協助劉邦誅殺功臣元勳彭越與韓信時,較劉邦尤為果決,一步到位,"斬"。例如,劉邦先將韓信由齊王改為楚王,再降為淮陰侯,遷居長安成空頭王的多步策略,其缺點在曠日費時,中途極可能生變。呂后展現出深沉出奇的謀略,與高明的行動手腕,對臣僚武將發出巨大的威慑力,鞏固了劉氏與自身的統治地位。BC195年劉邦死,呂雉在孤兒寡婦的恐慌疑懼下,四天秘不發喪。本受寵臣審食其鼓惑欲盡殺功臣勳將,幸將軍酈商阻止,謂若此,則大臣叛於內,諸侯反於外,劉氏政權恐滅頂。呂后欣然納諫。從此節可看出呂后當面臨困難,既有發動內戰的能力與決心以解決問題,亦有從容納諫的大度。於是發喪,使劉盈順利繼位,並按劉邦臨終囑咐安排人事,穩定政局。從此又能看出,劉邦雖在夫妻情感上疏離了呂后,但對國務的大政上仍信賴結髮共患難的元配呂雉,而呂雉亦未有篡劉用呂之心。BC192年匈奴冒頓單于寫了封極具污辱的信,意謂"我死了妻子,妳死了丈夫,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我們可以想像呂雉身為太后的憤怒,但力不如匈奴只能含辱的回信,說" 我已年老,不能事奉你,願意用年輕的公主趨前代替"。可看出呂雉在外交上忍辱抑怒,不妄動的政治家風範。
在處事上呂雉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殘殺戚夫人的人彘事件( 註一 ),雖解了恨,但也驚嚇了劉盈致大病年餘,自此沉迷酒色不理政務。二是呂雉又擔心劉盈無嫡子,(有六個與宮女生的庶子)一旦崩,必造成劉邦的庶子們奪嫡,諸侯亦可能群起而反叛,自己下場將極為悲慘。乃大膽決定,把女兒魯元公主的閨女張嫣嫁給劉盈為后,藉 "舅甥重親"以鞏固嫡系。無奈,天不從人願惠皇后仍然無子,呂雉乃強令皇后假孕,並奪宮女之子佯裝為皇后所出。先後兩個,所謂前少帝,後少帝。BC188年,劉盈因酒色亡身年僅24 。呂雉 "哭而泣不下",可看出她內心恐懼大於哀傷,對可能發生的政變坐立不安。幸宰相曹參聽從張辟強( 張良的兒子 )之說,洞悉呂后內憂帝無壯子,外又畏悍僚強將的心情,建議拜呂氏外戚為將,掌禁衛南北軍護衛皇室。呂后乃大安,泣哀出,並正式臨朝稱制,成為中國第一個不慕虛名而掌實權的"女皇帝",史稱高后元年。自此嫡系斷絕已無可保,乃退而求其次保劉呂一脈,力促劉呂聯姻,擴大呂氏影響力,封呂氏家族為諸侯。"王諸呂" 直接挑戰劉邦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的盟約。
BC180年呂雉死,死前對呂氏家族說" 我死後,皇帝年少,群臣恐為變。汝等要控制好禁衛軍護衛皇宮,慎勿送喪不要為人所制。" 後來歷史的發展,證明呂雉的預後極為精確,無奈族人才智平庸,無力抵抗劉氏家族會同陳平,周勃發動之兵變奪權,呂氏家族男女無少長徹底毀滅。於此又能看出,呂雉至死時仍沒有篡劉之心。若有,在他掌政的16年內,大可盡誅劉邦庶出子弟後代,殺劉邦遺囑"安劉氏者必勃也"的兵變主角周勃。她一生護衛著宗法制度,但反抗的也是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帶給她這個外戚的刁難與壓迫。在國家政務方面她力主清靜無為,輕徭薄賦。廢除夷三族之酷刑與妖言令。史紀說" 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至此又可看出,若去除性別歧視,呂后的政績,政治智慧與手腕,應可與世民,玄燁比肩。
呂雉內無期功強近之呂氏家族作支撐,外無可信賴託付之勳臣猛將供奧援,且礙於身份,年齡與早年遭遇養成的剛毅性格,使她亦無法再展現女性繞指柔的情愫媚力,以柔克剛。更何況處在男尊女卑的時代,更是動輒得咎不易施為。她在政務推展上與民休息已獲好評肯定,在政治鬥爭上則有人指責過於殘忍,其實這是帝王繼承制度下的必然 。試想她若不計殺韓信,漢之走向會如何; 戚夫人若奪嫡成功,呂雉劉盈的命運又將會如何? 若她是男性,同樣作為評價會溫和的多。這樣的表現,放在中國歷史上400多位帝王大評比,個人覺得她應可擠入前十名,這個女人能不令人佩服!
註一: 劉邦與韓信曾有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所以呂后殺韓信時,先把韓信騙至未央宮鐘室,用布袋兜起來,再用牙籤刺戳而死。
有關人彘一節與更多呂雉事項,請參閱拙文" 勿使真愛藏軟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