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我看台灣名嘴

假如要票選台灣社會十大害, "名嘴" 一定入選,並名列前矛。因為台灣的名嘴政論節目,已變成是不負社會道德責任,既不客觀又糢糊是非,並流於淺薄的硬柪辯論會。一些明顯是黨派御用者,為狡辯或為反對而反對地噴臭。一些雖無黨派身分,但個人立場傾向很快會被披藍掛綠。有的自己更是左瞟右瞄,忽藍忽綠,"勃然色變"的變色龍 ,不問議題,誰執政就反對或討好誰,只有極少數學養立論頗有見地者,但限於發言時間,所作陳述形成支離破碎,遂與群子皆小矣!

政論Call-in節目,本是發揮輿論監督政府施政,匡正時弊 ,為重大議題提供方案建言,並對違法亂紀之官員口伐指責,舒發民怨,具有社會正義感,以補監察委員績效之不彰,應邀得鼓勵支持。初期也確實發揮一定功能,當高收視率引發跟進,在競爭比效下,言論日益辛辣,口味越來越重,變質變調。幾張固定老面孔,聲嘶力竭,全天候鋪天蓋地成重度污染,久了令人生厭。節目變成是凝聚支持者的神主牌,新人培養知名 ,訓練辱罵不驚皮厚的表演場,也是固定幾位霸佔吃飯的差事,有吃人嘴軟之嫌。現政論節目唯一功能變成是每逢選舉堵爛,造成夫妻反目,兄弟失和,朋友對立,撕裂家庭社會的元兇,誰來監督"名嘴"們。

民主政治源自西方,但西方人民對政治似乎不像臺灣人那麼狂熱。我唯一知道洋人政論節目是CNN Larry King的節目,向全世界播放,影響力無遠弗界。其節目型態多是邀請當事人,或主要分身代言人,一對一,最多一對二,使受邀者有較長,較完整時間為其政策,或事件之本身與背景因素,作詳盡陳述辯護或反駁。主持人只適時畫龍點睛 ,或切中要害的提問,不搶話。來往之間頗有高手過招,出手就是殺著,不容閃避,必須硬接。全場問者雖咄咄,然語不高亢;言者語意雖急,然仍力求謙和以理服人,少有失態情事。沒有三兩三,上這種節目只會自取其辱。要成為意見領袖並不容易。

土洋對比,很容易發現,我們的主持人多有搶話的毛病,令人生厭,且部分太年輕,閱歷不足,提問未能切中要害 ,致偏離主題。來賓太多,只能攤到三二分鐘,必定是言不盡意,支離破碎。且部分不自審專業,什麼議題都敢談論,毫不臉紅大放厥辭,必定流於浮囂淺薄的泛泛談,沒有重點的犬吠火車。更有同台名嘴間,因各自立場容不得反對意見,致名嘴們拳腳相向,或和電話中的觀眾,口出穢言,高聲互嗆。無理又無禮,只能令人搖頭貽笑大方。讀歷史知道,明朝可說是亡於御史言官與宦官,言官的設立本意是對朝政拾遺補闕,對官員摘奸發伏的正面導向,因而給予極寬之容忍 ,甚至風聞捕影皆可談。由於人性之弱點,言官遂淪為政爭工具,結黨成群,各有所屬,相互揭發弄得朝風昏暗,人人自危,言官也因而或得"抹布"之惡名,把骯髒留給自己,今日之名嘴雖非官員,然其行徑與明朝之言官何異。

台灣有很多亂相都被冠以是民主轉型,邁向成熟前的必經過程,把亂相無奈的合理化。政論節目已風行近20年,其評價如同電視連續劇,縱然罵聲連連,仍一面罵一面看;其命運就是打不死的九命怪貓。無可諱言,名嘴的論述看法是部分人民的意見指標,對台灣社會輿論走向有一定的影響力。既然無法消滅,那就要求提升品質,名嘴們想扮演意見領袖角色,請勿在言論自由保護下無的放矢,情緒化地挑逗謾罵。務必審己專業,深入瞭解問題核心,謙虛嚴謹,立場客觀,冷靜公正,邏輯清楚,語意溫和堅定,引導民眾知道事件全貌,發揮安定民心的力量,使名嘴名副其實成為意見領袖。民眾亦應自我提升,譴責揚棄不稱職的名嘴;電視台則應廣邀各界專業人士,強化深度,建立口碑信譽,如此三方共贏,政論節目才能長長久久。

後記:

千夫所指,無疾而死。對於很宿命的我來說一貫堅信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被電視名嘴,社運運人士口水噴得信念不再鐵板一塊。核電還沒出事,他們的震波己經使很多人頭疼腦熱,而且半衰期長得嚇人。特別放過洋的哈佛人,物理,化學可能程度和我差不多,他們拿的是法律,政治,歷史,公共行政學位,可是談起核電來,權威十足,聲色俱勵。尤其姓胡的媒體人,外文,歷史讀得比我多,動不動就訴諸權威,一下子彼得巴菲特,一下子伊比鳩魯,怎麼怎麼說,把我諕得一愣一愣。
幾年前替阿扁寫傳,後來又把阿扁當落水狗打,擁老馬他也有功,一下子深綠,一下子又綠中帶藍,現在老馬人衰鬼上門,他又一付長老教會獨有的上帝嘴臉,要老馬趕快下台流亡,免得步阿扁後塵。他靠一字匾吃徧四方。使我想起鄭板橋的寄弟墨書,所說的: 小頭銳面不倒翁,真是傳神。(王忠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