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幾個例子的背後 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 窮困、富裕皆易走入閉關 )

幾個例子的背後  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

一般觀念都認為北朝鮮在金氏家族三代高壓封閉統治下,是一貫的貧窮落後,這是錯誤的。1970~80年代,北朝鮮就已經完成農業機械大規模化生產,個人年均糧食800斤,這一點,台灣、大陸至今也達不到。人口完成70%的城市化工商發展,人均GDP超過一千美元,比當時亞洲一般國家都高,全民醫療、教育、住房等至今都是免費的,當時是很先進富裕的。怎麼突然垮了呢 ? 因為它的現代化是在蘇聯外部因素支援下造成的,政府與民間容易無端激發超英趕美的激進心,而國內本身沒有民族資本,內部城市化尚無工業產品與農業交換,相互支撐。於是當外援停止,勞力密集的無根企業資本斷鏈,經濟就崩潰。

1991年,蘇聯垮台,朝鮮與蘇聯的農業換機械的換貨交易停擺,又逢國際開始經濟制裁朝鮮,機械、石油進不來。大面積農地因拖拉機無法發動而成荒地,導致1993年的大饑荒。冬天要取暖,北朝鮮產煤,但沒汽油無法把煤炭從山裡運出來,只好上山砍樹,破壞環境,大雨一來,遍地泥石流。70%的城市人口要靠30%的手工農業養活是不可能的。要城市人口再回頭拿鋤頭鐮刀種田,更是不可能,腰都彎不下來。農業、人口都回不去了,這是無配套又過早城市化的代價。無奈之下搞先軍政策,利用軍隊組織化的力量強制城市人口下鄉務農,轉化社會危機。假農民本非專業又缺少化肥,收成上不去,所以貧窮飢餓迄今。先軍政策本意並不是我們簡單想像的是軍隊優先、剝奪人民,但組織的自然擴權則是必然。

二戰結束,美蘇兩大集團對立,冷戰成型。美國向西歐、日本;蘇聯向東歐、中國無償轉移重工業生產設備,尤其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在50年代中期就能自製汽車、出口小飛機,豈是當時自身的資本、人力與技術 !全國一面倒--全面蘇化。所有各級機關、工廠、第一個五年計畫、連學校系所包含教材編輯等都充滿蘇聯顧問。蘇聯還想進一步搞軍事聯合指揮等,可以說蘇聯用工業技術交易了中國的政治與軍事主權。( 今日,日本、南韓用核保護傘向美國交易了自身的軍事指揮權一樣 ) 很快,中國不甘成為蘇聯的附庸國、兒子黨,先在1956年,批判蘇聯對匈牙利事件的處理方法,1957年回收旅順、大連與中長鐵路所有權,徹底與蘇聯鬧翻。

蘇聯顧問全面撤出中國,外來資金、技術斷鏈,所有工廠停擺、學校停課,八千萬人民失業,成為潛在的不定時炸彈,怎麼辦 ? 往哪裡安插 ! 於是在農村成立集體農場-人民公社,安插吸納失業人員與知青,搞大躍進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在當時狀況下,明知有錯也不能說,以免打壓地方。過程和北朝鮮的先軍是否頗為異曲同工 ! 差別是中國醒悟的早,沒有民族資本的農業規模化、城市化剛起步就叫停,15%的失業者與知青,有85%的農民支撐,勒緊褲帶還勉強養得起。未來才能踏上不一樣的道路。工業化,什麼是工業化 ? 【資本與技術增密的過程較工業化。沒有原始或民族資本積累的工業化是危險的。】

另外一個類似的例子是菲律賓,較日本還早,是50~70年代 亞洲的富裕代表。同樣都是沙灘上起高樓,因人成事,不牢靠,也是代價與成本。

過去我們常說,中國因為長期閉關鎖國,所以落後就要挨打,乍聽起來頗有道理。其實絲路貿易早在兩千年年前就開通,中國長期是貿易國,一直是順差國,何來鎖國閉關 !?是太先進,賺太多錢。宋代又開通海上絲路,交流互動、貿易規模量更大,順差倍增。長期順差導致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西方發生白銀危機。白銀危機導致白銀戰爭,改變世界格局。西班牙經營美洲掠奪祕魯白銀,很大一部分又流入中國明朝。明中後期,南美與日本白銀的流入,帶來一段商業繁榮期。小說水滸傳時代背景寫的就是這一段時期。要注意的是中國本身是缺銀少銅的國家,也意味著中國以白銀為主、銅錢為輔的貨幣國家,而貨幣的發行數額、流通量不完全掌握在自身手上,外部影響太大。一旦白銀減少或停止流入,立刻發生通縮,通縮加速現有白銀窖藏,形成銀貴銅賤比加大,無形中使稅負加重、物價飛漲。明朝滅亡,從經濟的角度上就是因為財政匱乏,貨幣枯竭。

1927~1936是國民政府在大陸的黃金十年,一般人所知道的只是教科書提到的新生活運動也在此期間大力推展。但對於其起因與消亡的探討卻很少,對後來的影響更是諱疾忌醫不願提。北伐成功後,中原初步統一,國事稍安,開始戮力發展經濟,此時年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8.6%,頗為亮麗。稍微留心點將會發現,這段期間正是世界經濟大蕭條的年代,何以我們獨秀於林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家貨幣已轉向金本位制,白銀的國際價格下跌超過五成。且景氣開始復甦,各國生產過剩,乃實施關稅壁壘保護國內市場。美國更要求各債務國以黃金來償貸,導致世界經濟失去均衡。1929年紐約股票市場崩盤,引發連鎖效應,各國都受到影響,造成了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但對於唯一銀本位制的中國來說,白銀熱錢大量流入,享受了一段匯率貶值帶來的繁榮期。可這也同時導致國際收支惡化,進口物價上漲、償付外債壓力加大,炒房地產投機旺盛。1933年,中國在倫敦國際貨幣經濟會議呼籲穩定銀價,簽署一項協定限制各國出售白銀。國際其他主要金本位制國家,為擺脫"黃金枷鎖" 紛紛脫離金本位。

美國脫離金本位後,立刻推出【白銀收購法案】,誘使銀價從1935年開始一路走高。國際銀價暴升使白銀大舉流向美國,這對大蕭條後的經濟是致命的。這和現在美聯儲只利己的政策完全一樣。其影響對中國白銀資本外流尤甚,縱使加徵10%的出口稅費也擋不住,引發國內通貨緊縮,造成"錢荒"。明末與清末類似的危機再次重現。此時,日本又在東北與華北又伺機而動,中國正遭遇一次劇烈經濟危機與戰爭威脅。黃金十年結束。

1935年中國已開始秘密進行廢兩改元,本想改後實施金本位制,見各國放棄金本位之風潮,我國乃一步到位實行紙幣,確定法幣策略。日本廢兩改元、紙幣統一與建立銀行體制,較我們早了60年。紙幣自宋朝就出台,南宋全面使用,商業經濟繁盛,但唯一要害是無法抵抗無約束專制皇權的魔掌介入,為因應軍事需要就無限制濫發,紙幣信用盡失,白銀再度抬頭。這樣的戲碼多次出現。此次同樣,在制度的慣性推波下,公權力的手無限制深入金融界,中中交農四大銀行全面強迫注資成官股銀行,控制金融與貨幣發行,經濟金融成為政治軍事的附庸。

抗戰爆發,國民政府拿僅存的外匯儲備與不停發債向美國購買軍火,軍費則依賴增發法幣應付,幣值連年大貶、物價不停飛漲。1949年,國民政府乃向美國借5000萬美金,用以發行金圓券,強制對民間僅存私藏的一點財富再次收刮殆盡,孔宋家族又貪腐無度大發國難財,使民心盡失,物價完全失控。【到國共內戰末期,國軍在美國裝備支援下已是現代化軍隊,現代化軍隊要有現代化各項配套才能發揮戰力。1949年,軍隊官兵連薪水都發不出,何來戰力 ? 當共軍進南京時,國軍幾乎放下武器不抵抗,看著小米加步槍,原本就不發薪的共軍,在人力小推車、挑扁擔下解放南京,頗為諷刺。國軍在大陸失敗於過早現代化】。回顧歷史,這一幕財政匱乏,貨幣枯竭,和清軍入關滅明時有什麼差別。

今天談這一段,主要想說,民族文化的底色、初始的基因往往決定我們走哪一條最適合的道路,避免圓鑿方枘的彆腳。經常看看其他的榜樣,非常有必要;經常想想自己從哪裡來,更為重要。沒有誰的什麼是普世價值,所謂普世價值充其量是最大公約數。文明的發展會趨同,文化的存異的底色是歷史環境的必然。美國挾軍經優勢,經常指責張三不民主、李四非市場經濟國家、王五不重視人權等言論,只有選出親美政府才是"真民主",這除了荒謬、傲慢與歧視性,還有什麼 ? 國家發展不是趕流行,走適合自己的路,別太在意差異的有色眼光。

附記 : 

一般而言,窮困潦倒會導致閉關鎖國,因為閉關後,人民就閉目塞聽,不知有漢,甚至以為別人比自己更差。於是人人 份守己小確幸,北朝鮮就是典型例子。繁榮同樣可以與閉關為伍,用金鐘罩罩住一切,外來的撼動就無計可施,現有的一切就可以守住。大清乾隆就是典型例子。繁榮缺少了憂患意識的提醒,就容易走入閉關鎖國。統治者" 閉關 "絕不是為了失去繁榮,恰恰是為了永保繁榮。可惜在科技飛越的衝擊下,金鐘罩無用。

*工業化,什麼是工業化 ? 資本與技術增密的過程是工業化,著重實體經濟發展。沒有原始或民族資本積累的工業化是危險的。

* 金融資本化是負債藉金融包裝變成另類可買賣的資產,著重獲益快的資本流量( Capital flow )。美聯儲當美國生產過剩或有其他重大危機,則降低利率使美元流出,其他發展中國家獲得低成本資金發展經濟;當美國恢復正常則逐步提高利率,使海外資金大舉回流賺股市快財,外界資金短缺形成錢荒,發生經濟危機,資本短缺,造成發展中國家高負債,企業價值大幅縮水,美國再割各國韭菜洗劫。這全是資本流動造成的。西方世界叫囂資本流動無國界,是邪惡無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