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 食品、癮品、毒品 家具的文化情

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  食品、癮品、毒品

人生有百味,五味最常在, 酸甜苦辣鹹 不僅是舌尖上的最直接的體驗,也是生活、心靈中多樣面的呈現,過與不及皆有失,平和五味最醇厚。何時該加減,何時該堅持放棄,使坐看雲湧翻騰,得以笑對人生。

酸,有人說酸像初戀,既想又怕,入口微顫,尚未及品就甜苦味皆出。酸可以調劑鹹解甜膩,酸酸甜甜稱酸爽最適口。酸刺激人體也刺激生活。望梅就刺激生理分泌止渴。生活中凡發酵之物皆變酸如醋、酒,都是酉字邊。酸在文學上、生活上被解釋為男女情感之嫉妒,最有名故事是唐太宗逼房玄齡太太拚死吃醋的故事。聖經也說嫉妒之火可焚毀萬物;文人愛掉書袋則被稱為酸腐;父母對子女期望落空則心酸難過,可謂須臾不離。

甜,舌甘,美也,是最簡單的幸福。最初的甜得之於蜂蜜。早年中國人用穀物熬飴糖,要想甜加點鹽。自印度傳入甘蔗後,南方用甘蔗、北方用甜菜製糖。20世紀前半,中國人首富黃亦柱就是靠糖業發大財,低血糖危急時糖可救命。糖雖可口,但對健康與人生文化甜都是負面概念,如甜言蜜語、口蜜腹劍、糖衣等皆是。糖是萬病之源,痛苦莫如糖尿病,故講求多醋少鹽不吃糖。若甜字擴大解釋為美好、平順,則看人生四喜都是苦盡甘方來。否則先天太好,不經磨練難成才,天妒紅顏多薄命,又成萬惡之源。

苦對應甜,最難接受但又最具回味性。一般苦味皆來自植物,如多數中藥材、苦菜、苦瓜、黃蓮,好在胃對苦不敏感,舌根部位最敏感。苦瓜在明朝時由南洋輸入成為菜王。世界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和啤酒、巧克力皆有苦味,習慣了卻樂此不疲,一日不可缺。生活中苦也可擴大解釋為磨練鍛鍊,吃苦不僅良藥苦口,更是勵志必修之課,臥薪嚐膽最說明。人生最苦階段也是人生最堪回味的時候。

辣,古稱辛如蔥薑蒜韭,刺激眼鼻排汗。辣往往先是一種刺激,接著是滿足,再來就上癮了。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辣刺激舌頭分泌一種肽元素,使人產生痛爽感。人在內陸或濕氣較重的地方尤好辣菜,四川麻辣鍋則早已不分東西南北、冬夏人多愛之。辣椒明朝時由南美引入,可乾吃與濕吃。辣字不僅形容食物,引申在生活上有乾脆果斷、不繞圈子直搗黃龍的意思如潑辣、老辣,紅樓夢的王熙鳳、鳳辣子最典型。現今尤用於形容女人,辣媽、辣妹甚為普及,卻無辣爹、辣哥之稱。

鹹是百味之王,要想甜加點鹽,巧婦無鹹不成菜。人體自身也呈現鹹性,據說其鹹度等同人類當年離開海水時的鹹度,因此大量出汗則要喝鹽汽水適當補充鹽,古代鹽商皆巨富是有道理的。鹹不只調味,也做廉價的保鮮、防腐、消毒等用品,火腿、臘肉、鹹魚、鹽雞等用重鹽製作。做菜要看天、看人放鹽。鹽多變苦又傷身。淡味菜館等級高。做人何常不是 !?

人生脫離不了食品,食品不離五味,酸甜苦辣鹹。這五味一旦上口必成癮品,從清口味的鹽、糖、辣、茶到酒、菸依次加重,一旦上癮,少了這味兒,渾身不對勁,長期多食對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肺癌、酒精中毒等,傷肝廢腎。再進一步就要走入毒品來解痛、麻痺消愁。所謂酸甜苦辣鹹皆是偏才,一瓢無色無味的水才是通才主帥,這句話極富哲理。

儒道釋,蘇東坡、黃庭堅、佛印三位嚐桃花醋品評人生。儒 :人生酸,故需教化積極對現世;佛: 人生苦,必須修練求來世;道 : 人生甜,苦、酸是庸人自擾,潛心修道可肉身成仙。人生酸、苦、甜皆成道理,選擇卻由人。

**  食品,五谷稻菽麥黍稷是傳統主食,漢代張騫通西域引進大量中亞農產品豐富了飲食,宋代三熟稻普及,產量大增,開始由一日朝食與夕時確立為一日三噸,主要是因宵禁解除,夜晚活動時間加長。到明末期間,美洲的被發現又引進如玉米、花生、番薯等重要農作物為糧食供應打下重要基礎,人口數量也因此暴增,乾隆期間已達三億。

癮品是食品的調味,從重口味的鹽、糖、辣、茶到酒、菸依次加重,一旦上癮,少了這味兒,渾身不對勁,長期多食對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肺癌、酒精中毒等,傷肝廢腎。美國於20世紀初曾頒禁酒令,本屬良法美意,但十數年後又被廢止,原因是禁酒帶來的副作用超乎想像,如飲酒者並未因禁酒令頒佈而戒酒,只是成轉入在家裡或暗中飲酒的偽君子、激發酒的黑市猖獗、黑社會造劣質酒氾濫、暴力護酒運輸、癮君子盜取工業酒精自行勾兌飲用,一年高達兩億公升,危害健康。政府無奈宣布在工業酒精裡加入一中會致死的毒,期能禁絕偷盜,沒用,繼續盜飲,每年有數百人因而死亡,最終迫使政府不得不廢止禁酒令。

毒品是近兩百年來由外傳入。粗分天然植物萃取的與人工化學合製的,後者因價廉危害較前者尤大。嬰粟第一次提煉的稱為鴉片,第二次再提煉的稱為海洛因。中國傳統三大出口品瓷器、絲綢與茶葉,因鴉片輸入後危害令人痛心疾首,白銀大量流出。清晚期時,許乃濟竟建議皇帝說我們何不自己種罌粟,如此既杜絕洋人鴉片輸入,白銀又得免流出,至於吸食者多為無用之廢人可棄之不顧。果然川土雲煙之說流傳至今。昔日種嬰粟的印度改種茶葉,立頓、阿薩姆成出口大宗,而茶葉大國改種罌粟,茶葉出口幾乎完全萎縮。

 **  臥坐承庋雜,中國家具的文化情

中國家具分臥坐承庋雜五類,其材質粗分為軟木與硬木。軟木如楠木、櫸木、榆木、樟木等,可對應找到這樣的樹種,以楠木之溫潤耐腐為首選。硬木如紫檀、黃花梨、紅木( 酸枝) 、雞翅木等,是文化概念,國內沒有對應的樹種靠外來。硬木因材質堅硬,張應力小不易變形,禁得起細緻刻鏤不斷裂,尤其是紫檀、黃花梨,可以久藏,價值昂貴是財富的象徵( 明中葉隆慶開海禁、刨子開始使用,硬木家具才得以發展 )。還有一種屬於廢物利用的癭木,指樹瘤、或近樹根部分特扭曲的病態處,因疙瘩、紋理特殊成另類美,是化腐朽為神奇。

器具、文物是生活的體現。人的一生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享受在床上,另一半的一半則是坐在椅子上,床與椅可說是每一個人最長期的親蜜"伴侶",有張舒適的好床好椅甚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好好了解它們的前世今身。

床這個字在說文解字裡是 : 安身之坐者。根據此解,中國古代睡覺的地方不是床,也沒有椅子坐。唐朝胡椅傳進來後,經過漫長時間床才慢慢專指睡覺用。中國早期睡炕,炕有時會太熱,在炕上放一個約數公分高的長木榻,既溫暖也不會有燙傷之虞。今泛指投宿為下榻,為什麼不稱上榻。東漢陳蕃平日在牆上掛一榻,當有他看得上的才智之士來訪,就拿下來供留宿用。滕王閣序有「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下榻"這個詞就源自於此。宋趙光胤"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 就指這睡榻。

榻床太矮,於是衍進出較高有靠背有扶手的羅漢床 ( 形似今日的木質三人長沙發 )。古代房多挑高通堂少隔間,睡覺時怕風大,遂三面圍屏以擋風,羅漢床據此而設計,不僅可供臥眠,也可用作接待尊貴的客人。看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有好幾處是坐在羅漢床上宴飲觀歌舞。明代時用床待客也高貴於用椅子待客。到紫禁城看皇帝寶座更像床而不像椅,坐起來特不舒服,蓋設計理念上著重精神面,以皇帝權威尊嚴為第一考量,舒適度為次要。在此也可看出中西方床的差異,中國床是單(正)面上下,西方床可雙面甚至三面上下。設計理念上則以舒適度為第一考量。現準卻知道寒舍的蔡辰洋存有一張來自圓明園劫後餘生的精品羅漢床。

再進一步衍進為架子床,講究雕工圖飾,也稱百工床,材質多為紅木、楠木、樟木等。同時有頂有欄,可以掛帳保溫避蚊,但不可用來待客。以前婚慶鬧洞房,為什麼會允許滿足客人戳破窗紙向內窺視的好奇,就是因為新人使用架子床可掛帳,其實外面甚麼也看不見。當時睡床講求男外女內,尊卑有別,若女士起夜多又不能跨越,將是很麻煩的事,於是又有改進。

到明代晚期又衍進出豪華的拔(八)步床。床的正面與兩側面有走廊,正面的廊稱為地平,有玄關的味道。走廊可放置梳妝台、臉盆架與夜壺等用具,講求私密。廊外有欄有頂,材質講究多為紫檀、黃花梨、紅木( 酸枝)、雞翅木等,鏤花雕工,圖案裝飾更加細緻繁美。拔步床已可視作為一套房,在江南大戶人家尤為常見,在台灣的過往大戶人家也有。拔步床不僅是家具更是才智、文化、財富的象徵。明朝大宦官嚴嵩被抄家,就超出640張拔步床,這數量絕不是供睡覺用的。金瓶梅 : " 西門慶花了16兩銀子買了一張床,又順手花了五、六兩銀子買了兩個使喚ㄚ環",從此可看出當時床架比人價貴得多。

看了床的發展歷程可以知道 : 

ㄧ. 把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的床,解釋為床鋪是大大的錯誤,是用現代觀念來解釋唐代的時空社會現象。這個床只能解釋為胡椅、胡床、交椅才合理。唐詩中另有杜甫"乘月坐胡床 "、白居易" 舟中有胡床 "都只凳子、胡床,若把 "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看成視圍著床鋪繞不是很奇怪嗎  !?更何況古代一般人家床的擺放往往是兩邊靠牆,根本無法繞。

二. 我們現今使用的床及其擺放方式已經西化,三邊可上床,除非有嬰幼兒,床鋪擺在臥房的中央不會兩邊靠牆。男女平權,卻丟失了中國傳統的床文化。

**   臥坐承庋雜,中國家具的文化情  (床桌椅箱櫃屏 ) 

中國自古以來寬衣博帶是盤腿席地而坐,因為沒有褲子,踦裾而坐是被視為無禮,孟子見妻裾坐而欲休最可說明。垂足而坐是胡床( 馬扎、交椅 )在唐朝時期傳入中土才逐漸普及,席地而坐的風氣影響在韓國、日本至今猶存,我們自己反而揚棄了。中國家具類型到宋朝時才逐漸基本定型。

床是古人最重要的家具,也是待客最高貴的地方,上篇提到韓熙載夜宴圖的羅漢床就是。到紫禁城皇宮區參觀會發現皇帝的寶座寬大厚實更像床而非椅,設計時以威權尊嚴為第一考量,舒適感為次,坐在上面四方不靠必須正襟危坐,腰酸背痛肯定是很不舒服。椅子傳統上不單純視為純物質的坐具,也是等級社會最高皇權的精神體現。( 到法院看主審法官的椅背高聳,就呈現出莊嚴威懾的力量 )。

凡是有扶手有靠背的坐具稱為椅,沒有的則稱為凳。最早的胡床為折凳樣式,承重受力較差。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椅子是木質圈椅,結構穩固簡單、四足垂立,舒適通風,圈是指椅子的扶手與靠背成一弧形的相連,靠背依人體工學成S 狀,坐在上面大小手臂與背部皆有所靠,也被稱為第一椅。到南宋時太師椅出現。書載太師椅是因南宋太師兼宰相的秦檜而來,一日,秦檜坐在椅子上,頭稍微後仰官帽順勢掉落,失禮又非吉兆。有好事獻媚者吳淵,遂在靠背上端略為加高可托頭又防止帽落,經改進的椅子就被稱為太師椅。後有小變形的官帽椅、稍矮的玫瑰椅都不離其宗,現今凡椅面寬大四四方方稜角明顯、四平八穩的硬面椅都稱太師椅,已成為中國傳統椅具的專屬代名稱。

皇室還有一種鹿角椅,是皇帝狩獵獲鹿,用鹿角鑲嵌在椅背上,是榮譽的象徵。在寺廟有一種椅子似太師椅但椅面更深更大,主要是供盤腿上座稱為坐禪椅,不會坐的就像坐皇帝寶座一樣,四面不靠,很不舒適。椅子是有等級之分的,有些椅子只有靠背而無扶手,在等級上就屬次位。用椅子分主次、高底在官場辦公室最為常見,也不僅是在中國,歐美也同,在西方正式的宴席上,看長條桌兩端主位的椅子往往與其他椅子不同,主要差別也是扶手與高矮,等級細微不經意的流露出來。最常見與椅子搭配的是几,供放茶水、小物件用。

凳子與椅子的差別除扶手靠背皆無外,凳子無正面方向之分,主要是供踩踏與增高使用,並不常用來坐,明朝凳子多呈長方形,清朝成正方形。還又一種橄欖型的圓凳,有的還裹以繡布,主要是用來調劑多呈四方形家具的視覺美感裝飾用。現今一般椅子受西方影響,講求舒適多為軟面,結構較流線,大稱沙發小稱椅,惟對健康稍有負面影響。

與桌子較短長的是案。從舉案齊眉,拍案驚奇、伏案疾書、議案、方案到衙門辦案證的供案,都說案而不說桌,說明過去案的級別與稱謂用途遠遠大於桌,而用到桌的又多是負面字眼,如拍桌打椅,拍桌瞪眼。在構造上桌與案相似,差別在於四足的位置。桌的四足緊貼著四個轉角處,案的四足則偏向內側不靠邊。桌子一定是平面,案則可在左右兩側向上起翹,雕鏤裝飾,除可防止物品掉落,又增加厚重威嚴感。現今案與桌在陳設與實用上多已通用,桌甚至有凌架案之勢,唯獨只有飯桌、酒桌不稱案。吃飯在生理上是頭等大事,但在精神層面上是低層小事。常見的八仙桌一定是方桌,共合餐使用,圓桌傳統上稱為百靈桌,八仙、百靈這兩詞都象徵吉祥。

庋字做容器儲藏解。儲藏的家具分櫃與箱,櫃是北方的稱法,南方稱櫥。櫃箱的差別是櫃有門而箱有蓋。櫃又可分為,大櫃、中匣、小櫝如買櫝還珠,最精美。根據此原則,家具中冰箱顯然不適用。自現代冰箱於1929年傳入中國,因中國自古已有上開蓋的冰箱,既然同為冰箱,名稱就沿用不添擾。不過現在上開蓋樣式的反被稱為冰櫃,語言的變化沒有一定理則,只求適用。以前有一種櫃的造型是上窄下寬,又稱麵條櫃,好處是開門後不必刻意去關,因上下寬重不同,門會自動關閉。由於造型不方正,難與其他家具搭配,故國人多不愛,現甚少見,但在家具市場上洋人偏愛,稱為A字櫃。

與床桌椅櫃相比,最古老的家具是屏風,起源于西周,當時稱為「邸。屏風的功用 : 1. 是權力得象徵。《禮記》有載:“天子當依而立。”這個依,就是屏風。古人聚會多在空曠處,主人身後一定要擱一座屏風,它意味著氣勢、靠山,杜牧詩 "銀燭秋光冷畫屏,...",就是把屏風搬到戶外用。另今大戶人家的房子也稱邸,官邸。2. 分隔內外空間。禍起蕭牆,蕭牆就是屏風、影壁。3. 擋風,三面圍屏而睡。4. 裝飾也供備忘用。唐太宗記督都刺史名字與事略於屏風上;宋徽宗寫四大寇,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於屏風上;康熙標三籓王於屏柱上,足證功用大矣,屏風現在日益式微,只在裝飾與區隔空間用。大屏風稱圍屏;單一的稱地屏,像一堵半高木牆,玻璃傳進中國後,也有玻璃屏風。當然還有摺屏、掛屏、枕屏 ( 擋頭風用 )、硯屏、活動插屏等大小不一。現在很多家庭把原本屬於掛屏的如梅蘭竹菊,分開為四幅畫掛在牆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