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日本的經濟怎麼了 !? 兼談印度經濟發展 !

  "日本的經濟怎麼了" !?   

日本工業底子好,人民也勤奮、守法、團結,制度也不差,但近30年來,日本經濟一直被看衰,也確實沒長進,到底怎麼了 !?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制、企業內工會與決策審核制,號稱日本企業四大法寶,確實一度使日本引以為榮的輝煌,但也是這四大法寶構建出的" 價值網 " 綁架了日本,30年一蹶不振,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企業如同個人,生生死死、方生方死是常態,日本的社會價值網卻不允許過時的殭屍企業倒閉,辭退裁員是不道德的,更不會容許什麼破壞式的創新,因為這會使社會不安。至於因此遏制了經濟中那隻看不見的手是不顧的。於是公司內部的窮忙族( 契約派遣工)是工作主力,窗邊族( 50歲以上待退休員工)佔據辦公室可欣賞街景的位置,做些與生產力價值關係不大的瑣事。靜謐高雅的文明背後卻是一攤死水,激不起浪花的不穩定性,年輕人也因而失去了創業熱情的希望與沃土。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曾批評日本說" 日本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 " ,可謂一語中的。

日本企業界為甚麼不能拋棄舊的價值網? 因為過往的大量投資都是奔向這個價值網而去,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銷售客戶也是圍繞這張網而成系統,如何捨棄 ? 轉型難就難在這兒。即使領導階層已看到趨勢的改變,也難以改變。因為他要對眾多股東負責,財務報表的績效反映在旗艦產品的銷售上,股東、客戶都會要求它朝向最安穩的既有方向前進。新趨勢、創新無法為企業當下帶來巨大利潤,卻會顛覆既有的市場、資源與客戶的結構,增添風險。企業高層即使有心嘗試,也只能撥給極少量或較差的財力與人力試試,這就是傳統企業創新難的原因,被自己的價值網綁架了。所以安倍的三支箭、六支箭根本無效。

什麼樣的人敢於創新、什麼樣的環境適於創新 ?無產階級的年輕人敢創新,充滿不確定性的偏亂社會適合創新。遠從歷史上看,入侵南宋的遼、金、元,都是野蠻替代半野蠻、文明;近看美國最具有活力的城市邁阿密,起初是由古巴刻意流放來的地痞流氓、強盜妓女的"人渣" 造就的。大城市周邊的" 貧民窟" 恰好是城市活動力的主要來源。一個城市的實際(流動)居住人口大過在籍人口就一定興旺,反之,在籍人口大過實際居住人口就一定衰敗。國家、城市中位數的年齡越低,人口紅利就越大,中位數高的老齡化消耗社會資源大、生產力低。台灣各級城市現況的人口結構分布最說明這些。( 印度的中位數年齡是27歲、中國與美國相當是36.5歲、日本46歲、德國43、台灣是39歲多。一般認為中位數超過36.5,人口紅利就沒有了。弔詭的是中位數最低的國家往往也是最貧窮落後的國家如烏干達、尼日僅15歲多等,傳統的富裕國家的中位數皆在35以上甚至40多歲。說明中位數低固然好但嫌幼稚不成熟,太高又是被文明老化綁架,如何調適是一大問題。)

我們追求穩定富裕的文明社會,希望社會有廣大安穩的中產階級,偏偏文明的中產階級只對計較現有財富存量的管控有興趣,對擴張財富總量的雄心與風險承擔已趨於保守。企業被自造的價值網綁架,社會被追求的文明綁架,如何在穩定中攪動不穩定,看似矛盾,實則必須。美國、德國靠移民攪動社會,激發創新,大陸靠城市化攪動社會,刺激需求。日本太進步,基建已完善,又拒絕移民,人口負成長老齡,使社會成醬缸。台灣富裕沒有達到日本的程度,但小確幸的追求急切,加速跟進日本經濟停滯的腳步,看人才外流就是最大信號。一個國家社會的盛衰成敗因素當然遠不止這些,但光看這些就已足使一葉知秋。資源、資金是經濟繁榮的助器,蘇俄資源豐富卻陷入資源陷阱、中東產油國有大把的石油美元,但經濟並未如想像的發展。穩定的環境、開放的社會、流動豐裕的人力才是社會繁榮的基礎。

一場偉大的愛情無須一定要有美好結局。一位偉大武士不是一定需要贏得每一場的戰鬥。一位偉大詩人或作家,一生只要有一部、一首佳作,就足以流芳百世。但一個企業家成功與失敗的判斷,缺需要看他的企業是否仍在輝煌,失敗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有誰知道與美國股市碩果同齡的通用公司是愛迪生創造的 ? 現在的通用與愛迪生或其家族沒有任何關係。企業家如是,國家亦然。過去20個世紀,18個世紀的第一說明不了什麼,俱往矣,還看今朝 ! 

附記 : 

20160402 鴻海成功入股日企夏普66%股權。

日本媒體對走向「殭屍化」的日本大公司如夏普,毫不客氣的批評,「日本人做不好的,就交給外國人來作,」《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據《日經》引用RECOF DATA的統計,2015年海外資本對日本企業的收購額增至5年前的2倍。其中,亞洲企業對日本企業的收購額增至5年前的近4倍。

日媒反省,鴻夏戀的背後,其實反映出,「日本人不是很了解全球市場。」
《社長島耕作》作者弘兼憲史就曾在接受《天下》專訪時,嚴詞批評日本企業愈來愈走上「孤島化」,只往內看日本國內市場,但許多走不出海外。遇到中國、韓國的品牌崛起,只能逐漸崩壞。

韓國《中央日報》更加直白地說,「百年老店被併購,鴻海買走了日本的自尊心。」 -

印度大一統 VS 地方千年家族  印度超越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難點 

印度象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國際關注,樂觀者認為英語、民主體制與人口年輕化三項遠勝中國,因此超越中國龍只是時間問題。其實擁有這三項的國家比比皆是,但貧窮落後的也在所多有,無發保證是經濟發展的利器。印度國土面積也夠大但資源缺乏;人口即將超越中國,但強大且影響深遠的歷史遺留問題形成發展的制約,如 :

1. 政治上的森嚴種姓階級制度 :  婆羅門的教士與貴族的剎第利階級聯手,打造成成世卿世祿的龐大既得利益集團,對法令規章修改的影響力極大,使首陀羅與賤民階層永世不得翻身,社會上下失去流動性,階級仇恨導致恐怖襲擊事件不斷,如1984年總理英吉拉甘地被錫克教徒衛兵刺殺、1991年拉吉夫甘地總理在泰米爾被女分離份子刺殺、2008年孟買泰姬瑪哈陵酒店恐襲事件。且由於宗教信仰的介入,單純政經改革難以奏效。(王安石單純政經變法尚一敗塗地,若再加上宗教... )

2. 經濟上的弱中央、強地方諸侯式破碎、封閉經濟市場 :  29個邦,各有各的不同貨物稅率,國內互通無異於國際貿易的層層關卡,企業成本無法掌控,中央政府也收不到該收的稅額,財政力薄弱。( 孫中山先省的發達國家本,節制私人資本在印度可行嗎 !?) 

3. 經濟法展的土地徵收問題 :  土地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上,平民多依附於世族的土地求生存。世族們為規避稅金,往往刻意壓低市場交易價格,價格遠地於價值。( 三七五減租、耕地放領、耕者有其田,印度可能複製嗎 !?)

4.  小農式的勞工保護政策 :  如規定凡超過1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任何一個員工的裁減都要報經地方政府批准。政客們在選票的考量下決不會輕易得罪選民,因此企業不敢做大,永遠停留在99人的規模之內。沒人敢輕言修改、廢棄此條。( 企業規模是競爭力的根本,世界500大也多是世界500強。)

上述問題多是歷史因素的積累,想想王安石變法是如何失敗的。印度其他尚有民族多樣但沒有占主導的單一民族,語言多樣達千種、貧富差距極大,孟買1600萬人口,62%住在如達拉維貧民窟、文盲率高20~30%、宗教多樣如印度教、錫克、伊斯蘭、佛教...保守但彼此排斥、官僚低效、基礎設施弱後...,也都需要長時間、大投入的改革才能奏效。

上述問題前三項在同樣是文明古國的中國歷史上幾乎一樣,中國最終是靠革命來解決,印度行嗎 !?莫迪政府挾其在古特拉吉邦的政績高調主政,想推動王安石式的變法。他忘記了,他的政績正是來自強地方抗拒中央介入換來的。現在換屁股換腦袋,橫梗在他前面的幾座大山豈是輕易就能搬除 !?要趕上30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還得加把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