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房地產稅率調漲聲中說資產稅

房地產稅率調漲聲中說資產稅 

不分古今中外,稅收向來是政府與民間的零和博弈。政府稅目繁多、徵收手段嚴密,人民則想盡辦法隱匿財產以避稅逃稅,雙方鬥法從未歇息,堪稱智慧之結晶。而房產是現代一般人民所擁有資產的最大積累與沉澱,何況標的明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因此房產稅的徵收、稅率調升打擊面大就最引人關注。

先說個小故事,到歐洲旅遊的人除了教堂、古堡、皇宮外,若對居民房留意,會發現至今還保有很多沒有窗戶的居房。房屋不是倉庫,怎麼會沒有窗戶 !? 1696年在英國開始對房屋徵稅,該怎麼收卻是個難算計的活兒。想了想,徵收標準依照窗戶的多寡來定,看似搞笑草率,其實是化繁為簡,理論上有錢人住房大,房大窗戶必然多,稅就收得多,反之則少,兼顧公平。這個辦法在歐洲蔓延,1798年法國引入,初期還想細緻化一下,把窗戶數量大小再分類,臨街與面巷、一樓與二樓、大廳與閣樓等給予不同稅率,試行結果發現稅收成本遽增,不合效益,又回復最原始就數窗戶洞。當然,老百姓也就想盡辦法盡量少開、或者開可隱匿的暗窗戶,以逃漏稅。這個窗戶稅徵收辦法一直維持到20世紀初期仍然存在。雨果在其悲慘世界的著作中有詳細描述,說這個稅收政策使歐洲人除了忍受平時物質不豐富的飢寒外,還終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黑屋中,就是因為這個窗戶房產稅。制度的成本代價極高。

房產稅徵收有許多焦點與盲點是數不清、理還亂的。例如,核定稅率的房產價值的核定,自用、商業、大小、建材、樓層高低等皆不同、是按市場價還是公告價、同一地段的市場價還有陽面陰面之差,公告價不會顧慮到。單論自用,若按戶數算,那麼是一人一套還是一戶一套,假離婚真買房的把戲就來了;按人均居住面積算,戶裡的幽靈人口暴增;按房產價值算,那麼一直住在現在成為市中心蛋黃區的原始退休老住戶,房產價值很高,生活極為清苦,根本繳不起,稅率低還好,稅率高該怎麼辦 !?是強徵還是開後門 !?會否造成援引前例而拒繳 !?況且不論稅率如何訂,富人有的是辦法請會計師、律師節稅,受累的是一般與貧群人民。若稅率低一點,富人考慮昂貴的節稅成本,或許會按規矩繳稅。任何一個在辦公桌上看來完美兼顧各方的公共政策,實施後才發現是如此的千瘡百孔、滯礙難行。從這次房產稅率調整,激起千層抗議浪潮、地方縣市遂又喊出繳稅可打折、分期或延期繳,適足以說明原先構想粗糙。這些都是社會成本與代價。

稅是人民沉重負擔,也是政府頭疼的事,稅不僅是維持政府與民眾一體的重要紐帶,也是盡義務享權利的資格認定要項,完全不繳稅國家,民眾失去監督政府的動力,"帝力"與我何有哉的結果是國家無形解體。歐美國家福利雖較好,但稅率極重,申報事項極為繁雜,所以每年四月中至六月初有所謂稅賦自由日,各國不同,屆時要開香檳慶祝,自此後,民眾賺的錢才是可供消費的口袋收入。語云好的稅如同拔鵝毛而鵝叫得最少。荷蘭人於1624年發明的印花稅就符合此精義,稅額極低、稅源極廣,徵稅成本極小又公平,人民願意主動繳納,皆大歡喜,今各國皆援引;增值稅也是好例子,從原物料至成品銷售,無論經過多少環節,上家的稅以成本方式轉下家,最終由消費者負擔,稅額不易流失,稅收成本也低。公平正義是稅收的最高原則,可惜多只陳義在書本、稅法上,實質極為不公平、不正義。最明顯就是對企業各項稅負的減免與多次要開徵,最終又被迫停徵的證所稅。當時減免或不開徵或許是為活絡資本市場,促進經濟發展,但善門一開,再也無法恢復,各國皆有的證所稅在台灣是惡法惡稅,政府與大多數人民兩輸,扭曲獲益的是少數富人。

在中國各斷代始史,很多人偏愛讀漢唐盛史,與有榮焉;絕少喜歡讀南北朝、清末那混亂、喪權辱國的沮喪史。但盛世造就的原因很多,豐厚的稅收支撐是最重要原因之一,政府豐富了,人民就苦了。漢武帝為打擊匈奴,連年征伐,財稅漸枯,稅務大臣張湯、桑弘羊就想出算緍的辦法,個人自報,凡有兩千緍財富以上的人,一律繳一算,約10%的財富給政府,10%以當時稅率來說不算高,但人民隱匿財產、哭窮致效果不彰,這是零和博弈的必然。的確,政府很難確切知道每個人民到底有多少財富,但親戚故舊、鄰里街坊知道呀,公元117年,推出告緍令,就是鼓勵揭發,揭發屬實者有賞,史記上說一時告緍遍天下,中人以上之家崩潰。結果國庫的稅收是豐盈了,社會和諧喪失了不說,從此再沒有人積累財富,有了錢就胡吃海喝玩個精光,社會日益貧窮。漢武晚年的輪台罪己詔與此有密切關係。再如,宋朝,徽宗喜好太湖石,官員逢迎建艮苑,豐亨豫大以彰顯太平盛世。當旨意傳到地方,上層的意思被放大扭曲,贓官豪吏在江南掀起一陣刮風,配合行賄者平安無事,不曉事者,當場被任意指物為石,拆房拆屋,怨聲載道,終激起方腊花石鋼起義,北宋滅亡始於徽宗,豈是無因 !

現在是一個 "複利"的社會,任何一項好作為會接二連三地帶來好回報,同樣一件壞作為,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絕非僅是當下,連帶引發在後的成本往往是始料未及,個人與政府都要以史為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