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元循環看國際分工;金融網關信息服務
從美元循環看國際分工
美國的美元----購買中國產品,---消費國
中國的美元----購買資源國的資源,---生產國
中國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生產國
資源國的資源---購買美國國債,---資源國
如此,完成一輪美元的循環。美國利用此循環,操縱幣值與利率剝削其他國家。
今日中國要創造自己的大循環,需要自己充當消費國,就需要資源國和生產國。
伊朗,俄羅斯,中東六國:資源國在此;東南亞各國:生產國在此。
回顧過去,第一輪美元循環是歐洲和日本都承担了生產國的角色,直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逐漸替代了原來他們的位置,完成第二輪美元循環,直到97年亞洲金融危機為標誌。中國全面接受了四小龍和四小虎的生產國地位,完成第三輪美元循環。
第一二輪美元循環有一個特點:生產國是分散的。而第三輪美元循環體系中,生產國幾乎完全集中在中國一國身上。而資源國都是分散的。
2019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高達5.59萬億美元,超過整個歐洲,也超過美國、日本的工業增加值總和,約占全球工業增加值的24%。同期,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也高達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這足以說明問題。
這就導致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在没有找到新的生產國之前,消費國一切對待生產國的手段很容易反噬其身,是由於美元循環過程中每一個節點都是不可缺的。
如果70年代OPEC的一次抵制西方就會導致整個世界經濟出現極大的波動,那麼唯一的消費國和唯一的生產國如果出現矛盾,對於世界經濟是何等的衝擊?川普在台上的一系列行為,直接衝擊了現有的國際分工體系,國際分工可是基於信任的,信任這東西,一旦丢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俄羅斯,尷尬的地位
俄羅斯人是白種人,信仰的東正教也是基督教的分支,從文化上來說,俄羅斯和美國更親近,相對比,從理論上來說,中國比俄羅斯隊美國的威脅性更大。但是看看拜登上台後把俄羅斯定義為敵人,把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難道是美國的智囊團也老糊塗昏悖了嗎?肯定不是。
因為俄羅斯在整個國際分工中屬於“外圍國家”,其國際分工参與度極低。因此,可替代性强,有他們没他們,對於整個國際分工來說没有任何區别。如果外圍國家們本身没有什麼力量倒也罷了,就權當没看見,偏偏俄羅斯體量不大不小,軍事力量還挺强,這對國際分工的敗事有一定威脅。
如果對付中國,美國得先找到中國替代國,而目前可預見的時間内,不存在替代國,打擊中國就是打擊生產國,而打擊生產國就破壞了美元循環體系。
對付俄羅斯就簡單多了,例如不斷阻撓的對俄羅斯修建的北溪二号線,主要也是想把俄羅斯試圖參與國際分工的努力給排除出去。
北溪二號線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美國制裁,但是德國力挺,為何德國的態度和美國不一致?
這是因為歐盟本身是一個“小循環”,歐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雖然權重不如美國,但是依然有一定權重,歐盟不會放棄自己也是大型消費國地位,是消費國,就同需要生產國和資源國,而俄羅斯就是資源國。
美國試圖把北溪二號線排除出去,然後用美國的“天然氣”來替代,德國一直極力抵抗,這也是有原因的:資源國是俄羅斯,俄羅斯隊歐盟至少經濟上無威脅,而資源國如果是美國,這還了得?隨時卡脖子 !
沙特的尷尬處境
沙特毫無疑問屬於美國盟友,迄今沙特國内駐扎著美軍,沙特幾乎對美國百依百順,拜登上台後,拿卡舒吉事件說事,大有對小薩勒曼不利的意思。
為何美國要對付自己的盟友?僅僅因為卡舒吉?這類的沙特宫廷内鬥實際上每隔幾年就來一次,一點都不奇怪,怎麼這次就大張旗鼓了?在美國完成頁岩氣頁岩油革命,美國已經基本不需要資源國的支持的,美國自己可以滿足自己,同時還能對外出口資源。出口資源到生產國。
如果美元循環模式改成這樣:
美國生產美元,用美元購買中國商品,而中國用美元換取美國的資源,同時把多餘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這種模式下,會發生什麼?沙特没有利用價值了,一個没有利用價值的國家,甚至在資源上還和美國有競爭的國家,要他何用?
這讓沙特感到了恐慌:作為消費國的美國,為了維護美元循環,天然的承担著維護整個美元循環的職責,而這個職責其中很大一方面就是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如果沙特没有了利用價值,美軍就没有必要再去保護沙特。沙特能自保麼?恐怕很難。
單獨依靠美國,對於沙特來說是非常嚴重的風險,它需要另外找一根大腿。於是你看到了新聞。
70年代的歐佩克的聯合抵制都能弄得歐美天翻地覆,如果美國既是資源國又是消費國,豈不是坐到歐盟的頭上任意妄為?所以這不僅僅是俄羅斯的天然氣便宜或者貴,而是德國需要分散風險。
日本的小循環
在美元大循環下,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循環,比如說歐元,日元,在昭和時代,日本的確嘗試過做日元小循環。
七十年代以後日本陸續以日元對外投資,不光是東南亞,其實後來中國也接受了日元的ODA(政府間援助 ) 。
日本在對外援助或者投資中,間接的也是對外輸出日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覺悟”的比中國早得多。它想造一個小循環,造一個自己是消費國,東南亞各國是生產國的小循環。
在八九十年代日本國力頂峰的時候,已經變得明顯的“不聽話”了,日美頻繁發生衝突。日本的問題是老問題---非正常國家:它只有經濟,而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是軍事,政治,經濟的總和,而不單單是經濟。
東南亞如果加入到日本的小循環,其實是非常脆弱的,一旦發生政治變動或者軍事變動,日本既無力在政治上庇護這些國家,又無力出兵進行干涉。97亞洲金融危機其實是一個特别明顯的標誌,在東南亞各國普遍遭災的情况下,日本幾乎束手無策,日元小循環基本破產。
消費國天然有穩定整個循環的義務,如果消費國不能承担這種義務,下游各國自然去抱新的大腿。
日本不可能承担挑戰美國的任務,是天生注定了的。在喪失小循環消費國的地位後,日本地位一落千丈,如今只能偏安一隅。
實際上歐盟有同樣的問題,歐盟雖然在政治上有一定話語權,但是軍事上毫無話語權,甚至自身都需要美國保護,歐盟對於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力是較為脆弱的,以科索沃戰爭為例,當美國要轟炸南聯盟的實候,歐洲是無能為力的。
而在此後塞爾維亞總統亞力山大·武契奇被川普召見後,全世界都看到羞辱性的一幕,歐盟諸國靜默無聲,毫無作為。
美元的未來
美元很難維持現在的地位,這不僅僅是是由於中國的衝擊。
環顧世界,似乎能替代中國的只有一個國家:印度,但是美國對於扶持印度疑慮重重:世界有一個中國都讓美國焦頭爛額了,如果真把印度扶持起來,如何保證會鐵了心的跟著美國走?會甘心久居於人下?
假設印度真的起來,百分之百的是想搞自己的盧比循環,拉上南亞幾個小國搞小圈子。這裡也是小圈子,那裏也是小圈子,到處都是小圈子,這世界第一大消費國的位置怎麼坐得住?
中美關系特别的詭異:一方面,當中國崛起的時候,中國是以實際行為明確支持美元的,這是造成後來歐元弱勢的一個重要原因。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跟著美元走了,歐元還有什麼搞頭?
而中國的GDP逐漸逼近美國,又讓美國恐慌,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現在為什麼輿論戰打的滿天飛,今天這個譴責,明天那個抗議,是因為彼此之間幾乎都没什麼好招。只能嘴皮罵罵咧咧。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中國自己服軟,老老實實當一個生產國,别整天想有的没的。明顯中國不願意服軟,不但不想服軟,還想拉幾個國家單幹。
這就有問題了。
**誰搞我棉花,我就搞誰菊花---說金融網關
大陸央行發文稱,SWIFT(還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將與四家中資機構合資成立一個金融網關信息服務公司,向用户提供金融網關服務。這有什麼具體意義與影響 !?
常說的國際結算系統,通常指的就是SWIFT。它是全世界最大,最安全,最快速,最權威的結算系統,没有之一。也是美元霸權和國際流動性保證的最大通道,可以說没有它,您基本就别想快樂的跟他國做生意。
比如跟韓國做生意,如果我們的銀行直接去跟韓國銀行接頭,大家就都得掏出自己兜裏的美元,可那是雙方的外匯儲備那是随便能掏的啊?於是,就得有第三方轉一手,這時候美元的就出場了,反正大家都使用美元錨定,所以我們先把人民幣票打給美國,美國收了,然後轉手把美元打給韓國,這筆生意就算是做成了。所以大多數國際貿易,銀行間匯兌都是要通過美國銀行作為中轉點轉一手。
美元作為世界上流通量最大的結算貨幣,不僅大多數人都認他,而且都離不了他的結算中轉。這時美國說了:“我要制裁誰誰誰!”那就有兩種辦法。
第一:直接把他從SWIFT踢出去! 第二:不給他做匯兑中轉。
第一種方法比較虎,但是難度也非常大,因為SWIFT雖然聽美國的,但是並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的,人家是歐洲建立、比利時注册的公司,遵守的是歐盟法律,同時所有的會員國加起來有25個董事席位,美國一席,中國也有一席。如果你想把誰踢出去,你就得說服大多數董事席位聯合掀桌,然後讓歐盟立法拔了他的“電話線”。這對付弱國寡民還好辦,但是對付稍微上點體量的國家就不大好使了。
第二種方法,就是美國不給他做匯兑中轉,這你們管不著吧?!你們誰想跟他做生意,拿你們的儲備美元做去呀!只要你捨得~”這就是美國對某個公司進行針對制裁的最大殺手鐧,没有他做中轉,没有SWIFT做渠道,做生意的交易成本就會飛漲,這家公司就會進退維谷。
這次大陸跟SWIFT聯合成立了一個網關公司,就等於給中國單獨安排了一個電信發報機,我們的通通過往關公司就能直接勾聯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一萬多家銀行和機構。大陸以前只能跟美國做單線聯接,現在直接連接上了其他所有人。也就是說,大陸也能够發揮匯兑中轉這個“掮客”職能了!
看見没,這就是明火執仗從美國碗裏搶生意了!要不然說是十幾年來最猛的一次“硬槓”呢?這個網關建立起來,我們就會成為世界上所有被美國制裁公司和團體的第二選擇 。
美國再想制裁誰的時候,就得考慮一下是不是在幫中國送菜了,他制裁的人越多,我們的朋友客戶就越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助力就越多,我們也就越强大。這就叫蛇打七寸,誰搞我棉花,我就搞誰菊花!來呀!讓大家互相傷害吧!所以說,這次與SWIFT聯合成立金融網關信息服務公司,是真正錘向美元金融堡壘的一記重炮。相當於在美元壁壘當中敲開了一道口子,占據了一座橋頭堡。
說到底,貨幣的競爭,就是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對抗,誰的國力更强、誰的信譽更好、誰的拳頭更硬,大家就認誰的錢作為中介橋梁。漢唐如此,英語如此,美元如此。我們的未來,也亦當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