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歷史糾結,看國家發展之芻見
1944年,二次大戰歐洲戰場已進入尾聲,東方戰火硝煙尚在濃噴。雅爾達會議正是美蘇英對戰後世界秩序及國勢規劃,在美蘇英個以自身利益為最主要考量情勢下,很多其他國家利益被出賣或模糊化,極為不公,並為爾後埋下戰爭種子。
就中國部分言,中國經歷近百年不斷的戰火蹂躪,14年抗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合而為一,和西方盟國一道努力下贏的艱苦勝利,在美國戰略考量下,要在亞洲扶持中國成為美國盟國,以抵制蘇聯共產的擴張及美蘇若發生戰爭的緩衝,硬把中國提升為四警、五強並成為在安理會享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創始國之一。蘇聯則在 1945年0814 抗戰勝利日前系,強勢與國民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迫使中國同意一、恢復旅順港的租借,建立蘇聯海軍基地。二、大連商港國際化;同時保證蘇聯在該港有優勢的權利。三、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由中蘇組織合辦公司,共同使用。四、維持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現狀,使成為獨立國家。國民黨初期想要蘇聯提早出兵東北夾擊日本,後又想藉以換取150萬蘇聯軍隊在三個月內從東北完全撤出,對同為戰勝國的國民政府言,戰勝國也仍還要失地喪權,無奈力不足且有求於人,簽不平等條約真是情何以堪 !
這也就是在1945年後,國共內戰爆發,共黨尚不成氣候,美國一直以國民黨為外交對象。先前也嘗試與中共接觸,1944年八名軍官與兩名記者 ( 白修德與賈安納 ) 的「迪克西使團」是美國派往與當時在延安的中國共產黨及其八路军建立官方接觸,延續到到1947年3月11日才結束。為促使國共和談,派赫爾利陪毛澤東赴重慶和談。當時即使是扶持中國共產黨的蘇聯其外交也是偏向國民黨政府,對中共反而是採取國、黨分離的政策,因為其控制中國北方的目的已達成。此時,中共仍只是斯大林手中與國民黨談判的籌碼,絕不能因中共破壞了蘇聯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但到1948年底,徐蚌 (淮海 ) 會戰國民黨失利,國勢岌岌可危。1949年元旦,蔣介石提議隔江分治和談並表示願意下野,毛澤東則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回應,但斯大林卻要中共接受國民黨提出的和談提議,毛澤東甚為不滿,堅決反對,憤指斯大林想要搞南北朝,不許革命。此時,美國態度已有所動搖,美國認為毛澤東是民族主義共產者,且為確保其在長江以北及滿州的利益,認為有必要與未來可能是北方執政的共產黨接觸,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未隨國民政府遷往廣州,留在南京,希望能在未來聯手中國遏制蘇聯。而俄國大使館則已隨國府遷往廣州,以維持條約既得利益,但也加強了對中共的軍經援助,以抵制美國拉攏中共的衝擊。從這裡可以看出內戰期間,中共與蘇共並不如想像中的融洽,莫洛托夫對赫爾利說中國共產黨並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只是對自己經濟處境不滿的一群人,況蘇聯的外交重心是歐洲,不論中國是誰執政,與中國結盟是蘇聯建立緩衝與太平洋出海口的基本國策,而強搞外蒙獨立則是建立與中國緩衝,也是蘇聯的唯一選擇。相反看,中國彈性就大得多,可以與蘇聯也可以與美國結盟,或是保持中立。
毛澤東在1949年建國前就多次要去蘇聯會晤斯大林,為中共爾後治國與其國際地位要求蘇聯支持,斯大林總是虛與委蛇的拒絕以羞辱毛澤東。1949年奪取政權可謂大勢已定,斯大林改變態度,二月派米高楊訪問西柏坡,六月劉少奇訪蘇,蘇聯開始全面援助中共,黨國關係合一。七月,毛澤東宣布"一面倒"向蘇聯,雙方關係進入蜜月期。建國後,中共宣布廢除以前所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要重新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9年10月24日晚,中共為解放台灣進攻金門,因欠缺海空軍使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1949年12月毛澤東以給斯大林70拜壽名義實為談簽新約赴俄,第一次會晤就因舊約存廢議題不歡而散。當各國代表團都離去後,毛澤東不走,也不按蘇聯安排的行程參訪,拒不露面。神隱一周後,英國報紙說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在莫斯科,震驚世界。全球輿論的壓力使蘇聯極為尷尬,斯大林倍感壓力,才讓步同意商談重新簽約問題,周恩來匆匆趕赴莫斯科。蘇聯先以新瓶裝舊酒方式改動文字,內涵依舊的草本文件騙毛澤東,周恩來識破斯大林伎倆,遂另立中方草本參考,無償收回中長鐵路與旅順大連,不得晚於1952年。斯大林極為憤怒。兩天後,美國改變台灣立場的情報傳來,美國軍方認為美國已失去中國,絕不能再失去台灣,台灣是美國太平洋前沿軍事戰略的重要據點,但國務卿艾契遜則以政治觀點駁斥,說美國的敵人是蘇聯,不能使中蘇共結盟,阻止結盟的唯一辦法是出賣蔣介石,放手中共解放台灣,使美國與中共未來有良好關係的起步點,杜魯門大悅,才有公開宣告放棄台灣的言論。美國的改變迫使斯大林再度做出重大讓步,除外蒙問題外,放棄了中長鐵路,旅順大連港口等權益同意以中方文本為基礎,於1950年0214另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莫斯科的三個月,國家盟約是簽訂了,但毛澤東與斯大林彼此互信基礎蕩然且互相憎惡。
新約簽定後,中蘇由純粹的黨際關係轉變為國家利益關係。就蘇聯言是被迫放棄了許多在華及其太平洋戰略的既得權益,要在中國以外地區尋找不凍港,目光瞄上朝鮮半島;就中國大陸言是揚棄了不少蘇聯加在中國身上的束縛,強化了領土主權的完整,就國際共產領導權與蘇共達成默契,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歸蘇共領導,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由中共領導,但也間接延宕了乘勝解放台灣的機會了;美國見丟失大陸已無可挽回,戰略思路又變,開始採取全面遏制共產世界擴張政策,拉扶日本取代大陸,抗蘇擴大為抗中蘇共,決定封鎖台灣海峽。1950年六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立即宣布參戰,都是此戰略思路的具體展現。1953年3月斯大林死,1953年7月韓戰結束,此戰對中共與台灣影響甚大。中共軍隊逼和美國,使中共在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聲望大為提高,但對周邊國家則產生無比的恐懼感,中國與朝鮮的關係反降入冰點則為始料所不及。美國籌組「東南亞公約組織會議」以遏制共產在亞州擴張之骨牌效應,但英、法、菲律賓和巴基斯坦等國都發言表示反對中華民國加入公約組織,美國遂與中華民國於1954年11月另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島鏈防禦成形。美蘇各擁集團,世界進入冷戰對峙狀態。1958~1989年間,中蘇關係由蜜月期轉化到全面撕破臉階段,1962年美蘇古巴飛彈危機、蘇聯需要中國在政治上支持,同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國需要蘇聯支持,然雙方皆閉口不發聲,1969年中蘇發生珍寶島戰爭。中美關係開始破冰,在1979年建交進入十年蜜月期。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1991年蘇聯解體,各加盟國紛紛獨立,此一形勢使中國傳統上來自北方的威脅大大減輕,烏克蘭的軍工技術源源輸入,中國得以全力專注在改革開放的軍事與經濟建設。美國也在此時進入獨霸階段,911事件卻是個轉折點,兩場海灣與科索沃戰爭、入侵阿富汗及 2008 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等使美國國力與形象大損,無暇東顧,又給了中共十年發展機遇,中美關係也隨之降溫。2010年是個轉折關鍵年,這一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超越日本、工業生產值超越美國為世界第一、國防及科技發展井噴突飛等,對美日及歐洲國家在心理上、制度上與其價值觀上產生重大衝擊。一連串的信號使美國猛然警醒,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軍事上祭出60%美國軍力要重返亞太政策、在經濟上推動TPP與TTIP圍堵中國、在東海鼓動日本實施釣魚台國有化、在南海鼓動菲律賓越南搞所謂南海仲裁煩擾中國等情勢。中國則創立上合組織、金磚集團、東盟十加三、劃定東海航空識別區、成立三沙市、南海造島及最具戰略性的一帶一路政策。中國在地理上就是連結海洋與大陸的連接樞紐地位,最能期使歐亞一體的世界島由概念變成事實,突破近四百年來海洋戰略對陸地的封鎖予以反制,進而轉化成合作。另成立亞洲投資銀行與金磚銀行,突破由歐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掌控的金融組織,推動以人民幣計價的各類大宗物資與黃金、石油期貨爭取定價權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次第削弱美元霸主地位。蘇聯解體,但在歐美國家歷史傳統與心理上,斯拉夫族的蘇聯或俄羅斯仍是他們的頭號敵人,北約不斷的東擴,打壓油價就是要在軍事安全與經濟上打擊、弱化俄羅斯。2013年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公投併入俄羅斯更使雙方關係雪上加霜,金融與貿易制裁使俄羅斯盧布巨幅貶值。美蘇又同時在敘利亞戰爭及打擊 ISIS上出現對立,針鋒相對,隱隱形成俄敘土伊朗對抗美沙以,中東仍不得安寧。國際局勢對中國言仍是較好的。
從現在世局來看,未來與正在影響中國復興崛起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其次是俄羅斯,再來是印度與日本,中亞、東歐其他國家當然也不能忽視。中日由於體量的巨細差異,中日只要不出現像甲午戰爭時期,兩國是工業國家對農業宗族社會的世代落差,單一日本終將成為中國的經濟附庸,對中國復興的阻力將越來越小,然現在還是個大麻煩,尤其是美日結盟或持續強化日本軍力,對中國的遏阻力量就將持續增大。印度市場體量與人口夠大,地理位置重要,但根深蒂固的種姓階級制度影響極大,婆羅門階層刻意抹煞歷史,用追求來世的宗教觀念使低階層認命承受;內部邦國意識仍盛,稅制各行其是;未經土地改革,基礎建設難以展開,極度落後;語言紛雜、文字不統一,文盲率極高,沒有深根創造實質財富的製造業,直接跳入服務代工業,經濟發展必將成失根的曇花一現;外還有巴基斯坦的世仇虎視眈眈;對西方國家欲迎還拒;北方水資源受控於中國,故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自身對中國有擾亂之心,然實質阻止之力道不大,卻不能不防其他大國背後的挑唆與支持。歐洲國家對中國有一種矛盾心理,170 年前用船堅砲利敲開中國大門,極大的羞辱了中國人,二次大戰後表面上各國都在平等的基礎上發展競賽,中國的市場與世界工廠帶給歐洲豐厚的利益,看梅克爾任內九訪中國就可說明。但近年來由於中國的技術提升與資本輸出,給歐洲一些習慣坐享其成國家帶來衝擊驚悚與不適應,昔日的吳下阿蒙怎麼一躍成龍頭,想排斥又檔不住,更無法割捨賴以生存市場,相接受又抹不去昔日虛驕的心理,其實是它們不知道或不想承認自己是小國,單一都將成為中國經濟附庸,結成一體又有美國撐腰或能與中國一搏。首先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想加強科技輸出管制與併購審查圍堵中國,但可惜現在美國高唱美國優先,只想自掃門前雪,歐體成員又各有盤算而起分離意識、極右思想猖狂更不利歐洲團結成徒勞。歐洲若不能與中國用合作代替對抗,將被中國市場與利益交換而各個擊破,對中國崛起的威脅不大。
失去烏克蘭的俄羅斯,就如同真正的北極熊,因氣溫暖化,生存日趨困境,其所以依然能在國際上呼風喚雨主要仰仗的是龐大核武與豐富的天然資源。俄羅斯在心理上認同西方,其傳統的外交重心是西方,但總是被西方其他民族視為蠻族而不與之同伍。歐美人士如是排斥同為白種人的俄羅斯,對黃種人的我們會更好嘛!? 俄羅斯領土依然龐大橫跨歐亞,但由於人口的逐年減少,俄羅斯擁有廣大的西伯利亞但沒有鏈接,幾乎形成空白的無人帶,或許有心但自身肯定無力開發,要中國協助開發西伯利亞,又怕中國人湧入形成實質佔有,深恐中國索還過去被強佔領土的夢懕。在這樣情況下,俄羅斯才放下過去倨傲、俯視的身段拉攏中國,期以能源換取中國的財政、政治支持與經濟開發,此舉現階段也對中國有利。但極可能合作只是一時的,所以中國尚不能展現出有立即收復外蒙古與其他失地的急躁感,要隨時有俄羅斯轉向的心理準備,季辛吉不就曾發出美國要聯俄制華的策略嗎 !?避免成為美國眼中唯一的對手。若蘇聯再次分解,中國除將承受更大的美國壓力,北方恐會出現像中亞或東歐等紛亂的眾小國,這最有利於西方勢力的滲透與操縱,在中國尚未完全崛起前並不是好現象。故中俄雖有歷史仇恨,互存警惕之心,然現階段要一定搞好關係,"東鬥蘇修、西戰美帝"絕不可取,穩定俄羅斯完整與北方單純使美蘇對抗持續,不單押一方又保持自我獨立性。
由四場戰爭塑造,自詡為燈塔式山巔之城的美國,其成功的歷史無須贅言,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鏡之處,想想、學學美國是如何利用一、二次大戰崛起。回顧來看其過程,深深符合中國歷史的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深耕經濟發展就是廣積糧;1890 年代就已是第一大經濟體,但不張揚、不做標靶,就是緩稱王;遂行孤立主義就是高築牆,利用國際情勢與經濟手法,以較平和的方式走上超強寶座。看今日中國崛起的過程,深耕製造業創造財富、堅持仍是發展中國家、揚棄G2稱號等虛榮的韜光養晦政策頗為類似,力求避開軍事修昔底德陷阱,但要留心前所未有的金融修昔底得陷阱。2001年911事件,美國摔了一大跤,對美國人心理影響極大。美國為解決自身困難的慣用手法是發動戰爭,製造地區動盪,誘使全球資金向美國回流。看最近美國挑動潛在可能的朝核戰爭,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 Rival Power),用升息誘使中國與其他國家資金外流美國、擾亂中東提升油價以減少中國貿易順差消耗外匯儲備,引破中國房地產大泡沫,為自身的股市大泡沫托底,可謂絲絲入扣。美國逞威風的霸權當久了,家長、警察式的作風耍久了,對後幾代的膏粱子弟在心理上難免有些自以為是的扭曲,選擇性的規則、正義,順我者昌的胡蘿蔔誘餌,逆我者亡的單邊主義軍事大棒,過廣的軍事鋪陳,過深的財富揮霍現已呈疲態。君子之澤尚五世而衰,何況美國 !?這盛衰循環不是歷史潮流規律而是盛世久了的人性鬆疲體現。2008次貸危機美國又摔一跤,看川普施政,不僅毀壞本由美國制定的國際秩序框架,也顛覆自己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就是證明。美國現階段國內外的問題麻煩極多,盟友信任度大為降低,就以美國宣布耶路撒冷為一色列首都案來看,在美國點名的威脅下,聯合國大會仍然以128比9 的反對票否決,此表決雖無法律效力,但道德譴責使美國的威信大損則是不爭的事實,未來的走勢變得非常不確定。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國的衰頹是極為緩慢的,英國、俄國的下坡都是例子。美國對中國的崛起速度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與美國的大國博弈要慎之又慎。
大國的戰略不只是為一前瞻的安全與目標做好資源的配置,或永遠較對手保持半目領先,更重要的基礎是國民自信心態與恢弘氣度的建立。過往貧窮衰弱任人欺凌的痛苦烙印深植國民心裡,自尊心與自信心尚未能完全健康的恢復。對他人的不同意見關注、冷落或調侃或嘲笑等常常起自衛型的過激反應,未能以淡然幽默的言詞與態度來化解對應。在一般事務與貿易上,大國要有適度允許被小國佔便宜的必要慷慨,包容與開放不能小家子氣。現在提出的高品質取代高成長就是要全方位在國民素質、產品品質、文化宣傳、環境保護、國際責任等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與觀感。中國要成如眾星拱衛的北辰星,以德服人,不能重蹈過去蘇聯給人恐怖、殘暴、酗酒、貧窮、好戰的惡劣形象,令人望而生畏,見而欲逃,是冰冷孤立的殭屍魔。不發動戰爭但絕不畏戰是復興崛起中的鐵律。戰爭向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高消耗,伐謀伐交是上策,伐兵攻城是最後不得不之選擇,尤其是面對周邊小國的挑釁更要忍住氣,避免陷入泥淖,用經濟、市場來迫其就範,不能落下坐實中國威脅論的陷阱,因小失大而影響一帶一路的推展。
國境綫是的劃定是中國與周邊十數國家產生摩擦的重要原因,因為過去數千年來, "中國"一詞講的是文化概念,所謂華夷之辨,只要認同中國文化就是華夏中國,反之則否,是已形成有國無界、有境無防,而從未有具體國境線之劃定。到大清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才製《康熙皇輿全覽圖》開始有國界認識,1949年後,也因共產國際的黨際一體化而不注意個別國家利益,邊境意識仍然模糊。現在主權國家意識確立,國與國往來講的是安全與利益交換,雖不必惡意設計但也不能以道德自縛手腳,適度調整首先不使用核武政策,發揮核威攝力量。在國境、海疆劃定上宜本歷史與現實兼顧,對僵持不下的就暫時擱置、共同開發。唯有大國才有能力開發,容易先形成實質佔有,在進而蛻變為主權管理,這對發達的大國最有利。更何況國境的實線正在被交通線、電纜線、能源輸暢管線與互聯網節點連線而漸次模糊化,把創意、能源輸入,中間或最終產品輸出,形成全世界就是我國家。再就是要為成大國之後的規劃預作安排,首先要面對的是留學生與移民的湧入,這也是檢驗外人心向與自身吸引、包容力的標準。美國因移民而強大;蘇聯則戰俘寧願死在異鄉他國也不願回母國,高下立判。不論是合法或非法進入,移民向來是雙刃劍,補藥或是砒霜端看如何管理與運用,使用得當則 "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的榮景再現,否之可能成社會亂源。王熙鳳曾言 " 大有大的難處 ",大國的光環固然可喜,大國的難處也要概括承受,是當政者要思考的。
附註 :
** 另一說,中共間諜潛伏來台的余則成就是作戰次長吳石。因為大間諜蔡孝乾被捕,供出所有在台特務人員,吳石、朱諶之也在其中,致原先的台灣兵防布署皆大改變,迫使中共暫時放棄攻台。韓戰爆發後,攻台計畫更是一再被延宕至今。應該說暫時放棄攻台是多層次原因導致。【 諜報工作向來是中共強項,早期如「前三傑」指的是打入敵特機關的錢壯飛、李克農、胡底。「後三傑」是指潛伏在胡宗南部的熊向暉、申健、陳忠經。其實在國民政府高層、國民黨中央黨部、國防部、中央銀行、及各大要員貼身機要、秘書都有表現傑出的特工人員。在海外部分則以1980年代的金無怠最廣為人知 ( 80年代安全部處長俞强聲(俞正聲的哥哥)的叛逃,直接導致中國在美國潜伏40餘年最傑出間諜金无怠的被捕 ),2018年的李振成案 ( 使美國在大陸布建的特工與現民全被抓 ),也引起極大關注】。
**一年負債4兆也要拚命蓋 藏在全球兩萬公里高鐵下的「中國震撼」!資源豐富中亞五國 哈薩克想當「陸上新加坡」成最大貨物轉運站!
**俄羅斯將是地球暖化的受益國,永凍土的減少使地下資源探採成為可能,北極冰帽的融唆使北冰洋航道成為可行,美國對全球海洋航道的控制力將大為減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