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閒說【被埋沒的政治家宇文泰】
閒說【被埋沒的政治家宇文泰】
魏晉南北朝是歷史上動亂紛擾的時代,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真是亂哄哄。少數民族的朝廷與廣大漢族民眾仇恨尖銳。但這個時期的存在,就如同一個人成長的青春期階段,很叛逆、躁動,但對民族融合與文化中國的發展極為重要。
宇文泰、一位出身鮮卑族的政治家,在講求" 正朔 "的中國歷史,少數民族 裔地傑出人才,往往被刻意忽視甚至扭曲。宇文泰在治理西魏(北周)時期,也深為民族矛盾問題困擾,回看石勒的種族隔絕政策、符堅的民族大融合政策、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政策皆無法完全解決民族矛盾,似乎所有可行辦法都不通,於是他另闢蹊徑,大膽採取:
1. 打左燈向右轉的模糊政策。要朝廷官員的家族與部屬胡化,改鮮卑姓的政策。如楊堅姓改普六茹、唐始祖李虎姓改大野、瓦崗寨李密家族姓改徒何等。此看似欺負漢人的政策,卻使鮮卑族因此有民族自豪感,也使漢人生出安全感,不能再有民族區別對待,生存發展空間加大。使朝廷上層再無民族仇恨,皆大歡喜。
2. 成立八柱國制度,鞏固國家。對此,鮮卑與漢人解讀不同。鮮卑認為是恢復原始八部落制,是認同鮮卑文化;漢族解讀為,八柱減去皇族托跋元與宇文家族這兩柱,與周禮所載 "天子率六軍制"相同,是認同漢文化,這種騎牆的政策使蝙蝠鳥獸,兩邊皆沾。
3. 組織關隴貴族集團。用通婚方式,以血緣融合打造政治利益集團。看獨孤信鮮卑三女兒分嫁北周(鮮卑)皇帝、李淵的爸爸李陃(漢)、隋朝皇帝楊堅(漢),以利益群體取代民族矛盾。使北周與日後的隋、唐三朝一家親。
4. 創府兵制,使兵農合一。由於漢人多,早期各朝都怕漢人掌握兵權,禁止漢人當兵,但鮮卑人少,兵源又不足以抵抗北齊,只好藉一體當兵培養的革命情感來加強共信,團結互信。如此,才有三年後的"玉璧之戰",韋孝寬得以寡擊眾打敗北齊,改變歷史走向。
俾斯麥嘗言" 國家是時間長河上的一條船"。領航的船長無法預測前程所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只能且行且調整方向,保持航行平穩順利。1500年前宇文泰之作法就合乎此真意。他不論說方法的對與錯,也不求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採用種子共生的方法,把團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綑綁在一起,當種子發芽自行長成一棵大樹,所有個體就自然融合,再也分不清民族隔閡與差異的猜忌。宇文泰治理西魏(北周)之作法,對台灣的藍綠問體,統獨問題之處哩,或應有參考作用。
** 石勒是中國唯一出身奴隸地皇帝。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民間傳說互不聯姻地姓氏 避諱、賜名賜姓、賜家譜: 通天譜
民間傳說互不聯姻地姓氏
相傳司馬遷因逆犯漢武帝,至家族逃散,遂改姓以求生存。因此分別改姓馬、改姓馮、改姓同,彼此相約,後世馮、同、馬一家,同宗不聯姻。陳、堯、胡、車、田,這五個姓氏,在五胡亂華之前,是同一家人,所以後代,不能結婚。洪、江、翁、方、龔、汪,屬宋代六桂宗親,後代也不能通婚。蕭、鍾、葉:相傳五胡亂華時,蕭家三兄弟避禍,老二躲在銅鐘裡改姓鍾、老三躲在樹枝上改姓葉,三姓本一家,故不通婚。韓、何、藍:相傳韓姓祖先逃到河邊躲避秦始皇,並改姓河(何),韓何本一家,故不通婚。後來福建有一何姓旁支過繼姓藍,所以何藍也不通婚 。張廖、張簡、葉李等姓氏都是源自同一祖先,也不能聯姻。
除了這些血緣因素,還有一些是歷史因素,斷了兩姓人家聯姻的緣分;其中最耳熟能詳的,秦檜害死岳飛,血海深仇,所以、岳、秦兩家禁止通婚;潘(仁)美害死楊家將的楊老令公(業),故潘楊不得聯姻;朱溫滅李唐,朱李成仇,到明朝末年,李闖又滅朱明,板回一城,怨恨仍未消;鄭成功殺了施琅家人,鄭、施兩家人的仇恨,久久不能化解;還有,梁祝的愛情悲劇實在太哀怨,為避免被拒重演,梁祝就不結婚吧 !
另外還有是諧音的因素,如 宋、鍾:送終 ;夏、劉:下流 ;殷(陰)、毛:陰毛 ;姜、施:殭屍 ;吳、賴:無賴 ;張(章)、郎:蟑螂 ;閻、王:閻(羅)王 ;包、皮:包皮 ;楊、韋:陽痿 ;花、柳:花柳 ;蕭,張(章):囂張等。
上述的各種說法,現在都只能看作是笑譚。古書上說" 出五服(代)就不認親。"用現在血統比例來說,第六代以前的老租宗血統只存有六十四分之一的微弱,實在不必再糾纏於此。反倒是,民法1059條修改通過以後,子女可以從父姓,也可以從母姓,幾代之後新人若要結婚,根本無法從姓氏分辨血親,困擾更大,非得藉驗DNA來確認了。
避諱、賜名賜姓、賜家譜: 通天譜
【避諱】
避諱制度始於周朝,為避尊者、長者、聖人名諱,造成很多困擾,如玄改黑、元改正、正改端等,造成困擾,一不小心就犯諱而大不敬之罪,而被嚴懲甚至處死。但也有深知為此疾苦的皇帝取消避諱。
漢宣帝劉詢是歷史上唯一為避免因避諱制度給國人帶來無限困擾,決定把自己原名"病已" 改為較少用的詢字。宣布過去有犯諱的也一概不予追究。( 南園遺愛、故劍情深,是劉詢愛糟糠之妻許平君以抵制霍光女兒當皇后之念頭,是很深情地典故。)
【賜姓賜名】唐徐世勣,因軍功,唐太宗賜皇族姓李,稱李世勣,又因世字犯諱,去掉,稱李勣。後來他的孫子因舉兵反武則天,皇族李姓被剝奪,才有"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重拾本姓。
三保太監鄭和,原名馬和,早年因追隨燕王朱棣"靖難",與朝廷在鄭村坝一戰,馬和居功甚大,戰後論賞,因為他是太監,不宜賜姓朱,就以鄭村坝的鄭字賜姓,改稱鄭和。
鄭成功原名鄭森,其父鄭芝龍原為海盜,清軍入關後,鄭芝隆因洪承籌關係投降清朝,而鄭森卻堅持反清復明,投入南明唐王麾下,被賜國姓朱,名成功,以後遂有國姓爺之稱。清朝滅唐王後,鄭成功在大陸沿海已無立足之地,被迫攻打台灣,圍逼荷蘭軍隊投降,收復台灣作為根據地,意外的歷史留大名。
當然也有賜惡名給臣下的皇帝。如雍正即位後,把與他奪嫡競爭最激烈的八弟與九弟改名阿奇那( 狗 )、賽斯黑( 豬 ),其實先辱及父母。
【賜家譜】孔孟顏曾的家譜",四氏統一的"通天譜":
明建文帝頒: 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明崇禎的頒: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清康熙帝御賜: 孔、孟、曾統一字派;清同治帝頒: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1918年,衍聖公孔令貽擬第86代至105代"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經徐世昌大總統頒行。從家譜就可得知,孔令貽是孔德成的爸爸,絲毫不錯。康熙未提顏家,孔夫子的妻子顏氏,孔顏聯姻之故。
附記: 古人強調以孝治國,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入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皇家卻可隨意給臣子換祖宗,臣子還謝主隆恩高興地接受。如此一來,在皇帝眼中,孝的極致就是忠,所謂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只有忠沒有孝,孝擴大到國就是忠,君權高於一切。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ABCD四大糧商掌控世界
你不知道的【ABCD四大糧商掌控世界】農業不可以市場化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都會認為是重要的。但承平時期已久,這句話聽起來反覺得有些老生常談、杞人憂天。糧食不夠就進口買呀,最多是價格問題嘛 ! 和平時期這樣想法勉強能接受,但恐荒或戰爭時期,被管制、買不到怎麼辦。還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泰國、越南等稻米出口國紛紛管制出口,並武裝保護稻田。再看受歐美經濟制裁的蘇俄,農產品貿易被斷絕,國內物價大幅上揚。這都是經驗教訓,還不必說非洲長期缺糧處於飢餓狀態的國家,其人民生活慘狀。
ADM 成立於1902年,B邦吉成立於1818年,C 佳基成立於1865年,D 路易達孚成立於1851年。根據2013年統計資料,這四家公司在全世界糧食上游種植生產佔 70%、中游儲存流通佔 80%。A公司為例,掌有1700艘運糧船、24700節火車皮,滿世界運送糧食。下游銷售佔 80%,交易金額3188億美元。這樣高比例的掌控足以操縱世界糧價,並已橫行 1~200年。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B公司配合大糧商操縱糧食價格,交易增加15%,銷售金額成長66%,獲利增加 277% 。季辛吉曾言" 誰掌握石油就掌握國家,掌握貨幣就掌握世界,掌握糧食就掌握人民 "。誠哉斯言,被掌握者是任意被宰割地羔羊。
他們的具體操作手法就是利誘。與農戶簽約並先免費提供孟山都的種子、肥料、農藥等供農戶實驗生產,生長期間各項資料詳細記載,並額外補助農民每畝一定金額,收成後,以稍高於官方地收購價格收購。若實驗狀況良好,就大面積在附近地區推廣,農民在眼前立刻增加收益的誘惑下,很容易不自覺地以入其彀中被掌握。別以為受傷害的可能只是一些中、小型農業國家,阿根廷、巴西農業就被四大完全掌控,同時進入政界,從政策面操縱。1946年,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成立"貿易促進會"欲擺脫四大,1955年被四大透過選舉罷免;1976裴隆再度當選,欲成立"谷物委員會"擺脫四大,但根本成立不了,此後,阿根廷連兩屆經濟部長來自B公司。所以大型國家一樣受影響。
大陸習近平最近在一次會議中就國內糧食自給自足問題,提出" 以我為主,立足國內、保證生產、適度進口 " ,以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基本可自給。大陸已出現" 益海嘉里" B公司的化身,影響擴大中。解決之道除積極扶持中糧油成為第五家大廠商來對抗,同時擴大種植馬鈴薯,磨成的"麵粉"可以存放15年不會變質,且正嘗試在市面推出馬鈴薯饅頭,期更適合大眾口感。可以藉此推論大陸或許已感受到糧食威脅,激起糧食安全警戒意識。
台灣地小民眾,農民不僅自我意識高漲,又常被鼓勵走精緻化路線、做觀光農場,條件稍不好又動輒休耕,糧食共應早已不能自給自足,還沒有警戒心。忘記農業從種植到產出是有相當時間差的,糧食安全意識早被市場化觀念給消散。台灣食安問題不斷,那些大糧商是四大化身 !?
在市場經濟裡,一般可量化生產的工業產品都可以市場化,國際化,自由化,唯有農產品不可以如此標榜市場化,個體農戶太脆弱,必須要適度保護。前幾年大陸常有農產品被炒作而價格高漲至不合理階段如" 蒜你狠"、 "薑你軍"、 "豆你玩"、糖高宗"...等,從未聽說有電子、機械產品被炒高囤積惜售,就是這個道理。
附記;
ABCD 四大糧食公司勢力龐大。1970年代,尼克森曾希望四大公司配合政府聯手對蘇聯實施經濟制裁,操縱玉米價格,讓共產主義在飢餓中失敗。但此舉危及四大公司的商業利益,悍然拒絕配合,政府無法可要求,只能放棄。
21世紀,震驚全球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並不是如西方所說的是當地民眾自發性的宣洩對政府不滿情緒,以追求自由民主的改革。實則是,ABCD四大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為自身利益,競賭、操控小麥價格,造成數百萬人餓肚子,造成革命。伊斯蘭國ISIS的竄起,與此有密切關係。
裴隆將軍及其私生女出身貧民窟的夫人,夫人藉美麗與歌聲,一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震撼人心,協助丈夫贏得總統選舉,夫人當勞工部長,為勞工爭取福利,極左超越國家能力承擔的福利京畿政策,使阿根廷陷入絕境。裴隆夫人33歲死亡,留下美麗身影。
王莽的道德暴政導致滅亡 , 看市場經濟
【 王莽的道德暴政導致滅亡】看市場經濟
漢朝初期講求黃老之治,施政以無為為核心,與民休息,造就文景之治。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收編儒家。董仲舒則創天人感應與五德終始說,儒家道德禮制開始盛行。西漢末年道德治國,帶來毀滅性的"實驗",惟受傷是札實的。
王莽新朝,本著高標準的道德、理論、制度的自信,以類似革命手段回復周公時代制度為施政努力目標。首先按周禮改官名、改幣制、頒限田令(不能超過一百畝)、禁止商業,收歸國營、嚴懲貪官、解放奴隸360萬、嚴華夷之辨,貶謫匈奴單于與改高句麗為下句麗等諸多措施,就儒家經典言這都是應該要做的。但這些措施,對當時社會卻是大災難。例如,貿然取消奴隸制度,回歸社會的奴隸立刻面對生存吃飯問題,過去再不好還有賣身為奴一途以求生存,現在廢止了,怎麼辦 ? 限田令固然打擊豪門巨室,也關閉了收納奴隸之門。禁止商業,原市井商人的生計怎麼辦 ? 四次幣制改革,幣種繁瑣,新舊幣如何兌換折價,造成食貨俱廢,社會經濟停滯。
他的高道德標準,如曾逼犯失手殺僕人罪的二兒子王獲自殺,樹立無私典範。此一典範的延伸與擴大是,任何反對我新朝正推行的新政就被視為反道德,自然要剷除,遂形成殺伐暴政。在當皇帝前,他的高道德樹立了高形象、高人氣,舉國讚頌;當上皇帝後,他的高道德卻形成暴政之源,舉國反抗,因為他以外力,強行扭曲現行社會已存之自然秩序,造成失序。( 馬英九高舉道德旗幟,在某一程度上和王莽犯同一毛病。像有失敗經驗地證所稅課徵,水電雙漲、軍公教年終獎金與18%改革,就道德面確實可討論空間大,但實務上就是不能一次到位的實施,用切香腸式,逐步漸改或許阻力少些。 )
希特勒與王莽都不是觀念中的"小人、壞人",有理想、狂狷相似點: 1933年,德國以90%的高民意支持率選舉鐵十字勳章的戰鬥英雄 、不近女色又不蓄私產的希特勒為總理,僅僅六年,他也確實交出一張輝煌的施政成績單,經濟高速發展、解決失業問題、興辦教育、高福利社會,廢除一戰的凡爾賽條約、合併奧地利等完成大日耳曼德國統一。這種高道德、高理想類似革命地火炬一經點燃,會層層無止盡加碼,最終對內導致民主變獨裁,對外發動二次大戰,他最終的理想竟把德國帶入災難深淵。
市場經濟要想正常發展一定不能附帶太多道德約束。2010年,美國田納西有一案例: 吉尼家發生火災,打電話請消防隊救火,消防隊問有沒有繳一年75美元的火災保險,吉尼說沒有,但請速來,救完火費用好商量。消防隊拒絕。消防隊同時也接到吉尼鄰居約翰的電話,一查,約翰有交75元火災保險,救火車立刻趕到,救護約翰家,眼睜睜地看著吉尼家被燒為白地。引起極大社會道德爭議。社會上像吉尼這種凡事想白吃白喝,或僥倖沾道德便宜地人太多,同時試想,若救完火再當面討論收費地事,是不是更顯不道德、傷感情,不如事前,藉保險把風險分散,心平氣和從容討論保費。
大陸也有一案例: 大陸面積廣大,消防隊都集中在都市地區與大城鎮,廣大農村幾乎沒有公辦消防隊,而火災60%發生在農村。在東北一鄉鎮,有孫國華出面私辦,承擔消防工作,全鎮每人每年預收消防費一元,商、企稍多,一年預估可收20萬元,扣除相關費用,略有盈餘。費用本委請政府代收,惟一年只收到14萬元,實際略有虧本。後政府停止代收,孫先生必須逐村、逐店簽約預收,收得更少,如此,只能宣布未繳費者恕不救火。果然,一次火災發生,情況與美國案例相似,你能以救火如救人的道德來要求、責罵孫先生嗎 !? 大家若依規定繳費,規模或可越做越大越完善,不繳,只有縮小範圍或停辦。就市場經濟言,若說傷感情,都是附帶道德惹得禍,情理、道德要在法的範圍內來說,否則扼殺市場經濟。相似的例子如私立醫院,生命大如天,更是敏感。
附記: 老子可以說是人類最早保守主義思想地發軔者。"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這兩句話與儒家思想截然相反,今人多受儒家教育思想灌輸,極不易理解。從歷史上只要看一心想恢復周禮所載的道德理想政治制度的王莽,結果是政敗人亡,民怨沸騰。這是老子說法的最好檢驗。
老子說" 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簡單說就是對人,對物,對事都悠著點,不盲目熱情亢奮,且行且珍惜。王莽、希特勒太亢奮,敢為天下先,要以革命手段掃除一切障礙,太急太猛,整個社會失序,所以大失敗。
歷史上兩輔政大臣,伊尹稱阿衡;周公稱太宰,王莾合而為一,被封為宰衡,也是歷史上第一個" 加九錫 "的臣子。西漢前期文景之治,中期武帝與昭宣盛世,後期元帝( 皇后王政君、王昭君 )、成帝( 趙飛燕 、王莽皆為大司馬大將軍 ,散王家田產分給窮人 )、哀帝( 成帝無子,乃有大禮儀之爭 傅、丁太后、董賢亂政、廢堅持儒家政治倫理的王莽大司馬 )、平帝( 王莽復位、廣封劉氏,安漢公 、國丈 )後加稱號宰衡、加九錫,居攝皇帝), 儒子嬰時,舉國勸晉,勸進書487572封( 依據漢書班固 )誠可謂斯人不出奈蒼生何 !? 他的 "篡位" 說 ,與同姓兄弟叔姪篡位或曹丕、司馬炎、趙匡胤等權臣篡位大不同,是被大家拱上來的。白居易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理想或愛國主義者,一旦沾上權力滋味往往會變質。因為理想、愛國這種概念是沒有上限的,會不斷被加碼,當無限上綱,就會狂奔不止,忽略其他或他人權利。例如環保主義者發揮極致,連運用空調都是罪惡;保護動物協會者,吃葷都有罪;愛國主義極致者,自然會斷絕外資,沒收外國人資產,強迫用國貨...等,更遑論嫁娶外籍人士。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荷塘效應,又名荷塘理論
荷塘效應,又名荷塘理論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語出蘇軾〈稼說送張琥〉一文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經濟學中“荷塘效應”的原理:假设第一天,池塘里有一片荷葉,一天后新長出两片,二天後新長出四片,三天後新長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47天,我們也只看到池塘里依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有荷葉,大部分水面還是空的,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第48天荷葉就掩蓋了半個池塘,又過了僅僅一天,荷葉就掩蓋了整個池塘。在47天的“臨界點”之前,信息可能都處于缓慢的滋長期,難以引起人的注意,而一旦到了最後一天,瞬間爆發,其影響力將讓人瞠目结舌。
下半盤效應:國王打算赏赐國際象棋的發明者。發明者说,既然這樣,請您在第一個格里给我一粒米,第二个格翻倍,64格依次翻倍,直至装满棋盤。國王說這還不好辦嗎,赏!剛開始没多少,可是到下半盤,國王突然發現,進入下半盤即使把舉國所有的米給這個人都不够。
複利存款已夠可怕,這種指數成長理論,更是可怕。奈米是一公尺的十億分之一,已進入分子及結構,若以奈米級之為小,經130次的倍數複製增量,整個地球的碳分子將會全數被用盡,地球將毀滅。
再看【竹子哲學】:
多少人熬不過那3公分! 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才僅僅生長了3公分。卻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瘋狂的成長,在這個衝刺期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可以長到了15公尺。其實,我們看不到的是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紮實了根基。就像做人做事一樣,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或是看不到成長就放棄,因為你的付出都是為了紮根。成就人生,需要儲備能量、醞釀成果。只是,有多少人熬不過那三公分?
以前人說"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是指對人方面,上述幾個例子,都是厚積厚發,威力驚人。
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 說貧民窟是什麼 !?
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 說貧民窟是什麼 !?
窮人思維老是在存量裡打轉,怕失去既有的;富人思維是努力開源,怕被既有的存量綁架。貧民窟裡的人當然不是富人,但它們沒有窮人的思維,拚搏的卻是富人的想法。
【 黃金與黃土的寓言】 一塊金子和一塊泥巴相遇。金子不屑的對泥巴說:你看你,灰不溜秋的很難看,你有我閃亮的光芒嗎?你有我高貴嗎?泥巴搖搖頭說:沒有,但我能生出花、生出果、生出草、生出樹木、生出莊稼、長養萬物。金子聽了無言以對。是的,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自己值或有多少錢,而是自身創造了多少價值。
先看一個例子。 上世紀60年代,古巴革命發生大難民逃亡潮,難民多逃往隔海的邁阿密落腳,在那裏搭貧民窟暫時居住。後來古巴統治者卡斯楚要報復美國,決定把一個港口開放,把國內底層的小偷、竊賊、妓女、煙毒犯等社會害蟲都趕到美國去,去製照美國社會困擾。但現在會發現就在貧民窟的基礎上,邁阿密早已是美國著名觀光、退休的國際大都會,卡斯楚的期盼徹底落空。同樣的例子,澳洲一百年前尚且仍是英國囚犯的集聚地,但現在澳洲是一個經濟發達、民生富裕的國家。
除去因天災或戰爭造成的臨時貧民窟,一般貧民窟多是在都市周邊較偏遠地區如北京地區的唐家嶺或是河流、鐵路、公路旁地公有地上,後者在印度這種情況最多,居住條件惡劣。貧民窟裡的人多來自農村或鄉下地區,他們是農村地菁英,單身闖入都市,敢冒險吃苦,蝸居做蟻民,憑藉體力與智力建立灘頭堡,稍俟安定,就呼朋引伴,拖家帶眷再湧入擴大拚搏。本已居住在城裡的人往往看貧民窟是城市之癌,難看的牛皮癬,但對裡面的人來說卻是活力旺盛的成長沃土。
不必刻意提出身貧民窟的巴西總統特例,就是我們自身先人,在闖都市地過程不亦是如此,在大陸有闖關東、走西口,客家人唐山過台彎,就是台灣本身,早年從外縣市闖台北,澎湖人湧入高雄,發跡過程也都一樣。如此說來,貧民窟是動態的,這一波去了下一波會來,並不是一攤淤積的惡水,令人掩鼻。刻意的冷漠與排斥,無助於貧民窟地消失。若能體會並認同此一過程,當再看到貧民窟自然會有不同觀點。( 台灣面積小,基礎設施基本上已完善,城鄉差距沒有大到貧民窟的地步,現代年輕人或許不易感受什麼是貧民窟。)
窮人思維老是在存量裡打轉,怕失去既有的;富人思維是努力開源,怕被既有的存貨綁架。貧民窟裡的人當然不是富人,但它們沒有窮人的思維,拚搏的卻是富人的想法。能不為他們拚搏的精神說一個讚 !?
*石勒是中國唯一出身奴隸地皇帝。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
(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從今天角度回看當時歷史,簡直是一場鬧劇,但它就發生了。造成此鬧劇的人也都是當時的菁英份子,其中必是各種條件、原因風雲際會地湊再一起拱出來的。
1917年5月,大總統黎元洪與國務院總理段祺瑞針對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發生府院之爭。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張對德宣戰,而國會多數議員反對宣戰。黎元洪立場傾向於國會。5月23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 (依據約法,黎並無權免段總理之職 )。段離京赴天津,聲明該總統令沒有他的副署,依法無效,並策動各省督軍宣布獨立,史稱「督軍團叛變」,全國形勢危急。
黎元洪乃電召督軍團首領長江巡閱使張勛入京調停。段祺瑞也欲利用張勳壓迫黎元洪,支持張勳入京。( 類似東漢末年,何進搞不定宦官,聽袁紹建議,引董卓西涼兵進京,尾大不掉。 ) 張勳以解散國會為調停條件。時任內閣總理的伍廷芳拒絕簽署解散國會之令而辭職。江朝宗被黎元洪任命為代理國務總理,簽署解散國會之令,隨後卸任。6月,張勳率辮子軍五千人北上,駐天津,威脅北京,6月14日入京。只是,張勳與北洋軍閥關係並不深,只做過袁世凱部屬,權位不高,望也不重,何敢貿然辦復辟之事 !?
歸納原因:
1. 府院之爭,段祺瑞憤而辭職赴天津,中樞混亂。
2. 立憲派如康有為、革命黨如章太炎等反共和,成為反對派支持復辟。(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下聯: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橫批四個字,旁觀者清。)
3. 有外國武力支持,如日本田中義一。
4. 獲有大軍閥段祺瑞、馮國章、陸榮廷等口頭支持。
5. 有前清遺老,各地督軍書面簽名支持的黃凌絹,加上自己也有三萬精兵武力。
6. 因軍閥橫行混戰,對百姓狂征暴斂,稅負遠超國帝制時代,部分民意也支持恢復帝制。ˋ
為何僅12天就虎頭蛇尾,樹倒猢猻散 :
1. 張勳推動復辟後,僅封"退位"大總統黎元洪為一等公 (袁世凱洪憲尚封黎為武義親王 )。復辟本已與黎元洪本意等差距太大,且又只獲封小官 ,黎憤而辭職,讓位馮國璋,並復請段琪瑞回任總理。
2. 段祺瑞原只欲借張勳逼黎,現既回任總理,遂在天津馬廠組織討逆軍討伐張勛,馮國璋晉位大總統自然也反張勛,陸榮廷遠在廣西本就為觀望,何來支持!?
3. 日本也本只為敷衍,謂支持是田中義一個人行為。
4. 各省督軍簽名的黃凌絹,被見風使舵者偷走,死無對證。
5.真正支持的 前清遺老、立憲派等人,無錢又無勢,民意更是鬆散,沒有具體團體。
故討逆軍圍住張勳住宅,在民眾圍觀下,亂槍打鳥放了5千發子彈恫嚇,欽定的黃龍旗製作尚不及 ,就宣布復辟失敗,張勳逃往荷蘭使館避難,寫" 翻雲覆雨、出予俄頃。人心如此,安勘浩嘆",責罵背信人士。 惟段祺瑞隨即發布赦令,不追究張勳責任,反通緝康有為、沈增植要為事件負責。張勳晚年在天津做寓公,努力生孩子,成績不錯,70遂病死。歷史逆流的浪花一去了無痕。
北洋時期在教科書上被描述成顢頇、迂腐、貪權戀勢等的一群,似乎一無是處。其實不然,如段祺瑞之人品與能力至今少有勘比者;徐樹錚奔襲烏蘭巴托(庫倫),鞏固外蒙主權;謀以戰勝國姿態派出第一流外交團隊出使巴黎和會,惜受阻於國內憤青之愛國運動,簽約不成又被冠為賣國賊,嗚呼哀哉! !
民國元年~十六年 ( 1912~1928 ),是民國近代史最紛亂的一部分。1912~1916袁世凱當政,死於洪憲;1916~1920皖系段祺瑞執政,府院之爭,1917張勳復辟;1920~1924曹錕、吳佩孚直系執政;1924~1928奉系張作霖執政。1928東北易幟,北伐成功,亂局稍止。細心觀察,發現規律恰巧都是四年一變,一目了然。
x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大都市的體驗生活
大都市的體驗生活
什麼是大城市 ? 什麼是城鄉差距 ? 人口聚居未必是大城市,可能是貧民窟。大城市是資源配置優異、軟硬體生活機能便捷、足以腦激盪的各色人物齊聚、容納新奇多樣化、激發無限活力與機會。上述大城市機能欠缺越多的,差距就越大。大城市居民較小城市或鄉下居民還有一項優勢是"見識廣,舉凡奢華、權威、陣勢、場面...都含在內。一個鄉下大學生可能學問不錯,但見識可能不如一位大城市中學生,到某些時候、在某些場合就會畏畏縮縮,四眼茫然。台灣彈丸之地尚有南北、東西的城鄉差距,想想若是一個大型國家差距會如何 !?
過去說勞動力創造財富,但限於農耕時代,"鋤禾日當午...."就是好例子。勞力在工業化已被弱化,講求知識經濟、財務運作為主,現在信息化、智能化的經濟發展,已由實用經濟提升為"體驗經濟",資源聚集、精密分工才能創造財富。體驗經濟如愛旅行閒逛、崇尚名牌 、虛擬成就、品嘗美食等。看很多年輕人省吃儉用,拚搏半年就為了一個名牌包、I PHONE等的體驗 ,看似虛華不實。
沒錯,但不論喜歡與否這已成為社會趨勢,要抗拒,就要有安守清貧,離群索居的心理準備;要追求所謂成功,請來大城市承受壞空氣、車巨堵、物價昂...代價,換取接觸前衛文創思想與體驗經濟氛圍、味道或說是"范兒"。
天賦在大城市容易發揮,天才在大城市容易被發現。鄉下的"天才"受限於孤立、無識的生活,天賦往往被埋沒。一位繪畫、聲樂的天才,因為沒有機會參觀、聆聽高水準的展覽與演出,沒有機會與大師對話,缺少自我發現或被發現的機會。他早九晚五、三班輪轉的生活模式,若換成畫筆或麥克風,將是一位璀璨的巨星,可惜,因而埋了。城市規模會越來越大,日本東京灣地區,人口約佔日本50%、GDP75%。大陸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環珠江區,未來人口可能出現億級大都市。
看體驗經濟的稀缺需求: 有一部電影,"從北京到西雅圖"描述一位女孩,先是被人包養,錦衣玉食。後碰到一個窮小子,只能每天跑幾里的為她買燒餅油條,結過女孩愛上窮小子。試想,若女孩先遇到的也是一位窮小子,那這位窮小子還有戲嗎 !? 下一個肯定是富二代機會大。雖仍不脫"潘驢鄧小閑",但運用之妙已變了。也引申出一個男女愛情段子:
若他情竇初開,妳就寬以解帶;若他閱人無數,妳就灶台爐邊。若她涉世未深,你就與她經歷繁華;若她歷經滄桑;你就與她旋轉木馬。結論: 手到擒來。
附記:
熟悉水滸傳的人會發現,後期要想被招安的宋江,出門愛帶黑旋風李逵做打手保鑣,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做消息情報傳遞工作,另外還要帶了解燈紅酒綠、茶肆飯館的市井之徒燕青與出身皇家的柴進隨行,為什麼 !?見識呀 ! 宋江要透過李師師與皇帝談招安條件,幾個粗魯漢子根本不行,只有靠柴進才能與李師師對話。宋江截獲蔡京寫給其子蔡九知府的信,專人刻制蔡京圖章,模擬其書法,形式上可謂天衣無縫,請戴宗傳遞,不幸隨即被識破。這幫人從未見識過宰相府,不了解府邸書信運作,如何用印,也疏忽父對子寫信怎麼會概署全名的印章而不避諱。這就是見識不足惹禍。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全社會系統的創新】 從貨櫃運輸到互聯網
【全社會系統的創新】 從貨櫃運輸到互聯網
貨櫃運輸在現代人看起來早已司空見慣,沒覺得有時麼特殊,其實,仔細研究起來,貨櫃運輸帶給人類社會的衝擊不下於工業革命,雖已歷經50餘年,其作用持續發酵中。看起來技術含量不高的貨櫃,卻給社會帶來系統化的創新。
1956年4月26日,第一艘載有機個貨櫃雜混著散裝貨物的理想號貨櫃運輸船,在貨櫃之父麥克.萊恩一聲令下啟航,很不幸,以賠錢結束。原因是整個社會配合貨櫃運輸的機制還沒有配套建設起來,如港口設施、道路、車輛、橋梁等等,另相關作業人員的觀念與訓練也跟不上所導致,未能發揮貨櫃運輸的預期效益。直到1967年越戰,美國要運送大量軍經物質到東南亞,軍方遂大量使用貨櫃運輸,喊出一個貨櫃箱裝一種貨物、一個目的地、一個收件人,貨櫃運輸的量大、裝卸便捷,品項分明等的效益充分發揮,開使營利,也引起航運界關注與跟進。
看看貨櫃運輸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創新與衝擊,遠超出初始階段的想像 :
1. 一艘貨櫃船運輸量的倍增,除大規模硬件配套設施的規畫與興建,首先衝擊到的是碼頭工人與水手。由開始的誓死抗爭與抵制,到後來因增量帶來的效益分享,矛盾逐漸化解,並接受機械操作訓練積極配合。惟水手到每一轉運港的休閒時間被剝奪,一艘一萬個貨櫃裝載的貨櫃船,裝卸再啟航的時間可能不超過一天,立即駛向下一個港口。
2. 由工廠直接裝箱上船送達目的地,物品損耗與裝卸次數大量減少,節省大量運輸的資金與時間成本,收益大幅增加。港口所在地皆發達,如新加坡彈丸之地,就是抓住貨櫃運輸浪潮,把原本只是漁港與軍港,提升改造成全球貨櫃轉運中心,裝轉量一度世界第一。現全球十大裝轉港口,有七個在中國,遙遙領先。
3. 全球製造業生產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無須大量庫存,JUST IN TIME模式興起,最成功的是豐田汽車,減少資金積壓,成本降低;資金周轉率倍增,收益增加。計畫經濟失敗原因之一就是數以年計的大量庫存,資金流動僵化。
4. 運量尤其是大宗物資的運輸,進一步提升世界全球化分工,分工產生效能。全球化分工、全球化生產、全球化消費。貨櫃裡裝的物品大多是半成品,船隻就如同廠區的叉動車,滿場區裝卸運送。假如一條一百個人的生產線,一天可生產100部汽車,但分散開來,一個人一天不可能生產一部汽車。
5. 全球化的政治與經濟格局深度改變。最明顯的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加入全球分工生產鏈,30餘年的努力,經濟分工日益深化,現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政治影響力與軍事地位也隨著經濟力地擴張,步步提高,且前景持續看好。
6. 什麼是科技,科技就是人體器官的延伸,如汽車是腳的延伸、電視是眼的延伸,電話是耳的延伸,現代科技產品日益多元,一個產品往往超出單一器官的延伸,影響力也就更大。現在最夯的物聯網,簡單地可以說是物流與互聯網的結合。這將是另一個全社會系統化的創新,從已熟悉的網購、網上支付等,已見其威力,對傳統零售業、銀行...都皆帶來未可知的衝擊。
一部傳真機沒有用,一定要有對接的可以互傳才發揮功效。若跟一百部、一千部、甚至更多對接,其傳輸功效是呈幾何倍數的成長。接點越多功能越大。互(物)聯網恰恰是接點無數,威力將超乎想像。互(物)聯網將再次改變世界,很多過去大組織恐將消逝,打破壟斷,想想GOOGLE、FACEBOOK等組織型態,產品免費提供,然獲利狀況可觀。是如何運作的?門檻提的如此高,新競爭者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准入,顛覆過去將本求利的觀念。當然社會也要付出一些代價,如隱私權、智慧財產權等都將備受衝擊並消逝。
全社會系統化的創新,從觀念到商業化運轉獲利,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觀念磨合與軟硬件設施的配套建設,首創者往往是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然後再冠以XX之父的封號被供起來。上述的貨櫃之父是破產而亡。因為巨型貨櫃輪地建造資金龐大,金融巨鱷對成敗有極大影響力。熟知的阿里巴巴,並不是這行的首創者。早先有一個以聖母峰高度命名的" 8848" 網路企業主 王駿濤先生,就是起步太快、太早,致在磨合期尚未熟前就出師未捷,馬雲恰好站在風口浪尖上,所以成功了。惟能引領風騷多少年,端看眼光、努力與運氣。互聯網已歷20年發展,威力正開始狂飆中。
( 其實不只經濟革新如此,政治革命亦如是。看歷史上首先當鋤頭派起義革命的,最終都是以失敗亡命告終,如陳勝吳廣,反倒是後起的鎌刀派,享受成功果實。原因也是時間差形成的氛圍與觀念之成大勢的配合。)
附記 :
南韓韓進海運於2016 8月31日宣佈破產,使得66艘船、總值145億美元的貨物只能在海上漂流。面臨虧損瀕臨倒閉的不只韓進,全球船運業能夠度過這次的風暴嗎?搖撼船運業的力量有二
其一,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衰弱;經濟成長不振、貿易自由化受阻、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將生產移往當地市場,全都與此有關。中國加入全球分工生產鏈日益深化,大陸鐵路運輸快捷開往中亞與歐洲的路線越來越多,時間成本節省2/3以上,運費也低廉,重創海運業,在可預見將來影響會持續擴大。新加坡將不再燦爛。
其二,2011年的貨輪訂單熱潮後,全球貨運船隊規模增加;運能過剩重創運輸費用,例如,從上海運送一口貨櫃至歐洲,現在的費用只要2014年的一半。隱藏的原因一是建造新船成本巨大,一艘船從使用到淘汰可能貸款尚未還清,金融巨鱷對成敗有極大影響力。
音樂的嚮宴【從琵琶行體會中國音樂與文學】
音樂的嚮宴【從琵琶行體會中國音樂與文學】
現代國人只熟悉洋人豆芽菜的樂譜表達,恐很難想像宮、商、角、徵、羽的中國傳統的五音階,與文學作品,同樣能衍譯、彈奏出優美的音樂。試讀琵琶行的一段:
"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一大段通過描寫琵琶女彈奏樂曲,揭示她的內心世界。白居易盛情相邀,女子再奏琵琶。她先撥絃試音,未成曲調,卻已讓人感到無限幽情。接著白居易描寫琵琶女彈奏《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的過程,絃聲低迴,似要借曲訴說,並把平生的不如意心事抒發出來。
白居易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大眾孰悉的聲音來相托比擬,把聽的音樂藝術,以文字的音韻藝術,透過文學藝術的筆法準確生動來表達。音樂在輕攏慢撚抹復挑的指法描述中,輕快流瀉出。低音的粗絃有如急風暴雨;高音的細絃宛似悄悄私語。高亢、低沉之音交織一片,有如大小珠子跌落盤上一樣叮咚,清脆悅耳。往後的曲聲,忽如婉轉輕柔的花下鶯鳴,忽如幽咽苦澀的堅冰流水。曲聲漸止,沉寂之際卻又竟是無聲勝有聲,突破了視、聽、嗅、味、觸地範疇界線。驀地,曲聲再揚,有如銀瓶迸裂,水漿迸瀉,又如刀槍齊鳴的震撼人心,樂曲就在這高潮中戛然而止。這時整個江面悄無言、秋月白,然餘音縷縷,蕩氣迴腸,所有人都陷於止寂、掩泣。
這曲音樂反映了琵琶女的心情起伏,但又何嘗不是白居易怨嘆自身仕宦之途坎坷的心情寫照。孔子說" 詩可以興、觀、群、怨"。琵琶行就是最好的闡述說明。
歌德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不太理解。“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不通,說是凝固的藝術,尚能理解。中國從雄偉壯麗的宮殿到靜穆肅然的佛寺、從精巧華麗之豪宅到曲徑通幽之園林,如得力於鬼斧神工 惜多為木造,再加兵火焚毀,傳世不多。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上海外灘建築群 (應視為國恥 ) 有30%出自國人之手;台灣則官方府、院的主體建築,都是日人佔領時期構造。對民眾言,住始終是大問題。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至今迴響。
介紹兩個指數型成長理論: 荷塘效應、下半盤效應、竹子哲學
介紹兩個指數型成長理論:
經濟學中“荷塘效應”:假設第一天,池塘里有一片荷葉,一天后新長出两片,二天後新長出四片,三天後新長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47天,我們也只看到池塘里依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有荷葉,大部分水面還是空的,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第48天荷葉就掩蓋了半個池塘,又過了僅僅一天,荷葉就掩蓋了整個池塘。在47天的“臨界點”之前,信息可能都處于缓慢的滋長期,難以引起人的注意,而一旦到了最後一天,瞬間爆發,其影響力將讓人瞠目结舌。
下半盤效應:一位國王打算賞赐國際象棋的發明者。發明者說,既然這樣,請您在第一個格裡给我一粒米,第二個格翻倍,64格依次翻倍,直至装满棋盤。國王說這還不好辦嗎,賞!剛開始没多少,可是到下半盤,國王突然發現,進入下半盤即使把她所有的米給這個人都不够。
複利存款已夠可怕,這種指數成長,更是可怕。
再看【竹子哲學】::
多少人熬不過那3公分!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才僅僅生長了3公分。卻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瘋狂的成長,在這個衝刺期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可以長到了15公尺。
其實,我們看不到的是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紮實了根基。就像做人做事一樣,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或是看不到成長就放棄,因為你的付出都是為了紮根。成就人生,需要儲備能量、醞釀成果。只是,有多少人熬不過那三公分?
以前人說"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是指對人方面。上述幾個例子是物,都是厚積厚發,威力驚人。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武侯祠有一副膾炙人口的名聯: "能攻心,即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後人治蜀要三思。" (清人趙藩撰题)
武侯治蜀尚嚴尚法,法正不服,武侯說:“當年劉璋治蜀的時候,暗弱庸碌,使得巴蜀的百姓日益驕縱狂放,民風刁蠻,视法律條文如同兒戲;面對這樣的人民如果還一味縱容,無疑只會使他們更加顽劣,于國事無補。所以我偏偏要加重刑罰,以圖扭轉蜀中長期不治的混亂局面”。一番話說得法正心服口服,從此下属再無異議。幾年之后,蜀中果然民風大變,人人變得務實勤奮、遵守法紀國家漸入正軌。
由此可見,在對待具體的問题上,一定要審時度勢具體分析,一味地“以人為本、與人為善”,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狀態,相反往往可能懷會因為對下屬的姑息遷就而誤了大事。而諸葛亮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採取的嚴厲措施無疑是很為後人稱道的。後來趙籓給孔明先生题了這一副對聯,至今懸掛在成都的武侯祠裡,無疑是對諸葛亮治蜀之是非功過,做了相當中肯的評價。
用這幅對聯對應來看台灣今日,頗有參考價值。蔣經國時代,民心、民風如何不需在此贅述,但隨後的27年,三位或聲望、資歷,或出身、僥倖、或政治潔癖等,皆有偏狹與不足,致在施政上或重視短期,或以福利邀買人心、或鄉愿以求祥和....,現況是,在官"“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得過且過;在民則驕縱狂放,民風刁蠻,视法律條文如同兒戲,與劉璋治蜀時期何異!? 整個社會在務虛,統獨、省籍、放大檢驗、為反對而反對....,太多太多口水、噴糞、互嗆,結果是一事無成,服貿、核四是最好例子,大巨蛋也前途堪憂。
三位惠帝與四位後主
中國歷史上三位悲苦的惠帝
劉盈、司馬衷和朱允炆,其諡號都帶個“惠”字,惠即有“仁慈、柔順”的意味。這三位以温良冠名的帝王,都是朝代的第二任帝王,其人生的軌跡有着很多相似處。
【漢惠帝】劉邦駕崩,劉盈于前195年繼承皇位。優柔寡斷、軟弱無能的劉盈,總受制於生母吕太后。呂雉因過往長期壓抑而来的自私、虚偽而造就的冷酷凶煞暴露无遗。彘殺戚夫人、毒死劉如意,仁厚胆小的劉盈,見人彘狀大哭,因驚嚇而一病難起,放言這不是人做的事,聲稱终不能治天下。從此日夜飲酒作樂,不問政事。當了七年有名無實的皇帝,劉盈于前188年病逝于未央宫,年僅24歲。
【晋惠帝】司馬衷于290年登上皇位,先帝的皇后杨芷為皇太后,立贾南風为皇后。贾南風先逼死楊太后,自己又荒淫無度,長期與太醫、小吏私通,但她只為晋惠帝生了四位公主,為了達到長期有效地控制朝政的目的,她就“詐有身,内搞物為產具”,暗地里把妹夫的兒子收養起来,并密谋讓養子取代非己生的太子司馬橘,釀八王之亂。戰亂中晋惠帝僥倖撿了一條命,身中三箭未死。昏庸的司馬衷,在瘟疫、饑荒和兵災盛行,百姓因缺乏口糧而大量餓死的情况下,疑惑地留下千古一問:“何不食肉糜?”于306年食毒餅而崩。一個懦弱糊塗的昏君,配個陰冷狡黠的妻子,權力的誘惑,自然釀成一齣悲劇。
【明惠帝】1398年朱允炆繼位后,用齊泰、黃子澄計進行削藩。燕王,他的叔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朱棣打着清君側的旗號,组織“靖難軍”,經過三年戰争,面對朱允炆一直信賴有加,委以兵權的李景隆這個庸人,居然在關鍵時刻投降了。要不是李景隆開城投降,朱棣或也難破金陵。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奪取帝位。
至于明惠帝是被燒燒死,還是失踪、出亡海外,存在争議。永樂年間,朱棣當皇帝后,派胡瀅私下里訪遍江南,一去就是十年,回來后朱棣召他進宮密談,一談幾個小時不歇。大概胡瀅確實見到了出亡后的朱允炆。朱允炆敗后心灰意冷,再無意于江山社稷。胡瀅將這個意思轉達給朱棣后,朱棣"至是疑始釋"。另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據說其中一各原因也就是尋找惠帝。
【 四位後主】劉後主劉禪:
鐘會、鄧艾滅蜀,後主劉禪降押至洛陽。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咧著嘴看得挺帶勁,就像在他自己的宮里一樣。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成語" 樂不知蜀 "誕生。蜀漢存在只有43年,劉禪在位41年。
陳後主叔寶:
叔寶在宣帝靈柩前大哭準備即位。其弟叔陵趁 機用磨好的刀砍擊叔寶,擊中頸部,但沒有造成致命傷害,叔寶在左右的護衛下逃出,派大將蕭摩訶討伐叔陵。最後叔陵被殺,叔寶即皇帝位。陳叔寶是一個好飲,文采風流 的皇帝,奏伎縱酒,作詩不輟,尤寵張麗華。隋文帝開皇八年三月伐後蜀,"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陳叔寶與愛妃張麗華、孔貴嬪避入井中,後被俘,陳朝滅亡。長達四百多年的南北朝時代結束,中國進入大一統的隋朝。
有詩《玉樹後庭花》傳世: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北齊後主高緯:
高緯當皇帝過程與叔寶相似,險些被其弟高儼推翻.。自稱北齊“無愁天子"高緯的荒唐故事 。看李商隱詩說明一切:一笑相倾國便亡。何勞荆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横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巧笑知堪敵萬幾,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小憐是大大有名的美女馮小憐,因此留下了" 玉體橫陳" 這一香豔成語。
南唐後主李煜 : 故事多耳熟能詳,不贅述。
末代帝王大都是高级文化人才,高緯、陳後主叔寶都是自己會作曲的音樂家,南唐李煜是千古詞人,北宋徽宗是書法大家、國畫聖手,這些人天資绝顶,就是不會治國。前三位,因能善體"勝主"的歡心而得以善終。唯李後主的小周后太過標緻,致李煜遇被趙光義鴆殺。可惜,此後 ,再無後主,歷史也 少了些色彩。
這些後主有一共通毛病,因不自信而易受讒言。高緯聽讒,就誅殺了大將軍斛律光。斛律光一族自其父斛律金起就賣命高氏。“刺勒川,陰山下,天似穹窟,茫盖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这首千古名曲就是斛律金在高歡在玉壁之战大败于周军之后为安慰高欢用鲜卑语唱出,聽得高歡當時涕泪横流。高緯的寵臣穆提婆和祖珽谗言:" 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說斛律光有謀反之心,用弓弦套在斛律光脖子上,勒死了一代名将。齊國的敵國周國周武帝聽說斛律光死了,齊國自毁長城,高興得全國大赦。 (與劉宋殺檀道濟,北魏狂歡;李煜殺林仁肇,趙匡胤暗喜,崇禎殺袁崇煥,皇太極狂歡一樣,皆是自毀長城。)
吳的最後一位皇帝孫皓,同樣被晉滅,但說到後主,很少會把她列入。一來,他沒有諡號,二來,他較上述四位強悍的多。看,孫皓到達洛陽後,得到了晉武帝較為優厚的待遇。晉武帝大會群臣時,召孫皓進見,孫皓上前叩首請罪,晉武帝對孫皓說:「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孫皓回應道:「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賈充故意刁難他說:「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麵皮,此何等刑也﹖」孫皓回答說:「人臣有弒其君及姦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以諷刺賈充之不軌,毫不畏縮。
世說新語排調第五則: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桮酒,令汝壽萬春。帝悔之。孫皓亡國,雖為歸命侯,然並非搖尾乞憐之輩,舆司馬炎君臣應對間,時時保有帝王的矜持。不假辭色。歷史固以成敗論英雄,使兩人易地而處,司馬炎恐非敵手。爾汝稱人是十分沒教養的,而司馬炎自取其辱,亢龍有悔,洵然也!
附記; 上妝是帝王將相,下妝是販夫走卒;戲外不想戲裡事,千里悲歡由他去;人生如戲不如戲,且舞春風共從容。
教育部微調課本鋼領,有感<中國> 一詞之概念
教育部微調課本鋼領,有感<中國> 一詞之概念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民勞>,謂"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漢書地理志謂"昔周公營雒邑,以為在土中。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師。"故周天子分封各諸侯國於東西南北四方(土),京師雒邑居天下之中,故曰中國(土)。到東周時,東戎,西夷,南蠻,北狄漸次興起,中國(土)之範籌為區分華夏與夷狄,稱呼的區域擴大至華夏各諸侯國。
從上述得知,衡量華夏與夷狄之別,不是以地域而是以文化為要素。只要認同華夏文化,奉行周禮的都是華夏中土;反之,不認同華夏文化,不論位在何處皆是夷狄。故中國一詞傳統上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區域,國界概念,數千年來,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名號。數次的大一統融合,到清朝時,各民族融合成中華民族之過程已基本完成,中國一詞的含義與區域也因而大大拓展並趨於固定。清朝,自鴉片戰爭後,在外交上自稱為中國與西方往來,但其國號仍是 "大清"。 辛亥革命成功後,才正式以中華民國為國名,簡稱中國,昭告世界,普獲各國承認,現今中國既是文化概念也是主權疆域國名。1949年後,政治上雖分裂為兩岸,但中國的內含與區域並未改變,只是各分治一部分。
既然是文化認同,漢族因盤子大、文明發展早且高於周遭地區,因此,例如五胡亂華時期長達三百餘年,這些以武力取勝於一時的少數民族,都因有意地如各式漢化運動,或無意的生活認同,界線消弭於無形,血緣因婚姻也早已融合。當然,漢族也從少數民族與外來文明吸取養分,內化為己有。故"五胡亂華"一詞是汙名化了。
天空展現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廣闊無比;高山不攘細土故成其高壯雄偉;大海不擇細流,不論清濁,故成其浩瀚無涯。應如是看。至於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是從過往主權說起,再則,看我們使用的語言、文字、習俗、祖先堂號....,哪一不是緣自內陸漢文化!? 所以,除了別有政治意圖,否則說台灣不是歷史傳承至今地文化、主權中國的一部分,邏輯上不通。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人口問題迷思 不再害怕人口爆炸
人口問題迷思 不再害怕人口爆炸
不必探討馬爾薩斯的人口增長理論,只看近年政府對人口政策的宣導標語,就能發現今昔已有巨大地改變。從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恰恰好。到兩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多。現在則根本不提孩子數量問題,只要生育就有補助,效果是零,再怎麼補助,嬰兒出生率持續下降。不只是台灣,少子化,老齡化,人口負成長已成為舉世現在的人口問題顯學。造成人口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
1. 醫學進步,環境改善,嬰兒死亡率地大幅降低。父母對嬰兒存活的不確定性憂慮降底,自然會少生而優化撫養。如,阿富汗夭折率是15%,致每一婦女生子數是七個,同樣貧窮的尼泊爾夭折率是5%,生子數降為2.5。整體出生率大為降低。
2. 經濟富裕,引發家庭對其他更多的奢侈消費慾望與時間關注,如此就越感覺消費不起。孩子在現代社會成長期,恰巧是家庭資源最大的消費者,不敢多生呀。
3. 婦女解放,不再依附男人生活,追求自我實現,不願意耗損青春於奶粉尿布中。不只是女人,男人也同樣追求自我實現,"頂客族"就是因為這原因才日益普及。
4. 城市化的發展,使財富的增量巨幅增加。大量人口的聚居不是城市化,可能是貧民窟。城市化的特點是資源配置效益優化,精細的分工系統,提振生產效率,進而吸引人口湧入。生活方式與生活型態改變,一枝未經培養的草未必能帶來一點露。
根據近幾百年大國崛起的歷史發展,取代前一個的,人口體量這一項一定是大取代小。如英國取代丹麥、荷蘭;美國取代英國。其他如德國、日本在與美國爭雄期間,誠可謂"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 他們不是輸在技術,是輸在人口、國土、資源...綜合體量不夠大,抗被打擊的承受力與空間不足。互聯網時代,各國科技取得、發展的差距縮小,擁有適宜體量的人口,意謂可分工地層次越深越廣,生產力的發揮也越大。未來人口增加不再是隱患而是隱憂,憂它不增。
附記: 全球人口在1804年達到10億,用了123年至1927年增加至20億,再用20年左右增加至30億( 此時二戰後的嬰兒潮現象發生BABYBOOM,人口暴增),此後都約是以每十年增加10億人口量快數成長,人口爆炸之隱憂甚囂塵上,成為心頭隱憂,但60億~~70異地增速又放緩為20年,照說,人口基數越大,增長速度應越快,但現增長速度持續放緩,且嬰兒潮時期人口開始進入死亡高峰期,全球生育率又持續降低,百億的人口爆炸恐懼,應該不會發生。
* 一夫一妻制是人類人口快速成長的一種主因。理論上若糧食供應無虞,生理上可以一年生一個,因諸多的社會性原因才有所節制。看群居群交的一些動物種群,雌性常被最雄壯得一隻獨霸,且雄性為使自己基因留傳,又常會殺死不屬於自己血緣的幼崽,所以群體數量的增加速度不如想像。動物類也有一夫一妻制獨居的,但又因此而自我保護力量大為減弱,易遭他物種屠殺傷害而減少數量。人類的一夫一妻制優於動物的一夫一妻在於我們能協作防衛,減少外來侵害。
* 二態性 : 動物界有很多雄性的體態遠大於雌性,甚至數倍。原因就是群居群交所致。總是最大最強有力的雄性基因得以繁衍,於是數十百代後,雄性的體態就會越來越大,稱二態性大。若雌雄兩種体態差異小,如人類,就是二態性小。男人一般來說體態較女性稍大,似乎也間接證明人類早年的母系社會也曾是類似群居群交的生活型態,只是時間短。
李後主後宮之情事。大小周后皆國色,多情未必真無情。
李後主後宮之情事。大小周后皆國色,多情未必真無情。
李煜很有資格嘆" 悔生於帝王家",接個爛攤子,面對崛起的大宋,只能" 風花雪月中逃避生死,在醉生夢死中樂以忘憂 ",治國毫無作為。留給後世除精湛的感傷詩詞外,就只有與大小周后的情事,供人詠懷。
19歲的大周后,嫁給18歲的李煜。史載大周后 : 通史書、善歌舞、通音律、攻琵琶、曉棋藝。補全霓裳羽衣曲,引領南唐仕女髮型時尚,人皆效之。從此看來,大周后至少是位善解人意的好情人、能吟詩對唱的好紅顏知己,卻不是稱職皇后。若非李煜性好漁色,或許因才高而崖岸自清,致"香衾風流 "稍遜,但恐做夢亦未想到,當年只有 5 歲的小妹妹,會趁隙,在10年後取代姊姊。史載當大周后在李煜御床上看見小周后後,至死不轉面正視李煜,以示絕決,29歲死。李煜對大周后,愛情中恐夾有一份敬,一分畏。
小周后的才藝史載不詳,只曰姊妹皆國色。與李煜的情,從這首偷情寫實詩: "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畏人顫,奴為出來難,叫郎恣意憐 ",說明了一切。 或可說妹妹恐較姊姊尤解風情,婉約依人。因年幼,身骨撐不起嫁衣,四年後,也是19歲才補辦婚禮,只是下場較姊姊悽慘些。史載" 南唐滅,李煜等被俘至開封,小周后多次被叫入宮中,每次皆停留數日始得出宮。後留傳有" 熙陵(趙匡胤)幸小周后圖", 可說明恐確有其事。每返回,必大哭並痛罵李煜,招宋不滿。致李煜被趙光義鴆死。李煜對小周后,愛情中只有憐愛不夾敬畏。
看英國黛安娜,20歲嫁查爾斯王子,雖是庶民心目中的好王妃,卻婚姻不美滿,感情也不睦,先夫婿緋聞,自身飽受小報困擾,35歲離婚,36歲車禍死。兩者隱約有些許雷同 ,說明情之擾人,不分中外,只不知是否都有" 悔入皇家為后妃,只見風雨起有情 ? "
金庸小說裡的段王爺,王妃堂上高坐,外有秦紅棉、甘寶寶、刀白鳳、阮星竹...,情婦一堆,皆為他生一漂亮子女。眾情人見面分外眼紅,生死相拼,但一見段王爺,立刻柔情似水,願為他生為他死。段王爺何以能如此 ? 只能說是 多情未必真無情,他對任何一位紅顏,至少當下是全心全意的,遂虜獲眾芳心。段王爺的命與情商指數遠高於李煜。
李煜在金陵被攻破前曾言城破之日將引火自焚,不做亡國奴。趙匡胤聞之曰" 此措大兒ˇ語耳,徒有其口,必無其志。渠能如是,孫皓、叔寶不為降虜矣 !" 李煜死於: 1. 文字賈禍。寫了許多懷念故國的詩詞,尤其是虞美人一首最廣為流傳,宋認為對其有不殺、封違命侯之恩,不感恩尚口出怨言,擾亂民心。
2. 小周后惹禍。被俘後,小周后多次被叫入宮中,每次皆停留數日始得出宮。現留傳有" 熙陵(趙匡胤)幸小周后圖" 可說明恐確有其事。每返回,必大哭並痛罵李煜,招宋不滿。被趙光義鴆死。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海盜" 是怎麼煉成的
"海盜" 是怎麼煉成的
說起海盜,腦海裡立刻呈現海盜那令人望而懼怕的骷髏沙漏旗,那位瞎一隻眼、瘸一條腿、一隻鐵鉤手的虎克船長,偶爾還有個美女伴隨,威風、瀟灑無限的刻板印象,比商船船長、甚至軍艦艦長還要酷的多。但這只是電影小說,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探討一下海盜是怎麼來的? 有一個玩笑說,不能去追尋英國的根,追下去會發現英國的祖先就是一群海盜。其實沒錯,只是這個祖先的年代沒有想像中的久遠。在16、17世紀時,英國與荷蘭、西班牙、丹麥等國家爭奪海上霸主。英國為弱化他國國力,官方刻意縱容甚至培訓一批人員,在海上進行對他國各類船隻劫掠,截獲物資按比例由官方、船長與船員三方分贓,著實吸引一群人嚮往這獲利豐碩、愛國又刺激的無本生意。他們被稱為" 私掠船 ",亦即海盜的前身。
私掠船巡弋海上,未必每次都能碰到獵物,時間一長,船員就有怨氣,原本不在劫掠名單上的英國客商船,也逐漸被急紅了眼的私掠船納入搶劫對象。如此就觸犯了官方底線,官匪分離。合作雖破局,但這無本生意的發財事已無法回頭,逐漸演變為專業的海盜。所以海盜不是自主產生,是從主流社會英國斷裂出來的,就像冰山一定是從大陸上斷裂出來的一樣。
海盜是高風險行業,嗜血兄弟、生死與共,要大秤分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才夠味。因此他們的一切作為一定是本著: " 最低成本、最高收益"的原則來行事。所有海盜船員們一律平等,船員的進出一憑自願,絕不勉強; 船長是選出來的,沒有生殺予奪的權力,能力不行就換,絕不積存任何一絲內耗的怨懟怒氣,消耗戰力,就是增加成本。同時登船時盡量避免打鬥,且最信守承諾,在沙漏計時終止前,說不殺就一定不殺,只要物、不傷人,否則會增加下次劫掠地抵抗成本。船上嚴禁女性與小孩,那是惹禍地苗子,若有女性俘虜,只能留在原被劫船上,任憑生死。海盜地行為準則與過去鏢局這行業相似,"最低成本、最高收益" ,絕不輕易動武。
相反,商船是文明社會的產物,船隻遠行就如同斷線風箏,惟只是暫時脫離文明社會,社會的一切法律關係、行為規範一樣不能少。但商船的船員多是臨時徵招的,彼此動機差異大,且沒有情感紐帶,很難協作;再則,優秀的船長向來是鳳毛麟角,稀有動物。當船隻在海霧瀰漫的茫茫大海、不辨方向,船長如何領導受驚嚇的船員,懲處制止怠惰與作亂員工,能安穩出航,就顯示船長的權力與能力。試想,若你是船東,為求人貨均安,臨行前,你會充分授權船長還是畫些條條框框掣船長的肘 !? 所以,商船船長在海上權力極大,有獨裁的影子 ,但非常必要。
如今橫行中東海域的索馬里海盜,與上述傳統海盜大相逕庭。索馬里海盜完全是貧窮,日子過不下去激出來的。官府即使沒有縱容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政府無能,人民只好自謀生活。索馬里海盜,原則上,它們要人不要貨,大貨櫃笨重還要變賣,太麻煩,擄人質要高額贖金多便捷,且吃定你們都是富而好禮的文明人,不殺人。這次劫掠失敗,下次再來,這才是海盜猖獗的主要原因。
附記:
1. 以前船長獨眼龍多並不適耍酷或是打鬥時被人戳瞎,是因為長期要一個眼觀測太陽高度以算定自己所在的緯度。長期注視太陽導致灼傷而瞎。在後限象儀發明後才解決此一問題。
2. 緯度還較易測,但經度尤難。1707年英法地中海海戰,英國蕭維爾爵士大勝,在返航途中迷路,誤入死亡之區的不列塔尼半島尖部,5艘船立刻沉沒四艘,蕭維爾本人也遇難。舉國震驚,決定成立經度局,以巨額獎金鼓勵全民研發,以解決海上定位問題。直到1773年,哈里森完成航海鐘,才解決此一難題。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什麼是宗教 ? 宗教是科學的沃土
什麼是宗教 ?
人的思想意識和情緒,有個假設的寄托,這就是宗教。宗教神秘外衣裡面裹藏的到底是什麼,不要追根,沒有理由,只要信,不要問,宗教是不准問的。宗教不是科學,因為它不能"證偽;也不能追跟究底的問,那是哲學;只能說是想法、觀念、玄學。現代科技的發展如"克隆複製"牛、羊的成功,已儼然挑戰"上帝造人" 的宗教核心雲端說法,若非倫理道德力量的箝制,恐早已絕塵而奔。但能擋多久!?
宗教無罪,信教有罪。宗教是個人心性寄託之彼岸,也是團體罪惡之源。 若不能把信教局限於自身,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妄解經,勿己所欲,強施予人),否則越是積極虔誠者,視自身為救世主,故罪惡越大。人誤宗教,還是宗教誤人,已分不清了。
睽諸歷史的經驗,歐洲的黑暗時期、禁錮思想,宗教對立、教派紛爭...,尤其是1096~1291的九次十字東征,其禍害慘又長。看中東現今之情勢,尤為歷歷,宗教、派系之爭,已是罪惡淵藪,能不痛心。唯有中國的文化發展,倡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廟宇裡眾神同祀,信徒也一香多拜,毫不衝突。你可以本位的斥為功利性濃厚,但換一個角度講,"宗教"本是不分家,善神貴人不嫌多,求個心安,又有什麼不妥 !?
宗教是科學的沃土,宗教沒有迫害科學,迫害科學的是人的邪念偏見。
就物種進化上來說,創新就是變異、怪胎,往往會被淘汰。而遺傳是生物生存競爭的最佳策略,只需模仿與重複即可,即使為因應環境變化的調適,也是極為緩慢的過程。人也是物種之一,人體創新也同樣極為稀缺,如盲腸之所以為盲,只可能是現在不適用,也間接說明過去的適用烙印還在,尚未消除。
創新的創字是倉庫裡的一把刀,可以引申解為在眾多現有的已存事物上,拿一把刀來修修剪剪,在原有的基礎上剪出一個新式樣,可以說是從1到N的改良式或重新組合式的創新。另一種創新是從0到1,或者用創造一詞更能說明與區分,創造是無中生有 ,至少是完全尚沒有被發現的已存事務或現象。自然和自然界是隱藏在黑暗中,猶如洋蔥被一層層膜片包裹,需要一層層打開並使其有規律可循。像阿拉伯數字"0",萬有引力,相對論之類的發現與創造,就打開了自然界亮光的一角,大航海、望遠鏡、顯微鏡則開啟了人類的視野,使人知道還有大量的"無知"橫亙在前。之前,這些"無知"是超越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範疇,即使這些原本就存在大自然當中。發現者之前沒有人知道,誰能為其師於以教導!? 所以,這種無中生有的創新、創造力是無法培養、不可識別、不可測量的。若可以識別、測量 ,還需要培養嗎 !
對這些"無知",造物者有無透過什麼現象、蹤跡或典籍給人類有所暗示 !? 有 ! 翻開各宗教典籍,其對宇宙形成、地球的滅絕、萬物與人類的出現與死亡的解釋、末日說、彗星、大瘟疫...,不論信與不信,信者證實、不信者證偽,這都開啟了人類科學研究、實證的方向。人類研究所處的空間與時間,不外透過對造物者 ( 無論名曰佛祖、上帝、阿拉 )與天體研究兩個途徑。佛經的三千大世界、無始劫等說,與現已知的科學發現相吻合,發現的且只是一角,仍待賡續探索發現;聖經末日情懷、彗星、大瘟疫則誘使人類努力破解。
宗教是科學的沃土,宗教沒有迫害科學,過去說天主教廷迫害哥白尼、布魯克、加利略等科學家,爭的只是知識或真理的掌控權,何況日心說就宇宙言也未必是真理。去除掉人本身的因素,也可以不喜歡一些人為的宗教儀式,但不要排斥或否定宗教本身,它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中華民族是個太重實用的民族。中國人煉丹兩千年一無所獲,洋人煉金數百年煉出了化學,為甚麼中國沒有 !? 原因之一是煉丹的目的是長生不老,長生不老難驗證,而煉金成功與否可立馬查證,即使煉金不成,但發現了其他,稱之為化學。
附註 : 未來簡史一書中對宗教提出三要件說 :
1. 有一種號稱不是人類發明,而且不能被人改變的道德法規,要求人們必須遵守。
2. 給人一個許諾,只要遵從這道德法規就能得到好處。
3. 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設想的社會秩序。
若符合上述三條件它就是宗教。如此人權、民主政治...都可以說是一種宗教,而人文主義是最大一支宗教。
** 針對您的文章「什麼是宗教 ?」留下新意見: 2015年10月13日 下午11:01 張貼在 放言集
有一種宗教,愛因斯坦也言之科學,可以辯證,經得起挑戰,不同於哲學到窮盡沒有答案,沒有不合邏輯的思想禁錮,古來遵儒家思想之士乃至將相帝王皆而崇之。雖言之宗教,實乃一位覺悟聖人之教育,教你看懂宇宙之真理,化解煩惱及脫離生死輪迴苦之真諦。外行人看它神秘,但信者如農村老婦也可受益之。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華人勤勞、善良、努力、低調....一堆優點,外族人怕什麼 !!??
華人勤勞、善良、努力、低調....一堆優點,外族人怕什麼 !!??
各種族就如同個人依樣,各有優缺點,咱們華人的優點,大體來說勤勞、善良、努力、低調...等已是被世界公認,但這樣一群"好"人,在近兩百年來可說是飽受種族歧視,是椎心刺骨地痛,只可能比黑人兄弟稍好一些,原因到底是出在哪裡 !? 若僅說是貧窮落後而被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資本主義者地剝削...等,感覺非常粗糙不全也不深入。
歧視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不僅是種族,其他地域、職業、貧富、凡能畫圈歸屬的,對圈外者或多或少、或強或弱地對待上都有所差異。所以說上述理由是粗糙不深入。單就華人言,先回歸歷史上看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比較其他英法日俄德等所謂列強是相對較好的,如退庚子賠款建清華,洛克菲勒資助建協和醫院、飛虎隊、大量經軍援助抗日等( 中國第一位駐美大使是前美國駐華六年公使浦安臣,退休後,1868年代表中國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諸國,進行中國首次近代外交活動大使,死在聖彼得堡為中國與蘇俄領土糾紛談判中,年51歲。 )但在此同時,於1882年美國也通過了單獨針對華人的 "排華法案",蹂躪 61年,至1943年才被廢止,何厚此而薄彼 !? 排華血淚史不只見於西方白人,東南亞的印尼排華、大馬排華等仍然印象深刻,這總不能說是壓迫、剝削吧!? 或許是反被壓迫、被剝削原因吧 !
受傳統安土重遷意識的華人,早期到海外謀身就是因本地活不下,於是單身男人暫離家,爺娘妻子走相送, 牽衣頓足攔道哭,一根扁擔就飄洋過海去了,生死難卜,目的就是掙錢匯回去養家蓋大房,光宗耀祖,再落葉歸根。絕大多數沒有,也不會去融入主流,入籍當地想法,與其他民族移民的人大不同。這種目的加上勤勞等優點形成幾大問題:
1. 只知掙錢假移民的心態,再加上節儉又不罷工地生活態度,將敲碎所有其他種族勞工階層地飯碗,被視為"工賊"而被同為移民的他國勞工排擠。
2. 不融入主流社會,不履行既有權利義務,如選舉權,一旦有心人賄賂、示好,選票將被操縱;不置恆產、絕少消費,政府課徵不到稅收。沒有哪個政府會長期容忍只被吸血。更何況華人有眾多有意願出外打工的人潮,無休止的流入,足以淹沒任何單一國家,造成地方政府恐慌。
3. 當一個國家的社會階層只剩下白人的資本家與勞工的華人打工仔兩個種族時,基於各種矛盾,社會、國家是不可能穩定繁榮的,此又造成聯邦政府恐慌。
4. 甚麼是主流 ?主流就是普羅大眾階層。華人移民要的卻是培養菁英,進入上層社會,所以華人有"虎媽",要擠進長春藤等名校,不願意融入普羅大眾的主流。在美國華人是少數但多屬中產,較多支持共和黨。非、拉丁裔也是支流,但屬於社會底層,多依靠社會福利維生,也是所謂造反鬧事派,較傾向民主黨。
這就是自己本是移民國家的美國,竟會通過對單一種族歧視地排華法案之原因。或許有抗爭者說,這是百年前的故事,今天移民或打工的人,其心態與目的已經大不同吧!? 不,除了極少數有特殊原因或是作奸犯科的歸不得者,華人移民者外表看來與百年前不同,其實骨子裡差別不大。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曾抱怨說,略謂" 從台灣移民紐西蘭的人,最多時超過五千戶,他們置產也入籍,一旦紐西蘭經濟不好時,絕大多數都又回台灣或轉移到澳、新、美或其他國家去,紐西蘭是跳板。"其實、紐西蘭經濟從未好過,小國寡民又偏遠,生活環境固然好,掙錢難呀!! 這才是主因。
前陣子有一本書" 不死的中國人",是訪問現在在義大利的華人現況所寫成。書中承認義大利人對外族有偏見,如視阿爾巴尼亞人是暴力犯罪者、吉普賽人是偷竊賊、穆斯林是恐怖主義者、華人則是神祕地螞蟻群,生活自成圈圈,不易看出喜怒哀樂,極少見到華人的葬禮,因為落葉歸根,老年人都回國去安葬,所以書名是"不死的中國人"。個人在紐西蘭十餘年 ,寫得就是自己的心態,就是過客,認同成歸人是沒有的。
中國貧窮衰弱時,移民打工者已引起他國恐慌;今日中國人富有了,若移民或打工者,仍固頂著傳統文化薰陶的本性與生活型態的鋼盔,不做調整,當地國的恐謊心理可以想見。即使沒有哪個國家再敢大辣辣地推出"排華法案",但潛伏在人心中的排華法案恐人人都有一本 。從滿大街看" 中國悄悄佔領世界"、 "中國買下非洲"、" 中國的另一個大陸"、"當中國統治世界"等洋人寫得有關此類書籍,固然某一程度是羨慕、忌妒、恨,不也正充分反映出這種恐華與排華心態的表露。
附記: 前不久在美國紐約發生的華裔警察梁彼得,在執行勤務過程當中,誤殺( 子彈擊中牆壁再跳彈 )一中年男子,在美國被起訴,五項指控成立,將以二級謀殺罪判決。梁案是非曲直不得全貌,然相較過往白人警察槍擊殺人案多是不起訴結案,且陪審團無華裔人士參與 , 顯有值得商榷之處。此舉在美國華裔界引起軒然大波,遊行示威抗議並募集款項支持梁彼得,是華人少見因社會案件而有的團結舉動( 過往多是政治案件如釣魚台事件 ),值得鼓勵。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說隱私】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說隱私】
依照孟子人皆有是非、羞惡、辭讓與怵惕惻隱之心的四端說,隱私之源應屬於羞惡之心。但在人類早期,東西方都一樣,受限於各項條件,隱私一說從來不被重視,也無從重視。直到20世紀初期,隱私才漸為人所注意,但仍被視為私德的一部份來對待。方法上不外,在行為上要強化自我約束意識,在人際上要尊重他人道德底線,說要立法保護地尚屬少見。中葉之後,隱私意識逐漸強化,範圍也日益擴大,從人身狀況到凡與你無關的他人事項,都含在內。尊重隱私漸漸成為道德甚至法律上的一重要環節,冒犯他人隱私是禁忌,不僅是遭人厭惡,還可能觸犯法網。
自從20世紀末期90年代,互聯網興起,隱私保護面臨了重大的挑戰。最簡單地例子,接到過詐騙電話吧,說得你活靈活現,詐騙集團從哪蒐集到你的資料,編撰出一篇故事,使你擔驚受怕乃至俯首聽從指示,花錢消災。自己是否感覺到自己原來早已被人剝光賣了,赤裸裸地被人檢視,伺機從你身上牟利。其他如鋪天蓋地的電話、簡訊、促銷DM,金融理專賣保險、金融產品等,更早已習以為常沒感覺。簡單說要方便就要犧牲隱私。
熟悉股票市場的人都知道,恐懼與貪婪兩股力量操縱著進出。現在社會發展太快,想一想令人害怕,但另一方面又充滿無限地誘惑且層出不窮,又怕又想還要求快的心理左右了生活,這何嘗不是恐懼與貪婪。個資絕大多數是自己不自覺洩漏出去的,試問,簽下許多使用合同、合約書等,密密麻麻正反兩頁,幾個人會認真閱讀 ?隱私條款幾個人會注意 ? 於是個資滿天飛,再加上有心人蒐集、買賣、組篡,形成一張完整個人自傳履歷表,超乎想像。試想,現在在有些國家已興起的 P2P貸款( 非黑社會高利貸 ),憑什麼敢根據申請人所填地簡單申請表就放款 !? 基本資料一交出去,透過互聯網的大數據,所有什麼社經地位、家庭組織成員、薪資所得、家用什麼樣電器、開什麼車、用什麼手機、費率多少、出國幾趟、有無不良紀錄等一一呈現,所以敢放貸,貸款公司承受的風險沒有想像的大。
全球定位系統在交通上帶來極大方便,但天上無休止地衛星照相與車用巡迴平面路照,八方比對精準無比,家門口貼的門聯福字都歷歷可見。看過十年前全民公敵這部電影吧,只要使用個人電子產品,發出的電磁波訊號使人無所遁形,是否覺得毛骨悚然 !?十餘年後的今日科技將使個人更為透明。未來社會的透明度,比喬治.歐威爾所寫 1984 ,老大哥無所不在地盯住你還要進階。可惜,這只是單面透明,你看到的只是一片混沌。
隱私之有無與強弱對個人言是階段性的,嬰幼兒與需要人照顧的老年人沒有隱私。隱私範疇又多是錢、情、性三方面為主,頂多加上健康狀況。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嚴格來說,個人隱私是不存在的,當你認為還存在,那是因為你已被邊緣化,不再受人關注,所以沒人注意你的隱私,一旦復活爆紅,馬上又被人關注,這也是現代名人的代價。不想或想減少,減短隱私曝光,唯一辦法就是減少過多慾望的牽扯與罣礙,回歸田野,過過陶淵明式的簡單生活,你以為如何!?
附記:
支付保極為方便,但也帶來極大風險,首先個資與財產隱私曝露,同時風起雲湧的新興混業金融產品,規則上不齊且沒有機構可以做全面 全有效的監管,易滋生信譽不良公司惡意捲款潛逃,而事實已發生多起。
Fintech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分類帳技術」,運用開放資料協議和密碼學為基礎,讓其上的交易紀錄無法由任何一方修正,確保去中心化環境的交易安全和正確。 這正是大數據運用的功能之一,信息交叉比對呈現出真相,無法單一竄改作假。唯信息越多門,隱私越難保,追求便捷就要放棄隱私。隱私是文明過程的階段性產物,古代熟人社會沒有隱私,現住過眷村的人當最有此感。只有現代陌生人共聚的社會才出現隱私問題,隱私甚至固化成為道德的一部分。互聯網社會的到來,隱私權將被大浪淘去。
沒有隱私的社會對誰比較有利 !? 對奉公守法得凡人小老百姓最有利。其實隱私不外性與財兩項,沒人對小人物的性與財有興趣。但對有權有勢,混跡黑白兩道的人則是一照妖鏡,將無所遁形。最近政客們"軍宅" 與"草地皮"案鬧得沸沸揚揚,若大數據運用的好,何能遮遮隱隱 、哭哭啼啼 !?
有一天中午,當你拿起手機,準備打電話到附近的速食店叫午餐……。店員:「您好,請問有什麼需要我為你服務的嗎?」
你:「我想要一份……」
店員:「先生,請問您的手機號碼是?」
你:「09xxxxxxxx。」
店員:「陳先生您好,您是住在台北市中正區XX路五號三樓嗎?家裡電話號碼是02-2360xxxx?」
你:「你為什麼知道我的地址、電話?」
店員:「陳先生,因為我們馬上連線到公司的客服系統,上面有您的資料。」
你:「我要一份招牌漢堡跟大份薯條……。」
店員:「請問您要不要改吃我們的少油、少鹽素食漢堡呢?再把薯條換成沙拉,因為根據您的就醫紀錄顯示,您上週去健康檢查,血壓和膽固醇都偏高。」
你:「好,那我要一份。」
店員:「請問您要不要順便幫家裡的兩位小朋友也各點一份呢?上次他們來店裡消費點了兩份特製兒童餐。」
你:「那請問你們接受信用卡付款嗎?」
店員:「陳先生,您的信用卡再兩個月就到期了,如果您現在同意續約的話,你今天的餐點就可以免費。」
大數據正在發威
找到付錢的「豬」買巨量資料
「狗」就能讓更多免費商品出現在全世界
和店員通完電話,你正納悶著:「為何這家店知道我所有事?甚至天下為何會有白吃的午餐?」但其實,越來越多的免費商品和服務,正在全世界各地出現。
你只要連上網路,使用Google文件、Gmail信箱不用錢;上臉書傳照片、傳訊息也不用錢,免費服務無所不在。那麼,到底是誰在幫你付錢?
背後推動這一切的關鍵,正是大數據,它改變了傳統的生意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思維已不管用,未來將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埋單」(編按:羊是指消費者,狗是指擁有大數據的企業,豬是指花錢買大數據的企業)。
從幾個例子看民意的不可信賴
從幾個例子看民意的不可信賴
讀過粉墨春秋這部書,當記得高陽說了一個故事。民國 30 年時,上海淪陷區富商徐祥蓀家發生了一起害命血案。徐家經商,家道殷富,有兩位兒子,長子精明、穩重又節儉,已娶妻並開始接掌業務,頗有克紹箕裘之勢。次子恰好相反,浮華、好玩,典型的敗家子作風。一日,弟弟向哥哥要錢花用,次數多了,哥哥難免不悅,有所指責。弟弟認為反正家中財產將來有我一半,我現在用的,將來分家時如數扣除就是了,爭執遂起。忽聞一聲高叫,再聽不見任何聲音。開門一看,一把斧頭砍在哥哥頭上,已倒地死亡。徐先生一看,大為驚訝又傷心。他本能想到,弟弒兄是人倫逆案,按律當死。自己兩個兒子,老大已死,老二再死就絕後了。他知道此時保老二生命的關鍵掌握在兒媳婦手上。她跪地求媳婦,並開出財產先分一半,其他有任何要求再商量著辦,絕不能如實見官、上報。他立刻花錢找人頂替凶手、作偽證、要老二裝有精神病,上下傭人 、記者都獲得一筆厚厚的封口費,一切按計畫打點完畢才報案官府,順利結案埋葬。
不料,當地一家報館"平報"總經理,一日收到一封沒頭沒尾地指責信,質疑標榜報導真相的平報,到底收了徐家多少好處,為什麼徐家血 案不見一絲報導 !? 一經詢問,報社遂開始挖根,其他大小報也立刻跟進,霎時傳得沸沸揚揚,平日苦悶的淪陷居民立刻群情激憤,民意汹汹,指責司法不公,徐家再怎麼撒錢也壓不下,在民意的壓力下,老二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命。從這個例子看,民意監督法制,要求喚醒泯滅的公正,本是極可取的一件事,但汹汹民意的道德心判,是根據報紙而起,未必經過詳實查證。血案到底是蓄意殺人、防衛過當而致人於死、或是過失殺人致死,三者量刑大不同,卻沒人注意維護老二的法律權益。若此,民意雖有前功,卻也可能犯下強姦法律、炮製不公、冤屈的過錯,事後再也無法補救。
1933年,德國以90%的高民意支持率選舉戰鬥英雄、不近女色又不蓄私產的希特勒為總理。僅僅六年,他也確實交出一張輝煌的施政成績單,經濟高速發展、解決失業問題、興辦教育、廢除伊戰的凡爾賽條約、合併奧地利等完成大日耳曼德國統一。這種高道德、高理想,對內導致民主變獨裁,對外發動二次大戰,他最終的理想把德國帶入災難深淵。人民根據自己的意願投票,投出後的結果卻未必符合意願。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如甲、乙、丙三位候選人,喜歡甲,但知道甲當選機率不大,又極度痛恨丙,絕不能讓丙當選,遂把票投給乙,不滿意,勉強接受。常見的含淚投票、賭爛票,棄保票等表達的民意選舉,都是這樣結果。
有兩個議案,先說要提高對醫療品質與補助案,民意絕大部分一定會贊同。接著提出第二案,為因應第一案所需經費,所得稅開徵率提高1%,民意絕大多數會反對。這兩個相斥又相關的議案,民意在表達支持與反對時,往往並不會深入思考,僅憑直覺與情緒。結果是,第一案要求照辦,第二案不可,所需經費由政客們商量解決。於是留下官僚與民意代表們勾結,上下其手的操作空間。僅憑直覺與情緒的民意,是輕浮不理性的。
再看一個例子。在法國有一個"誰能當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機智問答,勝利過關者得一百萬歐元。有一個參賽者張三,一路過關斬將,與一百萬只有一題之隔,最後一題,請問哪一個星球圍繞著地球轉" ? 太陽、月亮、火星、水星。這題居然把張三難住了,此時他有幾項辦法可利用,1.打電話問朋友、2.請現場觀眾協助等,張三選擇 2 觀眾協助,56%觀眾民意給他的答案是太陽,張三接受,於是一百萬歐元擦肩飛了。在此我們會覺得,法國人的常識也太差,應該是月亮怎麼會是太陽呢!?經調查才知道,觀眾認為像張三這種常識笨蛋,不能讓張三得獎,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從這個例子看到,民意有時是暗藏惡意、不理智、不負責任。
常說民意如流水,蓋人心最難測;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惟大多時候的水是惡水。因為調查民意或運用民意的單位往往有疏忽、有特殊目的誤導民意。而被調查的人又大多是"駑馬戀棧 豆",只看到自己眼前的這一點現實利益,絕不考慮周延、長遠來回答。看美國著名的民意調查機構如早期的"文學文摘"與晚期的"蓋洛普"都常發生預測錯誤與大誤差。因此,民意要留意,但萬不可被未經馴化,不成熟的民意綁架,那是民粹。很不幸,台灣現階段的民意,絕大多數呈現出來的都是未經馴化,不成熟還被特定團體操縱的民意,極其危險。國家如是,個人亦如是,要非常小心。唯有增加數據來源的"維度"即多層次、多面向,以減少民意被操縱與誤差。
最近在一個俄國反普京遊行的視頻上,看到標語寫著前幾年在大陸很流行的一句話"我爸爸是李剛 ,普京算什麼 !" 其實,經大陸調查,李剛的兒子李啟民在車禍出事現場並沒有囂張地說"我爸爸是李剛",這句話到底是怎麼出來已無可考,確定的是,一經媒體宣傳,李剛是被毀了,兒子或終身愧疚且無從訴冤,唯一可能的收益是,可能不經意創造了一個成語或諺語。當然這不是想要的。
附記一個段子: 一位老大爺在學校附近開賓館,很多學生訂房,大爺問" 你們為什麼要訂房呀!?" 學生說為學習呀。於是老大爺就改裝房間,置新書桌、寫字椅、換檯燈等朝書房樣式努力,結果是錢花了,旅館倒閉了。民意、需求是什麼,有時不能光聽他說。
* 希特勒當選前的高道德與勇士形象與王莽的高道德、高理想形象及結局都極為相似。王莽的高道德標準,如曾逼犯失手殺僕人罪的二兒子王獲自殺,樹立無私典範。此一典範的延伸與擴大是,任何反對我新朝正推行的新政就是為反道德,自然要剷除,遂形成殺伐暴政。在當皇帝前,他的高道德樹立了高形象、高人氣,舉國讚頌;當上皇帝後,他的高道德卻形成暴政之源,舉國反抗,因為他以外力,強行扭曲現行自然秩序,造成失序。若是希特勒在二次大戰開始前死去,他的評價會如何? 希特勒謙恭下士時....。
讀過粉墨春秋這部書,當記得高陽說了一個故事。民國 30 年時,上海淪陷區富商徐祥蓀家發生了一起害命血案。徐家經商,家道殷富,有兩位兒子,長子精明、穩重又節儉,已娶妻並開始接掌業務,頗有克紹箕裘之勢。次子恰好相反,浮華、好玩,典型的敗家子作風。一日,弟弟向哥哥要錢花用,次數多了,哥哥難免不悅,有所指責。弟弟認為反正家中財產將來有我一半,我現在用的,將來分家時如數扣除就是了,爭執遂起。忽聞一聲高叫,再聽不見任何聲音。開門一看,一把斧頭砍在哥哥頭上,已倒地死亡。徐先生一看,大為驚訝又傷心。他本能想到,弟弒兄是人倫逆案,按律當死。自己兩個兒子,老大已死,老二再死就絕後了。他知道此時保老二生命的關鍵掌握在兒媳婦手上。她跪地求媳婦,並開出財產先分一半,其他有任何要求再商量著辦,絕不能如實見官、上報。他立刻花錢找人頂替凶手、作偽證、要老二裝有精神病,上下傭人 、記者都獲得一筆厚厚的封口費,一切按計畫打點完畢才報案官府,順利結案埋葬。
不料,當地一家報館"平報"總經理,一日收到一封沒頭沒尾地指責信,質疑標榜報導真相的平報,到底收了徐家多少好處,為什麼徐家血 案不見一絲報導 !? 一經詢問,報社遂開始挖根,其他大小報也立刻跟進,霎時傳得沸沸揚揚,平日苦悶的淪陷居民立刻群情激憤,民意汹汹,指責司法不公,徐家再怎麼撒錢也壓不下,在民意的壓力下,老二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命。從這個例子看,民意監督法制,要求喚醒泯滅的公正,本是極可取的一件事,但汹汹民意的道德心判,是根據報紙而起,未必經過詳實查證。血案到底是蓄意殺人、防衛過當而致人於死、或是過失殺人致死,三者量刑大不同,卻沒人注意維護老二的法律權益。若此,民意雖有前功,卻也可能犯下強姦法律、炮製不公、冤屈的過錯,事後再也無法補救。
1933年,德國以90%的高民意支持率選舉戰鬥英雄、不近女色又不蓄私產的希特勒為總理。僅僅六年,他也確實交出一張輝煌的施政成績單,經濟高速發展、解決失業問題、興辦教育、廢除伊戰的凡爾賽條約、合併奧地利等完成大日耳曼德國統一。這種高道德、高理想,對內導致民主變獨裁,對外發動二次大戰,他最終的理想把德國帶入災難深淵。人民根據自己的意願投票,投出後的結果卻未必符合意願。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如甲、乙、丙三位候選人,喜歡甲,但知道甲當選機率不大,又極度痛恨丙,絕不能讓丙當選,遂把票投給乙,不滿意,勉強接受。常見的含淚投票、賭爛票,棄保票等表達的民意選舉,都是這樣結果。
有兩個議案,先說要提高對醫療品質與補助案,民意絕大部分一定會贊同。接著提出第二案,為因應第一案所需經費,所得稅開徵率提高1%,民意絕大多數會反對。這兩個相斥又相關的議案,民意在表達支持與反對時,往往並不會深入思考,僅憑直覺與情緒。結果是,第一案要求照辦,第二案不可,所需經費由政客們商量解決。於是留下官僚與民意代表們勾結,上下其手的操作空間。僅憑直覺與情緒的民意,是輕浮不理性的。
再看一個例子。在法國有一個"誰能當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機智問答,勝利過關者得一百萬歐元。有一個參賽者張三,一路過關斬將,與一百萬只有一題之隔,最後一題,請問哪一個星球圍繞著地球轉" ? 太陽、月亮、火星、水星。這題居然把張三難住了,此時他有幾項辦法可利用,1.打電話問朋友、2.請現場觀眾協助等,張三選擇 2 觀眾協助,56%觀眾民意給他的答案是太陽,張三接受,於是一百萬歐元擦肩飛了。在此我們會覺得,法國人的常識也太差,應該是月亮怎麼會是太陽呢!?經調查才知道,觀眾認為像張三這種常識笨蛋,不能讓張三得獎,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從這個例子看到,民意有時是暗藏惡意、不理智、不負責任。
常說民意如流水,蓋人心最難測;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惟大多時候的水是惡水。因為調查民意或運用民意的單位往往有疏忽、有特殊目的誤導民意。而被調查的人又大多是"駑馬戀棧 豆",只看到自己眼前的這一點現實利益,絕不考慮周延、長遠來回答。看美國著名的民意調查機構如早期的"文學文摘"與晚期的"蓋洛普"都常發生預測錯誤與大誤差。因此,民意要留意,但萬不可被未經馴化,不成熟的民意綁架,那是民粹。很不幸,台灣現階段的民意,絕大多數呈現出來的都是未經馴化,不成熟還被特定團體操縱的民意,極其危險。國家如是,個人亦如是,要非常小心。唯有增加數據來源的"維度"即多層次、多面向,以減少民意被操縱與誤差。
最近在一個俄國反普京遊行的視頻上,看到標語寫著前幾年在大陸很流行的一句話"我爸爸是李剛 ,普京算什麼 !" 其實,經大陸調查,李剛的兒子李啟民在車禍出事現場並沒有囂張地說"我爸爸是李剛",這句話到底是怎麼出來已無可考,確定的是,一經媒體宣傳,李剛是被毀了,兒子或終身愧疚且無從訴冤,唯一可能的收益是,可能不經意創造了一個成語或諺語。當然這不是想要的。
附記一個段子: 一位老大爺在學校附近開賓館,很多學生訂房,大爺問" 你們為什麼要訂房呀!?" 學生說為學習呀。於是老大爺就改裝房間,置新書桌、寫字椅、換檯燈等朝書房樣式努力,結果是錢花了,旅館倒閉了。民意、需求是什麼,有時不能光聽他說。
* 希特勒當選前的高道德與勇士形象與王莽的高道德、高理想形象及結局都極為相似。王莽的高道德標準,如曾逼犯失手殺僕人罪的二兒子王獲自殺,樹立無私典範。此一典範的延伸與擴大是,任何反對我新朝正推行的新政就是為反道德,自然要剷除,遂形成殺伐暴政。在當皇帝前,他的高道德樹立了高形象、高人氣,舉國讚頌;當上皇帝後,他的高道德卻形成暴政之源,舉國反抗,因為他以外力,強行扭曲現行自然秩序,造成失序。若是希特勒在二次大戰開始前死去,他的評價會如何? 希特勒謙恭下士時....。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再讀滕王閣序 :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再讀滕王閣序 :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
【 時來風送滕王閣】
唐太宗李世民冊封胞弟滕王李元嬰為洪州刺史,大興土木。在贛江旁邊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滕王閣。 南昌縣令的兒子王勃搭船赴宴,船行速緩,宴會前日,距離南昌還有八、九百里的水路,難以趕得到。不料這天突然吹起一陣順風,奇蹟地在一天之內抵達 ,恰好讓王勃趕得上參加盛筵。滕王邀請座上的文人雅士即席撰作《滕王閣序》,眾人都抱著「獻醜不如藏拙」的心理,你推我讓,不敢貿然應命,童子王勃,當仁不讓,援筆而作。 無風順,也就沒有此宏文出世,
此文用典極多可比辛棄疾詞。看這一小段 "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宜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懽。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心;梓澤丘墟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可說字字句句是典。非通文史,根本無法得其旨趣。
令我好奇的是,典故非精通且深入體會,無法運用自如。王勃十四歲,初唐四傑之首。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被赞為“神童”。但即使通解典故,然生活閱歷極淺焉能深入體會,玩味隨心 ? 他十四歲,嘆馮李、哀賈梁;讚馬援吳隱、非監河侯。自比孟嘗,不效阮籍,心態何其老成 ? 謂蘭亭流觴,梓澤丘墟,俱往矣;滕王盛宴,閣序拋磚,引潘江陸海之玉,又自負甚狂。 一句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傳唱千古。這樣的大才,果遭天忌,26歲即亡。今人十四歲,大多尚在撒嬌的年齡,概庸人也,故多能長壽,然能無有些許愧乎 !?
據野史傳,王勃本人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神來一句也甚自豪,即使已入冥界,只要陽世有人讀滕王閣序,就會聽到這兩句吟唱聲不斷的縈迴在耳。一日,一書生正三更苦讀,甚覺聒噪,乃喝斥,略謂曰 【唱什麼 !? 自以為了不起嗎!? 廢字太多。改成 "落霞孤鶩齊飛,秋水長天一色,不比原句好嗎 !? 或再改為" 落霞孤鶩飛,秋水長天色 ",精練韻更長,如何 !?】話畢,吟唱之聲戛然而止。 各位讀之以為如何 !?
【 運去雷轟薦福碑】
宋朝范仲淹在鄱陽任郡守時,有個落魄書生向他求助,范仲淹見那人的文章寫得不錯,出於愛才之念,便想幫他一把。惟范仲淹是個清官,有心無力。
老范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來。當地的薦福寺後園有一塊碑石,上面的字是書聖王羲之寫的,以往有人把碑文拓印出來販賣,很受歡迎。范仲淹和方丈很熟,破例讓那個書生來拓印一次碑文,暫解燃眉之急。第二天,書生走到後園時,不禁傻了眼。因為前一晚,下了一場大雨,雷電交加,這塊薦福碑竟然被雷電轟成幾塊,當然是不能拓印了。這個書生的命運真的是黑,想拓印幾張碑文渡過難關,都被雷神攪黃。
類似此類命運翻轉俗諺語極多,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拍案驚奇裡的轉運漢巧遇洞庭红。似乎有命中注定之意。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漢初韓信險些被刑殺,一句" :既謀天下,何殺壯士乎?致夏侯嬰救了韓信;終拜將封侯;張蒼在劊子手刀下,因"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被救,終成宰相,晚年只喝人奶度餘生;唐朝安祿山也是在刑前,一句" 「大夫不欲滅奚、契丹兩蕃耶?而殺壯士!」節度史張守珪奇其言貌,乃釋之,終也一度自為九五,險些滅了唐朝。試品味三人境遇何其相似,命也、運也、遇貴人 !!
寫神滅論的范縝不信因果,自無命中注定說。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牆落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無以難。遂有飄茵落溷的成語,喻發達皆出於偶然,非命中注定。其實偶然也是注定 ,就是必然,不然為何偏會落在糞溷上決定了命運 ? 范縝只論說今世而已,不認為與前世有關。寫破窑賦帝呂蒙正,則信人生因果歷歷不爽,唯一因應之道就是努力, 佛家教人修來世,正是要人今世努力。
20120309 我在個人部落格寫: 天命之事,努力了最壞的結果是零(兼說蕭皇后),有興趣可參考。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空城計】巔峰對決: 諸葛亮 VS 司馬懿
【空城計】巔峰對決: 諸葛亮 VS 司馬懿
雖說空城計是三國演義羅貫中小說筆法的傑昨 ,與史實不符。但從諸葛亮與司馬懿過招中,可供學習的實多 。 何不就把它當作真的看 !
三國演義前半部的重心是火燒赤壁,早期風雲人物盡出;後半部的重心在六出祈山,主角就是 諸葛亮 、司馬懿巔峰對決。諸葛亮第六次出祈山,連破魏軍,攻佔安定、南安、天水三郡,關中震動。司馬懿臨危受命,率軍阻遏諸葛亮。兩人雖是首次交手,彼此卻早已是知根知底。整個過程中,沒有七擒孟獲的從容揮灑;也沒有克日平孟達的大開大闔,正因為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才沒有刀槍劍戟攻伐聲,只有智慧、謀略的碰撞,一步一腳印,看似無趣,彼此早已驚心動魄,殫精竭慮,焦躁犯錯誤的一方,結果就是失敗滅頂。
面對一生謹慎,擅長謀略,不打硬仗的諸葛亮,司馬懿的戰鬥目標是逼退蜀軍、收復失地。採取的策略: 針對蜀軍長征師老,糧草補給困難的弱點,戰術上不求最好但求滿意。試想面對四門大開的空城時,常人的可能結局有二,攻進去活捉諸葛亮或遇伏被諸葛亮俘。但同為高手的司馬懿,絕不掉入敵人指定的選項,他選擇後軍變前軍後撤,回營固守,僵持對峙,以時間換取勝利。深知離成功最近時,風險最大。這種穩取90分,不冒零分風險強爭一百分,是理性穩重、也是後悔最小的的選擇。
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或自知已屆油盡燈枯,叫罵挑戰、假意軍屯均無效。幾翻挫折後,武侯顯露出憤怒與焦慮,竟派使者送一套女人衣服給司馬懿,想藉以激怒司馬懿而出兵決戰。司馬懿收到衣服,哈哈大笑,款待使者,問諸葛亮ˊ 起居作息,飲食睡眠等事,使者一番話 " 軍師睡得比賊晚,起得比雞早,吃得比貓少,幹得比牛累",還以為是宣揚了諸葛亮。司馬懿回頭對眾將說" 諸葛亮食少事繁,焉能不早死。"果然,出師未捷,病死五丈原 。司馬懿最後成功逼退諸葛亮,收回三郡,解祈山之危。
策略的選擇要因對手差異而不同。若諸葛亮的對手不是司馬懿,是老粗型許褚或是曹爽,也絕不敢擺出以不欺而售欺的空城計。孫子兵法說"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諸葛亮、司馬懿的巔峰對決,就是伐謀的最佳詮釋。
【東林黨之過】的"道德吸血鬼邏輯"
【東林黨之過】的"道德吸血鬼邏輯"
治國或管理若以道德作為政治評價的核心標準,極為危險,容易形成為 政治以是非開始,因此沒有妥協餘地,最後變成沒有是非的亂局結束。明朝東林黨與魏忠賢閹黨的政治鬥爭模式就是如此。東林黨人標榜以道德維護者自許,凡是不合我所認定道德標準的就是沒道德,就是小人、奸黨。既然是小人、奸黨,沒有討論餘地,就應被趕出朝廷。道德首先成為排斥異己之工具,並產生極嚴重的"吸血鬼邏輯",後來的蜀黨、洛黨、宣黨、齊黨...也都是如此衍生擴大。所謂"吸血鬼邏輯" : 凡人只要沾上吸血鬼的血,立刻就會變成吸血鬼。如此,只要你曾是某一"小人"的學生、老師、朋友,甚至同鄉等任何一星點關係,你就一定也是小人。
萬歷朝晚年,太子朱常洛靠這東林黨的極力維護才穩住太子之位,登極成為皇帝。因為太子期間地位飄搖,即位時間又短,僅一個月,兒子朱由校等根本未受什麼教育,所接觸並信任的人就是養母李選侍、奶媽客氏,與因為與客氏是對食關係的魏忠賢(此時,魏忠賢尚不太為東林黨人所關注 )。16歲朱由校即位前,因李選侍想要當太后,東林黨為避免太后干政,甚或怕李選侍恐會與小皇帝有染成另一個萬貴妃,堅持李選侍一定要搬出乾清宮,史稱移宮案。即位後,又因奶媽客氏(奉聖夫人)也想藉勢干政賴著不離宮,被東林黨強迫趕出宮(24小時內,又因朱由校狂鬧,以太后之禮接回宮)。如此,皇帝深恨並極不信任東林黨ˇ的外朝官員,更加信任李選侍、客氏與魏忠賢,視為心腹。
魏忠賢原本是一市井賭徒、流氓,不識字 ,賭輸了先賣女兒還債,還要賭,再用"那話兒 "當賭資,最後實在沒處混了,只好大齡入宮作宦官,幹最累、最苦的活兒,混飯吃。可大有大地好處,竟被客氏看中願做對食。( 宦官與宮女的假夫妻關係。)
東林黨因扶持有功,遂把持朝政,任人唯沒有標準的道德標準,且非東林黨人不用,把原本或只是政見不合的非東林黨官員通通趕到對立面,尤其如阮大鋮等,去依附沒文化、不識字又囂張的魏忠賢。( 宦官的權力來自皇權,皇帝的信任使宦官權力無限,司禮太監、秉筆太監,口筆啣天憲,對外朝官員生殺予奪,面對皇帝卻溫馴如貓狗)。魏忠賢開始也曾想交好東林黨,派人送禮給吏部尚書、東林黨領袖趙南星,很不幸,被拒。就是這樣一位宦官,自然與非東林黨之官員一拍即合,形成所謂閹黨,魏忠賢仗皇權當靠山,做人處事的原則是" 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壞,我比你更壞。" ( 類似武三思的做人處事原則,凡對我好的就是好人,對我不好的,就是壞人,我不認識的,怎麼知道他是好人。)投奔的士子官員出謀畫策,以東林黨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編<東林黨點將錄>予以標籤化、<三朝要點>從不利於東林黨角度從新解釋三大案、指責東林黨勾結宦官( 確實有,移宮案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當時的司禮太監王安幫忙 ),共同抵制、打擊東林黨。
明朝閹黨的這批人,不是以宦官為主體,都是科舉出身,滿口仁義道德的儒生,他們為什麼降尊迂貴,不顧廉恥,自甘獸類,什麼五虎、五犬、十孩兒、四十孫...做爪牙。如沈詮公然寫詩稱頌魏忠賢是堯舜,調製高大上之形象,號稱九千歲,進而造神,以對抗東林黨供奉的孔聖人,各地廣建魏忠賢生祠,連宗室楚王、大忠臣袁崇煥都趕大流建魏忠賢生祠,囂張地無以復加。又如顧秉謙因自己年紀大,怕被嫌又不好意思拜魏忠賢為父,於是叫他兒子拜魏忠賢為爺爺,以此來凸顯他和魏忠賢的關係,簡直匪夷所思。
道德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壞人做壞事,他也會找一個道德理由來做藉口掩飾。道德是個好東西,但僅限於個人自我修身用,要責人,請就事論事不涉道德。若拿道德做為責人的鞭子、工具,道德將不僅完全淪喪,還會被消滅。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是最血淋淋的教訓。
宦官之禍以東漢末期,唐朝後期及明朝中晚期最為嚴重。惟明朝與漢唐不同,漢唐時期,宦官是脅持皇帝於內廷,操生殺廢立之權,與外朝官員對抗。明朝不同,宦官如劉瑾、汪直、魏忠賢等權宦,內得皇帝信任、支持,外有一群外朝官員依附,唯一怕的是皇帝變臉。自宋朝安內虛外,強幹弱枝,皇帝直接掌握兵權後,再未發生過權臣,權宦篡位之事,皇帝要處治權宦,只是一紙詔書的事。處治權臣也不難,如清朝之多爾袞、鰲拜、年羹堯。(多爾袞地位特殊 ,是親王、是攝政王、是皇父攝政王,名號再怎麼加,就是不敢篡位,他生前固然無虞,死後卻頗悽慘 。)
慈善捐款的善與過
在我們印象裡,非洲一直是貧窮、飢餓、武裝動亂不停的地區,我們可以把原因歸究於過去殖民地統治,白人掠奪資源所致。但回頭一想這已是約100年前的理由,一次大戰後,各民族自決解放啦,現若仍然用此來遮羞,似乎有些蒼白。我們也同時看到,全世界地慈善捐款與物資,超過一半以上是送往非洲,但似乎越救濟反越貧越亂,問題癥結在哪裡 ?
國際慈善救濟之金錢與物資很難直接一一發放給需要的難民,它依賴當地的官僚組織來代為發送,那麼這些善款物資就被層層貪腐的官員們所朋分與竊占。官員拿到物資後,除少部分會留用,大多拿到市場甩賣換錢。如此,原本尚能自耕的農民,他們生產出來的物資,怎麼也無法和不須成本的甩賣物資相競爭,於是,這些農民也只能加入難民大軍。另外,有一些物資被強有力的游擊隊,地方武裝組織、反抗軍等劫持,有吃有喝,於是蜂湧加入,益形壯大,如索馬里海盜什麼都劫,更加深動亂。 看,"慈善"不自覺的助長了貧窮與動亂。再則,慈善不自覺的破壞了當地原本平衡的社會結構。舉例來說,某地區原本是牧民與農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透過交換尚能過活繁衍。慈善組織來一看,認為本地缺水呀,於是用先進的技術開鑿許多水井。水井固有利民生與灌溉,卻使牧民不再逐水草而居,守住一口井,過度地放牧,結果是加速了土地的沙漠化,危害大過從前,想不到吧。
另一個原因是有關人性,慈善助長了窮人的惰性。美國最明顯,一些少數民族唯一經濟來源就是躺著生孩子。一生孩子,各類津貼、代金、補助都來了,用完了,就再生一個,反正我生活水平要求不高,基本夠用就行了,何必累得要死工作。這些人對社會言是人力資源地浪費,更是社會動亂的潛憂。如此,原本捐贈者的熱情也被消磨,但善門已開就難關,政府只好編福利預算強徵,財政赤字擴大,經濟出現隱憂。上述存在的隱患若未能杜絕或有效預防,慈善的善恐成為過甚至是惡。
自私(利)與惻隱利他是人心之兩面,皆有之。除了老病殘, 當立足點平等,生活卻窮困寥倒,韓非認為國家不需同情,救濟。我們中國人說救急不救窮,給他魚不如教他如何捕魚,有一定的道理。孔子也說略謂"恩惠要謹慎施予"。清朝曾國藩就反對慈善捐款,認為貧窮是社會進化附帶的現象或代價。他的方式是,今天我看到一個窮人,我就幫一下,沒有則止,亂撒銀子無特定目標的救助是不為的。這和大陸著名捐助者陳光標的方式截然相反,他恨不得所有窮人都來排隊領款拿物資,盡庇天下窮人俱歡顏。精神可嘉,惟力有不逮不說,反恐助長了魚龍混雜地貪婪。
現在公辦私營各式各樣的慈善機構多如繁星,固不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聖德,卻可以質疑代為執行者的效率與效益,能否昭信大眾。前陣子的慈濟風波就是,我們絕不懷疑慈濟的善舉與盛名,但畢竟慈濟磁吸了大多數小額民間捐款,若行有餘力,辦醫院、興學校等公益事業都行,就是不能參與什麼投資案、開發案,這類極複雜商業化的行為。其初衷可能只是想壯大慈濟的救援力量,質疑之聲卻紛至沓來,恐始料所不及。若有捐贈是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等,也只宜作不求高收益的穩當投資回報。做好事並不容易,做出好結果的好事就更不容易。
19世紀,美國盛行英國人史賓賽地社會達爾文主義之說法,認為憲法已經保障每個人追求幸福的自由,在機會與競爭條件平等情況下,成功致富,失敗落貧各憑本事,優勝劣敗,怨不得人。這種看法與韓非子相似。對白手起家的第一代或許適用,但對富二、三代就未必適用,起步點已經不平等。社會發出改良呼籲。20世紀初,美國個人富豪開始懷疑零售式救助的功效與意義,遂改零售為批發,如洛克菲勒、卡內基、史丹福等紛紛成立公益基金會,針對提升弱勢者機會與能力的領域補助,尤其是教育與醫療項目,隨著社會意識與管理法案日益健全,捐助者不再參與基金會運作,委由專業人士代管。今人比爾蓋茲、巴菲特亦不惶多讓,範圍也早已擴大至全世界。
有一顆慈善的心總是好事,大小多寡決之於己,既不能強迫亦不宜以道德之鞭來督約。生前把錢花光光,也就是所謂裸捐,財富來之於社會,亦回歸於社會,不汲汲聚斂留給子孫的觀念已日益普及被接受,不是富豪的平民,平常也多少會捐贈、救助些,只是希望所有善心、善行之效益能被充分發揮。
附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