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骨子裡還是西方情節比較嚴重。什麼時候俄羅斯會轉倒向東方 ?
這個問題的根源:斯拉夫人的輝煌源自於兩點——
其一,對東方征服。
其二,對西方取經。
16、17世纪是一個强者擴張的時代。
天主教圈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拿下南美大陸,拿下中美洲大陸,在非洲、亞洲搶占大片殖民地。
新教圈子的英國和法國,拿下北美大陸,在非洲、中東、南亞、大洋洲,搶奪大片殖民地。
最遺憾的就是華夏文明圈,在明清更迭,在内鬥。17世紀前半個世紀,歐亞大陸上最强悍的滿八旗骑兵,不是向西去搶地盤,而是一心向南跨過長城,攻擊大明朝,最終取大明而代之。華夏文明圈這場內鬥,直接便宜了東正教圈子的沙俄。
158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沙俄剛過烏拉爾山。到1649年,大清站穩脚跟;沙俄在烏拉爾山以東拿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付出的代價可以忽略不計。這是沙俄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領土擴張,也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成本最低、最為成功的領土擴張之一。
明清更迭,不過是農耕文明周期内的政權更替。但是上升到文明周期就會看出,因沙俄佔據烏拉爾山以東的大片地盤,華夏文明圈的外圍空間被大大壓縮。
為什麼說文明代差性的落伍很可怕?
其實沙俄這種擴張,和自古以來的匈奴帝國、突厥帝國、蒙古帝國並無本質差别,非常不穩定。但這些領土在古代經常易主,到今天為何變成俄羅斯的固有領土?只因為彼得大帝的那場改革,推開農奴制的沙俄走向工業文明的大門。那條路上還有葉卡特琳娜二世、亞力山大一世等沙皇接棒,一直到斯大林才算走完,前後大約兩百年時間。
彼得西方取經,彼得幹的事兒很像北魏孝文帝。
當初鮮卑人從最東北的嘎仙洞起步,一直遷徙到塞北的大同、洛陽。面對中原的農耕文明,孝文帝决心改革,為此賠上老婆孩子也在所不惜。彼得和孝文帝一樣,面對歐洲工業文明,下決心變革,為此也是賠上老婆孩子在所不惜。他們都是通過自己家族的犧牲,換取民族興旺、並奠定了自己的歷史地位。
1697到1698年,彼得到西歐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當然他不是出訪,他的身份並不是沙皇彼得,而是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也可以看作是彼得微服私訪記。彼得這次私訪——
到過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當過船長;到過英國造船廠學習造船技術;到過普鲁士學過射擊;彼得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参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届會議。總而言之,這位身高堪比林肯的壯漢盡他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回到俄羅斯之後,他放出幾個大招。
第一招,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强工作效率。
第二招,頒布新法令移風易俗:要求斯拉夫人必須剪掉祖傳的大鬍子,宫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烟和喝咖啡,向西方看齊。
第三招,經濟方面,大力鼓勵工商業。為鼓勵引進西方工藝和技術,彼得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第四招,大力發展海軍,和波羅的海西邊的霸主瑞典幹仗。彼得和之前的沙皇不一樣,擴張地盤的欲望不是很强烈。但他一定要打通波羅的海出海口,因為彼得認為,聖彼得堡是瞭望歐洲的一個窗口。
他的這些套路,相當於給俄羅斯植入一套可升級的軟件系統,名叫工業文明之路。為了改革,彼得處死了自己的親兒子皇太子,和皇后離婚。
彼得改革之後,俄羅斯一直以打通出海口、占領大河入海口為目的,如同一個心機深沉的獵人。
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王,繼承了彼得大帝的衣缽,拿下克里米亞,相當於替俄羅斯打通黑海出海口。當烏克蘭倒向北約時,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克里米亞,原因就是不想失去黑海出海口。
19世纪中葉,沙俄從大清帝國手裡搶走黑龍江入海口。20世紀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就是要打通通向印度洋的入海口。
彼得大帝的這番取經,種下俄羅斯人傾心西方的情節之一。
沙皇亞力山大二世,就是奪走中國黑龍江入海口的那位,他想費除農奴制,結果遇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沙俄社會矛盾非常深,革命黨人很多。比如斯大林,八次被捕,六次越獄。
沙皇尼古拉二世衛轉移社會矛盾,参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戰爭引爆了俄國内部危機。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砲響,蘇聯誕生。
列寧為退出世界大戰,和德國簽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這個條約給蘇聯造成的損失:割讓大片土地給德國;賠償德國60億馬克;損失全國煤炭開採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33%的鐵路,以及5000萬人口。
這各條約給蘇聯帶來的好處:
其一,和德國和解,給蘇聯爭取到立足空間;
其二,延緩德國敗亡,給蘇聯爭取多一些立足時間;
其三,給蘇聯爭取到工業化的機遇。
前兩點都好理解。這第三條是怎麼回事?德國戰敗之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發展空軍、海軍,不能擁有坦克和大炮等重型裝備,只能保留10萬陸軍。
德國的軍工巨頭和一心復仇的熱血軍方當然咽不下這口惡氣,於是他們把目光轉向友好的蘇聯。双方簽署了一系列經濟、貿易及軍事協議,德國向蘇聯提供資金、技術、人員和設備等秘密援助,作為回報,蘇聯允許德國在其境内建立軍事工業基地和訓練基地。( 本為隱藏實力,圖謀再起 。不料所托非人,實實在在的壯大了蘇聯這中山狼。)
1922年到1927年,德國向蘇聯輸出大量的工程師、技術專家。為蘇聯的現代化工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列寧時代的蘇聯還有很濃重的理想色彩。當時蘇聯實施新經濟政策,宣布實行產品交換,以征收糧食税代替餘糧收集制;允許私人在一定範圍内盡行商業往來;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則允許私人經營。——類似於混合所有制經濟。政治對資本還没有完全控制。
到了斯大林實代,蘇聯的理想色彩消失,帝國色彩逐漸濃厚。
1928年,蘇聯度過五年恢復期之後,斯大林主持第一個五年計畫。如果抛開體制與意識形態不談,斯大林的工業化思路和彼得大帝有很多神似之處。區别在於,斯大林的手段更為鐵血,而且斯大林比彼得更為幸運一些。
從1929年說起。當華爾街股市崩盤之際,世界性大蕭條來臨,蘇聯一下子成了香餑餑,一躍成為世界市場上機器設備的最大買主。原本對蘇聯愛理不理的列强,爭相把各種設備打折賣給蘇聯。當時斯大林抛開意識形態,到歐洲列强那裏大買特買。此前蘇聯的工業骨骼(鋼鐵)與工業神經(電力)匱乏,從美國那兒得到技術資源後,建設了三大鋼鐵廠。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從技術、設備到人才都是從美國引進的。
蘇聯原本在汽車、飛機製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等大工業領域都是空白,之後分别從英美得到相關的技術與設備,比如高爾基汽車廠由美國福特公司援建等等。英美很多工程技術人員奔向蘇聯。蘇聯開始飛躍發展。
套用資本術語,蘇聯利用大蕭條,抄底成功。斯大林成為斯拉夫人歷史上最牛的抄底能手,從而登上斯拉夫人工業化歷程中第一人的寶座。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蘇聯的工業實力已經躍居歐洲第一,在世界範圍内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存在。( 大陸要利用新冠疫情危機,超底成功。)
斯大林接手的是一個犁耕手種的落後的蘇聯,留下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强大的蘇聯。如今俄羅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懷念斯大林,但是理解斯大林的俄羅斯人少之又少。其實,斯大林不是權力建築師,而是斯拉夫人工業文明階段的設計師。
彼得大帝和斯大林,一頭一尾,帶領斯拉夫人完成工業文明階段的歷史使命,鑄造了斯拉夫人的輝煌。
現處於困境中的俄羅斯,總還想著去西方取經。這就是歐俄之間的虐戀。
回到開頭的問題,什麼時候俄羅斯會倒向東方?那要看東方有什麼樣的經書值得斯拉夫人來取。
**看俄羅斯街頭運動
俄羅斯現在除了核彈和少部分軍工實力,其他,尤其是在經濟方面可用一個字來形容"脆"。脆,可以理解為脆弱,也可以理解為剛而易折。拜登上台之後的第 3 天,俄羅斯突然熱腦起來,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鄂木斯克、伊爾庫茨克、托木斯克、烏蘭烏德等多個城市爆發反當局示威。示威者冒著嚴寒走上街頭。因為納瓦尼回國了。
從纳瓦尼的主張來看,他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政治人物,而普京則異常老練,但是對於無知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不需要去關心那麼多大問題,一張更有年輕的面孔,一些更有活力的口號,就足以激發年輕人支持纳瓦尼。
那些主張,例如在“減少監管,主張小政府”和“增加福利”之間的矛盾,嗨……不懂,年輕人誰在乎那麼多?至於"權力和錢財"歸於地方,是不是會引發俄羅斯第二次分裂,造成第三次車臣戰爭,這些俄羅斯年輕人更自然是想都不用去想的。
納瓦尼的這種主張,俄羅斯不是没有嘗試過,葉利欽就做過,效果真的不好,而普京又是葉歷欽親手挑選的繼承人,對於普京來說,没有人比他更懂怎麼調和和歐美之間的關系。
最近這些年,全球的街頭運動並不少,但俄羅斯還是比較有特色。香港的街頭運動,示威者比較凶,警察比較弱。華盛頓街頭運動,警察比較凶,示威者比較弱。一方比較弱,很容易平息。但俄羅斯是警察和示威者都比較凶,懟起來是針尖對麥芒。没辦法,斯拉夫人自古以來就比較剛,不會走迂迴路線。好像高麗棒子示威者的汽油彈堪比。
任何國家的分離主義問題都是無比的大事,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脱離聯邦,美國怎麼做的呢?打了美國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戰爭,謝爾曼將軍把整個南方夷為平地,他的名言就是:
“我就是要讓整個喬治亞鬼哭狼嚎!讓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貧富,都感受到真正的痛苦。我的軍團將毀滅喬治亞而後快。結束這場戰爭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變得恐怖,變得令敵人無法忍受,我就是要讓南方人和他們的子孫後代得到刻骨銘心的教訓,永遠不敢再想要獨立 ! 永遠不敢訴諸戰爭 ”。聽聽 !
**一旦俄羅斯在外匯儲備中大幅配置人民幣,那麼未來在類似上合組織内的多國經濟體系中,貿易、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占比將會大幅上升。說得直白一點,當俄羅斯這個大哥抛棄了美元、歐元後,俄羅斯的那些小弟國家也必然會拋棄美元歐元。所以,接下來人民幣在部分國家中將加速國際化。
**亞美尼亞本來是親俄國家,亞美尼亞之所以能够與阿塞拜疆形成戰略平衡并占據纳卡地區。結果,帕希尼楊親美,通過街頭革命獲得了政權,亞美尼亞與俄羅斯也出現了裂痕,阿塞拜疆政治抓住這個機會,借助土耳其的力量一舉在纳卡击拜了亞美尼亞軍隊,占領了部分纳卡地區。後來,正是俄羅斯的介入,才使得亞美尼亞穩住了局勢,但亞美尼亞丢掉的纳卡領土,暫時是不可能拿回來了。也就是說,帕希尼楊的執政,讓亞美尼亞丢了領土。現在,俄羅斯重新掌控了亞美尼亞的局勢,親美的帕希尼楊當然是必然要下台的。
西藏往事秘辛
西藏是很神奇的地方,自從有記載以來,就和宗教脫不了關係。
當然中原地區也有宗教,不過我們的宗教為世俗服務,老百姓有什麼需求便去求神拜佛,有效果還好說,一旦沒效果轉身就走。西藏不一樣,很多年來西藏都是世俗為宗教服務,老百姓一輩子生活淒慘沒關係,但是信仰一定要虔誠。
我們都知道,西藏人民信仰的是藏傳佛教。這是幾種宗教混合的東西,其中一種是文成公主帶去的漢傳佛教,另一種是尼泊爾尺尊公主帶去的印傳佛教,最後一種是西藏土生土長的苯教。經過幾百年傳播融合,再加上信教人民的戰爭和屠殺,最終形成獨樹一幟的藏傳佛教,也叫喇嘛教。
時間進入明朝,喇嘛教分化為很多派別,各派都有不同的主張,對經典的解讀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於是西藏出現一場宗教的百家爭鳴,以至於人民的信仰也混亂了。大和尚們沉浸於爭權奪利、娶妻生子,幾乎沒人在意修行學問。
有個法號“宗喀巴”的人看不下去,號召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能繼續胡鬧了。此人原本就是學霸,在藏區傳經講學多年,積累了巨大的人氣。被大家認定為大師以後,便重新整理經典、劃定秩序、組織制度,並且和弟子們建立起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六大寺院。在當時的西藏,宗喀巴簡直是一股清流。
他完全從混亂的局面中走出來,開創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格魯派”,迅速風靡藏區,信徒與日眾多,因為喇嘛都戴黃色帽子,格魯派也稱為黃教。
不過宗喀巴只是黃教的祖師爺,真正讓黃教獲得榮譽地位的,是第三代弟子索南嘉措。和祖師爺一樣,索南嘉措也是一位學霸。被確認為轉世靈童以後,他就拜師苦讀,成年後四處講學傳教,不僅在藏區名聲日隆,還把黃教傳播到青海和蒙古。龐大的宗教影響力,意味著什麼?
當然是強勢的話語權,以及左右地區世俗社會的能力,所以有了影響力的黃教,不僅得到西藏政權的扶持,也換來明朝的尊重禮遇。這也是統戰工作的精髓之一,有影響力的才是無黨派人士,沒有影響力的是吃瓜群眾。
就在這個時候,歷史課本裏非常熟悉的蒙古“俺答汗”來了。他在北方鬧騰多年,經常到北京搞武裝大遊行,終於把明朝打回談判桌上,開放了11處邊境貿易口岸做生意,賺了很多錢,然後就想搞一點精神文明建設。
1578年,他給索南嘉措寫信:“到青海約一波?”蒙古大汗來信,當然沒問題。
索南嘉措收拾包袱跑到青海,和俺答汗喝茶盤道,互相表達思念之情。等表面功夫做完,二人心照不宣的開始商業互吹:俺答汗尊稱索南嘉措為“達賴喇嘛”,根據輩分,他屬於第三世,當然前兩世是追封的。
索南嘉措做為回報,承認他是成吉思汗的化身,並且奉上尊號為徹辰汗,有權力統治全蒙古。總而言之,這次商業合作很成功,雙方都得到想要的東西。
黃教第一次有了世俗政權的加持,再加上龐大的宗教受眾,在西藏地區一枝獨秀,很快就成為勢力最大的派別。但這些遠遠不夠。
一個偶然的時機,黃教獲得了西藏的統治權,達賴喇嘛也一躍而成西藏的最高領袖。
明朝末年,新疆是瓦刺蒙古的地盤,就是曾經俘虜英宗朱祁鎮的部落。不過此時的瓦刺蒙古已經衰落,遷徙到新疆之後,分裂為和碩特、準噶爾等四個部落,統稱衛拉特諸部。那個影響西藏命運的,便是和碩特部。
和碩特部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裔,所以在四大部落中地位尊貴,長期擔任總盟主,類似於蔣委員長的角色,如果有什麼事需要其他部落效力的話,只能開會商議,而不能直接命令。
到了崇禎年間,固始汗成為和碩特部的首領。1634年,蒙古林丹汗和後金軍屢戰屢敗,得天花病死在青海,其子第二年率領部落投降皇太極。從此以後,整個漠南蒙古歸附於後金,皇太極也兼任蒙古大汗。
新疆的固始汗發現局面有變化,馬上派遣使者去東北,代表衛拉特諸部參加了這場滿蒙大聯盟,做了後金的附庸。既然抱上大粗腿,和碩特部自然水漲船高,固始汗也成了西北最亮的崽。
正是那一年,固始汗收到一封來自西藏的信。
那時的西藏大權,屬於噶舉派和藏巴汗,對於他們來說,黃教是不折不扣的邪路,絕對不允許繼續活下去了。黃教喇嘛沒有槍桿子,想生存只能找外援,於是寫信給新疆的固始汗:“我們過的水深火熱,如果您能率大軍南下,我帶路。”署命是3個人:索南群培、羅桑嘉措、卻吉堅贊。
遇到送上門的便宜,固始汗沒有理由拒絕,他整頓兵馬積蓄牛羊,逐漸從新疆南下,用幾年時間吞併青海,然後冒著嚴寒進入西藏,把手裡的烤全羊換成犛牛腿。1642年,藏巴汗滅亡。
這又是一次十分完美的商業合作,固始汗獲得青海、西藏的廣袤領土,成功建立了和碩特汗國,而黃教也得到西藏的政教大權。
寫信的3人和固始汗一起,組成執政四人組,索南群培是黃教的攝政者,負責管理西藏的日常事務。羅桑嘉措是五世達賴,負責精神文化建設,旗下的寺廟還有賦稅的支配權。
卻吉堅贊得到一個稱號:班禪博克多。後來,這個稱號被清朝改成“班禪額爾德尼。”他就是四世班禪,當然前三世也是追封的。從此以後,達賴和班禪成為高原上的雙子星。
和碩特汗國還是滅了。
因為準噶爾部在背後捅刀子,直接把四大部落聯盟變成準噶爾汗國,不僅南下佔領西藏,還準備和清朝較量一番,《還珠格格》等清宮戲裡,都有這個段子。
直到雍正年間,清朝才琢磨出一個思路,想平定準噶爾叛亂,必須先拿下西藏,因為那地方是精神信仰的源頭,如果把精神信仰的解釋權握在手裡,平叛便能事半功倍。這個思路簡單點說就是,治疆先治藏。
【多說一句題外話,現在的疆藏信仰不同,是因為新疆的蒙古人在戰敗之後,幾乎都被乾隆給屠了,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新疆的草原河谷都荒無人煙。】
清軍費了很大的力氣,擊敗準噶爾軍,開始在西藏駐兵,並且設立駐藏衙門,和達賴班禪一起治理西藏。這段歷史也挺有意思。
根據教義,班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達賴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所以在宗教層面,班禪的地位高。而在世俗方面,達賴和駐藏大臣是西藏的領導。他們之下有一個辦事機構叫嘎廈,由3-5人組成,日常政務由他們商量決定,然後上報達賴和駐藏大臣批准。嘎廈,其實相當於明清的內閣。
這個世俗權力機構,班禪是不能參與的,但日喀則是班禪的地盤,達賴也不能隨意伸手,相當於西藏最大的諸侯王。這樣就形成相互制約的局面。班禪的宗教地位高,但是沒有世俗權力,達賴是西藏的最高領袖,但也不能兼併班禪的日喀則。
清朝皇帝又讓他們互相尋找轉世靈童,並且拜師授業,不管權力和地位的大小,年紀大的就是師傅。在班禪和達賴之下,還有轉世的攝政活佛、監督的駐藏大臣。看,制約、感情和監督都有了。
再加上乾隆設立的金瓶掣籤制度,把任命達賴和班禪的權力,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終清朝始末,西藏都沒有大問題。由於有政權做後盾,黃教獲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幾乎所有藏民都皈依了宗喀巴的流派,而信奉噶舉派的藏民,則建立了不丹國。宗教和政權的雙管齊下,讓達賴、班禪成為西藏的神。
但就在新疆和西藏剛剛平定不久後,“萬年攪屎棍”英國到了印度,攪動起風雲變幻。
1818年,印度諸侯承認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再過40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管理印度的13省、700多土邦。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中,印度不僅是重要糧倉,還是勞動力和原材料出產地,簡而言之就是一頭奶牛,需要多少擠多少。
英國能成為日不落帝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印度,如果沒有印度輸血,以英倫三島的基本盤,根本撐不起日不落帝國的江山。
印度重任在肩,絲毫不能有失,但印度的地緣格局太奇葩,三面環海一面靠山,如果其他國家想進來擠奶,簡直不要太容易,英國想保護印度奶牛的安全,就要給印度戴上保險套。這個保險套就是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三個緩衝區。
一個內湖,便是把印度洋打造成英國魚塘,沒有英國的同意,誰都不能進來撒野。
兩個同心圓則是以印度為中心,把不丹、尼泊爾、錫金做為小圓,伊朗、阿富汗、西藏、緬甸和泰國做為大圓,這兩個圓圈就是陸地勢力範圍,共同保護印度奶牛的安全。
三個緩衝區就是阿富汗、西藏和印度洋,分別阻止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進入印度。
為了保護印度,英國最想佔領的就是西藏。
因為喜馬拉雅山的地勢太高,印度面臨無限可守的局面,很容易被沖過來的中國軍隊一波帶走,而英國從印度北上則非常困難,如果從喜馬拉雅山南坡仰攻,簡直太要命了。
而且西藏和四川很近,稍微費點力氣便進入長江流域,可以和長江中下游的英國勢力會師,逐漸把整個江南收入囊中。這樣一來,印度—西藏—江南的勢力版圖形成,給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插上一對翅膀。
在這個版圖中,西藏做為印度和江南的中轉站,屬於一盤大棋裡的棋眼。而要奪取西藏,必然關係的達賴和班禪。此時的西藏,是十三世達賴掌權。
1903年,麥克唐納率領2000英軍入侵西藏,由於實力懸殊,裝備簡陋的藏軍根本不是英軍的對手,雖然西藏軍民付出巨大的犧牲,也沒能阻擋英軍前進的腳步。
1904年8月,英軍進入拉薩。西藏政府被迫和英國簽訂《拉薩條約》,包括賠款、通商、不經英國同意西藏不能和外國接觸等等,但朝廷不同意。朝廷也明白,西藏太重要了,於是派唐紹儀和英國繼續談,再加上其他列強的阻撓,英國終於在1906年承認:英國永不佔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
這話說的很漂亮,永遠不佔西藏,但如果有人來求我,那我也沒辦法了對不對?從此以後,英國放棄直接佔領西藏的謀劃,而是準備策劃獨立。
這麼重大的事情,達賴好像沒出面?是的,達賴跑了。
在英軍進入拉薩之前,十三世達賴就離開布達拉宮,經過青海跑到外蒙古,甚至還想跨越邊境線進入俄國,幸好被欽差大臣勸阻,達賴才沒有成功。再想到後一代達賴常年留滯國外,感覺達賴跑路成保留節目了。這種行為太惡劣,哪個國家都不能容忍啊,駐藏大臣上報朝廷,請求革除達賴的稱號。朝廷同意了,讓班禪暫時管理西藏事務。
但是在西藏,宗教領袖有神一般的地位,聽說達賴喇嘛被罷免了,群眾感到信仰崩潰,不能接受朝廷的處理結果。朝廷也無奈啊,無非是罷免一名幹部而已,怎麼反而做錯了呢?
不過為了穩住西藏,朝廷還是恢復了達賴的名譽地位,並且加封為“佛。”意思就是趕緊回去吧,好好幹。達賴喇嘛完全辜負了朝廷的信任,之後發生的偶然事件,也成為西藏歷史的轉折點。
在英軍入侵之後,朝廷派2000川軍進入西藏加強防務,一邊威懾地方,一邊抵禦外敵。可川軍紀律實在太差勁,剛進入拉薩就到處開槍,和鬼子進村似的,一名大喇嘛慘死街頭,布達拉宮也受到槍擊。
達賴在布達拉宮裡慌的一批,心想是不是針對我的?軍隊會不會殺掉我?我可是有黑歷史的呀,以後該怎麼自保?達賴越想越害怕,結果跑到印度去了。印度是英國的地盤,達賴跑到印度,當然是找英國做外援去了。
此時已經是1909年,2年後清朝收攤打烊,駐藏大臣回到中原,十三世達賴才從印度回來,不知道他是不是帶著任務回來的。剛剛回到布達拉宮,達賴便吞併班禪的領地和職權,把下屬抓進監獄,逼的班禪北上流亡。從此以後,西藏沒有駐藏大臣,班禪也流亡了,全部權力歸於達賴一人之手,何去何從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一會和英國勾肩搭背,一會和國府你儂我儂,做了幾十年的牆頭草,唯一目的就是謀取最大利益。直到解放軍入藏前,西藏都是半獨立狀態。
經過“二戰”的一頓折騰,英國勢力大損,已經不能維持龐大的殖民地,只好同意印度獨立。
印度獨立前派代表到西藏傳話,說印度繼承了英國在西藏的一切權益,然後在拉薩升起印度國旗。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想法很簡單,繼承英國留給印度的一切東西,包括西藏在內的地緣戰略。如果實在不能佔領西藏,也要保留對西藏“內政外交”的決定權,只把宗主權讓給中國。
當時中國正在進行解放戰爭,沒功夫理睬印度,直到1951年5月西藏才和平解放。十四世達賴和十世班禪年幼,這件大事基本是噶廈一手操辦的,赴京談判的首席代表,就是阿沛·阿旺晉美。
那時候的印度雄心勃勃,不了解新中國的底線在哪裡,便繼續給西藏貴族提供武器,支持他們搞事情。那舊貴族為什麼要搞事情呢?其實和內地一樣,還是和土改有關係。
在政教合一的舊西藏,5%的上層僧俗霸占了全部農田、牧場、牲畜和人口,在他們眼裡,底層牧民基本不算人。那些人皮唐卡、人骨法器,就是用底層牧民做的,非常殘忍。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幼小的心靈特別受傷。
這麼惡劣的社會環境,新中國絕對不允許存在,底層牧民也想改變現狀,做個真正的人。但是農奴主說了,這是我們自古以來的生活方式,不能改變。
1955年,國務院通過《國務院關於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決定》,第二年籌備委員會在拉薩成立,十四世喇嘛擔任主任委員,十世班禪擔任第一副主任。西藏改革已經箭在弦上。舊貴族們知道,決定命運的時候到了,他們找到返回拉薩的達賴,勸他領頭反抗改革,維護西藏的舊秩序。
實際上西藏一直都不太平,大事沒有小事不斷,拉薩街頭經常出現帶刀的人,向漢人吐口水撞肩膀,故意挑釁。所以很多單位都告誡職工,不要一個人單獨行動,白天上街最少兩個人,晚上不要出門。
經過印度挑唆、內部發酵,1959年3月舊貴族舉兵叛亂,而武器是印度和美國送來的。不過這場叛亂更像鬧劇,3天就被解放軍徹底擊敗。
同年7月,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舉行第二次會議,正式做出民主改革的決議,至此存在近千年的農奴制崩潰,西藏百萬農奴迎來解放之日。
而達賴和部分舊貴族,則跑到印度,把賣國當成一門生意,換取三五斗狗糧。其實他們和內地的地主買辦一樣,本質上一群不接受社會進步的遺老,已經被歷史的車輪碾壓了,還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的一切努力,無非是想騎在人民頭上做老爺罷了。
這個老東西跑出去60多年了,還在到處招搖撞騙。不過曾經的農奴主早已死的差不多了,他也失去了根基,能做的無非是按照劇本演下去,做一個合格的演員而已。西藏,依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西藏。
而班禪走上了另一條路。
民國初年的達賴和班禪鬧翻以後,十三世達賴獨占西藏,在民國政府和英國之間投機,而九世班禪則在秉持大義。
清廷革除達賴稱號時,希望他能站出來取代其權力,以便維持西藏局面,可他為大局考慮,不願意和達賴交惡。他就對駐藏大臣說:“日喀則離拉薩不遠,我就呆在日喀則,有什麼事情通知我,很快能趕到拉薩,肯定不會耽誤事情。”英國請他去印度會談,更是嚴詞拒絕。
隨後被返回西藏的達賴驅趕,他也只是在西北各地漂泊傳教,並沒有任何不滿或者尋找外援。甚至抗戰的時候,班禪和信徒們積極捐款,支援東部的抗戰大業。直到現在,班禪都是新中國的同路人。
宗教這種東西,基本來自於蠻荒的遠古時代,因為那時候的生產力不發達,人們對很多未知的事情都不了解,生病也沒有治療方案,只能求上帝神仙保佑。對未知的恐懼,才是宗教產生的源頭。
當人類的生產力發展起來之後,也就沒有新宗教誕生了,人們有書讀、有工作、有各種娛樂活動,誰還去磕頭拜神仙啊。那些信教的人,更多的是基於文化認同。生產力的發展,給了人類信仰宗教的自由。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而不必和古人一樣,必須找個神仙做信仰,要不然就熬不過苦難的生活。
所以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自古以來宗教信仰就不怎麼強烈,而在經濟落後的疆藏地區,更在意一些神神鬼鬼的東西,也就造成了那些地方的宗教勢力,侵占世俗的地方政權。
沒辦法,那地方的人就信這個,民心就是天意,除了發展經濟和生產力,基本沒有其他辦法去改變。而這也是解放西藏的意義。
在解放西藏之前,百萬農奴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奴隸,農奴主可以隨時奪走他們的錢財、房子、妻兒、子女甚至生命。為了尋找心靈慰藉,以及服從政教合一的制度,他們必須去信一尊神佛。
但是在西藏解放之後,他們不必世世代代做奴隸,尤其是青藏公路和鐵路的通車,內地的人力和物資快速入藏,幫助西藏人民建醫院、辦學校、蓋房子,大幅度提高西藏的經濟水平和生產力。雖然不能和東部城市相比,但西藏人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工作,到底要不要和前輩一樣,對著泥胎塑像磕頭一輩子。
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給了西藏人民信仰的自由。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
不僅需要一個動員力非常強大的政府,動員起海量的人力物力,數十年如一日不計成本的支援建設,直到完成那個地方的文明交替,然後繼續做下去。還需要一種天下為公的信念。目力所及之處,恐怕只有中國願意這麼做。
經濟和生產力啊,可以消解任何一種堅固的宗教信仰。
附記 :
美國已經正式分裂成兩個平行世界的國家,高經濟生產力的城市化資本科技帝國,與鐵鏽帶狀的宗教國家。前者仍在不斷吸取後者的最後一滴養分;後者似乎也已警惕而試圖反撲,纏鬥方酣 !
**丢掉幻想 鬥爭永遠是主旋律
美國反共反華的始作俑者是美國國會。川普競選失敗,他的班底即將解散下台,美國國會却不會解散,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美國是“法治”國家,國會是“三權分立”中的立法機構,美國政府是執行機構。這一系列10個反共反華法案,都是鷹派國會議員提出的,是在兩黨高度一致的情况下高票通過的。也就是说,反共反華法案與國會同在,國會的“反華路線”不會改變,不管誰當總統,都不可能“改旗易幟”。
法國作家托克維爾在他的《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這樣寫道:“美國總統没有阻饒法律制定的權力,而執行法律的義務也是他擺脱不了的。他若能積極主動地合作,毋庸置疑會促進政府工作;可他若不這麼做,政府也能繼續運轉。立法機關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掌控著他所有的要務。”
“鐵軌理論”: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法規好比“鐵軌”,國家機器好比“火車頭”,總統好比“火車司機”,一旦火車上了路,就得沿著鐵軌行驶,誰也無法改變它的方向。總統或許可以玩玩“臨時停車”或者“減速行驶”的把戲,但斷然不能改變方向和目的地。” 美國總統難改“反華路線”。
總統的行政權力既受制於國會的立法權,也受制於法院的司法權,還受制於“第四種全力”——媒體。記得川普上台就簽署了一個禁穆令,却很快被華盛頓州西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羅巴特“叫停”,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在即將下台的2020年12月23日,川普否決了國會兩院通過的規模為7405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但很快國會眾議院於12月28日以超過三分之二多數推翻該否決,接着2021年1月1日,参議院又以81票對13票通過了推翻該該否决。
由此可見,美國“三權分立”的政體架構角色分工很明確:國會定調,總統唱戲,法院監督。這就意味著,誰寄希望於拜登政府把中美關系拉回到“夫妻關系”,那只是一厢情願的痴人說夢。
**拜登的團隊,已有多個非裔、拉丁裔、印度裔、亞裔(華裔),創造了多項新歷史。媒體指出,拜登的新政府預計將成為美國有史以来最多元化的政府。
他這個多元化并非是因維平等尊重,也并非為因才錄用,而是為了政治正確,為了感谢某個群體的選票支持,特意在内格中體現,實際上是一種政治交换,已经有蘇聯晚期那位了。
1990年蘇共政治局名單,各民族共和國的領導人都進了政治局,而蘇聯中央的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内務部長、克格勃主席以及各部大員都落選了。政治局,蘇共徹底變成了諸侯理事會……拜登在台上,美國將走上了一條實現五化的不歸路:犯罪合法化,毒品合法化、政治拉美化,經濟空心化,風景叙利亞化。
**懸疑
一六慘案後,川普離奇地消失了。在他消失期間發生了幾件事:首先是他的所有社交媒體帳號在同一時間被封殺;川普人也再没有出現在公眾面前,一群記者追著白宫發言人問總統去哪了,也没有得到任何回答。其次是在時隔12小時後,白宫終於發出了一段川普認輸的是頻,適頻裏他痛快承認敗選,痛罵來力挺自己的勤王部隊是暴徒,必須要位闖入國會的行為付出代價。
這個視頻看起來似乎没啥問題,不過專業論壇4chan的技術大佬從白宫發布的視頻中找到一些詭異的地方,這段認輸演講似乎是通過AI換臉技術做的合成視頻。視頻中,川普標志性的表情和手部動作都没有了,全程只有兩三個表情不斷重複,且他的表情和他說的話之間完全不匹配,放大一些細節後可以看到脖子溢出衣領的現象,更有身體在動臉的位置却原地不動的BUG出現。技术分析帖一出,網友紛紛激動質疑白宫這段視頻是假的是AI合成的,甚至腦洞大開地分析認為川普在“革命”失敗之後,或許已經被軟禁起來了。
也有可能,不是有多位閣員要動用憲法第25修正案來"撤"川普的職嗎 !
**伊朗的刀為何揮向韓國?
1月4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霍姆茲海峽扣押了一艘名叫“韓國化學”的韓國油輪,以及20名船員。
伊朗理由:韓國油輪攜帶了7200噸石油化工原料,違反了伊朗的環保條例。但這個理由太哈哈。伊朗此舉,環保只是藉口,真是目的是瞅准機會向韓國揮刀。因為伊朗已經告訴韓國,想要船可以,拿70億美金來贖。這是環保?鬼都不信!
這件事讓韓國很沒面子,立即派遣“崔瑩”號驅逐艦前往霍姆茲海峽,要求伊朗放人、放船並且道歉。
“崔瑩”號驅逐艦滿載排水量接近6000噸,最大航速32節,攜帶8枚“魚叉”反艦導彈、8枚“天龍”巡航導彈、32枚中程與21枚近程防空導彈。理論上來說,“崔瑩”號驅逐艦比伊朗海軍的任何一艘軍艦都要強大(伊朗最大的軍艦隻有2000噸排水量);但韓國僅憑一艘驅逐艦就想讓伊朗認錯,很難。
伊朗雖然海軍不怎樣,大大小小的船隻卻不少,還有陸基導彈支持;面對美國核動力航母與核潛艇可能沒什麼辦法,但不至於被一艘驅逐艦嚇倒。
不禁納悶,伊朗要當山大王麼?當然也不是,這是伊朗的一種博弈策略。
由於被美國制與以色列針對,伊朗手裡的牌並不多,霍姆茲海峽是其中之一。霍姆茲海峽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國家之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近代以來,霍姆茲海峽先後成為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列強博弈之場所。
美國成為霸主之後,也圍繞霍姆茲海峽重點佈局,第五艦隊司令部就設置在霍姆茲海峽旁邊的巴林。大家之所以這麼看重霍姆茲海峽,是因為它有一個響亮霸氣的綽號,叫世界油閥。
什麼意思呢?因為霍姆茲海峽西鏈波斯灣、東接阿曼灣,是波斯灣石油向外運輸的必經之地。各國油船去波斯灣買油,都得從那裡經過。
海峽南岸就是阿曼,主體是阿拉伯人。阿聯酋、卡塔爾、巴林、沙特等石油國都在旁邊。海峽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靠近伊朗一側有格甚姆島與霍姆茲島等島嶼。
如果從地緣角度看,海峽南岸的阿拉伯人與北岸的波斯人,控制了世界石油的咽喉。中東以外的世界大國,要麼和南岸的阿拉伯人合作,要麼與北岸的波斯人合作。
理論上來說,和北岸的波斯人合作更為簡單一些。因為波斯人只有伊朗一個國家;南岸的阿拉伯人有多個國家,協調起來比較麻煩。美國最初也在伊朗放了很多籌碼。巴列維王朝時代,美國和伊朗好得穿一條褲子。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朗空軍曾經是波斯灣一霸。F14雄貓戰機除了美國空軍,只有伊朗空軍裝備過。
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採取“既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自我孤立方針,讓美國在伊朗數十年的投資打了水漂。此後伊朗和美國就變得水火不容。過去40多年,美國經歷了卡特、裡根、老布希、克林頓、小布希、奧巴馬、特朗普8位總統;雖然派別不同,政見不同,但都在中東以伊朗為中心做針對性的戰略佈局。
經過40年如一日的戰略佈局,美國的軍事基地已經把伊朗三面包圍。伊朗周圍唯一堪稱安全的戰略空間,只有里海對岸的俄羅斯。
過去兩三年,伊朗承受了來自美國與以色列的巨大壓力。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精銳部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先後被襲殺。
既然伊朗的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和以色列,這次為什麼向韓國揮刀?答案,有兩個。
答案一,韓國是美國的盟友,幹事情和美國步調一致。為打擊伊朗經濟命脈,美國一直制裁伊朗石油工業,對伊朗的原油實施禁運。大多數航運公司和石油買家都停止了與伊朗的業務往來。然而《華爾街日報》聲稱,伊朗為尋求出路,石油打折賣。
韓國是買家之一,從伊朗進口石油販賣,賺差價。伊朗把收益存在韓國銀行,總額大約70億美元。2018年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伊朗石油實施全球禁運。伊朗存在韓國銀行的那筆資金慘遭凍結。那筆錢對財政緊張的伊朗來說,並不是小數目。
按照當今國際局勢,美國一時片刻不會對伊朗解禁,缺錢的伊朗很難通過正常途徑拿回那筆錢。於是就有了這次伊朗扣押韓國的油輪,索要70億美元的贖金,主要目的就是把那筆在韓國被凍結的資金要回來。但錢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由。
答案二,博弈思維。
要知道霍姆茲海峽是著名的國際航道。伊朗在那裡扣押往來船隻,很容易遭遇制裁。大國船隻,伊朗不敢動。之所以選擇韓國,除了想要那筆被凍結的70億美金之外,還因為韓國是軟柿子。
畢竟韓國遠離波斯灣,本身沒有實力對伊朗形成實質性威脅。韓國軍隊指揮權在美國手上,軍事層面嚴重依賴美軍。但現在美國政治內鬥: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橫衝直撞,拜登尚未上台。這種時候,美軍很難對韓國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伊朗就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強行扣押韓國船隻,相當於用土霸王的思維追債。這個思路類似於1962年,中國利用古巴核導彈危機出手教訓印度。
同時在另一方面,伊朗也想通過這次扣押韓國船隻的方式告訴美國盟友,不要跟隨美國來製裁自己,否則後果自負。這個思路,借鑒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戰。伊朗能否達到目的,要看韓國是否配合。
04 韓國選擇
如果韓國配合,會這麼操作:給伊朗70億美金,把船隻和船員贖回來;開動媒體把伊朗罵一頓,同時宣布伊朗被韓國銀行凍結的那70億美金,沒收充公。如此一來,伊朗拿到了那筆錢;而韓國可以把自己說得高風亮節(付錢從流氓手中贖回自己的國民,體現出國家對國民的關愛)。
但韓國大概率不會這麼做,原因大致有三個。
原因一,朝鮮戰爭之後,韓國一直把自己牢牢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韓國經濟騰飛,離不開美國的資金、技術與市場。所以韓國把軍事指揮權交給美國,關鍵時刻總是站在美國一方。
原因二,精神層面,韓國受不了類似的妥協。由於歷史上一直是藩屬國,韓國一直強調自身的獨立性。韓國雖小(人口與面積,都和浙江類似),但總自稱大韓民國。而且韓國人很善於展示自己的血性。如果韓國妥協了,那相當於間接承認自己是“軟柿子”,以後在國際上沒法混了。
原因三,現實利益層面不允許。如果韓國這次妥協,那相當於告訴世界,扣押韓國人可以拿贖金。要知道離霍姆茲海峽不遠處,就是索馬里海盜出沒之地;他們看到韓國人會眼睛發光的。
這三個原因決定,韓國祇能選擇亮劍,趕緊把“崔瑩”號驅逐艦派往波斯灣。
當然韓國也沒指望“崔瑩”號解決問題,而是做一個姿態。畢竟波斯灣的老大,既不是南岸的阿拉伯人,也不是北岸的波斯人,而是美國第五艦隊與周邊密密麻麻的陸軍基地。
韓國派出“崔瑩”號也相當於給美國一個信號:老大你看著辦吧,這個問題不解決,會讓小弟們寒心的。
美國現在當然沒心思管小弟。但1月20號拜登上台之後,如何處理“韓國化學”號,將是觀察美國在中東戰略的風向標。
拜登選擇之一:奧巴馬模式,重回伊朗核協議,與伊朗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韓國會解凍伊朗那筆70億美金的資金;伊朗宣布“韓國化學號”環保合格。
拜登選擇之二:繼續特朗普模式,極限施壓,時不時搞襲殺,再用口水淹沒波斯灣。——韓國會選擇中俄做第三方調解人,暗中利益互換;伊朗放船放人。
拜登選擇之三:小布希模式,開幹。——涉事各方,那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韓國" 軟柿子 ",依賴美國...,這一切放在台灣身上也適用。前幾年台灣在那些海域發生的解救人質案件也頗為類似。現在看起來,因為有對岸大哥在,伊朗大概率不會劫持台灣的輸油輪,但問題的本質依然存在。
.
德州獨立公投 --- 足以星火燎原、一葉知秋
上個月26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州議員、共和黨人凱爾·彼得曼向德州議會正式提交了《德克薩斯州獨立公投法》(HB1359)。要求將允許德州公民對州立法機關是否應成立聯合臨時委員會進行投票,以實現德州獨立的計畫,這事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畢竟上一次類似的提案被正式提上日程,還是在南北戰爭時期。
根據凱爾彼德曼的要求,2021年11月2日德州應當舉行公投,由德州公民自己來絕定是否要脱離美國重建獨立的孤星共和國。他的依據是《德克薩斯州憲法》——美國第二原始並仍在使用的憲法——第一條,所有政治權力為人民所固有,所有自由政府都建立在人民的權威上,並未他們的利益而建立。德克薩斯州人民的信念是維護共和制政府的誓言,僅在此限制下,他們在任何时候都擁有以他們認為的方式改變、改革或廢除政府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簡單概括,當德州人民認為它們的自由受到美國政府侵害的時候,他們有權退出美國。畢竟德克薩斯本來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加入的美國,並且是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絕對信奉者。雖說美國最高法院已經敲定過没有任何一州有權單方面宣布退出美國,但這在武德一向充沛的德州可能真的算不得啥阻碍。
全球的很多大國都是聯邦制,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德國….聯邦制的好處就是,蛋糕購大的時候,大家都願意錦上添花,一旦不夠分的時候,就有可能破鼓萬人捶,牆倒眾人推。
今天的美國還能維繫美元霸權的地位,已經有部分州有些苗頭了,一旦失去美元的價值,必然會被痛打落水狗。
**德州天災面面觀
先讀一段德州科羅拉多市長蒂姆.博依德對冰風暴災害發表的神論:
“誰都不欠你或你的家人什麼,在這樣的艱難時刻,地方政府也没有責任支持你們。我受够了那些尋求施舍的人!你們没有電没有水的時候,應當自己想辦法解決,你們天天抱怨政府,川普剛走,拜登剛來,我不知道你們抱怨哪個政府?那些坐在家中等待救援的人,你們懶惰,没有力量,救援是社會主義政府才幹的事情。我們自由世界,强者才配生存,弱者就該滅亡。德州居民應當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真佩服資本主義大本營的坦誠、直率、無耻、社會達爾文主義,資本家和政客們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認為弱者、窮人該死,他們就會坦坦蕩蕩地說出來,從來不担心無產階級的看法……川普就曾說過:“這就是人生啊!”
*美國没有一個統籌管理的“國家電網”,美國的電網分為三大區,東部、西部和徳州區,徳州電網有其“獨立性”,自己發電自己用,别的地方没辦法支援它。也没有太多的電力儲備,因為儲備意味著成本上升,它是全美電力最市場化的地區之一,追求性價比。
*海蘭帕克是達拉斯富人區,小布什退休後也定居此地——就一直没停電,一街之隔,遠處那是燈火通明,近處則是大面積一片漆黑,美國就是這麼“自由”,天堂地獄,涇渭分明。美國現在,面臨著的最大困境就是:一方面是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另一方面是基礎設施的落後已經嚴重影響民生。
*電價飆漲,相當於290元台幣一度電,與平日相比增長百倍。天災也就罷了,電費上漲百倍,這就是人禍了。
*目前已有至少70多人死亡,其實德州政府也不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因為德州至少有27000名流浪漢。更有意思的是,在這種酷寒的天氣中,徳州政府大發善心,救助了3500隻海龜,看來在資本主義政客眼中,人不如龜。
*很多人都吹美國這塊土地是“天選之國”,都是大平原,東西臨海,資源豐富,但是大家都忘了北美大陸太平坦了,没有東西走向的大山脈,無遮無擋,以至於一次寒潮就能從南到北打穿全美。想想台灣的護國神山---中央山脈,似乎專為阻絕颱風而存在。
*氣象部門稱:已有254個縣發布了冬季暴風雪警告,預計未來一周會有71%的國土出現下雪天氣,受影響人口約1.15億。本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北美大陸却“凛冬將至”。好萊塢大片彷彿是“預言家”,這不就是當年災難片《後天》的劇情嗎?
*在德州大規模斷電中,那些能用上電的“幸運”民眾却因天文數字級的電費帳單而面臨破產。“我的存款全没了。”63歲的退伍軍人斯科特·威洛比住在達拉斯的郊區。為了支付高達16752美元(约合台幣48萬元)的电费,他的存款帳户己乎空了,“這讓我破產了。” 有電是不是福,也還難說 !
*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是所有發達國家遭遇大面積停電事故最多的國家。
1965年,美國東部7個州突然斷電;1977年,紐約大停電;1996年,美國西部各州大停電;2005年,加州大停電;2014年,東北部大停電。
2008—2017年,美國電網年平均停電次數為3188次,最近5年年平均停電事故超過3000次。作為全球頭號强國,美國为啥停電事故這麼多?特别是本世紀停電事故相比上個世纪明顯大幅度上升。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美國是由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统一提供發電、供電、配送、管理的服務,但是這種管理體系長期被輿論批評為“搞壟斷”、“缺乏市場競爭”、“電價高而且缺乏對比”。
於是,在輿論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在1996年開始搞電力制度改革——這個改革基本模式就是讓地方各州自行選擇組網供電模式,各州既可以組建跨州的曲域性供電組織(RTO),也可以組建只給本州供電的獨立組網(ISO)。
這種讓地方政府自行選擇供電組網模式被吹嘘為“减少政府干預”、“提高經濟效率”、“確保公平”,受到美國輿論的一致好評。在這樣大背景下,美國大多數州都選擇RTO模式,少數選擇ISO模式,其中德州就是ISO模式的少數州之一。
德州選擇ISO模式算盤其實也是打得很精——德州能源價格最便宜,所以我自己獨立組網供電就可以了,没必要與其它州倂網增加成本與變數。各州能源成本不一樣,最後電力價格也不一樣。全美平均電價大致是20美分/度,德州只有5美分/度左右。如果低價格電力州與其它州倂電供價,就有可能为了平衡各州能源成本提高最後的電力價格。
獨立組網的好處是一目了然的,它可以讓德州居民享受全美最低電價,至於未來可能存在的隱患,誰會在乎?如果讓選民為了未來可能存在的隱患而承担現實可以看到的電價上漲是絕不可能的!
但是電力這種資源有一特殊性,就是即發即用,無法儲存。為了平衡供求矛盾,德州電力價格完全按照市場模式進行自由調節,一旦電力供應出現缺口,用電價格就向上浮動,本次德州因為發電受影響導致需求缺口較大,最後用電價格急遽上漲180倍,達到9~10美元/度的天價!私營企業只考慮經濟效益而不是社會責任,也沒那個意識 。
9美元/度一般老百姓怎麼可能消費得起?所以,在本次寒流導致電力供應緊張的事件中,德州也出現了涇渭分明的現象——德州富裕社區從未斷電依然燈火輝煌,而廣大低收入以及有色人種地區連續幾天都没有通電。
電網建設却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於是美國各種私立電力公司為了確保投資效益就采用最省錢的組網模式——比如主要通過在地面架電線桿聯網,同時在使用電現時采用覆冰標準低的電線等等。架空線的優勢就是建造成本低、維修容易,缺舔是故障率高,容易受天氣影響。設備老化也不愿出錢維修與更換——能凑合著使用,憑什麼要花巨資去更換新設備?
了解上述背景之後,再來看看這瘋:政治上很不正確”的公開信,大概也能理解科羅拉多市市長Tim Bond(蒂姆·博依德)思維的出發點。
**哈里斯---賀錦麗的故事
受學霸父母的影響,哈里斯後來在加州大學拿到了法學博士。不過父母在哈里斯7歲那年就離婚了。但不影響哈里斯屬於精英移民家庭出來的精英二代。有精英背景和精英身份,一路爬到政壇高位應該不讓人感到意外,個人能力擺在那裡,但是坊間一直流傳著哈里斯是小三上位的劇情,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1990年,26歲的哈里斯到加州阿拉米達縣担任地區副檢察官,像所有的職場新人一樣,哈里斯在頭三年混得平淡無奇,一邊刻苦提升業務能力一邊積極結交業內内人士。3年後的1993年她的人生因為一個男人---威利·布朗發生了轉折。
布朗是個禿頂黑人,比哈里斯整整大了30歲,雖然相貌平平,但是布朗官拜加州州議會議長。年齡和顏值没有打擊布朗的自信和風情,他經常牽著不同的女性出入名利場,年輕貌美的哈里斯就是其中一個。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哈里斯成為副總統後,她和布朗甜蜜相擁的照片再次現身網絡被人圍觀。
問題是當年布朗是個已婚男人,兩人密切交往就有傷風化了。後來被人問起這段往事的實候,兩人的回答都是“愛過”,但是年齡差距和布朗的家庭狀况又決定了彼此没有未來,最終分道揚鑣,不過交往期間,布朗大力提携了哈里斯。
布朗安排哈里斯去了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上班;後又安排到市政廳上班,布朗的賞識使職場新人哈里斯平步青雲。2003年哈里斯競選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布朗還讓自己的前助理担任哈里斯的競選經理,最終幫助39歲的哈里斯創造了紀錄:舊金山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女檢察官。
在創造這個紀錄期間,哈里斯找人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賀錦麗,為什麼要弄個中文名呢?因為舊金山很多華人聚居區,盯上了華人手上的選票後,競選團隊便托人給哈里斯取了這個很平庸的名字,這個名字也確實助她赢得了華人選民的支持。當然除了去滑人社區,她從來不提自己這個中文名。
當布朗2004年從舊金山市長的位置退下來後,哈里斯對採訪她的記者說,布朗的職業生涯已經結束,我什麼也不欠他的。直白的回答,讓兩人過去的交情看著更像是一場交易。
2010年,46歲的哈里斯官至加州總檢察長,這個位置意味著她有權選擇起訴誰和不起訴誰。到了這個層次,接觸的人也就不一樣了,由於工作需要她經常跟特拉華州的總檢查長博·拜登密切交流。博,恰好是拜登的長子,這就巧了不是!哈里斯跟副總統的而子關系密切,並且博拜登有家有室,這就難免讓吃瓜群眾們想入非非。
2013年,哈里斯認識了現在的律師老公道格拉斯,兩人只交往了一年便登記結婚,哈里斯已經50歲了,歲月不饒人,年齡也不等人。2015年,哈里斯成功競選做上了國會參議員,並在國會的國土安全、情報、司法、預算四個委員會担任委員,時間精算大師哈里斯因為這些身份對美國社會有了更廣泛的了解。
2019年拜登競選總統,哈里斯也競選總統,兩人在初選階段變成對手互相攻擊。辯論的時候,哈里斯一點而也不禮讓老同志,用一貫的潑辣和犀利,對78歲的老拜登火力全開,仿佛台上的拜登是個陌生人,仿佛他壓根就不認識拜登已故的兒子博·拜登。
盡管哈里斯能力出眾,但是她過去做了很多立場不定的事兒,比如做檢察官的時候反對立法調查與警察有關的槍擊案,做参議員後她又開始批判警察;在加州上班的時候反對大麻合法化,競選總統後又支持大麻合法;對於全民健保計劃,她時而支持時而反對。選民受不了她見風使舵的行為,導致她的支持率並不理想,只能識趣地提前退出。
但是没想到拜登做了候選人後,大度地提名哈里斯作自己的副手。在2020年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份,哈里斯從拜登那裏收穫了人生中最大的驚喜,想想曾經對拜登的出言不遜,哈里斯慚愧地決定給老人家說點甜言蜜語。哈里斯的轉變誰都看的出來,角度之大,連川普都覺尷尬。老奸巨猾的拜登心裏跟明鏡似的,但是他和哈里斯心照不宣,因為職業政客以政治利益為重,只要滿足了這一條,當事人的出爾反爾和言行不一都無所謂。拜登為了政治利益選擇哈里斯,哈里斯為了政治利益追随拜登,他倆本質上是一類人。
拜登的選擇體現了職業政客不計前嫌的老練。拜登和哈里斯走到一起,從職業角度看是完美的互補:一個是老年白人男性,一個是年輕黑人女性;一個來自東部一個來自西部,一個穩重一個活躍。選擇了哈里斯,就是選擇了黑人和亞裔,選擇了拜登不擅長的領域,順便收編了哈里斯那一大批膚色複雜的粉絲。
2021年1月20号,哈里斯正激動地宣誓就職美國第46屆副總統,盡管一是簡陋的創了紀錄,但是哈里斯非常開心,在嚴肅的場合她控制不住情绪滿臉堆著笑。
美國有全球最嚴重的新冠疫情,有百年一遇的經濟衰退,有難以彌合的種族矛盾,有言重的貿易逆差和政府赤字,前任川普還退出了大量國際組織,抛氣了大量的傳統盟友。毫不誇張地說哈里斯和拜登接手了一個百年難遇的爛攤子,不知道78歲的拜登能不能吃得消,反正56歲的哈里斯非常有幹勁兒,她每天活力四射宛若二十來歲的少女,或許她心裏幻想著另一個新紀錄:美國第一位黑人亞裔女總統。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她成功的背後,不乏一群成功的男人支撐。
**自取其辱 !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2018年6月19日上午,美國做出了一個令歐洲盟友們咋舌的決定,宣布:美國自即日起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蓬佩奥還罵罵咧咧說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個虚偽自私,藏污納垢的地方,歐洲盟友們背離了“共同的價值觀”。
2020年10月1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改選15個席次(共47席),當選國任期三年,中國第五次當選,俄羅斯、古巴也成功當選。蓬佩奥又出來罵罵咧咧,痛心疾首地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已經“无可救藥”,事實將證明美國退出人權理事會,才能促進世界人權。20210208,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美國將作為【觀察員】重新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並努力成為正式成員。
既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已无可救藥,美國又何苦與之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安安靜靜當一朵白蓮花不好嗎?還想一步到位得到正式成員國身份,由於人權理事會其它成員不同意,所以美國才“卑微”地接受了觀察員身份,等待轉正。
*經過川普的4年折騰後,20210219美國終於又重返巴黎協定了。但是美國已經失去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東西---權威和話語權。要知道,【當初要求搞碳减排的是西方國家,某種程度上是西方國家藉氣候變暖問題控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一種手段,當時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最核心的目標就是中國】。
現在讓美國被動的是,中國在碳排放問题上越來越主動,中國已經設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標,而且過去些年來中國的减排目標都是超額完成的。反觀美國,並没有盡到一個發達國家的責任和義務,在川普政府時期退出了巴黎協定。現在,雖然回來了,但美國在巴黎協定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都已經遭遇重創。
因為,誰也不知道美國未來是不是會再次退出,所以全世界對美國的國家信譽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何況美國並没有非常清晰明確的减排目標,而且美國也很難達到相關目標。一個没有明確目標的國家,一個人均碳排放比普通發展中國家大得多的國家,一個並不願意為減排付出特别努力的國家,能在這個國際體系中有多少話語權?
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協定,世界各國當然是歡迎的,因為這意味著美國至少現在又開始承担減排的責任了。然而,美國在減排方面的國家信譽,則要靠美國自己的誠意和實踐來重新構建!
**英國境遇將比澳大利亞更悲慘
相比英國,澳大利亞人口稀少,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只要澳大利亞有一天痛改前非,真正拿出誠意出來,中澳關系至少在經濟方面是相對容易恢復的,中國不會和經濟發展過不去。
英國就不同了,英國就是一個島而已,根本没有資源,也早已去工業化,這樣一個靠金融產業和部分科技產業支撑的國家,長期看對中國的價值會越來越小,因為中國的科技、金融產業都在快速發展,英國不能更早將自己的產業植入到中國的產業鏈當中,未來會越來越没有機會進入以中國為主導的經濟循環體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歐投資協定已完成談判,未來一旦落地,英國能與中國交換的籌碼就會快速下降。
**典型陰謀論
2020年,對於比爾蓋茨來說,是富有戲劇性的一年;在很多美國人看來,比爾蓋茨是一個惡魔。他們認為比爾蓋茨居心叵測,陰謀發動了「人類清除計畫」,蓄意「制造」新冠病毒,並散播到全世界,然後拿出早就研發好的疫苗來「拯救世界」,這樣就能名利双收。但是賺錢並不是比爾蓋茨的終極目標,而是假借注射疫苗向人體植入芯片,為了在未來控制全人類。甚至於很多美國人不滿,在推特上對話川普,這樣的惡魔為什麼還不抓起來,還讓他繼續執行自己的陰謀?
比爾蓋茨所謂的惡魔計畫在美國有相當大的市場,美國人對他的不滿已經忍了很久了,不少人都認定了比爾蓋茨早期所謂的非洲慈善,真正的目的是抓黑奴進行人體實驗。最後,美國人說的有鼻子有眼,似乎有了完成的證據鏈,得出了合情合理的結論:比爾蓋茨是路西法( 邪惡天使 )的使徒,為了建立反基督系統,成為新世界的上帝。致力於人類清除計畫,徹底摧毁舊秩序,只留下精英人類。他調動一切資源,開發了這次的病毒,並且在幾年前的TED演講中已經精準預言了疫情的爆發。
比爾是不是好人,我不知道,但他也是65歲的人了,土已經埋到脖子了,居世界首富多年,也的確為人類做出過實質的貢獻,只有一位女兒,他有必要搞什麼人類清除計畫 !? 簡直是胡扯 !
** 美國為購買中國疫苗做輿論鋪路
新冠肺炎病毒在英國等地變異以後,拜登慌了手脚。
由於輝瑞的疫苗對在英國、南非等地發現的變異病毒效果極差,拜登不得不宣布重返世衛組織,並且準備加入旨在向貧困國家提供新冠肺炎疫苗的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畫(COVAX)。直白地說就是購買中國疫苗。
在新冠肺炎病毒出現變異以前,西方國家一直在抹黑中國。中國出口疫苗,他們說中國在搞“疫苗外交”,為的是擴大地緣政治影響,美國出口疫苗呢,他們卻說這是“疫苗團結”。疫苗團結的結果是什麼呢?
美、英、加拿大和歐盟國家訂購的新冠疫苗數量遠超他們的需求量。據美國媒體報導,如果這些國家訂購的疫苗全部交付,美國和英國到手的新冠疫苗可以給全國民眾接種4次,加拿大可以可以接種 6次。
西方人的生意頭腦的確很好,一邊瘋狂地囤積疫苗,一邊全力阻撓中國的出口疫苗,人為放大疫苗需求的缺口。如果没有中國的疫苗價格在那裡比著,他们敢把疫苗賣到一萬美元一針。
在英國,窮人都在接種輝瑞和阿斯利康的疫苗,富人却花重金非到阿聯酋打中國的疫苗,日本的富人也在偷偷地接種中國的疫苗。西方國家的上流社會開始悄悄地轉向了。為什麼 ? 因為輝瑞和阿斯利康的疫苗副作用甚至致死率太高。
2月1日,法國馬克龍在巴黎會見了武契奇,在談到疫苗接種問題時說,歐洲人應該在疫苗問題上提高效率。第二天,德國默克爾也說,塞爾維亞接種速度要比其他歐盟國家更快,是因為塞爾維亞採用了中國疫苗。歐盟歡迎每一種疫苗,只要該疫苗獲得歐盟葯品管理局的許可。
馬克龍和默克爾對中國的疫苗這麼積極,也是因為新冠病毒變異。
2月5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名叫《是時候信任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了》。文章認為,西方國家應該信任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以補足各國疫苗接種的缺口。
除非反智,都很清楚,疫苗現在是天大的事。這是一場生命賽跑,誰最快完成疫苗接種,誰就能拯救更多生命,誰就能最早走出困境。需求無限,疫苗有限。圍繞著疫苗,盟友也翻臉,西方也幹仗。歐盟與所有人都成了敵人。
過去,中国的生物科技領域在全球認知方面,真的談不上領先,也未能獲得全球廣泛認可。然而,這一次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國不但最先發現和報告疫情,也以最短的時間分析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並與國際社會分享。就這種能力,全球就没有幾個國家能做到。
爾後,中國又以最快的速度研究疫苗一直全球領先。然而,這種領先能力也未很快獲得全球認可,所以中國疫苗最初的訂單量只占全球的5%,而美英兩國則占了40%。中國的滅活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已經充分或得了認可,並且在去年五六月份就已经在部隊、特殊部門進行了注射,效果非常好,打了疫苗出境的幾百萬人没出現一例感染,也幾乎没有什麼嚴重的不良反應。相比輝瑞與阿斯利康簡直是天差地遠,也難怪全球富有階層,不惜花高價搶打中國疫苗。
在俄羅斯,彼得羅瓦斯克控股公司生產的"Convidecia"疫苗已經完成了三期臨床試驗,年產量可以達到1.6億劑,主要供應俄羅斯和獨聯體家,只不過,這款疫苗是陳薇院士搞出來的康諾希疫苗,拿到俄羅斯生產而已。
至於俄羅斯人自己研發的“衛星V”疫苗,已經準備在中國生產了。俄羅斯的疫苗跟中國究竟是什麼關西,誰能說得清呢?英國阿斯利康的疫苗也是由中國代工生產,說明中國的生物科技在西方同行行動中是認可的,只是嘴上不說。
德意志「叩頭中國」迷思:「中國紅利」麻痺的黃金十年?
「我們本來就無力和那兩個超級強權作對。德國能做的選擇只是——到底要讓自己更受哪一邊的氣。」這是《明鏡週刊》從梅克爾身邊親信打探來的、德國聯邦總理關起門來的無奈碎唸。
我們本來就無力和那兩個超級強權作對。德國能做的選擇只是——到底要讓自己更受哪一邊的氣。這是《明鏡週刊》從梅克爾身邊親信打探來的、德國聯邦總理關起門來的無奈碎唸。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美中兩大霸權衝突急速加劇,德國兩面沙包的壓力陡升,朝野政黨與智庫輿論對此窘境也愈發不耐,對內閣團隊至今在兩強之間保持等距離(Äquidistanz)的外交策略批評檢討的聲浪高漲。
不過檢討的方向並非德國與盟友美國站得不夠近——對於川普政府,德國朝野是眾口一詞不以為然。反之,批評主要聚焦在德國與中國保持的距離太過曖昧、站得不夠遠:梅克爾的對中政策長期以來缺乏全觀的主軸,其所擅長的務實主義在沒有戰略大原則做指導的情況下,自新疆集中營、香港反送中與國安法、疫情究責等議題陸續浮現後,就更加突顯了德國立場的曖昧軟弱。梅克爾的對中政策可以用一句籠統的口號來概括:以商變政(Wandel durch Handel)。
日前,梅克爾親信的左膀右臂,國防部長克朗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與經濟部長阿特邁爾(Peter Altmaier)先後公開為德國的對中政策辯護,從中可清楚看出:兩位部長一方面都承認中國正展現毋須人權與民主,經濟似乎也能成功運作的模式,但另一方面卻仍然堅持透過德中貿易關係,來貫徹德國的政治價值觀,並促進中國改變威權政治的現狀。
然而這樣的辯護卻顯得相當蒼白無力。
首先,這個策略本身就隱含了矛盾:「以商變政」的策略,其理論主要涉及的是80年代以降,東歐共產國家逐步邁向經濟開放與政治民主化的轉型過程。該理論認為,民主化依賴於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因為自由市場經濟能促成中產階級崛起成為社會中堅,並導致後者開始追求政治民主化。(但即使是主張自由民主理念之歷史勝利的法蘭西斯.福山,當年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裡也對這套理論提出了質疑、否定 。)
這項歷史經驗無法直接套用在中國。至少在1989年後,中國政治與經濟的發展已大抵脫勾了。更不用說習近平上台至今,政治箝制嚴打、經濟國進民退的發展。
資本經濟在中國終究沒有動搖威權、也沒有成功完成中產階級的政治串連與公民社會的轉型,反而轉變為鞏固黨國威權的工具。換句話說,「以商變政」這招已被近年中國威權擴張的事實證明失靈。
況且依照目前中國經濟形勢,德國再怎麼投資,恐怕都不至於改變因實體經濟萎縮、正在被房市壓垮的中國中產階級現況。更關鍵的是,在大舉運用數位科技的威權高壓治理下,中產階級也已原子化而失去政治串連的動能。關於這些實情,近年來西方專家智庫們早已不缺深刻的觀察分析。
對此,梅克爾政府自然不會完全不清楚。兩位部長在公開辯護中,也或多或少都承認了所謂「中國模式」的現實,但在檯面上他們卻必須自我矛盾地繼續堅持「以商變政」這個彷彿平行世界的空泛願望。這揭露了一個檯面下眾所周知的公開事實:德國「以商變政」的重點是「商」而不是「變」,重點不在於積極改變中國政治的現況,而是在盡量不損害德國政治價值觀的前提下,維持商務往來。
再者,關於其所要貫徹的政治價值,德國政府公開表現得並不積極。與此相對照不免也讓人更加疑惑,已然嚴重過時的「以商變政」,如今是否只是用來為德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的事實作開脫的說辭?針對聯邦政府之說辭與現實上的矛盾,德國朝野各黨當然不乏嚴詞批判。例如自民黨(FDP)國會黨團副召集人托伊爾(Michael Theurer)便抨擊道:
聯邦政府所謂的人權優先根本不值得相信,說好的對香港國安法的堅定回應呢?我們還需要和與中國分離的島國台灣進行對話,但有哪個外交部長在關心這件事的?
這話台灣讀者聽來或許會感到療癒,但本文並不打算繼續往這個方向評論。如果要刻意列舉德國朝野輿論批判政府對中曖昧不一致的類似言辭,可以寫好幾篇湊成一個「梅克爾親中與朝野打臉」的系列專題,順便再加上「德國某某在野黨呼籲和台灣建交」之類的暗示。但對台灣讀者而言,這樣做除了藉著讀文章來取暖、出氣之外,是沒有太多實質意義的。
況且,近來在台灣媒體與社群上,刻意片面強調所謂「德國親中」的取材報導、對德國「見利忘義」、「遺忘納粹教訓」、「人權大國人設崩壞」的批判,一時蔚為顯學,台灣讀者並不缺這個面向的報導和評論。( 此處提台灣,純屬無聊 )
的確,上述的批判單就原則而論是無可厚非的。德國在應當堅持其政治價值、針對新疆與香港等議題向中國明確表態時,選擇了低調與迴避,道義有虧。即使德國當局一向辯稱有透過後台協商向中國施壓,這也無法抵銷其檯面上的反應所導致的嚴重負面政治象徵。
儘管如此,上述從道德角度出發的批判,對我們理解國際局勢的幫助有限。一來這樣很容易變成只是反映台灣本位之好惡的觀點,二來也會讓我們忽視德國正盡力運用有限的外交籌碼來制衡中國、且試圖脫離美中夾殺之困境的種種角力。
我們無法抽離歐美中三方角力的詭譎情勢來理解德國的外交姿態,也無法完全繞過德國自身所面臨的困局、其對國際情勢的判斷、以及其所採取之策略的得失,而直接評論德國對中政策的是非。因此本文將分成4個面向來分析並評論,德國當前對中政策的來龍去脈與背後邏輯、以及接下來可能的展望。
這些面向分別是:德國的經濟形勢、德國的外交性格、中國「以疫謀霸」、以及美國的單邊主義。
德國的經濟形勢 : 決定德國對中政策最直白的關鍵因素,當然就是經濟。
90年代末期,兩德統一為聯邦德國帶來的經濟紅利耗盡,德國經濟成長停頓、同時也因沉重的社福負擔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當時人稱「歐洲病夫」(kranker Mann Europas)的德國,隨後在2001年底加入WTO的中國身上找到了救贖。但這不僅僅只是因為中國為德企提供廉價勞力、原料與土地的關係而已。
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比起其他國家,德國與中國可謂一拍即合——前者急需後者的市場規模、後者則崇拜前者的技術實力,於是雙方共同塑造出緊密相扣的生產模式:德國出口各式技術設備給中國,中國以此建立起生產線,成為了世界工廠,甚至這個工廠本身可以說是「Made in Germany」的。( 美、日恐不服 )
德國一系列製造高度專精設備與零件的「隱形冠軍企業」(Hidden Champions)主宰了中國的世界工廠,這才是在舉世矚目的汽車產業之外,首先將當時的德國從經濟頹局拉拔出來的主力。前任經濟部長加布利爾(Sigmar Gabriel)也曾直言,隱形冠軍企業才是讓德國經濟強大的根本。
當中國快速累積財富、龐大的市場需求成熟之後,接著才成為德國汽車產業出口的肥沃市場,撐出了德國經濟的大好景氣。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後,中國以龐大的內需拯救了世界經濟、也再一次拯救了德國,後者對前者的依賴基本上已不可逆。加上中國2010年後逐漸產能過剩,轉而對外投資,德中之間的資本流向逐漸逆轉,隨著大量中資投入德國本地產業,更大大加深了德中雙邊的經濟依賴。
就在資本於德中之間一來一往形成的完整循環裡,自2009年起,德國經濟便以一枝獨秀的姿態傲視歐美各國,享受了肥美到流油的黃金十年,不久前歐洲病夫的形象已恍若前世。
過去10年以來,德國經濟成長大抵維持在亮眼的2%上下,出口總值快速成長,政府稅收則一路飆高,財政收支早已由赤轉黑。與此相應地,失業率降至30年來最低,人民實質收入也較90年代增加了20%。同時,德國成為歐盟各國人民爭先恐後湧入尋求發展機會的移民大國。中國的市場與資金、來自各國的大量高階技術移民,便是目前德國經濟的兩大動力來源。
然而黃金十年的好日子也不是沒有代價的。2019年中,德國經濟景氣就已亮起警示燈:經濟成長的預估將趨緩至0%,聯邦政府也開始準備撙節財政。《經濟學人》與《彭博商業週刊》當時都開始預測起德國經濟的衰敗,更有專家直言德國將淪為世界經濟的二流國家。伴隨近年德國大企業連番爆出的造假醜聞,更讓德國商界高層對未來展望普遍不樂觀。
專家們認為德國經濟即將衰落的理由是:德國過度依賴中國,早已錯過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機。面對如今科技創新迭出、各產業面臨洗牌的局面,習慣吃老本的德企已難以與美中韓等國的企業競爭。根據《明鏡》分析,德國經濟所面臨的困局可進一步歸納為以下4點:
首先,德國經濟依賴汽車產業的比重過高。過去10年德國前50大企業的營運成長,有60%出自汽車產業的貢獻,而德國的汽車產業又長期被中國市場寵壞,對技術創新的投資嚴重不足。以電動車為例,BMW、戴姆勒、VW的技術實力遠不如特斯拉,關鍵的電池技術則掌握在中韓大廠的手上,至於人工智慧駕駛,德企甚至連中企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德國汽車產業的慣性邏輯,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在德國駕駛人的傳統癖好上:美妙的汽柴油引擎聲,雄赳赳氣昂昂的排氣量,而且當然要是手排的。至於智慧駕駛的電動車,那不過是給小孩子的玩具。
依據德國金屬工業公會(IG Metall)的推算,一旦電動車蔚為主流後,德國汽車產業的工作崗位到2030年將蒸發6分之1——這還只是樂觀的預估,前提是德國汽車產業還能保持全球龍頭的地位。VW的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對此顯然不樂觀,他評估德國汽車產業究竟會繼續領先全球、還是崩落神壇,機率大概是一半一半。
其次,當德國還沉醉在汽車產業的中國紅利時,美中兩國早已在創新領域大舉攻城掠地。德國在軟體、生技、智慧機器等關鍵創新領域,每年註冊的專利數遠遠不及美中兩國(2017年德176件、美526件、中1,306件),在這些領域的領頭羊群中,幾乎都沒有德企的份(只有軟體企業SAP擠入世界前50大名單),市場則大抵被美中韓三國所瓜分。
技術創新的明顯落後,也讓「德國製造」這個由隱形冠軍企業所打造的金字招牌,開始面臨失靈的危機。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些座落於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山邊、外觀不起眼的中小型家族工廠,幾代人專精在一項產品、甚至是一種零件上,然後品質做到能在一片紅海中硬是擠出一條藍海隙縫。
但德式隱形冠軍的基調主要仍是守成而非創新,他們的創新只是在傳統累積的技術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做到無人可及的程度。但如果遭遇產業技術轉型的大洗牌,他們所建立的市場優勢可能就會毀於一旦。
一個諷刺的例子就是,德國西南部施瓦本地區(Schwaben,戴姆勒集團的總部所在)的諸多隱形冠軍企業,在聯邦政府於2013年提出引領世界風潮的「工業4.0」時,正是準備實現這個概念的先鋒部隊。但中國企業家隨即湧入施瓦本取經,結果現在智慧生產線的全球亮點並不在施瓦本,而是在深圳——中國從最可親的貿易夥伴,變成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第三,在過去10年的榮景裡,德國缺乏對產業升級相關基礎建設的規劃與投資。德企在黃金十年裡的投資主要都挹注在國外,梅克爾數任內閣對德國本土產業升級的數位化政策,先是姍姍來遲,隨後則是被詬病為策略模糊、欠缺整體規劃。
聯邦政府基礎建設投資嚴重不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嚴重牛步化的網路建設。多年來德國的網路常讓鄉民們有穿越到撥接時代的幻覺。姑且不與東亞各國相較,德國作為傳統科技大國的網路建設,甚至比肯亞這樣的非洲新興國家還落後。
那麼這些年來聯邦政府豐沛的財政收入都到哪裡去了呢?《明鏡》指出的答案是「恩庇政治」(Klientelpolitik):各黨為討好選民,端出例如育兒年資(Mütterrente)、父母房屋津貼(Baukindergeld)等一系列福利政策,難免排擠了關鍵的基礎建設。
德國經濟面臨的第四個、也是最意料不到的困局就是:唐納.川普先生。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時,當期《明鏡》的封面是一顆川普大頭的彗星撞向地球,標題寫著「世界末日」,這同樣也可以用來表示他對德國經濟所造成的震撼。
川普為了平衡美德貿易逆差,開始與德國進行角力並祭出了手段,其中對德國最為致命的是針對歐盟進口汽車的25%懲罰性關稅。這項措施如若成真,僅僅BMW、戴姆勒和VW三家企業的年營收損失總計就將達600億歐元,德國龐大的相關產業鏈在連鎖效應下可能蒸發的工作崗位則難以估算。
透過把刀子架在盟友德國的脖子上,川普事實上恰好為德中經貿關係的深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德國不得不在相當程度上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替代市場。2016年之後,德對中出口連年大幅成長,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總而言之,德國經濟正處於雙重窘境:一方面德國長期享受中國紅利、錯過產業升級的副作用逐漸突顯,也讓其自豪的「德國模式」開始跟不上其它國際競爭者。二方面,德國當然自知現行產業模式無法長久,但在自家關鍵創新領域還來不及建立足夠規模的歐盟內需市場以與中國脱勾、在外頭又遭遇半路殺出的非典型美國總統,最後只得繼續加深對中國的依賴。
經濟上的形勢比人弱,決定了梅克爾當前對中政策的基調。這對德國而言,並不單純只是要不要昧著良心多賺幾個錢的問題,而是德國是否有本錢甘冒步上日本大蕭條的風險、去和中國撕破臉的問題。
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雖然關鍵,但並不是唯一決定德國對中政策的因素。德國長久以來的外交性格、以及梅克爾政治手腕的特徵,很大程度決定了德國面對中國時的基調。相較於前面談的經濟因素,外交性格的因素是外界評論德國對中政策時,經常遺漏的環節。這也是部分對德國的道德批判顯得過於片面的主要原因。
德國的外交性格
傳統上,德國位處中歐,既被周遭列強環伺、與鄰國之間又缺乏清楚的地理邊界,因而長久以來德國外交就缺乏由地緣政治所決定的明確主軸,時而搖擺轉向。加上德國是個諸多獨立自主小邦的聚合體,權力結構有很強的去中心化傾向,各地方利益不一致,也加深了德國對外搖擺的性格。儘管在19世紀末崛起為強權,但與英、法、奧相較之下,德國始終保有專注自身甚於干預國際事務的傳統傾向。
這種傾向在納粹德國時期被徹底逆轉,導致災難性的對外擴張(希特勒的擴張計畫,本質上是意圖將德國地緣政治的條件明確化)。1945年後,德國為了逃離這段黑歷史,更是將傳統上內縮的外交性格推展到了極致,在國際舞台上始終保持低調。
同時,德國戰後的自我認同也發生了質變:聯邦德國直到今天,基本上都在避談德意志認同。取而代之的是,德國人自視為屬於國際社會的「歐洲人」,而聯邦政府也避談德國利益、強調歐洲價值、多邊合作。
但這導致聯邦德國缺乏「現實政治」(Realpolitik,諷刺的是,這是當年俾斯麥所創造的概念)的性格,抗拒自視為掌握權力工具、滿足自身利益的強權,而是退縮為一個僅關注實現人權與社會平等的「社會國」(Sozialstaat)——或拿政論雜誌《西賽羅》評論的話來說——一個「退休天堂之國」(Rentnerparadies)。於是,聯邦德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就呈現出這種樣貌:
一方面,當涉及自身利益時,德國不敢公然主張,習慣把自身利益隱藏、轉化成歐洲價值或普世人權的語言來表達。這就使得德國在貫徹自身利益時顯得偽善,對此感受最明顯的當屬南歐各國——2013年歐債危機時,德國一邊高舉歐洲團結、一邊單方面施壓南歐各國撙節,自己卻砸大錢為自家銀行紓困。大罵德國人偽善,一時成了這些國家的國民運動。
另一方面,當國際事務需要德國出頭時,德國也習慣退縮、避免公然表現自我。在兩德統一、德國國際實力大增之後,聯邦政府在外交事務上反而更加內縮。德國始終認為自己僅是中等強國(Mittelmacht),除了主導國際事務的意圖薄弱之外,基本上還缺乏運用外交權謀來折衝角力的習慣——《西賽羅》評論指出,德國所想像的外交舞台,更接近是在有條有理的多邊合作框架下,大家乖乖進行的部長級會議協商。
這就導致了專家所謂的「權力遺忘」(Machtvergessenheit):德國不擅運用權謀工具,處於國際政治的叢林顯得既內向又天真。
因此,單就外交性格而言,我們很難期待實際上作為歐盟龍頭的德國,在當前歐美中三方角力成形的局面下,會扮演類似美國過去那種世界警察的角色,積極向世界輸出其所宣揚的歐洲價值、並為此直接挑戰中國。即使德國可以在自家地盤上,對向威權傾斜的波蘭和匈牙利表現強硬態度,但對於遠東事務,德國除了商務之外,向來並沒有其它外交野心。
2000年初期,德國時任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的幕僚曾明白表示:「沒人能靠中國政策來打贏選戰。」這種對中國事務興趣缺缺、只談中國商務的態度,也主宰了隨後梅克爾的四任內閣。
梅克爾的執政特色是務實主義,其強項為透過會議桌上的協商,調和各方利益衝突,形成共識,是一位在遭遇各種危機時維持現狀穩定的能手——梅克爾的菱形手勢(Merkel-Raute),就是開啟維持現狀結界的手印。對國內民眾而言,梅克爾是典型的非民粹(unpopulistisch)政治人物,特別是那些不關心政治、非政治狂熱選民的首選。
國際舞台上,梅克爾則是一位非常能代表前述德國外交性格的典型人物:以歐洲為認同、低調務實、強調多邊平台、循規則協商,是國際秩序現狀的維持者、守序善良的副班長,正夾在混亂中立的班長,和守序邪惡、想爭當班長的總務股長之間左右為難。
這種外交性格再加上不願深入遠東事務的態度,當然受中國歡迎。一方面,梅克爾對中國人權問題的公開批判輕、姿態軟,有事則透過「後台外交」(Hinterzimmerdiplomatie)來私下「喬」,給足了中國面子;另一方面,即使面對中國違反國際義務的爭議,例如網軍攻擊、隱匿疫情與插手世衛等事件,梅克爾也堅持在現有的國際溝通框架內,尋求與中國對話解決。
梅克爾政府既務實又內縮的基調,也使其對中政策像是一紙零碎列舉待辦事務的清單,而缺乏長遠的大戰略,自然也沒有與中國發生戰略角力的問題。
這種對中政策貫串了梅克爾執政的15年。這15年來,中國早已從原先韜光養晦、放軟身段向西方開放的世界工廠,急速崛起為積極輸出威權影響力的世界強權。梅克爾當初堪稱務實的對中政策,如今已被不少來自德國朝野的批評指為過時。
例如下任聯邦總理的熱門人選之一、已表態要在年底角逐基民盟(CDU)黨魁的梅茲(Friedrich Merz),年初以來即不斷公開批判德國過度依賴中國的現狀,並主張德國應積極帶領歐盟,建立一套明確的對中戰略,讓德國擺脫既被美國逼壓、又被中國吃死的窘境。
中國以疫謀霸 ( ???莫名其妙的標題謬論 )
其實不必等到梅茲來實現其主張,梅克爾現已正往這個方向調整,並沒有要對中國保持被動、讓其予取予求。
德國之前不是沒有警覺到中國將手伸入自家後院、分化歐盟各國的操作。中國在中東歐及南歐串連起17國(其中12國為歐盟成員),形成所謂「17+1合作」,並併入「一帶一路」計畫,隨即將經濟的影響力兌現為內政上的介入。
例如:中遠集團接管希臘大港比雷埃夫斯,中國將該港稱為一帶一路的龍頭,是中興、華為等企業的歐洲前進基地。此外,在塞爾維亞的首都和義大利的羅馬、威尼斯等觀光大城,甚至可以見到中國公安巡邏的身影,塞爾維亞還要借助中國在新疆與香港所謂的「反恐」經驗,在國安方面和中國合作。
在中歐的捷克,中信集團已持有該國最大行銷集團美地亞(Médea)的多數股份,並藉此跨足了捷克最大的媒體企業。中國更在捷克和匈牙利資助一系列親中智庫與大學講座,為其進行大外宣。
不少這些歐洲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對德國反感。他們或者不滿德國在歐盟的強勢主導、或者因本身的威權傾向而屢被德國施壓。背著德國與中國合作,除了享受直接利益之外、也滿足了他們的主權感。
中國在歐盟內部政治的直接影響力,已屢次浮上檯面:例如歐盟要提高中資投資的門檻,過去就曾因捷克、希臘兩國的堅持而削弱。今年,歐盟嚴格管控中資併購歐企的決議,也差點因義大利一票而被否決。
這些屢次挑戰德國底線的情況,在疫情爆發後又更加白熱化。最直接了當的理由就是,中國把持了防疫物資的供應鏈,災情慘重的歐盟各國必須忍受後者趁疫謀霸的事實,德國當然也不例外。
德國的防疫物資超過9成要從中國進口。在其它醫藥方面,德國最常使用10種原料藥中,則有8種來自中國藥廠——在此也順帶對照一下台灣讀者最關注的口罩議題:德國對各式口罩的月需求量將近4億片,台灣之前捐贈德國的100萬片,換算下來大約是全國醫院使用16小時、或是全國民眾使用2小時的需求。在這持續了幾個小時的「台灣之光」之外,疫情爆發至今的5個多月,德國還是每天都得仰賴「厲害了我的中國」。
此外,疫情所造成的嚴重經濟衝擊,更讓德企深陷中國、動彈不得:對於製藥、生技等產業而言,其因疫情而獲利大增,更缺乏撤離中國的動機;至於其它產業則因營運岌岌可危,此時再思撤離和轉移生產鏈,風險甚於疫情前,也更被套牢在中國。
嚴重的是,就在許多企業瀕臨破產、股價委靡時,中資已磨刀霍霍,準備趁機撿便宜,併購德國與歐盟各國的關鍵產業。例如5月時,戴姆勒集團的股價比起上一波高峰,已暴跌了66%。該集團的兩大中國股東——北企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都趁勢加碼。雙方目前持股皆在10%上下,同為戴姆勒集團的最大股東。
正是由於疫情以來的這些轉折,讓德國朝野一致,準備要防堵中國在歐盟的全面擴張,保護基本民生、通訊、醫藥防疫等產業,同時擴大歐盟共同市場、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但眼下德國還無法有太多作為,理由是:形勢比人弱的德國要與中國抗衡,必須先整合歐盟來共同行動,而歐盟原本就存在的內部分歧,卻因疫情而嚴重加劇。
由於各國受疫情影響的程度大相逕庭,抵禦經濟衝擊能力較弱的東/南歐,與相對能挺住的西/北歐之間,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目前的歐盟可謂面臨史無前例的內憂外患。(可參考尹子軒的〈為什麼歐盟尚未趁美國制裁之機向北京施壓?〉)( 附記 1 )
正逢此一關鍵時刻,德國從7月1日接下了歐盟輪值主席的任務。直到今年結束,梅克爾都會主導歐盟的議題設定,德國也會主持各個歐盟部長級會議,有機會在所有領域中貫徹其政治規劃。在此半年的任期內,德國有兩項重中之重的任務:
其一,是7,500億歐元的大計畫:「次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此計畫目的是重建疫後經濟、並藉此完成歐盟產業升級,以便與美中互別苗頭。這不但是一項深化歐盟共同市場的經濟計畫,也是讓歐盟政治一步整合的觸媒。
其二,就是原訂9月中旬要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歐中峰會。此峰會預計由歐盟27國領袖與習近平共同出席,完成談判已達7年之久的歐中貿易協定,但目前已被無限延期。對此,柏林方面給出的檯面理由是疫情影響,然而在相當程度上,這是柏林針對北京在香港作為的回應。
6月下旬,歐中高層曾進行會前會性質的視訊會議,雙方不歡而散,會後連共同聲明都沒有。在此可窺見德方立場已逐漸強硬:中國無法滿足德國關於市場對等開放、限制中方國企補貼、智慧產權保護等要求;而柏林則揚言,若北京沒誠意,就直接取消峰會。目前看來,在峰會的角力上,中方的態勢顯得比較被動,且今年內會議順利召開的可能性很低。
總括來說,上述歐盟的兩大任務,一是為了健全自身的體質,另一則是尋求對等地與中國角力。在這兩項任務上,都可看到歐盟自立的意圖。而德國在這半年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就這兩項議題,先找出歐盟各國之間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以便隨後形成明確的對中戰略。
若再考慮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歐美中三方的態勢有可能面臨洗牌,這就讓德國作為此屆歐盟輪值主席的任務更加非比尋常,而歐盟也更需早日決定一條明確的戰略主軸。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俗稱「歐盟外長」)波瑞爾(Joseph Borrell)的話說:歐盟必須學會「權力的語言」。
這對德國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這意味著德國在外交上必須放下歷史包袱。用歐盟專家范米德拉(Luuk van Middelaar)的話直白地說就是:
德國不要再偽善、不要再對自身利益遮遮掩掩,要積極運用權力工具來形塑歐盟。
但此任務的難處主要有二:
第一個難處在於歐盟本身。歐盟本質上並不是一個權力組織,而僅僅是為了促進區域和平,進行平衡、合作、妥協的多邊平台,它先天上就很難像一個主權國家那樣,形成一貫的戰略原則來指導行動,也並不適合作為與強權爭霸的工具。
第二個難處則在於梅克爾的政治性格。中國政策專家海爾曼(Sebastian Heilmann)認為,在中長遠的格局裡,歐中之間的關係只會愈來愈緊張,但他懷疑德國在輪值主席的任內能實現中國政策的轉向,因為梅克爾政府總是傾向在政治對立與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平衡,而不是改變現狀。
拿歐中峰會來看,歐盟目前處於比較主動的態勢。中國近來內外交困,習近平黨內壓力極大,需要拿與歐盟的協議作為施政成績來穩固位子。歐盟一位外交官員便指出:「中國方面並不在乎協議的具體內容,重要的是面子。」
但不少聲音都懷疑梅克爾團隊最終是否能妥善抓住這個時機,貫徹歐盟利益。德國綠黨(Die Grünen)歐洲議員布提寇佛(Reinhard Bütikofer)擔憂,峰會期間梅克爾政府有可能還是會緘口不提「維吾爾」和「香港」等關鍵字。有鑑於此,綠黨與自民黨都主張直接取消歐中峰會以施壓中國。
總而言之,要帶領歐盟完成上述兩大任務,這無論對德國或梅克爾個人而言,都是一場必須徹底「改變人設」的挑戰。
疫情危機突顯了歐盟與中國抗衡的需要、加速了德國對中態度的可能轉變,但美國並沒有利用此一局勢,扮演好傳統盟友的角色,反而時時當起了攔路虎。
德國與美國、梅克爾與川普之間的冰凍三尺,已非一日之寒。不少看戲的台灣觀眾會把德美之間的互看不爽,理解為意識型態上一刀切的衝突——例如「親中」和「反中」、「政治正確」和「政治不正確」的對立等等。這樣的理解比較像是天橋下的說書;事實上,雙方一連串不睦的根源,是外交策略上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衝突。美國的單邊主義
梅克爾可被稱作當今國際舞台上多邊主義的掌門人,其對現有國際秩序的重視與對多國協商原則的堅持,與屢從國際事務中抽身袖手、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川普彼此相剋。這也讓她每每給人這樣的印象:比起表面上仍願意多邊合作的習近平,她甚至更反感以單邊主義改變現有秩序的川普。
川普上任以來,德美之間從針對德國汽車的懲罰性關稅、到美國國安局爆出監聽德國官員的醜聞事件,始終衝突不斷。今年又因美國疫情慘重、川普政府單方面逼迫德國表態抗中,讓雙方關係急速惡化。
在5G議題上,德國政府一貫認為華府強力要求排除華為的主張,與其說是國安考量,不如說更是為了單方面貫徹美方經濟利益、為其本國產業排除中國競爭對手。美中雙方因而在德國眼裡都是該防備的對象,也因此始終試圖對雙方都保持等距的立場。
德國當局的這種態度,在去年底經濟部長阿特邁爾與美國駐德大使的一場口角風波裡顯露無遺:阿特邁爾拒遵美方排除華為的要求,並挖苦美國國安局先前監聽梅克爾手機,危害德國國安,但德方也沒有因此排除美國廠商。美方大使隨即反駁:不該將民主自由的美國與極權國家相提並論。
今年5月以來,德意志電信與德國沃達豐(Vodafone,注意:此乃英國集團)在4G網路(注意:不涉及5G關鍵技術)的擴建上使用華為技術,再遭美國抗議、並威脅要實施制裁。德方並無正面理會。壓力當然也不只來自美方,中國駐德大使日前也放話威脅:如果德國膽敢於5G建設排除華為,就不要想在中國繼續賣車。
因而德國採取一種妥協的策略:在市場開放的原則上不排除華為,但透過設立國安門檻,可以技術性地排除華為在5G關鍵領域上的參與——如果真的能證實華為危害國安的話。5月初,德國因而再次提高了安全規範,但總體而言,規範標準至今還不夠明確,德國政府的態度也還顯得躊躇未定。
近期以來,德美之間的另一個衝突點,就是駐德美軍撤離的話題。今年5月,梅克爾不給川普面子,公開拒絕參加白宮G7峰會。川普揚言,你不來拉倒,我邀請俄羅斯參加(俄羅斯是德國在歐洲的頭號對手)。隨後川普在內政上引火燒身,國內爆發佛洛依德事件的示威潮,這時又向德國找碴,要德國增加對NATO所負擔的支出,否則駐德美軍就要撤離。
與撤軍的威脅同時,美國還買一送一,加碼了北溪2號(Nord-Stream-2,先前由德俄協商興建、從俄羅斯境內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管線)的問題,向德國施壓。美國此刻舊事重提,揚言要據此制裁德國政府——被這樣制裁的國家,在過去只有北韓、伊朗一類的獨裁國家。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視為報復德國先前將美國與獨裁國家相提並論的手段。
在國內疫情嚴重、四處抗議暴動的局面下,川普還對盟友如此操作,被德媒評論為「亂無章法的瘋狂」(Wahnsinn ohne Methode),也讓德國朝野既不屑又不爽。
事實上,德國在NATO一事確實理虧,因為早在2014年德國就已承諾增加支出,但推託至今沒有兌現。過去雙方也就此爭執過,最後美方總是對盟友睜一隻眼閉一支眼,只不過川普專挑這個時機來真的。由於德國是美軍派往中東與北非、乃至於阿富汗的後勤基地與訓練場所,其戰略地位與軍事利益難以取代,川普這招可謂既損人又自損,平白削弱了美軍全球佈局的戰略機動性。
美國對德國發起一系列摩擦,再加上國內疫情控制失當、內政負面新聞頻傳,讓川普當政的美國既為德國人所反感,也威望盡失、成為後者的笑柄。德美關係就在疫情危機中、美國單方面施壓德國表態抗中的局面下,發生了關鍵的質變。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德國克伯基金會(Körber-Stiftung)在今年5月共同發表了一項關於美德民眾政治偏向的調查。關於要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二選一的問題,結果顯示:
去年德國民眾有50%傾向美國、24%傾向中國,而今年卻急遽調整為37%傾美、36%傾中的平盤局面。
至於美國民眾在德國與中國之間二選一的態度,基本上沒有變化,去年與今年,都有44%民眾傾中,而傾德的民眾則由去年的41%略升到今年的43%。
相較之下,美國民眾其實還比德國民眾更為傾中。而德國今年的轉折,則是由明顯的傾美變成對美中雙方持平的態度。前陣子有台灣媒體根據這項調查結果,去掉前後脈絡,刻意突顯德國民眾傾中的面向,這是相當片面的報導。
值得注意的是,該調查還做了一個問題:對於自己的國家是否應該負起國際事務的承擔、積極協助解決國際問題,德國有民眾73%的答案是肯定的,而美國則也有68%民眾贊成。但在美國贊成的民眾中,出現明顯的政黨差異:民主黨選民中有79%贊成、而共和黨選民只有49%。
換句話說,德國多數民眾單就參與國際事務的態度而言,接近美國民主黨選民、而與共和黨選民意見較為相左。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應證了德國人對川普政府的反感,是來自於後者的單邊主義與德國多邊主義之間的衝突。
結論
我們近來常見一種看法,認為當前全球進入所謂「新冷戰」,而世界各國彷彿都像台灣這樣面臨在美中之間清楚選邊站的簡單抉擇。嚴格來說,這樣的見解尚有商榷的餘地。
要再現冷戰模式有三個前提:「超級強權保障國際秩序」、「雙方陣營彼此經濟獨立」、「美國與其盟友利害一致」,前兩項條件如今都不存在,第三項條件目前則仍嫌模糊。
近年美國自國際事務抽身、單方面貫徹美國優先,從「世界警察」退居成「世界土豪」,減損了其國際領導力與盟友的信任。此一情況又因美國在疫情危機中一連串應對失當,導致國際聲望大跌,而更加白熱化。這也讓美國的抗中論述在盟友看來,終究只是單方面的自利,並不代表共同利益——川普針對疫情問題追究中國、乃至退出世衛,儘管柏林方面也對中國不滿,但其對華府舉動的解讀仍是:為了選舉秀下限、還平白將國際平台拱手讓給中國。這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新冷戰」的概念,反映的是美國主觀的戰略願望、同時也是台灣抗中的寄望所在,但還未具體涵蓋歐盟的共同利益。儘管目前美中對峙快速升溫,但離「新冷戰」格局的實現尚有相當的距離。眼下若要防堵中國「數位獨裁」(digitale Diktatur)模式的擴張,德國必須跳脫人設、帶領歐盟建立明確的對中戰略,美國同樣也必須改變外交姿態、重新取信於盟友。
比起冷戰2.0,當前國際局勢更像國際失序、世界進入無政府叢林的初期狀態。現在許多國家對中國反感,不代表會毫無保留加入美國隊;沒有順從美國向中國劃清界線的,當然也不代表就是要和中國站一邊。此外,由於利益盤根錯節,各國之間可一面彈性結盟、另一面又互相對立,情況並不像過去冷戰那樣涇渭分明。
在局面還未完全明朗的現狀下,德國試圖擺脫美中雙面沙包的窘境以自立,態度顯得既遲疑又掙扎,終究無法像長期孤立、一向「被」單邊主義慣了的台灣一樣,能做相對縮限的單選題。( 黃哲翰 )
質問 :
黃哲翰( 應該是旅德的台灣華人 )的這篇文章材料蒐集與整理論述很好,但不可否認,立場仍不夠客觀公正,比較偏向西方的立場,還扯出與世界外交政治,甚至經濟並沒有具體影響力的台灣來,很明顯就是突出作者的立場。 個人可以有立場,既然是深度論述,就應更加中立、不帶立場。
另外,在"以疫謀霸"一段的論述,更是充滿偏見與雙標,中國製造防疫物資、發展疫苗,都是誰買去用了 ?? 主要不都是歐美各國嗎 ! 假如中國這樣做是"以疫謀霸",那麼歐美大可不必求購、甚至攔截他國物資。這不是在成全中國以疫謀霸的" 陰謀 " 嗎 ? 不矛盾嗎 !? 作者也似乎頗為認同,歐美應該建立" 防中同盟"以遏制中國發展,我就更不瞭解他到底是什麼人 ? 如何面對他的中國祖宗們 !
但作者對歐美超額包圓壟斷疫苗的做為恍如無視,未見譴責甚至一絲絲批判。不禁要問作者,為什麼中國發展好、變富強、幫助世界抗疫,就是" 謀霸 " ? 歐美3、4百年的殖民地掠奪、剝削式的典型稱霸,沒看見嗎 !?
( 附記 1 )
在中美歐三大板塊互相傾軋的新時代,布魯塞爾要乘美國制裁,並以香港和新疆問題為缺口向中國施壓獲利,先要歐盟自己安定疫後重建整合進程,後要德國揚棄歷史包袱領導歐洲。
在美國國會全票通過《香港自治法案》後,美國對華強硬明顯已是兩黨共識,再加上特朗普指出中美關係由於疫情已被「嚴重傷害」而暫不考慮和北京進行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商討,中美間矛盾中短期內殊不可解——這本應是夾在中美之間的歐盟,在外交上渾水摸魚的良機,而實際上也的確將由2013年已開始商討的歐中投資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的簽訂暫時擱置,甚至連法國都已揚言會跟進美國制裁,然而始終布魯塞爾都無更進一步表態。
歐盟要先攘內 方有往外強硬之機
不錯,肺炎疫情所顯示出對華供應鏈過分依賴的問題,及對於新疆和香港管治問題所引起的擔憂,的確將本已對中國影響存憂慮、將之列為「系統性對手」的布魯塞爾更進一步疏遠北京政權,但同時歐盟也藉疫情重建計劃,獲得數十年一見的整合切入點,連帶默克爾帶領的德國基民盟/基社盟(CDU/CSU)政府也重新藉抗疫有效之勢一洗頹風。
其實夾在中美間的歐盟擁有雄厚經濟資本,可說是除美國以外,唯一一個作為一整體向中國說不的經濟體,是以可見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和歐洲議會對北京政府極其強硬的表態。但在真正有深層次的政治和共同財政政策整合保障歐盟經濟穩定之前,不難想像為何已在歐盟改革中投入巨大政治資本的德國,並不願在此時節外生枝。
不要忘記,在特朗普當選後,歐盟在一定程度上視中國為美國出口的替代市場,目前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相對地歐盟亦是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布魯塞爾內有乘疫情重建推行政經轉型整合計劃的爭議,外有邊境接壤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不穩,以及揮之不去的俄羅斯威脅的陰霾,還有以狙擊歐洲出口為樂的美國;剛剛絕處逢生的歐盟,要先攘內,方有往外強硬之機。
新七年預算+疫情重建:野心極大的歐盟「大重建」
粗俗點講,歐盟的整合從來發生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唔見棺材唔流眼淚」。這次疫情嚴重到足以撬動對歐盟長久以來的南北經濟發展割裂和根本性的互不信任,讓由改革派總統馬克龍領頭的法國,能在歐盟財政整合上,和一向謹慎且踏入政治生涯暮年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真正能夠「玩鋪勁」。所以,不理解歐盟經濟南北分野的外行人,可能無法理解歐盟執委會5月所提議,和歐盟新七年預算(Multiannual financial framework , MFF)綑綁的疫情重建計劃,對於歐盟有多大的政經意義,及背後法德押注的重量。
先從金額講起:這方案主要是在更早前應急的SURE緊急就業救助金借貸達1000億歐元等款項上,再額外增加7500億歐元的「次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基金去協助歐盟成員國在疫後重建和升級產業。對比上一個歐盟七年預算也不過僅僅9600億歐元,也就是全歐盟國民收入(GNI)的1%左右,這金額絕非小數。而更重要的是,繼早前代表成員國擔保向市場籌措SURE計劃預算的歐盟執委會,「歐洲新一代基金」的預算將全數由歐盟執委會的自有財源(own resources)——包含新的泛歐稅務收入——作為抵押借貸的資金,投入到歐盟重建和升級產業的投資裏。
這意味由於歐盟執委會所講「自有財源」,是指由歐盟代表成員國去借貸所得的金額,也就是說經濟更為發達的北歐富國會間接地補貼南歐國家。但由於這是經由歐委會去舉債然後再借貸(on-lending),而非由南歐成員國各自舉債的方式,這方案風險變得更為可控,在比如荷蘭、芬蘭等富國中的政治風險大為降低。這明顯是從SURE計劃公布以來便已堅持重建計劃必須由發放歐元區公債(所謂的Eurobond)融資的法國,和歐盟富國領頭羊德國最終達成的妥協。加上雖缺少預算淨投入國英國,歐盟執委會仍在現方案上安上高達1.1萬億歐元的MFF,布魯塞爾距離做到歐債危機都無辦法迫使成員國考慮的「北水南調」,僅差一步而已。
目前這方案仍在歐盟領袖間激辯,希望在7月17至18日歐盟峰會上取得共識。然而不但以荷蘭為首的4個富有小國(奧地利、丹麥和瑞典)等對計劃仍存疑慮,德國還同時要說服歐洲議會和一再挑戰歐盟價值、漸趨威權的匈牙利政府,在應否以維持法治(rule of law)作為歐盟預算撥款先決條件的問題上妥協。這種情形下歐盟要在外交上做極大轉向,甚至關注遠東勢力範圍以外的地區,近期並不容易。
歐盟可做到更多 但需德國運用領導歐盟優勢
但在重建計劃敲定後,歐盟短期還是可做到更多——但這需要德國更進一步清楚在中美歐零和博弈的新時代,歐盟的富饒和所代表的秩序,與柏林的政經利益已無法分割,德國需在默克爾餘下不久的任期內更積極通過領導歐盟去推進德國人的利益,否則將更為在中美間腹背受敵。
比起中、美,缺乏所謂「銳實力」的歐盟插手世界舞台的根基,在於它龐大的市場、普遍富裕的人民和足夠自給自足的完整產業鏈。這也意味在全球零和博弈的大棋局下,歐盟政治經濟每整合多一分,它獲得的每一分影響力就無可避免地會觸碰到他者的利益。在今日歐盟意識到更加緊整合歐盟單一市場,及在工業、資訊科技和數碼策略等戰略產業制定一套屬歐盟的標準(比如說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以及投入更多資源發展自己的能力的必要性,歐盟就同時擁有最低限度在國際間「企硬」、保護自己利益立場的必要,以及往外談判套利的誘因。
一個潛在的例子:《港區國安法》第38和43條,賦予中國政府全球性執法和向外國組織及其代理人要求就涉港活動提供資料,及截取通訊和秘密監察的權力,如果一間公司持有由GDPR保護的個人資訊,中國國安又向它叩門要求這些資訊,它該交還是不交?歐盟應如何介入和保護歐盟國民利益?而亦正因如此,傳統上總理默克爾一直秉持的謹慎平衡外交手腕,以不得罪中美任何一方,並僅以德國利益為核心的政策方向,這種對於歐盟優勢以及德國對於一個強大而健康的歐盟市場依賴的漠視,在長遠將反過來損害到歐盟整體以及德國的利益。
歐盟不可能單靠法國去支撐
由於二戰罪行的包袱,德國不論是內政和外交上都不願展露領導的野心,也樂於在許多場合讓同為歐盟領導國的法國秉承由戴高樂總統以來一向熱中於扮演領導人角色的傳統;在財政整合如是,在北約問題如是,在提倡歐盟應減少對華依賴,到提出就北京違反一國兩制承諾制定相關制裁行動更如是。默克爾處理外交的這種態度,在她悠長的總理生涯曾無往不利,但是那個柏林可以遮遮掩掩隨便過日子的時代已過去。美國的保護傘已漸褪去,北約同盟國土耳其在歐盟最需要維持穩定的北非和中東後院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地,大搖大擺地以安頓難民為砝碼勒索歐洲,在疫情中加入俄羅斯一同以假消息和網絡攻擊衝擊歐洲,在香港和新疆管制問題極為強硬的北京政府等等的挑戰底下,歐盟不可能單靠法國去支撐。
雖然感覺是許久以前的事情——但其實不過是幾個月之前,現在由於疫情處理得當,支持度超越天際,5月時根據Forschungsgruppe Wahlen的數據支持度達八成的默克爾,在2月時的聲望是她個人最低谷,甚至連《經濟學人》都在她支持的接班人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下馬之後,指出她應該是時候退位讓賢。疫情為歐盟整合帶來新轉機,也讓默克爾的政治生涯在暮年迎來意外的高潮;但是要如何利用這個意外的政治資本重塑歐洲政治生態去應對外來挑戰,則是在歐盟確定內部整合藍圖後必要的課題。
作為自由世界戰勝共產極權的象徵( ??? ),統一的聯邦德國,沒有逃避領導責任的餘地。
作者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
凱恩斯雖好,但不可貪杯---貪杯的歐美經濟
1929年9月初,一位統計學家預言美國將出現空前規模的大蕭條,受此不利消息影響,此前曾一路上漲的美國道瓊斯指數,應聲下跌10點。
然而,對於股市的動盪,時任美國總統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卻不以為然。他公開宣稱,美國經濟從根本上看是健全的,經濟形勢很好,欣欣向榮...無疑,相較於一個無名小卒的警告,大多數美國人更願意相信總統胡佛。
或者說,人性本能的“貪婪”,已經讓大部分人從潛意識中,自動抹除了一切不利的因素。可是,無視難道就代表“不存在”嗎?
誠然,1929年之際的美國,在一百多年的工業化發展下,已經成長為了當時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工業國”。在傲人的經濟建設成就所迸射的強大發展自信中,僅僅是在剛剛過去的1929年夏季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就從261上升到了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就從165上漲到了258....
在彼時的美國華爾街,每一分鐘都要新的百萬富翁誕生、街頭巷尾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只有不斷上漲的股票與愈加天價的財富。然而撇開表面這層“繁華”,其內裡深層卻可謂危機重重!
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持“戰勝國”劍全球經商的美國各大財團,雖然快速的回攏了戰爭時期的“投資”,但是一直到20年代時,因戰爭而蒙受了慘重損失的美國底層農民,卻始終處於貧困狀態。
當然,同樣遭受同樣境遇的還有美國工人,雖然從表面上看,1920年-1929年的美國工業產值幾乎增加了50%,但是美國工人就業,總體呈現出高失業率與高遷移性的“雙高狀態”
——隨著新機器對技術工人的不斷取代,大批工人失業;
——被裁員的工人,開始大批量向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服務型行業流動;
無疑,在美國工業產值不斷飆升的20年代,充當美國國內市場基本消費者的工農群體的“消費乏力”,是美國資本家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由此,一個看似溫情脈脈,實則血腥殘酷的問題,開始被美國資本家們思考:如何才能在不提升工資水平的情況下,擴大消費市場?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輝煌成果,為他們提供了解決方案
——隨著小汽車、家庭電氣用具等“新奇事物”的不斷問世,作為美國社會主要消費支撐的工農群體,在“生活必需品消費”以外,開始有了其他的消費可能。然而,小汽車也好、家庭電氣設備也罷,這些新奇“耐用品”雖好,但是也並非如食品一般不可替代,特別是在收入的多年滯緩乃至降低下,大多數的底層民眾還是更傾向於保守的消費理念....
不過,這種因為“窮”而產生的低水平消費,卻並沒有難倒資本家。
為了促進消費慾望的生成,透過早已普及至每一個美國家庭的磁石收音機和報刊業務,無數並不非常必須的耐用品,在“精緻生活理念”的名義下,被普羅大眾視為了生活必需品!
為了搭建慾望與現實之間的橋樑,分期付款和銀行借貸,飛速成為了當年美國工薪階層的時髦消費方式——從1924—1929年,美國社會通過分期付款進行商品支付的總額從二十億美元火速拉升至三十五億美元,短短五年間,增長總額竟然達到了75%!
不過,正如後來美國總統胡佛的樂觀一般,隨著生活水平在短時間內的飛速拉升,彼時的美國工薪農民階層,也在“借貸”而來的高品質生活中,讚頌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對未來的愈富希望下,頓覺借錢的步伐也更加輕快了。而與此同時,受到不斷增長的社會消費需求刺激,資本傾斜下的生產“擴增”行為,更是隨同瘋狂!
然而,錢終究是“借”來的,收入多年滯緩的工薪階層,不過是在用未來一個月的饅頭,來換當下一頓飯的魚翅。請問,當饅頭“借光”,魚翅吃盡之日,將要發生什麼?
樸素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銀行永遠都不可能“無限借貸”。在風險控制下,銀行必然會提高信貸門檻,由此引發的分期斷供不僅將使得借貸者的美夢一朝破碎,由此【引發的普遍性消費減少、產能過剩、銀行壞賬、擠兌恐慌、金融秩序崩塌,將毀滅一切....】當然,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就在統計學家預言美國將出現空前規模的大蕭條之後的僅僅一個多月,美股開盤即出現了空前的拋售狂潮!短短24小時之內,高達1289萬4650股股票被瘋狂拋售,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這一金融狂潮,一直持續到了1932年中期,歷時34個月。
受此影響,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了87.4%,而此前因消費刺激而旺盛的美國社會投資總額,也從1929年的四百零四億美元,直降為1932年的四十七億美元、美國經濟整體倒退至少10年,危機席捲整個西方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岌岌可危!
經濟發展,需求為王,後來的歷史我們大家都知道了。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美國男人,登上了歷史舞台。
今天,當談到“羅斯福新政”時,任何一個稍微了解世界近代史的人,對於諸如“政府干預經濟實施擴張性的財政赤字政策”等新政核心內容,可謂信手拈來。
在上帝視角下,沒有人會去懷疑“羅斯福新政”,更沒有人會去質疑羅斯福的決心。但是你可曾知道,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相較於“干預”與“擴張”,羅斯福更加青睞於正統資本主義自由觀念下的政府財政預算平衡。沒有誰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了羅斯福去作出堪稱截然相反的“改變”。
有人提到了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930年,繼1923年出版的《貨幣改革論》之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發表了其“貨幣三部曲”之二的《貨幣論》。
與在第一部《貨幣改革論》中凱恩斯針對英國經濟多年蕭條不振的診療方案,即,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作用,並輔以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的溫和調節,就可以穩定物價恢復經濟不同,在凱恩斯1930年發表的“貨幣三部曲”之二的《貨幣論》中凱恩斯則認為:
要想解決英國歷史上最嚴重而漫長的蕭條困境,必須實行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管理,操縱並調節利率去影響投資率,以達成穩定物價,恢復經濟。無疑,在西方資本市場“自由主義”還在大行其道的1930年,凱恩斯的論調,可謂驚世駭俗!
當然,隔著一條“大西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羅斯福也許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凱恩斯的經濟學著作。但是在1934年時,當兩人第一次會面時呢?凱恩斯送給羅斯福最為膾炙人口的一句話 :
【每月兩億美元的赤字,將再次把美國帶進蕭條;每月三億美元的赤字,將維持現狀;每月四億美元的赤字,將帶來美國的全面復興。】
在凱恩斯看來,因為經濟蕭條導致大量失業,所以需要創造就業,而要創造就業,就需要政府上馬大型公共工程,而要維持大型工程,在不增加稅收的前提下,就需要政府保持財政赤字,發行國債....
不過,或許是凱恩斯的帝師作態觸怒了羅斯福。在後來與勞工部長帕金斯的抱怨中,羅斯福相當直白的吐槽凱恩斯“是個書呆子,一定是個數學家,而不是一個經濟學家”。
並且更有趣的是,在與凱恩斯會面之後,羅斯福還在多個公開場合中,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新政”中一切政府干預經濟下所進行的就業創造與擴張性財政赤字,都是暫時的“止痛藥”....但是,真的只是暫時的嗎?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在金融專業中流傳頗廣的“段子”。
話說某日,大哥帶著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以及凱恩斯主義三人上街遛彎,偶遇自家小弟為了口飯,打的頭破血流。
這時,芝加哥學派站了出來,搶食就應該打架,大哥只需要等結果就行,贏得撐死,輸的餓死。( 共和黨理論 )
奧地利學派伸了下懶腰,朝你翻了個白眼,管你什麼事?
這時,只有凱恩斯主義抱著大哥的腿哭著說,兄弟們沒了大哥根本不行,飯大哥來分,勝負大哥來定!( 民主黨理論 )
試問,假如你是大哥的話,你更看好哪一個小弟?
我相信,看到這裡時,大多數讀者的心中對於小弟的最佳人選,恐怕已經有了計較。
畢竟在凱恩斯主義下,印錢放水、架橋鋪路、修堤造樓,錢去哪裡全憑你,訂單給誰誰發財....
不過在此我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凱恩斯雖好,但不可貪杯。為何這麼講?
眾所周知,凱恩斯主義發揮作用的核心,在於當社會經濟發展因“需求不足”導致勞動力和資本閒置時,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去人為創造需求,進而將閒置勞動力和資本盤活,以最終克服經濟衰退。
在整個過程中,凱恩斯主義並不創造任何實際的社會生產價值,他只是一種“短期需求管理政策”。
然而,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決定經濟長期穩步增長的是人均社會生產水平,而人均社會生產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決定作用的生產技術水平及參與作用的人均資本。由此可見,作為一種“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凱恩斯主義並不能對長期經濟增長發揮多少實際作用!
當然,“需求管理政策”這還不是最致命的,重點是“短期”。
根據已有的經濟發展實際模型我們可以得知,如果社會的勞動力和資本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經無法在現有實際需求下,更進一步的去挖掘勞動力和資本利用潛力時,基於擴張性財政赤字的凱恩斯主義所帶來的,必然是長期經濟發展停滯下的惡性通貨膨脹!當然,他還有個更加簡約的名字:“滯漲”。
2021年1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公佈數據顯示,長期排名第二的中國在2020年吸引的外國企業直接投資增長4%,達到1630億美元;同期海外企業對美國的新投資下降49%,萎縮至1340億美元。中國由此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外資首選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當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皆在疫情失控下發展倒退之際,中國卻在101萬5986億元GDP總值的答卷遞交下,逆勢增長2.3 %。對國家整體發展而言,這無疑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對此,由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就用了這樣三句話,來進行高度概括:
1、這是對中國成功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認可。
2、這是對中國將搞“封閉的國內循環”錯誤解讀的最好澄清。
3、這是對美國等國搞“經濟脫鉤”“逆全球化”的有力回擊。
歐美疫情防控失敗、中國經濟繼續開放、美國逆全球化,這三點概括,可以被視為此次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外資首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但是,真的“高枕無憂”嗎?
從統計學角度來講,以上“三點概括”中,短期內存在兩個變量和一個定量。
一個定量:中國經濟繼續開放。
兩個變量:歐美疫情防控失敗、美國逆全球化。中國經濟繼續開放這個短期不會改變的“大方向”,我在此暫且略過,咱們就單獨談談“兩個變量”的未來前景。
1、歐美疫情防控失敗。
在疫情的強勢反彈下,1月26日上午7時許,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億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14萬例。
無疑,這宣告了除中國大陸以外常規防控手段的失敗,包括歐美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區,已經將全部的復甦希望集中到了“新冠疫苗”之上。然而噩耗連連。
當地時間1月26日,德國《商報》刊文稱,英國阿斯利康疫苗對老年人的有效性率可能只有8%,因此拒絕在德國授權65歲以上的老人注射該疫苗。事實上,關於“歐美主流疫苗有效性”的問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曝出不利消息了。
此前,《英國醫學雜誌》副主編Peter Doshi就曾發表文章抨擊美國輝瑞、莫德納的新冠疫苗試驗數據不透明,並稱輝瑞疫苗實際有效率,可能僅有19%-29%。
顯然,關於歐美疫苗的種種“不利傳聞”及接連爆發的疫苗接種後“副作用正常死亡事件”,在不斷增減“安全疫苗”選擇權重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國際游資的流動方向。
2、美國逆全球化
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在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後幾個小時後,在白宮一口氣簽署17項行政令,其中的兩項與聯合國有關,包括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和重返世界衛生組織(WHO)...
與特朗普任職總統期間一系列帶有濃重保守主義色彩的反全球政策不同,拜登早在2020年初時,就曾在美國《外交事務》上發表題為“為什麼美國必須再次領導世界——特朗普之後的美國外交政策”的文章。他強調了美國面臨的全球挑戰,從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移民,到經濟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
他承諾將終止美國與一切國家之間的“貿易戰”,將致力於美國領導下的資本與勞動力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
無疑,對於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慣於將美國作為避險首選地的國際游資而言,美國政策轉向的向好與疫情防控的不利,所帶來的必然是短期內的搖擺... .
錢或許會“蜂擁而進”,但是他們必然也隨時準備著快速退去。
2020年,可以說是全球放水年。
去年,美國一年時間就印了整個美元貨幣發行量的五分之一,各國為了刺激經濟,也是大舉“放水”,貨幣總額以美元匯率計價,總量達到了幾十萬億...市場上只有100元的貨物,卻冒出了300元的錢,大家都開始談論“大通脹”的到來。
但是我在上述第二大段論及“凱恩斯擴張性財政赤字貨幣政策”時也提到了了:
如果社會的勞動力和資本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經無法在現有實際需求下,更進一步的去挖掘勞動力和資本利用潛力時,基於擴張性財政赤字的凱恩斯主義所帶來的,必然是長期經濟發展停滯下的惡性通貨膨脹!
在新冠疫情全球氾濫的今天,如何才能更進一步的去挖掘現有實際需求?答案很簡單:疫情防控得力。但是很顯然,無論是常規防控還是疫苗研發及接種,西方短期內呈現出的都並非利好。
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全球性經濟滯脹”已成必然!那麼中國大陸呢?
1、2020年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8.6%,增速比2019年末高4.2個百分點。
2、1月24日,中國大陸成為國際外資首選投資地。
3、截止1月10日,農業農村部監測28種蔬菜價格數據顯示,全國28中蔬菜平均批發價每公斤5.44元,較前一月同期(環比)上漲10.8%,比前一年同期(同比)上漲5.2%。分品種看,價格較前一個月上漲的有25種,其中漲幅超過30%的有3種。
菜籃子關乎國計民生,從來都是國家經濟調控重點。
1月15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總體來看,2021年大陸的物價水平,大概率會保持溫和上漲...
**通脹vs通縮
刺激經濟、對冲衰退、挽救危機、逆周期調節……這些眼花缭亂的策略背後,其實就一個策略搞得——印錢。一旦上瘾,就很難戒除……說的不是毒品,而是各國的央媽們 。
自2008年後,各國央行對印錢的操作已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風平浪静時緩緩印、稍有風吹草動時加大馬力印錢。因而,經濟問題,越來越淪落為貨幣問題;泡沫現象,越來越淪落為貨幣象。
一套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早已深入人心,就市場大媽都知道…錢一多、物價就會漲,這就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通貨膨脹。
千萬不要存錢,因為通脹;一定要學會投資,因為通脹;盡量要借錢負債,因為通脹……這是人們應對通脹這隻“猛虎”而總結出來的奇招,目的就是要保持錢的購買力、讓現在的錢和將來的錢能買到一樣多的東西。讓大家失望的是,這套經典理論現在崩潰了。
事實是,近十餘年來各國的央媽們印了很多錢,可物價却没有怎麼上漲、電子/汽車/家電等工業產品的價格還在一個勁的下降。
大媽又迷惑了:以前没文化知識、不知道啥是通脹,等知道啥是通脹、通脹又没了!也别怪大媽淺薄,主要是現在和過去的經濟環境變了,也不是通脹没了、而是通脹轉移了。
【實物没有通脹,資產通脹了;窮人没有通脹,富人通脹了;必需品没有通脹,奢侈品通脹了。】
這些現象的背後,歸根結柢還是央媽印錢:錢多了,可錢却没有像撒胡椒面一樣均匀分攤、而是流入了一小部分富人手裏。
央媽印的錢、没有流入窮人手裏,他們就没錢消費,只能用有限的資金摳摳索索、貨比三家的去買生活必需品,由此造成物價就是漲不起來…對的,就是實物的通縮。而富人在吃飽穿暖之後還有大量的錢剩餘,怎麼辦?買資產啊、奢侈品、高端醫療和優質教育(學區房及課外補習班)價格等這些非必需品却一個勁的猛漲。這就是資產的通脹。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現象:在吃穿用行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漲的情况下,優質房產價格、優質股票價格、奢侈品價格、醫療價格、子女的教育
央媽印了這麼多錢,到底是通脹了還是通縮了?【窮人在通縮,富人在通脹】。
通脹和通縮是一對矛盾,但它們和諧共存;過剩和稀缺同樣是一對矛盾,它們同樣存在於當下的經濟當中。是的,你没看錯…當下的商品和服務供給既是過剩的、又是稀缺的。
在2020年經濟如此艱難的情况下,美國的三大股指紛紛創出新高、中國的房價再次暴漲、就連日本日經225指數也在時隔30年後再次突破3萬點!
如果再仔細看,好像哪些不對…這些泡沫都是結構性的。
在美國,主要是FAAG(臉書、蘋果、亞瑪遜、谷歌)和特斯拉在上漲,這五家公司貢獻了那斯達克指數絕大多數的漲幅;在中國,主要是深圳、東莞、上海等少部分城市房價的上漲,央媽的錢都流入了這些城市。
為什麼是這些資產出現泡沫呢?因為它們稀缺啊。
泡沫的背後是錢的推動,而現在錢的流向正在發生變化、在尋找新的稀缺資產。
國債利息趨近於零,為什麼還有人買
一堂淺顯、生動又有趣的經濟常識課
第一、為什麼負利率國債有人買 ? 印度的壓力有多大,為啥要繼續作死;
第二、欠錢的是不是爺,阿根廷的故事,當撒潑打滚碰到黑社會;
第三、全球借債比爛時代,債務危機還有多遠;
1月1号,巴西總統對記者說:巴西破產了,我也無能為力。巴西破產了嗎?我們先了解什麼是國家破產。
國家破產其實某些程度上和公司破產差不多,最典型的就是某各國家資不抵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没有能力償還外債了。
比如冰島,2008年欠了1280億美元的外債,國内生產總值只有193億美元,全國人民不吃不喝幹大约7年才能把外債還清,而冰島央行的流動資產只有40億歐元,顯然還不起債,於是宣告破產。
當然,這裡對國家破產的認知還需要加給幾個前提。
還不起外債一般是指還不起利息,對於本金來說,基本上没人會催著還,就比如我欠了銀行信用卡1萬,但只要我每個月還1000的最低還款額,銀行一般不會找我的麻煩,給我時間慢慢還。
所以日本的債務接近GDP的300%,但日本的國債利率接近為0%,就是没有利息,而且日本政府和美國一樣,銀行可以無限用日元買國債。這意味著,比如我買了日本政府1億日元的10年期國債,10年時間我一分錢利息都没有,日本政府完全没有壓力;10年之後,日本銀行會直接用1億日元把我手中的1億日元債務買走。
但是與之對應的就是日本銀行利率也是0%,日本國內經濟長期停滯不前;那為什麼要買日元國債呢?
一是現在没有更好的投資渠道,日本銀行前5年都是負利率,存錢要倒給銀行錢「注:負利率一般針對金融機構而不是針對個人儲户」。
二是比如有人預測未來日元會升值;
三是預測未來日元國債會升值;
還有就是國債負利率,一部分是名義負利率,就是比如利率0的100元國債,可能購買成本是95元,實際上還是有收益的,但總體來說,目前绝大多數的國債收益率都是越來越低,已無限逼近0%甚至實際收益為負。
比如很多國家的養老基金管理機構,如美國、英國、日本都是購買的國債,這些國債收益率都逼近於零甚至為負數,如日本的國債,收益率是-0.82%;那日本養老基金為什麼要買負利率國債?
運營養老基金的機構,都是百億以上的規模,這樣的錢總不可能用現金找個倉庫放裡面,因為到了每個月發養老金的時候,不可能拿著現金找老人給他們錢,那得要多少人力啊。也不可能每個月到時候了,讓員工背著現金到銀行再去給老人們打款。只能考慮資產的配置方式。
第一考慮是放銀行。
這裡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是銀行的利率還没有養老金高,如瑞典-1%、瑞士 -0.32% 、匈牙利-0.15%、挪威-0.25%、歐元區-0.4%;日本也曾經長期執行負利率;現在美國的銀行利率已經越來越逼近於0%,國債還好歹有0.82%,而且國債的利率是穩定的,銀行的利率是不可預測的。
當然,我們的負利率一般是針對機構而不是針對個人儲蓄而是針對金融機構的,日本的個人儲户將存放在銀行,利率是0.0001%。所以養老基金把錢放銀行還不如把錢去買國債。
第二,西方國家的銀行,很多都是私營的商業銀行,如果銀行倒閉或者破產,國家可以選擇救或者不救,一旦不救,養老基金就跟著完蛋了。而國債都是政府發行的債務,政府的信用評级通常會高於商業銀行,安全系數比銀行高,只要政府不破產,錢就是安全的。
簡單來說,在整個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 :
錢給别人,别人可能會跑;錢放家裡,可能會給人偷;
錢放銀行,銀行可能會倒;所以不如绑定政府買債。
但是,有些國家要借錢發展,0利率就不會有人買,就借不到錢。比如印度的存款利率和銀行利率都接近8%左右。沒有人買印度國債。
這就帶來個問題,美國再發行30萬億美元國債也没問題,最多把世界搞亂,美國的國債利率現在是0.8%,未來估計無限逼近於0%,就是要還的利息越來越低;
現在印度是舉債發展,不借錢,經濟就停滯,借錢,就要给利息。印度現在欠債1.4萬億美元,每年的利息是1120億美元,占財政收入的1/4,但是印度不怕死,還在繼續借錢,能借10塊錢,絕不只借9塊。
當年蘇聯大的時候,盧布和美元的比例幾乎是1:1,印度借了蘇聯112億盧布,一直等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盧布直接暴跌,印度開心的嘴都合不攏,趕緊把錢還了。印度借錢的時候,欠款盧布折算美元是100億美元;還錢的時候,盧布都快成了紙,折算成美元是300萬美元;印度賺大發了。( 小算盤,俄羅斯不忌恨嗎 !?)
所以,現在美國如果倒閉,印度又會血賺,美國不倒閉,印度還會作死的借錢。
因為在西方多黨制的制度下,誰不借錢花誰傻逼,一般借錢借到破產的國家,都是執政黨輪流上。比如莫迪,最多連任兩届,10年。莫迪借到100億美元,年利率6%,他就賺大發了。8年時間,他還36億,剩下的64億就在他的任期内花,他自己爽就可以,不僅可以幫自己造影響力,還可以給下一届埋雷。而暴雷的時候,反正已經不關他的事了。
但是現在,願意給印度借錢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少了,疫情期間,印度到處借錢,美俄英法没有一個搭理他。
第一個正式宣布破產的國家是冰島,真正借錢第一個借到破產的國家,是阿根廷。
阿根廷走上民粹的道路後,玩命的借錢,當時還没有破產的國家,資本認為好歹是一個國家,也都敢借。阿根廷失業率高達30%,但是執政黨借到錢從來不發展經濟解決就業率,都是直接發福利,人民歡呼雀躍。於是,誰有本事借到錢,誰敢承諾給選民更大的福利,誰就去當總統。
但是,債務越滚越大,願意给他借錢的越來越少,後面的執政黨天天都要琢磨怎麼還錢,國家連續發生了7次債務違約危機。到了2001年,阿根廷借了1500億美元的外債,實在還不起了,要知道,阿根廷總人口也就是4000萬,相當於每個人要還3750美元;這個時候,别說發福利,連欠款利息都還不起了,於是人民不滿意,就要換總統,一個月換了4 個總統,到了第5個總統,終於想明白了。
總統振臂一呼:阿根廷為什麼貧窮落後,我們所有的總統,都没有把心思放在為人民服務上,光想着給外國人還錢去了。我們阿根廷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去還?
人民終於如夢初醒,現場歡呼聲山呼海嘯,多麼偉大的總統啊,為什麼他說的話别人就没想到:我憑本事借的錢,為啥要去還?你自己蠢給我借錢,關我屁事!於是阿根廷理直氣壯的宣布:没錢還,利息都没有的還!你怎麼能讓我還錢呢?你太没道德了。
阿根廷撒潑打滚,債主們目瞪口呆,從二戰後道現在,不是没有國家還不起錢,阿根廷已經出現無數次違約了,但是還不起錢,大家一起好好商量,拿出個方案出來,都是可以的,從來没有阿根廷這樣說的:要錢没有,要命一條。
咋辦?公司破產了,直接清算公司資產,能還多少還多少,國家破產,怎麼辦?
債主們一時想不清楚,因為這些購買某個國家債務的不會是政府,債主大部分是金融機構,難道雇人到阿根廷去搶劫?就算像老癩說的:債主們看上什麼東西了,随便搬。金融機構怎麼到阿根廷去搬東西?
如果阿根廷欠的是美國政府的錢,他當然不敢這麼說,問題是,二戰後的多數時候,只要不得罪美國,從來沒幾個敢於直接到主權國家去找事的。阿根廷不還錢,債主也没辦法,只能給阿根廷說好話,阿根廷大發慈悲,答應債務重组,方案如下:
利息全部免除、本金只還30%。
債主們那個恨啊,不想答應。不答應?阿根廷說了,不答應,連30%都没有。
最後,債主們憤怒了,有幾家債主直接找了黑惡勢力北美匪幫的討債公司,將其中6億美元的債務,按20%的價格即1.2億美元的價格,賣给了美國離岸金融公司NML資本。NML資本告訴阿根廷:欠我的錢,一分錢都不能少,30%想都别想,連本帶利都要還給我。阿根廷笑了:你在發夢吧,現在欠錢的是爺爺,最多給你30%,多的一分錢没有。
但NML既然敢買阿根廷的債務,自然是手眼通天,就在阿根廷得意的時候,在2012年10月,NML資本調動各方人脈,直接將駛入非洲加纳共和國的阿根廷自由號軍艦堵在海港裏,軍艦上的40多個船員也一起被扣了下來,並且拿著美國法院判決書和阿根廷的債條要求用軍艦底債。
而這一切行為都有據可查,根據國際法規定,軍艦屬於一個國家的移動領土,算作這個國家的財產,而阿根廷又欠NML巨額債務,所以NML基金有權扣押這艘軍艦。NML告訴阿根廷,不還錢,就全球拍賣,看你丢不丢得起這個人,最後,無奈之下,阿根廷政府用8000萬美元將軍艦贖回。
還了8000萬美元,軍艦開了回去,剩下的錢阿根廷可不想給,其實不僅僅是軍艦被扣押,2002年的時候,阿根廷就是因為欠帳不還,總統專機探戈3號也在荷蘭被福克公司扣押了,什麼丢人的事情都出來了,但是阿根廷能不還一定是盡量不還錢。
但是NML作為華爾街的一員,勢力盤根錯節,和美國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最後成功說服美國政府,開始凍結阿根廷海外資產。没有辦法,最終在2016年,阿根廷政府與NML經過協商,連本带利償還了債務。
而NML基金也因此獲得9.5億美元的還款加「賠償金」,再加上此前贖回軍艦等行為加在一起獲利超過10億,而當初投資的本金僅為1.2億美元,NML公司發了大財。
其實在今天這個經濟環境越來越爛的時候,只要哪個國家横下心來不發展,和美國一起比爛,誰都拿他没辦法。因為多數國家不會和阿根廷那樣横,欠了錢還有理。現在美國帶頭比爛的時代,誰想好好發展就活該誰倒霉。
比如現在鐵礦石和石油的價格拼命的漲,像歐豬五國這樣的國家根本無所謂,人家本來就没心思搞經濟,更不想去搞基礎建設,你漲不漲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没有。中國就得咬牙買原材料,如果哪天中國說不想發展了,和美國去比爛,一個月澳大利亞就要跪了,什麼條件他們都答應。
當年的歐債危機爆發,歐豬五國氣定神閒,一點都不慌,默克爾氣的跳脚罵街,最後還要幫歐豬五國解決問題,繼續給他們借錢。
現在美國領航,歐豬五國緊随其後,整個歐盟和日本瘋狂的借錢,大家一起去比爛。
今天,某個國家破產還能是新聞,在未來的3年,大概率會成批的出現債務危機,國家破產將不再是新聞。另外,巴西並没有破產,巴西總統博索纳洛號稱小川普,因為兩點與川普神似。
一是煽動民粹;二是一天16變。
第二天,博索纳洛又對記著說了:昨天我說巴西破產了?我什麼時候說的?巴西仍然好好的,也仍充滿魅力。
不僅如此,巴西的疫情也和美國相似,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800萬,有超過20萬人喪生,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擴大。
現在巴西還没有正式宣布破產,但也已經差不多了,最近的幾十年,巴西瘋狂的發福利,國家債務增至創紀錄的GDP的86.5%,預計整個數字還會持續上升,巴西公共部門基本赤字擴大至GDP的7.5%,巴西,離破產也不遠了。
按照國際慣例,在債務占比GDP風險警戒線上,發達國家不能超過60%;發展中國家則不能超過45%。
但是,基本上除了中國,只要能借到錢,全球都在瘋狂借債,絕大部分的國家都超過了警戒線,而且超過的離譜。
尤其是2020年疫情來了,緊從2020年初到9月底,全球債務增長了15為億美元,達到了272為億美元。272萬億美元到底有多少?其實相當於占全球GDP的365%,早把警戒線甩到没影子了。
在全球債務中,日本領航,希臘意大利緊随其後;美國排第5,但是美國的規模最大;中國幾乎墊底,債務占GDP僅為17%,即使加上地方債務也就43%;
全球瘋狂借錢的今天,西方世界的經濟+金融危機已經不遠了.....
如何能在下一輪經濟危機中平安度過,將是中華復興的又一個關鍵。
很多人看待歷史,總是喜歡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缺乏設身處地的同理心。
比如說“義和團”,一直以來網絡上上都認為這是個落後的、愚昧、盲目排外的群眾運動,實際上,這是因為大家没有考慮到當時中國人民所處的内外環境。
義和團其實就是全世界殖民地國家被壓迫人民一個典型罷了。一個世紀前可以是義和團,半個世纪前可以是阿拉伯世界獨立,現在可以是非洲中亞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反對剝削他們的外資帝國主義。
舉個例子,當年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美國人抗税鬧事,殺英國税務官,燒英國貨船,算不算義和團?美國民兵打不過英國軍隊,只能拿自己身邊的保王黨鄰居出氣,給鄰居身上澆滿瀝青,粘上羽毛,游街示眾,算不算義和團?
美國人的做法也不文明吧?也算粗暴排外吧?但是怎麼樣?這體現了美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體現了美國人民反抗壓迫反抗殖民統治的勃勃生機,從此以後,美國人不再是五月花病夫,而是不屈不撓的紅脖子英雄,美國人民站起來了。
然而,在現代網絡世界中,義和團是貶抑詞,代表的是“愚昧”、“盲目”、“易煽動”、“不會獨立思考”,而紅脖子是褒義詞 ,意味著“武德充沛”、“民族主義”,飽受許多精神美國人的追捧。
說實話,美國是最喜歡排外,最喜歡打砸燒洋貨、搶劫外國人的國家,哪怕在20世紀下半葉,他們也打砸燒過日貨,哪怕在縣在,他們也抵制過中國貨,歧視騷擾搶劫亞裔,天天喊著“XXX滚回去。”可是並没有人說美國人是“義和團”。
所以,評價任何歷史事件,都不能双重標準,一個時代,就只能講一個時代的精神,義和團那個時代,中國人民氣衰弱,對外屈辱,從政府到民眾,對外來侵略和殖民擴張都是一退再退,傳教士、冒險家們在中國的國土上横行無忌,而官府一味媚外,偏袒洋人,百姓有怨不能申,有氣無處吐,怎麼辦?就只能“武器的批判”了。
這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開天窗不會,掀屋頂可還行?”
這個過程中,有愚昧,有盲目,有無知,有被煽動和利用,但没有辦法,他們只能做到這樣了,當時孫文也在組織會黨搞起義,水平也差不多,前幾次起意,也都有大量的幫會手工業者城市游民参與,甚至也使用了一些封建迷信和幫會教會的手段,真打起來也都是“烏合之眾”。
歷史發明家們從各種犄角旮旯里編出段子,諷刺清末義和團的團種們愚昧、無知、盲目排外。說他們是“愚民”、“烏合之眾”、“迷信”,被“洗腦”、被利用的一群人。
確實,我們承認義和團的確不高明,包括太平天國也不高明,歷史上所有的農民起義,從陳勝吳廣、到張角、到黄巢、再到張獻忠李自成,都不高明,這叫“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
很多人攻擊義和團,主要攻擊它們“以落後排斥文明”,斷鐵路、斷電線、砸洋貨、攻擊“文明開化”的西方船教士。但是你要考慮到——他們為什麼會誕生?義和團確實存在封建迷信、盲目排外的毛病,但萬事都有個缘由,好端端的温和怕事的中國老百姓,為什麼不要身家性命,也要去和洋人拼命?
我們歷史教科書如此評價:“......樸素的、自發的群眾愛國運動,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國的迷夢,將清政府的賣國投降面目暴露於國人面前,面對八國聯軍的侵略,義和團進行了英勇抵抗,但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絞殺下失敗,從某種意義上是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我再說得透徹一些,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著一句話:“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謂了反對内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為什麼說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呢?因為自1840年,清政府在列强面前一敗再敗,不斷退讓,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约,1860年《北京條約》後,西方傳教士就開始深入中國内陸,各處設立教堂,傳播基督教信仰。和佛教、道教不同,基督教傳教喜歡深入基層,扎根到農村,凡有人聚居處,就要建教堂,主動傳教,步步擴張。
建教堂,傳教義,發展教種,那就要和地方上的百姓、農民爭奪土地和各種權益。教堂的選址,大都是傳教士巧取豪奪的村社土地,而地方官員不敢得罪外國人,一味護短,双重標準,使得傳教士們有恃無恐,在地方上仗勢欺人。而很多西方國家的冒險家、流氓、强盗、不法之徒,也借着“傳教”的名義,深入中國内陸,横行無忌。
中國本土的不法之徒、惡棍流氓看到清朝地方官員在洋人傳教士面前的軟弱無能,妥協退讓,於是紛紛加入基督教,只要入了教,就獲得了特權,為虎作倀,變本加厲欺壓中國百姓,使得社會矛盾不斷激化。
當時基督教在中國吸納的“教民”入教後,就不再受地方政府管辖,不再向地方政府纳税;傳教士和當地的“教民”、土匪勾结,强占土地、干涉司法、放貸催債,在地方上形成了强大的宗教勢力,并且强勢插手地方經濟、政治、宗族問題。地方官根本不敢管、不敢問,聽之任之。你想想,大批大批的“洋垃圾”以及“二鬼子”,在中國無視司法,欺男霸女,横行無忌,還能擁有“超國民待遇”,老百姓怎麼可能不憤怒?
那實候,“教案”頻發,冲突不斷,當地官府只聽“教民”的陳述,不給普通百姓伸冤,如此才會讓矛盾愈演愈烈。比如“淶水縣教案”,淶水縣當地的村民傳統春節的時候張燈結彩慶祝過年,基督教的“教民”們冲到彩棚裡辱罵當地百姓,打砸過年的彩棚。教民轉頭還誣告百姓,傳教士給官府發文,要求官府“嚴肅處理”,在這樣的情况下,地方官府讓當地百姓道歉,還要他們“宴請教民”,甚至逼村民們跪在宴席前認錯,最後還要“賠償一萬兩白銀”。此後,教民更加横行不法,甚至殺人越貨無所不為,最後,當事人閻老福一怒之下,加入義和團,打死當事教民三十多家。
殘暴嗎?殘暴!愚昧嗎?愚昧!文明嗎?不文明!以暴易暴,簡直是個法盲!但是他還有什麼辦法?他只是一個農民,被逼到絕境裡,他只能想到這種報復的方法。
義和團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1899年10月上旬,山東平原冠縣蔣家莊,教民和當地民眾發生冲突,義和團冲擊當地的教堂。知縣蔣楷派兵前往鎮壓。朱紅燈率團民數百人與清軍進行戰鬥,將其擊敗。至今在平原鄉間還流傳一句諺语“義和團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傳”。他們本質上就是農民,没有限代化的理論,也沒有現代化的組織,每次和洋人打完,想的還是回家種地;慈禧太后曾經想要賞賜義和團領袖10萬兩白銀,結果他們斷然拒絕了,“某等自備資斧,欲圖報效,不受國恩”。他們是——“自帶乾糧的爱國者”啊。
他們有著樸素到簡單粗暴的愛國思想,他們表示:“最恨和约,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義和團領袖于棟成所發布過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藉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台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宫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台灣,强迫開放膠州,而如今又想來瓜分中國。”
他們不聰明,不文明,組織不先進,没有科學理論指導,也有很多不法之徒混進了他們的隊伍,他們也不懂得清理隊伍、分辨戰友和敵人,當時,為了污蔑、醜化義和團,很多“教民”都混進了義和團。“奉教者皆扮成假義和拳會,各處尋仇殺人,北京西城尤多”“直北一帶,天主教民往往效拳匪服色,四出行動。有被捕獲者,自稱義和團,責地方官即釋之。”(《庚子記事》)
由於他們失敗了,而且是屈辱地慘敗,所以,所有的帽子,都被扣到了他們頭上,他們被殘酷地屠殺在自己的國土上,英國記者辛普生記載了他目擊的情况:“ 法國步兵之前隊路遇中國人一團,其内拳匪、兵聯軍屠殺被俘的義和團丁、平民相與摻雜,匆遽逃生。法國兵以機槍向之,逼至一不通之小巷,機關槍即轟擊於陷阱之中,直至不留一人而後已”。
各國洋兵“俱以捕拿義和團、搜查軍械為名,三五成群,身跨洋槍,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門而入。卧房密室,無處不至,翻箱倒櫃,無處不搜。凡銀錢鐘錶西軟質錢之物,劫掳一空,謂之擾城。稍有攔阻,即被戕害”。
當年,庚子國難後,清政府和八國聯軍一起屠殺義和團,把無辜的老弱婦孺都當義和團一起殺害;如今,高高在上的“歷史發明家”、“鍵盤政治家”們,占著道德制高點,罵他們是“烏合之眾”。可憐啊可憐。
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有句話叫做“逼上梁山”,重點在於“逼”字,晁里正好好做著里正,鲁提轄好端端做著提轄,武都頭好端端當著督頭,林教頭好好做著教頭,基層公務員幹得好好的,謂什麼非要上梁山呢?那你就要問一問西門大官人、蔣門神、張都監、黄通判、高太尉、梁中書這些鄉賢、豪强、大佬們給不給活路了。如果不給,那有什麼辦法?等死嗎?
日本電影《七武士》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台詞:“你們把農民當作什麼,以為是菩薩麼?簡直笑話!農民最狡猾,要米不給米,要麥又說没有,其實他們都有,什麼都有,掀開地板看看,不在地下就在儲物室,一定會發現很多東西,米、鹽、豆、酒...到山谷深處去看看,有隱蔽的稻田。表面忠厚但最會說謊,不管什麼他們都會說謊!一打仗就去殺殘兵强武器,聽著,所謂農民最吝啬,最狡猾,懦弱,壞心腸,低能,是殺人鬼。”
“但是...是誰令他們變成這樣的?是你們,是你們武士,你們都去死!謂打仗而燒村,蹂躏田地,恣意勞役,凌辱婦女,殺反抗者,你叫農民怎麼辦,他們應該怎麼辦?”
義和團確實没有文化,没有知識,不文明,不進步,他們搞迷信,挖鐵路,斷電線,喝纸灰,自以為神仙保佑、刀槍不入,他們打仗也不行,遇到洋人一觸即潰,根本没有太多的貢獻,在反抗侵略的鬥爭中,他們也曾不分好歹、濫殺無辜,無知的他們也曾被清政府利用,最後又被懦弱無能的清政府出賣。
但那又怎樣?你還想要他們怎樣?他們只是一群想著好好在家種地,好好在家做生意,好好養家糊口、傳宗接代的普通中國農民,有些人連這點安寧都不給他們,請教,他們到底該怎麼辦?怎麼辦,才能又文明又禮貌地给自己爭取利益、給自己求個公道?
如今,“歷史發明家”和公知們污名化義和團,抹黑中國農民所有反侵略反壓迫的努力。但是,當年義和團的敵人,八國聯軍的統帥瓦德西却如此評價義和團:我們對中國的民眾,不能看成是衰弱不堪或者失去道德品質的人。實際上,他們還有無限的生氣。中國人素有英勇善戰的精神,並没有完全喪失。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諸位,我們是21世紀的現代人,我們接受過科學、系統的現代教育,我們懂得數學、物理、化學,學過哲學,唯物主義,我們知道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寬容,什麼是人性,我們見識過先進、高效、如臂使指的社會組織,我們還有著發達的生產力,還有有一個强大的祖國保護著我們。
所以,我們可以高談闊論,站在歷史的制高點評價太平天國、義和團;其實,異地而處,我們21世紀的大多數現代人,真的比他們高明,比他們聰慧,比他們更勇敢,更善良,更有辦法救中國嗎?
兄弟,你拿得起斧頭,揮得動鐮刀嗎,聽得懂口號和指令嗎,面對欺凌壓迫,槍炮刺刀,邁得動腿嗎?你有本事對强盗講寬容、仁愛、人權、善良嗎?何不食肉糜啊!
事情是要一步一步做的,偉大的革命者和先進的組織,不是一開始就能出現的,先有太平天國、義和團,後才有光復會、同盟會、國民黨、CCP。萬事開頭難,因為第一次,誰也不知道這麼做才是對的,但一定要先有人做起來。
所以,後來的偉人們,對義和團評價都不低,對他們的“排外”都很能理解。
孫中山先生說:“然而義和團的人格,與庚子辛丑以後,一般媚外的巧宦,和賣國的奸賊比較起來,真是天淵之隔。可怪他們還笑義和團野蠻。哼!義和團若是野蠻,他們連猴子也趕不上”。
列寧說:“中國人並不是憎惡歐洲人民,因為他們之間並無衝突,他們是憎惡歐洲資本家和唯資本家之命是從的歐洲各國政府。那些到中國來只是為了大發橫財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謂文明來進行欺騙、掠奪和鎮壓的人,那些為了取得販賣毒害人民的鴉片的權利而同中國作戰的人,那些用傳教的鬼話來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能不痛恨他們嗎?歐洲各國政府已經開始瓜分中國了。不過它們在開始時不是公開瓜分的,而是像賊那樣偷偷摸摸進行的。它們盜竊中國,就像盗竊死人的財物一樣,一旦這個假死人試圖反抗,它們就像野獸一樣猛撲到他身上。它們殺人放火,把村莊燒光,把老百姓驅入黑龍江中活活淹死,槍殺和刺死手無寸鐵的居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就在這些基督徒立功的時候,他們却大叫大嚷反對野蠻的中國人,說他們胆敢觸犯文明的歐洲人。”
美國作家馬克吐温說:“外國人不需要中國人,中國人也不需要外國人。在這一點上,我任何時候都是和義和團站在一起的。義和團是愛國者。他們愛他們自己的國家勝過愛别的民族的國家。我祝願他們成功。義和團主張要把我們趕出他們的國家。我也是義和團。因為我也主張把他們趕出我們的國家”。
現在的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兩個軸人---川普和桑德斯
川普和桑德斯的理念是完全相反的:川普是完全的“資本主義”思想,桑德斯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
川普和桑德斯在美國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川普主要得到傳統的美國人支持,桑德斯主要得到美國年輕人的支持。
這兩個人,都不受美國政界的歡迎!為什麼?
相對於美國,這兩個人代表兩個及端:極左和極右。川普代表極右,桑德斯代表極左。那麼,極左和極右到底又是什麼意思呢?
假設現在讓大家做一個選擇,大家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日本?這個時候有三種選擇:
第一,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歷史,永遠不能忘記過去。
日本罪大惡極,曾給中國人民帶來極大的傷害,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必須要報復日本,讓他承担應有的代價。
第二,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但是我們也不能活在“過去”。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活在過去意味著我們不能繼續前進,所以我們既要和日本合作,也要和日本鬥爭。
第三,歷史終究已經過去,我們應該努力的向前看。
人世間的仇恨不過是過眼雲烟,我們應該努力的往前看,而不是沉溺於過去,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的和日本處好關系,一起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的發展。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選擇第二種,即:我們既不能忘記歷史,但是我們也不能活在過去,我們要和日本合作,但是也不能忘記日本曾帶給我們的傷害,在合作的同時,我們也要時刻的提防著日本。
當然了,肯定也會有人選擇第一種和第三種的,第一種完全切斷和日本的聯系就叫做“極左”,第三種完全和日本合作就叫做“極右”。
在鬥争的過程中,“極左”意味著步子跨大了,要冒險,也被稱為“左傾冒險主義”;“極右”意味著太過保守了,想後退,也被稱為“右傾投降主義”。
現在的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那麼左傾和右傾又分别代表著什麼?
1、支持現有中庸制度的,叫做“中間派”;認為現有制度有點超前了,應該退後一點,這叫做“右派”;認為現有制度完全顛覆了傳统,應該回到過去,這叫做“極右”。
2、支持現有中庸制度的,叫做“中間派”;認為現有制度有點落後了,應該前進一步,這叫做“左派”;認為現有制度完全不適應現在,應該全面的改革,這叫做“極左”。
美國采取資本主義制度。
那麼,對於資本主義制度來說,“極左”和“極右”又意味著什麼呢?“極左”意味著向社會主義靠攏;”極右“意味著重返自由資本主義。
桑德斯代表的就是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川普代表的就是“自由資本主義”,這兩個人正好是兩個極端。
當然了,桑德斯的想要的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社會主義,而是叫做“民主社會主義”——我們會在後面给大家解釋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問題就來了:川普和桑德斯為什麼會崛起?
當“極左”和“極右”思想開始泛濫的時候,只能說明一點:現有制度已經嚴重僵化,急需改革。
改革最大的阻力是什麼?既得利益者,即現有制度的受益者!
美國現有制度的受益者是誰?從政治角度來說,現有制度的受益者就是所謂的“建制派”;從經濟角度來說,現有制度的受益者就是所謂“跨國資本利益集團”……
現在大家明白川普和桑德斯為什麼不受建制派和跨國資本利益集團的“青睐”了吧。好,這個問題我們解釋明白了。
那麼什麼叫做“民主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自由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這三個階段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我們以中國為例,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1978年,我們開啟了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後,除了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外,其它行業我們都對私人資本開放了。我們以養雞為例。
在改革開放之前,大陸採取的是社會主義,私人不允許辦養雞場的。現在,改革開放了,國家允許私人开设養雞場了,於是各地的私人資本就開始大量的建立養雞場——這個階段叫做“自由資本主義”,大家在市場上自由競爭,極大的降低了雞肉的成本。自由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轉變為壟斷。
大家都去養雞了,有的人比較勤勞,有的人則比較懶惰;有的人比較聰明,有的人則把握不住時代發展的脈搏……那些既勤勞,又聰明的人,他們養的雞用的飼料又少,長的又大,還不容易生病死亡,於是他們養殖的雞出售價格比較低,慢慢的,很多養殖户就生存不下去了……於是,養雞的人就越來越少,而剩下的那些養殖户的規模就會越來越大!
剩下的這些養殖户再次進行殘酷的競爭,最终只剩下一家或兩家規模及其旁大的養殖場,這個時候就形成了“壟斷”——這各階段就叫做“私人壟斷資本主義”。一旦形成壟斷以後,這個企業就會不思進取了,就會操控市場了。
以前養雞場多的時候,這些人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必然會想盡辦法的創新,想盡辦法的去打敗别人……創新,就意味著投入的增加,就意味著風險……無數的養雞場在創新“冒險”的過程中倒了下去,最終只有那麼幾家創新成功——95%以上的創新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僅有5%的創新能獲得成功,創新的風現極大。
整個養殖市場上就剩下我一家了,那麼價格就完全是我說了算了,我想讓雞肉價格上漲,它就上漲;我想讓雞肉價格下跌,它就下跌。
假設正常養一只雞的價格要100塊,我養一只雞的價格只要90塊,為了追求利潤,我就將雞的價格提高到150塊。由於我壟斷了,所以即使我把雞的價格提高到150塊,你也不得不買。
由於150塊的價格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正常的價格,這個時候必然會有很多人又開始介入養雞行業,當你的雞剛要出欄的時候,我突然降低雞的價格,只賣90元,甚至更低……這出現一個什麼後果?新介入的養雞場都虧死了。
這個時候,我再去低價收購你的養雞場,进一步壟斷市場!
當今世界就已經到了這一步,每一次危機都是小企業不斷滅亡,大企業進一步擴張的“契機”——大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强,小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危機來臨後,小企業倒閉後就會被大企業兼併。這就是壟斷企業洗劫小企業和老百姓的手段。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自然是不允許壟斷企業的誕生。怎麼辦?
兩種辦法:
第一種,肢解壟斷企業,重新回到自由競爭的模式;
第二種,國家参股,約束企業的壟斷行為——這種模式就叫做“國家資本主義”。
川普代表的是什麼?就是第一種模式,肢解壟斷企業。
桑德斯代表的是什麼?類似國家資本主義!
當然了,上面這個只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的,那麼從社會角度來說,川普和桑德斯的理念又是什么呢?
我們看看川普上台以後都做了什麼?川普上台以後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全面放鬆監管。自由競爭嘛,就是你不能用這個方式或那個方式去管它,得讓他沒彼此不斷得厮殺,只有那樣,存活下來的才是最强的,這也叫做“社會達爾文主義”。川普上台以後,立刻就簽署了各種放鬆管制的法案,共取消幾千項監管,包括對銀行的監管、環保的監管。
川普“取消監管,讓企業彼此厮殺,提高競爭力”的思想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但是,它也有毛病的。
比如,國家放鬆了對金融的監管,會讓老百姓利益受損——2008年,美國發生了一場言重的次貸危機,讓無數人的財富灰飛烟滅;比如,中國没有對P2P進行監管,最終導致無數的投資者血本無歸……
既然有毛病,川普和他的共和黨難道没有看到弊端媽?當然看到了,但是關我什麼事呢?只能怪你自己眼瞎,投資錯了——這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弱肉强食,也讓你“吃一塹長一智”。
川普的自由資本主義是能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但是它會讓很多老百姓的利益受損——因為老百姓大多都是傻傻呆呆的,很善良,哪裡經得住資本家的欺騙啊!
就像阿里巴巴一樣,它整天希望國家放鬆對它的監管,然後它就可以放貸賺取高額的利益,將風險留給國家和老百姓了。所以,共和黨的政策不受底層老百姓歡迎,因為底層人就是達爾文主義中的那個“弱肉”。
川普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全面降税。
既然是自由競爭,那麼你就不能給企業太多的壓力,除了減少監管外,就要給他們大規模的降税,減少他們的負担。
给企業降税了,企業的競爭力加强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雖然税率降低了,但是經濟增長了,最终税收也不會少。
假設,美國今年的GDP是100萬億,税率是20%,那麼政府的税收收入就是20萬億;如果我降税後,GDP增加到200萬億,那麼即使我把税率降到15%,那麼税收收入也有30萬億,比不降税還要高。
看看美國的税率變化情况:
川普上台後,美國的企業所得税由以前的35%降至21%;美國的個人所得税由39.5%降至37%。
大規模放鬆監管、大幅度降税、和世界打貿易戰,還真讓美國的經濟變好了:企業和老百姓的税率降低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失業率降低了,國家的税收還没有少。
如果不是受到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襲擊,川普連任是一點懸念都没有。
其實,川普的這種思想,在中國的經濟界也很受歡迎的,得到很多人的“鼓吹”,那些自由市場經濟的擁護者整天的在喊要中國政府放鬆監管,整天的喊著要給企業降税。川普這種模式有没有缺點?
有!
除了上面說的“讓底層老百姓處於‘弱肉’狀態”外,還有一點就是:它加劇了兩極分化!降税了,壟斷集團獲得的利益就更多了,財富進一步向有錢人集中,加劇了兩極分化。另外,有錢人有很多偷税漏税的方法。
比如,《紐約時報》曾報導稱,川普在競選總統的那年和入主白宫的第一年,只繳納了750美元的聯邦所得税。在過去的15年中,川普或其公司有10年没有繳納任何所得税。
最關鍵的是:川普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就必須要肢解壟斷企業。
美國的壟斷企業實力異常的强大,强大到遠不是川普所能控制的。同時,肢解美國壟斷企業也不現實,因為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你肢解了蘋果,它就競爭不過三星、華為了。
另外,在川普的這種“自由資本主義”思想下,國家什麼都不管,一些弱勢的底層老百姓就處於“魚肉”狀態,生存很困難。
大家要注意了:並不是所有的底層人都支持川普的,支持川普的底層人主要是那些曾經有過工作、收入比較高,但因為全球化而返貧的“鐵鏽帶”的產業工人。
從民眾的角度來說,支持川普的都是哪些人?都是希望回到過去的人!
因為過去的美國在“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人人都有工作,都有一份體面的收入,在社會上擁有崇高的地位——那時白人占大多數,黑人和拉丁族裔等,都屬於“下等人”。
除了“回到過去”外,還有另外一種理念:擁抱未来。
美國已經進入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了,除了重返自由資本主義外,還有其它的路可以走嗎?
國家資本主義?條件不具備!
美國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再加上冷戰期間美國政府不斷的向老百姓灌輸社會主義有多麼的毒菜、多麼的不自由,所以美國人民非常的厭惡國家控制一切。
於是,民主黨的理念就開始逐漸的得到大家的認同——1991年之前,美國的共和黨戰具絕對優勢,此後就是民主黨占有優勢。
民主黨的理念是什麼?
壟斷企業不是“魚肉”老百姓媽?底層老百姓不是生存困難嗎?我既不能肢解壟斷企業,又要照顧老百姓,政府還不能管的太多,怎麼辦?
只有一個半法:加税。
你企業不是壟斷賺了太多錢麼?那麼我就增加税收。
你底層老百姓不是生存困難嗎?那麼我就拿加税的錢给老百姓發福利,全民醫保、免費的食品券……好,這就是民主黨的理念。
誰喜換民主黨的理念啊?
那些懶惰、貧窮、教育程度低、長期受到歧視的少數族裔人。
所以,大家記住了:底層人也分為兩派的,一派支持川普(注意,不是共和黨哦,以前共和黨代表的是富人的利益,底層人是不支持它的,不過那時美國的中產階級比較多),一派支持民主黨。支持川普的主要是以前富有現在返貧的底層人(這就是川普的貿易戰得到很多人支持的主要原因),支持民主黨的主要是那些一直貧窮的底層人。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理念正好是相反的,於是我們就看到:川普要降税,拜登就要加税;川普要放鬆監管,拜登就要加强監管……
資本主義國家的老百姓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很狹隘,在他們 的概念中:社會主義就是政府管的東西太多了,讓老百姓不自由;拿大家的錢去補貼窮人……
民主黨要加强監管,要給老百姓發放更多的福利……在川普和共和黨的眼裏,那就是要走社會主義。
那麼,桑德斯的理念又是什麼呢?和民主黨的理念又有什麼區别?
桑德斯一直說自己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他有著民主黨的理念,但是比民主黨更加激進,他在民主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以下幾個方面:把最低工資提高到15美元/小時,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實現全民醫保;取消公立大學學費……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麼?
大家一起勞動,然後什麼都免費:國有企業,公有制經濟,住房免費、食品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
所以,桑德斯的理念有點社會主義的影子了。但是,他没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别在於“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桑德斯既没有要求將企業收歸國有,也没有要求土地公有制,它只不過在民主黨理念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多增加了一些“免費”的項目。
簡單的說: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就是指大幅度增加税收,然後大規模的免費,不改變資本主義的制度——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理念。
民主黨的理念是通過加税,然後全民醫保、發放免費的食品券等,桑德斯在民主黨理念的基礎上又擴大了免費的領域,增加了大學免費等。
桑德斯的兼顧了民主黨的理念,所以得到了民主黨選民的支持;桑德斯在民主黨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支持大學免費,這又獲得了飽受高額學費困擾的年輕人支持……
美國大學費用非常高,僅僅學費每年就達到4萬美元以上(大陸大學學費只要5000人民幣左右),所以他們只能去貸款,有些人到死都没有還清貸款。
所以,桑德斯在民主黨内的支持率非常的高:在民主黨看來,桑德斯的步子有點跨的太大了,有點“左”了;在共和黨看來,桑德斯就屬於“極左”了。
其實,桑德斯的理念更像北歐資本主義國家。
北歐采取的也是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它的福利非常的好:那些國家有兒童津貼、病假補助、醫療保障、住房補貼、失業救濟、養老保險等各項内容。公民從娘胎開始直到進入墳墓,幾乎樣樣都由國家“包起來”。
這麼多的福利,前從哪裡來呢?自然是高税收了!
北歐高福利國家依舊是資本主義,但是它們的税收高到你不敢想象的地步。比如,丹麥的税收占到GDP的比例達到了45%以上。當然了,高税收就意味著企業的負担加重,國家競爭力下降,所以有的國家也支持不下去了。
但是,不管怎怎麼說:無論是改變或不改變社會制度,社會主義的理念正在世界範圍内不斷的括大,即在各行各業開始逐漸的走向“免費”。
所以,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
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世界上只有 5個社會主義國家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還有很多國家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它們一直是把社會主義當成目標來實現的。
比如,葡萄牙在《憲法》的序言中寫道:……制憲會議莊嚴宣布:葡萄牙人民决心保衛國家讀立,捍衛公民基本權利,卻立民主的根本原則,保障民主法制在國家的最高地位,開辟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道路,尊重人民的意志,致力於建設一個更為自由、更加公正和更多友愛的國家……
比如,坦桑尼亞在《憲法》的序言中寫道:本憲法由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制憲大會以人民的名義制定,其目的在於建設這種社會,並確保坦桑尼亞由遵守民主與社會主義原則的政府管理,並作為一個世俗國家存在。
比如,印度在《憲法》的序言中寫道:我們印度人已莊嚴決定,將印度建設成為主權的、社會主義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國……除此以外,還有斯里蘭卡、圭亞那、孟加拉等國家。
美國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强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现在社會主義理念在美國不斷的擴大,這就說明:當今世界,已經盡入了一個臨界點了,資本主義正在逐步的走向末路,社會主義在遭受重大打擊後,又一次開始生根發芽。
當然了,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想要過渡到社會主義階段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資產階級不會“坐以待斃”的。
西方“民主社會主義者”想要通過不流血的方式来改良資本主義,那是不可能實現的。歷史證明:想要打破階級的禁锢,唯有革命這一條路!
急吃熱粥、吞吐兩難的俄羅斯困境---以利益結合的聯邦制的脆弱
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就煙消雲散了。
要將南斯拉夫根本上融合到一起,難度太大了。因為南斯拉夫是1個國家、2種文字、3種語言、4種宗教、5個民族、6個共和國…..
但是印度笑了,印度說你這也叫難 ? 印度有超過100個民族,50多種文字,有29個聯邦……
可是普京要哭了 ! 普京面對的是近200個民族,超過150種語言…..
現在馬克龍和埃爾多安天天吵架,據說法國心裡很慌,因為國內穆斯林數量超過了7.5%,預計已經達到了10%左右;俄羅斯說我特馬穆斯林都達到2500萬人了,要知道總人口才1.4億。
談過幾次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實在是太惡劣了,和俄羅斯接壤的國家裡,幾乎不是百年世仇就是千年世仇,全部都用警惕的眼神緊張的看著他,如果俄羅斯某天能夠解體,估計會有很多國家開香檳慶祝。
但這對俄羅斯來說,還真的不算啥,外部問題並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去看俄羅斯的政治體制,就會明白為啥俄羅斯套娃會是他們的傳統的工藝品。大聯邦套著中聯邦,中聯邦套著小聯邦……
俄羅斯是俄羅斯聯邦,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在眾多自治共和國基礎上,俄羅斯還有俄羅斯聯邦區,全國一共分為8大區。
俄羅斯聯邦區由俄羅斯總統派駐全權代表進行管理,確保國家各種政策的執行,並監督地方長官。粗暴點說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地方分離主義此起彼伏,聯邦區相當於是總統代表對各加盟共和國進行監控。
俄羅斯有全球最廣袤的疆域,是美國的2倍,但人口只有美國的1/2,近200個民族,管理難度可想而知。造成這一困境的歷史原因是從17世紀沙俄開始了極速擴張,它的擴張政策幾乎是無限的,彼得大帝留給後人的擴張版圖目標是南下到印度洋,東進阿拉斯加,西南到地中海,如果這樣俄國版圖可以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
幾百年的時間,從一個彈丸小國僅43萬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國到了最高峰的2240萬平方公里,擴張了50倍。吃的太快,根本消化不了,俄羅斯的擴張中心就是從中亞開始,這裡的民族和宗教之複雜,可謂錯縱糾結、恩怨盤疊,治絲愈紛。最後的結果就是民族眾多、主體俄羅斯族人比例不夠,國內隱患重重。
雖然中國的疆域也非常廣袤,但中國的傳統文化璨若星河,從2700年前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到最後儒家文化成為了核心樞紐。
我們現在說傳統文化需要與時俱進,但誰也不能否認,在2000多年前儒家文化的先進性,讓中華文化成為了一個大熔爐,讓各個民族嚮往。傳統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形成了我們強大的民族認同感。
俄羅斯的問題是,沒有自己的原生文化,他們的最早溯源,來自8到11世紀時候的斯拉夫人,其中的一支留在第聶伯河的支流,自稱羅斯人。直到1453年,奧斯曼攻滅東羅馬帝國「拜占庭」,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公主,將東正教作為俄羅斯的國教,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此後俄羅斯最高統治者自稱凱撒,即沙皇,俄羅斯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化主線。
沒有強大的原生文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民族認同感不強,難以同化外來民族,所以俄羅斯在對外的擴張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武力鎮壓和強制遷移。這樣的結果就是,在俄羅斯強大的時候,如蘇聯時期,其他民族自然忍氣吞聲,但一旦到了衰落的時候,就非常有可能被破鼓萬人捶,大家都想上去踹一腳。
車臣就如同是一面鏡子,可以看出俄羅斯現在面臨的窘境。
提到車臣,我們可能就想到恐怖分子,尤其是在20年前,當時新聞裡面出現的尤其俄羅斯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動多數如著名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貝斯蘭人質事件都是車臣幹的,雖然現在,車臣已經效忠於普京,但是在各地依然不消停。
上次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的斬首教師的恐怖分子就是車臣人;去年還發生了一件事情,法國第戎市的一名移民被當地北非黑幫打了,要是別人這個事情就算了,但是這個移民是從車臣來的,於是事情就鬧大了。
那個移民召集了當地140個車臣人,抄著傢伙就把北非毒販開的一家水煙店給砸了,打傷了12個人。由此,兩伙人正式在法國第戎街頭開戰。
隨後,車臣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召集令,收到了眾多車臣人的回應。在事件發生後的兩天, 6月14日,有超過200名車臣人為了參加對北非人的戰鬥進入第戎市。來自德國和比利時的車臣人也紛紛加入對北非毒販的戰鬥中,連日來,位於第戎市的北非人社區一直在遭受車臣人的攻擊。
大量蒙面車臣人,手持棍棒和槍支,在北非人的街區縱火和製造騷亂。法國有3萬車臣人,歐洲有6萬車臣人,歐洲人一般看到車臣人都哆嗦。
20年前,俄羅斯到車臣「平叛」,歐洲人聖母心氾濫,天天為車臣人打抱不平,今天他們終於得償所願,和車臣人生活在一起,不知道他們做何感想 !?
車臣人好勇鬥狠,民風彪悍,和他們生活的地方關係密切。車臣地區,位於高加索山,是俄羅斯的最南端,位於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沙皇俄國「俄羅斯」、波斯帝國「伊朗」三者的夾縫之中。看了這個地方,就知道好不了。這三個每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碰到一個都不得安寧,於是自然是老打仗,成為三方爭奪的對象。在這個地方經過了幾百年還能保證民族的獨立性,不能打是不可能的,否則早就消亡了。
16世紀開始,伊斯蘭開始傳入車臣,成為主流宗教和聯繫車臣人的紐帶,從這點上,就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天生不對付。
從土俄戰爭開始,車臣地區的噩夢就開始了,奧斯曼被沙皇打得節節敗退,車臣地區被俄羅斯政府納入沙俄版圖,這場戰爭經歷了三代人,車臣必然是恨死了俄羅斯。而且穆斯林的車臣根本就不親近俄羅斯,更偏向於同為穆斯林的奧斯曼,在奧斯曼的支持下,動不動就「叛亂」,而俄羅斯馬上就會「鎮壓」。
此後,車臣地區簡直就是一部叛亂和鎮壓的歷史,19世紀70年代,土俄戰爭再次開始,車臣藉機起義鬧獨立,1875年,亞歷山大率兵至車臣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開始了大規模屠殺,令車臣人分化成親俄和抗俄兩大派別。歷經數年鎮壓,抗俄派幾乎被剿滅殆盡,大部分抗俄之車臣人投降,車臣人回歸俄羅斯,車臣地區基本趨於穩定。
我們讀這段歷史,是沒有辦法去按照什麼道德去讀的,就不要去判斷對錯,在俄羅斯人看來,車臣就是在叛亂,但在車臣人看來,就是要獨立,就向我們在「黑暗森林中的俄羅斯」中說的一樣,俄羅斯周邊的鄰國比如波蘭,被滅國三次,但是俄羅斯如果不強的話呢,可能被滅國的就是俄羅斯了。
但是在蘇聯早期,車臣人確實吃了很多苦頭,當時蘇聯組織工作隊,將普遍養馬的游牧業車臣族劃分為富農,導致財產被沒收,這導致了車臣的普遍仇恨心理和反抗…..再加上斯大林是不可能容忍穆斯林的,大家都要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女人不上班?不行!清真寺?關了!搞游牧?不行,要搞工業!
其實應該來說,蘇聯時代車臣有了很大的發展,首府格羅茲尼成為了一座現代化城市,但是,必然有原來的穆斯林既得利益者懷恨在心。
接著是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侵入蘇聯,在戰爭的初期蘇聯被打得節節敗退找不到北,這讓一些車臣人又看到了獨立的希望,希特勒承諾在戰後給予車臣充分的自治權力,在鼓動下部分車臣人組織了軍隊,和蘇聯對著幹並向納粹德國提供情報,蘇聯也出動轟炸機,攻擊叛軍,誤傷大量平民。
結果車臣人沒想到的是,二戰中蘇聯在最後一刻逆襲翻盤,不僅最後解放了全境,而且一路長驅直入,打到了柏林。緩過神來的斯大林說臥槽,看我怎麼收拾你,反叛我?馬上讓你付出代價。
1944年,都還沒等到二戰結束,以通敵和賣國的罪名,斯大林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家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驅逐到中亞哈薩克和冰天雪地西伯利亞境內,並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
據說在流放的途中,有大量的人死於飢餓與勞累,但是數字一直未經證實。在流放地,車臣人被隔離居住,每個月都要請示匯報,每個月都要登記,相當於是被剝離了公民權。斯大林這樣做對不對呢?
在二戰期間,的確有部分車臣人加入了納粹德國的軍隊,也有人為德國提供情報,但是,這畢竟是少數人,絕大部分人像其他地區的蘇聯人一樣,積極參與了蘇聯的衛國戰爭。在戰爭之前和戰爭期間,先後有數万英勇善戰的車臣人加入了蘇聯紅軍,並在戰爭期間表現優異。如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神槍手努拉基洛夫一個人就打死了900多名敵人,成為聞名全蘇聯的民族英雄,而他就是車臣人。
而在後方的車臣人也沒有閒著,也一直竭盡全力為前線浴血奮戰的蘇聯軍隊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據統計,僅在1941年和1942年期間,車臣印古什共和國就為蘇德戰爭的前線提供了幾十萬噸的魚、雞蛋、肉等食品。
斯大林這麼做,就好比說某個省出了幾萬個奸細,然後給整個省都安下了通敵賣國的罪名。當然,更多的人分析,斯大林這麼做,是因為車臣作為久戰之地,民風彪悍,不事生產,而且穆斯林高度集中,以後必然是一個隱患….
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才為車臣平反,允許車臣人回歸,並給予了他們一定的補償措施,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才得以恢復。雖然車臣人回到了車臣,但是過了這麼多年,原來的房子已經被人住了,原來的土地已經歸別人了,於是不可避免的又產生了衝突….
傷痕已經很難癒合了,經過了歷史上的已經兩次「反叛」和「鎮壓」,說讓車臣人坦然的面對這段歷史,那難度是很大的…..很多人因此而活在了仇恨之中。
1991年,從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開始,猶如是多米諾骨牌,蘇聯轟然倒塌。而此時,車臣又再次看到了獨立的曙光,尤其是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都獨立出去了。
他們能獨立,憑什麼我們不能?在阿富汗戰爭中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的車臣人杜達耶夫組織了當地武裝,推翻了前蘇聯政權,在11月宣布了車臣獨立。
而這個時候對於車臣的獨立,葉利欽的態度是袖手旁觀,因為自己都已經焦頭爛額,千頭萬緒的一堆事情根本就管不過來,甚至於因為當時基於對「蘇聯所支持的一切,我們都要反對」這樣的極端態度,葉利欽還讚許杜達耶夫為「山區裡的葉利欽」。
而在另外一個方面,車臣的獨立是因為美國的背後支持,國務卿屢次與車臣進行溝通提供了至少60億美元的資金,而一旁的土耳其也推波助瀾,樂得旁邊出現一個和俄羅斯的緩沖地帶,向車臣提供了武器。
車臣有沒有獨立的權利? 先看看車臣獨立後乾了些啥。
獲得獨立的杜達耶夫根本就沒啥治國才能,本來吧,杜達耶夫起草的最早的車臣憲法是想搞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但是根本就管不著手下的那幫兄弟,最後基本上和塔利班一個德性,在車臣搞政教合一倒行逆施,恐怖主義盛行,也控制不了車臣的政治局面,彈丸之地的車臣有160多個武裝組織各自為政,軍閥割據、派別林立。
完全就是一個叢林世界,原來蘇聯時期再怎麼樣,好歹還有法律和秩序,現在啥都沒了。而且,在葉利欽幾乎不管的幾年時間裡,車臣沒有拿出任何經濟方案,就是國家怎麼掙錢發展?車臣民族不事生產又崇尚武力,其對周邊地區的犯罪活動始終未停止過:偽造匯款單、以半官方性質造假幣、盜竊石油產品、搶劫過往列車以及劫持人質,勒索贖金…..
搞犯罪活動,從美國和土耳其拿援助,這就是車臣的主要來錢途徑….不僅如此,被壓抑了數百年的對俄羅斯的仇恨徹底爆發了,對俄羅斯族進行了血腥清洗。
而葉利欽面對車臣的獨立,從1991年到1996年長達6年的時間裡,幾乎都在妥協,也是因為葉利欽在早期與杜達耶夫有比較好的私人關係,在葉利欽與車臣的談判中,只要車臣不對外宣布獨立,就給予杜達耶夫事實上的領導權,但車臣已經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對葉利欽的要求斷然拒絕。
車臣是俄羅斯通向高加索的門戶,也是連接著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線,是俄羅斯輸送石油到歐洲的主要管道。如果車臣獨,將對俄羅斯的經濟造成重創。
但事實上,車臣的重要性遠不止如此,就如同波羅的海三國一樣,這是蘇聯解體的開始,既然車臣能獨立,俄羅斯的其他20多個自治共和國憑啥不能獨立?大家必然有樣學樣,俄羅斯聯邦乾脆別要了。
終於,想明白過來的葉利欽在1994年年底開始了對車臣的戰爭,大家認為,車臣很快就會和歷史上一樣被俄羅斯征服,畢竟車臣總人口只有100萬,僅有6萬部隊。俄羅斯國防部長說:只需一個空降營,幾天就可拿下車臣。
結果不但沒有拿下了車臣,是自己被車臣拿下了。
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年12月11日開始,1996年8月31日停火,俄羅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俄軍傷亡近2萬人,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基本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俄羅斯已經管不住他們了。俄羅斯為什麼打不下車臣呢?
這就好比如建文帝派兵去征討朱棣,發兵前說了一句話勿傷吾叔,這仗就沒辦法打了。
或者說領導給你下了一個月5000萬的銷售任務,你說這不可能完成,你在逗我玩吧。結果領導嬉皮笑臉的說:試試唄,完不成就完不成,也不掉塊肉。這就肯定扯蛋了,任務一定完成不了。
建文帝有沒有說過那句話,在歷史上還是個謎題,但是葉利欽幹的事情也和建文帝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在抱薪救火。在與分裂勢力的談判中,俄羅斯一味的妥協,一步步的退讓:
承認了杜達耶夫的總統地位;對車臣銀行的賬戶解除凍結,以便撥去退休金;車臣還得到了給自己的公民頒發護照的權利;在1992年5月格拉喬夫甚至命令將北高加索軍區95%的武器移交給了車臣武裝,其中甚至包括最先進的T-80坦克。
這個仗還怎麼打?
給車臣的錢,變成了他們打俄羅斯的彈藥;給車臣的護照,變成了車臣到俄羅斯搞恐怖襲擊的便利條件;給車臣的裝備,拿到手就直接對俄羅斯開火;或者最關鍵的,你領導都沒下定決心,當兵的憑啥要去送死呢。
第一次車臣戰爭打不贏幾乎是一種必然,戰爭,首先是意志力的較量,是決心的比拼。
葉利欽根本就不堅定,加上對美國的北約不東擴的承諾根本就沒有死心,針對車臣的出兵,俄羅斯高層意見也不統一,軍界有不同的聲音。很多人對出兵提出質疑,思想沒有統一到一個軌道上來。高層沒有想好,基層就更加不可能堅定,導致俄軍在戰場上表現畏首畏尾。作戰不緊密不協調指揮混亂,是俄軍遭受重創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1995年6月俄羅斯爆發的布瓊諾夫斯克恐怖事件,就可以明顯看出俄羅斯高層的心態。
車臣恐怖分子巴薩耶夫率領約150名武裝分子闖入俄羅斯的布瓊諾夫斯克,他們毫無顧忌的地向街上手無寸鐵的居民開槍射擊, 焚燒民房, 並強行佔領醫院、學校等建築,扣留了以婦女、兒童為主的1000多名人員作為人質, 要挾俄羅斯政府, 提出了「俄軍立即停止在車臣的軍事行動並撤出車臣」 、 「葉利欽總統、切爾諾梅爾金總理立即與杜達耶夫談判」等條件。
恐怖分子警告俄羅斯政府:上述條件如果得不到滿足, 將殺死全部人質。
當天傍晚,恐怖分子殺害50名人質, 並把這些屍體從醫院推出以向政府示威。在隨後的幾天,恐怖分子不斷的槍殺人質進行示威。經過數次反復談判,俄政府做出重大讓步,在基本上滿足了巴薩耶夫提出的條件後,雙方達成協議:
聯邦政府保證立即在車臣停止作戰和轟炸,與此同時,被扣押的人質全部釋放;
在解救全部人質的同時,為恐怖分子提供交通工具保證他們平安抵達車臣境內。
在這次恐怖襲擊中,有125名人質遇害198名受傷,而恐怖分子全部安全的返回了車臣。
這一次人質事件成為了整個俄羅斯的恥辱,恐怖分子回到車臣後被視為民族英雄,這讓他們嚐到了大甜頭,明白了一個道理,恐怖襲擊是可以談判的,是有效的進攻方式。在隨後的幾年時間,恐怖分子變本加厲的襲擊俄羅斯,俄羅斯各大城市的爆炸、綁架、挾持、暗殺事件層出不窮,俄羅斯的多個城市隨時面臨各種危險的降臨。
一個國家,高層如果意志力不堅定,基本上就是一盤散沙,人心渙散。後方是這樣,前線是什麼狀態就可想而知了。
俄軍費了老大的勁攻入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結果這裡爆發的巷戰成為了他們的噩夢。大量的軍事武裝人員喬裝成平民,俄軍根本無從判定,被大量殺傷;1995年1月1日內,俄羅斯率先進入格羅茲尼的一個團,在經過巷戰之後,從1000多人到僅剩1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離開。
車臣武裝人員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招募了大量的狙擊手,憑藉熟悉的地形,藏在暗處像練習射擊一樣逐一射殺目標,俄軍失去了所有的尊嚴,死屍被車臣武裝用來當作沙包,壘在一起築成人體碉堡。
在巷戰中,甚至俄軍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也被射殺。戰爭的殘酷性令人髮指,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俄車雙方的死傷慘重在一邊看熱鬧的的美國軍方也心驚膽戰,驚嘆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大量的俄羅斯士兵死於車臣方面的狙擊手,車臣武裝的狙擊手和一批要錢不要命的國外僱傭兵屠殺了75%的俄軍。俄軍士官赫爾巴德斯在他的戰地日記裡寫道:我旁邊的弟兄一個個的倒下去,每個人的腦門上都留有小而圓的彈孔……
每殺死100名俄軍,狙擊手將得到1萬美元獎金。凶狠、果斷、對地形瞭如指掌的車臣狙擊手如星羅散佈於整座城市的陰暗處,每個狙擊小組搭配一個機槍手和一個火箭砲手。這種三人小組殺傷力強、移動迅速、兼具遠中近三種距離的火力搭配,讓俄羅斯軍隊處於煉獄之中。
其實戰鬥開始,就已經不需要再考慮人性,真理只有一句: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最終,俄羅斯從車臣撤兵,車臣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
葉利欽對車臣恐怖分子的妥協並沒有換得和平,1999年8月初,經過精心的準備後,車臣的巴薩耶夫率領幾千名武裝分子潛入達吉斯坦南部村莊,並於8月10日成立所謂的達吉斯坦國家…..
如果不出所料,蘇聯的崩潰從波羅的海三國開始;俄羅斯的崩潰從車臣開始。
第一次車臣戰爭車臣已經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是顯然,他們不想就此罷手,加上戰爭的勝利讓各地很多穆斯林兄弟們歡欣鼓舞,都來車臣幫他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1999年的時候,車臣恐怖分子帶著3000多人的隊伍到了俄羅斯的達吉斯坦省,跟達吉斯坦人說你們也獨立吧。
啥,你們不想獨立?沒事,我會幫你們獨立的。啥,不想讓我們幫?不行,這個忙我們一定要幫。今天幫定你了,不然幫打死你。
達吉斯坦人根本就不想獨立,而且,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讓達吉斯坦也獨立了,基本上就可以宣告俄羅斯要開始慢慢的解體了。這個時候葉利欽才算是想明白了,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普京成為了俄羅斯的代總理。
對於普京來說,對恐怖分子和戰爭只有一個態度:
我們將到處追捕恐怖分子,在機場就追到機場。我的意思是—請你們原諒—如果在廁所裡抓到,我們就要把他溺死在馬桶裡。好了,這個問題就這麼定了!
從這一時刻開始,車臣叛軍再也沒有占到便宜。第二次車臣戰爭獲得勝利,是因為普京的態度。
其實普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是和葉利欽一樣妥協,最終俄羅斯聯邦解體;要麼是以血還血。
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吸取了第一次的經驗和教訓,調集了大量的特種兵,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神槍手,採用分散作戰的方式,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作戰。除此之外,他們還配合空軍進行作戰,調派了大量的武裝直升機,然而他們依舊沒有取得戰爭的勝利,因為這個小城這幾年的時間就為了抵禦外敵而進行設計,非常易守難攻。所以即便俄羅斯再怎麼調整作戰模式,依舊有上千人在這一場戰爭中陣亡。
這個時候車臣總統向普京表態說要談判,談判的目的是和普京一起聯手消滅恐怖分子。兄弟啊,我沒有組織恐怖襲擊啊,隊伍大了人心散了,不好帶啊,我也約束不了他們。
普京斷然拒絕,就是要把你們連根拔起。最後普京發了狠,為了避免巷戰的進一步傷亡,下了一個命令,所有可疑目標無論軍用還是民用直接轟平。
1999年年底,普京被任命為俄羅斯代總理,第二天普京飛到車臣前線,慰問一線士兵。最終第二次車臣戰爭消滅了3000多名西方僱傭兵以及一萬多叛軍,羅格茲尼幾乎成為了廢墟。但是不甘心失敗的車臣叛軍開始頻繁的發動恐怖襲擊。
2002年10月23日,巴薩耶夫故技重施,率領40多名綁匪闖入位於莫斯科東南區的莫斯科文化宮大樓劇院,脅持文化宮內的850多名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
但是巴薩耶夫失算了,因為他這次的對手,是普京。俄國軍警及阿爾法小組果斷出擊,以秘密化學氣體麻醉表演廳內所有人,將車臣綁匪殲滅,事件導致39名恐怖分子被擊斃,但至少129名人質因為俄羅斯軍隊的麻醉氣體而死亡。
2004年,再次發生震驚世界的貝斯蘭事件,武裝恐怖分子進攻並佔領了別斯蘭市第一中學,將參加開學典禮的約1200名師生和家長扣作人質。
貝斯蘭恐怖事件發生後,還未等到俄羅斯的特種兵部隊抵達,俄羅斯的警察和當地市民已經忍無可忍,100公里左右的警察全部趕了過來,家長們拿起AK47等武器將學校包圍的水洩不通,要進去和恐怖分子拼命,貝斯蘭市長幾乎聲淚俱下,恨不得下跪希望大家給政府時間。
在特種部隊到來不久,恐怖分子不慎引爆了炸彈,家長們熱血澎拜衝進了學校,和特種部隊一起與恐怖分子展開了戰鬥,31名恐怖分子當場死亡,只剩下一名恐怖分子因為特種部隊要留下口供好不容易「解救」了下來,但在混戰之中,也有333名人質死亡。
當然,如果讓我們評價這兩次俄羅斯面對恐怖襲擊的表現,很明顯,是一塌糊塗,但這是能力問題而不是態度問題,至少以後恐怖襲擊時間大幅度下降直至逐漸消失,比葉利欽時代俄羅斯總理對恐怖分子妥協要強得多。
一個國家如果連恐怖分子都相信,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任何前途了,即使最後俄羅斯聯邦瓦解,恐怖分子也不會放過俄羅斯。隨後,俄羅斯對極端分子的餘黨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清繳。
2002年3月,恐怖分子頭目卡塔佈在閱讀一封信件後身體不適,中毒而亡;
2004年,卡塔布的繼任者在山區被遠程狙擊斃命;
2006年,卡塔布的繼任者的繼任者被俄羅斯特種部隊擊斃;……
終於從2006年開始,俄羅斯的恐怖襲擊行動開始消停了,恐怖分子覺得還是西歐比較善良,普京太壞了….
2002年的時候,由於普京對恐怖分子的鐵腕打擊,兩個深受極端宗教影響的車臣年輕人察爾納耶夫兄弟聲稱受到了政治迫害,最終以難民的身份移民到了美國。
兩兄弟懷著感恩之心到了美國,下決心要為美國的建設作出貢獻,但是很快他們失望的發現,美國人居然都是異教徒,他們居然信奉上帝而不信奉真主。
為了喚醒和拯救愚昧的美國人民,兩兄弟決定幹一票大的,他們策劃了波士頓馬拉松恐怖襲擊。
在終點線他們引爆了炸彈,造成200多人傷亡,許多觀看馬拉鬆比賽的觀眾渾身是血,還有人看到成堆的屍體,許多屍體肢體被炸飛,傷口恐怖。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包括1名8歲孩子。有8人傷勢嚴重,4人已經接受截肢手術,110多人受傷,包括8名兒童…..
不過這兩兄弟的弟弟長得很帥,顏值驚人,在案發被捕後,美國很多少女組成了他們的粉絲團,將他們的頭像印在衣服上….而哥哥長得太挫了,據說都找不到人辯護…..
在車臣的叛亂平息後,普京挑選了一個自己的鐵桿粉絲卡德羅巴來擔任車臣的總統,卡德羅巴原來是車臣國內的大教士,也就是宗教領袖。一直跟世俗派的車臣武裝爭奪權力而在車臣戰爭後,普京全力支持老卡德羅夫爭權,幫助其成為車臣總統。
結果好景不長卡德羅巴被叛軍刺殺,普京又讓卡德羅巴的31歲的兒子做了車臣總統。小卡德羅巴自然對普京感恩戴德,宣誓效忠,在各種公開的場合,表達自己的忠心。
今天的車臣,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恢復了平靜,首府已經從一片廢墟中逐漸走向了繁榮,但是這一切,都依賴於俄羅斯的輸血,自身根本沒有什麼經濟能力,失業率高達20 %,比如2017年車臣財政收入為592億盧布,其中就有485億屬於俄聯邦補貼資金。
小卡德羅巴說自己將永遠效忠於普京,但是普京今年都已經68歲了….
其實,全球的很多大國都是聯邦制,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德國….
聯邦制的好處就是,好的時候,大家都願意錦上添花,一旦不好的時候,就有可能破鼓萬人捶,牆倒眾人推。
今天的美國還能維繫美元霸權的地位,已經有部分州有些苗頭了,一旦失去美元的價值,必然會被痛打落水狗。
拜登說美國最大的敵人是俄羅斯。
站在美國的霸權邏輯上,拜登說的没錯。因為拜登如果什麼也不做的話,有可能北約就會消失。俄羅斯會和歐盟越走越近。
2001年、2004年和2008年俄羅斯三次要求加入北約,打不過你就加入你,美國都快哭了。這好比拿破崙對英國說:聽說你們搞了個反法同盟,搞的有聲有色,你們帶我一起玩好不好。法國都加入反法同盟了,這反法同盟還能存在嗎?
美國的全球戰略中,歐洲永遠是排第一位的,在歐洲的美國軍事基地,導彈基地修建的和蜘蛛網一樣,加上各種NGO組織,政府機構被美國渗透的和篩子一樣,整個歐洲被美國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但是美國年年到歐洲搶劫,一言不合就對歐洲的企業進行制裁,各種罰款,歐洲又不傻,誰能看不出來呢。
美國人說我這樣做是讓妳們免於戰亂和威脅,我是在保護你們。歐盟說現在太平盛世,哪裡有什麼威脅?啥,你們說没有威胁,等著,没有威脅我给你們製造威脅。美國在歐洲那一塊非常努力,除了製造難民,動不動就搞下南聯盟、中東、北非.....反正不讓世界太平。
現在埃爾安多不甘寂寞,上蹿下跳比美國還歡快,妥妥的全球第二警察,讓整個歐洲的局勢非常不安定,美國表示很開心。美國還給歐洲找了幾個日常敵人。伊朗是其中一個,伊朗根本不想和美國對抗,早早的和美國簽署了伊核協議,老老實實按照國際原子能組織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
伊朗嚴守承諾搞了好幾年,眼看封鎖就要被解除,以後就能開開心心的給歐洲賣石油了,结果川普很生氣,覺得伊朗太不懂事了,如果全世界都和伊朗一樣想搞經濟不想打仗,天下太平,美國每年花那麼多軍費怎麼說的過去,歐洲天下太平,我們的駐軍怎麼辦,我們的頁岩油怎麼辦。
在川普的據本中,伊朗就是邪惡力量,你怎麼能不按照劇本來呢?你們都不想和我們做敵人,那我們怎麼辦?攤到誰就是誰!不做美國的敵人,就打到你做美國的敵人。
於是美國天天挑衅伊朗,今天暗殺伊朗的將軍,明天暗殺伊朗的科學家,就是告訴伊朗:你可千萬不能不反美啊,你要不反美,我在中東還到哪裡去找個敵人去,我怎麼在中東營造不安定局面?
但是伊朗畢竟體量有限,美國最關注的還是俄羅斯,只要俄羅斯屹立不倒,北約就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美國就必須要「保護」歐洲的安全。
但是,眼看着歐盟和俄羅斯越走越近.....因為歐盟和俄羅斯完全是互補型經濟。俄羅斯幾乎没有任何產業能對歐盟產生競爭壓力; 歐盟最缺的就是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最多的就是石油和天然氣 ; 如果歐盟和俄羅斯形成一個整體,美國就完蛋了。
歐盟的能源有超過40%来自俄羅斯,没有俄羅斯,歐盟冬天都燒不了暖氣 ; 俄羅斯到歐盟的天然氣管道共有7 條,但是所有的管道都要經過烏克蘭和波蘭。
烏克蘭和波蘭樂開了花,他們都是俄羅斯的百年世仇,尤其是波瀾,跨越500年的血海深仇,歷史上三次滅國,都和俄羅斯脱不了干系。波蘭說好啊毛熊,你也有今天,你終於落到我的手裏了。要没有我,我看你怎麼和歐盟做生意 !
於是,烏克蘭和波蘭要麼就收高昂的過路費,要麼就威脅俄羅斯切斷天然氣管道,普京氣得發抖,但是怎麼辦呢 ? 現在總不能和過去一樣,直接派軍隊過去把烏克蘭和波蘭收入囊中。波蘭總理直接多次飛到美國,各種跪舔,讓美國到波蘭來駐軍,就是告訴俄羅斯:我吃定你了。
烏克蘭和波蘭這樣搞,歐盟也很無奈,理論上,歐盟一點也不缺能源,歐盟的東南邊就是全球石油最集中的中東和北非,結果被美國搞得年年打仗,誰石油多,誰就不太平,現在敘利亞和利比亞兩個地方幾乎都成了世界大戰,全球勢力没有不掺和的。
歐盟的東邊,俄羅斯,啥都缺,就是不缺石油和天然氣。结果歐盟守着兩個能源寶庫,就是搞不到能源。美國笑呵呵的說:别找他們買,他們都是敵人,用我的能源吧。
美國的能源需要冷凝再裝船,越過整個大西洋,送到歐洲來,再解壓,搞這麼複雜,成本比俄羅斯和中東貴上了天。要買美國的能源,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被搶劫。德國和俄羅斯一商量,最後下定決心,誰都不求了,修北溪 2號管道,走海路,俄羅斯的天然氣直達德國。
俄羅斯這麼一搞,美國烏克蘭和波蘭都傻了眼,以後能源直接通過管道源源不斷的從俄羅斯到德國,他們的生意都做不成了,波蘭的過路費也收不成了。但是最害怕的就是美國,這北溪2號管道一旦建成,德國就成了俄羅斯在歐盟的能源總代理商,這關系要比他的美國近多了,這可怎麼搞 ? 從川普開始就怒不可遏,最核心的說法就是:我每年花大價錢保護你,你居然和我們的敵人做生意。
歐盟嘴上不說,心裏和明鏡一樣:你到底是在保護我還是在搶劫我,心裏没點數嗎 ? 美國天天勸德國收手,但默克爾根本不搭理,你過來搶我的錢還說為我好,侮辱我的人格還侮辱我的智商..... 看來軟的不行,美國終於在2019年開始來硬的,直接經濟制裁。美國說了,哪個公司狗胆包天敢去修建北溪2號管道,我撤銷你們的所有簽證,凍結你們的所有資產,再把你們列入美元交易的黑名單!
美國覺得力度不够,又把所有参與的包括金融公司、保險公司一股腦的全部列了進去,反正誰只要和北溪2號沾邊,就收拾誰。美國一威脅,吃過虧的歐盟企業都嚇破了胆,馬上作鳥獸散,死活不敢碰北溪2號了。這個時候的北溪2號,都已經搞了90%以上了,如果停工,所有的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普京咬牙說:你們都不修,我來修。
俄羅斯一出手,美國就没辦法了,因為美國對俄羅斯的很多企業都已经制裁到頂級了,已經没招了,除非去轟炸俄羅斯的施工隊搞拆遷,否則還真没辦法。但是美國如果要讓這個事情搞不成,辦法很多,果然馬上就又出事了。這就好比原來搞中日韓自貿區,每次到關鍵時刻必出事。
真巧,俄羅斯的反對派,普京的對手纳瓦尼在飛機上暈倒了,所有人都說:這是普京幹的,這是柯柏格幹的。普京大怒:要我幹的我就承認,但是你們這樣說是侮辱人,我柯柏格要幹掉他,他還能活到今天 ? 纳瓦尼被送到德國治療,一段時間後就活蹦亂跳的回到俄羅斯,下飛機就被逮捕了,理由是挪用公款,被判刑5年。
很快熟悉的味道就來了,歐洲說俄羅斯破壞民主價值觀,要求俄羅斯釋放纳瓦尼,否則就終止北溪2號的工程,你修好了我也不用 !
這個工程不是對德國有好處麼,為啥德國還要找事呢?
其實默克爾也很難,歐盟要修北溪2,波蘭天天上蹿下跳的反對,不僅僅是波蘭,法國也不樂意,現在法國的經濟被德國甩在後面,很没有面子,如果以後德國有了從俄羅斯來的天然氣,德國的優勢就更强大了,法國心情很複雜,羡慕嫉妒恨五味成雜,帶頭反對俄羅斯的行為。默克爾也不好堅持,反對黨正愁没機會,如果默克爾敢對俄羅斯妥協,就是給他們送彈葯.....
普京心裏那個怒啊,眼看北溪2都要修好了,就剩下160公里了,這麼多年磕磕碰碰堅持下來,就為了個這,眼看就要功虧一簣。能妥協釋放纳瓦尼嗎 ? 肯定是不行啊,一次妥協,次次妥協。這不僅僅是干涉俄羅斯内政,而且就算放了纳瓦尼也没用 ! 這明顯就是美國從中策划,找的一個藉口,今天要聽了他們的忽悠放了纳瓦尼,誰知道明天又出個啥事情,難道為了北溪2號,以後俄羅斯的内政都聽歐盟和美國的 ?
本來俄羅斯還抱了最後一絲希望,結果最近歐盟議會直接叫停了北溪2号,您别忙活了,不給你修了。這個時候,拜登才剛登基,這個方案,可以解讀為歐盟對美國的投名狀。
默克爾、馬克龍代表的歐盟,在川普的時代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和俄羅斯走近,一件是和中國走近。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作為盎格鲁薩克遜美國人挑撥離間的傳統,要拆散歐盟和俄羅斯簡直太容易了。川普動不動說:我花錢保護你們,你們卻和俄羅斯打得火熱,你等著,俄羅斯會來打你們的 ?
俄羅斯攻打歐盟,歐盟信不信 ? 其實他們不敢不相信。美國天天喊著中國威脅論,歐盟也時常跟著吼兩嗓子,但是你要說歐盟真的相信了中國威脅論,那就是不相信他們的智商了。中國和歐盟,地緣上没衝突,經濟上互補,歷史上没糾紛,中國從來没有侵略他國干涉他國内政的傳統,這些歐盟心裏能没數 ? 所以幫美國喊兩嗓子可以,其他的事情該怎麼做怎麼做。但是美國說俄羅斯威脅論,歐盟不由得不認真對待。
俄羅斯周邊一大圈,哪個不是百年世仇 ? 從最北邊的芬蘭到波兰到波蘿的海三國到土耳其,誰没被俄羅斯揍過 ? 當年拿破崙在俄羅斯遭遇最寒冷的冬天,俄羅斯一戰成名,從此成為歐洲憲兵,誰的事情都要管.....再加上現在的歐盟不求上進,軍事上完全没追求,俄羅斯要推平歐洲,簡直太容易了。
中國威脅論,那是不可能的,中國還能把整個亞歐都打通 ? 但是俄羅斯要到德國,就一上午的事情。所以川普說俄羅斯要打你們,默克爾真不敢接話。默克爾真的不敢說不可能,否則估計要被反對派轟下台 !
歐盟和俄羅斯的地缘政治,是生死局,俄羅斯要防守,北約就要東擴,直接幹到俄羅斯家門口,俄羅斯被逼無奈,拿回克里米亞,在利比亞和叙利亞開辟第二戰場,正中美國下懷,說你們看,我說了俄羅斯不老實吧。
普京心裏也是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合著你們搞死我我不還手,俄羅斯就没威脅了。但是...但是...核心問題是,如果任由俄羅斯發展,誰敢保證不會威脅到歐盟 ? 誰都不敢保證!
波蘭讓美國來駐軍,就是因為波蘭想的是:美國人要錢,花錢買個平安算了,但俄羅斯搞不好要命啊。所以歐盟認為:半死不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學法國和德國,打了幾百年的仗,德國乾脆完全放棄軍事搞經濟,才能和平相處。
但是現在的歐盟和俄羅斯,加上一個攪屎棍子美國,還有看門狗英國,這怎麼都好不了。澳大利亞和中國離著十萬八千里,美國都要無風不起浪,何况是幾百年血海深仇的歐洲。
歐盟也是想明白了,和中國好你不讓,和俄羅斯好也不讓,反正俄羅斯也有可能是個威脅,現在我們和俄羅斯主動不玩了,和中國玩。兩邊我直接放棄一邊,可以不 ? 你兩邊都不讓我玩,那就過分了吧。
現在對於拜登來說,民主自由的旗幟已經被川普扯的稀爛,原來大家都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現在連瞎話都不好說了,中國有了RCEP,中歐投資協議在推進,先不管中國,先保住歐洲不要和俄羅斯接觸,嚴防死守,搞定了俄羅斯立威再說....加上拜登和烏克蘭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利益關系,自然是將俄羅斯作為了重點打擊對象。
這些,普京心裏有數,川普當選,普京當天就去電話道賀,拜登當選,普京一個月没動彈.....很快的,美國似乎出手了,羅俄羅斯的游行示威開始了,有的游行示威轉變成暴力事件....
很快俄羅斯拿到了證據 : 美國大使館不顧俄羅斯反對,肆意在俄羅斯境内煽動暴力活動,甚至試圖將未成年人卷入這些非法集會,美方這種行為將會對兩國關系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美國一臉無辜:不關我的事。
美國對俄羅斯遊行掌握的相關信息,比俄羅斯人知道的還多,這話誰信啊 ? 其實吧,有没有證據都不重要了,美國做的孽實在太多了,這幾十年地球上的政變,幾乎都他搞的,他說不關他的事,大家都懶得聽了....
但是對於普京來說,現在是真難,和歐盟的關系修復,恐怕要到此為止了,因為美國要拆散他們機會太多了,何况現在内部問題嚴峻。
普京在就任總統的初期,搞了一陣子高福利,全民支持,但是現在不僅油價暴跌,歐美制裁,四處被掣肘,加上掉進了資源陷阱,經濟一直半死不活搞不上去,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提高。
90年代經歷過俄羅斯休克療法的人對普京還會心存感激,但是搞游行的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對政府的支持度究竟有多高呢?美國搞顏色革命積攢了幾十年的經驗验,煽風點火的技能早已經學習到滿點了,早已爐火純青。今天,拜登和普京通了電話,拜登打完電話後說:美國會采取必要行動來捍衛自己及其盟友的利益。其實拜登說的就是廢話,但是局勢現在對美國大優,拜登的劇本一時難以破解。
美國在未來極其有可能繼續煽風點火,惡化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逼迫俄羅斯將問題外部化,一方面繼續拖垮俄羅斯經濟,一方面逼迫俄羅斯在外部出手,就和川普不停的挑衅伊朗一樣....而俄羅斯如果要解決問題,就可能如原來一樣,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進攻,在利比亞或其它地方建立陣地,對抗北約,但這樣一來,美國就會說:你們看,我說了俄羅斯不老實,他會來打你們的,我說的没錯吧 !
美國說了這句話,歐盟能怎麼辦 ?歐盟只能默認 !
普京,你可一定要挺住啊!
**戰爭紅線
2021年2月12日報導,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如果歐盟將采取的措施對俄羅斯經濟的敏感領域造成風險,莫斯科或準備中斷與歐盟的關系。.....,我們不希望與世界脱離,但是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如果想要和平,那就做好戰爭的準備。”
俄羅斯為什麼放如此狠的話?,普京很清楚,現在的歐盟就是想犧牲掉已經足够壞的歐俄關系來修補歐美關系。如果這個邏輯被落地實施,那麼歐盟就會抓住這一點,一次次地用商害俄羅斯利益的方式來修復對美關系,如果俄羅斯坐視不管,這顯然是對莫斯科非常不利的。
所以俄羅斯放出狠話,目的是要通過拉高歐盟的代價和成本,迫使歐盟放棄這一做法。俄羅斯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即與歐盟斷交。俄羅斯如果與歐盟斷交,後果自然是付出經濟代價,但歐盟付出的安全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實際上是普京給歐盟划了一條紅線,如果在經濟領域涉及到了天然氣,那就俄、歐斷交;如果歐盟一定要和美國一起謀求顛覆俄羅斯政權,那就可能發生戰爭。讓歐盟悠著點。
**理想主義者不能壟斷道德價值,現實主義者亦須體認理想是現實的一部分。
**時間是最公平的,不論對誰,它一視同仁。你把時間花在哪里,時間是看得見的。你投之以木桃,它便報之以瓊瑤。你荒廢了時間,它也會在未來一筆筆清算。
**缺錢,有人缺愛,有人缺知識,有人缺機遇……人活活著總難圓滿。
為了追尋自己缺少的東西不惜代價,却在得到時發現不過如此,可有可無。其實很多時候,缺,並不意味著遺憾。
人們總是習慣把得不到的東西當成是最好的,擁有的東西總是被遺棄在不經意間。殊不知那也曾一度就是自己苦苦追求的成果。
而那些已經失去的東西,却在歲月的與日俱增下,越發地撩人渴望。
人生每當得到的時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渴望變成了滿足,同時也失去了一份期望;人生每當失去的時候,擁有就不再是擁有了,而是變成了心情的空落,却又得到了一份對昔日的懷念。
得與失本身就無法分離,凡事有利就有弊,得中亦有失;只不過你所在意的著重點不同,才會看不清而已。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理無時莫强求,有所欠缺又有何妨。
不管花開是否驚艷,花落是否悵然,都會義無反顧;不論雲卷是否寂寥,雲舒是否明媚,依舊性情使然。
**大師南懷瑾曾說過:“人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這三個錯誤出自《周易》。意思是:德行淺薄但却地位高貴,智慧不足但却妄想有巨大的謀劃,力量弱小但却身負重任,很少有人不被這樣的錯誤所累及。今天說說德薄而位尊。
南唐後主李煜成為亡國之君就很好地體現了“德薄而位尊”而導致的災禍降臨。
李煜身為一國之主却醉心於書法、繪畫、音律和詩文,整日沉迷於文學和享樂,對處裏國是興趣寥寥。作為一個凡夫俗子這些可能無傷大雅,但對於一位君王而言,這成了他致命的缺點。( 瘦金體書法是楷書的一種,由宋徽宗趙佶所創,和禮煜一樣,是亡國之君。 )
李煜的大臣曾這樣評價他: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恐其聞。意思就是李煜獎賞别人的好處時候總是担心賞得還不够多;當别人犯錯誤的時候他總是幫著打掩護,生怕影響了人家的名聲。
【他的德行只適合個人修養,不適用於集體或國家,帝王的道德標準不同於個人。帝王有時只能選擇要一家哭,不能讓一路哭,那怕是冤殺;同樣道理,新冠防疫必要時只能封鎖一城而普惠全國。】
李煜真的是個大好人啊。但歷史不止一次地證明:好人往往做不了好皇帝。他的善良和優柔寡斷,恰恰是最後導致王國的元凶。個人與團體是有分際的,個人的道德標準用於團體、國家,往往形成德薄。
智小而謀大
這樣的例子很多。歷史上有志改朝換代、顛覆眼前之英雄豪傑,他們或有志、或有智、或有財、或有才、或有人....,或兼而有其二三,但最後成功的只有一個。失敗的因素很多,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都可能是致命的關鍵。造成這樣的失敗,最終只能歸類為智小,至少是不周全。古語 : 勝者全是、敗者全非。
力小而任重
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底线在哪里。如果不自量力,妄想完成一些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结果往往会变成祸患。螳臂擋車就是最好的說明。
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的嘴,在心里。
人這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修口修心的過程。
膚淺的人,總以為,言語勝人、刻薄刁鑽是本事;成熟的人,却明白,不語也是智慧,沉默自有力量。
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没有结果的事,一味争论,只会自寻煩惱;無關緊要的人,始终强辯,只會自我消耗。
浪費的時間,本該交給重要的事;難得的好心情,應該留給值得的人。
**常與同好爭高下,誰與傻瓜論短長?
事情有輕重緩急,認知分三六九等。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上,爭高下只會拉低格局;與層次不同的人,辨輸赢,只會浪費口舌。一笑而過,遠比唇槍舌劍更有姿態;心平氣和,遠比針鋒相對更顯魅力。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
**敢同惡鬼爭高下,不向霸王讓寸分。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毛)
老話說:“未知全貌,不予評價。”
**人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别人的燈;守住自己的歡喜就好,没必要驚擾他人的幸福。
不随意給人貼標籤,不戴有色眼鏡看人,不評價是克制自我的修養,更是兼顧他人的善良。
**有句話說:“父母决定了你的起點,而妻子決定了你的終點。”
如果把男人比喻成一家的頂梁柱,那麼女人就是家裡的定海神針。妻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她掌握著一個家庭幸福的風向標。
所以男人想成大事,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就是“對老婆好”。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賢内助。( 一位女性的成功,背後往往有一群成功的男人。鄧文迪 )
大導演李安和妻子林慧嘉結婚30多年從來没吵過架。李安成名前,曾經有6年時間,他都在家做飯、接送小孩、做全職“煮夫”。别人說他“吃軟飯”,只有妻子不止一次地對他說,“安,要記得你心中的夢想”。
有段時間連李安自己都要放棄了,打算去學電腦補貼家用,妻子却攔住他說:“世上學電腦的人何其多,不差你李安一個。”於是在林慧嘉的支持和鼓勵下,李安專心鑽研自己的電影夢,最終先後斬獲兩次奥斯卡獎。
在成名後,李安一如從前,在家該做飯做飯,該做家務做家務,有空還會陪妻子一起下樓買菜。接受採訪時,他坦言:“結婚30年來我從來没和老婆吵過架,總覺得她講的每句話都是對的。”
*一個家庭想要欣欣向榮,歡快融洽,丈夫的態度尤為重要。
就像金星說的:“女人是水,你用0度遇見我,我即刻成冰;你用100度愛我,我才會立即沸騰;你用50度對我,我便不冷不熱。”
男人對老婆好,其實是在為自己積攢好福氣和好運。
婚姻本就是因愛而生的,一個充滿幸福感的妻子,才會像一束温暖的光充盈著整個家。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把好脾氣都給了外人,把最差的脾氣都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殊不知,家人,才是這世上我們最應該善待的人。
幸福的婚姻,大都有一個懂得尊重和照顧妻子情緒的好丈夫。因為對於丈夫來說,妻子安,則整個家都會順。
**六十歲,不愁,笑對人生。
六十歲的蘇軾被放逐海南儋州,當時最險惡偏遠的蠻之地。但他没有抱怨,没有牢騷,没有不甘,樂觀豁然。甚至寫信告訴而子蘇過:
“海南的生蠔太好吃了,你可千萬别告诉朝廷那些人,不然他們肯定都會來海南跟我搶的。”
從蘇東坡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過六十,最好的活法就是笑對人生。
前半生的經歷已經告訴我們,優愁解决不了任何問題,不如笑著面對餘生。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也不用為兒孫的馬牛。
佛曰:“物随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笑對人生,才是對前半生奔波勞累最好的回報。笑對人生,是六十歲以後最高級的智慧。
人生看似漫長,其實不經意間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來不及遺憾,來不及感嘆,來不及追憶。走好人生的每一段里程,過好每個年齡段的自己。
不辜負歲月,也不辜負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孔子曾經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人生在這個階段就是"我應該"做什麼 ? 也就是履行人生責任。成家、立業、進而堅定地追求內聖外王。是遵從、探索力行到自我認知的階段。
五十而知天命 : 找尋自我定位,自己決定人生走向,不再遵從他人或傳統的期許、要求,而是"我要"的階段。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外在紅塵俗世的繁華落盡,要追求個人內在的自我,超越" 欲與知 "的階段,進入化境的自我實現。所謂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自心於萬事萬物無不周到無漏,圓滿無暇。
老夫子說的較尼采說的什麼駱駝、獅子與嬰兒三階段,更易於了解,便於追求。
莊子也有言要復歸嬰兒狀態。
**任何人際關系,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
琅琊榜的「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江左盟、梅長蘇 )
你的“可交換價值”越大,你能吸引的人就越多,院意主動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越多,即使你一時落魄了院意幫你的人也更多。打造出有效的“人脈關系的人脈三部曲” :
第一部曲:建立自身價值;第二:放大交換系數;第三:分層維護關系
是人都有可能會辜負你,但你的本事却永遠忠誠。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提升你的自身價值都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
請注意,這兒的「價值」是一個人的綜合價值,不僅僅是你的專業價值,它還包括你的特徵價值(比如樣貌、身材、智力)、資源價值以及像一個網絡交換的中心節點鏈接價值。價值越大,交換系數越大。
第二部曲:放大交換系數
明珠只有展現在眾人面前,並且得到最大化的交換,它的“可交換價值”才會最大。因此,你要提高自身的“可交換價值”,就要加入精準的圈子展現你的“價值”,通過建立ˇ為上、平級、對的立體信任關系放大你的“可交換系數”。
第三部曲:分層維護關系
不同的人脈圈層,你需要采用不同的關系維護策略。
“互利談話圈”以利相交,“互惠談情圈”多放人情債,“價值觀交心圈”以君子相交。
**《道德經》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總喜歡窺探别人,却忽視了看清自己。自恃聰慧的人,或許有知人之智,却未必有自知之明。
趙國人身形偉岸,體態健碩,走起路來步態優美,天下聞名。燕國人艷羡不已,來到趙國邯鄲,模仿學習。但因為身體差異,不僅模仿不成,還忘了原來走路的樣子,只好爬回燕國。
大鵬振翅,扶摇直上九萬里,灰雀騰飛,不過此數到彼數的距離。情况不同,不可套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各有别,不能盲從。
陽關道固然好走,獨木橋一樣通行;張良計決勝千里,過牆梯一樣有效。吃不到葡萄,不必說葡萄酸,别家的月亮,也没比自家的圓。
《道德經》還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模仿别人,不如遵從天道;效法“高人”,不如效法自然。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從不刻意施為,却能無所不為。
無為是一種有為,就像放下是一種拾起,捨棄是一種收穫。有所氣,必有所取;有所失,必有所得,放得下的人,處處是大道。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
所以“男孩窮養,女孩富養”成為傳統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
窮養兒子,是對男孩一生能力的投資;富養女兒,是一種文化修養的投資。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培養孩子自信、自立和智慧。
有人認為窮養男孩,就是控制孩子的花銷,不要給他太多的享受,以免慣壞他,這樣的理解太表面。
窮養男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對“窮困”和“艱苦”的切身感受,對孩子意志、品質、性格、心態的磨礪、鍛鍊和培養給孩子帶來的價值。
如果没有這樣一個程,男孩極易養成揮霍的習慣,貪圖享受,脆弱無能,不負責任,不知人間真情的媽寶。
女孩富養,其主要真義是從小要培養她的氣質,鼓勵他的信心、開闊她的視野,增强她的見識、增加她的閱世能力。
“富養”的女孩,因見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有智慧、辨善惡,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等她到花一樣的年齡時,就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虚榮所誘惑。
女孩最應該培養的品質首先是善解人意,她有一個好的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給予她幫助的人都心懷感激,是一名優雅的淑女。
**夫妻與孩子孰重
問這個問題,有如問老媽與妻子落水,該先救誰一樣找打該罵 !
常聽到,尤其是男人的抱怨 : " 自從有了孩子,老婆像變了一個人,全身心撲向孩子,完全無視我的存在。"
也有言:“千萬不要把孩子看得比夫妻更重要,夫妻關系第一重要,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境。”夫妻關系,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針。
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是父母“作用”逐步減弱的過程,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媽寶,到逐漸成長到能自我照顧,再到後來的經濟能力獨立成參天大樹,父母的作用也衰退了。要會斷然分手,能獨立生存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當責任已了,暮年時光也所剩無幾。夫妻要能把從關係因撫養子女轉變成親情與恩情的愛情,再轉回少言或許無言,但成熟充滿關懷的生活愛情。你妳做到了嗎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個幸福的家庭,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可遮風擋雨,療愈心靈;即使有矛盾,也會很快和好,不傷害感情;一旦發生變故,立馬擰成一股繩,彼此扶持、鼓勵,齊心協力地渡過難關。
如果把幸福的家庭比喻成一座房子,那和睦就是地基,孝道就是房梁,勤俭则是屋頂。
*歲月靜好向來昂貴
錢是王八蛋,也是救命药
為什麼總有人那麼在乎那幾塊錢?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幾塊錢,對他們有多重要。什麼是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講過一段親身經歷:
年輕的時候,他不接商演、廣告,覺得有損損形象。他對錢的態度也很任性,該花花,該喝喝。導致工作多年,一分錢也没存下來。
直到他母親生病住進了ICU,他每天得面對如流水一般的醫藥費。那時他的想法才徹底改變:原來一個人没有存款,底子有多薄。
他開始頻繁地接那些曾經看不上眼的活動,甚至客串婚禮主持人。即使“丢人”,但只能來者不拒。因為他知道:“能多點存款,就是多己天母親的命。”
醫療費壓垮了多少家庭 ? 慌張摳搡地忙活,是為了在遭遇不測和變故時,可以不必慌張,有更多的底氣和安全感。成年人得安全感是錢給的。
有些人覺得談錢很世俗,但死神不會因為你的窘迫而網開一面,更不會因為一句“我没錢”而傾囊相助。一個家庭與貧困的差距,也就隔著一場病。哪怕是有車有房的中產,在大病面前也會變得捉襟見肘。歲月靜好,從來就是一件很貴的事。
錢是王八蛋,也是救命葯。
**少則一身輕
01食少,則疾少
一位李女士,因胃部極度不适到醫院就醫。通过CT檢查後,醫生都驚呆了,說:“從醫30年,從未見過這大的胃。”它嚴重的擠壓了身體的其他器官,情况十分危急。
原來李女士送醫前,吃了10個包子,4個雞腿,30個雪糕,1000毫升奶茶......差點把自己撑死。醫生說:“過量飲食,就像給身體埋下了一枚炸彈,免疫系統破壞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給身體帶來致命的打擊。”想要健康的身體,真的要從少吃開始。這是身苦的解放。
02 言少,則禍少
熟讀三國都知道,曹操最怕别人看透自己,楊修竟然可以三番五次地摸透自己的心思如夢中殺人、活、闊;一人一口酥;雞肋...,讓曹操十分不安。聰明而多言,結局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误。最終招來殺身之禍。這是境苦的解放。
03 事少,則苦少
《道德經》中說:“少則得,多則惑。”
比做什麼更重要的事情,是少做什麼。天堂就是,常想一二,不論八九。珍饈萬種,只食三餐。生命有限,當我們只專注自己真正需要的,才會獲得一種内在的滿足和温柔的平和。這是心苦的解放。
04 欲少,擇憂少
滿足物質的欲望,追求最高級最好的比較心,已成為現代抒發壓力和情緒的唯一出口,常令人痛苦又迷惘。一個人若能约束自己的欲望,滿足於過比較簡單的生活,生命的疆域會更加寬闊。”欲少,則憂少。憂少,才能獲得好心情和好時光,過不想和任何人交換的人生。這是命苦的解放。
“當飛鳥的翅膀缀滿黄金,它就不能在高空翱翔了。”
少,才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涵义。就像那個老的段子說的:
該如何雕塑一頭大象呢?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去除那些不像大象的多餘部分。”
**莊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意思是:只有空的房間才會顯得敞亮,如果房間裏堆满了東西,光線就透不進去。
人的心好比是房子。把心裏的雜物和垃圾清空,把蒙蔽心靈的塵埃掃淨,心境便會變得清澈明朗,吉祥福祉就會很快降臨。
中國水墨畫的高超,勝在留白。
蘇軾這樣說:“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的藝術手法,更是人生的圓满之道。
虚寂生智慧,空曠生明朗。留白並不是空白,而是在空白的空間裏,韻味無限。
留白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少、缺、捨、不完美、不圓滿、不滿格...都是生活一種留白。
**認知層次,决定了看世界的高度
當你站在山脚下看世界,只能看到眼前幾百米的的山石、樹影;
當你站在半山腰看世界,看到剛才擋在你面前的樹木,已經成為你脚下的風光;
當你站在高山之巔,極目遠眺,所有的風景盡收眼底,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擋你的視線。
你的認知水平越來越高,站得更高更遠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過是過眼云烟。
認知水平,决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
心理學上有“個人構念論”。意思是:一個人認知,是由過去的見識、經歷、思维、期望、評價等等形成的觀念,每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場景時,我們習慣用以往的經驗作出判斷。
當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很低的時候,他腦海中的構念就會趨向單一,缺乏彈性,因而做出來的决策就很狹窄。
當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很高的時候,腦海中的構念就會更多元,因此决策會更靈活。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水平買單
掌握多维度的知識 :
一個經濟專業的人,從金融視角看到的世界,是冰冷的、功利的。
一個文學專業的人,從小說視角看到的社會,是理想化的、情绪化的。
一個物理專業的人,從物理視角看到的萬物,是固定反應、模式化的。
***
你是哪一類
只有涉歷多學科的知識,擴大交友圈、博采眾長、並從問題的終點逆向思考,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梯度,更全面地看問題。
**一生中最好的年齡是什麼時候呢?!.
有人說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有人說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青春年華,也有人說是盡享天倫之樂,坐著搖椅慢慢聊的老年......似乎我們都在羨慕還未到來或者已經逝去的年齡。
其實,根本沒有最好的年齡。往事不可追,過去的日子不會重來;人生多坎坷,來日不一定可期,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
平時儘量少想自己的年齡,始終保持一顆「不老心」。衰老是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也不能違背。但每天叨唸一遍,這只會讓你老得更快。
「年輕化」的心態,還能使免疫功能也跟著「年輕化」,讓人體各個器官都能協調穩定。
適逢盛世識書史、蠻霾氓民慕美名。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君求佳麗我求才,此事茫茫大可哀。安得黃金三百兩,美女名士一起來。
**靜、淨、境
古人云:“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靜,是生活的根本,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
試想,混濁的河水慢慢靜下來,才能變為清澈。
人更是如此,若心緒不寧,周遭便都是苦惱煩憂,只有保持心境,才能沉淀蕪雜與糟粕。塵世喧囂,適時的靜下來,給心靈留一片淨土,去思自己所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往後,做一個心靜的人,過得簡單一些,純粹一些。
内心清淨,方能從容自在。
對於一些無法避免的艱難與無奈,如果不懂得捨棄,就會活得疲憊而痛苦。
有兩個人,相约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一筐,而乙的筐裏只有一塊。甲取笑乙:“你怎麼只挑一個?”乙說:“漂亮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够了。”
在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担越來越重,走得十分艱難,而乙一如來時般輕鬆惬意。
同樣身處紛擾世事,為什麼有的人一身清閒,而有些人却滿腹愁苦?大概區别就在於,懂不懂得捨棄,有没有一顆淨心。
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活著,貴在心境平和。
有一則寓言:一位樵夫在河邊尋找自己掉下去的斧頭,河神出現後,拿出一把金斧頭,問是不是他遺失的,樵夫回答不是。當換了一把銀斧頭,樵夫依然摇頭。最後河神拿出一把破斧頭,樵夫立馬說是,拿過斧頭後,開心地回家了。
許多人都說樵夫太過愚笨,而樵夫只笑道:“其他斧頭不管多好,都與我無關,我砍樹劈柴,只需要一把破斧頭。”
人生,有所求有所不求。在種種誘惑面前,始终有清醒的認知,不爭不搶,不勢利逢迎,坦坦蕩蕩的做自己。
不攀不比,淡然知足,是最難得的心境。
**南懷瑾先生在書裡寫道: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裏,而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生命是一次有去無回的奔赴,人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再紅塵這個巨大的道場裏,我們都是修煉者。
一個人能走多遠的路,取決於他修為的高度。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人生在世,没有絕對的好壞,也没有絕對的對錯,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之處。如果你認為有些事是錯誤的,可能不是事情本身不對,而是人與人的立場不同,認知有所差異。
一味的追求對,到頭來,你越對,得罪的人就越多。
智者,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不會總是對孰對孰錯斤斤計較。
人與人在相觸過程中,如果太計較對錯,容易發生爭吵,情绪失控,口不擇言,傷害感情。
一個家庭裏,和最親近的人分對錯,你越對,感情越散,家庭就不和;朋友之間,太强調對錯,你越對,友情消弭得越快,越容易没朋友。
不要總想著證明自己是對的,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說:是非太分明就是嗔,是非不分明又是痴。有些是非是永遠都分不清的,人們討厭是非不分,但也不喜歡是非太過分明。
春秋實期,管仲和鲍叔牙相交甚好,但各為其主,管仲輔佐公子纠,鲍叔牙輔佐公子小白。
齊襄公去世後,公子纠和小白爭奪王位,結果是小白勝出,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齊桓公想請鲍叔牙做宰相,不料遭到了拒絕,鲍叔牙認為管仲具備治國之才能,可以勝任。
在鲍叔牙舉賢荐能下,管仲一展雄才偉略,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良相。管仲年老之際,齊桓公問:“你死後,誰可以接任你的宰相之職?鲍叔牙可以嗎?”原以為管仲會感念鲍叔牙的舉荐之恩極力推荐鲍叔牙為相,可是管仲並未如此。他說:“鲍叔牙不能為相,他太過是非分明,很容易在朝内樹敵,形成黨派之爭。
這世間的一切不能簡單地用是非對錯來評判,因為绝大多數人都處於好也不好,壞也不壞的狀態。人成為好人還是壞人,只在一念之間,是非太分明的人,容易把稍微有點過錯的人推到壞人的行列中去。
是非不分的人,太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太容易被他人左右,不值得深交;是非太分的人,太過於計較,不太能顧及他人的面子,容易與人離心離德,人緣不好。
劉徹與豪強資本的戰爭---安內
漢武帝時代的國進民退,退的究竟是誰???
如漢武帝時代徵收鹽鐵稅,拿了利潤去犒賞勇士,去討伐匈奴,解除北方人民的戰亂之苦。不讓漢武帝收鹽鐵稅,鹽商們難道就會不掙錢做公益白給人民送鹽?資本掙了錢,會去打匈奴嗎?用腳丫子都能想到的問題。
英國的資本出海,是因為可以到非洲和美洲去搶劫,打匈奴能掙錢嗎?中國的資本能幹嗎?就如同現在指責國企的壟斷一樣,簡直是一派胡言!來,這些人讓資本去青藏高原修4G、5G網絡,看他們願意不願意賠錢。
讓資本去窮鄉僻壤架電網,建水網,5毛錢一度電,2毛錢一度水,看他們是不是願意?
前段時間,「巡迴檢察組」熱播,用米振東這個人物扒下了所謂「俠客」的畫皮,他們不過以個人道德的評判替代法律,以正義之名行殺人之實。
俠客,助民於水火之中,救國於危難之中。但歷史上所記載的俠,其實多數是批著俠客之皮的地方黑惡勢力。
漢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俠,就是郭解,以黑惡勢力的身份進入了史記。
根據歷史的記載,郭解少年時陰狠毒辣,論起「比狠」讓所有人都退避三尺。對鄰居們稍有不滿,一言不合就動手殺人。這時候的郭解,尚未成氣候,是當地最知名的「大混混」,要殺人只能自己親自動手。不止殺人,這貨沒事還打劫,幹了數不清的雞鳴狗盜、盜墓、私鑄錢幣的勾當。
當然,從古到今的黑社會,都把義掛在嘴邊,把關二爺供奉在台上,對他們繳納了保護費,就會講義氣,你要不接受盤剝,就是你不講義氣在先,他們就會「懲奸除惡」,義與不義,標准在人家手裡。
但是,沒人奇怪嗎,所謂的俠客們,從漢代的俠客列傳,到唐代的虯髯客傳,到今天的笑傲江湖,歷來俠客們總是不愁錢花。
郭解屢次犯事,但運氣好到爆,當時正是文景之治,講究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動不動就大赦天下,加上郭解買通獄卒,多次入獄,最後居然啥事都沒有放了出來。
殺了人居然沒事,郭解快速成為了當地的混子們的偶像,被認為是道義的化身,越來越多的人視郭解為楷模,以他的行事風格來辦事,郭解慢慢的從大混混開始升級到黑惡勢力的扛把子。中外許多黑老大殺人販毒,無惡不作,卻因為他孝順父母、通古知今、彬彬有禮,彷彿充滿魅力,結果成為無數混混們的偶像。
在後期,郭解已經成為了當地替代官府的裁決者,洛陽人有相互結仇的,城中有數以十計的賢人豪傑從中調解,兩方面始終不聽勸解,但只要找到郭解,就沒有人敢繼續鬧下去了。
郭解在家鄉很受人們尊重,但有一個人,對郭解態度很傲慢。郭解的門客要殺了這個人,被郭解制止了,人們愈發的崇拜郭解。是怎麼不尊重郭解呢?歷史中的記錄,就是那個人見了郭解不行禮,不拿正眼看他。
如果郭解的粉絲把這個人殺了,那就是殺了,郭解這次沒有幹違法的事情,就被認為是道德楷模,這三觀簡直是歪到天上去了。
後來,郭解便派人問了這個人的名字,暗中囑託當地官吏,說:這個人是我最好的朋友,輪到他服差役時,請加以免除。以後每次輪到服差役時,官府都會豁免此人。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郭解已經與當地的官府合流,可以左右官府的行政命令。慢慢的,郭解的勢力越來越大,後面有了兩個超級重量級粉絲,一個是太史公,一個是衛青大將軍,從筆桿子到槍桿子,都成了郭解的朋友。
郭解的幸運,是他發跡於文景之治時代,但是他的不幸,是後期碰到了意志力強大的漢武帝。
當時,漢武帝正在推行一項政策,將天下豪強遷往長安附近的茂陵集中居住,一則充實京師,二是打擊土地兼併,三是消除當地不安定因素,遷移標準是家產三百萬以上。郭解也在遷移名單當中,但他並不想走,居然說動了大將軍衛青向漢武帝說情。
如果換做一般的糊塗皇帝,這個事情可能就過去了,但想必此時的漢武帝心中是狂怒不已,打擊地方黑惡豪強勢力,是漢武帝的一向方針,現在朝廷堂堂的大將軍,居然給一個地方黑惡勢力說話,簡直就是有了通天的本事,如果放任下去,後面還了得?
漢武帝斷然拒絕了衛青,郭解最終舉家遷往茂陵,出發時來送行的朋友和粉絲幾乎把道路都給堵死了,僅贈送的路費就多達千萬。到達茂陵後,因為豪強集中扎堆,郭解如魚得水,關中的富豪們聽到他的名聲,都爭著與其結為好友,郭解的名聲震動中央。
郭解武功高強嗎?沒有武功。
漢武帝忍無可忍,聽說郭解殺人無算最後居然都不了了之,要求有關部門成立專案組進行徹底查辦。辦案人員經過認真調查,發現郭解的確親手殺死多人,但是都在大赦以前,大赦以後沒有「親自」殺過人,雖然門客有很多不法行為,但好像又抓不到他頭上來,也就是說,要弄他,還找不到把柄。
不僅如此,專案組到郭解的老家去查案,當地人交口稱讚郭解是位賢人,一個儒生站了出來,歷數郭解在老家魚肉鄉民,作姦犯科。結果郭解的門客聽到這話,當晚就殺了這個儒生,割下他的舌頭。
專案組去調查,依然查不到證據,但此事已經動了漢武帝的底線,御史大夫公孫弘說:郭解一介布衣,竟能操弄權柄,讓人為其效死命,他自己雖然不知道,但是比親手殺人還要嚴重,應判其大逆無道之罪。這話說到了漢武帝的心坎裡,下令處死了郭解。漢代最知名的黑惡勢力,從此煙消雲散。
打擊所謂的豪強,即黑惡勢力,是漢武帝的一貫方針。
晉漢時期的豪強,和明清時代的士紳,幾乎是不同時代的變種,他們藉助朝廷政策的漏洞,作為一種社會階層,在經濟上具有強大的實力,佔有大量的土地;通過廣泛的人脈,在政治和輿論上影響朝政,甚至最後掌握了強大的話語權,他們把持地方行政機關,作姦犯科而無所顧忌;尤其是東漢的豪強,最後還藏有幾乎可以威脅朝廷的軍事力量。
在漢代,豪強的影響力有多大?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兵到河南,發現叛軍竟然沒有與洛陽大俠劇孟聯絡,大喜過望,說: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
看到沒有,平叛七國之亂,一個當地勢力的頭子劇孟能造成多大的社會影響力,有著這樣廣泛的社會動員能力,周亞夫認為七國造反,沒有聯合劇孟,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在周亞夫看來,劇孟具有廣泛的社會動員能力;七國造反,不去聯合他,可見識見淺薄,還能幹成什麼大事。這種豪強,遠不是所謂的俠,他們不可能如陳勝吳廣或李自成,至少有拯救天下蒼生的政治口號,他們只是依附於現有的制度之下的黑惡勢力。
豪強集團,最早興起於春秋戰國之時,除秦之外的六國,他們依附貴族非常盛行,在秦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伴隨對六國貴族統治的摧毀,同時秦始皇對豪強進行了強力的打擊,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在一系列的政策下,豪強開始組建瓦解,但是到了漢代,伴隨著無為而治,地方勢力很快死灰復燃。
文景之治,天下休養生息,對恢復社會生產力有著巨大貢獻,將漢初的十稅一,十五稅一改成了三十稅一,甚至數年不收田賦。而貫通整個文景之治,是不收商業稅的,這就讓地主豪強們有了高速發展的機會。
尤其是鹽商和礦商,一個煮水為鹽,產品關係到國計民生,一個亡命者盜鑄錢,掌控國家金融系統,隨後就開始兼併土地,勾結官府。
在西漢時代,土地兼併的速度非常快,一個方面是由於政府放任不管,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生產力的低下。
在秦代和戰國時期,鐵的冶煉技術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在武帝時代鹽鐵納入國家經營範圍之後才有了集中的發展,而漢代初期,金屬的農具非常稀罕,犁地的農耕工具犁鏵形制小,重量輕,只能採用很薄的木板,經不住牛拉,效率遠低於明清。
同時經過了秦末的混戰,老百姓家裡能夠養牛的很少,漢代初期的耕牛價格在5000錢上下,超出了普通人民的承受能力。
根據晁錯的記錄,普通自耕農的生活是: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四時之間亡日休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普通農戶按照一家五口計算,每年的收入不能超過萬錢。除開租稅自用已經其他生產成本,無法負擔耕牛的成本。怎麼辦,就是向豪強借錢,這樣就加快了土地兼併的速度。
漢武帝注重技術,搜粟都尉趙過發明了耦犁,使用比較先進的代耕法,二牛三人一個耕作季節可管五頃田的翻耕任務。而在漢武之前,使用先進工具的主要是地主豪強階層。
土地兼併一旦形成,代表武力的豪俠、代表權力的官府、代表財力的富商、被金錢所豢養的知識分子,最終將形成一個整體,而國家如果對基層的控制力度不足,豪強為中心在地方橫行不法,凌虐鄉里,對中央集權形成巨大威脅。如果不煞住這股風,中央政權就會像東周的天子一樣,國小民寡財微,名存實亡了。
所謂地方豪強,到了武帝時代,他們「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司馬遷不以為然,說豪傑都是隱於民間的「布衣之徒」,他們「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苟合於當世」,「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
但是很可惜,司馬遷撰寫史記,也無法記錄所謂的這些「俠」於國於民,到底做了什麼好事,他們以自己的私德取代律法,以個人的好惡形成了評判標準,在遊俠列傳中,老百姓不對豪強行禮,豪強沒有讓狗腿子殺了所謂的「無禮之人」,就評價豪強有道德。豪強為了個人的私人恩怨踐踏法律,殺人無算,就能評價豪強有勇氣。
這是多麼可怕的社會,中國的皇帝再怎麼昏庸,多數也懂得「人命大於天」,對死刑的犯罪,都要再三審核。
從周亞夫對豪強的看法就能知道,漢武帝登基之時,若不打擊豪強,中央政府的權威已經面臨嚴峻挑戰!不解決這些問題,漢武帝也無法完成他的使命。
漢武帝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凌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
一代人需完成一代人的事,而漢武帝終究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沒有漢武帝兵鋒直指中亞,西域依然匍匐在匈奴腳下,是否是中華的一部分? 我們往往會有一些誤區,需要知道的是:忍辱終為負重,委屈不能求全。
武帝時代,匈奴派人過來求親,張湯表示強烈反對,但是有一個叫狄山的博士不這麼認為,他反駁張湯,認為自己雖是愚忠,張湯則是詐忠,武帝於是讓狄山去匈奴邊陲地區為官,狄山剛去了一個月,就被匈奴砍了腦袋。
委屈不能求全,沒有南京保衛戰,難道就不會有大屠殺?如果賠款和送女人能解決問題,還要士兵做什麼?
在漢文帝時期,絹帛女人錢財,該送的一樣不少,可是匈奴一樣屢次入屠殺大漢子民,搶奪畜產。須知財狼之心,欲壑難填!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剿滅匈奴,是漢武帝的歷史使命,可殲敵於萬里之外,錢從哪裡來?
在中國的古代王朝中,要國庫充盈,從來只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崇禎為代表的傳統模式,古代中國是農業帝國,要來錢,自然是讓農民多繳稅。
於是加遼餉,加練餉,是的,大明的稅收只有三十稅一,加上遼餉練餉,稅收也不高,但是腐朽的體系已經出現了蛻變,士紳階層、官僚階層、王公貴族無需承擔國家責任,說好的三十稅一到了執行層面層層變形,已經成了十稅七八;於是加餉,民變,再加餉,再民變,最終皇帝只能身死社稷…..
讀過歷史的細節,你會發現,古代王朝任何次針對農業的調整,別說是加稅被官府層層盤剝,即使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到了執行層面一樣是成為了富戶與官府勾結剝削底層的工具。
貪官們不怕變法,就怕沒有名頭讓他們剝削。
得先讓豪紳出錢,帶著百姓捐錢。豪紳捐了,百姓才跟著捐。錢到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這讓電影子彈飛的台詞,一語道破了歷史天機。
中國古代王朝的滅亡,如同大明一樣,是大明沒錢嗎?全球白銀流入,朝廷卻國庫空虛,所謂藏富於民,是藏了那個民?而另外一條道路,注定是孤獨的,坎坷的,且終被萬人唾罵,即向資本開戰。
武帝遠征匈奴,錢從哪裡來。
漢武帝,選擇向資本宣戰,第一招,鹽鐵稅。
衛青討伐匈奴,奪取河南地後,漢武帝從關東遷徙百姓屯田戍邊,以此維護漢朝在新佔領區的統治。百姓相關產生的搬家一切費用由朝廷承擔。雪上加霜的是,關東發生水災,漢武帝下令開倉賑濟災民。軍事打擊、屯田戍邊、安置降兵、賑濟災民等種種原因導致政府財政嚴重虧損,入不敷出!
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武帝下令商人不得私自生產鹽鐵,以後由國家進行生產和銷售。此舉徹底了斷了大漢豪強的斂財之路,群起而反抗,漢武帝採取了果斷的手段,在長安鬧市殺了一批違反禁令的投機商人,堅定了政策的持續推進。
鹽鐵作為尋常百姓家的必需品,很快讓國庫充盈。
鹽鐵專營的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後世,歷朝歷代紛紛效仿漢武帝,把鹽鐵的生產經營權牢牢地握在手中。而與鹽鐵專營配套的是國家物流,在全國推行均輸法,下令各郡設均輸鹽鐵官,將上貢物品運往缺乏該類貨物的地區出售,然後在適當地區購入長安需求的物資。( 現代的菸酒專賣局 )
此法既能解決運費高昂的問題,又可調節物價。桑弘羊對此曾有所讚揚:山東被災,齊趙大饑,賴均輸之蓄,倉禀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
漢武帝的鹽鐵專營一直被廣為詬病,被認為是與民爭利,但是我想問:到底漢武帝與誰爭利?是哪個民?
漢武帝用鹽鐵專營產生的利潤遠征匈奴,解邊陲之民於倒懸,必然要產生費用,在古代培養一個騎兵如同今天培養一名飛行員,錢從哪裡來?
以往的鹽鐵商人,富可敵國,難道他們在做公益免費給老百姓,還不是暴利賣給百姓,他們掙了錢,會去組織騎兵剿滅匈奴嗎?英國的資本出海,是因為可以到非洲和美洲去搶劫,打匈奴能掙錢嗎?匈奴本身就是搶劫犯,能搶到什麼?中國的資本能幹嗎?
就如同現在指責國企的壟斷一樣,簡直是一派胡言!
而正是因為漢武帝時代對鹽鐵的集中管理,讓金屬冶煉有了更本性的技術跨越,朝著規模大、人員多、設備齊全的方向發展,到西漢中期已能用反復鍛打的方法使之成為早期的百煉鋼。滿城漢墓出土的劉勝佩劍,便是這種正在形成的百煉鋼工藝的早期產品。而在軍工上技術的提升,最終得以民用全面推廣,到西漢中期灰口鐵普遍適用於農具,具有硬度較低、脆性較小、耐磨、等特點,由於規模的放大,在價格上也比漢初便宜。這些,是資本與豪強能做到的嗎?
第二招,在鹽鐵稅之外,漢武帝開創了資產稅的先河。
沒人敢收資產稅,否則就是得罪身邊所有的人。但武帝規定,富豪貴族、商販、高利貸者,各自計其所有,自行報價計錢。在當時,稱之為算緡「min」,緡就是絲的意思,穿錢的繩子,在當時,一緡錢或者說一貫錢是1000個銅錢。朝廷要求繳納6%的資產稅,即上繳60錢。
能查到的,漢代的購買力一般為:一頃田:10000錢、一頭牛:5000錢;一輛車:5000錢
如果是經營自己手工作品的工匠,則按照4000錢為納稅標準,則每四千錢繳納120錢,稅率是3%;同時,對北部邊境地區的私人運輸工具也徵收財產稅,普通人一部運輸車繳納120錢,商人繳納240錢,五丈以上的船隻每艘也須繳納120錢。
這個稅率高不高,大家心裡有數。但原來是沒有,現在居然要收稅,大家滿肚子不高興。
漢武帝的創新舉措引起了軒然大波,被朝廷到地方從上到下群起而攻之,但這根本不可能動搖漢武帝改革之心,也不可能動搖武帝討伐匈奴的使命,嚴厲要求執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商人們紛紛把錢埋藏起來,可是,漢武帝的堅定讓他們全失算了,推進了告緡制度。告緡是什麼意思?
如果我是一個小偷,到一個富戶家裡去偷錢,結果發現富戶有一個地窖,裡面藏著10萬錢,那我就不需要偷了,直接到官府去告,富戶的一部分資產就合理合法的歸我了。
告緡,即鼓勵平民互相揭發偷稅行為,以偷漏稅款的一半作為賞賜額。
當然,因為統計手段的缺乏和執政能力的落後,在漢代,家裡有多少資產,只能是一個模糊的算法,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富戶的房子,到底值多少錢,說值十萬錢也可能,說價值八萬錢也可能,所以在當時,必然也產生了一些冤假錯案,正因為如此,漢武帝的資產稅被廣為詬病。
但是我想問:農民是不是人?憑啥朝廷要繳納的十稅一到了基層就變成了十稅五?農民繳納的糧食是不是錢?憑啥地方官吏收稅的時候就可以一言定奪農民歲貢的價值?富商不繳稅,合著農民就活該繳稅?
這是天平的兩端,能怎麼辦?
認為漢武帝的這個政策不合理,當時既沒有電腦記錄流水,也沒有互聯網動動鍵盤就查到了全部的流水,能怎麼辦?
前123年,漢軍大敗匈奴,但自己也傷亡數萬兵馬。武帝拿出二十萬金,撫卹陣亡將士的家屬。漢武帝拿出來的是「金」,不是「錢」,西漢時期,一金相當於一萬錢,那麼二十萬金就等於二十億錢。
真是因為武帝對前線將士的慷慨,大家才願意效死力,前線將士馬革裹屍,富豪們在大漢的基礎上暴富,公平嗎?不應該做出貢獻嗎?為什麼每次都是耕田的貧農被敲骨吸髓的剝削,富豪們一毛不拔?
漢武帝的第三招,統一國家金融政策;
武帝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此後,漢武帝發行了兩種貨幣,一種是白金三品,另一種就是白鹿皮幣。
白金三品還有真實價值,而白鹿皮幣完全就是瞎扯,白鹿皮幣就是用白鹿皮,畫上特定的花紋。漢武帝規定這種白鹿皮幣,值四十萬錢,老百姓們也不傻,一塊白鹿皮,哪裡值四十金?
但是,漢武帝發行的白鹿幣,本來就不是要去收百姓的錢!而是富庶的諸侯王們。在記載中: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值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後得行。
當時西漢諸侯王們每年都要進獻玉璧,漢武帝規定:進獻每塊玉璧必須用白鹿皮幣墊著,不然就是大不敬。
用這種方法,諸侯王不得不聽從,花錢去購買白鹿皮幣。漢武帝又從各地諸侯那裡,弄來了一大筆金錢,支撐帝國的軍事行動。
漢武帝的第四招,將爵位作為一種金融工具買賣。漢代的爵位,不是具有行政效力的官,而更多的是一種榮譽。
在秦代的需積累軍功獲取爵位的製度之上,公元前123年,漢武帝開始公開出售一種叫武功爵的爵位,設計了17個等級,開放出賣前8級,第一級為銅錢十七萬枚,以上遞增,共值黃金三十餘萬斤。一樣的,漢武帝的武功爵位,掙的是誰的錢?普通的百姓,誰能拿出17萬錢?
漢武帝通過以上一系列政策,最終封狼居胥,飲馬貝加爾湖,創造了我中華民族的不世偉業,更從絲綢之路開始,讓中華文明從此居於全球之最頂端。 那些誹謗漢武帝勞民傷財,與民爭利的人,他們從來不敢正視這個問題。
從始至終,漢武帝的不朽功名,和對將士的厚祿從來沒有盤剝過普通百姓,三十稅一從始而終,漢武帝到底剝削了誰?
至於說讓大漢王朝損失了百萬人口,我們要問的是: 被匈奴殘殺的北方邊陲的老百姓是不是人?抗戰時近4000萬軍民傷亡是不是人?
弱宋人民的生活可曾優越?靖康之恥,7萬金兵圍困20萬禁兵,招募的青壯又有十萬之眾,再加上陝西軍來援二十多萬,城內的汴梁守軍堪稱五十萬。
50萬大軍,不戰而降,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被金人掠走,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
奇恥大辱!宋代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沒有漢武帝,在2000年前,構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之鬥志,打造了中華民族的基礎疆域,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
是誰,在否定漢武帝?是誰,在害怕漢武帝?
漢武帝初年,國庫能調動的財力仍十分有限。
漢朝的權貴利益集團,聚斂了絕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霸占了國家大部分利益。一面是權貴豪強酒池肉林田連阡陌;另一面則是「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董仲舒說的就是當時。
權貴奢靡、奸商暴富,市場混亂、國弱民貧,這就使外表華麗富裕的漢王朝,在匈奴的烈馬強弓面前不堪一擊,只能用女人和財產苟且偷安。
漢武帝利用酷吏監督豪強地主階級;建立十三州刺史,專門防止土地兼併的出現;漢武帝推出了遷茂陵令,將豪強遷至茂陵,抑制其發展;漢武帝不許豪門聚族而居。漢武帝時不允許官員本鄉任職。
看了這些,還不明白是誰在厭惡漢武帝嗎?資本們所豢養的文人,無時不刻不在詆毀著漢武帝,但漢武帝,活著的時候,是英雄,死了,也會是傳說。而他們,只是蒼蠅。
資本們,都希望碰到的是朱由檢那樣的糊塗人,皇帝窮到自己衣服恨不得打補丁,徵稅就征農戶,而他們自己的地窖中藏滿了金銀,坐看國家被10萬鐵騎征服,卻悶聲發大財,最終被農民軍的夾棍打得哀嚎不止,卻千年不曾改變。
武帝的時代,不屬於富豪與資本,為了解除邊患、抗擊匈奴,武帝大幅提高軍人的薪金待遇,讓軍人們「先富起來」。漢代邊防軍的最低工資是每月600錢,而軍區司令級則高達每月16000錢。按物價折算,其軍餉相當於今天的月薪4800元到12萬元。
薪水之外還有補貼,如漢武帝巡視北方時,一次犒賞邊防軍就達100萬匹絲綢和200萬錢。好吧,武帝時代,從來沒有出現過大明那樣的拖欠工資的現象….
而大幅提高的軍人待遇,使草民百姓又多了一條從軍的階層跨越之路。貧民中的熱血男兒以萬里覓封侯相激勵,遠赴邊疆參軍報國,而班超之類的底層知識分子也紛紛投筆從戎。
漢劍出鞘,必定飲血;劍鋒所指,皆為疆土;馬踏匈奴,封狼居胥;
這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大漢王朝,因為漢武帝而光彩奪目,中華民族,也因漢武帝而驕傲。正是因為漢武帝時代所打下的基礎,
漢宣帝時期,囊括西域、大破西羌,漢朝國威之盛,甚至超過了武帝朝,歷史上稱作孝宣中興。此時漢朝疆土達到最大,活動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東起白令海、日本海、黃海,東海、琉球群島及朝鮮半島中北部,包括九州島;北至北冰洋,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漢宣帝立下定胡碑: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
可以說,正是從漢武帝時代開始,大國夢想永不停息!
而漢武帝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中華古代王朝的傳奇,以三十稅一,遠征匈奴,開疆拓土,奠定大漢王朝的不朽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