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想像的結果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合成謬誤”,指每個個體的行為都是正確的,但是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謬誤。那我們不妨根據這個詞來杜撰另一個詞,合成真實。一件事,可能中間的每一個環節和要素都是想像的,但是這些想像合在一起時,却會導致一種意想不到的真實。
過去我們在乎的是知識的“盲點”。但是盲點何其多,是不可能窮盡的。而且在這個時代,有各種互聯網工具,一旦認識到自己的知識盲點,一查即得,很容易掃除。這個時代,真正可怕的,是認知的“盲維”。就是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認知維度,對你來說聞所未聞。
有個從小就失明的盲人,到五十多歲突然因為一次手術,恢復了視覺。一輩子靠聽覺和觸覺生活的人,這下能看見了,這是一件好事吧?但是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他能“看到”,但却無法“看見”。因為,他眼睛裡看見的,只是一堆雜亂無章的色彩和線條,他没法理解背後的意義和秩序。因為在過去的五十年裡,他没有經過訓練,他没有一張讓色彩信號各歸其類的“認知地圖”,他的大腦不知道怎麼整理這些信號。他要想正常生活,只好還是閉上眼睛去摸、聞、聽,這才是他的世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某種意義上的這種盲人。】
一個不識字的人來說,到城裡連坐公共汽車也不會,因為站牌上的信號他看不懂,在城市生活裡就是個盲人。一個没有經過金融訓練的人來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他看不懂,那就是一堆數字,在投資決策的世界裡,他就是個盲人。過去很多人學習大公司的方法是去参觀,但是,今天去台積電、騰訊、阿里的辦公場地能看到什麼呢?一排排座位,一台台電腦而已,對這家公司的實際存在,我們仍然一無所知。【在代碼構成的互連網世界裡,我們很多人都是盲人。】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真實的世界?世界的真實,到底是什麼?
《人類簡史》一書給出了一個精彩的例子。比如公司,這是真實存在的吧,但它到底是什麼?是財產?財產可以歸零!大樓?大樓可以賣掉!是員工?員工可以換血!是股東!股份也可以轉讓!這麼一直追問下去,你會發現,關於公司,没有任何實體的東西是它自己。公司是什麼?公司其實是我們對它的一個想像。更準確地說,是股東、員工、合作者、客户、税務局、工商局一起想像,共同認可世界上有這麼一家公司,那它就是真實存在的。
世界上真的有孔子這個人嗎?我們没有親眼見過。但是幾千年來,孔子的著作被傳頌,被注釋,我們相信他是存在的,這也是共同想像的結果。前幾年,考古挖掘,發現了孔子《論語》的一個早期版本,或許更接近孔子的本意,很多字句和今天流行的版本都不一樣,那今後會根據這個更真實的版本改過來?不會的!即使是錯了幾千年的東西,即使它不是那麼真實,經過兩千多年國人的共同想像,那麼多代人的注釋、傳頌、解讀,這個版本再虚假,它也是凝結了幾千年的共同想像的共識,它就是中國文明的組成部分了,它就是真實的了。所以,不會改的。
根據上論,能否結出這樣一個定理:事實是想像的結果。“事實”和“想像”,兩個反義詞,居然是一回事。想像力,這是人類的力量源泉,是今天我們享有的全部繁榮的根本原因。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是兩個方向上的成就 :
一個方向,是發現自然規律,所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些東西,比如牛頓三大定律、相對論……這是自然科學的任務,是一種創新。
另一個方向,是發展共同想像,比如人文社科。它的任務是繪製更大的認知地圖,匯集更多人的想象,把這些想象變成事實,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創新。但請注意,重要的不是個人想像,而是把個人的想像,變成人類的共同想像,這才是創新的過程。
願景一詞,英文是Vision。最早源於猶太教和基督教。宗教的語境中的 Vision 更多代表一種奇異的、違反常理的景象。在不信教的人看來,就是幻聽幻視,以為自己看到了,聽到了。然信仰著就會對這個幻覺確信不疑,就能讓他做出特定的選擇,付出相應的行動。比如,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使徒保羅、聖女貞德,就覺得自己看到了上帝、耶稣。接受了某種使命,然後去行動的。他們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新世界,他的認知地圖擴大了,他的很多違反常理的行動在那張地圖裡其實是有某種邏輯一貫性的。只要他持之以恒地努力,這種幻覺,想象,說服了更多人,捲入了更多人,就可以製造實實在在的豐功偉績。
同樣,今天的那些成功創業者了。他們的成功、光環、財富也來自願景中擴大的認知地圖。他們就是不停留在人類已有的認知地圖上面,在某一個邊緣處率先進行了擴展。起先,只是他們自己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用產品,用傳播,說服所有人匯集到這個想像裡來,把它變成用户的共同想像,這就是創新。比如經常用的微信,騰訊公司做了這個用虛擬代碼合成的產品,本來什麼都不是。但是只要全世界有十幾億人相信,在微信上面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交流,可以傳播自己的想法,甚至買東西,它創造的財富效應就是驚人的,你能說微信是不真實的嗎?
現實版的宮心計,比甄嬛傳、延禧攻略還要有意思 !
一戰時,土耳其( 奧斯曼 )面臨--是参加英俄為首的協约國,還是参加德奥為首同盟國的重大抉擇。土耳其初期想参加協約國,因為英法在當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曾經幫過土耳其,但蘇聯不接受這個老冤家。俄國人太短視了。土耳其扼守著黑海門户博斯普鲁斯海峡,如果德奧爭取到土耳其,實際就切斷了俄國在南線和英法盟國的通道而被孤立,是德國“施里芬計畫”的重要一環。因此,德國外交部門為土耳其参加德方作戰作了大量的工作。
大戰爆發前夕,土耳其為了改善軍備,曾經向英國訂購了一艘兩萬二千噸的戰列艦,受盡了英國人的欺負。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1914年戰艦建成,土耳其海軍上艦接收的那一天,貪婪與鴨霸的英國人却借口歐洲局勢緊張,把軍艦扣了下來,搖身一變成了英國皇家海軍愛爾蘭號戰列艦,還拒絕賠償!此時,德國在土耳其天平上投下的一顆重量級砝碼。1914年8月16日,德國戈本號和布勞斯特號駛入土耳其港口。主動送來兩條優秀的戰艦,比英國的更大,更快,更好!感恩的土耳其蘇丹爽快地同意加入德國一方,参加大戰。愛爾蘭好戰列艦在英國海軍中毫無建樹,而為它抛掉了土耳其,使協約國在戰爭中多付出十萬計的人命,何其短視愚蠢。兩艘戰艦改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格局,這是最好的例子。
再看,1974土耳其攻佔賽普勒斯36%領土危機,美國因而切斷對土耳其的軍援,致使土耳其向俄羅斯靠攏,但土耳其並沒有退出北約。土耳其與俄羅斯的歷史仇恨是深入骨隨的,短暫的權宜性合作,不過是為未來與老東家的談判累積籌碼。土耳其之所以忍受在被歧視的狀況下,在1952年就加入北約,就是因為蘇聯。但想進一步走入歐盟則談了20年也不成,更遑論歐元區。北約框架是美國與歐盟和土耳其關係的底線,土耳其在北約可以說是孤狼。歐洲與美國縱使與土耳其有著宗教與意識形態的根本性差異,但其地緣戰略價值則是必需要掌控的。
2018美土危機,美國拒絕交付價值12億美金的100架F35,土耳其是F35九個共同參與開發國的成員之一。不交付的政治代價美國能承受嗎 ?因為存放在土耳其的核彈與空軍因斯里克空軍基地的使用權,恐會造成不敢想像的影響 ? 之前美國已停止堤共F16的零附配件,使土耳其F16戰力大受影響,土耳其會因此退出北約,和美國徹底鬧翻而倒向俄羅斯嗎 ? 美國的鴨霸與反覆已激怒世界主要國家,美國會為期中選舉的福音教派鐵票,承受失去極具地緣戰略價值的土耳其,步英國一戰時的教訓嗎 ? 歐盟為減輕土耳其金融風暴對歐洲的影響,已表明要支持土耳其,但力量有多大 ? 歐盟能承受奪大的美國壓力 ? 卡達立即注資150億美元,目的是避免中東出現阿拉伯霸主沙特;俄羅斯宣稱明年交付S400防空導彈,是口惠姿態還是真的 ? 萬一信譽向來不佳的土耳其拿了S400的數據資料向歐美賣乖,大陸的紅旗九防空導彈、美國標三導彈都是例子,俄羅斯會傻到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同樣歐美對F35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慮 ? 猜疑鏈誕生 !
三年多前,由於烏克蘭危機等因素,法國在美國等國家的巨大壓力下,最終付巨額違約金,停止對俄羅斯出售已經生產完成的兩艘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在2015年5月份,俄羅斯決定放棄採購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最終沙特出錢,買下這兩艘巨艦送給埃及海軍。歐盟最敢與美國唱反調的法國,抗美能力不過如此。土耳其能依賴歐盟嗎 ? 同樣,中俄與其他反美國家寄望土耳其倒戈東顧,也是幼稚不成熟。土耳其何時會找什麼下台階退場,可拭目以待。
期中選舉是一道時間的檻,局中的美歐俄土看誰的氣長 !中國與伊朗的焦點某一個程度被轉移,是短期戰略受益者。日本長期是美國是忠實盟友,但川普上台後卻視之比看門狗還不如,情何以堪 ! 但也只能首鼠受氣;南韓雖在風暴圈外,但茫然的只能四處觀望,動彈不得;印度應該是最大受益者,有資格向歐美與中俄兩方面擺POSE撒嬌。現實版的宮心計,比甄嬛傳、延禧攻略還要有意思 !
雕版、活字與古騰堡印刷
雕版印刷起源自唐代為普及佛經與科舉考試書籍,而活字印刷術始自北宋。照說,體量小、成本低、便於單字修補的活字印刷術在中國應該很發達才對。可是,事實情况并不是如此。根據統計,中國古代,通過活字印刷術印出來的書籍,只占到全部書籍的 2%左右,也就是說,活字印刷術是被嚴重邊缘化的,這是為什麼?
活字印刷一次要把幾百個單個的活字拼到一起,規格要極其统一,字與字之間要嚴絲合縫,不然整個版面都會参差不齊。用臘固定的要求也很高,固定不好就會凹凸不平。同時,宋代是雕版印刷術最頂峰的時候,古籍中宋版書籍的收藏價值最高。兩相比較之下,活字印刷術就遠不如雕版精緻、美觀,被邊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這是在技術層面的解釋。
並不是說活字印刷術之後就没有發展,比如明代中期就出現了銅活字技術,和木活字相比,就不再是一個個手刻,而是統一鑄模,精確度自然就提高了很多。到清代的時候,活字技術就更成熟了。兩個證據,康熙40年的時候,製作了一大套銅活字來印製了《古今圖書集成》,一共有1000卷,絕對是個大工程。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如法炮制改用棗木活字印製《武英殿聚珍叢書》,全書 134種,也是個大工程。皇家都在用,不能說技術上不成熟。那活字印刷被邊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是社會因素。
試想,活字印刷術的優點就是操作靈活,成本低。用一套活字就可以拼出所有的圖書。這是活字的優勢。但是,什麼書會用到它呢?如果是那種超大型的圖書,比如四庫全書,反正民間也買不起,只需要幾套就够,用活字印就還不如用手抄。所以,四庫全書都是手抄本。據統計,中國古代的書有51%是手抄本,超過一半。在明代文淵閣的藏書中,手抄本的數量遠遠高於印製本,占到70%。這都是那種印刷量不大的書。為什麼印刷量不大?因為那個時候,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在當時不具備全國性的圖書發行、零售系统,廣告媒體等,沒宣傳所以沒銷售。社會系統不支持。
如果是那種印刷數量很大的書,比如儒生参加科舉都要用的四書五經類的,是不是該用活字呢?也不行。首先一個原因很好理解,一塊雕版的壽命可以印三萬冊書,在今天看也不是個小數字。所以雕版印刷够用了。但是一個商業行為,講究的是成本效益。活字印刷的優勢在經濟上更合算嗎?對,但是用社會學的視角,忽略了還要算的兩筆帳。
第一,科舉考試是一年年地舉辦的。考生是一波波地來的,但內容沒有變化。一塊雕版,一次印1000本,可以印30次。這一版印完了,刷洗乾淨、風乾,然後很好的存起來。什麼時候再需要,拿出來馬上就可以開印,没有什麼排版的事。可是活字印刷呢?每次都要拆散了重排版、校對。這筆費用也要算進來。不能單純的算印刷量,還要看印刷量在時機上的效率。
第二,活字印刷要排版、要校對,印完了這次還要把版拆掉,下次用要再重新排版、再次校對。這就產生了一個排版校對的人必須能認字。古代識字是個高門檻,識字的目的是科舉。只有那種實在混不下去,連教私塾的活兒也找不到的識字人,才會去幹排版校對的工作。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樣的人别說難找,就是找到了,工錢要得也不會低。而雕版印刷的雕版工人就不需要識字,每個字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幅畫,刻對了就行。這人才需求標準要低得多。所以,活字印刷術的市場空間就被擠壓了。
雕版印刷不是在技術本身上更成熟,而是在社會組織上更成熟。雕版印刷的用量大了,就產生了一個刻工群體。他們的分工越來越精細,有師徒的傳承,手藝越來越精湛,印出的書當然就越精美。而活字呢?一次製造完成,可以用很久,就没有辦法衍生出龐大的從業人群,活字印刷術提高的也就慢。到西方的古騰堡印刷術出來,則又是另一番場景,雕版印刷也被替代了。
發明家未必是靈光一閃的開創者,而是整合社會週邊資源的高手。一個技術從發明到成熟運用,不單是發明者一人的事,更要有商業需求與社會從業結構配合,才能日益完善被廣為接受。而古騰堡印刷促發了三個職業群體:書商、排字工人、作家。早四百年的畢昇活字印刷,因為沒有周邊資源整合者而踽踽獨行,命運大不同。把一個現象,還原到社會現實中,在社會人群的網絡中再來看它的原因,你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解釋。
黑社會 VS 恐怖主義 ;政府是最大的黑社會
"黑"在社會上有兩重意思,一是犯法、做壞事;另一種是隱匿藏起來。【黑社會與恐怖主義兩者相同的是,都做壞事。不同的是,黑社會做壞事後不留下證據,把一切隱匿、湮滅起來。而恐怖主義者多是為一個理想為背景,甚至不惜生命代價來完成,是做了"壞事",唯恐天下不知,還主動承認、公布視頻畫面,和白道做了好事一樣】。
黑社會既然事後不留下痕跡,那麼到底如何證明有黑社會 ?一般人是從口耳相傳、媒體報導或街頭械鬥喋血塑造、想像出所謂的黑社會,如黑手黨、三K、竹聯、四海等,其實這不能算是黑社會,最多只是幫派。非要說是,幫派的頂層還有一些影子,下面打架鬧事的只能是混混。混混看起來是壞人,其實是好吃懶做靠暴力恐嚇來騙錢享樂的工具,絕大多數是可以用錢收買矯正的。最具代表性的黑幫頭頭如西漢的俠士郭解、民初的杜月笙。郭解結交對象代表是當朝大將軍、皇帝的小舅子衛青,基層勢力大到要漢武帝親自介入才能解決,因為漢武怕他會危及皇權的安穩。杜月笙結交對象是三教九流、黨國要員,代表性人物是戴笠。他的"恆社"會員多是社會菁英,為政府出錢出力做好事,還被蔣介石授予少將官階。比白道還白。近代的陳啟禮有些許這樣的味道,可惜晚生了幾十年。
那麼【誰是黑社會 ? 政府是】。任何政府的某一面才是最大的黑社會。政府派出去的間諜、臥底、殺手,或是利用幫派當黑手套,或製造、操縱、轉移某些情境的發展來誘導、誤導輿論視聽,也只有政府才能把證據湮滅、妨礙調查得最徹底。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案子永遠破不了,尤其是涉及政治的 ! 如此說來,在國內自戴笠以降的情報頭子,比黑道還黑。台灣也有很多破不了的案子。全世界各國的政府都一樣黑,俄羅斯的間諜斯克里.帕爾在英國到底是誰用芬太尼毒殺的 ? 美國甘乃迪之死,恐與他要收回由私人銀行家組成的美聯儲的貨幣發行權有關。是也、非也,永遠也不會有答案。
恐怖主義是得不到實質權力的人所採取的軟弱策略,重點在散播恐懼,不在造成實質損害,以達到勒索、談判的籌碼。恐怖主義最白道,像是做了一場暴力表演,又唯恐人不知。看 ISIS用公開的梟首示眾影片來傳遞訊息,利用媒體反覆播放影片宣傳,引發把發生恐怖攻擊的小概率事件,放大達到社會人人自危的恐怖效果。事件本身危害範圍尚可控制,擴散開來的恐怖氛圍,人心惶惶,反應過度,造成的危害則難以估計。想想,類似每個乘客要提早3~4小時到機場接受安檢,累積耗費時間的隱形經濟成本有多巨大。恐怖分子就像一群想要大鬧瓷器店的蒼蠅,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撼動任何一個瓷器。於是鑽進牛耳朵去激怒牠,讓因恐懼而憤怒發狂的牛來破壞瓷器店。【看 911 事件,不就是激進的塔利班組織,以此借美國的力量來推翻伊拉克薩達姆】。
史記刺客列傳裡的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要離等都可算是當時的恐怖份子。他們幹的是好事還是壞事要看對誰說。最有名的應該是荊軻。他們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從此皇帝遠離群眾、與大臣保持距離。拜他們之賜,大臣上殿是刀斧手架著脖子,赤腳上殿。連曹操見傀儡皇帝都嚇得汗如雨下,定都鄴城後與漢獻帝老死不相往來,連早朝都不上了。只有加九錫的恩典後才有資格 " 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的像個人。
為什麼西方社會恐怖活動特別多 ! 這就涉及到政策運用的雙韌性。西方為保障民權,杜絕政府貪腐、擴權等,用資訊透明、財產陽光與言論自由的媒體來懲治,的確收到極大的效果,是劑特效藥。但這良藥用在恐怖分子身上卻是一劑毒藥。那恐怖活動有無特效藥 ? 有 ! 所謂無知者無懼。只要媒體不報導,社會就不恐慌,恐怖活動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發生的頻率就會減少。前陣子川普高調地宣稱,美國對付恐怖主義活動已取得勝利。這明顯是胡說 ! 【只要媒體的第四權在,恐怖分子就是西方如影隨形的癌症。媒體滋生恐怖活動】。
對付恐怖活動在大陸確實取得一定程度的勝利。前幾年疆獨、藏獨份子在多地如火車站之類人多的地方,公開連續多次殺人事件,一經媒體報導,全國都對此氛圍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感覺,一片肅殺。近年處理恐怖事件的手法高明許多,根本不報導,像最近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爆炸案,國內媒體就很少見到報導,社會負面的影響就小。【用黑社會手法對付恐怖主義是劑特效藥】。當然封鎖資訊也會帶來其他的副作用。該如何拿捏,是政府要思考的。
附記 :
2018年發生的北朝鮮金正男謀殺案、沙烏地哈舒吉謀殺案,若是一般刑事案件沒有破不了的。都因為有政府的黑手介入,成為永遠各說各話的政治事件,真相永遠無解。
大英國協的風光背影
清朝的後半截真是國事蜩螗,似乎沒有一件事情是謀而後動,朝利益最大或後遺最小的具體目標努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急就章的解決問題思維。當時大清與稍晚的英國都是正日趨沒落,當他們強盛時,大清有許多朝貢體系的藩屬國,英國則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與國家。兩相對照看它們在衰落中處理屬國關係的方式與態度,呈現出的下台背影與後續關係發展是截然不同。
鴉片戰爭失利使大清天朝上國的形象與權威迅速崩解,在屬國內有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外有列強磨刀霍霍的覬覦威逼、唆使插手、形勢很嚴峻。從未實質治理屬國的大清也確曾努力承擔保護責任,出兵朝鮮與法國作戰都是為維護屬國與自身利益而努力。可惜的是,戰爭目標都只求平息動亂或阻止列強計謀得逞,在資料中未曾讀到有任何長遠的規劃目標。縱使爾後屬國脫離宗主國獨立,兩國如何維持平等關係而繼續交往,至少不能成為仇敵的戰略設想。因為涉入不深、牽扯不大,打輸了,似乎說,看,我已經努力了,對不起,跟新主子愛怎麼樣也管不到了,隨你去吧 ! 結局很悲慘,現實是昔日的主從都成為今日寇讎,付出極大的犧牲與代價至今仍為歷史或邊界等摩擦不斷。這與儒家文化講求王道,要求以道德感化人,財富羈靡人,文明吸引人,只講求表面" 君臣 "禮儀關係,不用霸道武力服人有關。所以中國的主從關係向來不涉內政的淡如水,維持關係的牽連主要在心理、文化層面,與英國或資本主義國家大不同。
英國對殖民地大多是武力征服並直接參與內部管理,以維護英國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其自第一次大戰慘勝後,國力迅速衰敗,內閣就意識到持續維持龐大的殖民地,既不符民族自決風潮現實,國家財力也負擔不起。縱然國內也有反對聲浪如邱吉爾,但再來幾場類似美國的獨立先例,將是英國無法承受的。英國早早就開始規畫朝組建大英國協的目標來處理原來的主從關係。嚴格來說,英國對殖民地的剝削壓榨是嚴重的,理論上雙方關係並不融洽,但因是直接參與管理,以致在政經制度規劃、語言文化滲透、殖民地上層關係等著力甚深,有著濃厚的英國風,初期殖民地根本無法完全脫離宗主國的牽連。參與大英國協雖無大利,但也無害。在一群說同樣語言、玩一樣的板球國家所組建的國協大樹底下避風雨、取暖,勝過單打獨鬥的強出頭風險。相對英國則仍是一呼百諾的盟主,最大受益者,在國際上雖已沒落,卻仍具大國威儀的底氣。
一般的王朝、國家的衰退後果往往是縮小、崩潰或滅亡。但英國不是,他是技巧的自我回縮到正常、而對昔日殖民地的影響力仍然最大程度的保存。有既定目標規劃的處理規劃,與急就章了事與少麻煩的處事方式,過程中後者相對簡單但略顯粗暴無情,一了百了;前者則費時費力溝同協調還許以小惠,雖複雜但顯得含情脈脈,一旦成事,後續的利益已證明是超乎想像。這對國家、個人都具有借鑒意義。所以,為目標而行動的人,一切現實都是條件;為保住現實的人,一切條件都在妨礙他找到真正的目標。更遑論只想撒手不管的人。
時代與國際政治環境改變,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治理外,現在中國以經濟利益用10+1的方式與東盟合作,用經濟發展、債權債務關係來深化、捆幫,一榮具榮的搭便車。此模式也展現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與還在努力要成型RCEP架構協議上。只是要"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的昏昏然 、陶陶然。
**君子和而不同的歷史佳話 嵇康與山巨源
嵇康娶曹操曾孫女長樂公主,成曹操家族的曾孫女婿,惟時逢曹家走下坡,司馬家弄權,有才難伸。嵇康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是洛陽美男子。美詞氣,有風儀,站似孤松獨立、醉似玉山將崩。難能可貴的是他絕非魏晉之風,傅粉何郎的奶油小生,藻飾之徒。因好鍛鐵而練就一身古銅健美的挺拔身材。嵇康不滿司馬家弄權,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乾脆效法陶淵明隱居山陽。隱居後,他追求清靜無為的老莊思想越發濃厚,於是呼朋縱酒,清談闊論,合稱竹林七賢。然此七人在政治態度上並非一致。嵇康堅決不與司馬家合作;阮籍、阮咸、劉伶、向秀則陽奉陰違;山濤、王戎則積極貼近權力核心,七人最終下場也因而大不同。
嵇康瞧不起投靠司馬家的鍾會( 大書法家鍾繇之子 ),一日,鍾會訪嵇康,嵇康不予理會,逕自打鐵。鍾會惱羞成怒,拂袖要離去時,嵇康問 :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 鍾會說 :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當司馬家把高官厚祿橄欖枝伸向竹林七賢時,功名心重的山濤、王戎立馬應召上任,嫉惡如仇的嵇康憤怒了。不久,山濤高升,他竟推薦嵇康接任他的原職,胸中烈火熊熊的嵇康遂寫下" 與山巨源絕交書 ",這一文章也等同是與司馬家公開決裂,因而埋下殺身之禍的種子。正當"與山巨源絕交書"洛陽紙貴時,司馬昭也憤恨嵇康的桀驁不馴。此時,嵇康的好友呂安之兄呂巽迷姦了弟媳徐氏,呂巽竟惡人先告狀,以不孝的罪名誣陷呂安,而身陷囹圄。嵇康聞訊,義憤填膺,出面作證營救時,卻正逢鍾會當道,鍾會公報私仇,以" 亂群惑眾 "罪名把嵇康打入大牢。
嵇康臨刑前,顧視日影,從容不迫的索琴而彈,一曲" 廣陵散 "從此成絕響。奇男子慷愾赴死。令人瞠目的是,嵇康在與親人訣別時,看著自己的兒女,深情而放心地說出意味深長的話 : 山公在,汝不孤矣 ! 因為他知道,雖然山濤與他的政治選擇不同,但絕對是一位寬厚善良,誠實可信的長者。山濤也果不負嵇康之託、眾人之望,撫養嵇康子女成人,還推薦嵇康兒子嵇紹任官職。嵇康與山濤共同演繹了一段" 君子和而不同 "的歷史佳話。
附註 :
阮步兵青眼、嵇中散養生、阮琵琶曬衣、劉伶病酒、山濤酒八斗( 絕交託孤 ) 王戎賣李、向秀註莊子,雞向後划、豬向前拱,各有各的道。
幸福 在你我身邊
忙是個好東西,它會帶來一種麻木的踏實,可以逃避内心的質疑。當日子走上的周而復始的軌迹,人就像轉輪上的倉鼠,在原點疲于奔命,顧不得思考前進的方向和意義,這就成了窮忙,或說是茫與盲。太多人以為幸福就是追上無止盡的消費,打拼成軍備競賽,最後却迷失在忙碌中,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其實幸福很簡單,就在身邊。給愛人一個擁抱、讀一本好書、和朋友度過惬意的下午、和戀人窩在沙發裡看一場電影,和老伴倘佯黃昏夕道上漫步,都是讓人嘴角上揚的幸福。從現在開始,試著留意下面五件小事,人生會幸福很多。
穿着得體
張愛玲曾說過:“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因此,她對自己的穿着打扮極為重視。在那每個人都穿灰藍色中山裝的年代裡,她依舊特立獨行,堅持穿旗袍,不為取悦他人,只為自己高興。認為趕時髦、追流行是從眾、是內心怕被孤立的一種恐懼。張愛玲這種態度貫穿了一生,就連去世都優雅得很。她知道大限將至,早早就穿好了旗袍,打扮得整整齊齊,躺在床上從容、安祥地等待死神的降臨。
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名媛”的鄭念,在看守所受了6年多的折磨。就在這最黑暗的时光裡,她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優雅與體面。牢房骯髒,她就借來掃帚,用心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給存水用的臉盆做防塵蓋、即使是牢服,也穿得整齊不邋遢。她的自律,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良好修養。用心打理精緻的外表,用心經營體面的生活,學會悦己,會過得無比舒坦,無比幸福。
珍惜愛你的人
作為“蘋果教父”,喬布斯在商業界達到了成功的巅峰,在别人的眼里,他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一個縮影。但喬布斯却說:“除了工作之,我少有其他歡樂。到生命之終,我只不過習慣了財富這一生活事實罷了。”當他躺在病榻上,回顧自己的一生,意識到,他一生為之驕傲的名聲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顯得毫無意義。因此哀嘆:當已經積累了足够的財富來維持我們的生活時,我們應该追求那些跟財富豪無相關而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感情關系,藝術,或是年輕時的夢想…,可謂其言也善。不斷的財富追求只會把一個人變成扭曲的行屍走肉。上帝把感官賜予我們,是讓我們感受每個人内心的愛,而不是由財富帶來的虚幻感覺。
這樣的例子經驗在生活周遭其實很多,但有幾個人留意學習 ? 大多數都被各種外在慾望綁架,生命不是997至少也是996( 註一)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帶不走一丁點財富,僅能帶走由愛沉淀的記憶,而這些才是真正陪伴你的,給你力量和愉悅。因此,要像寶貝一樣愛家人,愛配偶,愛朋友。在珍爱他人的同時,善待自己。
學會拒絕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好心人,在路口遇見了一個乞丐,乞丐求他施捨,好心人一時不忍,便給了乞丐10元,乞丐連連道谢,高興地走了。從此以後,乞丐每次在路口見到他,都會向他伸手討錢。好心人不忍拒絕,依舊每次施捨10元錢。直到有一天,好心人在路邊見到了另一個乞丐,給了他五元。再見到之前那個乞丐時,身上只剩下了5元,便給了他。誰知這個乞丐不幹了,臉色一變,大怒道:“誰准你拿我的錢去施捨别人的?”
多麼可笑的理論?别人的幫助,久而久之竟變成了他“自己的錢”。中國有句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意思就是你在危難關頭給别人幫助,别人會感激你,但若因為不會拒絕而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你停止幫助,恩情反而會變成忌恨。由此可見,學會拒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味接受,不會拒絕,最終只能是委屈了自己。
錢鍾書先生就是一位很懂得拒绝的人,敢於拒絕變成了一種很可貴的能力。據說有一次有部門通知要錢鍾書前去参加國宴。錢鍾書却道 : 我不去,我很忙!來人說:這可是江青同志點名要你去的!喔!我不去,我很忙,很忙! 那我可不可以說你身體不好,起不來?不不不!我身體很好,你看,身體很好!我很忙,我不去,啊!
這回答很“錢鍾書”式,在那個人人都世故不敢拒絕的時代裡,他特别懂得何為拒絕之道。他並非不通人情,但通人情並不等於和稀泥,不等於委屈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許在很多人眼裡,錢老很不合時宜,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但懂他的人,恰恰會愛上這種任性和坦蕩。因為很多人做不到的 “敢於拒絕”,他有底氣做到了。
去看世界
“每當我想你的時候,天空就飄來了一粒沙,於是有了撒哈拉。”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句話去了解三毛,從而愛上了三毛。
她當初會選擇去撒哈拉定居,完全是因為那“一眼”的意外。某天,三毛在翻閱《國家地理》時看到了一張撒哈拉的圖片,她感絕自己的靈魂震動了一下。仿佛找到了前世的記憶,覺得自己就該屬於那裡,就該把自己交给那片陌生的大地。就這樣,三毛與老公荷西一起在撒哈拉生活了六年。荷西死後,三毛悲痛欲絕。痛定思痛下,她開始了旅行。旅行是療傷的過程,也是重新探索生命和自由的過程。
幾年中,三毛暢遊了幾十個國家,用身體擁抱天地,把靈魂交給山水。她問 :是什麼支持我浪迹天涯?她答: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萬物静觀皆自得的那份欣賞。去旅行吧,哪怕再忙,也要抽出時間犒賞一下自己的身心。高跟鞋走不了太遠的路;香烟中嗅不到泥土的芬芳;辦公室里也永遠遇不到那個等在遠方的人。不走出去看看,你會狭隘到以為目之所及,便是整個世界。
多讀好書
讀書是最棒的旅行。和真正出去玩相比,讀書臥遊特别划算,幾百塊錢就能完成整個行程;它不挑地方,床上、桌前、捷運上、咖啡館……無論何時何地,只需要把書打開,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它還很舒服,永遠不用堵車排隊,不用在望不見盡頭的隊伍中苦苦等待,不必忍受飛機晚點,不會在路上弄丢錢包,也不會被宰,它為你提供私人訂製服務,只需你全心投入,細細品味。把自己練就成內有山水、外有書香的優雅氣度。
最重要的是,它有著無與倫比的風景。在書中,你可以在時空中任意穿梭,神交古人;可以經歷不曾體驗過的生活;可以獲得智者積累了千萬年的人生經驗,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幸福。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麥嘉去朋友家做客,和朋友的兒子聊起天来,問他學習怎麼樣,和同學相處得好嗎。聽到這些問題,朋友的兒子竟然哭了起來。他說父親從没有這樣和自己聊過天,從小到大,他起床時父親還在睡覺,他上床時父親還没回家,後來讀寄宿學校,他每次跟父親通話,錢永远是唯一的共同話題,父親第一句話都是問缺不缺錢,缺錢馬上打過去。
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心靈的撫養永遠比身體的撫養更重要,可是他父親作了相反的選擇,孩子内心非常荒蕪。那天晚上,麥嘉扮演了一個臨時父親,他為這個小男孩列了一份書單。後來也一直和他保持着聯系,他明顯感到那些書成了小男孩的朋友,讓他的内心變得温暖而有力量。再次碰到小男孩的時候,他發現小男孩的原本木訥遲鈍的眼神變得明亮有靈氣。
好書就像照進平淡生活的陽光,不開心的時候,很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捧起一本書來讀,就是给自己的最好的擁抱。簡單的心一旦複雜起來,歡樂與幸福就遠去了。
註一 :
997 是指上班工作的時間,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甚至披星戴月,一周七天,偶而能996 就偷笑了。能855那簡直是公務員模式,可能會被視為幸福或不長進、甘於平凡的代名詞。君不見,有些科技公司的戰情室,007 ~0030是基本模式。
【愛人的模樣】
他因車禍而失明,所以他從不知女友長得什麼樣子。那年,她生了重病,臨終前她將眼角膜移植給了他。他恢復光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他只找到她留的一封信。信裡有一張空白的相片紙,紙上寫著一句話:別再想我長什麼樣,下一個你愛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樣。
納蘭性德 生活的意境
除了物質,我們能否永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真正的生活方式不是宣言,也不是姿態,而是擁有生活的意境,即便没有掌握足够的財富和權力,也能在生命的每個瞬間生活得自由、豐富和飽滿。
納蘭性德(字容若)。1655年1月19日,在嚴寒的北京城,納蘭性德出生了。雖然是雪虐風饕的時節,但納蘭托生的地方好,是當時滿清貴族族明珠的府中,當然毫無凍餒之苦了。他出生後,取名納蘭成德,這個名字源自易經: “君子以成德為行。”後因皇太子取名“保成”,為了避諱,改為性德。納蘭性德可謂是身在富貴之鄉,含着金湯匙出生。他的父親納蘭明珠的仕途,在他的有生之年,幾乎是一路飆升。當年北京官場流行一句話,叫“要當官找索三(索額圖),要人情拜老明(明珠)”。
成長在豪門貴府,納蘭性德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歲便鄉試中舉,22歲時被康熙帝授為三等侍衛,不久便升為一等侍衛。在當時,像納蘭性德這樣的滿族青年多以披堅執銳戰場立功為榮,漢族士人則以讀書應試為出仕做官的正途。納蘭性德出身滿洲貴族,既善騎射,又科場得意,可見其才華的卓越。不過,納蘭性德的仕途也就到這了。由于父親是權相明珠,這讓康熙非常忌憚。康熙既愛納蘭性德的才華,但又要箝制明珠,致納蘭性德一生未得重用。
外人看來的春風得意,在納蘭性德自己看來,並不快樂。他的詞中,很多是這樣悲傷凄婉的調子:《憶秦娥》
長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强分哀樂。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顏非昨,才華向淺,因何福薄。
不看作者,單看詞意,很多人以為這不知出自哪位落魄江湖的窮酸秀才,哪裡有半點侯門公子的氣象?不過,單從幾篇詩詞的感情定義這樣一個背影偉岸的詩人,未免太過偏狹。在學問上,他被梁起超譽為“清初學人第一”;在詩詞創作上,王國為稱頌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評價不可謂不高。如此高的創作水平,必然要有清澈的人品做底子。納蘭性德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詩者,以學術為吾師也,以文章為吾師也,以道德為吾師也。”他鄙薄有師之名而無師之實的“師”,推崇的是學術、文章、道德上的先導者。
康熙十五年,朝廷担心八旗子弟“專心習文,以致武備廢弛”,於是停止了旗下子弟的考試,直到十一年後才又恢復。但納蘭性德不管這些,他向老師表示,對宋元諸家經解,“某當曉夜窮研,以符明訓。"這氣概似非其柔弱形象所能概括的。遺憾的是,納蘭性德在這個世界上只活了 30 年,却留下了接近四百首作品,即後人編篡的《納蘭詞》。31歲的人生能有如許成就,我們一方面哀憐蒼天對他不假以時日,一方面又覺得他體會了别人幾輩子也體會不了的豐富爛漫,塵世的歲月雖短,也足矣。
在一般世人眼裡,納蘭容若這樣的貴公子,吃的是玉露瓊漿,住的是高堂廣厦。就連官爵,也是小事一桩。他還有什麼窮愁悵恨呢?他為什麼寫出滿纸悲怨的《飲水集》這樣的詞來呢?他當然不是無病呻吟。
納蘭性德的父親明珠,位極人臣。但此人官品並不好,庸俗卑鄙,而且貪財,和納蘭性德那種清高絕俗的性格,正是極端相反。納蘭性德本質上是一個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他父親的所作所為,都令他聽不慣、看不慣,可是在封建的壓力下,他又能做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呢?精神上的鬱悶,只能讓他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更多通過詞章上的悲苦之聲尋求解脱。文章憎命達,憤怒出詩人。納蘭性德的出現,不得不說是中國詞壇上的一個奇迹。他雖是相國公子的身份,却大胆鄙棄了貴族的生活,追求個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
法國的巴爾扎克熱衷於做貴族,但他的作品却尖刻的諷刺了貴族。俄羅斯的托爾斯泰是個伯爵,但却走到農民當中。對於有良心的作家,腐朽和衰頹的環境,桎梏不了他們向上和純潔的心靈。除了不得志之外,這個男人在短短30年的人生中,還有什麼能激起他積聚的情感?
納蘭性德的感情非常豐富,他說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而是天上的“痴情種” ,這一點喊賈寶玉也很像。無怪有些人認為《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是納蘭性德的化身,大觀園之事,即是納蘭相府之事。
說到感情,就不得不提妻子盧氏的早亡。納蘭性德十九歲時和十八歲的盧氏結為夫婦。盧氏的父親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是個命苦福薄之人,而她嫁給納蘭性德後,親親密密的夫妻生活只度過了四年,盧氏就因難產去世了。所以,納蘭集中,又多了不少商心的悼亡詞:《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缘容易絕。燕子依然,軟榻簾鈎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從認取双棲蝶。
“不辭冰雪為卿熱”,是三國時的一個典故,荀彧之子荀奉倩娶了曹洪之女為妻,夫妻非常恩愛。有一年冬天,荀奉倩的妻子發起了高燒,他就跑到庭院裡把自己凍得冰凉,再去抱妻子,為她退燒。最後妻子没救過來死了,荀奉倩也因此得了病,不久也死了。納蘭容若在詞中用此典故,可想他的心情也是如此。盧氏的死,也帶走了他的半條命。上天似乎有意讓納蘭這個多情人斷腸傷魂,剛剛由這個嬌倩秀美的妻子撫慰了的心中的傷口,却又因她的去世,連痂帶血地被撕裂。
我們只能試著體會當時納蘭性德的痛苦。他經常對著她的遺物以淚洗面,回憶著兩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那時的我們,就像趙明誠和李清照,一起讀書,一起撫琴,一起填詞……但是現在,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在西風残陽裡思念着你。十幾年後也是同一個日子,納蘭性德終於追她而去了地下。
一個優秀男子在世間,首先要有高尚的志趣和可供奉獻的事業,自然也需要深沉甜蜜的感情與温柔旖旎的伴侣。納蘭性德不是沉溺個人情感的普通人,如果他足够長壽,也許還有更多可以傳唱的情感故事吧。誰也不曾想,在盧氏之後,另外一個女人闖入了納蘭性德的生活——江南才女、清初詞人沈宛。一個是多愁多病的身,一個是傾國傾城的貌,在好友顧貞觀的引見下,兩人一見鍾情。遺憾的是,這門婚事遭到了納蘭性德父母的極力反對。無奈之下,他只好在府外給沈宛另尋了一處住所,沈宛就像唐代才女薛濤一樣,日夜在枇杷花底苦等情郎。
清康熙二十一年,皇帝出關祭祖,納蘭性德也在随行之列。到達山海關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茫茫雪夜中,千萬頂帳篷燈光摇曳。納蘭性德看著這千古壯觀,想起了千百年來戍邊將士的悲凉,想起了遠方温暖的家和友人,一宿無眠。於是有了這首:《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和前面提過的賈寶玉有所不同的是,納蘭性德並非只是在閨閣中混迹的“怡紅公子”,他的文人朋友還是很多的,而且不少還是布衣之士。雖然身為相門公子,但他却不矜不傲,和很多漢族文人都結為挚友。與女性交往,他留下了缱睠缠绵的詞作;與男性交往,更能看出他大丈夫的一面。這些朋友裡,最親密的當屬顧貞觀。
他是江蘇無錫人,出身於書香門第。比納蘭性德大十八歲,和晚明東林學派淵源極深,他的曾祖是東林學派的領袖顧憲成,父親顧樞,又是東林學派高攀龍的門生。當顧貞觀已經是四十歲,容若二十二歲時,他們终於遇上了。兩人一見傾心,直嘆相見恨晚。詞壇上的好友,當然就是以詞相贈,所以《飲水詞》中,有了這樣一闕揮灑情意的佳作:《金縷曲·题側帽投壺圖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竟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啄,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缘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记。
這首辭中,納蘭性德對顧貞觀的友情表露無遺,可謂是玉壺冰心,絲毫没有半點渣滓。開頭他說自己其實也是一個狂生,只不過誤生在了豪們公侯之門第罷了。然後,納蘭性德又誠心誠意地表達了要和顧貞觀終生相知相守的願望: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缘恐结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记。”男女間海誓山盟,要的是“生生世世为夫婦”,而納蘭這首辭中,也是“盟訂三生”。
像納蘭性德詞中最著名的那首:《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很多人都當作男女情愛中的滋味,却忽視了《木蘭詞》這個詞牌後面還有小字題目:“擬古決絕詞,柬友”。也就是說,這也是首寫給友人的詞。朋友陪伴納蘭性德走到生命的盡頭。直到他得病辭世的前一天,他還和朋友們一起吟咏作詩。第二天,他就病倒了。這時正是盛夏,密雲不雨,悶熱難耐。或許,在現代的醫學技術下,納蘭性德可能只是得了傷風感冒,住幾天院就好了,但在那個年代,却讓他就此一瞑不視。在康熙十六年妻子忌日這天,他永遠離開了人間。我寧願相信這不是巧合。
納蘭性德的早逝,給才子多夭、紅顏薄命的例子,又增加了一個例證。民國的張恨水寫到過一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壯年。其友痛哭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性德一樣,不能永年的……”。納蘭性德這個人,一生只在乎一個情字:對親人、對朋友、對爱人。這種情鑄就了他的人生,錯就錯在,他這種純情的人,不該生在這複雜的人世間。他的愛情,他的人生,都凝結在他用淚水寫就的詞集裡,凄美而又悲凉。
所以他說:“我是人間惆悵客”。當納蘭性德追随妻子離世,當所有人痛哭惋惜的時候。或許只有他自己會微笑吧,因為,他要去的世界裡有他愛的人,有他最温暖的家。
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 有一種孝顺,是强大你自己
給孩子看,也給父母看
15年前,我大學畢業時,因為喜愛寫作,系主任找到我說,如果有留校的意願,他能给我爭取一個名額,前提是要向學校交一筆 3 萬元的保證金,這筆錢將來會退還。那時,我半年的學費是1200元,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00多元,一筆稿費不過15元。所以,3 萬元猶如天文數字。
我想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勞作,好不容易供我讀完大學,如果我再因留校的問題,讓他們去借 3萬塊錢,怎麼想都覺得於心不忍。我壓根兒没和父母商量,輾轉反側地想了兩天後,就對學校說:“我不想留校,我要参加工作。”
後來,通過各種努力留校的同學,有的讀研讀博後成為本校的青年才俊,有的跳槽後應聘到其他高校謀職做事。而回到地級市報社當記者的我,在紙媒衰落的當下不得不另謀出路。多年後,當 3 萬塊錢對我來說不再是難題,才有勇氣跟他們提起這件事。
父親眼角紅紅的說:【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是窮人家孩子的通病,再則怕增加父母負擔而有愧疚感。當年,如果你對家人說了這事兒,我們就是砸鍋賣鐵、賣糧賣屋,也會給你想辦法。因為這不是随便一個學生都能有的機會。窮人家孩子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因為窮,所以看得不够遠,總怕自己給家人添亂,於是主動拒絕外援。他不知道,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大於想象中的困難。
我上班第二年,單位組織集體考駕照,每位員工只需要缴800元,就可以到指定駕校學習,5年之内只要考試過關,就能拿到駕照。我想,十年内能在這座城市買套房子,對於我來說都是件非常非常吃力的事,哪還有閒錢去買車?所以,考駕照根本没有必要,就壓根兒没去報名。
後來,報名的同事都拿到了駕照,並陸續買了價位不一的私家車。短短幾年過去,考一個駕照要好幾千塊,報社大院的停車位上開始出現奥迪。曾覺得生活無望的我,竟然也過上有房有車的婚姻生活。那一刻,我才漸漸體悟:貧窮之所以會限制自己的想象力,那是因為對貧窮的年輕人來說,壓根兒就不敢有想象力。他總害怕絕望會代替希望,所以不敢做夢;他總害怕失敗擊倒成功,所以不敢出征。他忘記了,自己還年輕,而努力和變化,會讓一切皆有可能。
有位年輕讀者給我留言。她說自己参加工作剛滿兩年,現在一個月也就八九千元,扣除房租水電和生活費,也剩不下太多錢。但所在單位前景不错,主管領導也很器重她,再幹大半年月薪會漲到一萬多。但現在,她老家的父親突然患了重病,手術後卧床不起,只會越來越嚴重;弟弟少不經事,還在讀高中,考上大學也需要花不少錢;母親原本身體就差,父親倒下後更是没了主見。現在,她想放棄上海的工作,報考老家的公務員,或者托關系以人事代理的身份在市裡找家單位。雖然一個月只有兩三千,但離家近,能照顧病倒的爸爸,也能分担無助的媽媽。
我太理解這女孩的處境和心情,但我還是對她說:那些回到小地方的人,都很難再去大地方,而那些留在遠方的人,都很少後悔没回小地方。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有一種孝順,是强大你自己】。因為咱家窮,所以你更不能因為眼前的困難,而放棄已占領的高地。你在盡己所能给予家人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拼命奔跑成為更好的自己。只有這樣,明天的你,才會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希望。
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因為窮,就看不見身上的光。窮不是你的錯,不誇大困難,别逃避問題。如果有機會搏一次,那就去試一試,當你的光芒照亮餘生,你也有機會跳出固有的階層。不要因為窮,就屏蔽未來的無限可能。一時的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生都跳不出窮人思維。你只有跳出陰暗潮濕的井底,才發現廣闊的天地其實一直都花红燈明。不要因為窮,就潦草結束此生。正是因為窮,所以你更要撑得久一些。
只有你活成一棵不怕風雪的樹,你的後代才有機會在前方開出芳香撲鼻的花。不要因為窮,就把家人的想法看得太重。最好的孩子,是懂得自我努力,然後帶動一個家風生水起。你只有活成渴望的模樣,才有能力帶領家人走出貧困的冰霜。最後,我想给所有正遭遇貧窮、正經歷不公的人說:
如果能有依靠,誰願忍受窮困潦倒,既然無人可靠,那就學會含淚奔跑;如果不幸摔倒,拍拍身上的灰,對自己笑一笑;你要的明天,就在下一站拐角。
國畫像電影、油畫像電視劇
電視劇講故事主要就靠說,所有人都要圍著劇本轉,編劇怎麼寫就怎麼拍。電影則影像傳達的信息和對話一樣多,甚至更多。電視劇中可以有片刻的沉默,但長時間的沉默是絕對不行的。過於深奥、或者意思模棱兩可的對話在電視劇中也不行。劇本就是電視劇的最終產品藍圖。對電影來說,劇本只是一個起點,創作需要超越劇本,才能成好電影。電影主要是靠視覺,而不是台詞來講故事的。電視劇的關鍵是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電影的關鍵是怎麼講故事。當劇情的多寡不再影響故事體驗,這才是真正的電影敘事,這種叙事是在電視上絕對看不到的。
比如《辛德勒的名單》,這是一部有名的黑白電影。但是男主角在納粹屠城的時候,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穿红色衣服的猶太小女孩,這是影片中唯一的色彩。小女孩獨自一個人走在大街上,周圍是納粹正在逮捕和射殺猶太人。男主角的視綫就一直盯着這個小女孩,整個過程持續了整整兩分半鐘,背景音樂是一首温和的猶太童謠。重點是,這段表達裡没有一句台詞,完全靠畫面和音樂,就把男主角感受到的衝擊都交代出來。尤其在電影院裡,在立體環繞音響中,童謠的吟唱聲是非常具有戲劇性和空間穿透力的,再加上巨大的寬银幕,讓這一點點的红色變得更加突出。
就像國畫和油畫的區別,油畫用濃濃的色彩填滿畫布,白色則稀少不能多,有些像電視劇;國畫大不同,國畫有好多空白,那些空白才是國畫的靈魂,景物不過是空白的邊框、點綴。看千里冰封、萬里飄雪的銀白世界,一點紅、一抹黑才分外妖嬈的彰顯白,更多的如同電影。
** 白頭新少並不容易
在現實生活裡,希望自己無災無難平平安安過一生(趨吉避凶) ;但在理想生活中,又最好能過著驚濤駭浪,可歌可泣的人生出來(有冒險性,嚮往007)。就像我們在曠野時,希望碰到一隻羊,而非一匹狼;但在動物園的鐵籠子前,願意看到一匹狼,而非一隻羊。於是,激進者甘冒觸法危險,直接嘗試體制外的經驗。最常見的例子是,未成名前希望成名,成名後戴著墨鏡走,表面是怕人認出來,實際心底更希望有人能識破盧山!
其實矛盾的不只是心理,就是生理也充滿矛盾。青少年的時候,體力達到最高峰,偏偏缺乏智力與人生閱歷,多憑情感與直覺處事,常因感情衝動而一失足千古恨。中年時候,體力與智力漸趨平衡,然也是家庭、事業與自身健康三頭燒的時候,要想兼顧則告之不許,只顧一方,可能表面是一得二失,實質是三頭皆輸,心中滿是悔恨。耳順過後,智力與人生閱歷達到最高峰,但體力已衰不從心,面對死亡陰影的撲近,心理產生恐懼、貪婪又眷戀紅塵的糾結複雜,不肯交棒,成為人世間絆腳石,最終評語是老而不死謂之賊。李摩西堪為"楷模"。
有言,"四十以上之人皆該死",雖曰刺耳,亦有其理。 睽諸歷史,康有為、章太炎,學問事功完結在40歲以前,後為枉活;汪精衛、錢謙益、章士釗的老不自愛,黃梨洲、江亢虎、李諾貝的晚節難全!晚年都成了妖精,早年光榮歷史,不堪再提。猶如夏貴,不宋不元,非驢非馬。白頭新少年並不容易。
" 公自平生懷直氣。誰能晚節負初心"他們必不承認自己有違初心,但未能與時俱進而不覺,卒為浪淘之沙。梁任公是近代最能與時俱進者,到晚年,時人猶謂其落伍。年輕時,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可悲的是老了,還自以為仍是今日萬戶侯,其實別人早已視君為糞土而不自知。先賢有言 : 豪言久放成大癮,自以為是目睥睨。西哲有言 : 年輕時我不敢激進,怕老年會變成保守。說的都一樣 !
林語堂40自述謂: 一生矛盾說不盡,半似狂生半腐儒。卸下洋裝留革履,心靈剖析跡糊塗.......;八十自敘又說 : 有一次。幾個朋友問他:林語堂,你是誰?他回答說:我也不知道他是誰,只有上帝知道。同樣問題又有一次,他說:我只是一團矛盾而已。李敖的成名作 : 老人與棒子一文,值得參考。
**熱情 VS 利益
人類做一件事的動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熱情,一種是利益。這兩種動力都很重要,都能把事做成,但是它們之間有一個重大的區别。
用熱情為動力來做事,往往一開頭就是最好的,因為它最容易在瞬間聚集資源,可以不計成本地去做,可以創造奇蹟。但是熱情也是最容易耗損的東西,所以會每况愈下,熱情没有了,事情也就結束了。如,美國受蘇聯首顆人造衛星刺激,傾全國之力發展太空探索,致在60年代末,六次送了 12 位宇行員登月,除出了口惡氣,沒有實質利益,政府與人民的熱情逐年下降,40多年來再未登月。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也是一樣,國威是宣了,但沒有實質利益,七次後就停擺了。
用利益為動力來做事,往往開頭非常難。但是,利益動力也有很大的好處。就是它能不斷地創造財富效應,一邊做,一邊匯集人才和資源進入這項事業,像滚雪球那樣越來越大。如大航海時代的世界探索,給參與國帶來土地與資源的實際利益,歷久不衰。這個驅動延續至現在的南北極開發、私人如貝佐斯、埃隆 瑪斯克等積極開發太空旅遊與移民外太空之研究。
國家隊激情搞航天,往往是綫性推進,先解決運載能力,再解決太空艙,然後解決太空的各種服務,解決太空的各種應用開發。舉全國之力,或許能够做到一次輝煌,但是很難做到持續不斷地提供高水平的服務。
而私人做航天,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平行發展。無數的公司,在做着自己的事,解決自己面臨的技術難題。只要有一個系統集成商業,把他們在各個領域的技術突破整合起來,就匯是一項大突破。
私人財力、人力、研發資源等肯定不及國家,但它們可以利用整合市場生態的力量。比如,起落架是美國一家專門設計戰鬥機起落架的公司幫助設計的。這樣的公司,在過去也許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或者波音公司的一個部門,獨立出來後,不僅可以為洛克希德馬丁提供服務,也可以為私人的創新企業提供幫助。飛機起落架,這麼狹窄的領域都有獨立的企業生存,你可以設想整個生態系統是多麼完備。
單純的歌頌熱情,看不起利益,這可能是人類在達成目標過程中,會犯的最大錯誤。
活的方式去想 VS 想的方式去活
有一句話說 : 不趕緊按心想的方式去活,那遲早會按照活的方式去想。乍聽感覺沒什麼新意,實則是南轅北輒的差異。後一種心智模式是把當前的一切都合理化,認為現實都有其合理性,其實隱藏了一個極大的傷害,就是把自己封閉在自構的模式裡取暖,對外部世界封閉排斥,拒絕激發改變的各種可能性。前者則是鼓勵持開放心態,個人與所處環境相互調適,與時俱進。
"原則"一書作者瑞 . 達里歐說 : 若你現在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就說明你一年來沒有學習到新東西。" 這句否定自我的話太傷人,是多數人內心難以接受的。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為生存的需要,在基因裡早已預裝了設定好的程式軟體,這些預裝在過去生存奮進中曾發揮了巨大的貢獻。惟人類生物體的進化需時數十萬年,而技術爆炸則在瞬間百年,就如同在原始人的大腦與身體上配備最現代的裝置的不相稱。原裝未更新的軟件是否已成" 知識闌尾 "成負擔拖累 !?若是,困難點將是要和百萬年來形成的基因預裝對抗。
兩種預裝認知本能 : 標籤化與抽象化。
人對外部世界最省力的理解是標籤化,取個名字、貼個臉譜。因為大腦的資源寬帶有限,人又想要快速把握世界,標籤化雖然未必準確,但有一定效果。比如樹,只要看到幹枝葉的植物就認定是樹,不會認為是草,即使各類樹有千差萬異,基本上犯錯機率很低。把物標籤化,同樣可以把人標籤化。如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他是個是勢利鬼,女人都愛財,男人都好色、高雄人都不守交通規則、台北人都自以為是,很浮華、白人都很陰險貪婪、黑人都很兇暴...,明顯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易使人自卑、自暴。貼個負標籤不好,那貼個正標籤是否就好,答案是也不好,感覺太自戀。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被很多父母奉為經典,這是給孩子貼個好標籤。孩子考試成績特好、或做了件超齡的事,往往會誇說真是個聰明的好孩子來誇。久了,孩子就會避免不聰明的方向發展,放棄了嘗新試錯的機會。若把聰明換成努力、認真來單誇一件事,就能避免後遺症,效果更好些。我是在財務上保持零負債的人,這正面標籤同時也把自己捆綁住,因為一切要備好足額現金,肯定困難重重;我是聰明又受歡迎的人,因而會處處顧慮怕做出不聰明又冒犯人的舉止動作而畏首畏尾。好人只要做一件錯事就千夫所指,壞人偶爾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浪子回頭、改過遷善。因為好人、壞人早被標籤化了,好人的錯事就是壞事,好人怎麼能做壞事呢 !?
標籤化是希望能盡可能準確地描述,抽象化則是盡可能的擴大描述範圍,兩者有重疊但不相同。比如,有人在樹叢草堆裡被蛇咬了,事實就會被抽象擴大成森林都有蛇、森林是危險的。人們的確因而規避了很多風險,但也丟失了森林的利益與機會。一位直銷業績不佳的員工,根本原因是臉皮薄,受不了他人的拒絕。但自我檢討可能會衍生出 :
1. 我不適合這家公司。
2. 所有直銷公司的銷售我都不適合。
3. 所有公司的銷售洽談工作,我都不適合。
4. 所有公司要對外聯絡的工作,我都不適合。
5. 我不適合工作,只能宅在家裡。
層層擴大,合理化的封閉自己。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生命的自證預言,還認為是命運。
夫妻吵架,最常講、罵的總是" 你 ( 妳 ) 總是、從來、根本、一直如何如何,這種全稱肯定判斷用詞,恰恰是失敗的人最愛用,所以會遇到很多障礙。抽象的反義詞是具體。善於處事的人往往是就事論事,解決具體問題的人。例如,太太說 " 這個星期你有三天晚上沒回家,要給我一個說法"。先生說" 這半個用妳只為家人煮了一餐飯,我想知道有什麼具體困難嗎 ?" 看,用全稱詞語與用具體詞說事大不相同,火藥味降低許多。再如,問" 如何提高創新 ?'、"如何提高公司產品品牌形象 ?" 這些往往都不得到有價值的建言,因為提問缺少具體細節。
世界很複雜,不是非黑既白,有很多事是不能量化的。因此,用標籤概念定義事情,信息量太小,偏頗誤差會很大;用抽象概念去定義事情,打擊面太大,往往抓不到重點。學會當別人用標籤論事,我們論事實;當別人用抽象認知外界時,我們用具體,避免標籤與抽象的偏頗與空泛。股票市場的散戶往往是一贏二平七虧損,別人貪婪我恐懼的道理人人懂,但臨頭就是做不到。因為這是反本能。不過要注意的是,暫時不適用,不表示無用。只有學不到的知識、經驗,沒有無用的知識、經驗,何況預裝本能,時機拿捏與運用有度而
已。
大利益要靠敵人來刺激 財政與王朝興衰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現象,一個統一王朝運行到中期的時候,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此時歷史往往會給王朝一個機會,如果出現一個明君或者賢臣,搞一次大改革,成功了,王朝就會中興。但是,如果矛盾爆發的方式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那歷史就不會給機會了,王朝覆滅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首先,起義軍會往哪里跑?當然是最富有的地方,致起義過後,最富有地區的税收來源往往都被破壞了。還有一點更重要,王朝在剿滅的過程中往往病急亂投醫,破壞了原來的財政和税收的分配結構,權力關係因此也就徹底改變了。比如,東漢末年黄巾起義,唐朝末年的黄巢起義,都是這樣。為了剿滅起義軍,朝廷给了各地軍閥各自征税的權力,可等起義被剿滅後,財政權力再也收不回來了。這是中國歷史的興亡規律,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晚清。
太平天國起義的規模和破壞性非常大,上述的兩個結果都產生了:第一,擾亂的就是當時最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太平天國之後,漢人督撫的權力變得極大,朝廷的威權被削弱。為什麼清朝還又延續了近50年呢?在這50年裡,居然還有“同光中興”!
清代康乾盛世的時候,政府的年財政收入是不到5千萬兩白銀。雍正攤丁入畝的財政改革很成功,成功的一大證明就是國庫裡攢下了六七千萬兩銀子。但是這個數跟晚清就没法比,從1841年到1911年這70年中,財政支出總量從3700萬兩白銀增長到3.39億兩白銀,增長了8倍多。清朝滅亡的時候,財政狀況不僅比前面的康乾盛世要好得多,比後來的北洋政府也要好得多,背後原因是什麼?
清末基本上打開國門,資本主義來到中國,清朝也願做配合,搞大改革。生產力大幅提高,財政收入自然水漲船高了。現在看似理所當然,實則是脱胎換骨、流血流淚的痛苦蜕變。這個轉型帶來的變化,是中國的財政收入的基礎,從彈性很小的農業税,轉型到彈性很大的工商業税。具體的困難是 :
第一,清政府必須鼓勵工商業。至少把過去被視為"賤民"的商拉高至平等地位。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1903年4月,朝廷宣布成立商部,頒布了一系列規定。規定說得清楚,集股5000萬元以上投資創業的人,准授予商部頭等顧問,一品頂戴,准其子孫世襲商部四等顧問,三代而止。集股4000萬元以上,准授予商部頭等顧問,其子孫三代世襲商部頭等議員……即使僅僅集股50萬元的商人,也可以獲准授予五等億元加七品頂戴。這獎勵力度,今天的獎勵投資條例也比不上。真的有成效的,還可以考考慮封爵。過去靠戰功才能獲得的爵位,現在靠經商也能獲得了。這背後的轉變,朝廷要克服多少習慣、觀念和人情上的阻力。
第二個變化,就是制度建设。1901年之後,朝廷一刻不停地催促法律專家趕快制定新式《公司律》。1904年後,《商人通律》《公司律》《公司注册試辦章程》《商標注册試辦章程》《破產律》等陸續頒布,這可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法律,所以在一百多年前中國商業的法律體系的雛形很快就建立起來了。要知道,這等同是朝廷用自己的信用向全社會宣布要保護商業,商業活動從此有章可循。也意味著,朝廷那種本來毫無限制的皇權,要被這些法律限制。
第三個變化,是整個財政觀念的變化。古代王朝的財政觀念是“量入為出”。但是現在不行了,大量的支出項目等著要錢,建立海軍要錢,興辦工業要錢,還能量入為初嗎?不行,必需改為量出為入,先預計要花多少錢,然後去想辦法。有了預算觀念。1894年,清朝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左右,加上各级地方政府收入和官員中饱私囊的錢,也只不過占到6%;同期日本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30%。可看出清王朝是輕傜薄賦,但在動員和整合國内資源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
那要想提高收入怎麼辦呢?清政府眼前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向洋人借錢。過去總覺得這是喪權辱國的事,其實也不盡然。據統計,晚清共借外債208筆,總額為13.06億兩白銀。清政府借外債,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以平等的民事行為主體身份簽訂契約。這就促進公債市場的出現和建立,還促進了國内金融業的發展。政府在借外債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守規矩,建立了信用。
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以前,全國的新興企業 2300多個,這相當於1900年的 4.5倍,年增長率高達14%以上,這個速度其實是很驚人的。而這個速度的背後,是中國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商人的地位提高了,社會的信用培養了,商業的中間機構出現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才算是起步了。正是在這些意義上,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晚清是接力賽第一棒的選手。他們雖然没有跑完全程,但他們的第一棒跑得確實不賴。
回過頭來,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還能跑的不賴?要知道上述的那些措施,並不是從鸦片戰爭之後就開始的,而是從1903年。那是什麼年代?八國聯軍,庚子事變之後,朝廷欠下了巨額的外債,清政府不得不想盡辦法搞錢。靠過去搜刮民脂民膏已不可行,不得不開始更負責任的進行社會治理和制度建設。時代的拐點 大利益要靠敵人來刺激
浮光掠影 東北遊
會選擇到什麼地方去旅行,理由人言言殊或是沒有理由,就是想去看看,內在總是有一股驅動力催你邁開步子,踏上旅途。我們常常是把自己最喜歡最深愛的人或地方,其實是給了一個幻影而不自覺。就旅行言,幻影可能是從各方獲得,積累在心裡的資訊迭加,重點可能是山光水色、或是歷史文化氣息、或是某一特定現實的生活方式。有歷史人文,筆鋒才帶得出情感。
去哪兒其實不重要,只要人在旅途中就覺得很美。別一直問這是哪兒,一知道在哪兒,世界就被地圖侷限變小了。不知道在哪兒,世界才感覺更寬廣。美需要用心去感受,一片綠意盎然無際的田野森林,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金風送爽;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大河頓失滔滔,山舞銀蛇蠟象,廣袤無垠的純然一色。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各有各的美。七月的松遼平原,一路上盡是玉米、大豆、水稻競相瘋長,這就是大美。正值中美貿易戰,大豆是雙方拉扯焦點,免不了要多關注一眼。東北不只是蛻變中的老工業基地,現在也是中國的大糧倉,五常大米甚是有名,與新疆農產分庭抗禮。
大陸叫做「天池」的景點高達十處左右,最有名的兩個是吉林長白山的天池與新疆天池。後者是天山山脈東段博格達山主峰博格達峰北麓處的一個冰磧湖,形狀狹長,南北長約 3 公里,東西最寬處1.5 公里,總面積約 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900餘米,最深處達百米。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如夢似幻的天山明珠。
長白山天池是世界海拔最高、最深、面積最大的火山口湖泊。天池火山口群峰林立,其中超過2500公尺的山峰就有16座。我所在的天豁峰高度為2620公尺,俯視天池,因光線關係使池水看起來藍的發黑。高海拔與高緯度致湖水終年冰涼,夏季也只有8~10攝氏度,每年11月封山,冬季湖面冰層可厚達 1 公尺左右,到次年六月中旬天池開冰,冰稜、冰晶甚是美麗。可惜,這樣的美景七月是無緣相見。群峰頂上天氣變化劇烈,在車上還慶幸天氣晴朗,甫下車就冰雹雨水灌頂,淋個落湯雞,自備的一次性雨衣效果不大。氣溫降至10C左右,原本滿山稜站滿的遊客瞬間都不知躲那去避雨了。所幸20分鐘過後,風靜雨停,遊客又都冒出來了。一般火山活動形成的湖泊是沒有魚類的。天池很早就有人移植放養鱒魚、鯽魚和柳條魚等,這些魚類在孤立的生態環境下,逐步適應並發生變異。因此天池傳說的水怪,很可能就是天池大鱒魚。
東北,滿族發祥地,在瀋陽參觀了狹小的瀋陽故宮,對怒爾哈赤八王( 實為十王 ) 議政的大正廳,與皇太極理政的崇政殿,歷史上發生在那兒的運籌帷幄、謀和用間、奪嫡宮諱等彷彿歷歷重現。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以極少的人數而能600年內兩次崛起,女真大金與大清。大清對不同文化、生態、經濟區採行不同的治理方式,統治者也以不同的面目現身,這種多元體系的整合手腕與藝術為歷朝所不及,能不令人佩服 ! 滿蒙 (漠南) 聯姻是安全秩序的保障、以大可汗身分統領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中原農耕漢族是國家財政寶庫,以皇帝身分對統領八旗的軍事貴族用財富釋其兵權,解除繼承危機。對漢族以科舉羈縻,為其理政;對藏區與漠北以文殊菩薩轉世身分出現,用藏傳佛教與寺廟使游牧各部落成為形式上的定居,高度機動的衝擊力被弱化。康熙曾言 : 一座廟勝過十萬兵;對新疆回部是國防西北疆的戰略緩衝,所謂重新疆者以保蒙古,保蒙古者以衛京師。滿族為中華民族的疆域奠基立下汗馬功勞,帶來豐厚的嫁妝。縱然晚期子孫不肖,也帶來百年衰頹之羞辱,但兩者要分開看。
東北進入國史的期間,嚴格說來並不長,清朝為避免滿州故地被漢化,修築柳條邊,邊外漢人不得移居。由於人口稀少,造成俄、日覬覦,是日後喪失大片領土的主要原因。1905年開放移民實邊,直至1907年,原為將軍轄地為奉天 ( 遼寧 )、吉林、黑龍江改制為三省。闖關東為關內過剩的開了一個出口。他們不再分省籍,而以關裡、關外作為身分的認同與區別,迄今未變。移入者沒有原本關內舊社會結構與傳統的牽絆,為謀生而流動性大為增強。此時,大清已被迫開放與國際經濟接軌,清廷與日俄各自在東北做一系列的交通建設。兩廂無意間的配合下,東北奇蹟般地一躍成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1930年代初,全國一萬三千多公里的鐵路,東北就佔了一半。這一段繁榮,成就了東北王張作霖,以靈活的身段與日俄虛與委蛇,未失一吋土地;然浮囂淺薄的張學良,在老虎廳槍殺了楊宇霆、常蔭槐掌大權,一句"不抵抗",使奉天淪入日寇魔掌,張學良實為禍國首惡。父子的歷史評價大為不同。
張學良的禍國之殃首先被波及的是傀儡假皇帝溥儀。溥儀退位後在清宮續住12年後被迫遷居天津張園,在清宮時娶當時堪稱現代才女的婉蓉為皇后,若安安份份富貴終身還是可能的。但內有遺老山呼萬歲復辟,外有日本野心份子口蜜腹劍的唆使,溥儀抓住孫殿英挖慈禧東陵盜祖墳之藉口,揚言不光復大清誓不為愛新覺羅子孫之憨氣,接受日本安排連夜潛逃至奉天,在鹽倉改建的臨時皇宮三度即位,做偽滿州國假皇帝,百姓戲稱" 小皇帝住鹽倉,鹹龍一條",成為日本的提線傀儡,自此連喝杯乾淨水的自由都沒有。自幼長在遜清宮的溥儀,身體早被宮女掏空落疾,無法生育,皇后與妃子成為擺設,結果皇后給皇帝戴綠帽、淑妃文秀與溥儀離婚,都創帝王史之唯一。溥儀內心的痛苦煎熬與羞辱不難想像,脾氣乖戾暴躁,令人同情,但孰令置之 !?日本為他蓋的偽皇宮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經費吃緊而中途作罷,不過已完工的八大處整齊排列,頗有樣子,現在都被瀋陽政府機構占用。
據傳,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曾獲得猶太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大筆金援,是打敗蘇聯的主要原因之一。蘇聯因此極為痛恨猶太,全面驅逐境內猶太人,有20餘萬難民四奔。日本戰勝,但沒有能力立刻還錢給猶太人,而此時猶太人建國運動方興未艾,日本遂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密商代號"海豚計畫" : 日本可以考慮在東北劃分一塊區域給猶太人建國,瀋陽被列入是首都第一選擇地。"後因918事件爆發而夭折。太可惡了 ! 瀋陽故宮、張大帥故居、河豚計畫與偽皇宮,若沒有無法現實化如歷史人文的襯底烘托,將只是想像中的景點,一旦在眼前成為現實,那往往是失望的嘆息。瀋陽因它們而添了層歷史氣息。
俄羅斯人自清中葉就開始進入哈爾濱,1903年中東鐵路貫通,歐洲人士大量移入,至1912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有43000人,占當年哈爾濱人口七成,形同實質佔領。哈爾濱同心圓式城市規劃、洋蔥頭建築風格、東正教式索菲亞大教堂、有名的步行中央大街商鋪,斯大林廣場等俄風瀰漫,致素有東方莫斯科之稱,二十世紀初,已有來自包括美國、德國、波蘭、日本及法國等三十三個國家的十六萬僑民移居到哈爾濱,帶來了西方文化、科技。先後共有十六個國家在哈爾濱建立了領事館與工商、金融業等企業,形成了東北亞的國際經濟、金融和運輸中心,直逼上海。這一切只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這個速度即使當前的深圳也望塵莫及。在莫斯科歌劇院餐廳午餐,音樂反復播放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漂亮正宗俄羅斯姑娘與俗稱二毛子、三毛子的混血俄裔男女穿梭其間。抗戰勝利後,由於哈爾濱未受國共內戰砲火洗禮,1949年時曾一度列為大陸首都候選名單。現在哈爾濱已轉型為著名的冰雪旅遊城市。
五大連池是世界著名的火山遊覽勝地。風景區內坐落著十四座火山,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1721年,老黑山和火燒山再度爆發。岩漿灰燼堵塞了當地的白河河道,形成了五個大小不一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故名五大連池。擁有各類世界級與家及地質遺產、文化、生物、自然、森林植被保護區頭銜名目繁多,也是著名礦泉水之鄉。只是這景觀要搭機鳥瞰才能一覽全貌,搭船遊湖實有隔靴搔癢之不足。好山好水好無聊,缺的是人文內涵,感覺可著墨處不多。
在齊齊哈爾( 達斡爾語是天然牧場) 市郊區的扎龍丹頂鶴濕地沼澤保護區,面積廣達2100平方公里,蘆葦高達1~3米,一望無際而人跡罕至,卻是許多鳥類的最佳棲息地。惱人的是蚊子咬住人不放。環境保護良好,入保護區的道路是一條綠色隧道,在夏日裡鬱鬱蔥蔥,氣溫涼爽舒適,頗有北國江南水鄉風情。偶見樹上鳥巢,直徑至少是50公分以上,這兒真是鳥類天堂。區內有各種禽鳥約300種。其中以鶴類居多而聞名於世。全世界有 15 種鶴,中國有九種,而扎龍可見六種,包含丹頂鶴、白枕鶴等,因此,齊齊哈爾才有「鶴鄉」這個美稱。扎龍濕地與地球上其他環境一樣,也面臨乾旱化的威脅。這受全球氣候變化及農地開發與人為截流使濕地退化嚴重。生態是環境的指標,當鳥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人類也不會有好的生存的空間!看看2018夏天的酷暑火燒 !
丹頂鶴是一種非常美麗的鳥類,全世界僅存二千多隻,此處有四百多隻。它的身體純白,脖子和尾巴為黑色,因頭頂上有一片紅色的冠而名為丹頂鶴。兩腿和脖頸細長,仙風道骨,走路時腿先向後坐再前行,姿態優雅,飛行或是在沼澤中站立和單腿休息時,襯著水中的藍天白雲,非美麗二字能形容。放飛的的丹頂鶴熟練地信步走向自己的領地,在欣喜企盼的人群面前昂首振翅地跳舞、追逐、戲水、覓食,丹頂鶴舞得如此動人心弦,令人迷醉!仙鶴之名實非浪得 ! 丹頂鶴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家族為單位活動,每年三月中下旬來到扎龍,四月初開始築巢產卵,一窩二枚,孵化期約33天,小鶴出殼24小時即能下水遊玩,85天就能展翅飛翔,當年10月下旬隨雙親南遷,到江蘇盬城一帶越冬。第二年返回扎龍後,丹頂鶴爸媽就將子女驅趕出家,讓牠們獨立生活,再重新組家庭產卵孵化。
人有時會夢到真實存在而尚未去過的地方,恍恍惚惚似有似無的想不起,哪天不經意居然在眼前出現,又會有另一番的親切與熟悉感。全世界的自然景觀都大同小異,用心體會處處都美;晃眼掠過則都一樣,旅行成了" 不能不去,不會再去" 的花錢買罪受。景點、文物一旦增添上歷史人文氣息,就完全不一樣了,會有一股魔力催你再去。
人文歷史是什麼 !? 歷史不外乎是當時所有人性、人情聚集折衝的產物。 時間是歷史的寫手,是現在與過去的對話,是折射過去的鏡像。歷史讀多了,會使人產生憐憫之心。最不可思議的是看到歷史遺跡、文物,它既屬於歷史又屬於現在,只有看到它們,才會相信歷史確實存在。只要看到它們,就會情不自禁的墜入欲知往事的誘惑( 如長城、如紫禁城 ...)。歷史是活化或是不斷弱化,端賴後世讀史者的多寡與態度而定。旅遊提供了切身體驗的機會。
附記 :
在歷史檔案中,如只重考證,純然偏向於發掘史實、弄清真相,歷史會成為檔案管理的古物,除欣賞之外沒有別的用處。若能根據歷史事實主軸做框架,以文學小說筆法來寫,造就歷史型的小說,小說性的歷史。如三國演義,其影響力遠大於三國志,達到更大的歷史教育與文學欣賞效果價值。三國演義小說筆法有些誇張過度是其缺點,寫的諸葛亮神算如妖。適度誇張能引發讀興,而成熟的讀者也應能過濾誇張迷眼處,尊重並體諒作者立場與認知。
淺說說服的戲法
春秋時期,鲁定公十年,齊國和鲁國的國君搞了一次高峰會談。原來,齊國國君齊景公勾結了一些當地土著部落,要趁這次開會的時候搞恐怖活動,劫持鲁國國君鲁定公。結果,孔子一邊掩護鲁國國君撤退,一面跟齊景公說 : 這事不能幹。三個原因:“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民為失禮。”在神靈上天看來,這是不吉利;在道德上,這是不仗義;在民間習俗上,這叫不講禮儀。齊景公一聽馬上就罷手了。
從這段話可總結出三個關鍵詞,叫最高主題、最低主題和中間主題。孔子拿神靈上天來說事,這是訴求於最高主題;拿道德來說事,這是訴求於最低主題;拿禮儀規範來說事,這是訴求於中間主題。天下所有的說服術,本質上就是要凑齊這三個主題。
什麼是最高主題?就是那些最崇高、最普世的價值。比如和平、正義,平等、自由、民族團結、世界大同等。這些價值,不用再論證,只要喊出來,聽眾自然就知道,這是天然正確的東西,是不容褻瀆和冒犯的東西。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人提出的一個宣傳口號是,“為人類的最後一次戰役而戰。”打完這仗,人類就永久和平了,因為我們要打敗專制的德國。這是英國宣傳的最高主题。德國也有自己的最高主題。1918年7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凌晨1点,德王威廉二世趕到德軍前線,宣布這場戰爭是世界上兩條道路之間的冲突,要麼是普鲁士-日耳曼的道路:公正、自由、體面、道德,繼續受到尊重;要麼是盎格鲁-撒克遜的道路,意味著崇拜黄金”。
再看“最低主題”。最低不是低級,而是最大公約數的意思。没有受過教育、不需要有什麼崇高理想的人心中也會有的東西,也就是最原始、樸素、本真的情感和價值。比如,做人要誠實、忠貞,有愛心、有友誼,要彼此尊重等等。看,最高主題和最低主題,一個來自於我們對人和世界關係的認知,一特來自於人性深處的底線。它們的特點是一樣的,都具有超驗性和不可顛覆性。
還有一類叫“中間主題”,就是直接號召行動或者訴求於利益了。比如,戰爭動員時後說,小伙子來,當兵最光榮!商家對消費者說,這個東西質量好,價格低,快下單”等等。
提到說服技巧,大家一般認為的都是這些“中間主題”。具體玩法包括:訴求於某種利益,某種差異,某種風潮,某種誘惑,某種恐懼,某種權威等等。很多人忘了,只有讓這些中間主題和最高主題與最低主題結合在一起,才是最高境界的說服技巧。在那些成功的政治、商業、文化、宗教宣傳中,通常都是這麼混搭的。比如,中世紀的羅馬教廷,一邊喊著你要信上帝,一邊讓你做具體的行動,買贖罪券。這就是最高和中間主題的混搭。再比如,賣洗衣粉的廣告,一邊喊着你是個愛心媽媽要呵護全家,一面讓你馬上買某種殺菌洗衣粉。這是最低和中間主題的混搭。
當然,最好是這三個主題全有。比如雅典奥運會,它的主題是“回家”。這兩個字,既有奥運會回到自己的發祥地、自己家園的最高主題;也包含有每個人眷念家園的最低主題;當然,還有號召大家到雅典看看,這個具體行動的中間主題。這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這三個主題,其實是各有分工的,最高主題征服你的信念,最低主題激發你的情感,中間主題訴求利益,直接讓你行動。
若只講中間主題,只拿利益和行動說事,這就顯得没有靈魂和温情。這樣的宣傳太過粗暴,很難成功。若是只講最高主題和最低主題,没有中間主題。那就匯流於空洞和煽情,也很容易讓聽眾覺得疲勞。
舉個例子,選美大賽。姑娘們都很漂亮,問她有什麼理想,她會說世界和平,最高主題有了。再問他當選後,會做什麼,她會說我要做公益,洒遍人間都是愛,最低主題也有了。如果僅止於此,是否會覺得還是空洞了些,如果這個時候有人爆料,說這個姑娘還是個學霸,有博士學位,這說明她還有行動能力。那不得了,馬上魅力爆棚。所以,中間主題也不能缺。
不僅是說服術,這套技巧在商業上和人生中都有妙用。有一篇文章,介绍日本人總結的經驗,說服務業要想提升品質就是三個方向——鄭重的程度、服務的效率和親切的程度。例如,有一家餐馆,在顧客點完菜後,服務員會手按胸口說,我們承諾,所有菜品不合口味可退可换,所有菜品25分鐘內上齊。然後,服務員會拿出一個25分鐘的計時沙漏,放在你的桌上。看,手按胸口和沙漏就是鄭重程度。25分鐘就是服務效率。至於親切程度,那就要看這家餐館企業的内部文化和修養了。
所有的服務業,提升自己的水準,都是在這三個維度上做文章。結合三大主題,鄭重程度就是最高主題,說明這個服務提供者對自己的職業有敬畏之心。效率就是中間主題,說明這個服務有品質。親切程度就是最低主題,說明這個商家富有温情。其實個人得提升,不也是這三個維度嗎?最高主題,或者說鄭重程度是三觀正,有底線。中間主題,或者說效率,這是速度快,能成事。最低主題,或者說親切程度,這是有情商,好交流。做最好的說服,和做最好的生意,和做最好的自己,其實道理是相通的。
無知即極樂 認知即痛苦
對這個題目,佛教心經解說的最透徹、最高層次。知,何嘗不是一種智障,佛家稱罣礙,人生要無智亦無得,方能清淨空明。聖經也說要回復到嬰兒的狀態才得以入天國。不過,今天純從入世的角度來談。
子宫和伊甸園可以是一種隱喻,意味“原始舒適區”。
人在“子宫”跟母體合一,不需要自己承担任何責任,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被母體全然餵養的地方,所能感受到的都是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獲得的温暖和舒適,飢餓和寒冷都被這個母體屏蔽在外了。這就是無知即極樂。一個嬰兒從母體出來的時侯會哇哇大哭,是因為他要被迫接觸到本來被母體所屏蔽的寒冷和飢餓。嬰兒在母體裡赤身裸體不會有羞耻感,而一旦有了羞耻感,就證明在你意識到自己跟世界、跟他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差别和對立,過往認知的混沌狀態也就结束了。開始的那一刻,也就是舒適結束的那一刻。這就是認知及痛苦。
伊甸園的故事則告訴我們,認知的開始就意味着舒適的結束。當你獲得認知的那一刻,你就產生了判斷。現代心理學實驗對人的瀕死狀態做了很多訪談是和記錄。很多有過瀕死體驗的人都會談到一個狀態:進入到一個狹窄黑暗的通道,仿佛前面微微有光。在經過這個通道以後,會突然從懸崖上掉下來。很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這種墜落的恐懼,以及在墜落當中感受到的那種痛苦,就是人類最初從母體出來時候的那種記憶。這個過程叫“墜落”。在《聖經》裡頭,亞當和夏娃被從伊甸園區逐出來的過程,就叫 fall,墜落,墜落到人間真實的世界。而真實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着痛苦的世界,你要為你的生存承担一切。所以亞當必須終日勞作才能果腹,女人則必须要忍受分娩的痛苦。
這裡要區分兩個概念:自在和自由。我们經常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說“自由自在”,但自由跟自在是很不一樣的。
在子宫、母體、伊甸園的狀態下,是“自在”:你獨自占有一個快樂的空間,不需要思考,不需要選擇,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终端,一切的事務都全權委托給那母體了。什麼東西都由不得你自己,這是自在。甚至不會有自我意識。那自由是什摩都要由你自己來幹,你自己來認知、做判斷、做選擇、做決策,而且你要承担這個選擇和判斷的後果,這才是自由。自由說起來很好聽,但實際上自由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當你的自我建立起來也就要要承担種種的責任。從母體出來是好還是壞,是福音還是詛咒,那要看你怎麼看。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理論
1. 游泳池:子宫的隐喻。很多心理學家都講過,人類具有那種渴望回到母體,回到子宫裡無意識的、原始的冲動。著名的電影《紅白藍三部曲》,女主人公遇到巨大的痛苦和選擇的時候,她的習慣就是跳到游泳池裡。在游泳池裡蜷縮著身子,讓自己的身體很舒緩,自在地在游泳池裡慢慢地翻滚。這個狀態其實就是子宫的狀態。
2. “逃避自由”:纳粹心理學。對這種本能式的欲望和情緒需求,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對它有一個定義:逃避自由。因為自由很痛苦,那就乾脆放棄認知,放棄選擇。讓一個人來代替我們所有的人來思考。希特勒的出現,給德國人一個承诺,要给他們帶來幸福,带來未来,讓他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天國。於是人民就放棄了自己思考,在自己和希特勒之間建立了無數的精神期待,讓希特勒來供養他們的精神、物質上的舒適,回到那個想像的舒適區裡。
回歸母體,回歸子宫,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欲望和需求。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這種欲望。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尤其當你做了很多的探索和選擇,却發現没有結果,勞而無功,甚至被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自然會產商這樣一種欲望:我想退出。退出有幾種方式,極端的就是自殺,一了百了。還有一種就是要屏蔽周围的世界,如隱居山野、青燈古佛,生活在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哪怕是虚擬、想像出來的空間裡。包括一些自閉症,也都是跟這個東西有關的,如 :
1. 彼得·潘综合症。彼得·潘是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小男孩,他一直希望自己生活在neverland,一個不存在的,或者跟真實世界說不的那麼一塊土地上,在那裡他獲得了某種自在。獲得這種自在的代價就是跟真實的世界脫離,他不是生活在一個 realland,而是一個 neverland。
2. 媽寶男=巨婴。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那種“媽寶男”,尤其是那種體型很魁偉,但是心理像一個嬰兒,遇到一點事情就哭得像個100公斤的孩子。這種人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巨嬰”,巨大的嬰兒。巨嬰充分體驗人的這種極自然、根深蒂固的欲望,拒絕認知带來的痛苦,而選擇把自己作為一個附庸托付給一個强大的母體,從而獲得舒適感。
當我們從一個沒有飢餓、寒冷,無比舒適的世界来到一個真實的世界的时候,我們就立即要面臨着來自這個真實世界的種種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飢餓和寒冷,以及各種各樣的凶險。在這種情况下,我們自然會有一種願望,想要重新回到母體,回到子宫,回伊甸園逃避自由,回歸自在的那樣一種狀態。想獲得認知的權利,必須同時接受與認知緊密關聯著的代價,痛苦,選擇,自由所帶來的强大壓力感。“擁抱認知也就意味着擁抱痛苦。”
附記 :
電影《黑客帝国》當中還有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但被導演賦予了很重要的意義:太空船上的塞弗。塞弗為什麼當叛徒?因為它覺得在船上天天吃那種難吃的東西,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凶險,使他不知不覺懷念當年在母體(matrix)的幸福生活。他叛變,就是想跟掌管母體的大總管、特工頭子史密斯達成一個交易,讓自己回到母體去。塞弗有一句名言:無知即極樂。你只有在無知的時候,才會是快樂的——他說的就是在母體的那種狀况。“无知即極樂”這個命题也可以轉換成另外一個命題,那就是認知即痛苦。塞弗不願意承担認知帶來的痛苦,也就是說他不願意承担在真實世界裡,因為要自由而不得不付出的種種代價,所以他渴望回歸到母體去。
《黑客帝國》有一段令人記憶深刻的鏡頭:當尼奥吞下那個红药丸,就意味着他同意從matrix,也就是母體的世界進入到一個真實的世界。他做這樣一個承諾的時候,莫菲斯给他做了一個類似於手術的工程,尼奥身上插滿了管子,他蜷縮着身體,樣子像嬰兒在子宫裡,只不過嬰兒的身上只有一根管子(臍帶) ,而尼奥的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像電纜一樣的管子。這個工程或者手術,就是把尼奥身上的那些管子全部拔掉,切斷他跟母體(matrix)之間的聯系。突然一下子,尼奥就沿着一個黑暗的通道,直冲而下,最後從一個懸厓上的洞口直接掉了下來。這個時候,莫菲斯對尼奥说“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這個情節描述的就是人類從母體,從跟母體合一的狀態,盡入到一個真實世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