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的危險性 台灣之光-台積電
人類在與所有其他物種競爭可謂獲得全勝,唯獨對靠分裂生殖的細菌只能說是打個平手,對自體複製的病毒還稍落下風。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微生物,憑什麼ˇ與人類分庭抗禮 !?原因就是其他物種相對人類比較單一、量少,而細菌與病毒就複雜得多。大凡競爭不外三種模式 : 力量、數量、多樣性,而人類在這三樣都居有優勢地位。
歐洲中世紀爆發黑死病 ( 鼠疫,只是當時人們尚不知道有細菌,經囓齒動物傳染,僅 5~6年時間,歐洲人口銳減 1/3,驚恐以為是天譴,但人類兩性生殖體質的多樣性,還是有 2/3的人不受影響,細菌沒贏但也沒輸。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分別在香港與東北又爆發鼠疫,仍然殺人無數。但細菌畢竟也是細胞且不會變異,中國人伍連德才找出病因,發明抗生素于以有效治療。鼠疫至今尚未滅絕,是因為牠有神一般的好基友,數量龐大的齧齒類動物都是牠的宿主,至今仍小規模、不時的在各地給人類找麻煩。華佗無奈小蟲何,因為數量大到難以完全控制。
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爆發,瞬間有五千萬人死亡,群醫束手無策,至今各類禽流感、豬流感仍無有效藥物治療,要靠自身免疫系統來痊癒。困擾人類千百年的天花是病毒感染,卻被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佈天花病毒自地球上完全根除,不是很奇怪嗎 !?因為天花病毒受其特質與豬一般隊友的拉扯,被人類打敗。天花只發生在人的身上,得過一次就終生免疫,最重要是這種病毒穩定不會變異,更何況牠的好基友~~牛,給人類帶來有效預防的方法。天花病毒的小兄弟在牛身上也發病,症狀只起水泡不留花、不致命,養牛、擠牛奶的工人多曾感染,從此對天花交叉免疫,於是有牛痘疫苗的發明。看,只要不具多樣性,再凶狠的病毒也能防治。各種流感難治,最主要原因就是病毒會變異成新種,流感疫苗是科學家預測或推算可能新變體而研發,推估正確,有效期預防期也止於當年,若失誤,就完全無效。
多樣性是繁盛的基礎,居絕對優勢的道理適用在很多地方。如近親婚姻的後代多易患基因病,遠且雜就多聰明又漂亮;單一樹種的人造林不若自然森林招鳥獸棲息,且病蟲害相對多發;大面積土地上僅栽種單一品種作物,則該品種將對新的病原體或害蟲缺乏抵抗力;東南亞第一大洞里薩湖,盛水期面積與貝加爾湖相當,但因水深平均只有1~1.5米,溫度單一,致水生物種單一,完全不若與水深數百米的貝加爾湖繁盛,其他功能如發電等更是欠缺;相對封閉單一講紀律的軍隊,在創新上遠不如開放的民企;印度人全民瘋軟體業,即使一柱擎天也獨木難支其他繁多產業的萎縮;俄羅斯、沙烏地天然資源豐厚,卻陷入資源陷阱;南韓、台灣產業單押半導體,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正積極追趕,當拐點到達時,台灣南韓受害最深;產業巨大的單一就是壟斷,易滋百病且為法律所忌,要強制裂解並形成競爭等。在這樣認知的基礎上,回頭看台灣之光、矽盾國防的台積電,是否也有這樣的遠憂` !?
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巨大,以台灣ˊ 人力與財力規模根本無法承擔,因只能專注在應用電子科技這種能快速建到效益的產業,也確實有其苦衷。企業的競爭也適用力量、數量與變異的模式。力量的競爭絕非只是技術、資本、規模的競爭,強者勝,諾基亞在如日中天時轟然倒地該怎麼說呢 ? 尤其在今日互聯網 + 的時代,任何一個小創業公司對未來可能的衝擊是無法逆料。微信的主要衝擊不是電信業,是整個生活方式;支付寶的主要衝擊也不是銀行業,是整個商業模式,最初的預估與實際都有誤差。數量的競爭像便利商店對百貨業,網路企業如防毒軟體、滴滴打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免費、補貼虧本運行,目的在搶市占率,螞蟻咬死大象。再說變異的多樣化競爭,病毒再厲害不也沒有消滅人類的多樣性嗎 ! 生物界的高級物種多是兩性繁殖,豈是偶然 ! 企業若能透過跨領域混搭併購、穿越創投與雜交等方式追求多樣化,產生美第奇效應,(註一 )關心潛在新 "物種"的可能衝擊而非現狀。
企業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難。除了專精與成功路線依賴外,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很難轉型,看中油、中華電等由國營轉為公司化已近20年,但與同類的民營台塑化、大哥大仍有抹布掉的差異感。台積電的成長茁壯與其對台灣的貢獻有目共睹,已無需多言。七、五、三奈米的先進製程已居業界牛耳,投入成本巨大的高門檻致難有新進者加入,產生世界性的群聚與磁吸效應,但製成技術的發展終有天花板,八年、十年後呢 ? 尚未論及成本效益比,容不得失敗。未來哪一個不經意的小物種會殺進來 !?過去台積電也曾積極跨足如太陽能產業經驗,不幸折翼。業精於勤本是值得嘉獎的事,但也容易落入單一與壟斷的陷阱,能不留意 !?
註一 :《美第奇效應》。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美第奇银行家族就曾經資助過在各學科領域中創新的人,使得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思維激盪,創造出驚人的創新成就。人們應如何發現交叉点,怎樣把在交叉點上的發現轉變為創新突破。美第奇效應模式是可以複制的。
附記 : 在老一代學者彭慕蘭、戴蒙德等人看來,如果不是因為14世紀中葉「黑死病」奪走歐洲2500多萬人的生命(占歐洲當時人口的1/3),迫使歐洲經濟無法繼續依賴勞動密集型,被迫轉向資金密集型,則「大分流」不會發生,換言之,西方只是因禍得福,「偶然」領先了東方。然而,彭慕蘭們卻解釋不了:中國歷史上每次王朝崩潰都會帶來驚人的人口死亡,為何中國始終未「偶然」開啟資金密集型模式?
**全球2017市值百大企業排名,台灣唯一進榜的企業是台積電(TSMC),以市值一六一○億美元排行第四十五名,市值比去年增加三一○億美元,增幅達二成四,這也是台積電連續第五年進榜。台積電股本大、市價高,獲利高,市占率超過五成,在產業鏈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台灣的產業是分散式而不是集團式,」要成為巨人公司,必須在供應鏈上卡住有利的位子,但台灣是小政府,在全球供應鏈中難有主導性,要有第二個台積電並不容易。
是金子,終究要發光 ! 看墨子的光學與時空運動觀。
人類物理學三大年,1543年哥白尼日心說、1666年牛頓微積分、光譜、萬有引力、1905年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被視為是了不起的科學成就。我們也跟著讚嘆。但去年大陸發射了人類第一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我一直納悶,物理學高端的研究載體,怎麼會以屬思想、哲學範疇的墨子來命名 ? 其實一點不奇怪,是自己不讀書,也是後世子孫不肖,不知道老祖宗的物理科學觀,甩牛頓1800年、愛因斯坦2200年,是金子終究會發光。先簡單讀讀墨子的物理科學 :
光學 :
影倒在午,有端與影長,說再端。影,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影於上;首蔽上光,故成影於下。有逮折,有端與于光,故影窟內也。( 用例子來說明,發光體透過一小孔照物,折射在牆上的影是倒著的。這不就是現在的照相機原理,說明光是直線前進。)
時間觀
止,以久也,始當時也。 始,時或有久,或無久,始當無久。
止,無久之不止,當牛非馬,若矢過楹。有久之不止,當馬非馬,若人過梁。
讀起來有些拗口。翻譯 : 止是無限時長的概念;始是一個時間點,沒有時長。沒有時長的一瞬間不是止,就好像牛不是馬一樣,完全不同,如同射出的箭,在過門一瞬間停下來的畫面。有限的時長也不是止,就好像白馬不能代表所有的馬,好比一個人過橋,雖然使用了一段時間,但這也不是永恆。闡明時間是連續的,必且可以無限的細分。
空間 : 久,彌異時也。( 久是不同具體的時間形成的集合。也就是所說的止。)
墨子的學說給時間訂了一個起點,但沒有終點。現代要到1929年,多卜勒效應才發現宇宙是一個向多方向持續膨脹的。如是,可以反推出,宇宙當年有一個起點,即所謂宇宙大爆炸說。
宇 : 彌異所也。( 宇是一切不同空間得集合。把宇和久的概念結合起來,構建了一個無限連續的時空。也把運動和時空連接起來。
宇徙 :說在長宇、久。( 指運動中的物體隨著空間的轉移,也同時經歷時間的綿延,所以運動就是在四維空間的時空變化。)
宇進無近遠。( 在與這個空間裡運動是不存在遠近的概念。因為宇宙無限大,對無限大言,遠近還有什麼意義呢 !? 墨子的宇宙觀,融合了時空的四維坐標系,它有大小但無邊界。李約瑟曾嘆,中國古代"科技"進步,為什麼沒有產生工業革命 ? 他研究的結論是中國科技缺乏理論墊基太重實用。的確,中國古代的文言文要充分表達抽象的科學理論確實很難,如何能作者不誤傳,讀者不誤解,誠屬不易。
這還只是技術性問題,最難的是墨子這理論太超前、先進,今日讀之仍不覺落伍。木秀於林風必之,當時被視為異端神經病也不奇怪,哥白尼、牛頓不亦曾有此困 ! 再則,墨家講究人類無等級,皆平等,無法被執政者接受,甚至因厭惡而封殺。依附執政者的儒家主流思想講等差,孟子在滕文公篇" 楊氏無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此段早已進入教科書千年,被視為輿論主流、唯一正確,如此,站在它對立面的就一定是錯,要封殺。墨子被遺忘、埋沒了。相信現在的你讀起來也覺得孟子說的未必正確。
中國的諸子百家,大多都能從名稱上而略知其旨趣,如法家說法、道家追求自然、陰陽家說五行、卜卦、兵家談兵法作戰等,唯獨墨家,完全無法從名稱上窺測其旨,就是因為墨家內含太豐富、太超前,有物理高科技理論,平等博愛的思想啟蒙先師、國際和平主義的先行者、道德規範的信守者,言必信、行必果。隨著中國的崛起,埋沒了兩千多年的墨子、墨家理論就要發光發熱了。
馬丁路德(1483年-1546年),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宗教改革,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羅馬教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維騰堡大教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要求學術辯論。他的思想最重要的來源是" 因信稱義",義人必因信得生。馬丁路德指出,救贖是上帝的恩典,給人類的免費禮物。救贖並不是透過善功,而是信仰,信仰主耶穌基督而獲得,《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 這無疑是挑戰羅馬天主教教皇權威。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義。
中世紀的歐洲宗教與政治密切聯繫系源於羅馬帝國的傳統,強化了政教合一的現實,致教會生活與時代脫節,教會生活趨向政治金權化。如是,宗教問題就衍生成政治問題。1453年,羅馬帝國滅亡,歐洲的政治權力分散,皇帝、領主、議會,權力相互制衡,教皇權力凌駕皇帝,形成所謂歐洲黑暗中世紀。教會內部職務也可以用錢購買,例如,一位阿爾布特主教借了很多債,籌錢上繳給教皇,謀求美因茨地區的樞機主教,和世俗賣官鬻爵一樣。教會壟斷信仰通道,唯一具有閱讀、解釋聖經的權力,教會是信徒與上帝的橋樑。聖經馬太福音 : 上帝把升天堂的KEY交給了彼德。"這句話被引申擴大解釋成教會出售贖罪券的理論依據。出售贖罪券可能始自十一世紀十字軍的時,教會為了增加戰爭財政的來源。當時,人們普遍相信罪人死後要受一段時期的刑罰,稱為煉獄,洗清罪惡後,靈魂可以升天。如果購買贖罪券就能縮短罰期,甚至可以給已經死去的人代購贖罪券。當時一句諷刺的話說「銀幣叮噹落進箱底,靈魂跳出煉獄升天堂」。贖罪券如同天堂門票,在當時成為教廷的重要經濟來源。
羅馬教皇利奧十世,好大喜功,大規模的贖罪券出售,主要是建造羅馬聖彼得大教堂,教皇遂授權各屬地主教也可以出售贖罪券,所得由雙方平分。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維騰堡聖瑪莉亞教會的門上貼出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徵求學術的辯論。其主要論點是:獲神赦免的唯一途徑是悔改。贖罪券僅能贖買從人來的懲罰,不能贖買人在煉獄中所受的刑罰,因為那是神所加的刑罰,教會法或者教皇無權減免。教廷震怒。
1521年1月3日,教皇發布詔書,路德被"絕罰",革除教籍。路德與支持者在城門口公開焚燒了教皇詔書、教會法、經院神學的書籍,與羅馬教會公開對抗。路德在政治上最重要的保護者是薩克森的領主腓特烈親王,他堅持需要對路德聽證以後才能夠判他是否有罪。1521年4月17日,在路德安全受到保證的情況下,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審判路得。他拒絕反悔並說:「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在路德回維騰堡的路上,腓特烈假派士兵綁架他,把他藏在瓦爾特堡,躲避追殺,隱居了將近一年。此期間,他把整本《新約聖經 》由拉丁文譯成德文,讓不懂拉丁文的普通德意志人也能夠讀懂聖經。
馬丁路德不是倡議宗教需要改革的第一人,最初也沒有要分裂教會。但由於古騰堡在德國發明活字印刷機,帶來了信息革命,使馬丁路德的改革聲音得以比其他改革家更具影響力。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產生了基督新教。路德給基督新教的重要影響,就是他“因信稱義”的主要神學理論。1527年薩克森領主腓特烈親王在"教隨國定"的原則下,將路德宗的改革教派定為官方信仰,到 1530年,德意志境內有一半的地方成為新教的領地。如今,基督新教藉政治與經濟力量支持不斷傳播,教徒遍及北歐、北美、瑞士、英國、紐澳和荷蘭。但在枝繁葉茂之假象下,教義核心面臨科技如基因、生物複製等的強烈挑戰,宗教神秘面紗或許被揭開,致年輕信仰者銳減,內腐也持續深化,令人擔憂。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不見煙硝,否定了羅馬教會的權威,被譽為“人類史上意義最重大的革命”。在歐洲,馬丁·路德改變了宗教的面貌,更為中世紀的歷史劃上句號,也為文藝複興點亮明燈,教隨國定更催生現代主權國家概念 。此外,他奠定了德語書面語的規範,如同莎士比亞把古英文彙改為現代英文,對推動德意志統一功不可沒,也影響了後來英語聖經的刊行。
1525年,路德與凱薩琳·馮·波娜結婚,他反對修士不能結婚的規定,認為禁慾無必要。兩人共有六個孩子,其中三個早夭。1546年去世。攻擊他的人說他是歐洲與宗教分裂、戰爭和叛亂的緣由,宗教改革運動風起雲湧,同時帶來思想震盪和分裂,許多錯綜複雜的因素一起引起政治鬥爭和戰爭,如1618 ~1648 的30年宗教戰爭,是是非非還待後人評說。450年後,大西洋彼岸的馬丁路德.金,倡導黑人民權,對美國社會發展也具有重大影響,但彼此毫無干係。
附記 :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五百周年紀念,儘管這是出自於對聖經解釋的差異及對中古教會運作的批判,但後續的發展卻對歐洲政治發展造成深遠影響,不僅階層化的羅馬教會及教皇權威受到挑戰,後續宗教戰爭結束後的西發利亞條約,則是對主權國家概念的建立及當代國際關係的規範,做出貢獻。從歷史學家觀點來看,中世紀的結束有不同的認定。最早的是以十四世紀文藝復興為分界點,但這個說法缺乏確切的年代;部分則是採用拜占庭帝國滅亡的一四五三年(它也是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束年);有些採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一四九二年;最晚的則是以一五一七年的宗教改革為中古與近代歷史的分水嶺。
文藝復興雖然代表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結束,但是藝術文明並未改變政治權力結構;拜占庭帝國滅亡後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制度並未改變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反映的是航海技術的突破,而非人類思想的改變;唯有宗教改革挑戰了羅馬帝國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後教皇對政治的影響力,隨後雙方的拉扯及角力長達一百多年,甚至間接促成部分追求宗教自由的歐洲人前往新大陸,建立了民主的美國。因此將宗教改革視為中世紀的正式結束及近代歷史的開始,至少從人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看,是最貼切的選擇。
宗教改革是信徒對教義解釋上的不同引發的天主教分裂,但它卻帶出對現有政治體制的抗議。先是在一五五五年的奧古斯堡和約中,迫使天主教會接受路德派存在的事實,允許統治者可以為其王國在兩個信仰之間做出選擇。接著在三十年宗教戰爭(一六一八-四八)結束後的【西發利亞】條約中,喀爾文派也被正式承認。不過後者更重要的意涵在於對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各王國領土疆界(現代國家的重要元素)的確認,同時在這領土內的人民所遵守的法律及效忠對象也不再是境外的另一個羅馬宗教權威,因而形成了今日主權國家的概念。
歷史會重復,第一次出現是悲劇,第二次則是鬧劇
昔日,孫中山先生本是醫生,但救命的改作革命,治病的改作殺人。結果是倉促的成功革命建國,逼清廷速死,消解了大清被列強分解的危機,但導致近40年的社會動亂、軍閥橫行,國家險些亡於日本、俄國;接著國共內鬥、隔台灣海峽分治而續鬥。這就如同小孩玩的搭積木,二層以上的全垮佔據極大邊,揚棄孫中山的理想,新瓶新酒,另立旗幟,但大邊仍尊崇他是革命先行者,因為他給共產黨創造了機會。唯獨不動的第一層佔據極小邊的國民黨,因變質而地區化裂解並進而生民進黨,從極尊崇孫中山到內在早已揚棄,但還要打著他的旗幟借殼上市搞台獨,這想必不是孫中山所樂見的,算是悲劇。
賴清德也是醫生從政,也想把自己從救命的改作革命,主張台獨一直是他鮮明的名片,或許是恨她前面的人敢說不敢做。接閣揆前他大聲說他是"親中愛台" 的,日前首度的施政報告卻又明白的說他是主張台獨的。聽得眾人霧煞煞。台獨和親中愛台說的邏輯如何鏈接 !?若個人價值理念是台獨,但為台灣,施政作為是親中愛台,那肯定不是神經病就是瘋子;再說閣揆不管國防外交,那他或許是和蔡英文唱雙簧,由他口中說出她想說的,到時候可以賴帳,越權的話本都是廢話,台灣人最好騙、哄;要不就是挾"賴神"的綽號配上閣揆的位置,使他有底氣和她叫板,有綁架、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之心。哪一種呢 ?
共產主義的大宗師馬克斯說過,歷史會重復,第一次出現是悲劇,第二次則是鬧劇。前一個悲劇我們仍在戲中,下一個事件尚在賡續醞釀中,下場會是如馬克思預言的悲劇 ? 我看不會,若真重演,將會是鬧劇加悲劇。因為頭頂上有一把細線懸掛的達摩克利斯劍。
**美媒預測:日本未來還要依附中國!
原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情報員Glenn Carle為美國《新聞周刊》日本版8月15日、22日合併號的封面故事:《日本的未來預測圖》撰文《等待日本的兩种未來》 略謂 : 東亞的超大國是中國,日本只是其周邊的中等國家,這是古代東亞的『常態』。而面對中國復興強大的歷史趨勢,「日本應當勇於接受。」「中國在鴉片戰爭後一度經歷了一段最弱的歷史時期,而同時期日本則保持了領先地位。但今後,日本只是位於中國周邊的中等國家,千百年來的力量格局又要復甦了。日本逃不過它地理制約的宿命。中國是地理意義上的大國,日本將復歸昔日中等規模島國的地位。」
美國《新聞周刊》的文章顯然不是空穴來風,相反它用事實和數據驗證了這一觀點。譬如,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下滑、經濟萎靡。而曾幾何時,日本曾在亞洲獨領風騷,當然也給亞洲帶來過沉重災難。在這之後,日本經濟也一度達到過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它終究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強國。第一軍情評論員火火曾在此前的文章中指出,日本原則上算不得大國,儘管它的科技、教育、管理等方面,有時候會被吹噓到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但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它所面對的政治不自主、軍事不獨立、國土狹小、資源短缺等問題,至今,日本仍然被美國牢牢捆綁著,說白了它不過是一個不得不服務於美國戰略的工具,缺乏一個大國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相比之下,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一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無論是綜合國力,經濟軍事實力,還是政治影響力,以及對世界的貢獻率,絕對已經位居第一陣容。早在幾年前就有國外媒體認為,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重要國家,並最終將超越美國。
不過,最令日本扼腕嘆息的是這一預測來自美國媒體,這說明,美國人並不看好日本的未來,或者說日本壓根就沒有它自己所希望的那種未來。以安倍二次主政日本為例,他都幹了些什麼呢?除了使整個國家向右轉,除了屢屢挑釁中國之外,恐怕再無可圈可點之處,這也是日本繼十年九相之後的又一憂傷。除了經濟還算過得去,它貌似已經一無所有了。它所幻想的美中相爭而自己得利,恐怕永遠也等不來,它所盼望的再次領導亞洲的夢想估計也只會停留在夢想階段。鳩山由紀夫在《脫去大日本帝國主義》一書中曾表示:「我們要丟掉大日本帝國主義的幻想,反思自身實力的範圍,認清中等規模國家的事實,知道日本到底需要什麼。」日本雖有宏大夢想,但始終沒有宏觀戰略,它過於看重戰術,但方向感極差,它似乎永遠尋找不到在和平年代的生存之道,更別提脫穎而出了。
從宏觀歷史視角而言,過去30個世紀,中國主導了東亞28個世紀。從日本的遣唐使說明宋朝一前日本仰視中國,元至明、清中葉,日本平視中國,自1840年開始積貧積弱,日本鄙視中國。但這樣的年代便不復存在,中國的文化、人口、地緣,尤其是現在選擇的道路,決定了中國的不平凡,日本顯然不具備這些優勢。在海權時代到來之前,日本明治維新,脫亞入歐,經歷了海權時代的曇花一現,短暫的非常態難以改變它的歷史宿命了。也許,在中國崛起之後,它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從而擺脫與美國的「主僕」關係,重新融入亞洲,那對日本來說,可能是唯一的機會,而絕非它所意淫的中美戰爭。問題在於,日本並不甘於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從當前世界格局來看,日本在試圖與中國爭取東亞主導權的過程中,已經輸了。儘管它依然堅持逢中必反,似乎也只有靠著和中國「敵對」,才贏得在世界面前露臉的機會。
日本把中國的非常態看作是常態;反把自身的非常態看作是常態,焉能不錯 !東亞的超大國是中國,日本只是其周邊的中等國家——這麼一句簡單的預判,或者叫描述,日本或許不承認,也許還要掙扎,但事實的確如此。它終究無法改變!
附記:
美國總統川普五日訪問日本,不過專機是降落在而是東京都福生市的美軍橫田基地。迎接川普的人不是日本天皇明仁,也不是首相安倍晉三,而是一個美國國家公務員-駐日美軍司令馬丁尼茲。也就是說,川普到了美國,而不是到了日本。所以,我們看不到任何由日本準備的任何歡迎儀式,也看不到日本國旗。這是目前日本的實際狀況,日本國中存在著美國。也可說是,戰後至今,日本持續處於美軍的占領之下。但是,日本人輕鬆地忘記美國存在於日本之內,也輕鬆地忘記日本在七十二年前還把美國人當成「鬼畜」。
日本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不久之前日本和美國打過仗,當然也不可能知道日本國內為何會有美軍基地,而只知道因為世界最強的美軍(第七艦隊)保護著日本,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戰後至今,東京的防空安全依然由美軍控制;相反地,各位千萬不用懷疑,台北的上空百分之百由中華民國空軍所控制。也就是說,連跟台灣這個不是國家的國家比較起來,日本這個是國家的國家實在一點都不像國家。
借用安倍或日本保守右派的政治語言的話,讀者就能更明瞭戰後日本的現實。諸如「脫離戰後體制」、「走向正常國家」、「找回美麗的日本」、「拿回強大的日本」等,日本右派要說的不過就是「脫美」二字而已。但是,日本人又在「絕對矛盾」下追求「自我同一」(identity)的哲學性格,在此也顯現無疑。所以日本保守右派可以一邊想要修憲,但一邊又要強化日美同盟。相反地,日本進步左派可以一邊不要修憲,卻又要反對日美同盟。也就是說,只有日本人才能超克西方哲學的限制,輕鬆出現反體制的保守右派,同時又出現固守體制的進步左派。對於筆者而言,日本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種方法。雖然,美國和中國極為異質,但是日本人對付強大美國的哲學思考,無論如何,非常值得台灣參考。(聯合報 )
**從庫德族諮詢性公投看蒙古國 再看台獨
20170925站伊拉克人口20%的庫德族人居行諮詢性獨立公投,在四方威嚇、譴責聲中完成,在500萬合格選民中,投票率達72%,贊成票更高達92.7%有320萬票。
第一次聽到庫德族是30年前學習阿拉伯語時,初期還以為和散佈在南歐的吉卜賽人搞混,其實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據統計全世界庫德族人約四千餘萬,主要分布在伊朗(佔當地人口總數10% )、伊拉克20%、敘利亞10%、土爾其19%,共約三千萬,其他散居在俄國、亞美尼亞等周邊國家。
庫德族高喊獨立建國有百年歷史,所有努力都在強權打壓下成泡影,現階段是類似武裝自治區的雛形,有自主的錢幣與教育等。這次伊拉克庫德族諮詢性獨立公投,在庫德族人來看是最好的時機,對外有協助美國打擊海珊、剿伐ISIS的大功,對內是 伊拉克政府打擊ISIS並收復基爾庫克產油區的主力,又有同樣曾遭受獨立建國之苦以色列的支持,決定排除一切反對聲浪按計畫實施,得到壓倒性的勝利。
伊拉克庫德族的努力就自身言值得讚賞,但它的勝利除伊拉克政府宣布為無效外,更帶給原本就反對的相關周邊國伊朗、敘利亞強烈譴責,畢竟難以容忍國中國的出現,土爾其更陳兵邊境威脅採取經濟制裁與軍事打擊。但美國反應更是令人齒冷,用完就丟如敝屣;英國與法國這兩個一次大戰瓜分中東的"賽克斯---皮科協定、巴福宣言更是貪婪無恥,新國界的劃分並未與當地人協商,只是英法俄為達成政治均勢的施行手段,現今所有的以阿衝突、巴勒斯坦、庫德族建國問題、黎巴嫩與敘利亞衝突等,都是它們野心下的悲慘後果。它們現在國內恐攻事件不斷,豈是偶然 !?
回頭看看蒙古國的當年在蘇聯強權支持下的獨立公投,成為夾在中俄之間的內陸國,對中國言是國土分裂之痛,對蒙古言是獨立自主的短暫糖衣,對蘇聯言是擴張與緩衝的得利。糖衣退去,苦果畢現,蒙古國現在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它的新宗主國俄國自顧不暇,一切要靠的是蒸蒸日上的老宗主國中國才得以勉強生存,要報復羞辱蒙古國太容易了,回歸將是他未來不得不的選項之一,是大悲劇。若庫德族獨立建國成功,也將是夾在四國之間的內陸國,對外的經濟貿易必假他國之通道與港口,屆時收放由人,風險極大。現在土耳其就拿此做經濟威脅。其實內陸國窘境的例子還有土庫曼、尼狛爾、不丹等太多太多,若沒有周邊大國支持根本無法生存。庫德族或許也知道未來實況,或許只想藉諮詢性獨立公投來拉高談判的籌碼,向高度自治邁進,高聯邦制,爭取更大政治權益,未來或許能借殼建國,會否成鬧劇 !?
台灣除了在地理上隔著台灣海峽與大陸分離,其他在政治、經濟、文化、血緣等都深層次的連接,兩千年的大一統意識更不容許台灣脫離祖國。大陸就是現行世界秩序塑造者的強權、大國,中國反對的事鮮能有成,這就是國際現況,更何況台灣是大陸統一的核心利益與目標,根本沒有商談的餘地。順勢而為是台灣最佳選項,台灣若賡續徘迴歧路、眷戀窮城,還想假外力做獨立之事,除了蜀犬吠日徒勞惹厭外,還能有什麼 !?
附記 :
即將在幾天後(10月01日)於西班牙舉行的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以前已辦過諮詢性獨立公投,投票率只有40% ),也將在反對聲中進行。可慮的是,根據歐盟規定一定要有50%以上投票率才能生效,但這些民粹者竟不顧規定,宣布楊棄50%的規定,宣稱只要拿到投票的相對多數即可宣布獨立,試圖用少數綁架多數,更易於操弄選舉。但加泰隆尼亞元是獨立國家,有自己的語言文字,1714年被西班牙兼併,追求獨立似也情有可諒,三百年的歷史仍未化解分歧恩怨,變得更複雜。加泰隆尼亞之後還有更兇悍的巴斯克在虎視等待。
歐洲今年是選舉年,去年的英國脫歐選舉成功,激發民粹瀰漫歐洲,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政客為權力操弄,造成此況的深層原因值得探討。( 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過關:90.9%支持獨立,投票率42%。但在西班牙政府、歐盟及大多數國家反對聲中,遲遲未敢宣布獨立,都在怕若須並被承認,對全世界帶來示範性的連鎖作用,影響太大。加泰隆尼亞若真宣布會被幾個國家承認 ? 內部經濟、商業、旅遊能持續嗎 ?內在主張維持現狀的人和西班牙政府會發動內戰嗎 ? 台灣看見了嗎 !?)
**20171106 聯合報
一個月前,台灣獨派曾經對庫德與加泰的公投獨立,非常有興趣,認為這是符合自決的聯合國普世人權原則,如果它們可以,台灣為何不行。兩地的獨立現在陷入困境,台灣對獨立公投從「當初的同情很難不淪為失望」;批評潛逃到比利時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他顯然是一名完全不合格的、嘴炮式的獨立運動領導人。」普伊格蒙特在舉行公投時胸有成竹,宣布獨立時意氣飛揚,連被人懷疑要申請庇護時都振振有詞,但是呼籲民眾要進行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自己卻要求能夠公平審判才回來,是怎樣都說不過去的。
庫德自治區主席巴薩尼則是另一個不負責的獨立領導人。他在任期屆滿前一個月舉行公投,希望藉此一舉建國,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想不到此舉招來鄰國強烈反對,伊拉克政府藉此出兵收復基爾庫克,庫德領土大幅縮水,最後只好黯然下台,爛攤子由別人收拾。
但是除了領導人,公投建國失敗應該還有更深沉的因素。首先是內部的分裂;雖然絕大多數的庫德人都投票贊成獨立,但是內部卻有派系對立,在基爾庫克的潰敗,就是因為庫德愛國陣線與巴薩尼不同派系,私下與政府軍協議,不戰而退。加泰隆尼亞內部本來支持獨立就只有四成,公投投票率也未滿五成,強推獨立,只激起反對獨立的聲勢。其次,庫德與加泰都較獨立出來的國家富裕,但是「經濟牌」比想像中脆弱得多,一對決就潰敗。庫德靠石油,但喪失了基爾庫克的油田,就等於喪失了一半原油輸出,財政不可能維持下去。
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經濟整合太深,十月一日公投以來,以加泰隆尼亞為註冊地的企業,超過兩千家遷移他地,對稅收打擊很大;而政治動盪也影響就業,馬德里十月增加○.○八%的失業者,加泰同月登記失業人口大增三.六七%,增幅全國之冠。
要國際承認新獨立國家,本來就是困難的;本來美國、歐洲與阿拉伯國家提供武器,是期待庫德「敢死隊」能夠剿滅伊斯蘭國,伊斯蘭國也正在潰敗退卻中,所讓出的領土正好供庫德建國,雖然鄰國沒有一個國家支持庫德建國,但此時是唯一的機會之窗,稍縱即逝,庫德嘗試過,最後失敗,也還情有可原;而加泰隆尼亞,卻是過於樂觀會有國際介入,沒有料到歐盟竟會站在西班牙這邊,支持依法處理。
**【反倒是曾高舉自決建國的民進黨執掌的政府,迄今沒有承認庫德國與加泰隆尼亞國,難道擔心伊拉克與西班牙對我們報復嗎?還是我們也承認國際現實,老早就對獨立建國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