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 古人吃甚麼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幾乎將所有中國大江南北、高山谷地各種食材從選材到烹飪至成品的全套國程鉅細靡遺的攝自下來,成為豐富的文化紀錄。不過這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是長時間緩慢漸進融合而來的。
在主食方面,我們常說南米北麵,其實應該說是南米北粟( 小米 )的粒食民族。中國漢族是發源於黃河流域的農耕民族,從既有的土地裡刨食為主,遊牧漁獵為輔,稻米生產量少,以小米為主。小麥種植雖也早,但並不知道把麥磨成粉再用水調和食用更好,是和米一樣整粒煮食。麵食作法明顯是從北方遊牧民族傳入,因麵食品便於攜行,在馬背上戰鬥時更是方便食用,若端個碗在馬背上則無法食用。相傳諸葛亮發明饅頭當作軍糧,即便是真,也已是三世紀以後的事。考古發現,更早在新疆樓蘭出土的文物,不但人種非漢族,且已發現有類似今日饅頭,麵條之類的麵製食品。所以磨麥成粉的麵食製作是胡化的成果。另中國領土次第擴張,但受限於糧食產量不足,每當人口接近八千萬時,必定發生飢民暴動,直到馬鈴薯、地瓜、玉米傳入中國種植,才打破人口魔咒,到乾隆年間已突破三億。
說到副食方面,除了很早就見載於文字的如荸薺、芫荽、韭菜、蘿蔔、甜菜、芹菜、蒜、蔥等,其他現在市場常見的蔬菜絕大多是從西域、中亞傳入的。至於水果方面,中國自有的以桃、李、杏等為主,其他水果也大多是外來的,最熟悉的蘋果則傳入甚晚,道光年間中葉才傳入,至今不及 200年。肉類則靠湖泊、海、河而居的以水產品為主,內陸者則以狩獵或豢養的家畜、家禽為主要來源。氣候與地理環境的差異,烹飪方法則煎、炒、蒸、煮、炸、烤、燒、鹵等太多太多,口味則酸、甜、苦、辣、臭、麻等各異,若沒有這些食材的多樣化的食材與做法,中華美食也會黯然失色。
影響飲食方式最大的是桌椅的傳入。過去是矮几小凳席地而坐分食,所謂舉案齊眉才有可能。至唐朝桌椅傳入後才有今日垂足而坐,進而飲食習慣也由分食改為圍桌聚食,筷子成為主要食具,氣氛更溫馨、熱情。看日本與韓國至今仍是類似漢唐時代矮几、小凳席地分食的方式。
文化交流是多元互動的,我們由於體量大,年代綿遠流長,雖吸入大量外來文化,也自然合而為一形成主流,形成我們常說的漢化,其實我們受胡化的影響也極大,飲食只是一例。佛教的傳入影響中國思想與文學巨大,只是佛教在原生地衰頹,又加入自有的禪宗思想,現儼然已成為固有文化之一部份。另近150年,西洋大量科學物質文明的引入,在很多地方幾乎有全面西化之勢,也幸賴中國體量大,年代綿遠流長,再隨著民族的復興,這種壓力稍見緩解,西化影響也將如佛教影響一樣,與中國傳統文化合而為一成一部份。這也間接說明中華文化善於博採眾長,不擇細流,不讓土壤,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糠,絕非故步自封。
一通電話打亂了台灣人的心
20160212,台灣時間夜晚,蔡英文與川普在電話中聊了12分鐘,意外地把台灣推向世界媒體焦點,褒貶毀譽皆有,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禁互問誰是國際 " Trouble maker "。在島內,民進黨執政團隊認為是天上掉餡餅的聖誕禮物,掩不住雀躍,以為押錯寶的後患疑雲已散;在野的國民黨則強調美方於川普就職後,將優先安排洪秀柱訪美並保證高規格接待。在外,由於美台此舉違犯陸美建交三公報的一中原則,大陸除一貫強調反對任何形式台獨與兩個中國,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外,一些對美對台懲罰性相對應措施應會相繼出台;星加坡國防部長也搭便車說美國應聚焦亞洲。
川普現只是總統當選人,未上台就不必負責,自可旋風亂揮橫燒世界,從媒體上看台灣或星加坡之流,充分反映政府到人民的依賴情節依然嚴重。上台之後,川普自然要美國接受傳統戰略利益、價值約束與規範,不可能一言堂,美國文官體制的攪拌機,必定會把他的稜角磨掉,否則必成跛腳。美中、美台關係孰重自勿多言,因此台灣要慎防上台前假抬高,上台後真打壓,摔得更重,千萬別把一通電話看得太重。
回顧美國一切以美國利益為依歸的外交史,出賣、拋棄盟友是美國的強項,撕毀合同條約也是美國的一貫手段,何況一通電話 ? 遠處不說,難道看不見中東各國,只要有美國、美軍經過處,必然是斷垣殘壁、一片哀鴻嗎 !?川蔡兩人在電話裡交談了什麼無從得知,有什麼檯面下交換條件也不得知,即使事後公開也令人存疑,可確定的是,若有,美對台只是口惠,台對美則是流血交換。大陸的懲罰恐如影隨形,影響比李登輝赴康乃爾大學演講更為嚴重,幾個邦交國斷交恐免不了,經濟發展將更受壓抑。
台灣地理位置是處在太平洋陸權論與海權論的交會點,在兩岸分治情況下,這是利基也是禍苗。不諱言,過去200年海權論國家尤其是英美日鐵三角,占盡優勢,台灣四小龍經濟發展,都是美國在海權優勢下打安全牌的獲利者,當然保護費也少不了。今英日已俱往矣,美國也不再如日中天而逐漸退縮,隨著中國的復興,經濟持續發展,一帶一路的陸權戰略成效日顯,陸權戰略因高鐵的連接發展成一塊完整的歐亞大陸,具有絕對優勢,從歐亞大陸看,看美國也只是美洲大島中的一個國家而已,中國經濟牌的威力將越來越凌厲,未來美國若能維持均勢已是僥倖。迄目前為止,中美兩強的博弈形勢大體上勢均力敵。但放長遠看,比較大的可能是對中國有利。就美國言,首先,安全牌的後盾是靠經濟挺;再則,亞太地區畢竟環繞中國,離美國遠;何況,美國信守承諾的信譽並不好,常出賣盟友。就中國言,首先,近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已隨著改革愈來愈接近成熟,這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市場,不是美國能抗拒的了;其次,持續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終究會將整個亞、歐、非、澳納入以中國為核心的經貿大體系。
海霸王國際集團日前在台灣媒體以全版廣告刊登聲明,表示「堅定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平雙贏的心志從未動搖」,此一舉動,似與相傳海霸王最近在大陸的經營正受到相關部門的調查有關 ( 海霸王和蔡英文家族不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發!?);同樣,韓國樂天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業務,也正遭到報復性的檢查。所謂「報復性」,指的是大陸當局對於韓國政府決定接受美國要求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強烈不滿,為此針對韓國在中國大陸的營商活動採取干擾及限制政策。另外,新加坡經下滑的雲霄飛車都是鮮明的例子。
陸權向上的黃金交叉即將來臨,相對就是海權向下的死亡交叉將屆,歷史潮流的大勢決定走向,無須一定要動武。看亞投行歐洲各國與北美加拿大的爭相湧入,看TPP協議一刻雲消霧散,部分簽約國的態度轉向還不明顯嗎 !? 小國在現今情勢下,只能在大國博弈夾縫中求生存,強出頭或明顯惡意挑釁任何一方,都是極其不智的。台灣媚美親日的一群人,一定要看清國際大形勢,今日域中竟是誰家天下 !
附記 :
蔡英文跟川普通上了電話,台灣就此跟美國搭上線了,是嗎?不是嗎?民進黨過去指責馬英九一面倒向中國,如今蔡英文一面倒向美國,又會怎樣賣台?
且看歷史的借鏡。時代背景是春秋兩個超級強國晉、楚爭霸,齊、秦是兩個次強國,宋、魯、鄭是三個中等國力諸侯,曹、衛是任人宰割的小國。
楚國攻打宋國,包圍宋國都城,宋成公派出使節向晉國告急。晉文公首席參謀狐偃建議:楚國剛得到曹國,又跟衛國聯姻,我們出兵討伐曹、衛,楚國必定往援,宋國就解圍了。晉文公出兵伐曹,同時向衛國「借道」,衛國為展現立場中立而不答應,於是晉軍繞道攻曹,然後以此為理由伐衛。衛成公請求參加晉、齊盟會(為一同抗楚結盟),晉文公不許,衛成公又想要跟楚國結盟,卻遭國人反對,反將衛成公趕出國都(以取悅晉國),成公只好避居外邑。
魯國原本跟衛國攻守同盟,眼看晉強楚弱,就殺了駐軍協防衛國的子叢(給晉國交代),然後對楚國解釋「他耽誤移防所以處死」(給楚國交代)。
兩個超強刻意避免直接衝撞:晉軍攻下曹國都城,楚軍則加緊圍攻宋都。宋國向晉國求援更急,晉國大將先軫獻策:「先不理宋國,讓他們向齊、秦致送財禮,說服兩國出兵;我們將得自曹、衛的田地分給楚國,補償他們;楚國要保護曹、衛,就得跟齊、秦翻臉;齊、秦貪圖宋國財禮,只好跟楚國開戰。」總之,超強自己不損失,都是別人承受戰爭的代價。
最後,晉、楚還是免不了一戰,那次晉勝楚敗。楚國的盟友鄭國向晉國提議結盟,晉、鄭會盟帶來的卻不是和平,反而是災難的開始,鄭國從此被兩強交相侵凌。晉文公一戰而霸,這時候他開始展現諸侯盟主的氣度:讓衛成公回國,讓曹國復國—晉文公博得國際聲望,而曹、衛的人民承受戰爭苦果(國君照舊)。
二千六百年前的一頁歷史,給我們多少啟示?大國最會的就是欺凌小國,即使兩強開戰,也只願付出最小代價,而讓盟友去打代理戰爭。台灣估計自己能不能達到中等國力?夾在美中兩強之間,又如何定位自己?
學宋國,得守得夠久;學魯國,得能壯士斷腕;學鄭國,小心後患無窮。如果自己評估還不算中等國力,至少不要重蹈衛成公的覆轍—想要兩邊靠,卻都靠不上。( 公孫策 20161207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