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昭陵六駿 圓明園獸首 今何在 !?
昭陵六駿今何在 !?
李世民打仗擅長以輕騎的速度,如錐之尖、刀之刃突穿敵人以步兵為主的長龍,使敵頭尾不能兼顧,逐段擊敗、整體潰散,因此優良的戰馬就是克敵致勝的法寶。中國馬主要產地在西北,以蒙古馬和西域馬為主。蒙古馬較矮小,速度較慢但耐力奇佳,西域馬則高大善馳。李世民六匹著名陪葬的戰馬想必是西域馬種。因為李世民本身具胡人血統,遂皆以突厥語為座騎命名,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今人讀起來稍嫌拗口,在唐代卻是琅琅易於上口。
平定天下後,李世民感念為其打天下的人立" 十八學士 "、凌烟閣二十四功臣像 "。感念他的坐騎,則令畫家閻立本先把六駿形象畫出,然后令工藝家閻立德浮雕刻在石屏上,並為每匹戰馬刊刻讚詞,六駿分兩列東西相對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馬頭均朝向南邊的陵寢。從南向北,西側依次是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東側依次是 特勒驃、青騅、什伐赤。六駿每件寬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重達3.7噸,均為青石質地。遺憾的是,“颯露紫”和“拳毛騧”被認為是“昭陵六駿”中上首之二駿,不僅保存較為完好,也最有藝術價值。然而,它們現卻身處異國, 兩石刻在1914年時被盜賣到了國外,現藏於美國費城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何時歸國也是未知數,其多舛的命運不能不讓國人感到痛心。
“颯露紫”是李世民東征洛陽,鏟平王世充勢力時的坐騎。由於李世民衝刺太超前與隨從將士失散,只有將軍丘行恭一人緊隨其后。王世充的騎兵一箭射中戰馬颯露紫。丘行恭急轉馬頭翻身下馬,把自己的坐騎讓與李世民,再將箭從颯露紫身上拔出。他牽著受傷的颯露紫,手持大刀巨躍大呼,突陣而出融入後部大軍。李世民為了褒獎丘行恭拼死護駕的戰功,特命將其拔箭的情形刻於石屏上,石刻 的“颯露紫”正是捕捉了這一瞬間情形。李世民題贊詞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三川,威凌八陣。拳毛騧是李世民於621年平定河北劉黑闥的坐騎,此馬矯健善走,周身旋毛卷曲呈黃色,故稱拳毛騧。拳毛騧身中九箭,戰死在兩軍陣前。石刻六駿中,李世民把它比作神馬,它的贊語是: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白蹄烏全身純黑,四蹄雪白而得名,是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平定勁敵薛仁杲時所騎。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呈飛速奔馳之狀。此馬身上無箭傷。唐太宗為它題的贊語是:一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特勒驃全身黃白色,嘴角微黑,是武德三年李世民與宋金剛作戰中的坐騎。在此戰役中,李世民一晝夜接戰八十回合,石刻特勒驃身上無箭傷。青騅毛色雪白,是武德四年唐太宗與竇建德在虎牢關外激戰時的騎乘。石刻青騅作疾馳狀,呈現出沖鋒陷陣的情景。馬身中五箭。唐太宗的贊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馬,毛色純紅,非常好看,是李世民在洛陽和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所騎的戰馬。
兩駿的被盜運 ! 民初商人盧芹齋開通運古玩公司。中國的瓷器、書畫、青銅、石刻,源源不斷地通過他流入歐美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的手中。在西方人眼中,盧芹齋是傳播東方文化的使者,而在中國人眼中,他則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文物販子。1914,二駿具體是怎麼被盜運出去已不可考,但與盧芹齋脫不了關系,因1918年盧開價15萬美元,在當時算是天價了。賓大博物館館長高登四處籌款。直到1920年,有一位名叫艾爾德里奇·約翰遜的慈善家的慷慨捐助。最終經過還價,賓大博物館以12萬5千美元的價格,買到了二駿。博物館還專門在二駿陳列櫃的下方掛上了“艾爾德里奇·約翰遜先生捐贈”的銅牌。
其他四駿命運也多舛,據說賓大博物館東方部副主任的畢士博於1914年至1918年,他曾兩次來華,勾結當時陝西督軍陳樹藩的父親,到昭陵盜竊剩余四駿。經辦人向澧泉民眾謊稱要將四駿運至西安保存,但當地民眾懷疑,選幾名代表一直跟著車隊。車隊沿渭河行至西安城北草灘時,將四駿打碎成幾塊裝箱,準備走水路。幾名代表見狀立即向官府報告。駐防在渭河北岸的靖國軍聞知,立即聲討陳樹藩盜賣國寶。陳樹藩無奈,遂命人將四駿運至陝西圖書館。1949年,陝西圖書館將四駿移交西安碑林博物館永遠收藏。館內颯露紫和拳毛騧則是用石膏和水泥製成的複制品。
國人傳統上重財輕物,貧窮更導致偷運、變賣以換財,使文物大量流落海外。再加上朝代的更迭,為凸顯自己的正確性並彰顯被打倒著的失誤,前朝的一切往往一把火焚之,殊為可惜。台北故宮的珍藏是清乾隆的藏品玩物為主,清滅亡前簽有優待條例,杜絕了軍閥闖入,文物躲過一劫,抗戰與國共易幟前,文物先一步打包搶運,免於戰火與文革的破壞、流失,在台灣做極好的珍藏展覽。大陸的文物大多歷經浩劫,除少數是過往各家珍藏的剩餘外,許多文物都是近數十年新出土的文物或花大財力在海外收購回來的,也算是知恥、改過的代價吧。
【圓明園獸首】
1860年,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毀於第二次英法戰爭,數以十萬件計的國寶珍品被劫掠毀壞,其中由郎世寧設計,兼具中國審美與西洋藝術造型的長春園,海晏堂前的水力鐘十二紅銅獸首下落最為人關注。這些獸首因是乾隆年間皇家盛世時製作,鑄工精美,雕製精細,鬚紋皺摺處皆栩栩如生,本已極具藝術價值,現又兼具國恥的歷史象徵意義。
長時間經大陸多方蒐購,目前已有屬牛虎兔馬猴豬七首回到大陸,據傳龍首現存台灣,蛇 羊 雞 狗四首目前仍下落不明。七首中猴以 700、牛以 740、虎以 1400 萬港幣於2001年蘇富比在香港拍賣,由大陸保利集團購回,而賣家就是寒舍集團蔡辰洋,後來馬首也於2007年被寒舍賣出,3.2億台幣。我們不可苛責,但以蔡家財力,大可不必賣寶維生,當初何不捐贈台北故宮博物院成為不朽美談 !? 像鼠 兔首由法國皮諾家族無償歸還中國;豬首就是由澳門富商何鴻燊以 600 萬港幣買回送給大陸,傳為美談。皮諾家族或有贖罪心理暫不論,但何 蔡兩家之表現,則高下立判。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書法演進下一步 ! 火星文 !?
書法演進下一步 ! 火星文 !?
倉頡字、竹簡書、青銅銘,禹夏彩陶、殷墟甲骨西周金,秦篆漢隸、唐楷源遠長。在筆發明以前,中國人以刀代筆在竹簡書寫,字形較剛硬,從倩人代刀、刀筆吏可以說明。蒙恬發明毛筆後,書寫速度加快,字體屬軟筆部分的如撇、捺、點益發顯出藝術美感,文字除傳道表意外,也是各家藝術欣賞品。行書、草書的個性揮發開始出現。當紙張、綿帛大量廣泛被使用,書寫的硬體部分如豎、橫、勾仍要求剛勁有力,所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對造型美感更是講究。
篆書包括大篆及小篆。大篆是指秦以前的石鼓文,是最早的石刻文字。秦始皇下令「書同文、車同軌」,由當時的李斯、趙高等詔令文字,就是我們所知的小篆。小篆結體較為對稱統一,有一股均衡之美,大篆變化較多,結構大小錯落自由多變。
秦人程邈為求書寫上的快捷,改變篆字的圓滑均勻的筆劃而求平正,就產生了隸書。隸書最明顯的特色就是橫畫中的起筆有如蠶頭、收筆有如鳳尾,相較於篆書,有著輕鬆飄灑的意趣。漢代碑文多是隸書。
楷書是端整的字體,由隸書漸漸演化而來的正體字,沒有隸書挑起的波磔,形體較為方正。萌芽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唐代時最為鼎盛,一直通行到現在,印刷文體方面尤為常用。
行書也是由隸書逐漸演化而來的,東漢末年即已流行,至東晉時代,可謂極盛時期。由於行書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它比工整的楷書流暢,比率性的草書易學易認,成為當代實用性最強的書體,書法愛好者多重視行書的習寫。王羲之是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快雪時晴帖》、《蘭亭集序》是行書的隨手作,根本未想到會傳世卻最真實反映個性。其他如宋蘇軾《寒食詩帖》、米芾《菬溪詩》也是珍品。
草書相較於行書更為便捷,幾乎成為簡單的字符,草書行雲流水,姿態千變萬化,狂放自由,如張旭、懷素的狂草,一般人甚難識別一二。草書不是亂寫,書寫時須顧及前後文字的連貫、筆法及轉折,因此是十分需要書寫基礎的書體。這種線性筆法的律動感,是欣賞草書時很重要的審美要素。
臨帖使字體逐漸固形,個性被磨煞,印刷術的發明使字體固形。臺閣體的形成是在明朝初年,朱棣甚愛書法家沈度的楷書,清秀婉麗,並譽為「我朝王羲之」。於是當時的讀書人紛紛效仿以迎合帝王的喜好。當時的「臺閣重臣」如楊士奇、楊榮、楊溥為皇帝起草詔告時,亦採用這種字體,號稱「博大昌明體」,因為他們位居臺閣,這種書體亦稱為「臺閣體」。到了清帝國康熙時期,臺閣體演變成以烏黑,方正,光澤,大小如一為特徵之館閣體。由於清帝國殿試是不用謄錄,評卷關鍵往往在應試者的書法,甚至扭曲到了抑文重字的程度,不以標準館閣體書寫者無法進入翰林院。到故宮博物院看清朝官員的奏摺,字體與印刷品無異。因此,科舉制度可以說是館閣體形成的催化劑。館閣體對書寫者的書法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也因其呆板失去個性而受到詬病。
現代人書寫,因社會競爭激烈,既受西風與書寫科技工具發明的影響,效率要求超越一切,從打字機、電腦輸入,掃描張貼,甚字語音輸入、存檔,使機械文字作品件件工整清晰少錯字,但也因而廢了大多數手寫的技能與藝術。一旦手寫則同音字亂套,錯別字滿篇的火星文,語意模糊費猜疑。火星文對豐富語詞變化功能小,危害文字傳承文化與藝術性的斲傷甚大,是文化傳承載體的一大隱憂。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考古、盜墓 說海昏侯墓
考古、盜墓 說海昏侯墓
中國傳統主張 "事死如事生",故葬禮講求厚葬,儀禮規格也遠超過婚禮,各種陪葬物極多,秦漢出土之陵墓陪葬物可為證。既有豐富陪葬物,地表又有隆起土墩易於辨識,也因而成為盜墓者覬覦的對象,才有漢墓往往十墳九空之說。陪葬的文物,尤其是載有文字的文物,記載了最真切的當代信息密碼,文物的再現最能彰顯當代實況、糾正人為撰寫史書的訛誤與偏差的最佳利器。春秋以前,中國人受周禮約束,挖人祖墳是被視為最缺德的事,因此沒有盜墓的情事,墓陵也沒有防範的措施,但戰國開始,連年戰爭,或為洩憤如伍子胥鞭屍楚平王、或為攻伐如燕國毀齊人墓、或為籌措軍資如曹操特別成立"摸金校尉",專幹孫殿英之事,盜墓日益頻繁,迄今代代不絕。
盜墓與考古表象上一線之隔,除專業與否外,其本質差異極大。盜墓只重陪葬物的經濟價值以販售變現、收藏,私利為主,對死者遺骸毫不尊重;考古則著重墳墓整體造型,規格、陪葬物的文化藝術價值,供史學驗證、保存展覽,公益為主,對死者遺骸之保存遷葬有一定的尊重。遠的不說,自民國成立後,民初的安陽小屯考古挖掘,發現的甲骨文,甲骨文歷史久遠,但人們對它的認知卻短淺,甲骨文把中國的文字過去錯認為始於金文的歷史向前推進千年。
近年大陸地區又偶然發現了數個殷商漢墓,幸運的是兩千餘年來竟能完整保存 ,對很多歷史懸疑問題或錯誤認知提供有力物證于以指正。 如1968年,一畝泉水乾,千年古墓現,樂酒好內的中山靖王劉勝河北滿城陵山漢墓,出土文物一萬多件,如各式青銅器、鐫有中山文府的銅板、金縷玉衣,五銖錢,環保除霾長信宮燈( 造型是宮女持燈,其手臂設計為煙囪效果,把燭煙導入燈座底部眝水盒,完全沒有 PM2.5 超標問題 )。也確切了解到漢朝因掌權的太后多,女人地位高,所以早期是夫婦分房,鄰近各據一墓,晚期則是同房分床,各據一墎。劉勝及其夫人竇綰陵墓就是說明;1970年代的長沙馬王堆 丞相利蒼女主辛追夫人墓穴,開棺時發現尸身未曾開剖,屍骨不腐有彈性如新葬,其防腐技術至今不解,較埃及木乃伊開剖的包裹乾尸高明,文物三千餘件,如當代的老子道德經版本及重僅49克紗衣最被重視,說明當時中國的絲織業以極為發達。
1976年發現未被盜過的殷商婦好( 司母辛) 墓( 武丁的元配妻子,王后、母親與女將 ),出土象徵祭與戎的青銅、玉器文物如青銅大鉞、玉璧、玉韘( 射箭板指 ) 1928件;1978年春秋時期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器、金盃玉器、及過去以為是到清中葉才有的玉環鏈,說明2500年以前就已具備此項工藝技術;1980年代南越王趙陀孫子趙昧的陵墓,出土一萬餘件文物,陵墓博物館就在廣州市區原址;2009年江蘇盱眙大雲山江都王劉非陵墓( 景帝兒子,平七國之亂有戰功 )出土金縷玉衣、玉棺、編鐘編磬、四匹馬拉大戰車、與越王勾踐劍相同工藝的暗紋銅矛,數不清的錯金、鎏金銅器、銅祖( 銅製男性生殖器 )、玉器、漆木器、江都食長印…。完整地反映了西漢早期帝王黃腸題湊型式的葬制。其他如早期已被盜過的揚州漢廣陵王墓,徐州龜山漢慕、獅子山漢墓,文物多已喪失。但對古人如何把高1.78米、寬 1米、長數十米的龜山漢慕墓道筆直猶如刀切,誤差經現代科技計算小於 5 毫米甚為訝異,數塊等高寬,重達數噸的防盜巨石又是如何塞進墓道的 ? 盜墓者能想到用打牛鼻扣環的技術把石頭一個個拉出來,也是不容易。
2011年南昌的海昏侯墓至今仍在挖掘整理,最值得一說。2011年在江西南昌近郊的觀西村墎墩山偶然得知此墓。海昏侯劉賀是中國迄今唯一的一位當過帝、王、侯與庶民的直系皇家子弟。他是漢武帝劉徹與李夫人的親孫子。他五歲時繼承其父劉膊的昌邑王封位,漢昭帝21歲死,無子,輔政權臣霍光與上官太后( 霍光是上官的外祖父 )合謀召被認為是無大志的19歲昌邑王劉賀入京為帝 (傀儡 ) 排除年富力壯的廣陵王劉胥為帝。漢書載略謂 : 劉賀不孝,拒哭喪,即位後荒淫無度,27天,共幹了1127件無道之事,後又被霍光與上官太后皇帝下詔廢帝為庶民,史稱漢廢帝。軟禁11年,後漢宣帝廢昌邑王降為海昏侯。海昏二字看起來極為負面,其實是指地而言。大湖古人稱海,海指的是鄱陽湖,昏是指黃昏日落西南,海昏侯封國。27天,計648小時,不眠不休要每半多小時要幹一件壞事,可能嗎 !? 殊為懷疑。
海昏侯墓得以保存迄今實為因禍得福。先是地震使墓墎塌陷,又因鄱陽湖曾發大水灌進陵墓內,文物堆黏一塊,為盜墓者增添困難,挖掘中發現棺墎外有五代時期的吊燈,說明此墓有被盜未遂之經歷。共出土文物二萬餘件,如大量0.1 ~0.7毫米的書籍、奏章竹簡、編罄鐘、硯台、圍棋棋盤、孔子畫像文獻屏風、內尚存芋頭殘物的蒸餾酒器,每枚重250克的187枚金餅、馬蹄金、麟趾金、200 多萬個通行貨幣五銖錢、可除霾害的雁魚燈及劉賀本人的玉印等。
西漢可能是個多金的朝代,史書常有賞黃金X斤( 一斤250克 ) 的紀載,從此證明所言不虛( 也有人說所謂金實際是銅,暫不爭辯 )。蒸餾酒器最具有文物價值,糾正過去認為在宋元時代才有蒸餾酒的歷史,推前了一千年。另從竹簡、編鐘、硯台、孔子畫像等文物紀載與資治通鑑透露出的一些細節,即可能劉賀是被霍光針對性的抹黑,劉賀不願自己像劉弗陵 (昭帝 )一樣處處受制於霍光,上台就操之過急的集權,撤換太后掌控的宮廷禁衛軍,引起霍光與上官太后的憤怒而廢帝,可以說這是新皇帝與外戚及權臣的一場權力鬥爭,以劉賀失敗告終。其實從霍光夫人在宣帝時期亂政的史實也間接證明,霍光一家沒像書中說的那樣光風霽月,劉賀或許是要做有為皇帝的好青年,33歲就死了。史書向來是勝利者編寫,因此閱讀要有懷疑的精神。( 芒刺在背、故劍情深,說明漢宣帝對霍光一家的厭惡。)
現已確定位置,迄今又尚未被盜過的古墓有秦始皇陵、唐李治武則天的乾陵與南越王102歲趙陀在廣州越秀山的陵墓。若未被自然災害或盜墓賊破壞,就不必刻意開挖吧 !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又有新科技發明,根本無需開陵破棺,就能看清墓室裡的一切,既發揮文物價值,又能讓這些老先人們永遠入土為安以彰厚道,豈不甚好。令外一種地下文物是因戰亂等因素所做的窖藏,在四川發現最多,因是蒙古兵曾打到四川,居民逃散十室九空,原本窖藏的文物細軟,甚至軍隊未發出的軍餉,也因主人的大比例死亡而永遠被埋葬。窖藏文物經濟價值往往大於文物歷史價值。
台灣是中華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保留地,文物是最好的歷史證明,所有歷史也都是現代史,因此要與時俱進。我記得當年馬王堆、三星堆的考古發現,我們的報章雜誌也都會長篇累牘的專業追蹤報導,佔據全版副刊版面,期能獲得正確信息應證歷史文獻。海昏侯墓已考古了五年,完整考古報告應很快會面世。此期間我似乎未見國內有專業的報導過,也不知道中研院的史語所是否會派人去觀摩研究,這些相較以往淡漠的表現,恐與去中國化邪念的作祟有關,若如是真令人扼腕。台灣卑南考古、左鎮人考古也具有重大意義,彌足珍貴!
附記 : 參閱 20161201 讀書 好書推荐——海昏侯劉賀的前世今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h9Q5uic0UE